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首页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权奸 凤囚凰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天价傻妃:娶一送一 黑铁之堡 至尊特工 大魏宫廷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7章 皇帝送命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开设经筵放在正统朝,意义已经不是教导皇帝读书那么简单了,更像是成为了一种大型典礼。

勋戚、内阁、六部等朝中重臣纷纷到场,再加上特许旁听经筵的官员,以及各种执事官,浩浩荡荡可能不下百人。

读个书需要百来人看着吗?

答案很明显是不需要,这些官员的存在只是为了在皇帝面前刷脸。以及向外界证明,自己如今正值当红,屹立在大明的核心决策层。

当然还有少部分人,可以获得那个尊贵的“帝师”称谓。

明英宗朱祁镇距离上次开设经筵,已经过去了三月有余。如今再次召开经筵,自然更得隆重对待,只有让皇帝读的满意,以后才会继续“上学”。

于是乎这场经筵规模更大宏大,参与的官员人数更多,不下于一场小型官方盛典了。

只不过这些官员所不知道的是,越是这般庄重正式,就愈发能激起朱祁镇对于经筵日讲的反感厌恶。今日要不是皇太后孙氏亲自劝学,他绝对不会开设经筵来恶心自己!

文华殿内百官已经就位,根据职位跟官衔的高低不同,分站了不同的群体。

英国公张辅担任知经筵事,职责为总领经筵一切事务,土木堡之变前都由勋戚担任,后来这个职位就由内阁首辅担任。

知经筵事属于荣誉衔,就跟后世某某荣誉会长的意思差不多。真正管事的是同知经筵事,这个职位基本上由内阁大臣跟六部尚书担任。

再下面就是经筵讲官了,也就是俗称的帝王师。负责向皇帝讲解经史子集,由翰林院官员或者国子监祭酒担当。

继续往下的参与官员,就基本上属于执事官一类,比如负责鸣赞、警卫、礼仪等等官员。

沈忆宸所站的位置非常特殊,并未与大臣们站在一起,而是孤身一人站在对立面的御案旁,可以随时准备好为皇帝翻书。

特许旁听的官员群体中,翰林官占据了很大部分名额,其中又以值事厅那群资历尚浅的上届翰林为主。

他们看到沈忆宸站在展书官的位置,首先是不可思议跟震惊,后续变成了嫉妒跟愤怒。

自己等人在翰林院任职三年,才好不容易获得了经筵旁听的资格,为何沈忆宸这个阉党中人,可以后来居上亲近皇帝,谁在背后徇私安排的?

这群人翰林官中,就有沈忆宸入仕当日,用官衔威压过的翰林检讨陶宏正。

他此时双眼通红,内心中满是羞辱感。官衔比沈忆宸低陶宏正认了,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状元可以直授翰林修撰一职。

但侍讲经筵在翰林院中,讲究的可是论资排辈,沈忆宸凭什么能跳过日讲、旁听等等步骤,一步登天成为展书官?

靠他爹是成国公吗?

就算成国公势大,也不可能把手伸进翰林院这等清贵之地,背后定然是有人提拔徇私!

想到这里,陶宏正把目光看向了另外一边的侍读学士倪谦。目前翰林院掌事排班的就是倪谦,沈忆宸想要担当展书官,必然的经过他的手。

莫非堂堂侍读学士,也沦落于沈忆宸的谄媚权势之下吗?

“诸位同仁,沈忆宸何德何能担当展书官,尔等心中就没疑惑吗?”

陶宏正心中憋屈不已,开口朝着身旁翰林官们煽动了一句,他相信绝对不止自己一个不服。

果然这话出来,旁听的翰林官们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按资历沈忆宸入职翰林院不过月余,就很快调任到东阁进学。

论成绩那更是没有,个把月能在翰林院做出一番什么事业?

甚至论身份,如今沈忆宸都不能算是纯粹的翰林官了,凭什么还占着翰林院的资源?

从开始窃窃私语,到后续声音越来越大,已经引得其他参与经筵的朝臣们,不断把目光看了过来。

“肃静!”

担任经筵讲官的倪谦看不下去了,朝着这群旁听的翰林官低声告诫了一句。

虽然经筵在皇帝来之前,不像朝会那般正式,但这般大声喧哗,还是有碍仪容。

只见陶宏正站了出来,朝倪谦拱手道:“晚辈有一事不吐不快,还望内翰学士解答!”

“想知道沈忆宸为何能担任展书官是吗?”

这群翰林官的讨论,倪谦也不是聋子,自然听在了耳中。

“没错!”

陶宏正那日被沈忆宸给当众羞辱,早就内心有着怨恨。如今又感到不公,再顾不得什么上下尊卑,只想跟倪谦讨个说法。

“担当与坚持。”

这种场合之下,倪谦不方便解释太多,他也不想解释太多。

《寰宇通志》这本书,并不是特地留给沈忆宸修纂的。毕竟谁也没有预卜先知的能力,提前聊到这小子会狂妄到入仕第一天就威压众翰林前辈。

之前倪谦数次在院中提及,希望有人愿意接手修此书,却无人应答。恰好沈忆宸犯了众怒,就干脆顺水推舟,就把这口黑锅甩给他了。

如今在倪谦看来,这群后辈个个号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过是夸夸其谈、虚有其表罢了。

论起担当,还不如沈忆宸这个所谓的阉党中人!

何为论迹不论心,眼前不就是鲜明对比吗?

担当与坚持?

听到这个回答,陶宏正感到无法理解,沈忆宸做了何事能称得上担当与坚持。

别说是他了,一同旁听的那群翰林官们,也大为不服!

那日掌院学士钱习礼跟侍讲学士周叙,就有着明显的偏袒包庇沈忆宸之意,如今看来就连侍读学士倪谦也不例外。

难道说一旦身居高位,就会被官场所腐蚀,无法保持文人的气节跟风骨了吗?

就在陶宏正还打算据理力争的时候,鸿胪寺官员高呼道:“圣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华殿内众官员,纷纷跪下朝着明英宗朱祁镇,行五拜三叩大礼,预示着经筵即将开始。

今日经验讲官有两人,分别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倪谦跟国子监祭酒李时勉。

其实认真来说,今日在场的翰林院高层,并不仅仅是倪谦一人。如阁臣高谷,身上就兼任着翰林侍读学士的官衔,还有掌院学士钱习礼也在场。

只不过他们一人坐堂在内阁,一人坐堂在吏部,还占着经筵讲官的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总得给后面的人留些上位空间。

朱祁镇从进入文华殿开始,一张脸就面无表情。这种状态除了经筵礼仪的规定要求外,还有就是心中的厌学情绪,压都压不住写在脸上了。

“进讲!”

鸿胪寺的鸣赞官高呼一生,宣示着经筵正式开始。

沈忆宸赶紧向前一步,替皇帝把御案上的四书展开,并且翻到讲学内容的那一章。

讲章内容什么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所以沈忆宸动作也不是很慌张。但就在他做完要回到原位的时候,却发现朱祁镇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冷漠。

这种神情让沈忆宸不由紧张起来,皇帝在古代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掌控着生杀夺予大权。

成国公朱勇曾经告诫过,朝堂之中任何事情都比不上皇帝的恩荣。自己之前御驾随行的时候,还与朱祁镇称得上相谈甚欢,对方回宫还念念不舍的回头了。

这段时间在东阁进学,就连朱祁镇的面都没见过,应该不至于招惹到皇帝吧?

莫非这是他厌学情绪溢于言表?

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沈忆宸站立于旁,听着侍读学士倪谦为朱祁镇讲四书。

听着听着,沈忆宸就有些理解朱祁镇厌学的心态了。抛开全年无休的学习时长不谈,单论在经筵过程中,朱祁镇就得全程保持着正襟危坐的状态,不能有什么小动作或者走神。

并且所讲的四书内容,全是些“公天下”、“仁政”、“内圣外王”等等枯燥内容,听得简直让人打瞌睡。

更为离谱的是经筵过程中,讲官在讲“圣贤之道”时,会不断对皇帝进行规劝跟谏言。类似于后世一个“爹味”甚浓的人,不断跟你讲些什么大道理。

而且皇帝还不能反驳跟指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失礼,没有尊师重道!

难怪这么多人都想着去当帝王师,除了身份尊贵这点外,还能把皇帝给训孙子似的,能不爽吗?

侍读学士倪谦讲完之后,就轮到了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讲学。可能是为了扩充皇帝知识多面性,他没有再继续讲四书五经,而是讲起了《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一本唐朝政论性史书,记录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与诸大臣的议政内容。能对后世帝王施政,带来很好的启发跟经验。

相比较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论史相对来说要有趣点,但也仅仅就那么一点。

就这样熬了一两个时辰,沈忆宸都感觉自己腰酸腿麻之际,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终于讲授完毕,意味着今日经筵讲学结束。

按照流程,结束之后将由知经筵事英国公张辅,率领众官员向皇帝行叩头礼。

不过就在此时,朱祁镇却意外开了句口,转头向身后的沈忆宸问道:“沈卿家,你觉得朕何如唐太宗?”

此言一出,参与经筵的众官员面面相觑。

一方面是意外于朱祁镇,会向沈忆宸这个六品小官询问。另外一方面,就是这道题如若回答不好,简直等同于送命题!

用现代言语翻译,就是朱祁镇问沈忆宸,自己跟唐太宗李世民相比较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跟威名,简直不用过多言语,文治武功各方面,差不多达到了帝王的巅峰。

某种意义上来说,称之为千古一帝都不过分。

正是因为这种成就跟功绩,后世许多皇帝都以唐太宗为榜样,就连经筵内容也增添了《贞观政要》这本政论性史书。

帝王称孤道寡,内心都是高傲的,自然期望能成为一代圣君,犹如当年唐太宗那般被万世敬仰。

放在明朝品评唐太宗的功绩,也是皇帝经常干的事情,诸如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明宣宗朱瞻基,都有过跟大臣谈论的经历。

但问题是,他们不会拿自己与唐太宗比啊,更不会比了之后还去问大臣如何。

毕竟能不能比得上,你心里面没点逼数吗?

沈忆宸是万万没想到,朱祁镇会如此的没有逼数,而且还把这道送命题留给了自己。

至于为何说是送命题,原因就在于皇帝问了出来,臣子谁敢说你丫的远不如唐太宗?答案自然就只剩下拍马屁一条路。

人人都喜欢听马屁,却人人都厌恶拍马屁者。

并且能问出这种问题,皇帝未必就真没有自知之明,一旦选择睁眼说瞎话,就有阿谀媚上之嫌。

太假了,同样会被皇帝所反感。

真话不敢说,假话不能说,还有朝中众大臣看着,这不是送命题是什么?

礼部尚书胡濙见到这一幕后,就与阁臣马愉对视了一眼,双方瞬间心知肚明。

看来是呈上去的那份沈忆宸揭帖起作用了,小皇帝正处于叛逆期,此子在西北战事上“否定”了三征蒙古的战绩,又在西南战事上“质疑”了二征麓川的效果。

一次大放厥词也就罢了,第二次还敢在揭帖上阐述政策,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如今就算是成国公朱勇在此,也无法挽回沈忆宸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了,这道送命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场鸦雀无声,钱习礼跟王英脸上都流露出担忧神情。但碍于经筵场合跟帝王尊严,他们不可能帮沈忆宸回答问题,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只能说伴君如伴虎,沈忆宸还是太年轻,没有领悟到什么叫做天子威严!

此时沈忆宸脑海中思维疯狂运转,想着该如何给出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朱祁镇一人提出过,早在几百年前宋太宗赵光义,也很没有逼数的向大臣问过。

当时一名叫做李昉的大臣,用了一句诗回答:“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这句诗引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当年唐太宗在春节前夕,把关押在京师的死囚召来,与他们约定如若能在来年秋天自觉归狱服刑,那么现在就能放他们回家,与亲人一起共度春节。

结果到了次年秋天,数百名囚犯都主动投狱,无一人潜逃。为了表彰这批死囚的诚信,唐太宗下诏赦免了他们的罪责。

典故的本身是为了宣扬唐太宗的德政,就连死囚都能心悦臣服被感化,后世还有哪位帝王能做到如此“内圣”?

听到这句诗词,赵光义也明白过来,自己是远不如唐太宗。

李昉可以用诗句来暗示,沈忆宸却明白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他已经知道之前感受到的朱祁镇冷漠眼神,并不仅仅对经筵的厌恶,还有对自己不满。

这种状态下,还敢直言不讳指出他不如唐太宗,绝对是找死!

“沈卿家,这道问题对你而言,是这般不好回答的吗?”

朱祁镇语气中甚至带着一丝“哀怨”,自己钦点了沈忆宸三元及第,并且把他视为未来的股肱之臣,期望能君臣相得开创一段太平盛世!

却万万没想到沈忆宸让自己失望了,此子从未真正认同过自己的文治武功,接连谏言了蒙古、麓川的威胁。

如果区区鞑虏跟蛮夷还能威胁到大明,那把自己数次征伐战果给置于何地?

今日这道问题,就是朱祁镇想知道,沈忆宸内心里面真实想法如何。

是认为自己如同唐太宗一般英明神武,还是治国无方?

“回禀陛下,太宗虽才兼文武,却于孝悌有亏。并且太宗为善矫揉,不如陛下宽厚怀人,体恤臣工。”

不得不说,前段时间寺丞许江的建议,间接解决了沈忆宸目前的危机。

站在看待帝王的角度上对比李世民跟朱祁镇,那完全没得比。哪怕现在都朱祁镇还没有性情大变摆烂,在位十年的文治武功上,依然差了唐太宗太远。

既然无法用帝王角度比较,那么只能在个人身份上找寻闪光点了。

李世民杀兄逼父这点,可谓世人皆知。用后世眼光看待,自然没多大感觉,皇帝之位有能者居之。但是放在古代以忠孝治天下的环境中,就是绕不过去的污点,朱祁镇比他强没多大问题。

“为善矫揉”这个词,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跟臣下讨论唐太宗的时候,大臣给予出的评价,而朱元璋也并未反驳。

明太祖朱元璋一言一行,在明朝就是金科玉律,属于绝对的政治正确无可辩驳,沈忆宸用了毫无问题。

而宽厚怀人,体恤臣工这两点,确实也是沈忆宸在《实录》跟《宝训》中,对朱祁镇人情味的总结。

他在继位之后,释放了都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减除了帝陵徭役一万七千余人,解散了光禄寺膳夫四千七百余人等等……

对于天灾人祸,朱祁镇也没有懈怠懒政,减税赈灾体恤民众。并且还不断裁汰冗官冗员,尽量消减朝廷开支,本身也不奢华浪费。

对待臣下,朱祁镇也称得上是礼遇有加。就好比哪怕无比厌恶经筵,他也没拿臣下出气。

特别是朱祁镇对待太监的情感,沈忆宸感觉都远远超乎了臣下的标准,称得上是亲情观念了,就好比王振。

至于什么废除殉葬、释放建庶人这些德政,那都是天顺朝的事情了,不提也罢。

只能说很多时候,人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化就能形容,得分为不同时间点不同阶段看待。

至少现在的朱祁镇,实在称不上是个残暴昏君,沈忆宸给出的这两句称赞,也不算过分阿谀拍马屁。

没有浮华的称赞,也没有虚假的谄媚,简简单单的一句回答,有些出乎朱祁镇的意料。

同时他还发现了,沈忆宸按照君前礼仪一直低着的头,现在抬头起来,与自己对视了一眼。

眼神中没有恐慌,也没有畏惧,更没有所谓的讨好。

只剩下一种淡然、平静、真诚。

这一眼,让朱祁镇内心中五味杂陈。可能沈忆宸这样不妥协媚上,敢于逆龙鳞直言者,才能成为真正的股肱之臣吧。

忠言确实逆耳,但利于行。

“沈爱卿,朕明白你的心意了。”

朱祁镇点了点头,他从沈忆宸的眼中看到了真情实感,这远超一万句虚情假意的顺从吹捧。

皇帝所需要的,就是忠诚!

此言一出,胡濙跟马愉的脸色瞬间就变了。他们所期盼的,是造成沈忆宸跟皇帝之间的君臣隔阂,最好是沈忆宸失去圣眷,从此不会成为扶植自己人的阻碍。

但从皇帝最后这一句话看,颇有一种君臣交心的感觉。

要知道交心带来的重视跟恩荣,要远超寻常的圣眷跟赏赐,王振就是最好的例子。

小皇帝当年甚至可以为了他,去跪地哭喊求情太皇太后,去忤逆当今皇太后!

今天这道题在胡濙看来,无人可以答的完美。按照沈忆宸以往的风格,也绝对是往微言大义上面发展,甚至是辞藻浮华的去夸赞皇帝。

结果万万没想到,沈忆宸大道至简反倒打动了皇帝的心。

胡濙历经五朝,他很明白能做到这点绝对不是偶然,沈忆宸此子深谱帝心,真不简单啊!

同时一直站在朱祁镇另外一边没说话的王振,看着沈忆宸的眼神也意味深长起来。

以往他只是觉得沈忆宸很聪明,也很有能力,可以成为自己的好帮手去建功立业,并且对抗文官集团。

但是今日沈忆宸,却让王振看到了过于聪明的一面,可能自己想要掌控他,没那么简单。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王振更了解朱祁镇,沈忆宸宽厚怀人,体恤臣工的回答,堪称是对皇帝性格最好的诠释,特别是用在宫中亲近之人身上。

此子才智,有些傲然于世的感觉。

“诸位爱卿们经筵辛苦了,朕令光禄寺在东顺门置办酒宴,爱卿们就退下吧。”

御赐酒宴也是经筵的流程之一,并且这段饭珍馐良酝极尽丰盛,吃不完还可以带走。

“臣,谢主隆恩。”

知经筵事英国公张辅,率领诸位大臣磕头谢恩,然后准备退下。

另外一边沈忆宸,也打算跟随着人群退出文华殿。

不过就在此时,御座之上又传来了朱祁镇的声音:“沈爱卿留下,朕还有些话要与你诉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人族镇守使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我的总裁老妈 福艳之都市后宫 穿越1942有空间 重生之武道复苏 乙木修仙录 都市极乐后后宫 逍遥人生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一剑独尊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桃花沟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官梯 我有一剑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抗日之铁血战魂 兵器狂潮 重生三国之中兴大汉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 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动荡的大元 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我家有个电饭锅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起飞,从1973年开始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无双镇北王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 大晋霸主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