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首页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权奸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寒门宰相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魏宫廷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5章 末代下西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经筵成员中的展书官一职,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为皇帝展掩书籍的官员。再简单粗暴一点描述,就是一个专门翻书的。

这个职位不用讲经论史,相当于从源头上避免了新人翰林参加经筵犯错的可能性。并且为皇帝翻书,就意味着能站在距离皇帝非常近的位置上。

多少低品阶的官员穷其一生,想要仰望一面圣颜都不容易。能站在皇帝旁边贴身服务,这已经不是混个熟脸的问题了,把握住机会的话甚至能一步登天!

经筵展书官可谓低风险高收益,于是乎就成为了无数新晋翰林官梦寐以求的职位。

翰林院正常情况下想要担任此职,就算贵为三鼎甲,也得熬个两三年才能出头。其他诸如庶吉士出身的翰林院,那更是排队遥遥无期,非机缘巧合不可得。

倪谦如今在这个职位上安排了沈忆宸,就等同于给了他一把青云梯。

如果沈忆宸真是个大奸似忠的阉党佞臣,倪谦此举毫无疑问就成为了帮凶,所以他才会如此慎重!

身处东阁的沈忆宸自然不知道倪谦的安排,更不可能知道对方此刻的心理想法。

他在接过赵然元从翰林院带来的《寰宇通志》资料跟底稿后,就安安心心在东阁的廊房中继续修书。

本来因入东阁进学,而有些浮躁的心情,也逐渐沉稳了下来。

另外一边文渊阁内,内阁首辅杨溥刚好结束了内阁议政,他看着当值的马愉、陈循、曹鼐等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于是开口道:“诸位同仁,今日是新官入值东阁学习的日子,而且还是罕见的双状元入选。如若日后他们要是能顺利入阁,文渊阁恐要称之为状元阁了。”

杨溥此言一出,马愉等几名阁臣脸上露出了心领神会的笑容。

要知道“三杨”末期的入阁标准,已经不是什么“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了,而是成为了“非状元不入内阁”!

马愉、陈循、曹鼐等人,俱是大魁天下的状元公。如若再加上刘俨跟沈忆宸入阁,内阁就将会成为杨溥嘴中的“状元阁”。

不得不说,“三杨”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末期,预感到王振会宦官专权后,确实做了很多后手准备。

就连阁臣挑选,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只有文人魁首状元,才入得了他们法眼。

只是很可惜,这几位阁臣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从政经验跟为官手段上,差了王振实在太远,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下。

想要战胜奸臣,你就得比他更加奸滑跟狡诈,光靠才华跟理想是不行的。

“既然现在政务已经处理完毕,本官提议去东阁视察一番,五状元齐聚,也称得上是一桩儒林盛事。”

“就依元辅所言。”

下座的众阁臣们,纷纷拱手称是。

毕竟现在杨溥在内阁的地位跟资历,已经高到了断档的地步。另外马愉等人能入内阁,是被“三杨”给一手抬进去的,对于他们而言,还有着提携之恩。

两者相加起来,谁还会出言反对?

于是乎几位内阁大臣,就从文渊阁走了出来,踱步向不远处的东阁迈去。

此时东阁的廊房内,一众翰林实习生们,正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毕竟当值第一天没有分配任务,房间内也无其他物品可以打发时间,只能坐着发呆了。

见到这种情景,杨溥等人也不意外,他们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相反还开口勉励了众翰林一番,让不少人受宠若惊,心中大为感动。

很快杨溥等人就走到了沈忆宸廊房的窗台外边,透过未关严的木窗,看见沈忆宸正趴在公案上奋笔疾书,丝毫没有注意到窗外站着一群人。

此景让几位阁臣满心疑惑,今日新官当值又无公事,沈忆宸在忙些什么?

带着这种疑问,杨溥推开房门走了进去。开门声音惊动了沈忆宸,当他发现是内阁首辅站在自己面前,着实有些意外。

“下官翰林修撰沈忆宸,见过元辅,见过诸位中堂。”

赶忙起身行礼,沈忆宸不敢有丝毫怠慢。未来自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这群大佬手下做事,甚至想要入阁还得这群人跟吏部共同推选,可得罪不起。

“沈修撰,本阁部在窗外见你挥毫泼墨,可否告知一二?”

以杨溥的地位级别,心中有疑问也没必要绕圈子,直接就开口问了。

“回禀元辅,下官在翰林院领了修书之事,今日恰好无公务在身,想着闲来无事就继续修书了。”

修书?

听到沈忆宸的回答,杨溥感到有些惊讶。翰林官调到东阁历练的,还从未有过身兼数职需要完成修书的。

沈忆宸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翰林院工作没有交接吗?

“那沈修撰在修何书?”

“回禀元辅,修《寰宇通志》。”

这句话出来,不单单是杨溥惊讶了,其他几位阁臣脸上神情也出现了微变。

《寰宇通志》这本地理志,可谓是大名鼎鼎的烫手山芋,沈忆宸会揽下修这书的工作?

更为离谱的是,现在都调离翰林院了,居然还没有选择放弃?

“沈修撰,此书本阁部也有所耳闻,想要修成难度甚大。”

“如今沈修撰入职东阁进学历练,不知为为何还要选择继续修此书,而不是放弃?”

面对这句询问,沈忆宸笑了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仅仅平淡说道:“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越是简单的言语,越蕴含着别样的力量,杨溥神情变得复杂,他感觉自己远远没有看透眼前的年轻人。

“沈修撰勤勉从事,当引以为表率,本阁部就不打扰了。”

“下官愧不敢当,恭送元辅,恭送诸位中堂。”

沈忆宸并未多想什么,作揖行礼送阁老们出门,却不知道今日这桩小插曲,为日后一件大事埋下了伏笔。

于是乎入值东阁的第一日,就这么在修书中度过了。

“下班”后回到公府,看着沈忆宸回来了,陈青桐一边帮他脱下身上的官帽腰带,一边开口问道:“夫君,今天第一次在东阁当值感觉如何?”

“与翰林院没多大区别。”

“为何会没区别,东阁不是殿阁大学士们办公场所吗?”

“对啊,那你夫君我现在是什么殿阁大学士?”

听到这声反问,陈青桐噗嗤一笑道:“闺阁大学士!”

“好啊,敢嘲笑夫君,看来你是皮痒痒了。”

沈忆宸也趁此机会,把陈青桐给揽入怀中上下其手,毕竟新婚才没多久,有些方面把握不住。

“大白天的,万一被人看到了怎么办?”

陈青桐毕竟是大家闺秀出身,白日宣淫这种事情她可干不出来。

话音刚落下,就传来了丫鬟雪儿的声音:“小姐,我什么都没有看到。”

这句话瞬间让沈忆宸清醒过来,他清了清嗓子,用着男主人的身份质问道:“雪儿,虽然你跟小姐一同长大关系好,但下次进屋能不能先敲门,注意基本礼仪好吗?”

“姑爷,您就没关门呀。”

雪儿满脸委屈,门就没关怎么敲?

沈忆宸满头黑线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只得清咳两声掩饰下尴尬……

“好了,夫君我跟你说点正事,今日许逢原到府上拜访过。”

“他来有何事?”

“送了三万两汇票过来。”

“嗯。”

沈忆宸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即就发现了陈青桐面色不善。

完蛋!

沈忆宸心中一凉,这笔钱可是走私的“黑钱”,而且更重要的是,许逢原居然蠢到让陈青桐得知了!

先不说如何解释的问题,这笔钱如今到了陈青桐手中,自己还怎么拿回来?

足足三万两啊,想到这个数字沈忆宸就感到一阵肉痛!

“妾身还真没有想到,夫君原来有家财万贯,这要是想要在外面养几房小妾,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呢。”

听着陈青桐这绵里藏针的话语,沈忆宸赔笑道:“其实这个是跟许逢原在福建做了点小生意赚的,这不一直没机会告诉你嘛。”

“是没机会,还是不想告诉呢?”

“没机会!”

沈忆宸表现的信誓旦旦,心里却想着这才大婚几天,以前那甜甜的忆宸哥哥就不见了。

看着沈忆宸这番模样,陈青桐却没忍住笑了出来,然后从怀中拿出三万两汇票说道:“夫君,我像是那种只会争风吃醋的小女子吗?”

说罢,陈青桐就把这三万两银票递到沈忆宸手中,然后继续说道:“夫君如今踏入仕途,各方面都需要银子,如果不够的话就跟我说,爹爹给的嫁妆可丰厚了。”

是啊,十里红妆呢。

想到泰宁侯给的嫁妆,沈忆宸都有种化身为软饭男的冲动,正常花费估计十辈子都用不完。

“还有许逢原托我转达一声,他殿试落榜正在吏部候官,想听听夫君的意见。”

许逢原如今跟叶宗留等福建矿工忙着走私,自然是没有多少精力放在科举上,就连乙丑科的会试都是匆匆走海路从福建赶过来的,名落孙山也不足为奇。

一般像举人科举无望的话,要么就是去考国子监,要么就是等候吏部听选。

明初文人珍贵,最高可以授予到五品同知级别的地方高官,如今举人相对贬值,只能授予八九品的小官,运气不好还会分配到教职,当教谕什么的连捞钱都捞不到。

许逢原很明显,是想要沈忆宸帮他想想办法,但是又不好意思明说。

“我知道了。”

沈忆宸点了点头,如今许逢原也算是自己人了,该帮的时候要考虑帮一把。

“不过夫君,做生意真能赚到三万两吗?”

虽然陈青桐并不在乎这三万两,但是想要做生意赚取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更何况最近这两年,沈忆宸都在专心备战科举,哪来的时间跟精力去做生意?

“确实是做生意,其中细节,日后再告诉你吧。”

走私之事如今风险太高,沈忆宸不想让陈青桐为自己担惊受怕,干脆不说。等将来自己身居高位,把走私合法化发展,就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了。

“嗯。”

陈青桐点了点头,然后倚靠在沈忆宸胸膛。她明白大丈夫志在四方,夫君不想细说必定有他的难言之隐,自己就不要刨根问底了。

第二日来到东阁历练,就没有前一日那么空闲了,沈忆宸开始正式接手政务。

由于是新人的关系,沈忆宸这群进学翰林,接手的都是勘合底簿等简单工作,当做累积经验。

所谓勘合底簿,说白了就是给官方文件分类编号,方便入档案室收藏或者查找。

说实话,这种工作内容对于翰林这类科举佼佼者而言,属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熟悉政务流程后,沈忆宸开始正式接手“揭帖”工作,有了接触朝廷奏章公文的权利。

“揭贴”最初是专用于密奏跟奉旨对答的公函,到了后来开始滥用,成为了一种不正式的官方文书。如果地方上奏朝廷,大事情就用奏折,要是相关事务没有交待清楚,就会附有揭帖补充。

类似于后世在书籍重点地方,贴上各种便利贴补充笔记的方式。

不过这种揭帖到了东阁实习生手中,就变成了把地方官员上表奏折,用言简意赅的文字给重述一遍,减少阁臣们再次审阅奏章的时间。

明朝很多地方官上表奏折,洋洋洒洒的写一大篇,看下来完全找不到重点所在,不知所云。甚至在明初洪武年间,有个叫茹太素的户部尚书,就喜欢卖弄文采写这种长篇奏章给朱元璋看。

要知道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可没读过多少书,一看见这种厚厚一叠长篇大论的奏章,脑袋都大了,连看都不想看。

但是朱元璋这人又敬业,撒手不管可不是他的风格。既然自己不想看,那就找个中书郎读吧。

结果万万没想到,读了大半个小时七千多字,朱元璋硬是没听出来茹太素奏章的中心意思。并且这封奏章后半部分,估摸还有着万把字没读。

好家伙,按照这个效率下去,朱元璋就算是不吃不喝不睡,一天也处理不了二十本奏章啊。

于是他气的不行,把茹太素给打了一顿板子,并且还专门让中书省下了个诏书,公文奏章要言简意赅,不允许罗里吧嗦写上个几万字。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朱元璋去世后,奏章又开始变长了。但这次皇帝跟阁臣们也聪明了,招人先看一遍提取重要内容写在纸上,然后自己再看重点就行。

于是这张便条,就成为了翰林实习生们的“揭帖”。

沈忆宸审读着大明各地上表的奏章,由于权利有限,他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问题是有些官员,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给描写的天花乱坠,暗示自己立了大功。

刹那间沈忆宸就明白了,为何要设置实习生跟中书舍人写“揭帖”,这要让皇帝跟阁老们看下去,一天啥事也不用干了。

不过几天奏章看下来,沈忆宸还是在其中发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封是云南府上表的讣讯,告知朝廷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沐昂逝世。

沐昂是黔国公沐晟的弟弟,第一次征讨麓川的战役中,黔国公沐晟畏敌不救,导致都督方政战死,明军大败。

回师途中黔国公沐晟担心被问罪,于是害怕紧张之下暴毙(一称服毒自尽),他儿子沐斌继承了黔国公爵位。

但是沐斌居住在京师,没办法回去主持大局。于是沐昂临危受命领了征南将军印,成为了事实上的云南镇守者,与麓川政权继续开战。

就这样打到了正统九年,第二次麓川战役结束,靖远伯王骥班师回朝,云南边境暂时稳定了下来。

如今才时隔不到一年,云南的最高军事长官沐昂逝世,可以预料到麓川残部们会抓住时机发展,最终引发第三次麓川战役。

也正是因为第三次麓川战役,抽调了大明西北的精锐部队陷在西南,并且“大明战神”王骥没办法领军参战,成为了土木堡之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沈忆宸没有把这封奏章,当做普通的“讣讯”看待,于是在揭帖里面,着重强调了沐昂去世后,麓川政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的危害,期望能得到阁臣们的重视。

某种意义上来说,沈忆宸这种揭帖书写方式,已经算是越权了,深究起来有问罪的风险。

但哪怕如此,沈忆宸还是决定要这么做,防范于未然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另外一封奏章,是福建福州府同知郭琰的密奏。他在奏章中说到福建地区沿海发生民变,影响到了海船的建造,期望皇帝能宽限时日,并给予资源支持。

咋一看到“海船”字样的时候,沈忆宸并没有当回事。毕竟哪怕明朝目前处于海禁状态,其实沿海地区还是有水师的存在,偶尔造两艘海船不足为奇。

结果当他看到数量的时候震惊了,足足高达一百二十艘之多!要知道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舰队,也不过就是这个数量规格。

更让沈忆宸震惊的还在后面,他在奏章中看到了“下番”的字样。

“番”这个字在明朝的意思,就代表着番邦。郑和下西洋其实也是后世通俗的说法,明朝官方文件里面,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郑和下番”。

一百二十艘跟下番这两字结合起来,毫无疑问就是下西洋的明朝舰队!

联想到这里的时候,沈忆宸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上辈子主职工作是修复文物,不是钻研史书,只能说对于古代历史要比大多数普通人更为了解,但跟真正的文史专家没得比。

沈忆宸所知道的明朝最后一次下西洋年代,也就是在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从此之后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了大明的无敌舰队,甚至到了后世,宝船图纸档案都消失无踪。

之前沈忆宸考虑保证海外贸易利益的时候,还想着建造宝船的工匠跟图纸,应该还存活于世。等到自己身居高位掌权之后,说不定就能复制下西洋的盛况。

结果沈忆宸万万没有想到,正统十年(1445),还能在密奏中看到建造宝船下西洋的消息,并且已经在执行过程中了。

按照郭琰密奏的描述,他遭遇到了沿海民变,造船计划不得不搁置。如果沈忆宸没有猜测错的话,之所以在历史中没有描写过明英宗下西洋的经历,很大可能就是这个庞大的计划,被东南沿海的农民起义给破坏了。

虽然随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稳住了叶宗留等矿工,但是正统年间的东南起义,参与人数规模高达数十万人,影响人口更是高达数百万之多。

自己目前只是延缓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明朝小冰河时期的到来,每年极端天气不断,就算去年沈忆宸知道会有松江大雪,让叶宗留等人购买粮食储备,依然救不了几个省份这么多人。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沈忆宸心态有些急切起来,自己人微言轻看着机会就在眼前,却没有办法改变什么。

他不知道这份奏章递上去后,明英宗是否还会继续支持“下番海船”的建造。

如果不支持,可能这件事情就会变成后世的结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知道。

伴随着六月末逐渐炎热的天气,沈忆宸额头上出现了细细的汗珠,他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沈忆宸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之前许逢原询问自己吏部候官意见的事情。

干脆就把许逢原安排到福州府郭琰造船地的州县为官!

想到这点,沈忆宸不由激动起来,这样不但能利用大明官方力量去保障自己海外走私贸易,同时还能维系住造船的工匠跟技术。

哪怕明英宗朱祁镇放弃“下番海船”的建造,沈忆宸砸锅卖铁也得让许逢原把这群工匠给养着,保留着这份火种,为日后大明舰队远洋四海做准备。

这个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大明舰队绝对不会错过!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镇妖博物馆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保护我方族长 赵氏嫡女 斗罗之金鳄 御女天下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倚天神雕 人族镇守使 辣妈攻略 汴京春深 超凡大航海 超级神医赘婿 非凡人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我成了仁宗之子 大明世祖 大明正统 我的公公叫康熙 流氓帝师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星落门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水浒英雄传说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穿越大明做女皇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