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逍遥小贵婿 长嫡 大清隐龙 将军好凶猛 抗战之烽火 民国谍影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21章 招魂声里霜如雪,再照青史一寸丹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会典?礼志》载:“早朝,卯时三刻始,群臣序立于奉天殿丹陛,依品秩分班,待帝临朝。凡非诏擅入殿者,以‘大不敬’论罪。” 成武朝中期,萧桓破南宫后直闯奉天殿,时群臣待朝,见之哗然。《逆党传》详录:“石崇、徐靖率部扈从,甲带血痕,胁群臣跪拜。

李嵩、刘焕等附逆叩首,周铁、张毅等持节不跪。时谢渊在兵部整军,闻变叹‘朝堂无规,社稷之危’,令杨武扼安定门,以备不测。”

此案之变,在 “权柄骤移,人心立判”—— 龙椅未暖而忠奸已分,暴力夺权终难掩私弊,朝局自此陷入 “逆党擅权、忠良蛰伏” 之困。

寒灯颤,映残冠,卯时霜气入殿寒。

惊尘破户呜呜咽,旧主披霜携恨来。

群臣抖,抱笏颤,面如死灰声气断。

多载幽恨凝眉尖,玄甲带血映阶残。

权刃举,诏纸翻,蒙尘字迹诉旧冤。

附逆叩首如鸡豚,罪痕未洗笑开颜。

孤臣立,节杖坚,忠骨撑胸对龙栏。

霜侵鬓发终不跪,敢将赤心照殿寒。

风卷幔,烛泪干,殿角鬼哭夜漫漫。

唤忠魂,归龙栏,莫教奸佞碎心肝。

旧朝血,新朝斑,唯有孤臣骨未弯。

招魂声里霜如雪,再照青史一寸丹。

奉天殿内,烛火在盘龙柱上投下摇晃的光影,香灰气混着晨起的寒气,缠得人呼吸发沉。卯时三刻的梆子声刚过,群臣已依品秩分班立好:正二品六部尚书列前排,正三品侍郎次之,以下官员按阶排开,皆垂手侍立,袍角扫过金砖的轻响,是殿内仅有的动静。

“谢大人昨晚又宿在兵部了?” 吏部侍郎张文凑到李嵩身侧,声音压得极低,“听说大同卫的粮饷还扣着,边军密信都递到吏部了。” 李嵩指尖摩挲着朝笏,眼底闪过一丝得意:“急什么?等会儿早朝,刘焕自会回话。” 他早与刘焕串通,扣粮是为 “逼谢渊让步”,更是为萧桓复辟留后手。

户部侍郎陈忠忧心忡忡地望着殿门:“成武帝龙体违和,早朝迟了两刻,传旨太监也没来…… 不会出什么事吧?” 刑部尚书周铁冷哼一声,别过脸:“朝政混乱,皆因有人借‘帝病’谋私。” 这话戳中李嵩的痛处,他刚要反驳,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声响。

不是太监软底靴的轻响,是硬邦邦的皮靴踩在丹陛金砖上的 “噔噔” 脆响,混着甲片碰撞的 “哐当” 声,像一把钝刀,硬生生劈开殿内的沉寂。群臣下意识噤声,循声望去 —— 殿门处的宫灯被一股寒气撞得剧烈摇晃,雪粒顺着门缝灌进来,落在金砖上,瞬间融成水渍。

一队人影踏着残雪闯了进来,玄色甲胄上沾着暗红血迹与南宫门的碎木渣,杀气腾腾。为首者身着半旧的明黄锦袍,袍角还挂着未化的雪粒,鬓发染霜,眼窝深陷,可身形却挺得比殿柱还直 —— 是被幽禁南宫七年的前帝萧桓!

萧桓的目光扫过殿内,烛火在盘龙柱上投下忽明忽暗的怪影,殿顶藻井积着的薄尘像片沉沉的阴云,把那点光压得愈发晦暗。他眼底没有半分久别重逢的温厚,只剩淬了冰的戾色,像殿角渗进来的寒气,顺着金砖缝往人骨头里钻。七年前他御极时,会笑着对跪迎的群臣说 “诸卿平身,免礼”,那时烛火映着他的眉眼,连光影都是暖的;如今这目光扫过,前排的礼部尚书王瑾只觉后颈一凉,腿肚子猛地发软,朝笏 “啪嗒” 一声砸在金砖上,脆响撞在殿壁上,又弹回来,在死寂里绕了三圈才散,惊得炉中香灰簌簌往下掉。

“太…… 太上皇?” 王瑾的声音抖得像筛糠,指尖刚碰到朝笏,就被那冰凉的玉面冻得一缩 —— 殿里的寒气早浸透了朝服,他的手僵得跟老树枝似的,怎么也抓不稳。这一声像捅破了冻住的湖面,殿内瞬间爆发出哗然,却又被满殿的阴寒压得发闷,成了含在喉咙里的惊喘。

吏部尚书李嵩往前凑了半步,烛火晃过他的脸,把眼底那点隐秘的狂喜照得无所遁形 —— 他早揣着石崇的密信,昨夜就没敢脱朝服,此刻盯着萧桓的明黄锦袍,比见了国库的金锭还热切,心里翻来覆去都是 “从龙之功” 四个字,连指尖都因兴奋微微发颤。

户部尚书刘焕脸色白得像殿角的积雪,下意识往后缩了缩,后背重重撞在冰冷的柱础上,寒意顺着官袍缝往里钻。他扣了边军三月粮饷的事,萧桓会不会知道?成武帝还在寝殿躺着,万一醒过来追责,自己这颗脑袋能不能保住?两种恐惧拧在心里,让他连呼吸都带着滞涩,脚底下像抹了油,只想往人堆里藏。

工部尚书张毅攥紧了朝笏,指节泛白得几乎要嵌进那冰凉的木里。南宫门是被工部侍郎周瑞送去的桑柘废料撞破的,他身为尚书,难辞其咎。可让他对着这闯宫夺位的逆局跪拜?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眉头皱得更紧,目光死死盯着殿中那道残破的帘幕 —— 那是去年暴雨冲坏的,至今没来得及修,倒像这摇摇欲坠的朝局,透着一股子破败的寒酸。

刑部尚书周铁站得笔直,像殿里立了半辈子的铜鹤,目光冷冽得能割开烛火的昏黄。他早从玄夜卫北司的暗线那儿得了信,石崇、徐靖要搞复辟,可他手里没有兵部的兵符,调不动京营一兵一卒,只能攥着袖中的密函静观其变。此刻他盯着萧桓,又扫过石崇腰间沾血的甲胄,喉间发紧 —— 这哪里是 “复位”,分明是提着刀闯殿的谋逆。

“太上皇怎会在此?” 刘焕壮着胆子开口,声音撞在殿壁上,被满殿的寒气裹得发飘,“成武帝还在寝殿静养,您…… 您这是擅闯宫禁!” 按《大吴会典?宫禁志》,萧桓幽禁南宫后,早除了入宫之权,闯奉天殿便是 “谋逆” 大罪。他说着,偷偷瞥了眼周铁,盼着这位硬骨头能接话,可周铁只是冷冷地看着他,没半分要帮腔的意思。

石崇立刻上前一步,玄色甲胄上的血痕在昏烛下泛着暗褐的光,镇刑司的官威压得人喘不过气。他手按腰间短刀,刀刃 “噌” 地抽出寸许,寒光映着烛火的残影,在金砖上投下一道细瘦的冷芒:“放肆!” 他的声音洪亮得震得烛火猛地跳起来,光影在殿内乱晃,“南宫蒙尘七载,陛下承天命、顺民心复位,尔等身为臣子,见天子不跪,还敢妄议‘擅闯’?”

他刻意把 “天子” 二字咬得极重,余光像钩子似的扫过李嵩:“李尚书,你是六部之首,该带头跪拜吧?” 李嵩心领神会,膝盖刚要往下弯,后颈却突然一凉 —— 周铁的目光像殿角冻了半冬的寒冰,直直钉在他背上,那眼神分明在说 “你敢跪,便是附逆,日后清算,第一个饶不了你”。李嵩的腿顿在半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僵得像根立在雪地里的桩子。

徐靖在旁冷笑一声,嘴角的弧度在昏暗中显得格外阴鸷。他抬手挥了挥,身后的诏狱死士立刻往前踏了半步,甲片碰撞的脆响在死寂里格外刺耳。“看来诸位是忘了诏狱的规矩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淬了毒的黏腻,“当年石迁大人构陷忠良,那些敢抗命的,哪个不是在诏狱里脱了层皮?到最后,还不是爬着来认罪。” 这话刚落,殿内的烛火突然暗了暗,把死士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贴在殿壁上,像一排排张牙舞爪的鬼魅。谁都知道,诏狱的酷刑能把铁打的汉子磨成泥,进去的人,十无一生。

萧桓没看石崇与徐靖的表演,径直走到龙椅前的丹陛之下,缓缓转过身。他抬手拂去锦袍上的雪粒,动作缓慢,却带着无形的压迫感,目光扫过群臣僵住的脸:“成武昏聩,宠信奸佞,罗织罪名夺朕玺绶,幽禁南宫七载。”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这七年,南宫的断墙残雪,比你们的朝笏更懂‘冤屈’二字。”

他从怀中取出登位诏书,扬手掷在地上,绢帛展开,“复登大宝” 四字在烛火下格外刺眼。“今荧惑入南斗,民心归向,朕复位乃是顺天应人。”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嵩犹豫的脸上,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尔等若愿归顺,既往不咎 —— 包括扣粮的、弃城的、构陷忠良的。”

这话像一根针,戳中刘焕、李嵩的心事。刘焕的脸瞬间涨红,又变得惨白 —— 萧桓竟什么都知道。

“若敢阻挠……” 萧桓的目光扫过周铁、张毅等直立的大臣,眼底的戾色更重,“南宫的宫墙还空着不少位置,当年为朕递饼的老监能住,尔等自然也能住。” 七年幽禁的恨意,全藏在这句话里。

那名老监杖毙的场景,不少大臣都还记得 —— 镇刑司以 “私通废帝” 定罪,杖打时特意让百官路过观看,尸体扔去喂狗。恐惧像潮水般涌来,户部尚书刘焕双腿一软,“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臣…… 臣刘焕,恭迎陛下复位!臣扣粮是…… 是为备陛下复位之用,绝非私吞!”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吏部尚书李嵩连忙跟着跪倒,磕着头道:“臣李嵩,率吏部百官归顺!臣早已联络群臣,只待陛下归来!” 他刻意拔高声音,想抢 “牵头附逆” 的功劳。礼部尚书王瑾、吏部侍郎张文等纷纷跪倒,朝笏碰撞金砖的声音连成一片,像在为旧朝送葬。

殿内一片跪倒的身影,唯有刑部尚书周铁、工部尚书张毅、兵部侍郎杨武(正三品,刚从兵部赶来)仍站着。周铁上前一步,朝笏抵在胸口:“陛下,按《大吴祖训》,皇位传承需‘嫡长承统’,然成武帝在位,未颁禅位诏,陛下此举实为‘夺位’,非‘复位’!”

石崇怒喝:“周铁!你敢骂陛下夺位?找死!” 说着就要拔刀,却被萧桓抬手拦住。萧桓盯着周铁,眼神复杂 —— 七年前周铁曾犯颜直谏,骂他 “宠信奸佞”,如今却又为 “祖训” 顶撞他,倒是个敢说真话的。

“周尚书倒是忠心。” 萧桓冷笑,“只是你的忠心,成武未必稀罕。他宠信的周显,此刻正帮朕锢着玄夜卫暗探呢。” 他刻意提周显,是想瓦解周铁的 “忠君” 立场 —— 成武的亲信都附逆了,你还守什么?

徐靖上前一步,手里多了本账册,扬了扬:“周大人还是先顾自己吧。三年前你审结的‘石迁构陷案’,明明有疏漏,却强行定案,是不是收了石迁的好处?” 这是他早就备好的黑料,专门用来要挟不听话的大臣。

周铁脸色一变:“纯属污蔑!石迁罪证确凿,何来疏漏?” 徐靖冷笑:“是不是污蔑,诏狱一查便知。当年的证人还在诏狱里,只要陛下点头,立刻就能翻案。” 他看向萧桓,等着他下令抓人。

萧桓却摇了摇头:“周尚书虽抗命,却也是个忠臣,暂且记下。” 他心里清楚,周铁掌刑部,杀了他会失民心,不如留着制衡石崇、徐靖 —— 这些逆党太嚣张,得找个 “忠臣” 压一压。

萧桓终于踏上丹陛,坐上了那把阔别七年的龙椅。冰冷的扶手透过锦袍传来寒意,却让他感到了久违的踏实。他望着殿下跪拜的群臣,李嵩的谄媚、刘焕的惶恐、徐靖的算计、石崇的亢奋,一一映入眼帘,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 —— 这些人,不过是他夺回权柄的棋子。

“诸卿平身。” 他抬手虚扶,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群臣应声起身,低着头不敢看他,殿内的气氛比刚才更压抑。

石崇连忙上前:“陛下,复位诏需即刻颁行天下,还请陛下盖玺。” 他手里捧着传国玉玺,那是周显从成武帝寝殿偷出来的,上面还沾着淡淡的龙涎香。

萧桓接过玉玺,指尖拂过上面的 “受命于天” 四字,忽然问:“谢渊呢?太保兼兵部尚书,为何不来朝贺?”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 谁都知道谢渊与逆党不和,此刻提他,是要清算吗?

李嵩心里一紧,立刻道:“陛下,谢渊大人怕是心怀不满!他昨晚宿在兵部,说不定正调兵呢!” 他想借萧桓的手除掉谢渊,一来报 “扣粮被阻” 之恨,二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刘焕连忙附和:“陛下所言极是!谢渊兼掌御史台,若他弹劾咱们‘附逆’,怕是麻烦!不如先下手为强,调京营兵围了兵部!” 他怕谢渊追究扣粮的事,急于灭口。

石崇却反对:“不可!谢渊掌边军,若逼急了,他率边军入城,咱们不是对手。不如先召他入宫,若他归顺便罢,若不顺,再杀不迟。” 他想独占 “招降谢渊” 的功劳,比李嵩、刘焕更有野心。

三人在殿内争执起来,全然不顾君臣之礼。萧桓坐在龙椅上,冷冷看着 ——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逆党争功内斗,他才能坐稳龙椅。

周铁趁群臣争执,悄悄退到殿角,对工部尚书张毅低声道:“谢大人定在等消息,你立刻去兵部,告诉他‘陛下暂未动杀心,边军切勿轻举妄动’。” 张毅点头,借着整理袍角的动作,悄悄从侧门溜了出去。

刚出奉天殿,就撞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的亲信,亲信递给他一张字条:“秦大人说,谢大人已令杨武扼守安定门,玄夜卫北司暗探已控京营粮道,只需陛下有异动,立刻动手。” 张毅攥紧字条,快步往兵部走去 —— 朝堂虽乱,忠良的防线还在。

“够了!” 萧桓厉声喝止,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他盯着石崇:“传朕旨意,召谢渊入宫。若他肯归顺,仍任太保兼兵部尚书;若不肯,便罢官归乡。” 他故意放低姿态,一是怕谢渊调边军,二是想借谢渊的 “忠名” 安抚民心。

石崇虽不满,却不敢违逆:“臣遵旨。” 徐靖眼底闪过一丝警惕 —— 谢渊若入宫,定会制衡他们,得早做打算。

萧桓又看向李嵩:“吏部即刻拟旨,复‘德佑’年号,削萧栎帝号,贬为郕王,归藩郕地。凡附逆助朕者,各升秩三级。” 他要尽快巩固权位,让天下人知道 “新帝已立”。

兵部衙署的烛火彻夜未熄,谢渊刚看完张毅送来的密报,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推门进来:“大人,陛下召您入宫,石崇的人已在门外。” 谢渊抬起头,眼底满是疲惫却带着坚定:“知道了。”

他起身整理朝服,拿起案上的 “逆党证据册”—— 里面有石崇构陷、刘焕扣粮、周显附逆的罪证,每一页都盖着玄夜卫北司的印鉴。“杨武,” 他嘱咐道,“我入宫后,你率岳谦旧部守安定门,若我两个时辰不出来,便率边军入城,以‘清君侧’为名,抓石崇、徐靖。”

杨武点头:“大人放心!边军已备好,只等您的令!” 谢渊深吸一口气,推开门,风雪扑面而来,他却毫不在意,大步往奉天殿走去 —— 这场博弈,该他出场了。

萧桓坐在龙椅上,指节有一下没一下地叩击着冰冷的扶手,檀木被敲出 “笃、笃” 的闷响,在死寂的奉天殿里像根慢递的催命符。殿内烛火跳得诡异,在盘龙柱上投下扭曲的暗影,像无数只窥伺的眼;寒气顺着殿门的缝隙往里钻,卷着未化的雪粒,在金砖上积出薄薄一层白霜,连空气中的香灰气都透着刺骨的冷。

李嵩、刘焕、石崇、徐靖站在前列,四个人的影子被烛火拉得老长,在殿壁上叠成一团浑浊的黑。他们各怀的心思,比殿角的阴影更阴暗 ——

李嵩的指尖在朝笏后悄悄摩挲着袖中拟好的 “升官名单”,眼底的热望藏不住半分:不仅要坐内阁首辅的位置,还得借着萧桓的手把谢渊拉下来,当年谢渊驳回他 “提拔亲信” 的奏疏,这笔账该清了;

刘焕的手心早被冷汗浸得发黏,他偷偷往袖中塞了张 “粮饷核销伪证”,心里反复盘算:若谢渊追究扣粮,就把罪责推给户部侍郎陈忠,反正那老东西无儿无女,死了也没人闹;

石崇按在刀柄上的指节泛白,指甲几乎要嵌进木头里 —— 除掉谢渊的法子他想了三遭:要么诬他 “通敌”,要么借京营兵变嫁祸,只要没了这根硬骨头,京中兵权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徐靖的指尖贴着怀中的密函,那是周显与石崇私分军饷的账册副本,他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笑:若石崇倒了,自己正好接手镇刑司,至于周显…… 不过是随时能抛的棋子。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不是谢渊惯常的沉稳步幅,倒像带着几分慌乱的谄媚。众人循声望去,玄夜卫指挥使周显(从一品)几乎是跌撞着闯进来,玄色官袍上沾着雪泥,显得狼狈又急切。他 “咚” 地跪倒在地,膝盖砸在金砖上的声响过分刻意,像是在掩饰心虚:“臣周显,恭迎陛下复位!臣已将玄夜卫北司暗探尽数锢于署中,断了逆党通信,确保京中无虞!” 他刻意拔高声音,额角的冷汗却顺着鬓角往下淌,在下巴尖凝成小冰粒。

萧桓的目光扫过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笑,那笑意没达眼底,反倒比殿内的寒气更刺骨:“周大人倒是忠心。” 他顿了顿,指节叩击扶手的力道加重了些,“只是秦飞呢?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为何不来朝贺?”

周显的脸 “唰” 地褪成惨白,膝盖下意识往前挪了半寸,声音发颤:“秦飞…… 秦飞抗命不遵,说陛下‘复辟非正途’,已被臣软禁在北司大牢!” 他怕萧桓追究 “擅禁大臣” 的罪名,忙补了句,语气带着狠戾的讨好,“臣这就派人去斩了他,以儆效尤,让那些不忠之徒看看忤逆陛下的下场!”

“谁敢动秦飞?”

一声洪亮的喝问突然撞破殿内的死寂,像惊雷劈在浑浊的空气里。殿门被风雪猛地推开,“哐当” 一声撞在墙垣上,雪粒裹挟着寒风灌进来,吹得烛火剧烈摇晃,暗影在殿内疯跑。谢渊大步走进来,朝笏紧紧抵在胸口,没有跪拜 —— 他的袍角沾着厚厚的雪粒,鬓发被风雪染得半白,却立得如松如柏,目光扫过殿内的逆党,像淬了钢的刀,劈开满殿的阴翳。

“谢渊!你竟敢不跪!” 石崇猛地拔刀,刀刃 “噌” 地出鞘,寒光映着烛火的残影,在谢渊脚边投下一道冷芒。他的脸因愤怒而扭曲,甲片碰撞的脆响里藏着掩饰不住的慌乱 —— 谢渊怎么敢单枪匹马闯进来?难道他不怕死?

谢渊冷笑一声,那笑声穿透风雪,带着凛然正气,却让逆党们心头一寒。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封皮发黑的册子,正是 “逆党证据册”,扬手时册子页边的褶皱里掉出几片干枯的纸痕 —— 那是秦飞冒死送出的暗探笔录。“陛下,臣有本奏!”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摇曳的烛火中愈发清晰,“镇刑司副提督石崇,挪用工部侍郎周瑞所供桑柘废料撞破南宫门,残木上尚有镇刑司印记;户部尚书刘焕,扣大同卫边军粮饷三月,导致三名戍卒饿死,粮册副本在此;玄夜卫指挥使周显,矫颁禁调令锢北司暗探,私放石崇党羽,密信为证;诏狱署提督徐靖,包庇石迁旧党,拖延罪证核验,诏狱囚犯供词可查 —— 这些逆党罪证,臣已集齐,还请陛下清算!”

殿内瞬间死寂得能听见雪粒落在金砖上的声响。石崇攥刀的指节发白,刀刃 “哐当” 一声撞在甲胄上,他想喊 “污蔑”,喉咙却像被冻住一般发不出声;刘焕双腿一软,若不是身后的柱子撑着,早已跪倒在地,袖中的伪证滑落在地,却不敢去捡;周显的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血珠混着雪水渗出来,嘴里反复念叨 “臣知罪”,却想不起该如何辩解;徐靖的手死死按在怀中的密函,指尖掐得掌心生疼,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快把石崇、周显推出去顶罪!

萧桓坐在龙椅上,目光在谢渊手中的册子与底下惊慌失措的逆党间转了一圈,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 —— 那笑意里藏着算计,藏着掌控,更藏着等了七年的快意。他要的从不是逆党们的 “忠心”,而是借谢渊的刀,斩掉这些贪婪的毒瘤,再借着清算逆党的名义,牢牢握住这江山的权柄。

风雪越刮越急,殿门被吹得来回晃动,烛火在剧烈的摇晃中忽明忽暗,把每个人的脸照得一半明一半暗。龙椅上的萧桓隐在暗影里,只剩一双眼睛亮得惊人;殿中的谢渊立在光下,朝笏抵胸如撑天的柱;惊慌的逆党们缩在阴影里,脸色忽白忽青;沉默的群臣低着头,影子在金砖上叠成一片压抑的黑。

一场关乎大吴命运的终极博弈,就在这风雪呼啸的奉天殿里,在烛火的明灭之间,拉开了序幕。而那些藏在暗影里的私心、算计与狠戾,终将在证据的寒光下,暴露无遗。

片尾

李嵩、刘焕的趋炎附势,显 “官官相护终为私”;石崇、徐靖的嚣张算计,露 “逆党同盟本脆弱”;周铁、张毅的孤勇坚守,藏 “忠良未灭尚有根”;萧桓的冷眼旁观,显 “帝王心术已成熟”;谢渊的持证赴险,明 “公心未改敢担责”。

龙椅虽归萧桓,却未稳:逆党握京营、藏私弊,仍有反扑之力;忠良持证据、联边军,已备清算之策;萧桓夹在两者之间,既需借逆党立威,又需靠忠良稳局,每一步皆如履薄冰。周显的构陷、秦飞的软禁、杨武的边军待命,皆是悬在逆党头顶的利剑;李嵩的谄媚、刘焕的怯懦、石崇的冲动,终是逆党覆灭的伏笔。

谢渊手中的证据册,是清算的钥匙;杨武守的安定门,是平乱的屏障;萧桓眼底的算计,是权柄的天平。奉天殿内的对峙,不是结束,是 “公心伐私、忠良除奸” 的开始,下集之中,且看逆党如何覆灭,忠良如何昭雪,大吴江山如何重归清明。

卷尾语

龙椅惊变之局,非 “皇权归位” 之终章,乃 “忠奸对决、公私交锋” 之开端 —— 萧桓以暴力夺权,却未立刻清算逆党,盖因 “需借其镇百官、防边患”,显帝王 “权宜之术”;谢渊以公心赴险,持证入宫却不擅杀,盖因 “恐内斗祸民、需陛下亲断”,显忠臣 “隐忍之智”;逆党以私弊附逆,争功内斗却无共识,盖因 “为利益聚合、无忠义可言”,显奸佞 “败亡之兆”。

此案之核心,在 “龙椅易得,民心难安”—— 萧桓虽坐龙椅,却因 “暴力夺权” 失民心;逆党虽暂得势,却因 “私弊缠身” 失官心;忠良虽暂弱,却因 “公心在怀” 得民心。朝堂之上,跪伏者多为私利,直立者少为公心,恰显 “乱世之中,忠良难存” 之痛,却也藏 “公心终胜” 之望。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评曰:“成武宫变,渊不避斧钺,持证面桓,非为己争功,为国安邦也。时人赞曰:‘太保一入殿,奸佞心胆寒;公心昭日月,江山始得安。’” 龙椅惊变之局,虽以忠奸对峙暂悬,却已注定 “私不压公、邪不胜正” 之结局。待萧桓借证据清逆党,谢渊率边军稳京畿,大吴江山终将重归 “仁政爱民” 之途,而非 “暴力专权” 之壑。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我为炉鼎 从矿奴开始修仙 天崩开局:从捕妖人到人族大帝 空间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剑出鞘 凡人丹仙 镇守仙秦:地牢吞妖六十年 凡骨:练功就涨熟练度硬肝成武圣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原神:以盛世舞曲,书救世华章 超凡大航海 收徒就变强?这个师尊她当定了 凡人修仙之逆凡 盲眼神捕的江湖武侠世界 超级无敌系统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签到十万年,打造诸天无上家族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综穿平凡之旅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明朝那些事儿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逍遥小书生 大明日不落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抗战之红色警戒 戒指传奇 流氓帝师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