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邀请
暮色漫进住院部时,沈如晦刚把林雾的骸骨鉴定报告写完。报告末尾附着那张泛黄的合影——赵二饼搭着林雾的肩,两人身后是昙花工坊的木门,照片边缘被岁月磨得发毛,却能看清林雾手里攥着的,是一枚还没完工的昙花纽扣。
他把报告放进档案袋,转身就看见林殊站在办公室门口。林殊换了身干净的病号服,腹部的切口用纱布轻轻裹着,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保温桶,指尖还沾着点面粉——是早上护士说的,林殊在病房里给林砚煮了粥。
“还没走?”沈如晦把档案袋收好,指了指桌前的椅子,“林砚今天怎么样?还闹着要出院吗?”
“不了,”林殊坐下,把保温桶放在桌上,“警察给他做了笔录,他知道老周被抓了,也知道我哥的事,现在安安静静待着,说等我好了一起回家。”他顿了顿,打开保温桶,一股淡淡的粥香飘出来,“我煮了点小米粥,你没吃晚饭吧?一起吃。”
沈如晦看着保温桶里冒着热气的粥,心里泛起点暖意。从工坊旧址回来后,林殊话多了些,眼底的冷意像被粥气熏化了,露出点平时藏着的柔软。他没推辞,拿起旁边的勺子:“谢了,正好忙到现在没顾上吃。”
两人坐在桌前,就着一盏台灯的光喝粥。办公室里很静,只有勺子碰着碗壁的轻响。林殊忽然抬头,看着沈如晦:“老周说的‘背后有人’,你觉得是真的吗?”
“不好说,”沈如晦放下勺子,擦了擦嘴,“老周的笔录里没提其他人,但他藏扳手的地方,有一枚新的昙花纽扣,不是工坊当年的存货,像是最近做的——说明还有人在做这种纽扣,也有人在盯着我们。”
林殊的手指轻轻敲着碗沿,眼神沉了下去:“我哥的盒子里,除了照片和贺卡,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昙花会开第二次’,我总觉得,这不是指纽扣,是指有人要重开当年的非法交易。”
“我也这么想,”沈如晦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省厅让我牵头,成立一个专项组,专门查‘连环高坠案’背后的交易网,我想……邀请你加入。”
林殊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看他。台灯的光落在沈如晦脸上,能看见他眼底的认真——不是上级对下属的命令,是搭档间的邀请,是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信任。
“我是法医,”林殊的声音轻了些,“专项组需要的是能查案、能抓人的人,我可能帮不上太多。”
“你能,”沈如晦打断他,“你知道昙花工坊的旧事,认识林雾和赵二饼,还能从尸检里找出我们忽略的线索——老周的扳手,就是你先发现伤口和凶器匹配的。”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那半枚刻着“雾”字的钥匙,“而且,我们还要找这把钥匙对应的锁,找赵二饼和林雾没说出来的秘密,这些都需要你。”
林殊看着那枚钥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他想起十年前,林雾出门前摸了摸他的头,说“等哥回来,给你带昙花纽扣”;想起赵二饼在照片里的笑容,想起沈如晦在手术台上救他、在工坊里护着他——这些人都在帮他,他不能再躲在后面,不能让林雾和赵二饼的事,就这么埋在断墙下。
“好,”林殊抬起头,眼底的犹豫散了,只剩坚定,“我加入。”
沈如晦笑了,这是他认识林殊以来,第一次见他笑得这么轻松,不像平时带着嘲讽,也不像查案时带着凝重,是真的放下了点包袱。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工作证,递给林殊:“专项组的临时证件,明天开始,我们一起去省厅报到。”
林殊接过工作证,上面贴着他的照片,职务栏写着“法医顾问”。他捏着证件,忽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自己在手术台上说“别救我除非一起下地狱”——现在看来,沈如晦不仅救了他,还拉着他,一起从地狱里往外走,走向能看见光的地方。
“对了,”沈如晦忽然想起什么,从档案袋里拿出一张照片,“这是赵二饼在高原的服役记录,他十年前退伍后,本来要去昙花工坊找林雾,结果没去成,直接回了老家——后来我问过他老家的人,说他回去后没待多久,就又走了,说是要去‘完成一个约定’。”
林殊接过照片,照片上的赵二饼穿着军装,站在雪山前,胸前的姓名牌亮得晃眼。他忽然想起林雾盒子里的纸条,“如晦,谢谢你当年救我”——原来赵二饼在高原救过沈如晦,沈如晦又在后来救了他,这不是巧合,是命运的连环。
“这个约定,肯定和我哥有关,”林殊把照片还给沈如晦,“我们得去赵二饼的老家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明天就去,”沈如晦点头,“我已经跟省厅申请好了,明天一早出发,林砚这边,我让护士多照看。”
两人又聊了会儿专项组的计划,粥渐渐凉了。林殊收拾好保温桶,站起来:“我该回病房了,林砚还等着我给他讲我哥的事。”
沈如晦送他到门口,走廊里的灯亮着,映着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走到302室门口,林殊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沈如晦:“沈医生,谢谢你。”
“谢我什么?”沈如晦笑了。
“谢你没让我一个人查下去,”林殊的声音很轻,“也谢你……愿意相信我。”
沈如晦没说话,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林殊推开门走进病房,没一会儿,里面传来林砚的笑声,还有林殊温和的说话声——那是沈如晦第一次听到林殊用这种语气说话,不像法医,不像受害者,像个终于找回家人的普通人。
沈如晦回到办公室,拿起那份专项组文件,指尖划过“沈如晦 组长”和“林殊 法医顾问”的名字。窗外的夜色更浓了,住院部的灯一盏盏亮着,像撒在黑夜里的星星。他想起赵二饼的绷带,想起林雾的钥匙,想起林殊眼底的光——这场专项组的邀请,不仅是查案,是把散在十年里的碎片,重新拼起来,是给所有藏在黑暗里的人,一个光明的交代。
他拿起手机,给省厅回了条消息:“专项组准备就绪,明天出发。”按下发送键时,他忽然笑了——原来从高原退役来到这里,不是命运的偶然,是为了遇见林殊,为了一起揭开这十年的谜团,为了给赵二饼和林雾,一个迟到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