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南岳清水湾

首页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逍遥小贵婿 长嫡 灵剑尊 大清隐龙 金牌帝婿 将军好凶猛 抗战之烽火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南岳清水湾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全文阅读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txt下载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十三回 天保寻出路 沙坝会贺龙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印江天池坪的神坛烟火渐渐冷了。李天保坐在杨氏宗祠的门槛上,望着院中散落的黄旗碎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虎头刀——这把陪他征战三年的兵器,刀鞘上的虎头纹饰早已被汗水浸得发亮,眼眶处镶嵌的铜片却蒙上了一层灰,再映不出往日的锐气。祠堂屋檐下挂着的神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幡面上“替天行道”四个褪色大字,在深秋的冷风中显得格外萧瑟。

三个月前二打印江城的惨败像块巨石压在他心头。那天雪下得正紧,鹅毛大雪把山路铺得白茫茫一片,西路神兵刚追到甲山就遭伏击。弟弟李禄昌胸口中弹,倒在雪地里时还攥着半截断裂的神符,鲜血染红了白雪,也染红了李天保的眼。城里的县长早已卷着钱财逃跑,神兵们冲进空无一人的县衙,只找到几箱发霉的公文,却在撤退时被民团追得丢盔弃甲。此刻祠堂的梁柱上,还留着当时慌乱中砍出的刀痕,最深的一道足有寸许,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哥,灶房的米缸见底了。”堂弟李禄厚抱着空簸箕走进来,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沮丧。簸箕边缘磨得发亮,露出里面的竹篾纹理,他把簸箕往地上一放,发出“哐当”一声轻响。神坛里还剩三百多弟兄,每天光吃饭就是桩大事,自上次攻城失败后,周边村寨的粮食接济越来越少,连最支持他们的六井溪宁国学都派人来说“存粮只够自家过冬”。

李天保叹了口气,起身往训练场走。曾经整齐的校场如今荒草丛生,半人高的野草在风中摇曳,几处训练用的木桩东倒西歪,其中一根还留着刀劈的痕迹。几个老神兵蹲在墙角晒太阳,手里摩挲着褪色的神符,黄纸符上的朱砂字迹早已模糊,他们嘴里念念有词,声音低微得像蚊子哼。看见李天保过来,有人抬头问:“坛主,啥时候再画神符?上次攻城要是带了‘刀枪不入’的符,禄昌兄弟也不会……”

话没说完就被李天保打断:“画符顶个屁用!”他猛地一脚踹翻旁边的石碾,石碾“哐当”一声砸在地上,裂开一道缝,碎石溅起老高。“禄昌带了三道符,贴身藏着,还不是死在枪下?那些省军的子弹可认不得神符!”他胸口剧烈起伏,想起弟弟临死前望着他的眼神,那眼神里有不甘,有疑惑,还有一丝对“神符护体”的失望。

老神兵们被他吼得低下头,有人小声嘟囔:“可冉少波那边不画符,照样打赢马脑山、新洲镇……”这话像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李天保最纠结的心事。他早就听说德江稳坪的神兵换了新法子,不靠画符念咒,靠冉少波教的战术打胜仗,连省军副师长黎军都活捉了,还缴了一百五十支枪。前几天派去打探的人回来报信,说枫香溪的神兵天天练队列、学瞄准,祠堂墙上贴满了“战术胜迷信”的字幅,神龛都被撤了换成沙盘。

“去把李禄渊叫来。”李天保转身回祠堂,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疲惫。祠堂里光线昏暗,神坛上的香炉积了厚厚一层灰,供桌上的烛台歪斜着,曾经象征“神力”的令牌倒在一旁,蒙上了蛛网。李禄渊是队里少有的识字人,读过几年私塾,也是他最信任的智囊,当初攻印江城的计策就是他草拟的。

李禄渊很快来了,手里拿着一卷油纸包裹的纸:“坛主,这是刚收到的消息,红三军过了乌江,在枫香溪扎下了根,听说贺龙军长在找各地神兵联络。”他小心翼翼地铺开纸,上面是用炭笔写的零星消息,字迹有些潦草,显然是匆忙中写就的。“有人说红军和省军不一样,不抢百姓,还帮着分地主的粮食,枫香溪的百姓都把他们当亲人,送水送粮的络绎不绝。”

李天保盯着纸上“红军”两个字,眉头紧锁成一个疙瘩。他早听说过红军,有人说他们是“共产共妻的红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有人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专打土豪劣绅。真真假假分不清,但冉少波的队伍和红军走得近,这是确凿的事,而冉少波打了胜仗,这也是铁打的事实。

“红三军……贺龙……”李天保手指在桌上敲着,发出“笃笃”的轻响。“他们真的帮神兵?不强迫我们改神坛?”李禄渊点头:“探子说冉少波的队伍里有红军教官,教他们打仗、认字,还说要‘团结穷人打天下’。”他犹豫了一下,补充道,“哥,咱们不能再等了。库房里的粮食顶多撑五天,要么解散弟兄们各自回家,要么就去找红军探探路,总比坐吃山空强。”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飘过门槛,在地上打了个旋。李天保望着墙上“天下太平”的旧旗,旗角早已磨破,被风一吹哗啦啦作响。他想起三年前立坛时的誓言,三十多个弟兄跪在神坛前,举着黄纸符宣誓“同心同德,保境安民”;想起弟弟临死前的眼神,想起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他们有的断了胳膊,有的瘸了腿,却依然跟着他。沉默半晌,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震得跳起来:“备马!你跟我去趟枫香溪!”

三日后清晨,天刚蒙蒙亮,李天保换上粗布短褂,腰间别着那把虎头刀,带着李禄渊和两个护卫,扮成货郎往枫香溪走。护卫老张和小王都是跟着他多年的老弟兄,身手矫健,熟悉山路。为了避开省军的关卡,他们专挑山间小路走,翻过三座山梁,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傍晚时分才来到冷水河边。

河水湍急,因连日下雨而变得浑浊,咆哮着冲向远方。两岸是陡峭的石壁,长满了青苔和灌木,唯一的木桥被民团拆了,只留下几根晃悠悠的铁链,铁链上还挂着些破碎的木板,在风中摇晃。护卫老张刚抓住铁链想过河,就被对岸的喊声喝住:“站住!干啥的?”

李天保心里一紧,按捺住拔枪的冲动,示意大家别动。让李禄渊回话:“我们是做山货生意的,从印江来,想去枫香溪赶集,卖点药材和兽皮。”对岸的人沉默了片刻,扔过来一个火把,火光跳跃中能看见几个背着枪的人影,穿着和省军不一样的灰色军装,帽檐上没有青天白日徽,反而有颗红布缝的五角星。

“是红军!”李禄渊低声说,眼里闪过一丝兴奋。李天保定了定神,大声喊道:“我们是印江来的李天保,带弟兄们反抗省军两年了,想找冉少波军师,也想找红军老总聊聊合作的事!”

对岸沉默了更久,终于有人回话:“等着!”没过多久,一艘木船从下游划来,船头站着个挎枪的年轻人,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脸上还带着稚气,眼神却很警惕,像山林里的小豹子。“我是红军交通队的王勇,你们有啥凭证?”

李天保解下腰间的虎头刀递过去:“这是我的信物,印江李天保,带弟兄们打了两年省军,你们可以去问冉少波,他认识我。”王勇接过刀看了看,刀鞘上的虎头虽然磨损,但依然威风,刀柄缠着防滑的布条,显然是常用的兵器。他又打量他们半天,才让他们上船:“贺军长吩咐过,各地神兵来联络,都要好好接待。但丑话说在前头,到了根据地要守规矩,不许带神符,不许搞迷信活动,咱们红军不信那套。”

船在湍急的河水中颠簸,木桨划水发出“哗哗”的声响。李天保望着两岸掠过的黑影,心里七上八下。他听说过红军“废除迷信”的说法,担心自己带的两个老护卫会惹麻烦——老张贴身藏着张“平安符”,那是他婆娘求来的。李天保悄悄碰了碰李禄渊,使了个眼色,李禄渊会意,走到老张身边低声说:“把你身上的符收起来,到了那边别拿出来,免得误会。”老张不情愿地摸了摸胸口,还是把符纸掏出来塞进了包袱深处。

到了对岸,王勇带着他们往枫香溪走。越靠近村寨,越能听见整齐的口号声:“一二一!一二一!”声音洪亮有力,在山谷里回荡。月光下,村口的空地上有两队人在练队列,一队穿着灰色军装,步伐整齐划一;另一队穿着杂色布衣,有粗布短褂,有打补丁的长衫,但步伐同样整齐,口号同样响亮。

“那是冉少波的神兵,正在跟红军一起训练。”王勇指着队伍说,“左边带队的就是冉少波师长,他现在是咱们黔东纵队的师长了;右边是红军的贺炳炎团长,打仗可厉害了。”

李天保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冉少波穿着和红军一样的灰色军装,袖口磨破了边,正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什么,围在他身边的神兵们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点头。没有焚香,没有念咒,更没有神符,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他许久未见的精气神,眼神里有光,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走到村口,迎面撞上几个挑着担子的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汉,有中年妇女,筐里装满了红薯、玉米和蔬菜。“王同志,给红军送点口粮!”百姓笑着打招呼,热情得像是走亲戚,还顺手递给王勇一个烤红薯:“刚从灶里掏出来的,热乎着呢。”李天保愣住了——他带神兵打仗两年,从没见过百姓对队伍这么亲近,连当初最支持他们的村寨,送粮时都带着几分畏惧,生怕惹祸上身。

“红军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吃的用的都给现钱,还帮着种地、修房子。前几天张大爷家的屋顶漏了,红军战士二话不说就帮忙修好了。”王勇看出他的惊讶,咬了口红薯笑着解释,“贺军长说,军队和百姓就该像鱼和水,离了水的鱼活不成,离了百姓的军队也打不了胜仗。”

进了村寨,王勇把他们领到一间瓦房:“你们先歇着,明天我带你们见贺军长。”瓦房收拾得干净整洁,窗户糊着新纸,地上扫得一尘不染。桌上还摆着油灯和几本小册子,封面上写着《红军三大纪律》《怎样打游击战》。李天保拿起《红军三大纪律》翻看,虽然识字不多,但“不拿百姓一个红薯”“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字句,让他心里莫名一暖。他想起自己队伍里偶尔发生的抢百姓东西的事,每次都只是打骂一顿,从未真正当回事。

夜里,李天保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窗外传来红军战士唱歌的声音,歌词听不懂,调子却很昂扬,充满了力量。他想起天池坪的困境,想起弟弟的死,想起百姓送粮时的眼神,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一直坚持的“神符救国”,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那些所谓的“刀枪不入”,不过是自欺欺人;那些“神仙保佑”,从未挡住过一颗子弹。

第二天清晨,李天保被嘹亮的号声叫醒。那号声清脆有力,划破了村寨的宁静。走出房门,只见红军和神兵们已经在空地上集合,冉少波正在讲话,声音透过清晨的薄雾传过来:“今天的训练内容是‘三三制’战术,遇到敌人不要扎堆,三人一组互相掩护,这样既能发挥火力,又能减少伤亡……”

“天保兄,久仰!”一个洪亮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像洪钟一样。李天保转身,看见冉少波快步走来,脸上带着笑容,身后跟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袖口挽着,露出结实的胳膊,腰间挎着两把驳壳枪,枪套磨得发亮,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眼神锐利而温暖。

“这位就是红三军军长贺龙,贺老总。”冉少波介绍道,语气里充满了敬佩。贺龙握住李天保的手,掌心的老茧磨得他生疼,那是常年握枪、骑马留下的痕迹:“早就听说印江有个李天保,带弟兄们跟省军硬拼,是条好汉!我贺龙就佩服这样的硬骨头!”

李天保反倒有些拘谨,挠了挠头:“贺军长过奖了,我打了败仗,弟兄们都快没活路了,哪算什么好汉。”贺龙拍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知道为啥败,以后咋打赢。走,咱们去沙子坡聊聊,那里能看见整个根据地,敞亮!”

沙子坡在枫香溪东侧的山岗上,站在坡顶能看见乌江像条银带绕着群山,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远处的村寨炊烟袅袅,田地里有人在劳作,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贺龙和李天保坐在草地上,冉少波和李禄渊在一旁陪着。贺龙从怀里掏出烟袋,铜烟锅擦得锃亮,递给李天保一袋烟叶:“尝尝?这是枫香溪百姓种的,劲儿足,解乏。”

李天保接过烟叶,放在鼻子前闻了闻,一股醇厚的香味扑鼻而来。他卷了支烟点燃,烟雾缭绕中,终于问出了憋了一路的话:“贺军长,我听说红军不信神,可我们神兵没了神符,心里就没底,打仗都不敢往前冲,总觉得少了点啥……”

贺龙哈哈大笑,笑声震得树上的露珠都掉下来,落在身上冰凉:“天保兄,你信神符能挡子弹不?”李天保摇摇头,烟灰落在衣襟上:“以前信,现在……不信了。禄昌是我亲弟弟,带着神符还是没了,我要是再信,就对不起他了。”“这不就结了!”贺龙指着远处训练的队伍,“你看冉少波的弟兄,没神符照样打胜仗,靠的是啥?靠战术,靠团结,靠心里明白为啥打仗!”

他站起身,指着脚下的土地,语气变得郑重:“省军抢百姓的粮,抓壮丁,咱们就为百姓夺回来;地主占着好地,百姓饿肚子,咱们就分田地给穷人。你说,带着这样的弟兄打仗,为自己打,为家人打,为天下穷人打,还用得着神符壮胆?”

李天保愣住了,贺龙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他心里最迷茫的地方。他想起自己立坛时的誓言“保境安民”,可打了两年仗,百姓还是吃不饱,弟兄们越打越少,到底是为了啥?为了虚无缥缈的“神仙”?还是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好像都不是。

“可……可弟兄们习惯了念咒画符,突然改过来怕不适应,心里那道坎过不去。”李天保还有些犹豫,毕竟神坛的规矩已经深入人心,很多老弟兄把神符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冉少波接过话:“天保兄,我刚开始也难,有人偷偷藏神符,训练时念咒语,觉得没这玩意儿打仗不踏实。后来打了马脑山胜仗,缴了机枪,弟兄们亲眼看见战术比神符管用,不用我说,他们自己就把神符扔了,现在训练比谁都积极。”

贺龙蹲下来,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圈,又在圈里画了几个小人:“我们红军里也有不少以前的神兵,现在都是好战士。他们刚开始也信神符,后来明白了,真正的‘神’是自己,是团结起来的力量。你们印江的弟兄能打敢拼,是块好料子,要是学了战术,再明白为啥打仗,那就是天下无敌的队伍!”他看着李天保的眼睛,语气无比郑重,“红军不强迫任何人,你们愿意来学战术,我们教;愿意联合起来打省军,我们欢迎;要是想加入红军,我们更高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太阳升到头顶,照得身上暖洋洋的。李天保望着远处红军和百姓一起种地的身影,红军战士帮着百姓拉犁,百姓给战士递水,其乐融融;望着训练场上喊着口号的神兵,他们虽然穿着布衣,却步伐坚定,眼神里充满了力量。心里像打开了一扇门,堵了许久的郁结豁然开朗。他“噗通”一声跪在贺龙面前,声音哽咽:“贺军长,我李天保认您这个领路人!求您教我们战术,带我们打省军,给黔东百姓一条活路!我代表印江三百弟兄,给您磕头了!”

贺龙赶紧把他扶起来,用力握住他的手,力道之大让李天保感觉骨头都在响:“好兄弟!快起来!咱们都是为穷人打仗,本就该拧成一股绳!”他对冉少波说,“下午就给天保兄的弟兄准备住处,挑最好的教官去印江,把天池坪的队伍好好训练起来!步枪、子弹、教材都给他们备足,不能让弟兄们寒了心!”

冉少波立刻应声:“放心吧军长,我这就去安排,让徐教官和张排长跟着天保兄回去,他们都是打过游击战的老手,保证把真本事教给弟兄们!”

贺龙又转向李天保,从腰间解下一把驳壳枪,递到他手里:“这枪跟着我打了三年仗,杀过不少土豪劣绅,现在送给你。记住,枪杆子要握在穷人手里,才能保护穷人。”枪身沉甸甸的,还带着贺龙的体温,李天保接过枪,感觉一股力量从手心传到心里,他用力点了点头:“贺军长放心,我李天保绝不负您所托!”

三天后,李天保带着李禄渊踏上归途。临行前,贺龙送了他二十支步枪、五百发子弹,还有满满一箱子红军教材,从《步兵操典》到《游击战十六字诀》样样俱全。冉少波特地派了两个教官跟着去印江——徐教官是红军里的神枪手,张排长擅长战术指挥,两人都打过不少硬仗。队伍走到冷水河时,李天保回头望了一眼枫香溪,阳光下,村寨里的红旗格外醒目,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在群山间迎风飘扬。

“哥,你看这教材上画的战术图,比咱们以前硬攻强多了!”李禄渊翻着《游击战十六字诀》,兴奋地说,手指在图上指点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法子对付省军的‘梅花阵’正合适!以前咱们硬冲硬拼,伤亡太大了。”

李天保接过教材,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图上的伏击阵型、撤退路线画得清清楚楚,一看就明白。他想起贺龙说的“心里明白为啥打仗”,突然觉得手里的枪都变沉了——以前是为了报仇,为了活命,打一场算一场;现在是为了百姓分田地,为了穷人不受欺负,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新世界,这感觉完全不一样,心里踏实多了。

路过六井溪时,宁国学带着“七仙女”支队的文贵弟来迎接。六井溪的神坛建在半山腰的溶洞里,周围绿树环绕,宁国学穿着青色短褂,腰里别着一把短刀,看起来精神抖擞。文贵弟一身戎装,虽然是粗布做的,却洗得干干净净,腰里别着短枪,见到李天保就快步迎上来,眼睛亮晶晶的:“天保哥,红军真的不搞迷信?我们姐妹想跟着学打仗,不用再跳‘仙舞’求神保佑了?”

“学!咱们都学!”李天保笑着说,拍了拍文贵弟的肩膀,“以后不跳仙舞,学打枪、学战术,让省军也尝尝咱们女将的厉害!”宁国学看着他带来的步枪和教材,伸手摸了摸崭新的枪管,感慨道:“看来冉少波走对路了,咱们老守着神符不放,确实该换换脑子了。你这次去枫香溪,真是去对了!”

回到天池坪,李天保立刻让人敲锣召集所有弟兄。三百多个神兵很快聚集在杨氏宗祠前的空地上,有人背着鸟铳,有人握着大刀,还有人手里拿着长矛,虽然武器简陋,但眼神里都带着期待。当李天保宣布要学红军战术、废除神符时,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

“坛主,没了神符护体,打仗咋不怕枪子?”一个老神兵站出来反对,他手里还攥着一张神符,黄纸都快被摸烂了,“咱们神兵没了神符,还叫啥神兵?”另一个年轻些的弟兄也说:“就是啊,以前靠神符壮胆,现在突然不学了,心里发慌啊!”

李天保没发火,等大家安静下来,他把贺龙的话和冉少波的胜仗讲了一遍,又让红军徐教官演示“三点一线”的瞄准方法。徐教官拿起步枪,对着远处的树干连开三枪,枪枪都打在同一个位置,惊得弟兄们连连叫好。

“我知道大家信神信了多年,一下子改不过来。”李天保举起一支步枪,声音洪亮,传遍整个空地,“但我李天保敢赌咒,学了这法子,咱们打胜仗、少死人,信不信由你们。愿意学的留下,不愿意的可以回家,我绝不勉强,还分你们些粮食当路费。”

沉默了半晌,李禄厚第一个站出来,他是李天保的堂弟,也是队伍里的猛将,断过一条胳膊:“哥,我信你!啥神符都不如少死人强!我弟弟就是信了神符冲在最前面,才死在省军枪下的!我要学战术,为我弟弟报仇!”接着,越来越多的弟兄站了起来,连最迷信的老神兵都小声说:“坛主咋说,咱就咋干,坛主不会害咱们的。”

李天保眼睛一热,强忍住泪水,转身对红军教官说:“从今天起,天池坪神坛改练战术,祠堂里的神龛撤了,换成战术图!”他让人把贺龙送的步枪分下去,又把教材交给李禄渊,“你负责教弟兄们认字,把‘三大纪律’写在墙上,咱们照着做: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当天下午,天池坪的训练场上就响起了整齐的口号声。红军教官教队列、教瞄准,李天保亲自示范刺杀动作,一招一式都毫不含糊。弟兄们虽然动作生疏,经常顺拐,但每个人眼里都透着新奇和期待,训练得格外认真。文贵弟带着“七仙女”支队的姐妹也来了,她们学得格外认真,练瞄准的时候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连头发沾了泥土都不在意,徐教官都忍不住夸她们:“这劲头,比男兵还强!”

夜里,李天保坐在祠堂里,看着墙上新贴的战术图,图上用红笔标出的伏击点、撤退路线清晰明了。神坛上的香炉已经被搬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沙盘,里面摆着新洲镇的地形模型,那是冉少波特意让人做的。他想起沙子坡上贺龙的话,想起枫香溪飘扬的红旗,想起弟兄们训练时的样子,终于明白:真正的“神兵”不是靠神符护体,而是靠团结一心,靠明白为啥而战。

窗外,月光洒在训练场上,像一层银霜,照亮了弟兄们白天训练留下的脚印。李天保知道,改变不容易,前路肯定还有很多困难,省军不会善罢甘休,队伍里的思想也未必能一下子统一。但他不再迷茫,心里像点亮了一盏灯,亮堂堂的。因为他找到了真正的“神符”——那是红军带来的希望,是战术赋予的力量,是黔东百姓对好日子的期盼。

几天后,李天保派李禄渊带着亲笔信回枫香溪,信是他和李禄渊一起写的,虽然字迹有些歪歪扭扭,但每一个字都透着真诚:“印江神兵愿听红军号令,随贺龙军长打土豪、分田地,为黔东百姓求解放!从今往后,黄旗换红旗,跟着红军走,绝不回头!”信的末尾,他特意画了一面小小的红旗,旁边写着四个字:“红旗引路”。

这面红旗,很快就会插遍印江的山山水水,和枫香溪的红旗连成一片,在黔东的大地上燃起燎原的星火。而李天保和他的弟兄们,也将在红旗的指引下,从迷茫的神兵,蜕变成真正的革命战士,迎接属于他们的新战斗。天池坪的夜空,似乎也因为这面无形的红旗,变得格外明亮起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我为炉鼎 从矿奴开始修仙 天崩开局:从捕妖人到人族大帝 空间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剑出鞘 凡人丹仙 镇守仙秦:地牢吞妖六十年 凡骨:练功就涨熟练度硬肝成武圣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原神:以盛世舞曲,书救世华章 超凡大航海 收徒就变强?这个师尊她当定了 盲眼神捕的江湖武侠世界 超级无敌系统 影视之多子多福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签到十万年,打造诸天无上家族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明朝那些事儿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大明日不落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九龙夺嫡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不科学的原始人 抗战之红色警戒 戒指传奇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南岳清水湾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txt下载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最新章节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