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观芷小产了。
姜灼是在沈观芷一声又一声的哀嚎声中醒来的。
战乱平息后的百花洲人手紧张,为方便医者查看伤情,安置姜灼的房间和沈观芷的房间挨得很近。
沈观芷向来沉稳冷静,怎么会叫成这样?
一定是出事了。
睁开眼睛的姜灼没有多想,挣扎着起身,想寻着哀嚎的方向去看看,却是腿软,摔下了床。
“怎么起来了?”
在门外与王世衡、随行医官探讨姜灼伤情的赵翊白听到声响,连忙入内将姜灼扶起。
“……沈观芷怎么了?。”
姜灼虚弱地呢喃记挂之人的名字。
赵翊白眸色一暗,但还是温和告知。
“沈皇后没有受伤,她只是在生孩子。”
生孩子会痛苦成这样吗?
姜灼不明白。
今生的姜灼几度进入宗人府和刑部大牢探查罪犯,都没曾见人嚎成这样,何况是沈观芷那样的端庄平和的人。
“会有危险吗?”
姜灼轻声询问。
赵翊白只低头小心地将姜灼搀扶上榻,盖好了薄被,没有回答。
倒是旁边的王世衡自顾自地感慨着:
“七月可育,八月难存,皇后娘娘这胎已有八个月,如今可真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实在是……”
不欲姜灼想太多的赵翊白冷冷回头。
王世衡立马闭了嘴。
“那赵明景呢?”自知此事告知权在赵翊白身上的姜灼索性拽住了赵翊白的衣袖,不依不饶地追问道:“这么重要的时候,赵明景回来了吗?”
“回来了,赵明景在两个时辰前就已赶回,”赵翊白双手握住姜灼的手,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温声劝说:“阿灼,这是他们夫妻两人的事,你只安心养伤就行,可以吗?”
姜灼所受的伤并不致命,主要是右肩和腿部的几处箭伤,以及过度使力造成的浑身酸痛,但姜灼不知道的是为什么从醒来之后,赵翊白就不愿意自己询问沈观芷的事。
是在自己晕厥的时候,发生什么了吗?
姜灼不解,转头将目光望向了不远处的王世衡。
王世衡很有眼色地补充道:“殿下说的对,郡主且安心养伤吧,自来产房就不允男子和重伤之人进入,沈皇后既就在隔壁生产,待到皇子出生,郡主也可以第一时间赶去探望。”
话虽如此,但隔壁沈观芷的叫声却渐渐无力起来。
姜灼不由得更担心。
眼见姜灼愁眉不展,拗不过姜灼的赵翊白叹了口气,还是命人设了轿辇,抬着姜灼下了床。
肃清叛乱的百花洲四周焦土遍野,各处关卡重重戒严之下,沈观芷殿前便只有几个进进出出换血水的侍女。
而赵明景亦焦灼地在殿前踱步。
见姜灼负伤前来,赵明景不由得眸间一亮,却在姜灼身旁看到并肩前来的赵翊白时,脸色却更阴沉。
如今两王对峙,沈观芷作为赵明景的正室,腹中又是赵明景第一个孩子,对局势尤为重要,赵明景麾下旧党有意拿这个孩子大作文章,明里暗里有意推为继承人,而在赵翊白这边的新政官员看来,这个孩子却是不应该降生的。
自知不该出现在这里的赵翊白笑着缓和气氛:“皇兄无须担忧,是阿灼放下不下皇后殿下。”
“哪有?”赵明景怀疑的心思呼之欲出,但也还是勉强着假笑,“皇弟在这里,朕才更放心不是?”
赵明景眸中戒备不减,亦有识眼色的女官近前拦路:
“郡主身上带血,请止步于此,以免冲撞皇后殿下带来产厄之困!”
灾疫渐解,赵明景和赵翊白已回到了兄弟对峙的时候,那自己和沈观芷呢?
姜灼微微一怔。
这才想起赵明景和赵翊白既已治疫归来,自己与沈观芷也再不是同一阵营的人质了。
赵翊白说得对,自己不该淌这趟浑水的。
醒神过来的姜灼正欲转身离开,门内却响起了如雏莺出谷般清亮的婴儿啼哭。
蝉鸣嘶叫的热暑夏日,叛乱平复后的百花洲,四周满是血腥狼藉的焦土,新帝第一位孩子就此降临。
很快,奶娘就抱着婴孩出来,向赵明景行礼道喜:
“恭喜陛下,是位小公主!”
是公主,不是皇子。
有人失望叹息,亦有人轻轻松了口气。
但无论各人立场如何,新生命的降临总是令人喜悦的。
如今尘埃落定,众人的眉头更是有不同程度的舒展,气氛也不似方才僵硬。
“好好好!赏!今天殿前诸人都赏!”
赵明景似不在意男女,只抚掌笑着重赏,也凑近了奶娘怀中襁褓细看婴孩眉目。
“这眼睛长得真像陛下,可这嘴巴却又活脱脱地跟皇后娘娘一模一样!”
“是啊,虽然还小,但从这五官,就可以看出这孩子将来定是个美人胚子。”
……
随侍殿外的嬷嬷侍女也纷纷上前说着喜庆话,盛情夸赞着小公主的容貌。
其实不过是皱得跟小猴似的,在这巴掌大的脸颊上又看得出什么像与不像。
不过是身边人愿意奉承,而赵明景也乐意听。
察觉到姜灼去意的赵翊白也松缓了神情,笑道:“既然如此,不如看看再回去吧,”
“是啊。”赵明景也温和笑着,有意将怀中孩子凑近姜灼,“阿灼也看看这孩子吧。”
也是,反正来都来了。
姜灼点点头,没有去接赵明景递来的孩子,而是正色向殿前戍守的女官询问:
“我现在可以进去了吗?”
病伤者不得入产房,以免将病气过给产妇,这是自来的规矩,姜灼还是知道的,先前她来此殿前,也未曾想入内陪同,只想在外守着,以免有人狸猫换太子,或者欲行暗杀之事。
如今众人的注意力都在新生的小公主上,女官大约也没想到姜灼会进殿探望沈观芷如此执着,不由得愣神,看了看赵明景脸色后,很快恭敬回答:
“当、当然,郡主只要不怕沾了产秽之气就好。”
女官态度前倨后恭,姜灼却不欲与之计较,正要踏入殿门时,却有侍女慌忙跑着报信:
“不好了!快请太医!皇后娘娘血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