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驿路星辰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寒门宰相 从山贼开始 混在洪武当咸鱼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我岳父是李世民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04章 杨广高光时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郎君离开凉州四个月之久,事情积了不少吧?”次日清晨,杨集坐在铜镜前,萧颖细心的给丈夫梳头,一双美眸尽是心疼之色。

丈夫昨晚深夜回来,便在书房里处理了许多与凉州有关的公务,等她醒来,才发现他爬在书案上睡着了,火盆的火也熄灭了,整个屋子一片冰冷。这可把萧颖担心坏了,连忙备了姜汤、浴汤,让他暖暖身子。

“嗯!”杨集闭目假寐,懒洋洋的说道:“凉州自我上任以后,一直在折腾、一直在折腾;一边是打仗、一边是建设,一边是安顿羌人、一边是接纳新民、一边又在搞奴隶贸易,这就导致粮食从来没有自经自足过,每年都要朝廷补给。我估计,凉州正有一大堆头疼的事情在等着我去解决呢!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在京城逗留了。”

不知不觉间,杨集从懒懒散散的纨绔,变成了一名合格的官吏、适应了凉州牧的角色,为自己治下的军民担心、为四周的外敌而忧心……虽然每天嚷着要恢复自由、要恢复无忧无虑的潇洒日子,可心中却恨不得立刻回张掖主持。然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便是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那就辞了武举总监察、主考官好了,毕竟你的职责是在凉州,而不是京城。”萧颖柔声劝道。

杨集苦笑一声,叹息道:“我倒是想辞了京城的一切职务,可是从大局上说、从长远上说,武举远比眼前的凉州重要。圣人能放人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萧颖贝齿轻轻咬了咬薄嫩红润的下唇,嫣然一笑道:“没办法,谁让我家郎君这么出色呢!这或许就是郎君说的能力越大、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话,让杨集不由得意了起来,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这倒也是!”

萧颖看着铜镜中丈夫那得意的模样,一双眼睛渐渐弯成了月牙儿,她想了想,又说道:“郎君,我听说今天早朝取消了,圣人命三省六部、十一寺卿、御史大夫、左右武卫大将军至千秋殿举办小朝会。”

一听杨广召集的这些官员居然囊括整个中枢的大佬,武也有文也有,而且彼此间没有什么关联,杨集不由一呆,张开双眼注视着镜中萧颖,疑惑的问道:“这些衙门有文、有武、有民政、有司法,彼此之间全无干系,怎么忽然把这些人召集到一起?最近有什么事是需要这些衙门联手去做的么?”

萧颖摇了摇头:“却是不知?”

杨集想了许久,一个念头电光石火般掠过他的心头,说道:“圣人心意己定,是要加快迁都进程了。”

萧颖听得懵懵懂懂的,还是没想出这件事跟加快迁都能有什么关系,杨集便跟她解释了一番:“迁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医疗、建设、运输、监督等方方面面不说,还要努力说服那些利益在关中,不愿迁去洛阳的王公大臣、世家贵族,牵涉的事情实在是太广了,不是说迁就能迁。”

“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通过廷议,再用举国之力来安排下去。如果放在武举之前,圣人估计是按步就班的去做。可是去年发生了仁寿宫变、杨谅造反两大事件,这便促使圣人离开关中之心更加坚定。他利用杨谅造反一案,逼迫关中大臣同意迁都,可是这种办法终究不是堂堂正正、大开大阖的王道,而是耍了心眼的诡道。”

“目的虽然是达成了,但这并不是皇帝乾纲独断,而是因为因为他没有把握左右所有人的意见的能力,才来这么一个既定事实,叫人无从阻拦。而今,又办了一个针对性十足的武举,使圣人与关中权贵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这样又使圣人不安全感更加浓烈,于是便打算加快建都、迁都进程。”

其实迁都和普通人搬家一样,只是规模大小、需要考虑方面多少不同而已。

一户人家要搬新家,要先把新家建好、装修好、打扫好,接着是要考虑搬重物的道路是否畅通,新家周围是否有菜场、医馆等配套设施。

而迁都基本上是同一个道理,可是洛阳如今还是一片田地、荒地、小村庄,朝廷一旦迁都,至少有几十多万军民跟着去洛阳定居,这便使出现了搬家道路能不通、房子够不够、粮道畅不畅通、吃饭问题能不能解决等等问题。若是事先没有一个周详的计划、并一一解决好,到时候,洛阳非出大乱子不可。

至于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是三省六部、御史台、十一寺的责任了。而迁都,调动军队是必然之事,所以便加了左右武卫大将军。

萧颖沉吟半晌,便领会了丈夫的意思,她忧心忡忡的说道:“一旦新都城建好,迁去洛阳的官员、军队和家眷、奴仆至少有十多万人,而世家大族、大商人、士子等人群也要跟着去洛阳,洛阳实际一下就增加了几十万人。住宅可以将就,但是吃饭可不能将就了。面对这忽然涌去的几十万人口,狭小的河洛平原养得起吗?”

“养不起!”杨集想了想,苦笑道:“养不起,那就从洛阳修条运河到南方,缩短南粮北运的行程和成本。”

杨坚从汉长安城迁来大兴城,是因为同样是在雍州进行,吃饱问题影响不大,故而风平浪静就过去了。但是这一回,却是要去另外一个地方,这搬去的几十万人口之中,几乎都是花钱买粮吃的群体,而不是有田的地的农民,若是粮食不够这些人吃,那怎么能行?

面对这忽然增加的几十万嗷嗷待哺的洛阳新民,朝廷不修运力最强、速度最快的运河来解决,还能怎么办?

经过这么一梳理,杨集总算是明白史上的杨广为何急匆匆的将大运河上马了;恐怕便是因为发现吃饭问题成为迫在眉睫之事,所以逼得杨广把大运河这项大工程仓促上马。

如果事先准备妥当,有条不紊安排工程,也许不会出现史上的大死伤。

“这迁都真的是一发而全身啊!一旦动了,便一发不可收拾了,有些配套的东西,想不干都不行了。”杨集对萧颖说道:“我也去听听。”

说着,便站了起来,扯起衣架上的朝服便往身上套。

。。。。。。。。。。

千秋殿是中华殿的次殿,位于中华殿以西,数十根数人合抱的大圆柱矗立在大殿之内,撑起了一座可以容纳千多人的宏伟大殿,人数不多的日常朝参几乎都是在这里举行。

每天都要举行的日常朝参并不隆重、人数也不多,更没有什么敲锣打鼓的仪式,参与朝会的人以亲王和三师三公、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御史台、尚书六部、诸寺监为主,大家按照品阶站列,最前排则是各部主官,也是每天朝会的发言者。

此外,爵官、勋官、散官、京官和因公赴京的地方高官,也能在靠近大门处旁听,一旦涉及到自身事务时,也可以出列发言。而小朝会与日常朝参的区别之处,就是砍掉这一部分人,当然了,若是有人想旁听,朝廷也是抱以欢迎态度,并不会做出反对和驱逐这种事。

由于自杨谅造反被平定以后,杨广便对朝堂内外的“杨谅党羽”进行大洗清,至今还没有结束。身在京中的爵官、勋官、散官等非职事官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划入“逆党”,所以今天固然只是小朝会,可也都跑来旁听了,以便于自己若是不幸受到牵连时,能够及时自辩。

当杨集到来之时,发现今天参与小朝会的人,跟以往并无不同之处。一问才知道今天有两个议题,一个正是自己所料的加快洛阳新城建设进度,不过各方面的建设方案经过几个月的筹备,都比较周全了,所以这个议题只是催促工程进度,令各部抓紧,在他到来之前已经结束了;另外一个议题竟然就是挖掘贯穿大运河,这才是重头戏,只不过今天只是进行初步讨论,并不是说马上开。

一听旁听官员这么说,杨集明白自己杞人忧天,白白跑了一趟,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也便杂在旁听官员之中旁听。

“下面审议自引黄入淮的南方大运河!”大殿之内十分安静,只有杨广的声音在设计巧妙的殿内回荡:“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重心都在中原、关中这些中部地区,在我大隋此之前,除了据南方自立的南朝以外,没有哪个王朝真正重视过南方、开发过南方;再加上秦汉晋等统一王朝君臣多为北方人,对南方关注严重不足,所以没有多少人知道南方的巨大潜力。”

“朕在江都坐镇十年之久,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各州县,对于南方终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终于知道南方是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更南方甚至可以两熟、三熟。更难得的是境内的纵横水网天然在调控旱涝灾害,使其几无大旱大涝之灾。说是宝地亦不为过,如果南方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起来,仅是扬、交二州熟,便能使天下富足。”

“然而不便的交通,始终使南方物产难以北上。而京畿一带素来是人口众多、军队密集的地方,每天都要耗费极大的粮食,一旦粮食供给不足,便会造成人心动荡,而百姓听风就是雨,每当有什么流言蜚语便会抢购,这又令动荡进一步加剧,所以朕认为,南物北运是大隋稳定、大隋更加强大的重中之重。”

“另外,南北双方百姓老死不相往来数百年、仇视和敌视数百年,至今,仍旧有大量南方人认为北方人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也有大量北方人认为南方人是不服王化的南蛮,要想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误解,仅靠官府宣传是不够的。甚至官方的很多宣传,非但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反而被误会成刻意美化,令双方的误解更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双方百姓多走、多看、多说、多听,这种民间的交流,效果远比官府单方面的宣传好上无数倍。然而我大隋统一天下以来,北人始终不南下、南人始终不北上,原因还是交通不便。为了使我大隋南北融为一体,早日化解持续数百年恩怨,朕决意开凿大运河,泽被千秋万代。”

杨广说到这里的时候,便停顿了下来,感觉大家吸收了自己的用意和主张,才向一片安静的大臣们说道:“诸卿若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这里提出来,然后大家一一商议、解决,朕不希望朝廷做出最终决定以后,再弄得反对如潮、满城风雨。”

“圣人,老臣有几句话想说。”这时,时为太常寺卿的高颎出列行礼道。

杨广抬手示意:“高卿请说。”

“喏!”高颎拱手道:“老臣也认为开凿大运河可使黎民受益、商业繁荣,增加朝廷收入、化解南北恩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世伟业。老臣只希望新都建成以后,再用十年功,修一条贯穿南北、泽被后世的大运河。”

高颎在南方呆过的时间虽然不如杨广久,可他相当于隋灭南陈的总参谋长,对南方的山川地形、水文气温相当了解,也十分赞成修这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前提是不要马上开工。

他个番主张代表了大部分臣子的主张,不管是了解南方的、还是不了解的,都知道杨广开运河的本意非常好,但洛阳新城和长堑这两百万民力的大工程才开始不久,若是立马又开凿大运河,绝对是一件利在千秋、弊在当代的暴政。

“圣人,臣附议!”黄门侍郎裴矩亦出列道:“臣对南方也比较了解,十分赞成开凿南北大运河,只是洛阳新城、长堑刚建不久,若是此时又开凿大运河的话,必然使民怨四起,臣担心我朝不得运河之利、反受运河之害,为了使其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当徐徐图之。还请圣人三思。”

杨广见高颎、裴矩支持开凿运河,并非毫无道理的决然反对,心中倒也没有感到不悦,而是说道:“朕不是说马上就开运河,但是勘探和确定河道走向、征地迁民、工匠技术、核算钱粮等事,都是一个十分漫长工程。朕的是意思是先把这些事情定下来,等有了详实的图纸,再来商议怎么开、什么时候开。”

“圣人,能否等到洛阳新城建成以后再进行前期勘探?”吏部尚书牛弘比较了解杨广。

早在杨广还是晋王之时,牛弘和杨广便因为对方文艺、才学而相互欣赏,使他知道杨广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格向来是一边准备一边动手,就像长堑和新都,明明说是完成一项再来一项,可长堑刚刚刚开始,新都便着手动工了。皇帝这种急性子,干什么都信奉“兵贵神速”的准则,着实是大臣们感到无奈和焦虑。

如果杨广今天把前期准备安排下去,那他今天就会派出大量勘舆工匠去勘探,然后给这些人下死命令,着其务必在最短的时间确定运河走向,然后一边迁民、一边开工。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阻止前期的勘探工作。

然而牛弘的建议,却令杨广十分不爽了,他冷着道:“朕分得清楚勘探与开工的区别,新都若不完成,运河就不开凿,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将作大匠阎毗听旨!”

阎毗原是将作少监、兼兖州长史,在治水方面极有能力,由于修黄河大堤功在社稷,所以宇文恺升为工部尚书以后,杨广便任命他为将作大匠。由于杨纶离不开兖州,便让他是作为兖州朝集使入京述职,至今尚未回归,此时听皇帝叫到自己,连忙出列行礼:“臣在。”

杨广淡淡的说道:“朕任命你为你为漕渠勘探使,赴中原考察沿途河道情况,尽快给朕定下开凿方案。”

“微臣遵旨!”阎毗心中也不是很赞成,一方面是他和杨纶负责的黄河大堤至今还没有修好,二是不太希望大工程一个接着一个的来。但是圣命已下,也只能无奈的接旨了。

杨广的强硬态度,令千秋殿一片死寂。

尽管他保证洛阳新城完成以后再开凿运河,但他为了尽早开凿运河,极有可能在洛阳这边翻倍的投入人力、物力,只要洛阳的工期缩短,那么运河开凿的时间,与他心中既定的时间其实是一样的。

众臣的心如同天空中的彤云一般,都是沉甸甸的,从这一节便能看出圣人比先帝还要独断专行,更可怕的是先帝喜欢以王道行事、以道理臣服人,而圣人登基以来的表现几乎都是诡道,如果这只是一名臣子、一名大将,也就罢了,可他是皇帝啊!

而且他在登基这么短的时间内,所做之事皆是亘古罕见的大工程,若是继续以这种算计臣民、而不是商议的方式来搞几个大工程,必然是民怨载道、天下不宁。

杨集心中也是十分沉重,满朝文武其实都反对立即开运河的,只是大家都担心自己过往的小辫子被杨广借题发挥来用,所以集体无声了,而高颎、裴矩、牛弘先赞成再提不同意见的举动,其实也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来反对、来拖延大运河的开凿的时间。

这种集体沉默的不正常、不健康现象,也让杨集意识到自己从并州带来的十二车罪证,成了杨广消灭反对声音的武器,以至于满朝文武不管杨广是对是错,全都不敢开口了。真不知自己带来的这些东西到底好还是坏。

在大运河这个大议案上,杨集自己也不敢反对,并不是说他有什么罪证和把柄在杨广手上,而是此时乃是杨广登基以来最高光的时刻,自己不能去扫他的兴。

哪怕要去劝说,也只有选择没有人在的时刻。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剑来 辣妈攻略 背剑之人 我的总裁老妈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汴京春深 猎艳谱群芳 都市极乐后后宫 山村情事 肥水不流外人田 超凡大航海 特种兵在都市 重生之神级明星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一剑独尊 超维术士 护花野蛮人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最近更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穿越梁山成霸业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明朝皇帝往事 大明抄家王 娇小玲珑的芈瑶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