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首页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逍遥小贵婿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长嫡 将军好凶猛 特工萌妃 抗战之烽火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章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红楼梦》第十回深度剖析:金寡妇与张太医背后的家族风云与文化密码

一、第十回故事背景与情节总览

1.《红楼梦》整体架构中的第十回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从多个角度描写了 18 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这部宏伟巨着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原着,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由高鹗续写),其架构庞大而精巧,犹如一座精心雕琢的艺术宫殿,各个章节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起一个丰富而真实的社会画卷。

第十回在全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承上”方面来看,此前的章节已经逐步展开了贾府内外的人物关系和生活场景,众多主要人物纷纷登场亮相,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家族内部的各种事务也初露端倪。而第十回中,金寡妇贪利权受辱这一情节,是之前学堂纷争的后续发展,进一步揭示了贾府家族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学堂作为贾府子弟接受教育的场所,本应是一片清净之地,但却充满了各种利益纷争和人情世故,金荣在学堂受辱后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将家族内部的矛盾从学堂延伸到家庭,使得家族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也让读者对贾府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启下”角度而言,第十回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诸多伏笔。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这一情节,不仅引出了秦可卿病情这一重要线索,还为秦可卿之死以及之后贾府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埋下了伏笔。秦可卿作为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她的病情牵动着贾府上下的心,也暗示了贾府家族命运的走向。秦可卿的病情逐渐加重,最终离世,引发了贾府大规模的丧事活动,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展现了贾府的奢华排场,也揭示了贾府内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隐患。同时,张太医的出现,也让读者对《红楼梦》中的医学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书中涉及的医药情节做了铺垫。总之,第十回在《红楼梦》的整体架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2.第十回主要情节概括

第十回主要围绕“金寡妇贪利权受辱”与“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两条情节线展开,生动展现了贾府内外的复杂状况。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这条线,起始于金荣在学堂受辱。金荣虽给秦钟磕头赔罪,但心中满是愤懑,回家后便向母亲抱怨。其母金寡妇深知薛家对自家的接济重要,生怕此事闹大导致金荣退学,失去这份经济支持,故而一边安抚金荣,一边又忍不住将此事告知金荣的姑妈璜大奶奶。璜大奶奶听闻后,仗着与凤姐、尤氏的关系,气势汹汹地要去宁国府找秦可卿评理。然而,到了宁国府,尤氏一番话却让她气焰顿消。尤氏先是夸赞秦可卿为人处世周到,深受家中长辈喜爱,接着又提及秦可卿因兄弟在学中打架之事而病情加重。璜大奶奶听闻秦可卿病重,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再提理论之事,只能默默咽下这口气,这场家族内部的纷争暂时平息。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的情节,则是因秦可卿患病而起。贾珍从冯紫英处得知有个医术高明的张太医,便请来为秦可卿诊治。张太医到宁国府后,并未先听病症描述,而是直接为秦可卿诊脉。他仔细地为秦可卿诊了右手脉,又换左手再次诊脉。诊毕后,张太医详细分析了秦可卿的脉象,指出左寸沉数是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是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是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濡而无神是脾土被肝木克制。根据这些脉象,他推断出秦可卿现今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胁下痛胀、心中发热、头目眩晕、寅卯间自汗、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等症状。随后,张太医开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这两条情节线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让读者对贾府的人物关系、家族矛盾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金寡妇贪利权受辱情节解析

1.金寡妇人物形象分析

金寡妇在《红楼梦》中虽非主要角色,却以其鲜明独特的性格特点,成为展现贾府复杂人际关系与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窗口。她的世故、无奈与对权势的敬畏,在具体情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世故是金寡妇性格的显着特征之一。当儿子金荣在学堂受辱后向她抱怨时,她没有立刻为儿子出头,而是首先权衡利弊。她深知薛家对自家的经济接济至关重要,一旦因为此事闹到金荣退学,不仅儿子失去求学机会,自家也会失去这份重要的经济来源。于是,她耐心地劝说金荣,“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来的,你又爱穿件鲜明衣服。再者,不是因你在那里念书,你就认得什么薛大爷了?那薛大爷一年不给不给,这二年也帮了咱们有七八十两银子。你如今要闹出了这个学房,再要找这么个地方,我告诉你说罢,比登天的还难呢!”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她对现实利益的清晰认知,懂得在生活中权衡得失,为了家庭的生计,选择息事宁人,这种世故是她在艰难生活中养成的生存智慧。

金寡妇的无奈也在情节中表露无遗。她内心并非不想为儿子讨回公道,但现实的压力让她不得不选择妥协。她虽对儿子在学堂受辱之事心有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在与璜大奶奶讲述此事时,她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她明白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低下,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权势去为儿子争取公平,只能将这份无奈深埋心底,默默承受生活的压力。这种无奈反映了她作为社会底层人物在面对权势和利益时的无力感。

对权势的敬畏是金寡妇性格的又一重要方面。当璜大奶奶要去宁国府找秦可卿理论时,金寡妇虽有犹豫,但最终还是默认了。然而,当她得知秦可卿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她的病情后,她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她深知秦可卿背后的权势,不敢轻易得罪,即使心中有委屈,也只能选择隐忍。这种对权势的敬畏,使她在面对家族纷争时,始终保持着小心翼翼的态度,不敢越雷池一步。

金寡妇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其世故、无奈与对权势的敬畏,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她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也为读者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2.贪利权受辱事件过程详述

金荣在学堂受辱后,满心愤懑地回到家中。一进家门,便将自己在学堂所遭遇的不快一股脑儿地向母亲金寡妇倾诉。他言辞激烈,不断抱怨秦钟仗着与宝玉交好,对自己肆意欺侮,而自己被迫给秦钟磕头赔罪,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金寡妇听了儿子的抱怨,心中自然也不好受。然而,她作为一个在生活中历经磨砺的人,首先想到的并非是如何为儿子讨回公道,而是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她深知薛家对自家的接济对于维持家庭生计至关重要。在她看来,儿子在学堂念书,不仅能节省家里的开支,还能结识像薛蟠这样的富贵之人,得到经济上的帮助。若是因为此事闹得儿子退了学,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于是,金寡妇耐心地劝说金荣,试图让他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她细数着在学堂念书的种种好处,以及薛家给予的帮助,言辞中满是无奈与现实的考量。金荣听了母亲的话,虽心中仍有不甘,但也明白母亲的难处,只能暂且将这口气咽下。

可金寡妇心中终究还是觉得委屈,忍不住将此事告诉了金荣的姑妈璜大奶奶。璜大奶奶本就是个爱挑事的人,听闻侄儿受了这般委屈,顿时火冒三丈,当下便决定要去宁国府找秦可卿理论一番,为侄儿讨个说法。

璜大奶奶气势汹汹地来到宁国府。本想着要好好兴师问罪,可刚见到尤氏,还没等她开口,尤氏便先提起了秦可卿的病情。尤氏满脸忧虑地诉说着秦可卿近日身体每况愈下,因兄弟在学中打架之事,心中烦闷,病情愈发加重。她夸赞秦可卿平日里为人处世周到,深得家中长辈喜爱,如今看着她被病痛折磨,心中十分不忍。

璜大奶奶听了尤氏这番话,心中的气势顿时消散了大半。她这才知道秦可卿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也明白秦可卿如今病重,若是此时再提金荣受辱之事,无疑是自讨没趣,弄不好还会得罪贾府众人。想到这里,璜大奶奶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强压下怒火,不敢再提理论之事。原本气势汹汹的一场说理之行,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金寡妇这边,得知璜大奶奶在宁国府的遭遇后,也只能暗自庆幸没有将事情闹大,一家人继续在无奈与隐忍中维持着生活。这场贪利权受辱的事件,看似平息,但其中所反映出的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却如暗流涌动,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3.事件背后的家族权力结构与社会现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这一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贾府复杂的家族权力结构以及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现实。

在贾府的家族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无疑是贾母。她作为家族的最高长辈,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和统治权,其意志决定着家族诸多事务的走向。而在实际管理层面,王熙凤掌握着实权,负责处理家族内外的大小事务,行事果敢且手段狠辣。尤氏虽在宁国府有一定地位,但相较王熙凤,权力稍逊一筹。秦可卿作为贾蓉之妻,深得贾母、尤氏等人的喜爱,在家族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从金寡妇的遭遇便能看出这种权力结构的运作。金荣在学堂受辱,金寡妇本想为儿子讨回公道,但当她得知秦可卿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后,便立刻选择了隐忍。这是因为她深知秦可卿背后所代表的权力,不敢轻易得罪。璜大奶奶本想前去理论,可听到尤氏提及秦可卿的病情以及她在贾府的受宠程度后,也只能偃旗息鼓。这表明在贾府的权力体系中,地位的高低决定了话语权的大小,处于权力底层的人在面对上层人物时,往往只能选择屈服。

这一事件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现实。金寡妇一家依赖薛蟠的接济维持生计,所以即便金荣在学堂受了委屈,金寡妇也不敢轻易得罪薛家。她在劝说金荣时,反复强调薛家的经济援助,可见在她心中,利益的考量远远超过了儿子的尊严。璜大奶奶听闻金荣受辱后,起初气势汹汹要去理论,可一旦得知秦可卿的情况,便立刻改变态度,这也是趋炎附势的表现。她深知得罪贾府可能带来的后果,为了自身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为侄儿讨公道的想法。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往往取决于对方的权势和财富。有权有势者受到众人的追捧和敬畏,而无权无势者则只能在无奈中选择迎合。这种趋炎附势的风气不仅存在于家族内部,更是整个社会的真实写照。《红楼梦》通过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当时人们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无奈与悲哀。

三、张太医论病细穷源情节解析

1.张太医人物形象与医术背景

张太医,全名张友士,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虽非核心人物,却凭借其独特的身份背景、高超的医术以及在医界的特殊地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身份背景来看,张太医是冯紫英推荐而来的人物。冯紫英作为神武将军公子,与贾府交好,他推荐张友士,称其“学问渊博,更兼深通医理”,这一推荐为张太医的登场奠定了一定的可信度基础。张太医并非来自传统意义上专为达官贵人服务的太医院,而是有着自己独立的行医经历,这使得他在面对贾府这样的豪门时,既有着专业的自信,又无需完全受制于贾府的权势。

张太医的医术高明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为秦可卿诊病时,他展现出了精湛的脉诊技艺。他并未先听病症描述,而是直接为秦可卿诊脉。诊脉过程中,他调息至数,凝神细诊,左右两手脉象都仔细探查。之后,他根据脉象做出精准分析,将秦可卿的脉象特点一一阐述,如“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濡而无神”,并据此推断出对应的病症和病因,如“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等。他所描述的症状与秦可卿实际情况相符,令在场的人惊叹不已,这充分显示出他深厚的医学功底和敏锐的诊断能力。

其次,张太医开出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药物配伍精妙。该处方既有补气的四君子汤成分,又有补血的四物汤成分,还有补脾、养荣、和肝的药物,针对秦可卿水亏火旺的病症,可谓是配伍得当,针对性强。这体现了他不仅能准确诊断病情,还能根据病症开出合理有效的药方,展现出全面的医术素养。

在当时的医界,张太医虽未隶属太医院,却凭借自身的医术声名远扬。他的出现打破了贾府以往依赖太医院医生的局面,为秦可卿的病情诊断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他的医术得到了贾府众人的认可,尽管最终未能治愈秦可卿,但他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无疑展现了他在当时医界的较高地位,也让读者看到了《红楼梦》所描绘的世界中,民间也存在着医术精湛的医者,丰富了作品中关于医疗文化的描写。

2.论病细穷源的具体过程与医学解读

张太医抵达宁国府后,径直前往秦可卿的住处为其诊病。他并未急于让旁人讲述病情,而是遵循中医传统的诊断方式,先为秦可卿进行脉诊。家下媳妇们赶忙捧过大迎枕,小心翼翼地让秦氏靠好,轻轻拉着袖口,露出手腕。张太医神色专注,伸出手稳稳按在秦可卿的右手脉上,开始调息至数,使自己的呼吸与脉象节奏相契合,随后凝神细诊,不放过任何细微的脉象变化。半刻功夫后,他又轻轻换过左手,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再次诊脉。

诊毕后,张太医来到外边屋里,开始详细分析秦可卿的脉象。他指出,秦可卿的脉象呈现出“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濡而无神”的特点。从中医理论来看,左手寸、关、尺分别对应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别对应肺、脾、命门。寸关尺三部又可分浮、中、沉三候,不同的脉象变化反映着人体脏腑气血的不同状态。

“左寸沉数”,在中医脉象学里,沉脉主里证,数脉主热证。左寸对应心脏,所以左寸沉数意味着心气虚而生火。心主神明,心气不足,虚火内生,就容易导致心神不宁,进而出现秦可卿现今经期不调、夜间不寐的症状。因为心主血脉,与月经的正常来潮密切相关;而夜间睡眠也依赖于心神的安宁,心有虚火,自然难以安睡。

“左关沉伏”,左关对应的是肝脏。沉伏之脉,说明病位较深,肝家气滞血亏。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当肝家气滞血亏时,疏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必然会出现胁下痛胀的症状。同时,肝藏血,与女子月经密切相关,所以也会导致月信过期,心中发热。

“右寸细而无力”,右寸对应肺经。细脉主气血两虚,无力之脉更是表明正气不足。肺主气司呼吸,肺经气分太虚,就会出现头目不时眩晕的症状。寅卯间为肺经气血流注之时,此时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必然自汗,如同坐在舟中般身体不稳。

“右关虚濡而无神”,右关对应脾脏。虚濡之脉说明脾气虚弱,脾土被肝木克制。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脾土受克,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的症状。

张太医依据这些脉象,准确判断出秦可卿的病症和病因,展现了中医脉诊的精妙之处。他的诊断过程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医学功底,也让我们看到中医通过脉象洞察人体内部脏腑气血变化,从而进行精准诊断的独特魅力。这种传统医学的智慧,在《红楼梦》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医的诊断方法和理论提供了珍贵的文学素材。

3.从张太医诊病看《红楼梦》中的中医学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化巨着,其中蕴含的中医学知识极为丰富,张太医为秦可卿诊病的情节便是一个绝佳例证,从中可一窥作者曹雪芹深厚的医学造诣。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情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张太医通过仔细诊察秦可卿的脉象,准确判断出病情。中医认为,脉象与脏腑气血关系紧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影响,脉象就会有变化。如张太医所言“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濡而无神”,左手寸关尺对应心、肝、肾,右手对应肺、脾、命门,不同脉象反映相应脏腑的问题。这种通过脉象判断病症的方法,体现了中医独特的诊断思路,也展示了曹雪芹对脉诊理论的精准把握。

病因病理方面,张太医的分析也十分专业。他指出秦可卿心气虚而生火、肝家气滞血亏、肺经气分太虚、脾土被肝木克制,这些病因相互关联。心主神明与血脉,心气不足虚火内生影响月经与睡眠;肝主疏泄藏血,气滞血亏导致胁下痛胀、月信不调;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弱引发眩晕自汗;脾主运化,脾土受克致使饮食、精神、肢体出现问题。曹雪芹将这些复杂的病因病理融入情节,可见其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

药方配伍上,“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更是彰显了中医智慧。方中有人参、白术、云苓等补气的四君子汤成分,熟地、归身、白芍、川芎等补血的四物汤成分,还有黄芪、香附米、醋柴胡等补脾、养荣、和肝的药物,再以建莲子、大枣为引。整个药方配伍得当,针对秦可卿水亏火旺的病症,从多个方面进行调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

曹雪芹能如此精准地运用中医知识,绝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重视文化传承的时代,对传统医学有着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在《红楼梦》中,除了这一情节,还有多处涉及医药知识,如养生、用药等。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故事更加真实生动,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医疗文化。

曹雪芹在医学方面的造诣,让《红楼梦》成为研究古代中医学的珍贵资料。他以文学的形式传播中医知识,让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领略到中医的博大精深。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也为后世了解古代中医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独特视角。

四、人物关系在第十回中的展现与影响

1.金寡妇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金寡妇与金荣是母子关系,这种关系在事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荣在学堂受辱后向母亲抱怨,金寡妇出于对儿子的关心和对家庭生计的考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行为。她深知家庭经济对薛家接济的依赖,所以在儿子受辱后,虽心疼儿子,却还是从现实利益出发,耐心劝说金荣忍耐。这种母子关系使得金寡妇在面对儿子的委屈时,内心充满矛盾与无奈,她既想维护儿子的尊严,又不得不为家庭的经济状况着想。这种矛盾心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发了后续她将此事告知璜大奶奶等一系列事件。

金寡妇与璜大奶奶是姑嫂关系。金寡妇将金荣受辱之事告知璜大奶奶,是基于姑嫂之间的信任和倾诉欲望。而璜大奶奶性格强势、爱挑事,听闻侄儿受辱后,立刻决定去宁国府理论。金寡妇虽有犹豫,但也默认了这一行为。这种姑嫂关系使得原本可能平息的事件进一步升级,璜大奶奶前往宁国府的举动,将家族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情节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波折。

金寡妇与尤氏之间虽没有直接的对话和正面冲突,但通过璜大奶奶这一中间人,她们之间产生了间接的联系。尤氏作为宁国府的当家主母,在璜大奶奶前来时,通过讲述秦可卿的病情和她在贾府的重要地位,成功压制了璜大奶奶的气势。金寡妇通过璜大奶奶的反馈,得知秦可卿的情况后,更加坚定了息事宁人的想法。尤氏与金寡妇之间这种间接的关系,使得金寡妇贪利权受辱这一事件最终得以平息,也让读者看到了贾府家族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金寡妇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些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元,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贾府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

2.张太医与贾府众人的关系

张太医与贾府众人的关系,是解读《红楼梦》第十回情节发展与贾府内部状况的重要线索。他与贾珍、尤氏、秦可卿等人物之间的互动,不仅展现了人物性格,也对贾府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太医与贾珍是医患关系中的求医者与医者。贾珍作为贾府的当家人之一,对儿媳妇秦可卿的病情极为重视。从冯紫英处听闻张太医医术高明后,便急忙请来为秦可卿诊治。贾珍对张太医以礼相待,给予充分信任,这种信任源于对秦可卿病情的担忧以及对张太医医术名声的认可。贾珍的这一行为,体现出他在家族事务中的担当,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声誉,积极寻求解决秦可卿病情的办法。而张太医应贾珍之邀前来,他的出现满足了贾珍为秦可卿治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珍的焦虑。

尤氏与张太医之间,尤氏作为宁国府的当家主母,对秦可卿的病情同样十分关切。她在张太医为秦可卿诊病过程中,起到了协调和辅助的作用。尤氏安排家下媳妇们准备诊病所需,确保诊病过程顺利进行。她对张太医的态度恭敬有加,希望张太医能准确诊断出秦可卿的病情并治好她。张太医的到来,让尤氏看到了秦可卿病情好转的希望,也使她在处理秦可卿病情相关事务时,有了更多的依靠。

张太医与秦可卿虽没有过多直接交流,但他的诊断对秦可卿至关重要。秦可卿作为贾府中重要的年轻一辈,她的病情牵动着贾府上下。张太医凭借精湛的医术,通过诊脉准确判断出秦可卿的病症和病因,为治疗提供了方向。他的诊断结果,无论是对秦可卿自身的病情认知,还是对贾府众人了解秦可卿的状况,都有着关键意义。

张太医的出现对贾府局势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他的诊断让贾府众人对秦可卿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引发了贾府对秦可卿病情的高度关注。这一情节进一步凸显了秦可卿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暗示了贾府内部潜在的危机。秦可卿的病情若不能好转,可能会对贾府的家族关系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张太医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推动了贾府内部情节的发展,也为后续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3.秦可卿在人物关系网中的核心地位

在《红楼梦》第十回的人物关系网络中,秦可卿虽未直接露面,却无疑处于核心位置,她的病情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牵动着各方人物的行为与情绪,深刻影响着故事的走向。

秦可卿与金寡妇一方有着间接却紧密的联系。金荣在学堂受辱后,金寡妇本欲为儿子讨回公道,可当得知秦可卿因兄弟之事病重后,态度立刻转变。这是因为秦可卿在贾府地位重要,背后所代表的权势不容小觑。金寡妇一家依赖薛家接济,不敢轻易得罪与薛家关系密切的贾府,更不敢因金荣之事影响秦可卿病情,以免触怒贾府众人。秦可卿的病情成为金寡妇一家权衡利弊的关键因素,左右了他们的行为选择,可见秦可卿在家族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即使未直接参与事件,却能让处于底层的金寡妇一家因她而改变态度。

在贾府内部,秦可卿的病情更是牵动着众人的心。尤氏作为婆婆,对秦可卿关怀备至。她在璜大奶奶面前,特意强调秦可卿的病情,夸赞其为人处世周到,实则是在暗示璜大奶奶不要轻易提及学堂之事,以免刺激秦可卿加重病情。尤氏的这番举动,体现出她对秦可卿的重视,也表明秦可卿在宁国府中的特殊地位。尤氏的行为围绕秦可卿的病情展开,足见秦可卿在尤氏心中的分量。

贾珍同样对秦可卿的病情极为上心。他从冯紫英处得知张太医医术高明后,急忙请来为秦可卿诊治。贾珍的这一行为,不仅是出于对家族晚辈的关心,更因为秦可卿在贾府中有着重要作用。秦可卿与贾府上下关系融洽,她的病情若能好转,有助于维持家族的稳定与和谐。贾珍积极为秦可卿寻医问药,反映出秦可卿在家族中的核心地位,她的病情关乎贾府内部的稳定与秩序。

秦可卿虽未在本回中直接出现,但她的病情却成为各方人物关注的焦点。她在人物关系网中的核心地位,通过金寡妇、尤氏、贾珍等人物的行为得到充分体现。她的病情如同一个纽带,将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揭示了贾府家族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

五、第十回的文学艺术特色

1.写作手法与叙事技巧

《红楼梦》第十回在写作手法与叙事技巧上独具匠心,充分展现了曹雪芹的文学造诣,使故事充满吸引力与表现力。

伏笔手法的运用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诸多线索。张太医为秦可卿诊病,看似平常的情节,实则暗藏伏笔。他对秦可卿病情的诊断,暗示了秦可卿命运的走向。秦可卿作为贾府重要人物,她的病情发展必然会引发一系列事件,为后文秦可卿之死以及贾府的种种变故埋下伏笔。这种伏笔的设置,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情节的连贯性与逻辑性,增添了故事的悬念。

暗示手法的巧妙使用,使文本蕴含深刻的内涵。金寡妇本想为儿子讨公道,却因秦可卿的病情和地位而不敢声张,这一情节暗示了贾府家族内部复杂的权力结构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秦可卿虽未直接露面,但通过尤氏的描述以及众人对她病情的重视,暗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这些暗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对比手法在本回中也有精彩呈现。金寡妇的世故、无奈与璜大奶奶的强势、爱挑事形成鲜明对比。金寡妇为了家庭生计,面对儿子受辱选择隐忍;而璜大奶奶则气势汹汹要去理论,两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差异,也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同时,张太医的专业自信与之前几位太医的平庸无能形成对比,更凸显出张太医的医术高明,使读者对他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

在叙事技巧方面,作者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将金寡妇贪利权受辱与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两条情节线巧妙交织。两条线索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推动故事发展。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内容丰富多样,避免了单一情节的单调,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还注重细节描写。如张太医诊脉的过程,对他的动作、神态以及脉象分析的详细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中医诊断的严谨与神秘。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还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第十回通过巧妙运用伏笔、暗示、对比等写作手法,以及双线并行、注重细节的叙事技巧,使故事充满魅力,吸引读者深入探究,展现了《红楼梦》作为经典名着的独特艺术魅力。

2.语言艺术与文化内涵

《红楼梦》第十回的语言艺术精妙绝伦,诗词、俗语、对话等的运用皆恰到好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作者曹雪芹卓越的文学功底。

诗词在本回虽未直接出现,但整体语言风格如诗词般优美典雅、含蓄蕴藉。作者以细腻且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场景、刻画人物,使文字充满画面感与艺术感染力。如对秦可卿病情的描述,虽无具体诗词,却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勾勒出她病中的状态,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份柔弱与无奈,仿佛一幅古典仕女图跃然眼前,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学以形写神、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俗语的运用为本回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俗语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观念。金寡妇劝说金荣时,提及薛家的接济,话语中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这些俗语的使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普通百姓在生活中的无奈与算计,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利益的看重和对权势的敬畏,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

对话是本回语言艺术的一大亮点。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还巧妙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尤氏与璜大奶奶的对话堪称经典。尤氏在讲述秦可卿病情时,话语中既有对秦可卿的夸赞与心疼,又隐隐带有对璜大奶奶来意的暗示与警告。她的言辞委婉含蓄,既维护了秦可卿的尊严,又给璜大奶奶留了面子,充分体现出尤氏作为当家主母的精明与圆滑。而璜大奶奶的回应则显得有些尴尬与无奈,从她前后态度的转变,能看出她的色厉内荏和对贾府权势的畏惧。两人的对话你来我往,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将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微妙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对话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和社交规则。在贾府这样的封建贵族家庭,说话的分寸、语气、先后顺序都有严格讲究。尤氏作为长辈,在与璜大奶奶交谈时,始终保持着端庄得体的姿态,用词恰当,既不失威严又不至于过于强硬;璜大奶奶则表现出对长辈的尊重,言辞恭敬。这种对话中的礼仪规范,反映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家族秩序,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受到这些规则的约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矛盾或被视为失礼。

第十回通过诗词般的语言风格、生动的俗语以及精妙的对话,不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更深入挖掘和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内涵,让读者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领略到封建社会的种种风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与其他回目的呼应与关联

第十回在《红楼梦》的宏大叙事中,与诸多回目相互呼应、紧密关联,如同一张精巧编织的大网,共同构建起全书丰富而连贯的情节体系,深化和丰富了作品的主题表达。

与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紧密相连,第九回详细描述了学堂中宝玉、秦钟与金荣等人的矛盾冲突,为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的情节埋下伏笔。金荣在学堂受辱后回家向母亲抱怨,从而引发金寡妇一系列的反应和后续事件,这是学堂纷争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揭示了家族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与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遥相呼应。第十回中张太医对秦可卿病情的诊断,暗示了秦可卿的命运走向,为第十三回秦可卿的突然离世埋下重要伏笔。秦可卿在贾府中地位特殊,她的病情一直牵动着贾府上下的心,其病情的逐渐加重与最终死亡,引发了贾府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大规模的丧事活动以及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等情节,这些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展现了贾府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在主题表达上,第十回与全书各回共同围绕家族兴衰、人性复杂等核心主题展开。金寡妇贪利权受辱的情节,通过展现家族内部小人物在权势和利益面前的无奈与妥协,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内部的黑暗与腐朽,以及人性的弱点,这与书中其他回目所展现的贾府内部的勾心斗角、权力纷争等情节相互呼应,共同深化了家族兴衰和人性复杂的主题。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的情节,则从侧面反映了贾府表面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秦可卿作为贾府年轻一辈中的重要人物,她的病情象征着贾府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如同大厦将倾前的细微裂痕。这与书中其他回目所描绘的贾府在经济、管理、道德等方面逐渐出现的问题相互关联,暗示了贾府最终走向衰败的命运不可避免,进一步强化了家族兴衰这一主题。

第十回与《红楼梦》其他回目在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上相互呼应、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艺术整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六、第十回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1.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与学堂现象

《红楼梦》中对学堂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社会教育制度下的独特画卷,从中可洞察当时教育制度的种种特点以及学堂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现象。

在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符合统治阶层需求的人才,为封建礼教服务。贾府设立的学堂,便是为家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期望他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道德规范等知识,将来能够光宗耀祖,维护家族的社会地位。这种教育制度注重的是对学生思想的驯化和知识的灌输,以培养出遵守封建秩序、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人。

学堂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表面上,学生们是同窗共读的伙伴,但实际上却因家庭背景、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阶层。像贾宝玉、秦钟等,他们出身富贵,在学堂中自然处于优势地位,备受关注和照顾。而金荣这类家庭相对贫寒的子弟,则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这种身份差异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富家子弟往往能够凭借家族的权势和财富,在学堂中享有更多的特权,而贫寒子弟则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至遭受欺侮。

权力斗争在学堂中也悄然上演。从金荣与秦钟等人的冲突中,便能清晰地看到权力斗争的影子。金荣因嫉妒秦钟与宝玉的亲密关系,又自恃有薛蟠的支持,便试图挑衅。这背后反映的是不同势力之间的较量。薛蟠在学堂中凭借财富和势力,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的存在影响了学堂中的权力格局。而金荣试图借助薛蟠的势力来提升自己在学堂中的地位,却最终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失败,不得不给秦钟磕头赔罪。

此外,学堂中的先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掌控着权力。然而,这位先生却未能有效管理学堂秩序,面对学生之间的纷争,显得无能为力。这一方面反映出教育者的失职,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封建教育制度下,教育者往往难以真正履行教育职责,无法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学习环境。

《红楼梦》通过对学堂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弊端。这种教育制度不仅未能真正培养出有独立思想和高尚品德的人才,反而在学堂中滋生了种种不良现象,如人际关系的扭曲、权力斗争的泛滥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

2.家族观念与婚姻制度

在《红楼梦》第十回中,家族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家族荣誉与家族利益成为左右人物行为和决策的关键因素。同时,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也在悄然发挥作用,深刻影响着人物的命运。

家族荣誉在本回中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贾府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极为重视家族的声誉和形象。秦可卿在贾府中备受重视,不仅仅因为她个人的魅力和能力,更因为她的存在关乎贾府的家族荣誉。尤氏在与璜大奶奶交谈时,特意强调秦可卿为人处世周到,深得家中长辈喜爱,这其实是在维护贾府的家族荣誉。秦可卿作为贾府的媳妇,她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都代表着贾府的门面。如果秦可卿因为兄弟之事而遭受过多非议,或者病情加重乃至出现更严重的情况,都会对贾府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尤氏极力维护秦可卿,也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

家族利益更是贯穿于整个事件之中。金寡妇一家依赖薛家的接济维持生计,这使得金寡妇在面对儿子金荣在学堂受辱一事时,首先考虑的是家族利益。她深知如果因为此事闹大导致金荣退学,自家将失去薛家的经济支持,这对家庭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尽管她心疼儿子,但为了家族的利益,还是选择劝说金荣忍耐。这种对家族利益的考量,体现了当时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将家族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情感之上。

而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秦可卿作为贾蓉的妻子,她的婚姻并非基于个人感情,而是家族利益的结合。在封建社会,婚姻往往是家族之间的一种政治或经济联盟。秦可卿嫁入贾府,她的命运便与贾府紧密相连。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待遇,取决于她能否履行好作为媳妇的职责,能否维护好家族的利益和关系。她的病情不仅影响着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更牵动着贾府上下的心,因为她的健康状况关乎贾府的稳定和未来。她的婚姻使她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完全被卷入了贾府复杂的家族事务之中,她的命运也因此被牢牢束缚。

这种家族观念和婚姻制度,使得人物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往往身不由己。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并非完全出于个人意愿,而是受到家族荣誉、家族利益以及婚姻制度的重重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物的命运往往充满了无奈和悲剧色彩。《红楼梦》通过第十回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观念和婚姻制度对人物命运的巨大影响,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束缚,也进一步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

3.医疗文化与社会阶层差异

《红楼梦》第十回中,医疗文化成为展现社会阶层差异的一扇窗口,不同阶层在就医条件与医生态度上的鲜明对比,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等级分明。

从就医条件来看,贾府作为贵族阶层,享有顶级的医疗资源。秦可卿生病后,贾珍为其寻医问药不遗余力。他从冯紫英处得知张太医医术高明,便立刻请来为秦可卿诊治。为了让张太医顺利诊病,贾府安排得极为周到,家下媳妇们赶忙捧过大迎枕,小心翼翼地伺候秦可卿靠好,轻轻拉着袖口露出手腕,一切都有条不紊。这不仅体现出贾府对秦可卿病情的重视,更反映出他们凭借雄厚的财力和社会地位,能够轻松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书中并未提及金寡妇一家等底层百姓的就医情况,但从金寡妇一家依赖薛家接济维持生计的状况不难推断,他们在面对疾病时,可能因经济条件限制,无法获得像贾府这般周全的医疗照顾,甚至可能在生病时只能选择一些简易的治疗方法,或者干脆硬撑着。

医生态度方面,也因患者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有显着差异。张太医面对贾府众人时,展现出专业且恭敬的态度。他深知贾府的权势和地位,在诊病过程中,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极为谨慎。他认真地为秦可卿诊脉,详细分析脉象和病症,不敢有丝毫懈怠。这并非仅仅因为张太医的职业道德,更多是因为贾府的社会阶层让他不敢轻视。而对于底层百姓,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描写医生的态度,但可以想象,在那个社会阶层分明的时代,医生对待普通百姓可能不会如此用心和谨慎。底层百姓由于缺乏权势和财富,在医生眼中可能只是普通的求诊者,难以得到像贾府这样的贵族阶层所享有的细致服务。

这种医疗文化上的社会阶层差异,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在封建社会,贵族阶层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在各个方面都享受着特权,医疗领域也不例外。他们能够获得最好的医生、最优质的药材和最周到的照顾,而底层百姓则在疾病面前挣扎,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治。《红楼梦》通过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社会阶层差异在医疗文化中的体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与残酷,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七、第十回对《红楼梦》主题的深化

1.对家族兴衰主题的暗示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的情节,从侧面暗示了贾府家族内部的矛盾与潜在危机,映射出家族兴衰的端倪。金荣在学堂受辱,本是一件小事,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金寡妇作为底层人物,深知薛家接济对家庭的重要性,所以即便儿子受了委屈,也只能选择隐忍。这一情节揭示了贾府家族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等级森严,处于底层的人物为了生存,不得不向权势低头。这种内部的矛盾和不平等,如同隐藏在家族大厦中的蛀虫,逐渐侵蚀着家族的根基。当家族内部的矛盾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底层人物的不满和怨恨不断积累,将会对家族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暗示着贾府家族在繁荣表象下已出现衰败的迹象。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的情节,则从秦可卿的病情入手,暗示了贾府家族命运的走向。秦可卿在贾府中地位特殊,她的病情牵动着贾府上下的心。张太医对秦可卿病情的诊断,看似是在探讨一个人的病症,实则隐喻着贾府家族的健康状况。秦可卿的病症复杂且难以治愈,“忧虑伤脾,肝木太旺”,这与贾府表面繁华却内部矛盾重重的状况相似。贾府在繁荣的背后,面临着经济、管理、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就如同秦可卿身体内部的病症一样,逐渐侵蚀着家族的生命力。秦可卿病情的发展,暗示着贾府家族命运的不可逆转,即便贾府众人极力寻求解决办法,也难以改变最终的结局,预示着贾府家族的衰败不可避免。

秦可卿的病情与贾府家族命运紧密相连。秦可卿作为贾府年轻一辈中的重要人物,她的存在对家族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意义。她与贾府上下关系融洽,在家族中起着调和矛盾、维系关系的作用。然而,她的病情逐渐加重,象征着贾府内部的问题日益严重,家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不断减弱。秦可卿的病情若不能好转,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贾府的家族关系和未来发展。她的离世,如同推倒了家族衰败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了贾府大规模的丧事活动,进一步消耗了家族的财力和精力,加速了贾府的衰败。秦可卿的病情成为贾府家族兴衰的重要转折点,深刻地暗示了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命运。

2.对人性复杂的刻画

《红楼梦》第十回通过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让读者得以窥探到人性深处的幽微之处。

金寡妇的无奈,是人性在现实压力下的挣扎体现。儿子金荣在学堂受辱,这对任何一位母亲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事情。然而,金寡妇首先考虑的并非是为儿子讨回公道,而是家庭的生计。她深知薛家的接济对家庭的重要性,一旦因为此事闹到金荣退学,家庭将失去重要的经济来源。这种无奈并非是她对儿子的爱不够深沉,而是生活的重担让她不得不做出妥协。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人性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她既心疼儿子的遭遇,又无法忽视家庭的经济困境,这种无奈的选择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复杂表现。

璜大奶奶的市侩,则凸显了人性中趋炎附势的一面。听闻侄儿受辱,她起初气势汹汹,信誓旦旦要去宁国府找秦可卿评理,仿佛正义在握。此时的她,看似充满了正义感,要为侄儿讨回公道。然而,当尤氏提及秦可卿的病情以及她在贾府的重要地位后,璜大奶奶的态度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的气势瞬间消散,不敢再提理论之事,甚至还顺着尤氏的话,关心起秦可卿的病情来。这种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将她的市侩嘴脸暴露无遗。她并非真正关心侄儿的委屈,而是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她的行为反映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趋炎附势心理,即人们往往会根据对方的权势和地位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这种市侩的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丑陋。

贾珍对秦可卿病情的关心,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一方面,他作为贾府的当家人之一,对秦可卿的病情极为重视,积极为她寻医问药,从冯紫英处得知张太医医术高明后,便急忙请来为秦可卿诊治。这一行为看似是对家族晚辈的关心,体现了他在家族中的担当。但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他对秦可卿的关心超出了正常的叔侄关系,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情感因素。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我们看到人性并非单一纯粹,而是充满了各种矛盾和纠葛。

此外,张太医在面对贾府众人时,展现出专业且恭敬的态度。他认真诊脉、详细分析病情,既展现了他的医术精湛,又体现了他在权势面前的谨慎。他深知贾府的地位,不敢有丝毫懈怠,这种行为反映出人性中对权势的敬畏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回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人性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在各种利益、情感、现实压力的交织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这些复杂的人性刻画,使《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3.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秦可卿的病情在《红楼梦》中犹如命运的一声叹息,深刻地诠释了命运无常这一主题,也凸显出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奈。秦可卿在贾府中,是一个极为出彩的人物,她行事温柔和平,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与敬重,在家族中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本应有着美好的未来。然而,命运却对她露出了狰狞的一面,她年纪轻轻便身染重病,且病情复杂棘手。

张太医的诊断,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秦可卿命运的轨迹。他精准地指出秦可卿“忧虑伤脾,肝木太旺”,可即便明确了病因,却也难以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这就如同命运给人开的一个残酷玩笑,你知晓了问题所在,却无力改变结局。秦可卿的病情,不是简单的身体疾病,更像是命运对她的捉弄。她或许有着诸多的抱负与憧憬,可在命运的巨轮面前,这些都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她只能在病榻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却毫无办法。

贾府众人面对秦可卿的病情,同样充满了无奈。贾珍作为家族的当家人之一,对秦可卿的病情极为重视,积极为她寻医问药,可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病情的恶化。尤氏对秦可卿关怀备至,却也只能看着她在病痛中挣扎。他们的努力,在命运的强大力量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这也反映出在《红楼梦》所构建的世界里,无论你身处何种地位,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势,在命运面前,都难以逃脱无常的安排。

这种命运无常的主题,在《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秦可卿的病情只是一个缩影,众多人物都在命运的漩涡中苦苦挣扎。他们有的努力抗争,有的随波逐流,但最终都难以摆脱命运的摆弄。贾宝玉虽生于富贵之家,却无法自由追求自己的爱情;林黛玉才情出众,却体弱多病,最终香消玉殒。这些人物的遭遇都在诉说着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捉摸。

《红楼梦》通过秦可卿的病情和张太医的诊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命运无常的残酷。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也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它提醒着我们,人生充满了变数,我们虽应积极面对生活,但也要学会接受命运的安排,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我为炉鼎 从矿奴开始修仙 天崩开局:从捕妖人到人族大帝 空间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剑出鞘 凡人丹仙 镇守仙秦:地牢吞妖六十年 凡骨:练功就涨熟练度硬肝成武圣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原神:以盛世舞曲,书救世华章 超凡大航海 收徒就变强?这个师尊她当定了 凡人修仙之逆凡 盲眼神捕的江湖武侠世界 大道剑圣 超级无敌系统 签到十万年,打造诸天无上家族 古典复兴的无限游戏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明朝那些事儿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逍遥小书生 大明日不落 穿越红楼之大道无谋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抗战之红色警戒 带着系统来大宋 戒指传奇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