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首页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霸天武魂 驿路星辰 寒门宰相 从山贼开始 1949我来自未来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中华第四帝国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6章 双面朱祁镇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沈忆宸所书写的揭帖,被送至阁臣中排名最末的高谷面前,由他票拟后递交到皇帝手中,再继续以朱笔批出。

所谓“票拟”,简单粗暴点理解,也可以认为是在奏章上面贴张小纸条。

但是这张票拟小纸条,就跟沈忆宸写的揭帖小纸条完全不同了。揭帖只是把奏章叙述浓缩精简,并不能对奏章原本内容,做出任何主观的裁决跟批复。

而票拟某种意义上,就是代入皇帝的身份进行批答,然后交给皇帝看一遍走个过场。最后再换上支朱笔,把票拟内容誊抄一遍,发还给上表臣子。

所以文武百官看到的皇帝批复,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内阁大臣们代笔书写的,他们的意志想法与皇权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内阁能取代丞相地位,侵占六部职权,成为大明权利中心的原因。

说到“票拟”权,就不得不提到“批红”权。

票拟程序最后一步由皇帝朱笔誊抄,就叫做“批红”,也可以称之为“批朱”。

司礼监掌印太监为何能权侵朝野,被称之为“内相”?

原因就在于这最后一步,本应该是皇帝自己亲批的,他把这个权利下放给了司礼监。

想想看大明王朝政策的执行跟发出,全部都掌控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能不位高权重吗?

虽然在律法上面,规定了太监批红必须遵循内阁票拟的内容,最多就是更改下其中错别字。但问题是真正达到了权倾朝野这个地步,谁还会遵守律法的规定,改了又如何?

王振能做到宦官干政,靠的就是欺上瞒下,假传或者歪曲篡改谕旨!

“票拟批红”制度,等同于内阁跟太监,把国家政策的制定权跟执行权给瓜分了。

皇帝要是励精图治、雄才大略,还能把控住政治的基本大方向,不至于被下面的人随意糊弄。

要是这个皇帝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那就真成为了一个人肉橡皮章,压根就不知道帝国政策是些什么,又如何执行的。

并且内阁还有一项非常牛逼的技能,那就是皇帝如果不按照票拟内容颁布旨意,或者说绕过内阁直接发布圣旨。

这种圣旨就被称之为“中旨”,他们有权利封还不执行!

后世都明白权利是至下而上的,一旦下面没人听没人办事,就算高居帝王,也不过是个孤家寡人。

同时这种状况也解释了,为何明朝文官集团会跟皇帝斗的不亦乐乎,本质就是在争夺对于国家的控制权,谁也不愿分享这至高权利。

阁臣高谷看着沈忆宸递交的揭帖,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因为沈忆宸所书写的揭帖文笔极佳,内容上做到了简明扼要,文字上做到了清劲方正,卷面上做到了干净整洁。

可以说这就是东阁揭帖的标准模板,如若不看书写人的姓名,完全料想不到是出自于“实习生”之手。

果然三元及第之才,就是不同于常人,此子天赋极高!

不过看着看着,高谷的脸色就变了。

这份云南府上表的讣讯,沈忆宸居然夹杂个人想法,揭帖中阐述西方边陲将会有大变发生,要提前做好对麓川政权卷土重来的准备。

越权乃为官大忌,此子把自己当做什么了,到底是詹事府右春坊中允,还是东阁大学士?

这等军国大事,也是沈忆宸配插手的?

高谷此人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为事公道,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完美的样子。

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却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乏善可陈。

属于标准的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

内阁掌权十来年,还短暂担任过一个月多的首辅。既不在民生艰难上出台政策改革振兴,也不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

反正就这么入仕四十几载名声不错,为国为民做了多大事情却没啥印象。最终在经历过土木堡之变跟夺门之变后,还能明哲保身激流勇退,把当官这门学问给玩通关了。

像高谷这种官员,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逾矩。沈忆宸只要循规蹈矩的做自己分内之事就行,分外之事轮不到他来操心,更无需以文臣掌武事!

那日临朝观政,就对西北鞑虏之事大放厥词,如今就连对西南蛮夷,也指手画脚起来了吗?

高谷越想越气,直接就把沈忆宸的揭帖给撕了下来,揉成一团往门外丢去。

恰巧此时马愉走了进来,有事准备与高谷商议,这张纸团就砸在了他的身上。

马愉捡起地上的纸团,笑道:“不知世用(高谷字)为何如此动怒,是入东阁进学的新官们政务愚笨吗?”

看见是马愉前来,高谷立马起身拱手道:“原来是性和(马愉字)到来,失礼之举,还请见谅。”

“无妨,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何人能让世用失态。”

马愉说罢,就摊开纸团看了起来。

前面内容平平无奇,是一份精简讣讯的揭帖。不过看到后面的阐述观念,马愉瞬间就明白了高谷动怒的原因,再看到最终署名,他又有些不淡定了。

这份揭帖,居然是沈忆宸所写!

“难怪世用你会动怒,沈忆宸此举没把握好分寸。”

马愉淡淡说了句,他了解高谷的性格,沈忆宸这番举动简直是自讨苦吃。

“确实是有些逾矩了,不过此子经验尚浅,有出错的地方也能理解,无伤大雅。”

高谷的态度立马发生的转变,甚至还帮沈忆宸缓和一下。

原因就在于马愉可是沈忆宸名义上的座师,你当着别人老师面指责学生,终究不太好。

对于高谷会软化态度的原因,马愉也是心知肚明。只不过背后很多东西,却无法与外人诉说,沈忆宸这个所谓的门生,可能与自己并不是一路人。

“世用,要不这份奏章就交与我处理如何?”

听到这话,高谷还以为马愉是要用老师的身份,去嘱咐教导沈忆宸一番,并未多想就答应了下来。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马愉打算什么都不做,把这份奏章跟揭帖原封不动的递交上去。

因为那日临朝观政,沈忆宸对西北战事表达的观点,马愉敏锐察觉到了朱祁镇情绪上的波动。如果这番言论再被皇帝看一遍,势必会影响沈忆宸在他心中的印象。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最无情便是帝王家。

一旦没有了皇帝的恩荣,沈忆宸今日爬的多高,来日就会摔的多惨。

想到这点,马愉神情其实有些落寞。

如果不是跟沈忆宸立场阵营不同,马愉是真心欣赏这个后辈,也愿意在官场上演一段师生佳话。

只能说很多事情会试前就注定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另外一边当值结束后,沈忆宸回到公府直接就去找了成国公,想要为许逢原任职的事情寻求帮助。

毕竟沈忆宸入仕时间尚短,官场上认识的人不多。而且以往的那些人脉,都是科举线路积攒下来的,礼部跟翰林院官员为主,搭不上吏部这根线。

想要玩官员空降任职这套,必须得位高权重才能办到。沈忆宸目前认识的人中,达到这个标准只有两人。

分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以及成国公朱勇。

虽然现在沈忆宸已经摘不掉阉党的帽子了,但他始终不愿与王振有过多的利益纠缠。

毕竟被迫“加入”阉党是一回事,主动投身又是另外一回事。文官集团不是东西,也不意味着宦官集团又都是什么好东西。

所以没得选择,只能求助于成国公朱勇。

看着沈忆宸前来,朱勇甚至没有等他行礼客气两句,就直接开口问道:“说吧,有何事。”

直奔主题,很好……

说实话,如果抛开父子这层关系,朱勇很多武将习性的行事风格,比文官更对沈忆宸的胃口。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父子这层关系,朱勇也就没这个态度了。

“公爷。”

沈忆宸依旧朝朱勇行了一礼,然后才开口说道:“晚辈有一好友正在吏部听选,期望就任福建布政使司福州府长乐知县一职,还望公爷出手相助。”

“好友期望?恐怕是你期望吧。”

朱勇淡淡回了一句,上次沈忆宸就来托自己帮过一次忙,把李达等人从京卫指挥使司,通过五军都督府调任到三大营中。

就如同内阁跟六部在明初有着阁部之争一样,其实明初在军事上,还存在着府部之争。那就是五军都督府跟兵部,权利出现了重叠竞争。

五军都督府明初地位高于兵部,拥有各地军户的管理、各省驻军的训练、各地将领的升迁调动等等权限。而兵部最初,仅仅拥有各地驻军的调动权。

简单点说,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兵部则拥有调兵权。

双方一直处于明争暗斗之中,表面上看是两个机构的权利斗争,事实上却是武将勋戚集团跟文官集团的博弈。

只不过明朝前中期勋戚势大,文官集团处于下风。随着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勋戚集团瞬间垮台,兵部也彻底架空了五军都督府的权限。

甚至到了明朝中后期,武将地位沦落到在文官面前不如狗。

调任李达等人的职位,对于成国公而言还能称得上是举手之劳。如今安排人到福州府长乐县任知县,得通过吏部去授官,相对要麻烦许多。

但朱勇在意的不是麻烦,而是沈忆宸到底想做什么,目标官职如此明确,背后绝对有所谋划。

“确实是晚辈安排的。”

沈忆宸也没有隐瞒,或者说在成国公这种级别的高官面前,是没办法用蹩脚借口解释的。

“加上之前调任李达等人掌兵,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成国公朱勇隐隐有种预感,沈忆宸所图甚大,甚至他感觉会超出自己的想象。

“晚辈所想无非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想用掌兵去兼济天下,你还真打算三千里外欲封侯!”

成国公朱勇语气震惊无比,他已经在脑海中大概猜测到了沈忆宸的意图。

甚至还联想到了当初在应天成国公府,自己询问沈忆宸志向又止于哪步的时候,在此子眼中看见了一团炙热的火焰,以及不加掩饰的狂妄野心。

当时沈忆宸给出的回答,就是“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只不过成国公朱勇并未认真,仅仅当做是年轻人的豪言壮语罢了。

如今看来,沈忆宸是真想以武功入爵,那日豪言并非虚言,这小子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对于成国公朱勇的言语,沈忆宸没有反驳,这确实是他的目标之一。

但沈忆宸的理想跟追求,绝不止于此。

“好,好,好!”

朱勇连说了三个“好”字。

沈忆宸在童生都未考取的情况下,就敢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小子还真以行践言去谋略布局了!

朱勇始终认为自己并未低看过沈忆宸,早早就发现了这个儿子的潜力。

如今看来,还是小看了。

“我会协调吏部安排职位,但你也要让我看看,是否能如魏国公徐达一脉那样,一门两公侯!”

这句话就是当初朱勇给沈忆宸的回答,如今他又说了一遍。

那一次是鼓励,而这一次是期待!

沈忆宸听到后笑了笑,然后拱手回道:“谢公爷,晚辈告辞。”

在即将要走出院子的时候,又默默补充了句:“我会做到的。”

只不过这次承诺,依旧不是对成国公朱勇所说。

又在东阁值班了几天后,时间来到了七月初。乙丑科的新科进士们三个月观政期结束,将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考试。

通过者会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没有通过者将根据观政的成绩表现授予官职。

相比较殿试各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翰林院馆选考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殿试”。

这场考试属于真刀真枪的对决,没有了阅卷官们“约定门生”的徇私,也算是给无权无势的贫寒学子,留下了一条往上爬升的道路。

萧彝乡试就在五经魁行列,殿试也高居二甲,不出意外的考上了庶吉士,与商辂一同在翰林院入职。

对于沈忆宸来说,意味着未来在大明权利中枢,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帮手。

除了这一喜,沈忆宸还有一喜到来,那就是他收到了翰林院的通知,被侍读学士倪谦授任为经筵的展书官。

展书官的职责跟好处,沈忆宸自然是无比清楚。唯一让他不解的是,倪谦为何把这种好事安排在自己身上?

要知道当初在翰林院,沈忆宸与倪谦相处的并不算愉快,甚至对方还把自己看作阉党中人,特地给了个修《寰宇通志》的天坑。

理论上来讲,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入了东阁进学历练,倪谦应该巴不得自己在翰林院典簿厅牢底坐穿。如今却安排自己任经筵的展书官,实在不符合逻辑。

就在沈忆宸感到不明所以的时候,一名鸿胪寺的官员突然来到了东阁廊房。

“下官乃鸿胪寺左寺丞许江,见过沈修撰。”

沈忆宸还了一礼后开口问道:“许寺丞客气,不知道今日到访所为何事?”

“下官是来通知沈修撰,陛下将于十二日参加经筵,还望沈修撰做好准备。”

朱祁镇要开经筵了?

听到这个消息,沈忆宸有些意外。要知道距离上次经筵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之久,朱祁镇对于经筵日讲制度的反感,简直溢于言表。

很多官员都预测,为了规避酷暑,短时间内经筵肯定不会再开了。结果没想到自己担任展书官才几天,朱祁镇又决定参加经筵,真乃运气好。

“小弟乃第一次参加经筵,敢问许修撰,有何要注意的地方?”

沈忆宸虽然目前官衔为正六品右春坊中允,比从六品的鸿胪寺寺丞要高。但是有求于人自然得把姿态给放低,看着对方年龄可以当叔了,于是用了小弟的自称。

“沈修撰折煞下官了,不敢当,不敢当。”

许江赶紧谦让不敢应了这声小弟,要知道沈忆宸乃三元及第的状元公,而且短短时日入东阁进修,与自己这种小官前景不可同日而语。

说不定日后再次相见,沈忆宸就成为殿阁大臣了,自己敢当他的大哥?

“沈修撰如果实在想要下官给出些许建议的话,下官能给的就是在经筵敬小慎微不出错,另外就是去皇史宬多看看陛下的《实录》跟《宝训》。”

皇史宬是紫禁城内用来存放皇室档案的地方,而《实录》和《宝训》就是记录皇帝生平跟言论的档案。

许江这番话表达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想要得到皇帝的重视跟信任,你就必须得全方面的了解皇帝,才能做到投其所好。

一句惊醒梦中人,沈忆宸以往对于朱祁镇的了解,更多来自于后世的片面印象。在接触了几次后,才有些感慨对方也不过是个少年,并不是史书上冷冰冰的文字。

甚至他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国子监讲学后朱祁镇入宫,坐在銮驾上念念不舍回头的画面。

那一刻的朱祁镇,毫无身为帝王的影子。

“谢过许寺丞,小弟受教了!”

沈忆宸弓腰行了一礼,自己之前为了科举顺利,对主考官可是个个深入了解,做到了投其所好。

如今却忘记了,对于皇帝这样做。

“下官汗颜,愧不敢当啊。”

许江真是没有想到,堂堂状元公这般低调谦逊,他本以为会如同外界传言的那样,是个盛气凌人的年轻人。

送走了许江后,沈忆宸没有迟疑,直接前往皇史宬,查询关于朱祁镇的《实录》跟《宝训》。

以往沈忆宸看待朱祁镇,都是用着审视帝王的角度,做出的评价同样也是如此。

但在《实录》中,沈忆宸还看到了朱祁镇的另一面,或者说脱离的帝王身份,更为人情味的一面。

他会逃学跟宫中的小太监玩耍,会为了保护儿时的同伴,去欺骗三杨跟太皇太后张氏。

会如同普通少年那般,对皇太后孙氏顶嘴、叛逆、不服,会去关心远在边疆的士兵们,轮值时间太长想家这类问题。

看到了他言论跟理想的狂妄自大,也看到了他内心中的满腔抱负。从这一刻起,朱祁镇在沈忆宸的眼中,才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但恰恰很多时候太过了解,就会被感情影响到判断,无法在做出最为冷血跟理智的决策。这种感觉,沈忆宸在成国公朱勇身上体会过一次了。

而这个未来的昏君,自己又当以何种臣子的身份去面对。

忠臣?叛臣?

时光如梭,几日匆匆而过,来到了正统十年七月十二日的经筵。

沈忆宸换上了朝服,将以展书官的名义第一次参与经筵,同时也是他用另外一种眼光,打量朱祁镇的开始。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诡秘之主 辣妈攻略 背剑之人 天下枭雄 我的总裁老妈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汴京春深 猎艳谱群芳 都市极乐后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超凡大航海 特种兵在都市 重生之神级明星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回1982小渔村 一剑独尊 护花野蛮人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最近更新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星落门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水浒英雄传说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明朝皇帝往事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