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首页 >> 逆天换明 >> 逆天换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这个大明有妖魔 抗战之红色警戒 将军好凶猛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晚唐浮生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 逆天换明全文阅读 - 逆天换明txt下载 - 逆天换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12章 不恤民苦枉为帝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如果只说毛文龙想僻处皮岛,尽量减弱朝廷的节制,显然是片面的。尽管,毛文龙也确实有这样的心思。

要知道,东江军若是贸然在辽南占地发展,必然遭到建虏的大举进攻。凭当时东江军的实力,估计能守住地盘,也将损失惨重。

毕竟,数年前的东江军可没有红夷大炮,武器装备跟叫化子差不多。

但现在,光是红夷大炮就已经大大超过了宁远,其它火器的数量和威力,更不是辽西明军所能比的。

“大靖,本帅这几日仔细思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毛文龙缓缓说道:“若朝廷再提移镇的事情,本帅就讨价还价,为东江镇多索取粮草物资。至少,东江镇的粮饷应与辽镇相同,且不得拖欠。”

郭大靖深表赞同,说道:“末将勘察过盖州卫城的情况,觉得可以建成类似于旅顺堡的坚城要塞。”

毛文龙捋着胡须,微笑颌首,听懂了郭大靖的意思。

移镇盖州的理解可以有多种,占领盖州的土地,占据盖州卫城,这都算,未必就需要东江镇全部人马都驻扎盖州。

盖州卫的位置很好,背依大海,方便发挥东江水师的作用。同时,又离三岔河口很近,可以溯流而上,袭击辽阳,甚至是沈阳。

尽管在冬季,近岸海水会结冰,影响到水师。但盖州卫城和周边的堡寨能够形成了一个防御体系,建虏要突破,并不容易。

毛文龙的思路有所改变,实在是金州的发展超乎他的预料。总是接到陈继盛的报告,但却不及亲眼所见。

大半个金州已经使东江镇能够在断粮断饷的困境中继续支撑,整个金州岂不是能提供更大的发展动力。

辽南四卫,金州只是其中之一。实力不断增长,就不断向北推,辽南可是曾经最富庶的地方。

而辽东的条件,适合打游击,显然已经不太适应东江军的发展,不匹配现在东江军的实力。

“把盖州卫城修筑成旅顺堡那样的要塞,恐怕花费的时间很长,建虏不会坐视不理。”毛文龙对此比较担心,“估计不打上一两仗,建虏不会死心。”

郭大靖说道:“先迅速地构筑野战工事,建虏若来,人少了就和他们打。如果是大举发动,那就撤回来。”

凭建虏的粮草物资,每一次发动都要精打细算,白白消耗的话,根本就支撑不住。

毛文龙微笑颌首,认同这样灵活的作战计划。虽然有些超前,但想得多些,看得远些,有利无害。

一年,两年,乃至数年,东江镇的发展道路基本上确定下来。辽南,终于被毛文龙认可,成为东江镇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根基之地。

以小见大,在大连港,在广鹿村,毛文龙看到的是军民们的齐心协力,看到的是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不用去百姓家坐坐,吃顿百姓的饭菜,只看百姓们的精神面貌,看他们是不是脸带菜色、愁眉苦脸,便能知道。

“这样说来,增加人口将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毛文龙喝着白开水,还挺有滋味的模样,说道:“现在,东江镇军民总共是近二十万,离四五十万的目标,还差很多。”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既然毛帅也比较确定建虏会闹大饥荒,人口就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辽东还是要驻有相当的兵力,与朝鲜亲明派的关系也要搞好。”

从建虏统治区逃出一个辽民,建虏的生产力就减弱一分,东江镇的人口就多一个。

这是个此消彼涨的翘翘板效应,明年的大饥荒,则是最好的时机。而东江军要多点布置,甚至是展开大量的袭扰行动,以帮助辽民脱离建虏的统治。

四五十万也只是一个小目标,郭大靖还想着在山东、北直隶的辽民能回流到辽东。

背井离乡的滋味不好受,那些辽民在异乡的日子也不好过。只要让他们看到辽南稳固,东江军有抵挡建虏、保卫他们的实力,回流是有可能的。

而随着小冰河期大灾害的蔓延,再过上几年,山东、北直隶也会遭到灾害的破坏和摧残,这就又给辽民回流创造了条件。

或许不用几年,从西向东逃难的流民,就会出现在北直隶和山东。陕西、山西、河南……

这就不限于辽民了,只要给口吃的,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饥民,就会蜂拥而来。

谈论半晌,毛文龙和郭大靖等人再次启程,向着南关方向疾驰而去。

………………

北京,皇宫。

崇祯正看着一本奏疏,是奉命去陕西招抚流民的左都御史杨鹤上奏的。

这已经是第二次上奏,第一次上奏朝廷,杨鹤请求拔款赈济灾民。只要老百姓饿不死,自然不会去造反,已经造反的也再招不到人。

崇祯接到上奏后,思之再三,终于“慷慨”地拔出十万两银子,让杨鹤赈济灾民,平定民乱。

皇帝觉得自己已经很大方了,可杨鹤却不知好歹,又上奏疏,还是要钱,这让崇祯十分地不爽。

“携十万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万人。而斗米七钱,亦止可活五十日耳。”

杨鹤呀杨鹤,活十万人不是活嘛,能活五十天难道不该庆幸,山呼万岁嘛?难道要让朝廷养流民一辈子?

崇祯很生气,提起笔,刷刷点点地写了回复,“贼势猖獗,招抚为非,杀之良是。”

朝廷就这么点钱,既然作乱的贼寇太多,赈济不过来,还不受招抚,那就杀了。人没了,也不用拿钱养他们了。

嗯,当皇帝就应该有这杀伐果决的气魄,杨鹤太软弱,洪承畴还不错。

崇祯有些小得意,用自己的智慧和气魄,终于是解决了一个难题。

放下这本奏疏,崇祯又拿起了一本,打开阅看,竟然又是有关西北闹灾的。

陕西的饥荒已经持续三年,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巡按李应期上疏崇祯皇帝,请求减免赋税。

扯淡,沽名钓誉之徒。

崇祯皱起眉头,狠狠地骂了一句。这事自己要不准奏,恐怕会背上残苛待民的坏名声。

思虑再三,崇祯捏着鼻子、肉痛无比地批复道:“崇祯元年和二年的赋税可适当减免,日后不可再免。”

想了想,崇祯又提笔补充了一句,算是指点李应期,“贫富均纳,果能遵行无扰,自然好义乐输。”

大明子民都是识大局、顾大体的,为了国家,为了朝廷,苦一点也甘心情愿,都是好义乐输的良民。

没错,在崇祯眼中,便是这样的判断和结论。为了朝廷,为了国家,为什么不能牺牲一点,为什么不能勒紧裤带,共渡时艰呢?

只不过,崇祯高高在上,体会不到饥饿的滋味,那是能够令人发疯发狂的;他也不会理解流民走投无路、卖儿卖女的凄惨,和倒地等死的绝望。

万历四十六年,明廷因“辽事”紧急,加派“辽饷”,亩加银三厘五毫,第二年再加三厘五毫,第三年又加二厘,前后三加,即每亩加征银九厘。

崇祯三年,又强征“辽饷”,亩加征银三厘。

崇祯十年,强征剿饷;崇祯十二年,再征“练饷”。

在皇帝看来,不过是几分几厘的银子,何至于拿不出来;但在百姓看来,田地荒芜、颗粒无收,连碗粥都喝不上,又哪来的银子?

崇祯的所作所为,让他在临死时所说的“勿伤百姓一人”的话,显得是那么可笑而虚伪。

在他的统治下,在他不断的加派下,逼死逼反了多少百姓?就是杀进京城,冲进皇宫,让他走投无路的义军,不也曾经是安分守己的大明子民?

批复完李应期的奏疏,崇祯放下笔,稍事休息了一会儿。

他想让自己的头脑缓一缓,以便更加聪慧睿智。可却不知道,他的每一个“英明”决策,都是在使大明内部的火焰烧得更旺,把大明向灭亡更推了一步。

王承恩适时地奉上香茶,又躬身退到一旁。

崇祯喝着香茶,脑子似乎真的灵醒了很多。

放下茶碗,他转向王承恩问道:“王伴儿,方正化上奏说金州今年大丰收,有种叫土豆的东西,亩产达到了三千多斤。”

王承恩躬身道:“皇爷说得不差,方正化确实是这么说的。他还说,东江镇在全力备战,今冬建虏会来攻打。”

崇祯沉吟了一下,说道:“可袁崇焕的奏疏上说,建虏打造大量的器械,有攻打锦州、大凌河等城,甚至是宁远的迹象。”

停顿了一步,他又接着说道:“锦州、大凌河等城还未修筑完成,若建虏来攻,就只能撤回宁远坚守。”

看崇祯皱起了眉头,王承恩自知其意,说道:“如果东江镇能发动牵制,争取数月时间,锦州等城便能修好。”

崇祯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说道:“毛文龙上奏说建虏将发起进攻,请求恢复粮饷,并索要物资器械,难道是借机要挟?若朝廷不允,便不出动牵制?”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道:“既然金州大丰收,东江镇便无缺粮之虞。只给他们些物资器械,奴婢以为也无妨。”

“既不缺粮,却又要朝廷恢复粮饷,真是贪得无厌。”崇祯甚是不悦地说道:“毛文龙虚报糜饷,朝廷未治罪,他还屡次上疏狡辩。”

王承恩勉强笑了笑,却不好接这话。他也知道皇爷是在发泄情绪,总归是已经有了决定。

果然,崇祯说完之后,似乎好受了一些,思索了半晌,说道:“着登莱道王廷试给东江镇送些作战物资和盔甲器械,再告诉方正化,若建虏进攻辽西,务必督促毛文龙出兵牵制。”

王承恩躬身领旨,又提醒道:“那金州的土豆呢,是否运来些,先种着试试?”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试试也无妨。”

茶水喝完,崇祯没有马上继续处理奏疏,而是微皱眉头,思考起辽西筑城所需的银两物资,该从哪里多征些,又该从哪里节省些呢?

辽饷三次加派,合计加征银两四百八十多万两。其中扣除北直隶和地方其他用途,尚余三百万两不到。而山海关一地,即年需支银四百万两。

再加上关外诸城的驻军花费,辽东战事使得朝廷财政的负担极重。

而那些赞成和支持关宁锦防线的官员,要么是不太懂经济,要么就是别有用心,想从中捞一笔。

当然,也不是没有明白人看透其中的严重弊端,并做出了悲观的预判。

比如户部尚书毕自严,便说过:“即令东奴恋栈长伏穴中,不向西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

这话说得很明白,就是建虏老老实实地呆在辽东,不发动进攻。维持辽西的城池和十数万驻军,也将拖垮大明的财政。

没错,不是泱泱大明拖垮建虏,而是耗不过建虏。虽然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有几分道理。

毕自严是在万历年间说这话的,当时他是特设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使,出督辽饷。

当时,支撑辽东明军的粮饷,是从登、莱海运到娘娘宫登陆,然后陆运到广宁等地。

其中光是运费,每一石军粮便费一金。因此,他对明末财政难以长期支撑辽东战事的感触最深。

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亿兆,却耗不过只有一隅之地、生产方式落后的建虏,着实令人感到难以置信。

其实,不是大明与建虏拼不起消耗,而是这有一个前提的。

如果敌我双方都静止,那大明只凭体量和封锁就能拖死建虏。

可要是老让建虏能够抢劫得逞,比如广宁战败,以及宁远大捷,都让建虏收获颇丰,增加了对耗的资本,那就两说了。

而且,锦州、大凌河、宁远等地的驻军,就是干吃饭,没有屯田自给的能力。这一点也很关键,也是和东江镇最大的区别。

也就是说,关宁锦防线只是向外延伸的一个个城池据点,并不具备把建虏挡住的能力。

建虏可以从锦州城绕过,或是从大凌河城绕过,直接打到宁远城下。而守军只会龟缩城中,不敢出城与建虏作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保护我方族长 镇妖博物馆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御女天下 斗罗之金鳄 女公务员的日记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黑铁之堡 我的总裁老妈 都市花语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重生日本高校生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大明正统 红楼志 我的公公叫康熙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流氓帝师 
最近更新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秦始皇荡平六国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水浒英雄传说 戏说嬴政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 逆天换明txt下载 - 逆天换明最新章节 - 逆天换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