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首页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逍遥小贵婿 长嫡 大清隐龙 将军好凶猛 抗战之烽火 超能进化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3章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第三十三回故事背景与概述

1.故事发生的时代与家族背景

《红楼梦》以清朝康乾盛世为时代背景,这一时期表面上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实则暗流涌动,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已逐渐显露。政治上,封建专制达到顶峰,中央集权高度强化,官场腐败现象滋生,权力斗争错综复杂。经济上,虽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文化方面,程朱理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礼教的重要支撑,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着严格的规范和束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凭借着世袭的爵位、庞大的财富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在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相互联姻,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共同维护着家族的荣耀与权势。贾家作为四大家族之首,世袭荣宁二府,家族成员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史家亦是名门望族,在朝中势力不容小觑。王家则以其在官场的影响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着称,王熙凤便是王家的代表人物,精明能干,掌管着贾府的大小事务。薛家是皇商,拥有巨额财富,在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这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礼教规范和家族秩序。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的故事,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家族背景下展开,家族内部的矛盾冲突、权力斗争以及对子弟的期望与要求,都成为了这一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2.第三十三回在全书中的位置与作用

第三十三回在《红楼梦》的情节架构里占据着关键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前,书中已徐徐展开贾府的日常生活画卷,诸多人物形象渐次丰满,各种矛盾也初露端倪。宝玉的叛逆行径、与家族期望的分歧,以及府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冲突,都在前期情节中有所铺垫。而本回宝玉挨打这一激烈事件,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将此前积累的矛盾瞬间激化,把情节推向高潮。

从承上角度看,它是前期诸多矛盾的集中爆发。宝玉平日里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在女儿堆里厮混的习性,与贾政所代表的封建正统观念的冲突不断积累,金钏儿之死、忠顺王府索人等事件成为导火索,引发了贾政对宝玉的盛怒与严惩。

从启下方面讲,此回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众多伏笔。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关系,如贾母、王夫人对宝玉的心疼,宝钗、黛玉的不同态度,都推动着情感线的发展。同时,这一事件也让贾府内部的矛盾更加明朗化,为后续家族的衰败埋下了隐患。在揭示主题上,通过宝玉挨打深刻展现了封建礼教与人性自由的激烈冲突;在人物塑造方面,让贾政的严厉刻板、宝玉的叛逆挣扎、贾母的权威溺爱等形象更加立体鲜明,对全书的主题表达和人物刻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

3.回目解读:“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手足”在这里指的是宝玉和贾环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眈眈”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贾环对宝玉心怀嫉妒、虎视眈眈的神态。贾环平日里因自己庶出的身份,在贾府中地位远不及宝玉,心中对宝玉充满了怨恨。“小动唇舌”则具体描述了贾环在贾政面前搬弄是非、诬陷宝玉的行为。他趁贾政因忠顺王府索人之事 already 怒火中烧之际,添油加醋地说金钏儿跳井是因为宝玉意图强奸未遂,这一番恶意的“小动唇舌”,成为了宝玉挨打的重要催化剂,深刻地揭示了贾府内部嫡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不肖种种”概括了宝玉诸多让贾政不满的行为。宝玉不喜读书,对科举仕途毫无兴趣,整日在女儿堆里厮混,与封建正统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他与戏子蒋玉菡交往,还互赠信物,这在贾政看来是“流荡优伶,表赠私物”的不检点行为;金钏儿之死,更让贾政觉得宝玉“淫辱母婢”,道德败坏。这些“不肖”行为积累起来,让贾政对宝玉失望至极。“大承笞挞”则直接点明了宝玉因这些过错而遭受的严厉惩罚,贾政盛怒之下,亲自拿大板子狠狠地打宝玉,打得宝玉伤痕累累,这一场激烈的笞打场面,是本回的核心情节,展现了封建家长对叛逆子弟的严厉管教,也凸显了封建礼教与宝玉叛逆思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整个回目简洁而生动地概括了第三十三回的主要情节,通过“手足眈眈小动唇舌”展现了贾府内部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则聚焦于宝玉与贾政之间的父子冲突,将家族内部的矛盾纷争以及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读者理解本回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

二、宝玉挨打的多重原因

1.与封建正统观念的背离

在封建时代,读书入仕是家族荣耀与个人前途的重要途径,贾政对宝玉寄予厚望,期望他能通过科举之路,重振家族声威,延续贾家的荣华富贵。在贾政的观念里,读书考取功名,结交达官显贵,是一个贵族子弟应有的人生轨迹,这也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模式。

然而,宝玉却对读书和仕途经济极为厌恶。他认为那些追求科举功名的人是“禄蠹”,把读书当作获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失去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宝玉更热衷于在诗词歌赋、风花雪月中寻找乐趣,与姐妹们吟诗作画、谈情说爱,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对封建礼教所规定的种种繁文缛节也极为反感,不愿遵循那些束缚人性的规矩。

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使得贾政对宝玉的行为极为不满。平日里,贾政就对宝玉的种种“不肖”行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试图引导宝玉走上正道,无奈宝玉始终不为所动。在贾政看来,宝玉的这种叛逆行为不仅是对家族期望的辜负,更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挑战。

当宝玉在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表现出对仕途经济的不屑,这无疑触碰到了贾政的底线。在贾政眼中,宝玉的这种态度是对家族社交关系的不重视,也是对自己苦心安排的无视。这种长期积累的矛盾与不满,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成为了宝玉挨打的重要导火索,引发了贾政对他的严厉惩罚,以试图纠正宝玉的“错误”思想,让他回归到封建正统的道路上来 。

2.金钏儿之死引发的矛盾激化

金钏儿是王夫人身边的丫鬟,生得伶俐漂亮,与宝玉也颇为熟悉。一日,宝玉来到王夫人房里,见王夫人在午睡,便与金钏儿调笑起来,说了些暧昧的话语。王夫人醒来,误以为金钏儿勾引宝玉,顿时大怒,不顾金钏儿苦苦哀求,将她撵出贾府。金钏儿自觉蒙受了极大的羞辱,不堪忍受,投井自尽。

贾政得知金钏儿跳井的消息后,内心的愤怒如火山喷发般汹涌。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人命关天,尤其是贾府这样的名门望族,下人的生死也关乎家族的声誉。金钏儿身为贾府的丫鬟,她的死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贾政将金钏儿之死归咎于宝玉的轻薄与不检点。在他看来,宝玉平日里在府中与丫鬟们厮混,行为举止过于亲昵,全无贵族公子应有的稳重与端庄。此次金钏儿因与宝玉的几句调笑便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这让贾政认定宝玉在道德行为上存在严重问题。

在贾政的观念里,封建礼教对男女之防有着严格的规定,宝玉的行为显然逾越了礼教的界限。他觉得宝玉不仅没有以身作则维护家族的尊严和礼教的规范,反而做出这种伤风败俗之事,实在是有辱门风。这种对宝玉道德行为的质疑,进一步加深了贾政对他的失望与愤怒,使得原本就紧张的父子关系更加剑拔弩张,也成为了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极为关键的激化因素,让贾政对宝玉的怒火彻底爆发,最终导致了那场激烈的笞挞 。

3.忠顺王府索人事件的影响

忠顺王府长史官突然上门,指名道姓索要琪官(蒋玉菡),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贾府掀起了轩然大波,给贾政带来了极大的刺激。

琪官本是忠顺王府所养的戏子,却与宝玉交往甚密,二人不仅互换信物,还私下里有诸多往来。忠顺王府长史官的到来,让贾政得知宝玉竟与王府的人有如此纠葛,这在贾政看来,是宝玉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的表现。他深知与忠顺王府这样的势力结怨,对贾府来说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贾府与忠顺王府之间潜在的矛盾。忠顺王府作为皇室宗亲的府邸,势力庞大,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贾府虽然也是名门望族,但近年来已逐渐走向衰落。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索要琪官时,态度傲慢,言语间不乏威胁之意,这无疑是对贾府权威的一种挑战。贾府与忠顺王府之间,或许在权力、利益等方面早有分歧,只是一直未曾公开化。

对于贾政而言,忠顺王府索人事件让他意识到宝玉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及到贾府的安危。他一直努力维护贾府的声誉和地位,希望宝玉能够循规蹈矩,为家族争光。然而,宝玉却屡屡做出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与忠顺王府的冲突更是让贾政感到焦头烂额。这种焦虑和愤怒,进一步加剧了他对宝玉的不满,成为宝玉挨打事件的重要推动因素。在长史官离开后,贾政怒不可遏,立刻命人将宝玉找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宝玉挨打也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4.贾环的谗言与陷害

贾环在贾府中,因庶出身份长期遭受冷落与忽视,内心充满了对宝玉的嫉妒与怨恨。宝玉身为嫡长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仅贾母对其疼爱有加,府中众人也都围绕着他转,这与贾环所受的待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得贾环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时刻寻找机会报复宝玉。

在目睹金钏儿跳井事件后,贾环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扳倒宝玉的绝佳机会。当他看到贾政因忠顺王府索人之事而怒火中烧时,便觉得时机已到,于是心怀不轨地凑到贾政面前。

贾环先是装出一副惊恐的模样,引起贾政的注意,随后添油加醋地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得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在贾政进一步追问时,他才故作犹豫地说出:“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贾环的这番谗言,将金钏儿之死完全归咎于宝玉的“强奸不遂”,成功地激怒了贾政。他巧妙地利用贾政对礼教的尊崇以及对家族声誉的重视,将宝玉描绘成一个道德败坏、伤风败俗的人。

这一事件深刻地体现了贾府内部的嫡庶之争。贾环作为庶子,在家族中地位低下,他试图通过陷害宝玉来提升自己的地位,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嫡庶制度所带来的不公平待遇,也使得贾环的性格逐渐变得阴险、扭曲。他的谗言与陷害,不仅是个人嫉妒心理的宣泄,更是嫡庶矛盾激化的表现,成为宝玉挨打事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贾政:封建正统的卫道者

贾政,无疑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坚定卫道者,其性格特点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封建礼教的尊崇深入骨髓。在那个时代,礼教规范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贾政将其视为行为准则和道德标杆。从他对宝玉的期望和要求中,便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他期望宝玉走科举之路,结交达官显贵,遵循封建礼教的种种规矩,成为家族的顶梁柱,这是他认为一个贵族子弟应有的人生轨迹。当宝玉的行为背离了这些礼教规范时,他便怒不可遏,试图通过严厉的手段来纠正宝玉,让他回归正道。

对家族责任的担当,也是贾政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贾府作为名门望族,肩负着维护家族声誉和地位的重任。贾政深知这一点,他努力在官场中周旋,试图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和保障。面对宝玉的种种“不肖”行为,他不仅仅是作为父亲感到失望,更是从家族的角度出发,担心宝玉的行为会给家族带来灾难。忠顺王府索人事件,让他意识到宝玉的行为已经危及到贾府的安危,这更加坚定了他要管教宝玉的决心。

在宝玉的教育问题上,贾政表现出了严厉与无奈的复杂心态。他对宝玉的要求极为严格,一旦发现宝玉有不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便会严厉斥责。在第三十三回中,他因宝玉的种种过错,盛怒之下亲自拿板子打宝玉,下手毫不留情,甚至要将宝玉置于死地,可见其严厉程度。然而,尽管他如此严厉,宝玉却始终无法按照他的期望成长,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奈。他试图用封建礼教的规范来塑造宝玉,却忽略了宝玉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追求,最终导致父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通过这些具体情节,贾政复杂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他既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又是家族责任的担当者,在宝玉的教育问题上,他的严厉与无奈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鲜明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2.贾宝玉:封建叛逆者的痛苦挣扎

贾宝玉是封建时代的叛逆者,他的叛逆性格体现在对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上。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而宝玉却打破常规,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他眼中,不论身份贵贱,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他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丫鬟们,尊重她们的想法和感受,与她们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这种平等的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宝玉对自由的向往更是贯穿始终,他厌恶科举考试,反感仕途经济,不愿被封建礼教束缚,渴望挣脱世俗的枷锁,追求内心真正热爱的诗词歌赋、风花雪月。他的这些追求与封建家庭对他的期望背道而驰,在贾府长辈们看来,宝玉的行为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

在封建家庭的巨大压力下,宝玉陷入了痛苦与迷茫之中。他深知自己的追求与家族的期望无法调和,但又无法割舍内心的渴望。这种矛盾让他时常陷入沉思与痛苦,他试图在封建礼教的重重包围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却屡屡碰壁。

宝玉挨打前,或许还心存一丝侥幸,认为自己能够在不违背内心的前提下,尽量维持与家族的平衡。然而,忠顺王府索人、贾环谗言等一系列事件,让他遭受了父亲的毒打。这一顿笞挞,如同一记重锤,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挨打时,他身体承受着剧痛,内心更是充满了不解与委屈,不明白自己追求自由平等的想法为何会遭到如此严厉的惩罚。

挨打后,宝玉的内心更加复杂。他一方面感受到了封建家庭的残酷与无情,对封建礼教的厌恶愈发强烈;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他感到深深的无力。但即便如此,宝玉也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在痛苦与迷茫中继续挣扎,坚守着内心的那一份纯真与叛逆,这种挣扎也让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3.贾母:溺爱孙子的贾府权威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在贾府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她历经了贾府的兴衰荣辱,凭借着丰富的阅历和卓越的智慧,成为了贾府众人敬仰和依赖的核心人物。贾府上下,从主子到奴仆,无不对她敬畏有加,她的一言一行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府中的大小事务最终都需经她定夺。

贾母对宝玉的溺爱,可谓是众人皆知。宝玉作为贾府的嫡长孙,自幼便深得贾母的疼爱。贾母将他视为心肝宝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贾母眼中,宝玉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可爱与珍贵,她给予宝玉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尽的宠爱,几乎满足宝玉的一切需求。

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贾母的态度鲜明而坚决。当她得知宝玉被打后,匆匆赶来,见到宝玉遍体鳞伤的模样,心疼不已。她先是严厉斥责贾政,毫不留情地指出贾政教育方式的不当,认为他下手过重,几乎要了宝玉的命。贾母以自己的权威压制住贾政的怒火,让贾政不敢再继续惩罚宝玉。

贾母的这一态度,一方面源于她对宝玉深深的疼爱,不忍心看到孙子遭受如此痛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她在贾府中的权威地位。她的介入,使得宝玉免受更严重的伤害,同时也让贾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过激。在这一事件中,贾母发挥了关键的庇护作用,成为宝玉在封建家庭中对抗严厉父亲的坚强后盾,进一步凸显了她在贾府中的权威以及对宝玉溺爱的程度 。

4.王夫人:慈母形象背后的复杂心态

王夫人在宝玉挨打事件中,展现出慈母形象背后复杂多面的心态。作为母亲,她对宝玉的疼爱毋庸置疑。宝玉是她在贾府地位的重要支撑,是她的心头肉。平日里,她对宝玉关怀备至,尽力为他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希望他能平安顺遂。

然而,王夫人的母爱并非单纯无条件。在维护家族利益和封建秩序方面,她有着深刻的考量。金钏儿事件中,她为维护贾府的名声和封建礼教的规范,毫不犹豫地撵走金钏儿,全然不顾金钏儿的苦苦哀求,导致金钏儿含冤自尽。这一行为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是她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秩序,防止出现违背礼教的丑闻。

在宝玉挨打过程中,王夫人的言行充分反映出她内心的纠结。当贾政盛怒之下毒打宝玉时,她匆忙赶来劝阻。她哭着说:“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表面上,她是在以夫妻情分和自己的晚年依靠为由,阻止贾政继续施暴,体现出对宝玉的心疼。但深层次来看,她也是在维护贾府的未来希望。宝玉若有闪失,贾府的传承将受到极大影响,这是她作为贾府重要管理者所不能接受的。

同时,王夫人在劝阻贾政时,还提及贾珠。贾珠的早逝让她痛心疾首,她将对贾珠的期望和爱,部分转移到了宝玉身上。她害怕失去宝玉,也是害怕失去自己后半生的依靠和精神寄托。王夫人的这些言行和心理活动,展现出她在慈母形象背后,为维护家族利益和封建秩序所做的权衡与挣扎,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5.贾环:心怀嫉妒的阴险小人

贾环在贾府的生存状态,犹如置身于阴影之中,长期被边缘化。庶出的身份,让他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与宝玉所享受的待遇天差地别。这种巨大的落差,不断滋养着他内心的嫉妒与怨恨,逐渐扭曲了他的性格。

他嫉妒宝玉的一切,宝玉的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以及众人对宝玉的宠爱有加,都像一根根刺扎在他心里。在这种嫉妒心理的驱使下,贾环变得狭隘而阴险。

金钏儿跳井事件,对他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贾政的愤怒情绪,于是心怀不轨地凑上前去。他添油加醋、歪曲事实,将金钏儿之死的责任全部推到宝玉身上,成功地激怒了贾政,为宝玉招来一顿毒打。

这一行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贾环的阴险本质。他不顾兄弟情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他试图通过陷害他人来获取关注和地位,却不知这种行为只会让他愈发被人厌恶。贾环的种种行径,是他内心阴暗的外在表现,也深刻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嫡庶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四、写作艺术特色赏析

1.情节设置的巧妙与紧张感营造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作者曹雪芹以其卓越的叙事技巧,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层层递进的节奏把控,将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推向极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浸于这场激烈的冲突之中。

故事开篇,贾政对宝玉的不满已初露端倪。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这一表现让贾政极为不悦,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伏笔。此时的贾政虽有怒气,但尚未爆发,情节在一种微妙的紧张氛围中缓缓推进。

紧接着,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索要琪官,这一事件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贾政得知宝玉与王府戏子交往甚密且互赠信物,意识到宝玉的行为可能给贾府带来巨大麻烦,他的愤怒进一步升级,对宝玉的不满从单纯的行为举止问题上升到危及家族利益的高度。

然而,作者并未就此让冲突立刻爆发,而是在此基础上,又添上了贾环进谗言这一关键情节。贾环心怀嫉妒,趁机在贾政面前添油加醋地描述金钏儿之死,将其歪曲为宝玉“强奸不遂”所致。这一番恶意的言语,如同导火索一般,彻底点燃了贾政心中的怒火,使他对宝玉的不满瞬间达到顶点,最终引发了那场激烈的笞挞。

在描写贾政笞子的过程中,作者同样运用层层递进的手法,将紧张感渲染到极致。先是小厮们奉命打宝玉,随后贾政亲自上手,板子一下比一下狠,最后在王夫人到来后,贾政的怒火愈发不可遏制,甚至要用绳子勒死宝玉,冲突至此发展到白热化阶段。

这种层层递进的情节安排,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让读者的心始终悬在半空,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作者巧妙地将各种矛盾冲突汇聚在一起,使故事的紧张感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为一场震撼人心的激烈冲突,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情节设置能力和对读者情绪的精准把控,让这一回成为了《红楼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篇章。

2.人物对话的精妙之处

本回中的人物对话堪称精妙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语交锋,生动地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自然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在展现人物性格方面,贾政与宝玉的对话尤为典型。贾政怒喝宝玉:“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寥寥数语,贾政对宝玉恨铁不成钢的急切、严厉尽显无遗,凸显出他封建正统大家长的威严与刻板。而宝玉面对贾政的斥责,“惶悚”“垂手”“低头”等反应,以及言语中的唯唯诺诺,展现出他在父亲面前的畏惧,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叛逆性格下面对封建权威的无奈与怯懦。

从推动情节发展来看,忠顺王府长史官与贾政的对话起到了关键作用。长史官直言:“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听后“心下疑惑”,紧接着长史官点明索要琪官一事,情节由此急转直下,贾政对宝玉的愤怒进一步升级,为后续宝玉挨打埋下了重要伏笔,使故事朝着激烈冲突的方向迅速发展。

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上,贾环与贾政的对话极具代表性。贾环在贾政面前添油加醋:“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短短几句话,不仅将金钏儿之死的责任推给宝玉,更将宝玉与贾政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同时也暴露了贾环与宝玉之间嫡庶之争的尖锐矛盾,让贾府内部的复杂矛盾关系昭然若揭。这些精彩的对话片段,充分彰显了曹雪芹高超的语言艺术,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节发展扣人心弦,矛盾冲突一目了然。

3.细节描写的作用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里,诸多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犹如繁星点缀,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与感染力,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贾政笞打宝玉的动作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他盛怒之下的决绝。“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眼都红紫了”“咬着牙狠命盖”等动作描写,将贾政的愤怒推向极致,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他因极度生气而扭曲的面容和不顾一切的狠劲,深刻地塑造出一个严厉、刻板且在盛怒下失去理智的封建家长形象。

众人的表情反应细节同样精彩。王夫人赶来后,“抱住板子”“哭道”“连忙抱住贾政”等动作和言语,展现出她作为母亲的心疼与焦急,同时“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句话,又透露出她复杂的心理,既有对宝玉的疼爱,也有对早逝贾珠的怀念以及对家族传承的忧虑。

而贾母到来时,“颤巍巍的声气”“喘吁吁的走来”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年迈长辈的形象,她“先骂着王夫人”“便冷笑道”,通过语言和神态细节,将贾母的权威和对宝玉的溺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出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

这些细节描写,让整个宝玉挨打事件如在眼前,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现场的紧张与激烈。从人物塑造上,让贾政、王夫人、贾母等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在主题表达方面,通过这些人物在事件中的细节反应,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家庭内部的复杂矛盾和人性的多面性,使主题更加深刻且富有内涵 。

4.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突出人物性格与深化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贾政与宝玉的观念对比鲜明。贾政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将读书入仕、光宗耀祖视为人生正道,期望宝玉能走科举之路,结交权贵,以重振家族声威。而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深恶痛绝,追求自由平等,向往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的精神世界。这种观念上的巨大反差,凸显了贾政的正统、刻板与宝玉的叛逆、纯真,使父子二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也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与人性自由的激烈冲突。

不同人物对宝玉挨打态度的对比也十分精妙。贾政怒不可遏,一心要严惩宝玉,甚至欲将其置于死地,展现出他作为封建家长的严厉与决绝。王夫人则在心疼宝玉的同时,不忘以家族利益和封建秩序为重,她的劝阻既有对儿子的疼爱,也有对家族未来的考量。贾母赶到后,先是严厉斥责贾政,以自己的权威压制住他的怒火,尽显对宝玉的溺爱。宝钗前来探望时,虽言语关切,但不失稳重端庄,体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而黛玉则哭得两眼红肿,其心疼与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更显真挚。这些不同态度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深化了家族内部的矛盾与情感纠葛这一主题。

通过这些对比手法,作者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主题更加突出,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礼教的严苛以及人性在封建环境下的挣扎与无奈,使本回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五、情感世界的展现

1.父子之间的复杂情感

贾政与宝玉之间的父子情,犹如一团错综复杂的丝线,交织着殷切期望、观念冲突与深沉的爱,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激烈碰撞,展现出其复杂多面的本质。

贾政对宝玉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作为贾家的二老爷,他深知家族兴衰的重担,渴望宝玉能通过科举入仕,光宗耀祖,重振贾家昔日的辉煌。这份期望源于对家族责任的担当,也承载着封建时代对贵族子弟的传统要求。在贾政眼中,宝玉聪明伶俐,若能专心学业,必能有所成就。因此,平日里他对宝玉的学业极为关注,时常督促教导,希望他能走上“正途”。

然而,宝玉的叛逆性格与追求自由的天性,与贾政的期望背道而驰。宝玉对科举仕途毫无兴趣,他厌恶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的人,更愿意沉浸在诗词歌赋、儿女情长之中。这种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使得父子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宝玉的种种“不肖”行为,在贾政看来是对家族的背叛,是不可饶恕的过错。忠顺王府索人、金钏儿跳井等事件,彻底点燃了贾政心中的怒火,他试图通过严厉的笞打,让宝玉迷途知返,回归到他所期望的道路上。

但在这严厉的背后,隐藏着贾政对宝玉深深的爱。当他看到宝玉被打得遍体鳞伤时,内心也充满了痛苦与自责。他并非真的想要伤害宝玉,只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认为这是对宝玉的一种“拯救”。这种爱,被封建观念和家族责任所掩盖,以一种严厉而扭曲的方式表现出来。

对于宝玉而言,他对贾政更多的是敬畏与无奈。他明白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但内心的追求让他无法顺从。挨打时,他身体的疼痛远不及内心的委屈,不理解父亲为何不能理解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然而,在经历了这场痛苦之后,他或许也能感受到父亲那份隐藏在严厉背后的爱,只是这种爱太过沉重,让他在封建家庭的压力下,更加迷茫与痛苦。

父子之间的情感在这一场激烈的冲突中,展现出了无奈与挣扎。他们都深爱着对方,却因观念的差异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真正理解和接纳彼此。这种复杂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封建时代家庭关系的深刻写照。

2.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贾母和王夫人作为宝玉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女性长辈,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她们对宝玉深沉的母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母爱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贾母对宝玉的爱是毫无保留的溺爱。得知宝玉挨打,她心急如焚,拖着年迈的身躯匆匆赶来。一见到宝玉遍体鳞伤的模样,心疼瞬间化作对贾政的严厉斥责。她毫不留情地指责贾政教育方式的粗暴与不当,以自己在贾府的绝对权威压制住贾政的怒火,坚决不允许贾政再对宝玉有任何伤害。贾母的这种表现,源于她对宝玉发自内心的疼爱。宝玉自幼在她身边长大,是她的心肝宝贝,她不忍心看到宝玉遭受一丝一毫的痛苦。在她眼中,宝玉的一切都是珍贵的,这种溺爱背后,是对宝玉无条件的包容与呵护,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纯粹而深厚的情感。

王夫人对宝玉的爱则更为复杂,是疼爱与家族责任的交织。当她看到贾政毒打宝玉时,内心的心疼促使她急忙赶来劝阻。她哭着以夫妻情分和自己的晚年依靠为由,苦苦哀求贾政停手,这无疑体现了她对宝玉作为母亲的深切疼爱。然而,王夫人的母爱并非单纯出于情感。她深知宝玉对于贾府的重要性,宝玉是贾府未来的希望,他的生死关乎着家族的传承与兴衰。所以,她在心疼宝玉的同时,也在为贾府的未来担忧。此外,贾珠的早逝让她将对长子的期望和爱,部分转移到了宝玉身上,她害怕失去宝玉,失去自己后半生的依靠和精神寄托。这种母爱背后,有着维护家族利益和封建秩序的考量,是在亲情与家族责任之间艰难权衡的结果。

贾母和王夫人对宝玉的母爱,虽然表现方式大相径庭,但都饱含着对宝玉深深的爱。她们的不同态度,不仅展现了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更深刻地反映出封建家庭中母爱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姐妹与丫鬟们的关怀

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等姐妹以及袭人等丫鬟纷纷前来探望,她们各自怀着独特的情感,以不同方式表达着对宝玉的关怀,这些情感交织成一张细密的网,构成了宝玉在贾府中丰富而多元的情感纽带。

宝钗前来探望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吩咐袭人晚上如何用药。她的神情稳重,话语关切却不失分寸:“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宝钗的关怀理性且克制,她深知封建礼教的规范,即使内心担忧,也只是含蓄流露。她的情感特点是内敛深沉,以大家闺秀的风范,在表达关心的同时不忘劝诫宝玉,希望他能浪子回头,走封建正统之路,这背后是她对家族秩序和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黛玉则是在黄昏时分,趁众人散去悄悄前来。她哭得两眼红肿,如桃儿一般,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黛玉的关怀纯粹而真挚,她不似宝钗会提及仕途经济,只是心疼宝玉遭受的苦难。她的情感热烈而直接,毫不掩饰自己的心疼与关切,这源于她与宝玉灵魂深处的相知相惜,他们有着共同的叛逆追求,这份情感超脱了世俗的束缚,是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共鸣。

袭人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对宝玉的关怀细致入微。她在宝玉挨打后,悉心照料他的伤势,心疼不已。她与宝玉相处日久,情感中既有主仆的忠诚,又有一份特殊的依赖与眷恋。她的关怀体现在日常的琐事中,是一种默默的守护,希望宝玉能安稳顺遂,同时也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宝玉在贾府中的生活秩序。

这些姐妹与丫鬟们的关怀,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她们各自的性格与情感世界,也生动地描绘出宝玉与她们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纽带丰富了宝玉的生活,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内部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成为《红楼梦》中一道独特而动人的风景。

六、第三十三回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意义

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宝玉挨打这一情节,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不堪。在那个时代,权力与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贵族阶层手中,他们生活奢靡无度,却对底层人民的苦难视而不见。贾府作为贵族家庭的代表,表面上繁华昌盛,内部却早已千疮百孔。忠顺王府长史官仅凭王爷的命令,便敢公然上门索要琪官,态度傲慢无礼,这背后反映的是封建贵族阶层肆意妄为、践踏他人权利的现实。而贾府面对忠顺王府的施压,虽有不满却也只能忍气吞声,凸显出封建贵族之间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奈,整个社会秩序被权势所左右,公平正义无从谈起。

礼教的严苛在这一事件中也暴露无遗。封建礼教制定了繁琐的规矩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金钏儿仅仅因为与宝玉几句调笑,便被王夫人视为大逆不道,惨遭撵出贾府,最终含冤自尽。在封建礼教的观念里,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被视为洪水猛兽,人性被压抑到极致。贾政对宝玉的毒打,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权威,他认为宝玉的行为逾越了礼教的界限,必须严惩。这种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充分体现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

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纷争同样令人触目惊心。贾环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诬陷宝玉,将金钏儿之死的责任推到宝玉身上,引发贾政对宝玉的盛怒。这一事件背后,是嫡庶之间的明争暗斗,是为了争夺家族中的地位和资源。贾府内部,看似和睦的大家庭,实则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封建家庭的亲情被权力和利益所侵蚀,变得冷漠而虚伪。

通过宝玉挨打这一情节,曹雪芹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礼教的严苛以及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纷争,表达了对那个黑暗时代的强烈不满和深刻反思,让读者对封建社会的本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

2.人性的复杂与挣扎

宝玉挨打事件,宛如一个聚焦人性的舞台,将不同人物的多面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呈现出人性在封建环境下的复杂与挣扎。

贾政作为封建正统的代表,展现出无奈与严厉交织的复杂人性。他一心期望宝玉能走科举之路,重振家族声威,这是他对家族责任的担当。然而,宝玉的叛逆让他的期望一次次落空,面对宝玉的“不肖”行为,他的无奈溢于言表。忠顺王府索人、金钏儿跳井等事件,使他在家族利益与对儿子的管教之间陷入两难,最终只能通过严厉的笞打,试图让宝玉回归正道,这份无奈中夹杂着封建礼教对他的束缚。

宝玉的叛逆是对封建礼教的勇敢挑战,也是他人性闪光点的体现。他追求自由平等,厌恶科举仕途,珍视与身边人的真挚情感。但在封建家庭的强大压力下,他又显得无比脆弱与迷茫。挨打时,他承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痛苦,不明白自己追求真爱的行为为何被视为大错。这种痛苦与迷茫,正是他在封建环境下挣扎的写照,展现出人性在追求自由与面对现实压迫时的矛盾。

贾环的阴险则是人性弱点的极端表现。因庶出身份长期遭受冷落,内心的嫉妒使他变得狭隘扭曲。他抓住金钏儿跳井的机会,在贾政面前恶意诬陷宝玉,试图借此提升自己的地位。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凸显了封建嫡庶制度对人性的毒害,让他在嫉妒与怨恨中迷失自我。

而王夫人在事件中,既有着作为母亲对宝玉的疼爱,又有维护家族利益和封建秩序的考量。她在贾政毒打宝玉时匆忙劝阻,心疼之情溢于言表,但她撵走金钏儿导致其自杀,又体现出她为维护家族名声的冷酷。

在这一事件中,每个人物都在封建环境的枷锁下,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挣扎。他们的善恶交织、矛盾挣扎,构成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人性画卷,让我们看到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以及人性在困境中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 。

3.传统文化观念的体现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诸多传统文化观念贯穿始终,深刻影响着人物的行为举止与命运走向。

孝道观念在这一回里展现得颇为明显。在封建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重中之重,子女需对父母绝对顺从。贾政作为家长,认为自己对宝玉有着管教的权力与责任,而宝玉应听从他的教导走科举之路。当宝玉的行为背离其期望时,贾政便以严厉的方式来“教导”宝玉,这背后是他秉持着“父为子纲”的孝道观念,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在履行父亲的职责,让宝玉回归正道,以尽孝道。而宝玉面对贾政的笞打,虽满心委屈却也不敢反抗,这也是孝道观念下对父亲权威的一种默认与服从。

嫡庶观念同样影响深远。贾环因庶出身份,在贾府中地位远低于宝玉,长期遭受冷落与忽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他内心充满嫉妒与怨恨,进而在金钏儿跳井事件中,抓住机会在贾政面前诬陷宝玉,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嫡庶有别,在家族资源分配、地位认可等方面有着明确界限,贾环的种种行为正是在这种观念压迫下的反抗与挣扎。

家族利益至上的观念更是左右着人物的抉择。贾政深知贾府的兴衰荣辱与家族成员的行为息息相关。宝玉与忠顺王府的纠葛,以及金钏儿之死引发的风波,在贾政看来都严重危及到家族声誉和利益。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与尊严,他对宝玉痛下狠手,试图通过严惩宝玉来平息事端,向外界表明贾府对规矩的坚守。王夫人在宝玉挨打事件中的表现,也体现了家族利益至上的观念。她一方面心疼宝玉,另一方面又担心宝玉的行为会给贾府带来灾难,所以在劝阻贾政时,既提及夫妻情分,也强调宝玉对贾府传承的重要性。

这些传统文化观念,如同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书中人物。它们塑造了人物的行为模式,决定了人物在面对各种事件时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在这些观念的重压下,人物的挣扎与无奈尽显,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社会的复杂与残酷。

七、第三十三回的影响与启示

1.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地位

第三十三回在红学研究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宛如一把关键钥匙,为深入解读《红楼梦》的主题、人物与情节提供了核心线索。

从主题理解层面看,此回通过宝玉挨打这一激烈冲突,将封建礼教与人性自由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力地揭示了作品批判封建社会的主题。读者能从中洞察到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以及作者对腐朽封建制度的深刻反思,为把握全书主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物塑造方面,该回堪称经典范例。贾政的严厉刻板、宝玉的叛逆挣扎、贾母的权威溺爱、王夫人的复杂心态以及贾环的阴险狭隘,都在这一回中得到了生动呈现。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为研究《红楼梦》中众多角色的性格发展和内心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有助于深入剖析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情节架构上,第三十三回是全书的重要转折点。它既是前期矛盾的集中爆发,又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诸多伏笔。此前的种种铺垫在此汇聚成激烈冲突,此后众人的反应和情感纠葛进一步推动故事发展,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研究此回情节,能清晰梳理出全书的情节脉络和节奏变化,理解作者精妙的叙事技巧。

总之,第三十三回在《红楼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全面、深入理解这部文学巨着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起着关键作用。

2.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在诸多写作层面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在写作手法上,层层递进的情节推进方式被后世广泛模仿。如一些现代悬疑小说,在构建案件线索时,先抛出细微的悬念引起读者兴趣,随着情节发展,新的线索不断涌现,矛盾冲突逐步升级,直至真相大白,这种节奏把控与第三十三回如出一辙,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

人物塑造方面,本回展现的复杂多面人物形象给后世作家带来深刻启示。后世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善恶分明,而是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例,起初他怀揣梦想、勤劳善良,在经历一系列生活打击后逐渐堕落,这种人物性格的转变与发展,正是借鉴了《红楼梦》对人物立体塑造的手法,使读者能感受到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情节构思上,第三十三回将多条线索巧妙融合,引发激烈冲突的方式极具启发性。许多当代长篇小说,如《平凡的世界》,围绕多个家庭、众多人物展开故事,不同人物的命运线索相互交织,在特定事件中碰撞出激烈火花,推动情节发展,展现出宏大的社会画卷。这种多线叙事与矛盾冲突的设置,正是对《红楼梦》情节构思的继承与发展。总之,《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犹如一座文学宝库,为后世文学创作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激励着创作者们不断探索与创新。

3.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所反映的家庭关系、教育问题和人性困境等,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能为我们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提供宝贵的智慧。

在家庭关系方面,本回展现的复杂亲情令人深思。贾政与宝玉之间因观念差异产生的矛盾冲突,提醒当代家庭要重视成员间的沟通与理解。现代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也常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产生隔阂,此时应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尊重彼此的想法,避免矛盾激化。贾母和王夫人对宝玉不同方式的疼爱,启示我们母爱虽形式多样,但都应把握好度,既不能过度溺爱,也不能忽视孩子内心需求,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成长空间。

教育问题上,贾政望子成龙,采用严厉手段督促宝玉走科举之路,却适得其反。这警示当代家长,教育孩子不能只注重成绩和功利性目标,而忽略孩子的兴趣与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和追求,家长应因材施教,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热爱并适合的道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性困境方面,贾环因嫉妒而陷害宝玉,凸显了嫉妒等负面情绪对人的毒害。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人们也常面临各种诱惑与压力,容易产生嫉妒、狭隘等不良心理。我们应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培养豁达的心态,以积极健康的方式面对竞争,实现自我提升。

从《红楼梦》中汲取智慧,能让我们在当代社会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优化教育方式、应对人性挑战。这部经典名着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与生活的种种问题,为我们提供反思与前行的方向,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现代生活。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我为炉鼎 从矿奴开始修仙 天崩开局:从捕妖人到人族大帝 空间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剑出鞘 凡人丹仙 镇守仙秦:地牢吞妖六十年 凡骨:练功就涨熟练度硬肝成武圣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原神:以盛世舞曲,书救世华章 超凡大航海 收徒就变强?这个师尊她当定了 综影视之魅狐出手,男神在手 盲眼神捕的江湖武侠世界 超级无敌系统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签到十万年,打造诸天无上家族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模拟诸天,我的天赋可以无限叠加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明朝那些事儿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大明日不落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抗战之红色警戒 戒指传奇 紫鸾记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高门庶子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