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逍遥小贵婿 长嫡 灵剑尊 大清隐龙 金牌帝婿 将军好凶猛 抗战之烽火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17章 药碗空凝血痕干,禁调令下密侦难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会典?军防志》载:“凡宫闱有变、边尘告警,京师九门烽火台必燃狼粪烽三柱,烟凝黑焰直冲天衢,三十里内历历可辨;戍楼击锣传警,声透街巷,京营各卫即刻披甲集结,听兵部尚书持兵符调遣。”

成武朝中期,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以工部侍郎周瑞所供桑柘废料为撞门器,三击而破南宫门:门轴先折,桐木门板裂为三段,朱漆碎木溅覆阶前,积年冰碴震飞如霰。萧桓复辟之势已成,然皇城九门烽火台寂然无烟,戍楼铜锣未鸣,京营无半分异动。

《逆党传》补注:“时太保兼兵部尚书谢渊在署,方核大同卫粮饷册 —— 刘焕已扣边粮三月,册页批注‘需再核验’,墨迹犹新。闻南宫崩门巨响,渊急掷笔,欲传令燃烽。

然探报接踵而至:一者,戍台守卒已为秦云所易,尽是萧桓旧部,硫磺早被刘焕以‘边用紧俏’扣存镇刑司,台畔唯湿柴堆置;二者,玄夜卫指挥使周显矫颁‘非诏不得调兵’之令,以从一品秩压北司,秦飞所部暗探皆被锢于署,不得出;三者,京营半数校尉已受石崇策反,燃烽必致内斗,而宣府卫李默所部正窥边隙。

渊握兵符立于案前,良久叹息:燃则百姓遭劫、边敌乘虚;不燃则逆党得势、君恩有负。权衡再三,遂压令不发。”

忠良进退维谷”—— 烽火不燃非无防,乃防无可防:刘焕扼粮、秦云阻台、周显锢侦,逆党借 “六部 - 京营 - 特务” 官制之隙织网,谢渊纵有忠肝,亦无破壁之力;朝局崩颓非无忠,乃忠难敌私:群僚或为私利附逆,或为把柄所制,唯余孤臣困于 “燃则祸民、不燃负君” 之绝境,公心终为私弊所困

西风烈,夜霜寒。

桑柘废材撞宫残,朱漆碎溅覆冰滩。

铜环锈落飞残屑,门轴摧折裂旧栏。

危楼哑,烽台黯。

硫磺扣尽火难燃,粮饷藏私逆焰攒。

七载尘诏痕犹浅,一夕迎銮泪湿冠。

忠肝锢,孤臣叹。

药碗空凝血痕干,禁调令下密侦难。

唯余老吏擎残烛,照见公心与弊端。

西风卷,星河转,江山如坠夜漫漫。

朔风卷着残雪,扑在萧桓的旧锦袍上,袍角扫过撞门散落的碎木,木刺混着冰碴硌得靴底发疼。石崇(从二品镇刑司副提督)、徐靖(从二品诏狱署提督)率百余心腹跪伏于侧,“陛下” 呼声此起彼伏,却压不住他心头的滞涩 —— 目光越过躬身引路的属吏,皇城方向的城墙在夜色里如蛰伏的巨蟒,青黑砖面吸尽月光,连戍楼的轮廓都模糊不清。

按《大吴会典?军防志》规制,宫闱有变,烽火台必燃狼粪烽,烟色浓黑直上,京营闻警即刻集结。可此刻,城墙上死寂得可怕:没有冲天的火光,没有硫磺混狼粪的呛人气息,连戍楼本该彻夜不熄的灯笼都黑黢黢的,像瞎了的眼。侧耳细听,只有寒风刮过城砖的 “呜呜” 声,无半声铜锣传警,更无守卒奔走的呐喊。

萧桓的脚步顿住,指节无意识地叩着腰间玉带 —— 那是永熙帝旧物,七载幽禁磨得玉面光滑,却磨不去他对朝局的敏感。“石大人,” 他声音平淡,目光仍胶着城墙,“兵部的烽火台,为何未燃?”

石崇额角的血痂还凝着,忙躬身道:“陛下,谢渊大人怕是未察觉变故!您看,戍楼无灯,定是守卒懈怠,待臣入宫后,便请旨彻查!” 这话半真半假 —— 他早知晓刘焕(正二品户部尚书)扣了烽火台的硫磺,秦云(京营副将)换了戍台旧部,却故意将矛头引向 “守卒懈怠”,藏起逆党勾连的痕迹。

萧桓未接话,眼底疑云更重。他想起三年前谢渊督守德胜门,瓦剌来犯时烽火台燃得比谁都急,那浓烟他在南宫都能望见。这般谨慎的人,怎会对南宫崩门的巨响毫无察觉?

兵部衙署的烛火摇曳,案上堆积的公文高过砚台:大同卫的粮饷核销册(刘焕批注 “需再核验”,已压三日)、京营换防调度表(秦云改了五处守卒名录,谢渊尚未落笔)、成武帝的兵备诏(墨迹未干,纸页沾着他咳的涎痕)。谢渊伏在案上,花白鬓发被夜露浸得贴在额角,左手按着发紧的胸口,右手握狼毫的指节泛白,连 “兵部” 二字都写得歪扭。

“轰隆 ——” 南宫方向的巨响穿透窗纸,烛火猛地跳了三下。谢渊猛地抬头,浑浊的眼里闪过锐光,挣扎着起身时,膝盖磕在案下铜炉上,“哐当” 闷响惊得老吏(兵部司务,从九品)连忙上前。“去!看烽火台!” 他声音嘶哑,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老吏刚奔到门口,又被他喊住:“罢了。” 谢渊跌坐回椅上,剧烈的咳嗽让他弯下腰,双手死死攥着椅边扶手,指节抠得木头发白。他怎会不知那声响是何物?三日前暗探来报,石崇从工部侍郎周瑞(正三品)处取了桑柘巨木,刘焕以 “边粮紧张” 为由扣了烽火台的硫磺,秦云则将戍台守卒换了半数旧部 —— 逆党的网,早织到了城防的每一处。

老吏端来凉透的药汤,低声道:“大人,刘尚书那边又来文,说大同卫粮车需‘再核三日’。” 谢渊抬手挥开,药碗摔在地上,瓷片溅起:“核?他是要等萧桓入宫,再把粮车送进逆党手里!” 话出口,又是一阵猛咳,帕子上洇出淡红血痕。

玄夜卫北司的密室里,秦飞(从二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攥着暗探录得的 “逆党踪迹册”,册页上画着刘焕属吏送硫磺入镇刑司的草图、秦云与石崇密谈的地点。张启(从三品玄夜卫文勘房主事)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周显(从一品少保兼玄夜卫指挥使)刚下的 “禁调令”,纸页盖着玄夜卫大印,墨迹新鲜。

“大人,周显大人令北司暗探‘非诏不得离署’,咱们派去烽火台的人,全被拦回来了!” 张启的声音带着愤懑,“方才南宫巨响,周显说‘是工部修城,无需理会’,这分明是包庇逆党!”

秦飞盯着禁调令上的 “从一品” 衔,指节泛白。按大吴官制,玄夜卫北司隶指挥使司,周显秩次压他一级,他无权抗令。“谢大人那边呢?递信了吗?” 他急问。张启摇头:“刘焕的属吏在粮道设卡,信送不出去。听说谢大人咳得连笔都握不住,怕是……”

话未说完,密室门被撞开,周显的亲信孙六(玄夜卫千户)率人闯入:“秦大人,周大人令你即刻交卸北司印信,闭门思过!” 秦飞猛地拍案:“我有逆党证据!周显包庇石崇,你们敢拦?” 孙六冷笑,亮出另一道令:“大人,这是‘擅查重臣’的弹劾状,你若抗命,便是谋逆!” 秦飞看着孙六身后的兵卒,攥紧了证据册 —— 他若被抓,谢渊回来便再无逆党罪证,只能忍下怒火,看着印信被夺走。

户部衙署的粮库账房里,刘焕正与石崇的亲信对账,案上摊着 “边粮调拨单”,“大同卫” 一栏被划掉,改成了 “宣府卫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亲信将一枚玉扳指推到刘焕面前:“刘大人,这是石大人赏您的,复位后您便是理藩院提督,比户部尚书体面。”

刘焕摩挲着玉扳指,眼底满是得意:“放心,烽火台的硫磺早扣下了,守卒也换成秦云的人,谢渊就算想燃烽,也没东西烧。”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李默的宣府兵粮饷,得先拨过去,不然他不肯入城。” 亲信点头:“石大人说了,粮库的存粮您随便调,反正日后都是陛下的。”

正说着,属吏进来禀报:“大人,谢渊大人派来催粮的人,还在衙署外等着。” 刘焕冷笑:“让他等!就说我在核粮册,三天后再见。” 属吏犹豫:“谢大人是正一品,咱们这么做……” 刘焕猛地拍案:“怕什么?萧桓陛下明日就入宫,谢渊很快就是‘前朝旧臣’,到时候他得求着我!” 粮饷本是国之根本,此刻却成了他换取权位的筹码。

萧桓望着死寂的城墙,忽然想起半年前暗探送来的消息:谢渊为催大同卫粮饷,三入户部与刘焕争执,气得咳血;秦云换京营守卒时,谢渊曾拟弹劾状,却被周显以 “无实据” 压下。他缓缓收回目光,扫过石崇紧绷的侧脸 —— 那是心虚的模样,再想起刘焕扣粮、周显阻查,瞬间明白了无烽火的真相。

不是谢渊无防,是防无可防。

燃烽火易,京营却已被秦云渗透,半数旧部是萧桓亲信,燃烽只会引发内斗,百姓遭难;调边军难,刘焕扣着粮饷,边军断粮三日,来了也是溃兵;求玄夜卫助,周显早已附逆,暗探被锢。谢渊能做的,只有压下烽火,不让乱局扩大 —— 这不是背叛,是为保京城百姓的无奈妥协。

“走吧,去文华殿。” 萧桓声音恢复沉稳,指节不再叩玉带,却多了几分沉重。石崇松了口气,连忙引路,却没看见萧桓眼底的冷光 —— 他可以利用逆党复位,却绝不会容这些人以私弊乱国,谢渊今日的妥协,他记在心里,日后定要清算这些扣粮、阻防的蛀虫。

谢渊缓过劲,坐在案前,老吏递上《大吴会典?军防志》,他指尖划过 “烽火三燃,京营集结” 的字句,眼眶泛红。成武帝萧栎(成武帝)昨日还在病榻上拉着他的手:“谢先生,守住京师,别让桓儿犯错。” 可他如今,连烽火都不敢燃。

“老吏,” 谢渊声音沙哑,“把边镇急报呈上来,先核宣府卫的粮 —— 李默的兵若入城,不能让他们缺粮闹事。” 老吏愣住:“大人,李默是逆党,您还给他核粮?” 谢渊苦笑:“他是逆党,可他手下的兵是大吴的兵,城里的百姓是大吴的百姓,不能让他们因缺粮劫掠。”

他拿起狼毫,颤抖着在粮册上签字,笔尖滴下墨渍,落在 “谢渊” 二字上,像一滴泪。忠君与爱民,此刻成了撕裂他的两把刀 —— 燃烽是忠君,却要付百姓伤亡的代价;不燃是爱民,却负了成武的托孤。他终究选了后者,哪怕要背上 “失忠” 的骂名。

京营营房里,秦云(京营副将)正令兵卒更换正阳门的戍卫,旧守卒全被调去城外,换成他的亲信。一名校尉低声道:“副将,谢渊大人若追究起来,咱们怎么办?” 秦云冷笑,从袖中掏出石崇给的 “都督佥事” 任命状:“追究?萧桓陛下明日就登基,谢渊很快就会被调去大同卫,到时候京营就是咱们的天下。”

他走到营房外,望着皇城方向,嘴角扬起得意的笑。七年前他是谢渊举荐的小校,如今靠附逆就能升都督佥事,这权位来得比沙场拼杀容易多了。“传令下去,烽火台的守卒再换一批,谁敢燃烽,立斩不赦!” 他厉声下令,校尉连忙应诺。京营本是京师屏障,此刻却成了逆党巩固权位的工具。

张启趁着孙六不备,从北司后门溜出,怀里藏着 “逆党踪迹册” 的副本。他知道秦飞被软禁,谢渊联系不上,只能冒险去兵部衙署 —— 就算被周显的人抓住,也要把证据送到谢渊手里。

寒风刮得他脸颊生疼,路过烽火台时,见守卒正往台下搬湿柴,嘴角还叼着刘焕属吏给的银子。张启攥紧怀里的册子,心里满是愤懑:这些人拿着朝廷俸禄,却帮逆党祸乱朝局,若谢渊大人能回天,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到了兵部衙署外,见刘焕的属吏还在门口纠缠,张启趁乱绕到侧门,对守门的老吏道:“我是玄夜卫张启,有逆党证据给谢大人,求您通融!” 老吏见他神色急切,又听说是逆党证据,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快进去,大人刚咳完,身子弱。”

谢渊刚签完粮册,张启就跌跌撞撞地进来,怀里掏出 “逆党踪迹册”:“谢大人,这是秦飞大人录的证据!石崇用工部废料撞门,刘焕扣烽火台硫磺,周显颁禁调令,秦云换京营守卒,他们全是一伙的!”

谢渊颤抖着翻开册子,每一页都画着逆党的动作、时间、地点,还有周显禁调令的副本,墨迹上沾着暗探的血痕(是被孙六的人打伤时蹭的)。他看着 “刘焕扣边粮” 的字样,猛地闭上眼,两行泪从眼角流下 —— 他为催粮三入户部,竟不知刘焕早与逆党勾结,边军断粮不是因为 “核验”,是因为被拿去喂了逆党的兵。

“张启,” 谢渊睁开眼,眼底没了泪,只剩冰冷的坚定,“把册子藏好,别让任何人知道。你回去告诉秦飞,忍几天,等我稳住边军,定要清算这些逆党。” 他知道,现在不是发作的时候,唯有先稳住局面,才能保住最后的希望。

石崇走在萧桓身侧,低声道:“陛下,入宫后先去文华殿,李嵩尚书(正二品吏部尚书)、刘焕尚书已率百官候着,您颁下复位诏,他们立刻附议,这样名正言顺。” 他想让萧桓先见文官,显自己 “联络百官” 的功劳。

徐靖走在另一侧,忙补充:“陛下,先去御书房见成武帝,让他亲口传位,这样更显正统。诏狱的死囚已守在御书房外,保证万无一失。” 他想抢 “逼宫” 的功劳,日后在萧桓面前更有分量。

萧桓脚步未停,淡淡道:“先去午门,见京营的兵。” 他清楚石崇和徐靖的心思,两人争功越凶,他越容易掌控。石崇与徐靖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满,却只能躬身应 “是”—— 逆党的同盟,从来都是靠利益维系,一旦没了共同的目标,便会立刻反目。

刘焕送走石崇的亲信,立刻派人去吏部找李嵩:“告诉李大人,萧桓陛下已往午门去了,让他赶紧带百官去迎驾,晚了‘从龙之功’就没了。” 属吏领命离去,刘焕整理了一下衣袍,也往午门赶 —— 他要在萧桓面前露脸,巩固理藩院提督的位置。

吏部衙署里,李嵩正拿着 “附议官员名单”,上面已有五十余人签字,连礼部尚书王瑾(正二品)都在列 —— 王瑾丢了永熙帝的祭器,怕被清算,只能附逆。“张侍郎(正三品吏部侍郎张文),把名单收好,咱们去午门,一定要抢在刘焕前面见到陛下!” 李嵩厉声下令,张文连忙应诺。百官本是社稷的支柱,此刻却成了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了权位不惜背叛成武。

老吏看着谢渊埋首公文的背影,佝偻得像块朽木,案上的烛火快燃尽了,映着他花白的头颅。“大人,您为了百姓压下烽火,可没人知道您的苦心,日后陛下追究起来……” 老吏的声音带着哽咽。

谢渊抬起头,眼底满是疲惫,却有一丝坚定:“知道不知道,不重要。我是太保兼兵部尚书,掌的是军政,护的是百姓,不是某一个人的皇位。” 他拿起案上的《大吴会典》,指尖划过 “民为邦本” 的字句,“只要京城百姓没事,就算背上‘失忠’的骂名,我也认了。” 老吏望着他,眼眶泛红,转身去添灯油 —— 这朝堂上,还有人记得 “公心” 二字,就算只有一个,也不算彻底败了。

午门之外,五十余名官员跪在地上,李嵩、刘焕、王瑾站在最前排,见萧桓一行人走来,齐声高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萧桓走到他们面前,抬手示意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见他们脸上满是谄媚的笑,心里满是鄙夷 —— 这些人昨日还在成武面前称臣,今日就跪地迎他,所谓的 “忠诚”,不过是权位的附属品。

“诸卿平身。” 萧桓声音平淡,“入宫后,先议边军粮饷,再议复位事宜。” 刘焕心里一紧,忙道:“陛下,边军粮饷小事,复位是大事,还是先颁诏吧。” 他怕萧桓追问粮饷的事,暴露自己扣粮附逆的真相。

萧桓盯着刘焕,眼底闪过一丝冷光:“边军断粮三日,是小事?刘大人,你这个户部尚书,是怎么当的?” 刘焕脸色瞬间惨白,忙低下头,不敢说话。李嵩连忙打圆场:“陛下,刘大人近日忙于核验粮册,一时疏忽,日后定会改正。” 萧桓没再追问,却在心里记下了刘焕 —— 这个人,留不得。

秦飞被软禁在北司衙署,孙六的人守在门口,连纸笔都不让他碰。他坐在窗前,望着皇城方向,心里满是焦急 —— 谢渊拿到证据了吗?萧桓入宫后会对成武不利吗?张启有没有安全回去?

“秦大人,周显大人请您去指挥使司议事。” 孙六推门进来,语气带着嘲讽。秦飞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走吧,我倒要看看,他想怎么处置我。” 他知道,周显不敢杀他,毕竟他手里还有逆党的证据(虽然正本被收走,但他记在脑子里),只要活着,就有机会等谢渊回师。护纲者的蛰伏,不是认输,是为了日后的反击。

谢渊处理完边镇急报,已是深夜,案上的烛火只剩一点微光。他走到窗前,望着皇城方向,那里灯火通明,想来萧桓正在文华殿与百官议事。没有烽火,没有厮杀,京城百姓应该能睡个安稳觉了,他想。

老吏端来热好的药汤:“大人,喝药吧,您咳了一天了。” 谢渊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苦涩的药味在嘴里蔓延,却比不上心里的痛 —— 成武托孤的信任,他终究没能守住;逆党乱政的祸根,他暂时没能拔除。可他不后悔,若再来一次,他还是会压下烽火。

烛火摇曳,映着他佝偻的背影,也映着案上的 “逆党踪迹册” 副本。无烽火的寒夜,不是朝局的终点,是他与逆党博弈的开始。只要他还在,只要公心还在,就总有拨乱反正的一天。

片尾

南宫门的碎木映着午门的烛火,无烽的城墙藏着忠良的妥协,逆党与附逆百官的狂欢,掩不住护纲者的孤勇。谢渊压下烽火,不是失防,是 “舍忠君之虚名,保爱民之实利”,在 “调兵无粮、控军无信” 的绝境中,守住了京城百姓的安宁;萧桓洞悉无烽真相,从 “疑谢渊失防” 到 “明妥协苦心”,眼底多了对逆党的警惕,复位的狂喜中藏了清算的伏笔;秦飞被锢、张启递证,护纲者的证据链虽断未绝,为日后反击留存希望;李嵩、刘焕的趋炎附势,石崇、徐靖的争功暗斗,显逆党同盟的脆弱,为内乱埋下种子。

文华殿的诏书墨迹未干,兵部衙署的烛火仍亮,无烽的城墙在夜色里沉默。这场 “悄无声息” 的政变,虽以逆党得势暂结,却藏着 “公心未死、忠骨未寒” 的微光。谢渊案上的药碗、秦飞脑中的证据、萧桓眼底的冷光,终将在日后的朝局中,交织成拨乱反正的惊雷。这夜的无烽,不是溃败的终点,是博弈的序章,留待下集,见公心能否战胜私弊。

卷尾语

寒城无烽之局,非 “逆党势强” 之必然,乃 “官制崩坏、私弊掣肘” 之恶果 —— 刘焕以户部之权扣粮饷、阻烽火,李嵩以吏部之职胁百官、附逆谋,周显以玄夜卫之柄锢暗探、蔽君听,秦云以京营之任换旧部、开城门,大吴 “六部分权、特务监察” 之制,已被权奸异化为谋私工具,忠良进退皆困。

谢渊之 “无烽抉择”,是 “忠君” 与 “爱民” 的撕裂,更是 “制度失效” 下的个人突围 —— 他守的不仅是百姓,更是大吴 “民为邦本” 的根基,此举虽负成武托孤,却未负社稷苍生,显 “公心重于私忠” 之境界。萧桓之 “洞悉妥协”,则标志其从 “幽禁皇子” 到 “权谋君主” 的转变,他借逆党复位,却未沉湎权欲,已暗筹清算逆党之策,显 “帝王心术” 之觉醒。

护纲者之困,在于 “秩卑权轻难抗上,无粮无兵难行事”;逆党之强,在于 “勾连官署、垄断资源、遮蔽天听”。然逆党同盟终为利益聚合,石崇与徐靖争功、李嵩与刘焕互忌,看似紧密实则松散;护纲者虽孤,却有谢渊之智、秦飞之勇、张启之忠,公心为纽带,终能聚沙成塔。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评曰:“渊在兵部,值逆党谋变,燃烽则京乱,不燃则君危,终以民为先,压烽不发。时人或责其失忠,然京城无兵祸,边镇无外犯,实渊之力也。” 寒城无烽之局,虽以逆党入宫暂结,却未改 “私不压公、邪不胜正” 之理。待谢渊稳住边军、秦飞重掌暗侦、萧桓巩固权位,便是逆党私弊败露、纲纪重张之时,此亦为大吴朝局 “危中存机” 之转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我为炉鼎 从矿奴开始修仙 天崩开局:从捕妖人到人族大帝 空间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剑出鞘 凡人丹仙 镇守仙秦:地牢吞妖六十年 凡骨:练功就涨熟练度硬肝成武圣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原神:以盛世舞曲,书救世华章 超凡大航海 收徒就变强?这个师尊她当定了 盲眼神捕的江湖武侠世界 超级无敌系统 影视之多子多福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签到十万年,打造诸天无上家族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明朝那些事儿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大明日不落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九龙夺嫡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不科学的原始人 抗战之红色警戒 戒指传奇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躺平王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