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队的搜查警戒线在老旧小区302室门口拉了起来,陆禹白挂掉叶清欢的电话,目光扫过屋内凌乱的陈设——沙发上堆着几件男士外套,茶几上散落着空易拉罐和烟蒂,与邻居口中“经常吵架”的描述对上了号。
“陆队,叶法医到了。”门口的警员侧身让开,叶清欢穿着白大褂走进来,鼻尖萦绕着淡淡的霉味和烟味,她下意识地蹙了蹙眉,目光迅速掠过客厅:“搜查有新发现吗?除了孕检报告和汽油残留物。”
“正在逐间排查,”陆禹白指着卧室方向,“卧室衣柜有女性衣物残留,卫生间发现了死者的护肤品,但没找到身份证明或私人物品。你来得正好,帮忙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生物样本,或者能证明死者身份的线索。”
叶清欢点头,戴上无菌手套,先走进卧室。卧室面积不大,靠墙摆着一张双人床,一侧的床头柜抽屉敞开着,里面杂乱地放着几盒男士袜子和一本财经杂志,另一侧的抽屉则锁着。“这里有个锁着的抽屉。”她转头对陆禹白说。
陆禹白立刻让人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抽屉锁。抽屉里没有贵重物品,只有一叠厚厚的笔记本,封面是深红色的真丝面料,边缘已经有些磨损,与火灾现场发现的纤维材质完全一致。
“应该是死者的日记。”叶清欢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封面没有署名,只烫印着一朵小小的缠枝莲,与耳钉、吊坠的纹路相呼应。她轻轻翻开,纸页边缘有些泛黄,字迹娟秀工整,带着几分女性的细腻。
陆禹白凑了过来,两人并肩站在床头柜前,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光线,逐页翻阅着日记。
开篇的日期是一年前,内容多是日常开销的记录:“3月12日,早餐豆浆油条5元,地铁通勤4元,晚餐煮面2元,结余1863元”“3月15日,买办公用品笔记本、中性笔,共计32元,公司报销20元”“4月2日,给妈妈打电话,寄了500元生活费,希望她身体好好的”。
一笔笔开销记录得格外详细,小到几元钱的零食,大到房租、生活费,都清晰明了。从记录来看,死者的收入不算高,生活节俭,每个月都会固定给家人寄生活费,偶尔会买些平价的护肤品,唯一的奢侈品,是日记里提到的“陈景明送的缠枝莲首饰,说是定制的,很喜欢”。
翻到半年前的日记,内容渐渐多了关于陈景明的描述:“6月18日,认识陈景明的第三个月,他带我去看了电影,送了我这套缠枝莲的耳钉和吊坠,说‘月’字是我的专属印记,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个‘月’字。原来他记得我说过的话,好开心。”“6月25日,和陈景明去吃了火锅,他给我夹菜,还说以后要攒钱买房子,让我不用再挤出租屋。原来被人疼爱的感觉这么好。”
日记里的字迹带着雀跃,字里行间都是对这段感情的憧憬。但从八月开始,日记的语气渐渐变得沉重:“8月7日,陈景明最近总是很晚回家,问他去哪里,只说加班。可是他身上有陌生的香水味,是我从来不用的牌子。”“8月15日,和陈景明吵架了,他说我无理取闹,说我不该怀疑他。可是我看到他手机里的聊天记录,那个女人叫他‘亲爱的’,他没有否认。”
“8月23日,我提出了分手。陈景明不同意,他抱着我说对不起,说只是一时糊涂,让我再给他一次机会。可是我心里好难受,那些背叛像刺一样扎着我,我没办法当作什么都没发生。”“8月28日,收拾东西搬离了我们一起住的地方,回到了这个出租屋。陈景明来找过我好几次,都被我拒之门外。我以为时间能治愈一切,可为什么心里还是这么痛。”
叶清欢指尖轻轻划过纸页,上面有几处明显的泪痕,晕开了字迹。她继续往下翻,日记的更新频率渐渐变低,直到一个月前的日期,才出现新的内容:“10月12日,最近总是恶心、嗜睡,去医院检查,竟然怀孕了。孩子已经六周了,是陈景明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分手这么久了,告诉他,他会相信吗?”
“10月15日,犹豫了三天,还是给陈景明打了电话。他听到消息后很惊讶,说要过来找我。见面的时候,他没有我想象中的开心,反而皱着眉问我‘这孩子确定是我的吗’。那一刻,我心都凉了。”“10月18日,陈景明又来找我,说让我把孩子打掉,他可以给我一笔钱。我说我想留下孩子,他很生气,和我吵了起来,说我是在要挟他。他怎么能这么说?这也是他的孩子啊。”
“10月22日,陈景明今天又来了,带着一身酒气,说他最近压力很大,让我别再逼他。我们吵得很凶,他甚至推了我一把,我摔倒在地上,肚子有点疼。我好害怕,他是不是从来都没有爱过我?”这是日记的最后一页,日期停留在火灾发生前三天,字迹潦草而颤抖,能看出作者当时的恐惧和无助。
“死者名叫林晓月。”叶清欢合起日记,语气带着几分凝重,“日记里提到她的名字里有‘月’字,和首饰上的印记对应上了。她和陈景明恋爱三个月后分手,分手后发现怀孕,两人因为孩子的去留多次发生争吵,甚至有肢体冲突。”
陆禹白接过日记,重新翻阅着那些争吵和无助的记录,眼神愈发深邃:“从日记内容来看,陈景明对这个孩子极其抗拒,甚至在林晓月摔倒后没有任何关心,这很可能成为他的作案动机——为了摆脱林晓月和这个孩子,不惜纵火杀人。”
“还有一个细节,”叶清欢指着日记里“搬离我们一起住的地方,回到了这个出租屋”的记录,“火灾现场应该就是林晓月的出租屋,而陈景明之前和她同居过,对那里的环境很熟悉,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纵火者能精准找到卧室位置,且没有留下过多的闯入痕迹。”
两人正说着,负责搜查书房的警员传来消息:“陆队,叶法医,书房的书架后面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有一个U盘和几张照片。”
陆禹白和叶清欢立刻赶到书房。书架被挪动了半尺,后面果然有一个小小的暗格,警员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物品。U盘是普通的黑色款式,照片则是林晓月和陈景明的合照,照片上的两人笑得格外灿烂,背景是本市的地标建筑,拍摄时间正是他们恋爱初期。
“把U盘送去技术部林念恩,立刻破解里面的内容。”陆禹白吩咐道,“另外,仔细检查照片的背面和边缘,看看有没有留下其他线索。”
叶清欢则拿起照片,对着光线仔细观察。照片的纸质很新,边缘没有磨损,显然是林晓月精心保存的。其中一张照片的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2023年6月18日,景明送我首饰的日子。”正是日记里提到的收到缠枝莲首饰的那天。
“这些照片和日记,不仅确认了死者的身份,更清晰还原了她和陈景明的关系脉络。”叶清欢将照片和日记整理好,放进证物袋,“从恋爱时的甜蜜,到背叛后的分手,再到怀孕后的激烈冲突,矛盾一步步升级,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陆禹白的手机突然响起,是技术部打来的:“陆队,陈景明的车辆轨迹查到了!火灾发生当晚,他的车出现在火灾现场附近的监控里,凌晨两点左右离开,往郊区方向开去。另外,我们在他家里发现的汽油残留物,和火灾现场的助燃剂成分完全一致!”
“还有,U盘里的内容破解了,里面是林晓月保存的聊天记录截图,都是她和陈景明的争吵记录,陈景明在聊天里多次威胁她‘如果不打掉孩子,就别怪我不客气’‘你别想毁了我的生活’。”
陆禹白挂断电话,目光坚定:“证据链越来越完整了。陈景明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在立刻扩大搜查范围,重点排查郊区的民宿、废弃工厂,还有他可能联系的亲友住所。另外,联系交通部门,调取郊区所有道路的监控,务必找到他的落脚点!”
叶清欢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手里紧紧攥着那本深红色封面的日记。纸页上的字迹还带着温度,记录着一个女孩的憧憬与绝望,而这场被烈焰吞噬的爱情,终于在焦骨与灰烬中,显露出了最残酷的真相。但陈景明依然在逃,这场跨越爱与恨的追凶,还需要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