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军工科技 霸天武魂 夺嫡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敛财人生 黑铁之堡 灵剑尊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抗日之不世军神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0章 惠帝发现人彘真相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那时候,虽然惠帝还未到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但他的心地非常善良宽厚,与吕后的性格截然不同。他看到戚夫人被迫舂米受罚,就觉得太后的做法有些过分了。等到赵王如意一到京城,惠帝料想太后不会轻易放过他,便决定亲自出宫去迎接赵王,并与他同住,以防太后在暗中加害他。于是,惠帝没有等太后的命令,就乘着辇车出宫去迎接赵王。巧的是,赵王刚好到达,惠帝就拉着他一起上了辇车,一同进宫去见太后。太后一见到赵王如意,心里恨不得立刻杀了他,但因为惠帝在身边,她不能突然发作,只能勉强说了几句客套话。惠帝知道母亲吕后不高兴他保护赵王如意,但还是把赵王带到了自己的宫里。幸运的是,惠帝当时还没有娶皇后,所以他让赵王安心地住下,对他的饮食起居都照顾得非常周到。惠帝真是一个好兄长,只是可惜他性格有些软弱。赵王很想见见自己的亲生母亲戚夫人,但惠帝只能好言相劝,告诉他自己会慢慢想办法让他们相见。毕竟赵王还年幼,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做主,又害怕太后生气,所以只能含着悲伤过日子。太后一直想找机会害死赵王,但又不方便和惠帝明说,惠帝也不好直接劝谏太后,只能时刻保护着赵王。

俗话说,明处的敌人容易防备,暗处的敌人难以提防。尽管惠帝非常疼爱他的弟弟赵王,并且对他格外关注,但终究难以做到万无一失,赵王还是有可能被人在暗处加害。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惠帝即位的第一年十二月中旬。那天,惠帝趁着隆冬时节的好天气,打算去射猎。由于出发时间还早,赵王还在床上睡着没有醒,惠帝不忍心叫醒他,心想只是离开半天,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于是毅然决定外出射猎。然而,当惠帝射猎归来时,却发现赵王已经七窍流血,不幸去世了!惠帝紧紧抱着赵王的尸体,大哭了一场,然后无奈地吩咐身边的人,按照王的礼仪来安葬赵王,并追赠他为“隐王”。之后,惠帝暗中调查赵王的死因,有人说是被毒酒毒死的,有人说是被掐死的。虽然惠帝很想查明是谁下的毒手,但他心里明白,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太后。作为儿子,他不能怪罪自己的母亲,只能无奈地叹息。不过,惠帝还是查到了帮助太后做恶的人,就是住在东门外的一个官奴。于是,他秘密地命令官吏去搜捕这个人,并将其处斩,这才算是为弟弟出了一口恶气。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太后,秘密进行的。

没想到悲伤的情绪还未消散,新的恐惧又突然袭来。这时,一个皇宫里的侍从遵从太后的命令,前来引领惠帝去参观所谓的“人彘”。惠帝以前从未听说过“人彘”这个词,心中充满了好奇,于是立刻跟着那个太监,走出了皇宫。太监带着他穿过曲折蜿蜒的走廊,来到了一个深长的宫廷小巷,然后匆匆走进了一间厕所。他推开厕所的门,指着里面对惠帝说:

“陛下,这里面就是‘人彘’了。”

惠帝朝厕所里面望去,只见那里有一个人的躯体,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脚,眼睛也被挖空,只剩下两个血肉模糊的洞。那个躯体还在微微地动着,嘴巴张得老大,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声音。惠帝看了一会儿,心里又惊又怕,不由得缩回了身子,转过头来问那个侍从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侍从吓得不敢明说,一直等到惠帝回到宫中,再三追问,侍从才不得不说出那是戚夫人。话还没说完,惠帝就已经被吓得几乎要晕过去。他好不容易镇定下来,想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侍从凑近他的耳边,低声告诉他戚夫人被砍断了手脚,挖出了眼珠,耳朵被熏聋,喉咙被灌药弄哑,之后才被扔进了厕所,遭受了极度的折磨直到死去。惠帝不等侍从把话说完,就急切地追问“人彘”这个名字的含义。侍从回答道:

“这是太后下的命令,我们这些下人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惠帝忍不住惊呼道:

“我的母后真是太狠心了,竟然让我先父的爱妃遭受如此惨痛的折磨而死!”

但说这些也无济于事。说着,他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随后,他走进寝室,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悲伤,却无处发泄。他索性不吃不喝,时而哭泣,时而发笑,最终患上了一种痴呆症。侍从看见他神情异常,觉得不便再逗留,于是就回去向太后禀报了。

惠帝连续几天都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太后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前来探望。她发现惠帝的状态就像个傻子一样,于是立刻召来了医官进行诊断。医官告诉太后,惠帝得的是心神不宁的病,给他服用了好几剂安神解忧的药后,他才稍微恢复了一点精神。但每当想起赵王和他的母亲,惠帝又会忍不住哭泣起来,泣不成声。吕太后又派侍从去探望惠帝,惠帝对侍从说:

“你替我向太后禀报,这种事情不是人能做出来的。我作为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还是请太后自己决定一切吧!”

侍从回去向太后禀报了惠帝的话。太后并不后悔杀了戚姬母子,只是后悔不该让惠帝去看“人彘”。她随即咬紧牙关,决定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不再顾及惠帝的感受了。

吕太后在害死了赵王和他的母亲之后,就让淮南王刘友去接替赵王的位置。同时,她还把后宫里的妃嫔们,有的关起来,有的贬为庶民,全部清理掉,这才觉得出了以前积压在心头的恶气。只有赵国的丞相周昌,在得知赵王去世的消息后,非常自责,觉得自己没有能够保护好赵王,辜负了高祖对他的信任。因此,他整天都闷闷不乐,后来干脆称病不上朝,也不再关心朝廷上的事情了。吕太后对周昌的事情没有再过问。到了汉惠帝在位的第三年,周昌因病去世,朝廷赐予他“悼侯”的谥号,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这也算是报答他当初力争保护太子不被废黜的功劳。吕太后又担心列侯们会有异动,于是下令加固都城,多次征调壮丁,每次征调的人数都多达二三十万。由于男子人数不足,甚至还用妇女来补充。经过好几年的努力,都城终于建成。这座都城周长六十五里,城南的形状像南斗星,城北的形状像北斗星,建造得非常坚固。当时的人们都称它为“斗城”。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耗费无数民脂民膏的基础上的。

在汉惠帝二年的冬天十月,齐王刘肥从封地前来朝见。刘肥是汉高祖的庶长子,年龄比汉惠帝大了几岁,所以汉惠帝自然以兄长的礼遇对待他,邀请他一同进入皇宫,拜见太后。太后表面上装作很关心的样子,但内心却又起了杀心,想要加害齐王刘肥,真是心肠歹毒。恰巧这时汉惠帝想要为刘肥接风洗尘,便命令御厨准备了丰盛的酒菜,让太后坐在主位,齐王刘肥坐在左侧,自己则坐在右侧,就像一家人团聚一样。刘肥没有客气,径直在左侧落了座。太后见状更加愤怒,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齐王,心中暗骂他不顾君臣之礼,竟敢和我的儿子以兄弟相称,还堂而皇之地坐上座。太后眉头一皱,心生一计,于是借故说要更衣,回到了内室,把心腹侍从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然后又重新出来入座。惠帝满脸和气,正和齐王叙说着兄弟情谊,劝他多喝几杯,齐王也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一连喝了好几杯酒。随后,有侍从呈上了两杯据说是特别酿造的美酒,放在了桌子上。太后命令齐王喝下去,但齐王不敢随便喝,于是站起身来,捧着酒杯,先向太后祝寿。太后自称酒量不行,但还是坚持让齐王把酒喝完。然而,齐王还是没有喝,而是转手把酒敬给了惠帝。惠帝也站起身来,想和齐王互相敬酒。好在桌子上还有两杯酒,他就把其中一杯给了齐王,另一杯则拿在自己手里,正要喝下去的时候,没想到太后突然伸出手来,一把夺过他手里的酒杯,把酒全部倒在地上。惠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仔细一想,肯定是酒里有毒,心里非常愤懑。齐王看到太后举动奇怪,也把自己的酒杯放下,假装喝醉,向惠帝和太后道谢后就匆匆离开了宴会。

回到客馆后,齐王用金子贿赂了宫中的侍从,打听清楚后,得知那两杯酒果然是毒酒。这时他心中既喜又惧,虽然暂时逃过一劫,但终究担心无法安全脱身。他反复思考,却想不出什么解救的办法。无奈之下,他召集了随行的官员,与他们秘密商议对策。这时,一位内史提出了一个建议:

“大王如果想要安全回到齐国,最好是主动割让一些土地,献给鲁元公主,作为她的汤沐邑。鲁元公主是太后的亲生女儿,如果她的封地增加了,肯定会让太后非常高兴。太后一高兴,大王就可以趁机告辞回国了!”

幸好有了这个计策。齐王按照计划行动,上书给太后,表示愿意把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不久之后,他就收到了太后的赞扬和答复。于是,齐王再次上书请求离开京城返回封地,但这次却没有得到太后的批准。齐王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只好再次召集内史等人商议对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写在奏章中,提出愿意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并按照对待母亲的礼节来侍奉她。让同父异母的姐姐成为自己的母亲,真不知道这个主意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篇表章送上去之后,真的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仅仅过了一夜,就有许多宫监和宫女带着酒菜,匆匆走进齐王的住处,传达消息称太后、皇上以及鲁元公主马上就要到了,要为他举行饯行宴。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连忙走出住处去恭敬地迎接。不一会儿,就看见皇家的车驾到了,齐王跪在门外迎接,直到皇家的车驾进入大门,他才敢起身跟随进去。吕太后慢慢地从车上下来,牵着惠帝和鲁元公主的手,一起登上大堂入座。齐王先恭敬地向太后行了礼,然后又走到鲁元公主面前,按照新定的母子礼节与她相见。这一举动引得吕太后满脸笑容。鲁元公主虽然和齐王年龄相仿,却也毫不羞涩地自称母亲,开玩笑地称呼齐王为儿子。整个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非常欢乐。等到入席就座时,太后坐在上首,鲁元公主坐在左边,惠帝坐在右边,而齐王则坐在下面相陪。大家边喝酒边聊天,气氛轻松愉快,再加上一班随行的乐师,他们跟着车队一起来,吹奏着各种乐器,音乐声既优雅又动听。太后看得很高兴,听得也很舒心,之前对齐王的怨恨都烟消云散了。他们一直喝到太阳快下山了才结束宴席。齐王送走太后一行人后,趁机提出辞行,连夜准备行李,天一亮就出发,离开了这个危险的地方,飞快地回到了齐国都城。他感觉自己就像死后又活过来一样,非常庆幸能够活着回去。看来他的命不该绝,所以才得以逃脱这场劫难。

在那年的春天正月里,兰陵的一口井中,相传出现了两条龙的影子,人们猜测可能是一条年老的雌龙和一条年幼的雄龙。不久之后,又传来陇西地区地震数日的消息。到了夏天,又发生了大旱。这些种种的异常现象,人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吕后擅权,触怒了上天,所以遭到了天谴。这是新学派所不认同的说法,但在我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常常把天象和人间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所以这里特别记录下来。等到夏天结束,秋天到来的时候,萧相国萧何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惠帝亲自去看望他,发现他瘦得皮包骨头,连起床和躺下都需要别人帮忙,惠帝心里明白,萧何的病已经很难治好了。于是,惠帝带着唏嘘之情问萧何:

“如果你不在了,谁能接替你的位置呢?”

萧何回答说:

“没有人比陛下更了解我了。”

惠帝突然想起了高祖生前的遗嘱,便接着说:

“曹参怎么样?”

萧何在床上叩头说:

“陛下说得非常对,我死而无憾了!”

惠帝又安慰了他几句,然后才回宫去了。过了几天之后,萧何竟然因病去世了,被朝廷追赠为文终侯的谥号,并让他的儿子萧禄继承了酂侯的爵位。萧何一生都勤勉谨慎,不敢有丝毫的放纵和懈怠。他购置田地和房屋时,总是选择那些偏远荒凉的地方,而且即使房屋墙壁出现了损坏,他也不让家人去修缮。他曾经对家人说:

“如果后世子孙中有贤能的,就应该学习我的俭朴节约;如果子孙不贤能,那么这样做也免得被豪门大户抢占了去!”

后来,萧何的子孙们相继继承了他的爵位,虽然有时会因为过错而受到朝廷的责罚,但总不至于家破人亡、身败名裂。这都要归功于萧相国以俭朴治家的好处,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齐国的相国曹参,在得知萧何病逝的消息后,便吩咐手下人准备行装。手下人好奇地问他要去哪里,曹参笑着回答说:

“我很快就要进京去当相国了。”

手下人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曹参的吩咐去准备了。等到行装都准备好了,朝廷的使者果然前来,宣布召曹参进京担任相国。这时,手下人才知道曹参早有预见,不禁对他赞叹不已。曹参原本是一名出色的战将,但自从他出任齐国相国后,便一心一意地追求治理之道,重视文化的发展。为此,他召集了齐国的一百多名儒生,向他们广泛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然而,儒生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让他感到无所适从。后来,曹参得知在胶西地区有一位名叫盖公的老者,他年高德劭,深受人们尊敬,而且从不依附于权贵。于是,曹参特地准备了一份厚重的礼物,派遣使者前去聘请,并且以极其诚恳的态度去迎接他。幸运的是,盖公接受了聘请,来到了曹参这里。曹参对他非常热情,设宴款待,并且详细地向他请教治国之道。盖公平日里专门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他回答曹参的问题时,始终围绕着黄老思想的核心,大意是说治理国家不应该过于繁琐,而应该采取清静无为的策略,让民心自然安定下来。曹参对盖公的观点深感佩服,于是主动把正堂让给盖公居住,自己则搬到厢房去住。曹参完全按照盖公的教导来制定政策,实施举措。结果,这些政策深得民心,曹参也因此被誉为贤相。自从曹参来到齐国担任相国,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现在,他接到了朝廷的召令,需要前往京城任职,于是就将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继任者来接管。在交接的过程中,他特别嘱咐继任的相国说:

“你今后在管理国家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监狱和市场这两个方面,千万不要轻易地去打扰他们,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继任的相国听了之后,有些不解地问道:

“难道一个国家的政务,除了监狱和市场之外,其他的事情就都不重要了吗?”

曹参接着说道:

“事情也并非完全如此。只是监狱和市场这两个地方,容纳了很多人。如果我们一定要一一追查,那么那些奸邪之徒就没有立身之地了,他们很可能会因此闹事,这就是所谓的‘庸人自扰’。所以我才特别叮嘱你这一点。”

曹参认为,惩治奸邪不能过于急躁,但放任奸邪也是不对的。曹参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既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不足之处。继任的相国听了之后,才没有提出异议。于是,曹参向齐王告别,随同使者前往京城,拜见了惠帝和吕后,接过了相国的印信,并在当天就开始处理政务。

那时候,朝廷里的大臣们私下里都在议论纷纷。他们都说萧何和曹参两个人都是从沛县的小官吏做起的,原本关系特别好,亲密无间。但是后来,曹参因为立下了很多战功,得到的封赏反而没有萧何多,心里可能对萧何有些不满。现在曹参入朝做了相国,大家猜想他可能会因为以前的不愉快,而故意改变萧何的政策。所以,大臣们都互相提醒,生怕会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变故,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和家庭。就连相府的属官们也是整天提心吊胆,总以为曹参一上任,肯定会有一番大的人事变动。没想到曹参接手掌管相印后,好几天都没有任何改变。又过了些日子,还是一切照旧。他甚至发布了一个公告,说明在任用人才和处理政务上,都会完全按照前任相国萧何的规矩来办。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担心会有大变动的官吏们才放下心来,纷纷称赞曹参为人宽厚、有度量。曹参表面上不动声色,安安稳稳地过了几十天,然后才开始慢慢地对下属进行考察。他发现了一些喜欢追求名声、喜欢做表面文章、玩弄法律条文的人,就罢免了几个,然后从各个郡国选拔了一些年纪较大、为人谨慎厚道、口才不太好的文吏,把他们招到幕府下,让他们担任下属官吏。从此以后,曹参就整天喝酒,好像不怎么关心政务似的。

有几个在朝廷里做官的僚佐,自认为很有本事,想要向曹参提出些建议或讨论国事。曹参呢,也没有拒绝他们,但每次一见面,就邀请他们一起喝酒。一杯接一杯,非得把人灌醉不可。当这些僚佐想要谈论起政务来的时候,曹参就会用话打断他们,不让他们说下去。僚佐们没办法,只能闭上嘴,等到喝醉了才离开。古人有句话,说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会跟着学,这速度比影子跟着形体还要快。曹参既然喜欢喝酒,他的下属官吏们也都纷纷效仿,都跑到相府后园旁边,聚在一起喝酒。当酒宴进行到一半,有人开始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传到了园子外面。曹参虽然听到了这些声音,但他却像没事人一样,没有任何反应。只有两三个贴心的官吏,觉得这样不太合适,他们误以为曹参没有听到这些声音,于是故意邀请曹参去后园散步。曹参来到后园,悠闲地欣赏周围的景色。就在这时,一阵欢声笑语恰好传了过来,那明显是属吏们在宴会上嬉笑的声音。但曹参却毫不在意,反而让身边的人把酒菜拿来,就在园子里找了个地方坐下,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还与那些属吏们的歌声相互应和。这真的让人感到非常奇怪,大家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觉得这事很不寻常,确实是一件怪事。曹参不仅不禁止喝酒,就连属吏们在工作中犯了点小错,他也会替他们打掩护,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属吏们自然是感激不尽,但朝中的大臣们却觉得十分惊奇。有时候,他们入宫向皇帝汇报事情时,就会顺便把曹参平日里的这些行为,简单地禀告给皇帝。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斗罗之金鳄 诡秘之主 保护我方族长 辣妈攻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军工科技 福艳之都市后宫 娱乐帝国系统 逍遥四公子 退下,让朕来 陛下不可以!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回1982小渔村 踏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田野花香 官梯 一剑独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万历烽火 覆汉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立渊传 穿越之铁血捕快 起飞,从1973年开始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学名张好古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家父吕奉先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