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做藩王

燕南少侠

首页 >> 回到大明做藩王 >> 回到大明做藩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织明 民国之铁血少帅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混在洪武当咸鱼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暴君闺女五岁半 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 
回到大明做藩王 燕南少侠 - 回到大明做藩王全文阅读 - 回到大明做藩王txt下载 - 回到大明做藩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9章 强国之道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但是,此时的大明储君朱允炆却对此忧心忡忡,本来有一个实力强大,有勇有谋的燕王就已经让他寝食难安了,现在又多了一个雄才大略的肃王,这让他如何睡得着觉。

李景隆早已经接到了朱允炆的秘密旨意,让他想方设法限制肃王的发展。

但是,李景隆也知道,肃王是个十分精明的人,自己又在他的手底下工作,若是故意给他出馊主意,肯定会被他看出来,到时候,自己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此时的李景隆便选择了沉默,先不发言,先看看形势,看看能不能钻个空子,既向朱允炆表了忠心,又不给朱桂留下什么把柄。

朱桂问完之后,王府的长史魏延嗣首先站出班来,向朱桂作了一揖,道:“启禀殿下,前两日,殿下和臣讨论过派王府的文官到青海五郡去担任郡守、县令等官职。臣深以为然,现在臣已经选派出了一批人,正等着殿下批准。

不过,我肃王府的文官本来就很紧张,现在要是在分出去一批,那臣的手头就更紧了,所以臣建议殿下在选拔一批文官来进入王府,先让他们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职位好好培养一番,等他们历练了出来,也可以到地方任职。

现在,不光是青海五郡,我们原来的河西四郡人口也是越来越稠密,光靠之前的卫所已经很难在管理了,迟早也有设立理民的机构,这些官员将来都可以从王府中选派,所以臣建议殿下早做准备。”

魏延嗣之前是小看了这个肃王,他原本以为这就是个异想天开的皇二代,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的肃王竟然是个胸有丘壑之人,短短的这些日子,竟然干了这么多大事。

解决肃藩粮食问题,败瓦剌,平青海,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大书特书了。

魏延嗣忽然觉得自己跟着朱桂干也很不错,说不定将来还真能成就一番功业,在史书中留下一笔。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朱桂永远是个藩王,那他也不吃亏,他的职责本来就是辅佐朱桂,替他尽心尽力地谋划不是什么错,即便是老朱也不能说他什么,说不定还会因为他干得好而把他调到朝廷里。

所以,不管怎么算账,他尽心尽力地辅佐好朱桂对他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因此,魏延嗣此时是真心想要辅佐朱桂成就一番事业,刚才的一段话,都是他苦苦思索良久之后才决定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了他对朱桂和肃藩的忠心。

朱桂听完不由地缓缓点头,笑了一下,称赞道:“魏长史所言甚是,凡治国者必以人才为先。不选贤才而希望国家大治的,寡人从来没有听说过。

之前,寡人刚刚就藩,我肃藩的粮食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人口稀少,强敌环伺。寡人一心一意都在想着我肃藩如何在这虎踞龙盘的河西立足。

现在,我肃藩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外部环境也变得很宽松,可以说已经站稳了脚跟。我们又打下了青海,将领土面积扩展了数倍。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不光是如何立足了,还要考虑今后如何使得肃藩的统治稳固,如何发展肃藩,这个时候,选拔贤才就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寡人同意魏长史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而且即便不是我肃藩的人,只要有才华,只要肯为我肃藩效力,寡人也一样会重用。”

肃藩的文武听到朱桂的这番话,都感觉到了他孜孜求治的决心,纷纷向朱桂下拜道:“臣等尊令。殿下高瞻远瞩,实乃是贤明之王。”

朱桂没有理会众人的奉承,接着说道:“但是,我们又该如何选拔人才?这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还请各位臣工畅所欲言。”

自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最主要的就是科举制度,但是,老朱登基之后,不拘一格,他认为那些饱读诗书的人虽然也有大才,但是往往是书呆子比较多,缺乏实干的才能,因此在选拔人才方面,也不光是依靠科举制度。

明朝初年,有一个粮长干活十分实在,每次都可以按期将粮食缴纳到京城,从没有延误,也从没有缺斤少两,老朱对他就颇为欣赏,提拔他做了官,最后那个人一直干到了工部尚书。

因此,众人都知道,明朝此时的官员选拔有科举制,但也不光依靠科举制,于是,在听到朱桂的问话之后,便向他作了一揖,道:“启禀殿下。我大明选材以科举为主,

但也有其他的途径,我肃藩可以借鉴朝廷的做法,不拘一格取贤才,如此一来必定使得人才济济,我肃藩的事业便可蒸蒸日上。”

朱桂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说得不错。不拘一格选人才,这选拔人才一定要不拘一格,岂能只靠一种方式?两汉时期,中华没有科举制度,可是两汉依旧强大,即便是到了末期,也没有那个异族敢于招惹。

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并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文章写的再好,辞藻再漂亮华丽,没有真才实学,那也成不了大器。”

对于这一点,后世的朱桂是深有体会的,后世的他也在体制内混过,当然也写过公文。

所谓的公文跟后来的八股文是一个道理,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但是用词却都非常的华丽,这样的文章都是拿来装样子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用。

如果肃藩的人才都是一些公文高手,干不了实际的工作,那肃藩的前景肯定是黯淡无光的。

因此,朱桂下决心要杜绝这种现象,选拔人才不光要依靠科举,还要有其他的渠道。

朱桂见群臣没有出言反驳,知道他们认可了自己的观点,便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因此,寡人以为,选拔人才要多渠道并举,科举是一方面,也要恢复汉朝时期的察举制度,另外,基层小吏若是干的好的,也可以晋升为官。

若是有诸葛孔明之类的世外高人,还要烦请诸位臣工举荐给寡人,所谓进贤受上赏,凡是能为寡人举荐贤才的,寡人一定不吝重赏。

此外,军士吏民皆可上书言事,若是谁能为我肃藩提出好的建议,寡人一定会拔擢使用,不计较这个人的出身。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只要是有本事就来投奔我,我能富贵之。”

群臣听到这句话,知道朱桂求贤的决心不可动摇,便纷纷向他下拜道:“殿下英明,臣等谨遵王命。”

此时,又有官员站出来向朱桂作了一揖,道:“启禀殿下。若是军士吏民皆可以上书言事,那殿下这里每天会收到很多的奏折,岂不是太烦累了?

况且,常言道上贤下愚,殿下这么做,会不会打乱我们肃藩的秩序和纲纪?”

这位官员一看就是个深受四书五经洗脑的人,这样的人虽然自认为在坚持孔子的圣人之道,但其实早就偏离了圣人之道不知道多少公里了。

孔子讲有教无类,只要是人才就行,何必分得那么清楚?

当然,朱桂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处罚他,他早已经下令肃藩所有的人都可以向他提意见,确保言路畅通。

今天若是因为这个人的意见不符合他的心意就处罚他,那将来就没有人敢给他提意见了。

如此以来,肃藩的言路必然堵塞,很多事情他就不会知道,耳目被蒙蔽,将来说不定得出大乱子。

这可是亡国之君的路子啊,寡人坚决不能走这条路。

朱桂脸上露出了一丝丝不快,但是并没有发作,而是淡淡地说道:“这位爱卿为寡人着想,寡人也很感动。但是,寡人既然身为这肃藩之王,就应该尽职尽责发展好肃藩,怎么能只考虑自己累不累呢?

我父皇每日日理万机,处理的公务不知道要比寡人多多少,他老人家那么大岁数了都不说累,寡人还不到二十岁,怎么能说累呢?

至于你说的社会秩序问题,寡人不敢苟同,昔日汉高祖刘邦帐下的文武贤臣,有几个不是出身寒微。

不说别的,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刘敬还只是个戍卒,刘敬想要向刘邦提建议,刘邦不顾他们二人身份的天差地别,依旧召见了他。

最后,刘敬向刘邦建议迁都长安、和亲匈奴、迁徙关东豪强到长安强干弱枝,这几条建议刘邦都采纳了,最终保证了西汉度过了前期的不稳定时期,而后有了四百年江山。

刘邦身为皇帝,尚且可以礼贤下士,不计较人才的出身,寡人只是一方的藩王,又岂能摆臭架子,将出身寒微的贤才拒之门外呢?”

这一番话说得群臣佩服不已,包括刚才给朱桂提反对意见的人也佩服地五体投地,纷纷下拜道:“殿下英明。臣等领命。”

李景隆听到朱桂的这番话不由地暗暗心惊,看来这个肃王的志向不小啊,不仅热衷于开疆拓土,还处处向刘邦学习,刘邦是什么人天下人都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古代的人权虽然没有多少保障,但是给人定罪还是需要真凭实据的,尤其是这种谋反大罪。

向朱桂这种只是吹捧了几句刘邦算不得谋反,这如果也算的话,那天下人就不要谈论历史了。

造反必须得有实际行动才算,比如私藏甲兵,割据城池等等等等。

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但是这样的罪名任谁也不敢按到朱桂的头上,原因很简单,谁让人家的老爹是朱元璋呢,你随便栽赃一个藩王,你看看老朱会不会剥了你的皮?

所以,即便朱桂这么说也算不上图摸不轨,朝廷知道了也不会怎么样,但是他这个人不安分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了,李景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有利的情报,他打算散了值就回去给朱允炆写密信,提醒朱允炆当心朱桂。

不管效果怎么样,这也算是他对朱允炆表的一次忠心,相信朱允炆会记住他的好。

等朱允炆熬成了皇帝,自然会回报他现在的忠心。

朱桂见选拔人才的这个决定通过之后,又开始了下一个议题,这个议题他也是思考了很久的,也曾经犹豫过,但是经过仔细的权衡,他还是决定现在提出来,并且尽快地落实下去。

朱桂洒了一眼站在大殿内的诸位大臣,然后淡淡地说道:“诸位臣工,我肃藩地处偏远,周围都是强敌环伺,说到底还是要以武立国。关于加强我国武备这件事,不管怎么做都不过分。

因此,寡人想要召开武科考试,考中县学的称为武茂才,考中郡学的称为武举人,武茂才与秀才一样,免其赋税徭役,并且见到县令可以不跪,考中武举人的,寡人要挨个召见,量才授职。”

武举考试最高的是武状元之类的,但是那是朝廷的礼制,他现在还不敢僭越,先把最高级别定位武举人,以示比朝廷低一级,能考中举人的也已经很了不起了。放在军中锻炼锻炼就可以提拔使用。

这一条意见没有什么大问题,既然要以武立国,那重视武将的地位也无可厚非,朱桂见群臣没有异议,便又说出了他的下一条建议,道:“此外,我肃藩地处偏远,如果有战事,只是指望着别人支援是不现实的,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咱们要想在这一带立足,首先自己要强大,我们现在的人口确实很少,但是人口少也不一定没有战斗力。草原的人口也不多,为什么他们却始终能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

那就是他们人人能战,全民皆兵,他们战士从小就弓马娴熟,一旦有战事,拉出来就能打仗。

而我们的百姓,从小只会种地,一旦有了战事,就只知道东躲西藏,不敢反抗。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百姓胆子小,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反抗的本钱,朝廷禁止百姓丝绸弓弩,即便是弓箭也有限制。如此以来,一旦异族入侵,百姓们拿什么反抗呢?除了逃命还能做什么?”

弩在古代是一种杀伤力很强,而且精度也很高的武器,很适合步兵使用,自秦朝以来,非常受到中原王朝的青睐。

而且,弩对骑兵的杀伤力也是很客观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就用连弩打的曹魏的骑兵闻风丧胆。

但是,这些王朝大部分时间都是禁止民间私藏弓弩的,因为弓弩在火器出现之前就是最犀利的武器,皇帝怕百姓的力量强大会造反,所以一直都在禁止民间私藏弓弩。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林岚秦小雅 天官赐福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拯救美强惨男二 赵氏嫡女 保护我方族长 斗罗之金鳄 御女天下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镇妖博物馆 诡秘之主 人族镇守使 倚天神雕 猎艳谱群芳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重生日本高校生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不良人之白虎星君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大明世祖 大明正统 红楼志 我的公公叫康熙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梦回西晋娶女帝 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大齐之君上传奇 大明狗腿子 三国凭实力截胡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三国第一公侯 立渊传 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 
回到大明做藩王 燕南少侠 - 回到大明做藩王txt下载 - 回到大明做藩王最新章节 - 回到大明做藩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