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崔山口

首页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逍遥小贵婿 长嫡 大清隐龙 将军好凶猛 抗战之烽火 民国谍影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崔山口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全文阅读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txt下载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6章 风起关中,信使西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朝会散了。

当那一声“退朝”在宏伟的太极殿内回荡时,仿佛一道无形的枷锁被打开,压抑到极点的空气,终于开始重新流动。

百官们缓缓走出殿门,踏入那已经洒满金色阳光的巨大广场。

可这温暖的阳光,却驱不散他们心中的寒意与脸上的阴霾。

人群在走出殿门的那一刻,便泾渭分明地,分化了。

以赵国公长孙无忌和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为中心,迅速围拢了一批官员。

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世家重臣,或是以儒家正统自居的文官。

此刻,他们一扫往日的沉暮之气,个个面带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仿佛刚刚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他们压低声音,对着长孙无忌拱手作揖,言语间,尽是“赵国公高义”、“此乃匡扶社稷之举”的溢美之词。

长孙无忌的面色依旧沉静如水,只是微微颔首,回应着众人的恭维。

他的目光,却越过这些兴奋的人群,如同鹰隼一般,望向了另一端。

在那里,尚书仆射戴胄,如同一块沉默的礁石,独自伫立。

他的周围,也聚集着兵部侍郎崔仁师、工部侍郎张行成等一众“太子党”的核心干将。

与另一边的兴高采烈截然相反,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忧虑。

“戴公,此事……该如何是好?”崔仁师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赵国公此举,分明是图穷匕见!陛下又将此事公开,等同于是将太子殿下,架在了火上烤啊!”

戴胄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看着远处那谈笑风生的长孙无忌,缓缓地攥紧了藏于袖中的拳头。

这不是结束,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而在两个泾渭分明的漩涡之外,更多的中间派官员,则眼神闪烁,脚下不自觉地,与双方都拉开了距离。

他们既不敢得罪权倾朝野的赵国公,也不愿过早地与储君的派系为敌。

大多数人选择沉默,选择观望,如同墙头的草,等待着风最终吹向的方向。

整个皇城,在这退朝后的短短一刻,变成了一个无声的战场缩影。

忠诚、野心、忧虑、投机……种种情绪,在阳光下交织,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与皇城外的波涛汹涌相比,晋王府内,却是一片令人心安的静谧。

后园的凉亭下,一张汉白玉棋盘,摆在石桌之上。

棋盘两侧,晋王李治与侍女武顺,正相对而坐,悠然对弈。

微风拂过,吹动了李治额前的一缕发丝。

他神情专注,手中拈着一枚白子,迟迟没有落下。

目光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这黑白分明的世界里。

一名心腹内侍,从月亮门外,步履匆匆地走来,却在凉亭十步开外,便悄然停下,垂手侍立,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打扰主人的雅兴。

直到武顺落下了一枚黑子,吃掉了白子的一角,轻声笑道:“殿下,您这一步,可是想得太久了。”

李治这才仿佛从棋局中惊醒,他抬起头,看了一眼那名内侍,温和地问道:“何事?”

内侍立刻上前,单膝跪地,用一种压抑着兴奋的语调,将今日太极殿上发生的一切,从长孙无忌的发难,到戴胄的反击,再到最后皇帝的旨意,一字不漏地,详尽汇报了一遍。

汇报完毕,他本以为会看到晋王殿下龙颜大悦。

然而,李治的脸上,却连一丝波澜都没有。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将手中那枚沉吟了许久的白子,轻轻地落在了棋盘的天元之位。

“啪”的一声轻响,清脆悦耳。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淡淡地开口,仿佛在评论一句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棋谱,“父皇,才是这天下间,最高明的棋手。”

武顺的妙目中,闪过一丝疑惑:“殿下,陛下此举虽未直接驳斥赵国公,却也给了太子殿下公开辩驳的机会,岂非是让此事,又生了变数?”

李治笑了,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神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

“变数?不。”他摇了摇头,“父皇此举非但不是变数,反而是将我的计,变成了他自己的势。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心术。”

他看着棋盘,仿佛看着整个大唐的朝局,缓缓分析道:“你想,若父皇今日,直接采纳了舅父的奏请,会如何?那便是外戚联合守旧派,公然打压储君。”

“这于父皇而言,是皇权失衡的危险信号。若他直接驳斥了舅父,又会如何?那便是公然偏袒太子,寒了天下儒生和旧臣的心,同样会引发朝局动荡。”

“所以,他选择了第三条路。”李治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他将我的阴谋,摆上了台面,变成了他亲自掌控的阳谋。”

武顺冰雪聪明,瞬间便领悟了其中的关键,她恍然道:“奴婢明白了!如此一来,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主动权,都将牢牢地掌握在陛下的手中。而殿下您……”

“而我,”李治接过了话头,眼中闪过一丝与其年龄不符的深沉,“我的任务,便是继续扮演好那个,为国担忧,却从不参与党争的‘贤王’。”

“这场风暴,由我而起,但我却必须是那个,离风暴最远的人。我们只需,坐在这凉亭里静静地看着风起云涌便足够了。”

说完,他伸手示意武顺继续落子。

窗外,风声渐起,吹皱了一池春水。

而这凉亭之内,却依旧是那般的,风平浪静,与世无争。

与晋王府的“静”截然相反,赵国公府内,此刻却是一片肃杀的“动”。

长孙无忌一回到府中,便立刻脱下了那身象征着荣耀与权力的紫袍,换上了一身寻常的便服。

他没有片刻休息,直接步入了一间平日里绝少开启的密室。

密室之内,早已等候着十数名他的核心门生与心腹幕僚。

这些人无一不是在朝中,或是在士林里,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人物。

“情况,你们都已知晓。”

长孙无忌没有半句废话,开门见山,“陛下,给了我们一个舞台,也给了太子一个舞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不仅仅在朝堂,更在人心!所以,我们必须抢占先机,先声夺人!”

他的目光,如同刀锋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传我令!”

他看向一名国子监的博士,“立刻发动所有能发动的儒生,尤其是那些对‘格物之学’早已心怀不满的学子,连夜撰写文章!从各个角度,去论证《氏族志·补遗》的‘正统性’与‘必要性’!”

“痛陈‘格物之学’,是如何败坏人心,动摇国本!让整个长安,乃至整个关中,都充斥着我们的声音!务必要在太子的奏对抵达之前,彻底掌控舆论的高地!”

“喏!”那名博士,神情激动地领命。

他又转向另一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立刻派人,暗中联络京中所有对太子新政不满的旧士族,以及那些在军中,被太子提拔的寒门将领压制已久的关陇勋贵!”

“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夺回话语权的最好时机!让他们做好准备,在适当的时候,集体上书,声援《补遗》!我们要让陛下看到,支持我们的,是整个大唐的根基!”

“遵命!”

目光最终落在了自己的心腹管家身上,“密切监视尚书省,尤其是戴胄的一举一动!我要知道,他们送往凉州的信里,究竟写了些什么!更要盯紧那名信使!我虽不能在路上做什么手脚,以免留下把柄,但我必须知道,他抵达凉州的确切时间!”

一道道指令,被清晰而冷酷地,下达了下去。

整个密室之内,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

长孙无忌看着众人,最后沉声总结道:“记住,我们这次的对手,不仅仅是太子。”

“更是他背后,那股试图颠覆整个世界秩序的‘新’力量。此战,无关对错,只关生死。我们……退无可退!”

当整个长安城,都因为太极殿上那场惊雷,而开始暗流涌动之时。

尚书省的官署之内,戴胄,正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前。

窗外的喧嚣,似乎都与他无关。

他的面前,铺着一张上好的澄心堂纸,手中的狼毫笔,却重若千钧。

他在给太子写信。

这封信,太难写了。他不仅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将今日朝堂之上,那场凶险无比的辩论,原原本本地复述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将这背后,长孙无忌等人的险恶用心,以及皇帝此举,那深藏于平衡之术下的帝王心术,为远在凉州的太子,剖析得淋漓尽致。

他反复地斟酌着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他写下了长孙无忌的慷慨陈词,那字里行间,是如何将“道统”与“私利”完美地捆绑在一起。

他写下了孔颖达的悲愤疾呼,那背后,又是整个儒生阶层,面对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时的恐慌与抗拒。

他也写下了皇帝的最终裁决,那看似公平的旨意之下,实则隐藏着对太子新政,那股锐不可当的势头的一次……敲打与制衡。

“殿下,长安之局,已非昔日可比。赵国公此举,乃是集结所有守旧之势力,对我等新政,发动之总攻也。”

“其用心,不在辩论之输赢,而在动摇殿下您施政之根本,撼动您储君之地位……”

“……陛下此举,看似给予殿下辩驳之机,实则,亦是一场前所未有之大考。此奏对,天下瞩目。”

“若应答得当,则新政之基,稳如泰山,再无人敢非议。若稍有不慎,则正中其下怀,恐为天下儒林所共击,其后果……不堪设想……”

写到最后,戴胄停下了笔。

他沉默了良久,最终又在信的末尾,用一种几乎是燃烧着自己所有忠诚的笔力,写下了最后一句话。

“臣,戴胄,与长安诸公,皆坚信殿下之道,乃强国富民之正道!”

“我等必在京中,为殿下稳住后方,与宵小之辈,周旋到底!恳请殿下,放手为之!以煌煌之言,破魑魅魍魉!以赫赫之功,定万世之基!”

写完,他将信纸仔细地吹干,卷起,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特制的皮质信筒之中,最后郑重地封上了口。

他唤来了一名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的禁军校尉。

这名校尉,三十岁上下,身材精悍,古铜色的脸庞上,满是风霜之色,一双眼睛却亮得如同雪夜里的孤狼。他是从万千禁军中,亲自挑选出的,最顶尖的信使。

“田壮。”戴胄的声音,沙哑而沉重。

“末将在!”

戴胄站起身,亲自将那个信筒,交到了田壮的手中。

“此信,”他死死地盯着田壮的眼睛,“关乎国本,关乎太子殿下之未来!我只有一个要求。”

“请戴公吩咐!”

“你死,信亦不能失!”

田壮的身躯,猛地一震。

只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吼出一个字:“喏!”

“去吧。”戴胄挥了挥手,“八百里加急,星夜兼程,不眠不休!务必亲手将此信,交予太子殿下!”

田壮接过信筒,紧紧地绑在自己的胸口,贴肉放好。他对着戴胄,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去。

片刻之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尚书省外响起,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朝着长安城的西门——金光门的方向,飞驰而去。

那马蹄声,踏过长街,踏过渭水大桥,激起的水花,如同信使那颗焦急如焚的心。

他一人一骑,背负着整个长安的阴谋与希望,冲出了那座繁华而压抑的雄城,消失在了通往西方的,那条漫漫古道之上。

从关中平原的富庶,到陇西高原的荒凉。

白天,是炙烤着大地的烈日,与扑面而来的滚滚黄沙。

夜晚,是侵人肌骨的寒风,与头顶那片亘古不变的孤星。

每到一个驿站,田壮几乎都无需勒马。

早已等候在此的驿卒,会牵着一匹膘肥体壮、喂饱了精料的新马,与他并驾齐驱。

他只需在两马交错的瞬间,施展出在军中练就的精湛骑术,飞身换马,从另一名驿卒手中,接过早已备好的干粮和水囊,便不做片刻停留,再次,绝尘而去。

他的嘴唇早已干裂,脸上满是尘土与汗水凝结成的泥垢,一双眼睛,熬得通红。

但他那握着缰绳的手,却稳如磐石。

始终坚定地,望着那日落的方向。

就在田壮,用生命的速度,奔向凉州之时。

凉州城外,一处戒备森严,被命名为“格物院第一工坊”的巨大院落里,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里的空气中,没有长安城那种文雅的墨香,也没有官场那种压抑的檀香味。

这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充满了力量感的味道——那是煤炭不完全燃烧的硫磺味,与金属在高温下熔炼时,特有的铁腥味。

巨大的工棚之内,更是热火朝天。

数十名赤裸着上身,肌肉虬结的工匠,正嘶吼着号子,操控着一台由水力驱动的巨大锻锤。

那重达百斤的锤头,在一阵阵“轰隆!轰隆!”的巨响中,反复地,捶打着一块被烧得通红的巨大铁坯。

每一次捶打,都带起一片绚烂的火星,如同节日的焰火。

而在工坊的最深处,一座新建成的,高达数丈的巨大泥炉,如同一个沉默的巨人,正静静地矗立着。

太子李承乾,此刻并未穿着他那身象征着尊贵身份的太子常服。

他只穿着一身方便活动的胡人窄袖工装,袖子高高挽起,露出了结实的小臂。

他的脸上,手上,都沾着些许黑色的油污和铁屑。

他正围着那座巨大的泥炉,与几名头发花白的老工匠,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不行!还是不行!”一名老工匠,指着刚刚从炉底流出的一小股铁水,懊恼地说道,“殿下,这铁水,还是跟之前一样,性脆,一锻就裂!这……这根本不是您说的那个‘钢’啊!”

李承乾看着那滩很快便冷却下来的铁水,眉头也紧紧地锁着。

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从地上,捡起一根木炭,在旁边的一块大木板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他画的,是高炉的内部结构图。

“问题,应该还是出在温度和进风上。”他一边画,一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匠们解释着,“我们现在的鼓风,送进去的,是冷风!冷风会降低炉内的温度!我们需要的是热风!是把鼓进去的风,先进行预热,再送进炉膛!”

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新增的管道结构,继续道:“看这里,我们可以在出铁口的上端,再开一个通道,将炉内燃烧产生的废气引出来,用这些废气,去加热我们准备鼓进去的新鲜空气!”

“这叫‘热交换’!这样一来,送进去的是热风,炉内的温度,就能再上一个台阶!温度够了,铁矿石里的那些杂质,才能更充分地,被分离出来!”

工匠们围在他的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

从最初的茫然,到渐渐理解,再到眼中,猛地,放出兴奋而崇拜的光芒。

在他们眼中,这位太子殿下,不仅仅是尊贵的储君。

他更是一位,能带领他们,去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格物”大师。

这里的道,没有玄之又玄的空谈。

是水能驱动锻锤,是风能加大火力,是一切都可以通过观察、计算、实验,而被掌握的……实践真知!

吴王李恪,此刻正蹲在一旁,一丝不苟地,用炭笔记录着每一次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而马周,则在不远处,大声地指挥着民夫,协调着新一批煤炭和铁矿石的入库。

这是一个充满着希望、创造与实干的团队。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燃烧着自己的热情。

终于,在又一次的尝试中,当一股比之前,要亮得多,也清澈得多的铁水,从炉底缓缓流出时。

一名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用铁勺舀起一点,待其冷却后,用小锤奋力一敲!

“当!”

一声清脆的金铁交鸣之声!

那块小小的铁锭,非但没有碎裂,反而只是留下了一个浅浅的白印!

“成了!成了!”老师傅激动得老泪纵横,他高高举起那块铁锭,用尽全身的力气,嘶吼道:“钢!殿下!是钢啊!我们……我们炼出钢了!”

整个工坊,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瞬间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大欢呼声!

李承乾看着那块小小的钢锭,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

他走到李恪和马周的身边,接过水囊,痛饮了一大口,抹了抹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好了!有了这高炉炼钢之法,我们,就有了真正无坚不摧的利刃!”

他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豪情万丈地说道。

“等钢材的产量稳定下来,我们就能造出更轻便、更坚固的板甲,能抵御弓箭的头盔,还有……那真正可以一炮,就轰开城门的……火炮!”

“到那时,”他的目光,望向遥远的西方,“征讨大食,将再无悬念!”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技术突破带来的巨大喜悦之中时。

“殿下——!殿下——!”

一名负责外围警戒的亲兵,神色慌张,连滚带爬地,从工坊大门外,向着这边飞奔而来。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急促而嘶哑变形。

“长安——!长安……八百里加急!!!”

这声嘶吼,如同一盆刺骨的冰水,瞬间,浇熄了工坊内外所有的热情与喧嚣。

热火朝天的气氛,在这一刻,诡异地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集中到了那名亲兵,和他身后,那个几乎是从马背上,直挺挺地滚落下来,浑身尘土,疲惫到仿佛随时都会散架的信使身上。

信使挣扎着,用最后的力气,从地上爬起,他甚至来不及看清周围的景象,便踉踉跄跄地,冲到李承乾的面前,单膝跪地。

他颤抖着,从怀中,掏出那个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依旧保护完好的皮质信筒,用尽自己最后一丝清醒的意识,高高举过头顶。

他的声音,沙哑得如同两块砂纸在摩擦。

“太子殿下……!尚书省……戴公……密信!!!”

李承乾脸上的笑容缓缓地一点一点消失了。

他走上前,从信使那双因为过度用力而青筋暴起的手中,接过了那个信筒。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信筒,此刻却仿佛有着千钧之重。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我为炉鼎 从矿奴开始修仙 天崩开局:从捕妖人到人族大帝 空间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剑出鞘 凡人丹仙 镇守仙秦:地牢吞妖六十年 凡骨:练功就涨熟练度硬肝成武圣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原神:以盛世舞曲,书救世华章 超凡大航海 收徒就变强?这个师尊她当定了 凡人修仙之逆凡 盲眼神捕的江湖武侠世界 超级无敌系统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签到十万年,打造诸天无上家族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综穿平凡之旅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明朝那些事儿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逍遥小书生 大明日不落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抗战之红色警戒 戒指传奇 流氓帝师 
最近更新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寒门状元路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崔山口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txt下载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最新章节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