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首页 >> 隋唐天字七书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王牌进化 寒门状元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将军好凶猛 特工萌妃 暴君闺女五岁半 百炼飞升录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 隋唐天字七书全文阅读 - 隋唐天字七书txt下载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4章 王窦二军虽相连,破敌只在一战间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王世充望眼欲穿。

他只能龟缩于洛阳城中,苦捱死等,目光天天望向东方,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窦建德的旗帜飘扬。

窦建德并没有闲下来。

他已取得战略优胜,河北之地,除了僻远的北方幽州,其余土地人口,已尽入他的版图。

在正式救援王世充的路上,他顺道解决了后顾之忧。

盘踞在周桥(今山东荷泽),自号宋义王的孟海公,在他的绝对力量面前,不堪一击,臣服于己。

加上以前就已经收服的山东徐圆良朗,窦建德尽有河北山东之地。

这是窦建德最高光的时刻。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如此轻松顺利地拿下孟海公,似乎预示了此次救援王世充的行动会一帆风顺。

于是,窦建德集合三方兵力,总计十万,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一路杀向洛阳。

他一路势如破竹,沿途王世充所部,还有一些没有投降李唐的城池,全部开门迎接他的到来。

在成皋,窦建德和王世充在洛阳以外的实力,实现了最后的合流。

郭士衡奉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王世辩的命令,率领几千兵马,汇入窦建德的援洛大军。

在此之前,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韩洪也和窦建德一起攻陷了荥阳(现郑州)等地。

王窦联军所过皆下,气势如虹,洛阳已近在咫尺。

但他们只能在成皋之东原,停下前进的步伐,因为他们的前面,有一座他们永远也无法逾越的关城,那就是虎牢关。

虎牢关作为洛阳在东面的门户,现在还牢牢地掌握在李唐军队的手中,如果要救援洛阳,必须攻下虎牢关。

虎牢关之战,是一场决定大唐国运,也是天下气运的大战。

这一战将在李世民耀眼的皇冠上,添上最大最靓眼的珍珠。

但李世民现在还在洛阳。

围困洛阳城的行动,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艰苦,却是必须。

在城外督战的李世民,刚刚得到了虎牢前线的消息,全盛的窦建德,倾巢而来。

事关重大,情势极紧,青城宫,李世民召开了军事会议。

何去何从,又如何应对?

将领们在洛阳城下,已鏖战了几个月,耗尽了耐心和精力,早已疲惫不堪。

他们心中对洛阳之战,本来就打了问号,现在又加上窦建德,腹背受敌,人心浮动,都想退兵。

但李世民此次会议,虽然看似想集思广益,他心中却早已定计,并不想听取任何不同的意见。

但开会,可以达到上情下达,统一思想行动的目的。

李世民得到了他想听到的话语。

他的属下,已集中了天下最富智略的谋士,有二个清醒而有远见之士,发出了完全不同于诸将的振聋发聩的声音。

郭孝恪首先站出来,没有任何犹豫地下了一个定论说:“(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

他接着又分析了窦建德的形势,更高瞻远瞩地说:“(窦)建德远来助虐,粮过劲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郭孝恪有这个资格,他日后也将成长为大唐名着天下的名将。

他是李密的嫡系,后随李世绩镇守称黎阳,显然,在李密心中,他是足以媲美翟让系第二把手徐(李)世绩的人才。

李密一代枭雄,其识人之术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薛收也反对撤兵。

他系出名门,是杨隋一朝文宗薛道衡之子,薛收本人也是一个传奇。

李世民对他推崇备至,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他曾经对房玄龄无限怀念地说:“薛收若在,吾当以中书令(宰相)处之。”

但天妒英才,薛收三十三岁就早死,在为秦府十八学士画像时,李世民再次想起薛收,不无遗憾地说,他未能亲身参与此盛事。

在大唐命运的转折点,薛收坚定地站到了李世民这一边。

他非常详尽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战局,并且对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优缺点,了若指掌,他也谋划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情势的发展,一一验证了薛收的判断。

李世民说薛收有宰相之才,并非过誉。

薛收先分析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优劣,他条分缕析道:“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患者在于乏食,是以为我所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

然后,薛收指出如果让他们联合之后的后果,那是不可承受之重“若纵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粮以相资给,则伊、洛之间战斗不已。”

长期混战,李唐作为外来的强龙,当然不可能占到便宜,可以说,如果被拖到这一步,那李唐争霸天下的大计,一定凉凉。

于是,薛收成竹在胸地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法,他说道:“今宜分兵守营,深其沟防,即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大王亲率猛锐,先据成皋之险,训兵坐甲,以待其至。彼以疲弊之师,当我堂堂之势,一战必克。”

最后,薛收精准地预测了战后的胜局,“建德既破,世充自下矣。不过二旬,二国之君,可面缚麾下。若退兵自守,计之下也。”

薛收真乃国士,他以高屋建瓴的眼光,穿透历史的迷雾,洞若烛火,但良玉美材,也需要卖给识货的人。

幸运的是,他碰上了一个李世民这个开明的领导,君明臣贤,自然无往而不利。

李世民当时正是二十多岁,意气风发,勇于进取,他完全赞同并采取了薛收的策略。

但李唐军队之中的元老派,对于这种孤注一掷的战法,却完全持相反的意见。

薛收的方案,如果成功,自然可以一战擒双王,建万世之功,但如果在虎牢和窦建德决战失利,那东征的李唐军队,必将匹马无归。

他们多历人事,在出发之前,受李渊重托,他们想采取一种折衷的方案。

那即使李世民在虎牢失败,他们依然保存了李唐军队的精锐,以后还有一争天下的本钱。

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等代表李渊的元老派,他们其中有二人都在李渊一朝做过宰相,而屈突通也是李唐的兵部尚书,可以说,他们就是李渊在军中的代表。

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都坚持说:“吾兵疲老,世充凭坚城,未易猝拔,建德席胜而来,锋锐气盛;吾腹背受敌,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

李世民听了薛收的分析,在心中早就定下了决战虎牢,再退擒王世充的计划。

但面对李渊的元老们的质疑,他必须耐心解释自己的作战计划,但同时他也知道,他需要以必胜的信念,才能说服他们和自己站在一起。

李世民进一步阐述目前的形势,“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孟)海公,将骄卒惰,吾据虎牢,扼其咽喉。”

然后他再详细陈述自己的破敌之策,“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

显然,李世民已经考虑到了战场出现的种种情况,并且都于己方的应对方法,成竹在胸,可谓多算胜,已立于不败之地。

李世民知道机会一纵即逝,他最后再强调不去虎牢决战的后患,“若不速进,贼入虎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望;二贼并力,其势必强。”

与其养虎遗患,不若早做决战,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不容置疑地说:“何弊之承,吾计决矣!”

李世民虽然再一次拍胸脯保证,此战必胜,但李渊的元老们依然想分散风险,他们需要考虑万一李世民失败之后,李唐是否还有卷土重来的力量。

他们想起了李渊的殷殷瞩托,觉得李世民虽然勇气可嘉,但这种不给自己留后路的赌博式做法,却并不是争天下的堂堂正正之路。

他们坚持让李世民听从他们的意见,至少要撤掉洛阳的围困,以便于保存实力。

这是一种看似稳妥,两不相误的战法,但李世民却知道,一旦不能全胜,势必横生事端,况且,现在局面已经容不得一丝犹豫。

但该妥协,依然必须妥协。

他们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保护我方族长 林岚秦小雅 倚天神雕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恰似寒光遇骄阳 御女天下 人族镇守使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逍遥人生 拯救美强惨男二 背剑之人 网游之修罗传说 黑铁之堡 男欢女爱 都市花语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特种兵在都市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大明世祖 九龙夺嫡 智械战争 亮剑特种兵:谁说我是兵王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最近更新大明:会写出师表?那北伐你上! 小和尚逃荒 五次元世界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隋唐:订婚观音婢,开局大雪龙骑 天幕直播,华夏兴衰看哭历朝天子 观众震惊!历史写满了吃人!!! 今世,为生民立命,吾万死不辞! 历史秘境:开局神话三国刘备 大明:最强锦衣卫,杀戮值无限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九曜书 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 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 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 封州王 穿越皇朝:如履薄冰不是我的风格 大唐:对马吹个口哨咋被抓天牢 大唐:我都成刺史了,系统才激活 楚汉墨影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 隋唐天字七书txt下载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 隋唐天字七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