周海带来的那份材料,像一颗火种,在我心底悄然埋下。我知道,直接以此发难无异于以卵击石,证据不足,且容易打草惊蛇。但观摩会带来的短暂政治资本,给了我一个运作的空间。
几天后,在一次市政府党组会议上,我以落实王副省长“扎实推动项目”的指示为由,提出了一个议题。
“同志们,观摩会上,省领导对我们天州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也强调了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性。”我环视在场各位副市长和部门一把手,语气严肃,“为了更好落实精神,防患于未然,我建议,由财政局和审计局牵头,对全市几项重点专项资金,特别是涉及重大项目配套和产业扶持的基金,进行一次全面的、例行的审计和绩效评估。”
会场安静了一瞬。审计是常规工作,但在此时提出,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赵劲松立刻领会了我的意图,率先表态支持:“我完全赞同林市长的意见。特别是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这些,盘子大,涉及面广,定期审计非常必要,既能确保资金安全,也能倒逼我们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财政局局长王启明的脸色变得有些不自然,他扶了扶眼镜,谨慎地说:“林市长,审计是应该的。不过,近期各项工作任务都很重,尤其是生态科技走廊那边,资金拨付和监管压力很大,审计局的人手恐怕……”
“人手问题可以协调解决。”我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工作再忙,规矩不能破,底线不能丢。这次审计评估,重点是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效益性。王局长,财政局要全力配合,提供所有必要资料。”
我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审计局局长身上:“李局长,你们审计局要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这项工作,直接对市政府负责。过程中遇到任何阻力,可以直接向我汇报。”
“是,林市长!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好这次审计任务。”李局长挺直腰板回答。
我知道,这番话会原封不动地传到韩志军耳朵里。我就是要让他知道,我在关注资金问题,而且摆出了公事公办的姿态。这是阳谋,他无法公开反对一项合情合理的内部监管措施。
散会后,王启明脚步匆匆地第一个离开了会议室。
周海悄无声息地走到我身边,低声道:“敲山震虎,希望能震出点东西来。”
“但愿吧。”我微微颔首,“水搅浑了,才能看清底下藏着什么。让我们的人,配合审计局的工作,但不要表现得过于积极,一切按程序来。”
“明白。”
这项审计通知像一块石子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接下来的几天,我能隐约感觉到市委那边传递过来的一种紧绷感。一些原本在项目审批上稍有松动的部门,态度又变得微妙起来,回复更加“严谨”,流程似乎又慢了几分。
韩志军本人则没有任何公开表态,仿佛这件事与他无关。但越是这样,越说明他注意到了,并且在暗中观察,谋划着应对之策。
我坐在办公室里,审阅着审计局报送的初步工作计划。我知道,这场由我主动挑起的、局限于行政系统内部的审计,就像一场精心控制的“地震”,震级不大,范围有限,但足以让某些藏在暗处的东西感到不安,甚至可能自己露出马脚。
风险与机遇并存。我在等待,等待那可能出现的裂痕,或者,对方可能发起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