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首页 >> 隋唐天字七书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大明日不落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混在洪武当咸鱼 冷王的冲喜嫡妃 大清隐龙 超能进化 特工之回到清朝 暴君闺女五岁半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 隋唐天字七书全文阅读 - 隋唐天字七书txt下载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5章 五百勇士开首战,两尊战神可撼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政治的精义是平衡,只有妥协,才可以达到平衡。

李世民虽然贵为大唐的秦王,又是前线的元帅,但他依然不是高居长安城庙堂之上,那个至高在上,不可违逆的皇帝。

李世民向李渊的代表们屈服,这是对父权,也是对皇权的必要的顺从。

他命令屈突通和齐王李元吉留下继续围困洛阳城,可以保持持续的压力,为了避免遭到不可预测的失败,李世民特意交待了一个原则。

那就是以静制动,围而不战。

李世民千叮万嘱,绝对不要和王世充开战,只需要深沟壁垒,相持不战,保持围困的压力就可以了。

但同时,他坚持由自己亲自率队,赶赴虎牢前线。

为了达成共识,避免全军崩盘,李世民将大部队留在了洛阳。

这样即使他在东方的虎牢失利,李唐依然有东山再起的实力。

李世民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作为先锋,他只率领精锐的三千五百名骑兵,杀向东方。

在正式出兵前,李世民将惑敌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世民在洛阳城外,王世充的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场骑兵东出的大戏。

当他们这一支部队,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浩荡东去时,王世充在洛阳城头,只看得到他们扬起的漫天尘埃。

他的心中涌出一种不可言说的情绪,似乎是伤感,又好像是失落。

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远去。

虎牢之战正式开始。

这李世民和窦建德第一次交手,同时,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会面,但双方已经是不死不休之局,必须在最短时间,分出胜败。

非常残酷的是,这是一次既分胜负,也决生死的战斗。

李世民想掌握先手,他不准备藏私,想给窦建德一个下马威。

刚到虎牢,按照惯例,李世民必然亲自察敌。

他亲自挑选了五百骑兵,准备先干一架再说。

李世民延续自己每战先察敌的传统,他艺高人胆大,将这五百骑兵,一直带出虎牢关以东二十里,然后沿途在形势险要之地,设立几道伏兵。

最后只留下四个骑兵和自己一起前行。

李世民当然不是准备自投罗网,他带的兵虽少,但自古兵在精,而不贵多,其中,有一个后世神化成了战神,他就是尉迟敬德。

尉迟是当世豪杰,素有重名。

在洛阳城一战之中,李世民对他推心置腹,他投桃报李,转眼之间,又救了李世民一命,这让他们结成了过命的交情。

事实上,终李世民一朝,尉迟一直是他的铁杆心腹。

但尉迟最大的本事,并不只是忠心,他确实是勇冠天下的马槊高手,号为天下第一。

盛名为累,树大招风,自然有大把的人,会不服气。

至少李渊的三子李元吉就不服气,因为他也是当世勇将,他也以马槊闻名。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李元吉处心积虑想求证之下,李世民让他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

尉迟和李元吉比试马槊。

但尉迟毕竟是当世大豪,何曾放李元吉在心里,一是为了避免误伤李元吉,二是为了立威。

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玩法。

他不以为然地对李元吉说:“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去刃。”

以无刃对有刃,这当然是让了一先,战场之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李元吉觉得受到了羞辱,本来想借机狠狠报复尉迟敬德,但在游戏中,连续几次都无法刺中尉迟。

不过,尉迟毕竟也是老成之人,知道身份高下之别,不敢过于得罪李元吉,没有用自己的马槊去刺中李元吉。

此事本来已了,但李世民却并不是一个省心的主。

他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夺槊,避槊,何者难易?”

尉迟敬德老实地回答说:“夺槊难。”

显然,李世民是行家,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深浅和诀窍。

尉迟刚才在场上,可能是心有顾虑,只顾避槊,却绝不反击,看来还留有很多余力。

那完全可以借此打击李元吉的嚣张气焰。

尉迟心中通透,有李世民撑腰,他也不嫌事大。

事已至此,也由不得李元吉不应战,但李世民要惹事,他李元吉何曾是个怕事的主。

李元吉动了杀心。

但他再一次体会到技不如人的痛苦,事情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李元吉连续三次执槊跃马,竟然每一次都被尉迟手到擒来。

这让李元吉吃了一个哑巴亏,从此,他自以为豪的马槊之术,名倾天下的马槊之名,成为他的难言之隐。

但作为李渊的三皇子,他却必须在失败之后,故作大度地赞扬尉迟敬德的神首其技。

这当然已成为传说。

但尉迟敬德,确实也是李世民的倚仗之一。

他们区区几人,竟然一直骑行到离窦建德的大军营帐三里之地。

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有意让窦建德巡营的游骑兵发现,李世民唯恐他们不来追击自己,大声扬言说:“我秦王也。”

这下真的炸了锅。

四骑人马,大摇大摆地逼近自己军营,视自己如无物,如此嚣张,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应战,是绝不可能的,但如果太多人群殴,一样也有失山东豪杰的威名和荣誉。

但老成持重的窦建德,依然派出五六千人去追击李世民。

千载之下,可以想象当年李世民马鸣风啸啸,单人独骑立于窦建德大军之前的雄姿。

秦王李世民,真乃神人也。

毫无疑问,窦建德的军队的思想,受到巨大的冲击,但他们的震撼才刚开始。

因为,这支五六千人的军队竟然没有留下李世民,并且还被俘了二员大将,损失三百精骑。

这一战,显然是输人又输士气,大仗还未正式开打,窦建德军中就弥漫了一种不妙的氛围。

李世民却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

他并不惧怕这种追击的游戏,在洛阳之战中,他已经多次在死神边缘游走,炼就了他浑身铁但,况且,他也并不是盲目自信,他手上有一张王牌。

那就是尉迟敬德。

他曾经当众对尉迟敬德心悦诚服地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他还说过一句话,“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李世民这样大言不惭,一方面是为了振奋军心士气,另一方面,确实也是以当世第一神箭手自许。

他的这种自信心爆棚的行为,在这次追击战中完美地展示出来。

当随行的人看到窦建德大军来追击时,无不吓得面无人色,但李世民气定神闲地说:“汝第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

他们按辔徐行,有意等到追兵相近之时,便加身引弓射击,追击之从,无不应弦而倒。

慑于李世民神箭之威,追兵只能稍稍退却,但一退再进,又被射杀一人,进退之间,已是数个回合。

事实上,追兵们更多的是被尉迟敬德的强悍所灭杀掉。

第一轮下来,窦建德的追兵,有几人葬送于李世民的箭下,但有十几具尸体,却是拜拜尉迟所为。

对手的点子太硬了,这种明摆着送死的行为,再一次让追兵们失去继续的勇气。

但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他看到追兵们没有跟随上来,竟然折转马头,又回去挑逗追兵。

二军相遇,这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李世民的挑衅达到了效果,窦建德的追兵终于放马来追。

这正好落入了李世民的圈套,他们一路打打停停,随着沿途的唐军越来越多,窦建德的追兵终于意识到,再继续下去,他们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风紧,扯呼。

李世民大获全胜,他基本上以零伤亡的代价,换来了窦建德三百战士的性命,还要搭上二个大将,做了他的俘虏。

李世民杀人诛心。

他手上有了本钱,于是,他写了一封信,数落窦建德说:“赵魏之地,久为我有,为足下所侵夺。但以淮安(李神通)见礼,(同安长)公主得归,故相与坦怀释怨。世充与足下修好,已尝反覆,今亡在朝夕,更饰辞相诱,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

然后,在信的末尾,他给窦建德指出了一条明路,“故抑止锋锐,冀闻择善;若不获命,恐虽悔难追。”

但窦建德倾巢而来,当然不是区区一封信和一场小小的遭遇战,能说服或吓倒。

要想有说话的权力,那就要看谁的拳头更硬。

战场之上,胜者为王。

窦建德想要正面决战,但李世民不给他这个机会,一是他手上并没有足够的军队,去正面拼杀,而最主要的是,这不符合李世民一贯的战法。

他早看出了窦建德的弱点,那就是他比他以前的对手,更不经拖。

这是可以理解的,窦建德远道而来,并不是在自己的主场作战,这就引发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他的粮道太长,更容易出现问题。

于是,李世民再一次坚守虎牢,偶尔出下小分队,活动一下筋骨,但这只不过是开胃小菜而已,于战局并无任何决定性的影响。

窦建德终于拖不起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倚天神雕 拯救美强惨男二 三体 镇妖博物馆 渔港春夜 影视之多子多福 全球高武 肥水不流外人田 花都太子 重生过去震八方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夫君天天酸溜溜 人间如狱 一品道门 半岛小行星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田野花香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南明谍影 从山贼开始 大明流匪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大明风流 抗战之红色警戒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 抗战:铁血铸山河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唐砖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苏联1941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大明:会写出师表?那北伐你上! 五次元世界 隋唐:订婚观音婢,开局大雪龙骑 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 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 三国:开局系统加霸王传承 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 弘农杨氏,恭送大汉! 我在贞观朝当神豪 明末争雄 大唐:对马吹个口哨咋被抓天牢 重生明朝,我居然是国姓爷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天青之道法自然 季凤文牧师二 大楚第一逍遥王 嫡子无双 秦末:打猎养家,我替汉高祖斩白蛇 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 隋唐天字七书txt下载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 隋唐天字七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