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梦杀的出现,像一阵自由不羁的风,吹散了笼罩在苏晚晚心头的部分阴霾。他来得勤,每次都能找到由头,要么是带了新出的点心“请苏姑娘品鉴”,要么是又对书中某个情节“百思不得其解,特来请教”。他性格爽朗,心思单纯,与苏晚晚聊起江湖轶事、奇闻怪谈,或是争论书中人物的选择时,总是充满激情,毫无王爷师兄弟的架子。
苏晚晚最初还有些放不开,但雷梦杀的真诚和热情极具感染力。在他面前,她不必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辞是否暴露身份,不必担心一句话说错会引来猜忌。她可以单纯地作为一个“写书人苏晚晚”而存在,分享创作的喜悦,倾听读者真实的反馈。这种久违的、轻松平等的交流,让她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偶尔甚至会展露出几分在现代社会时被社恐性格压抑住的、属于年轻女孩的活泼与狡黠。
萧若风有时会在场。他通常处理完公务,信步走来听雪楼,便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厅内,苏晚晚和雷梦杀相对而坐,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又笑得前仰后合。聊的内容在天南地北、古今奇闻、甚至是一些在他看来颇为“幼稚”的假设性问题间跳跃。
他并不常插话,只是寻个位置坐下,安静地品茶,目光大多时候落在苏晚晚身上。看着她眉飞色舞地比划着小说里的招式,看着她因为一个有趣的想法而眼睛发亮,看着她与雷梦杀争论时微微鼓起的腮帮……这些画面,与他平日里所见的朝堂算计、江湖厮杀、暗流汹涌,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这种纯粹而热烈的氛围,这种不掺杂任何利益与阴谋的交谈,对他而言,是得之不易的宁静与美好。他身处权力漩涡中心,兄长(皇帝)的猜忌如同悬顶之剑,朝堂上各方势力虎视眈眈,暗处还有像暗河这样的组织伺机而动。他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身边充斥着虚与委蛇和明枪暗箭。唯有在这听雪楼的一隅,在苏晚晚和雷梦杀这看似“幼稚”的高谈阔论中,他紧绷的神经才能得到片刻的松弛。
他很珍惜这样的时光。仿佛只要坐在这里,听着那些不着边际的闲聊,就能暂时忘却外面的腥风血雨,触摸到一丝寻常生活的温暖。而这份温暖的核心,是那个叫做苏晚晚的女子。
在与苏晚晚日渐频繁的接触中,萧若风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变化。最初的好奇、审视、利用之心,不知何时,掺入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惜、欣赏,乃至……悸动。他会因为她一个开心的笑容而心情愉悦,会因为她偶尔流露出的迷茫和脆弱而心生牵挂,会不自觉地留意她的喜好,吩咐下人准备她爱吃的点心,在她写作到深夜时,让人悄悄送去安神的参茶。
然而,每一次悸动升起,都会被理智强行压下。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身处怎样的险境。皇帝的猜忌如同一根刺,时刻提醒他不可行差踏错;朝堂的对手正等着抓他的把柄;暗河更是潜在的巨大威胁。苏晚晚如此单纯,像一张白纸,与他所在的黑暗世界格格不入。他若将她拉进来,无疑是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不能,也不敢。
于是,他选择将那份悄然滋生的情愫紧紧封锁,努力维持着“朋友”的界限。他依旧会是那个偶尔来听她与雷梦杀闲聊的琅琊王,会在她遇到写作瓶颈时给出中肯的建议(虽然多是基于权谋逻辑),会在她需要时提供庇护,却从不越雷池半步。他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沉默的守护者,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为她挡去外面的风雨,只希望这片他能为她撑起的小小天空,能永远保持晴朗。
苏晚晚对此浑然不觉。她只觉得萧若风是个面冷心热的好人,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她感激他的收留和保护,也享受与雷梦杀、甚至偶尔出现的墨晓尘、柳月(虽然他们话不多)的交流。她渐渐将对现代社会的思念和恐惧深埋心底,开始尝试真正融入现在的生活,用笔下的故事,构建着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她不知道,那份被她视为珍贵友谊的情感,在萧若风心中,早已悄然变质。她更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狂风暴雨,正在不断积聚,随时可能冲破萧若风为她构筑的屏障,将她卷入命运的洪流。此刻的平静与温馨,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美好,却脆弱得令人心碎。萧若风贪恋这份温暖,却又不得不时刻准备着,在危险来临之际,亲手将她推开,以保她平安。这种矛盾与挣扎,深藏在他波澜不惊的表象之下,成为他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