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夺嫡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汉乡 晚唐浮生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4章 天子脚下的京官难做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闲暇时间,苏轼又给二堂哥苏不疑去了信。

信上除了介绍自己的情况外,还给二哥说了大堂哥苏不欺已被朝廷任命为蓬州宜陇(今四川南充市仪陇县)县令。

关于这个仪陇县,首先他是共和国三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故乡。

在历史上,仪陇县这个县名那真是命运多舛。

它原本名为仪隆县,因为避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所以改成仪陇县。谁知公元一九零九年,辛亥革命前夕,因避末代皇帝溥仪之名讳,又改仪陇县为“宜陇”。

到了一九一二年,再被中华民国复名为仪陇县。

苏轼还在信中说,十六郎的遗眷,还有两个孩子苏彭、苏寿也都接到自己的身边了。弟弟苏辙也将于明年过了腊祭就去赴任。

那么,什么是“腊祭”呢?

“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

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祖先与五位家神: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

由于“腊祭”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秦汉以后这个月被称为腊月。

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正是苏轼还未与家乡断绝联系的仕途早期,到了后期,故乡在苏轼心中已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

处理好家事,苏轼听说吕希彦(字行甫)要到河阳去出任二把手,于是写诗送行。

河阳(今河南孟县)中的“河”,古代专指黄河。

“阳”,指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河阳正在黄河北岸,太行、王屋两座山的南面,故得此名。

我起初感到有点好奇,为什么苏轼结识的朋友都是官二代?

比如这位吕希彦,还是一位官三代。爷爷是北宋中期官员、学者,太尉吕夷简,叔叔吕公着和爷爷一样也是北宋名相,家族数代中封公封侯的不计其数。

后来,又查了资料后始知:

太尉吕夷简的父亲为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后赠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祖父吕龟祥,官至寿州知州。后赠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兼尚书令、祁国公。曾祖父(吕希彦爷爷的爷爷的父亲)吕梦奇,后唐时兵部侍郎、北京副留守,后赠太师、齐国公。

这么算下来,苏轼的这位朋友吕希彦可以算得上是“官六代”了!

俗话说,朝中无人难做官。

古时候的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现象更为明显,升官加爵全凭皇上的喜好就能搞定,这还不算上世袭和荫进的子弟。所以说,在官场中混的人,大都有点背景的。

因此,我们不用逐一去扒苏轼朋友的家族史,真正贫苦农民出身的官员那是少之又少。

不过这位吕希彦虽为相门之后,但一点俗举都没有。

待人行侠仗义也就算了,平时还和苏轼一样爱好一些雅事(不雅估计与苏轼也做不成朋友,物以类聚嘛)。

此人阳寿虽短,但生平酷爱藏墨,被当世的士大夫戏之为“墨颠”。

在苏轼眼里,吕希彦是一位贵公子,在没有被授官之前就深受王安石的信任。因此,以前对于这样的公子哥还是有点瞧不上眼的。

不过,后来从苏轼所写的题跋中,我们还知道了苏轼曾得到过吕公子所送的藏墨,既然接受了吕公子的赠墨,想必苏轼从心底已经接受了此人。

苏轼还在一幅画作后面的题跋中,记述过关于吕希彦的一个笑话:

吕公子曾说过,茶叶泡的茶水都是怕他变黑,而墨水却是怕他发白。然而,墨块研开后隔夜颜色就变得灰暗,茶叶泡好后已隔夜就会香味减少。所以说,茶叶是以新鲜为贵,而墨却是以古旧为好。茶水是用嘴品尝的,墨是用眼来观赏的。

大书法家蔡君谟(蔡襄)爱茶,但由于年老体衰(年长苏轼二十六岁)不能大量饮茶,就时常烹茶赏玩。

说起蔡襄,我们大多数人会把他与大奸臣蔡京混淆在一起,其实二人还是有一定渊源的。

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黄、米”分别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这毫无悬念,至于“蔡”,也有一些人认为原指蔡京,后世以其“人品奸恶”,遂改为蔡襄。

蔡京为“六贼”之首,而蔡襄以直言敢谏知名,是一个鲠直之臣。

蔡襄本是蔡京的族兄,字君谟,号莆阳居士,谥忠惠,福建仙游人。

他不仅是书法家、植物学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政治抱负和改革思想的政治家。

《宋史》载:“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苏东坡、欧阳修等人一直对蔡襄的书法推崇备至。他的行书最佳,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其自成一家的“飞草书”体更是名高一时。

蔡京亦工书法,初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中进士后官授钱塘县尉,因神宗喜爱徐浩书法,当时士大夫纷纷学之,蔡京也与在钱塘任职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后转习沈传师、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

古今中外,论蔡襄者必先提到他所建造的万安桥(洛阳桥),它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古万安渡,就在福建泉州与惠安县交界处,洛阳江与泉州湾在此汇流,南北两岸相隔五里。

同时,蔡襄又是我国第一个品茶专家(陈椽《茶业通史》)。他不仅精于评茶,也善于制茶,宋代贡品中的上品小龙团(龙凤团茶),据说就是他所创制的。

蔡襄着有《茶录》一书,分《茶论》和《器论》两篇,兼论烹茶之法,成了对陆羽《茶经》和丁渭《茶图》不可或缺的完美补充。

蔡襄还是着名的植物学家。他的《荔枝谱》、《茶录》是当时权威性的植物学和有关茶的专着,是他留给后人有价值的学术遗产。

而我们的吕希彦同志虽然酷爱藏墨但不善书法,就常常把精心研好的墨汁少喝一小口。蔡君谟是嘴上不行,代之以眼,而吕希彦却是眼力不行,代之以嘴。

这也许就是苏轼的朋友吕希彦被称为“墨颠”的最详尽的解读了!

苏轼的朋友吕希彦从京师去孟州当二把手前脚刚走,就又有一位进京当二把手的老朋友胡允文前来。

胡允文(字执中),前文中我们多次提及过,他是跟随过父亲苏老泉的蜀中士子,又是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下面的一个县令朋友。此次前来京师,是要到中书省担任掾属(二把手)的。

掾(音院)属,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隋统一以后,才改由吏部任免。

也就是说,“掾属”这一职务,在隋朝之前还是不在编人员,地位的尴尬程度可想而知。

杨济甫这个人,我们在前文也曾提及过。老杨是苏轼离开家乡前,嘱其为苏家看护祖坟的一位同乡好友,更是苏轼一生中较为重要的布衣之交。

此时,苏轼收到老杨自家乡寄来的两三封书信。从信中,苏轼知道了家乡的一些近况,同时也知道老杨的身体健康,全家平安,家乡的消息使得苏轼的心里多少有了一些慰藉。

这时,苏辙被调到了贡院(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上班,苏轼当推官也是权宜之计,等一个月后正式的官员来赴任后,苏轼仍要回到翰林院报到。

如今,苏轼租住(看来,宋代都时兴租房住了)在宜秋门附近一个高柳古槐林立的偏僻居所。长期的客居京师,苏轼的生活变得捉襟见肘,时常囊中羞涩。

在给老乡杨济甫的回信中,苏轼对老杨吐槽说,我在京师如今极其无聊,能收到你的来信非常高兴。只是你收到我的这封回信,可能要到两个月以后了,因为目前邮寄到乡间的书信,一般都得在路上走五六十天之久。

所以,你收到信时不要怪罪我,不是我有所怠慢。我目前生活困顿、精神疲惫,惟有天天盼着朝廷开恩,将我从京城外放到地方上去出任个一官半职。(历史总是很相似,这也类似于今天的管理人员从集团公司到下属企业任实职。)

困顿无聊的日子里,苏轼又结交了几位新朋友 ,有后来曾提点梓州路刑狱和出任过越州知州的穆珣(字东美)。

梓州路,治所在今四川省三台县,也就是说此人后来在苏轼的家乡蜀地做过官。所以,苏轼在日后的一首诗中夸赞他是“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送穆越州》),还夸他是“四朝耆旧”。

除了老穆,苏轼还与大堂兄苏不欺的小舅子蒲宗孟成了同事。

阆州新井(今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人小蒲,如今任馆阁校勘、检正中书户房兼修条例。这一官职名字够长、够唬人的,但其实和苏轼一样,都是干一些与文字打交道的枯燥工作。

同样是在宫廷任集贤校理、编修观文殿御览、同知礼院的河北大名人李清臣(字邦直),也与苏轼时常交往。

有一天,这位小李就像现在的失意之人一样,竟对苏轼自嘲到:

三国时的周公瑾二十四岁就已是经略中原了,而老夫我今年已经都四十了,还只知道吃好喝好睡好,无所事事饱食终日。我就纳了闷了,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有点搞笑小品演员范伟的口气)。

闲暇时,苏轼还常与另一位同事——河北赵县人宋敏求(字次道)在一起论诗。

宋敏求(时为馆阁校勘官,加集贤校理,任编修官,后来成为了文学家、史地学家、藏书家,在学问上也是一位“有两把刷子”的人。

只是在苏轼的学问面前,这位敏求老哥(大苏轼十八岁)也只能是相形见绌。

比如,苏轼就能感知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中,是陶渊明在采菊之时,抬头间偶然看见了南山,这种不经意间的举动,达到了境界与情意交融的效果,所以就很奇妙。一旦像有些书中私自改为“望南山”了,就失去了这么好的意境。

有一次,当苏轼又在夸赞杜甫“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训”的诗句之美时,敏求老哥接茬道,白鸥不会潜水,怎么能够出没于浩荡的烟波之间,所以说杜甫当初的诗句应为“白鸥波浩荡”(老宋所谓意思是,白鸥只能是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

苏轼笑道,——我的哥呀!若是这样一改,整篇诗的神气就荡然无存了。(具体的意境,今天的小帅与小美们可亲自到海边去看一下白鸥的身影再作评论。)

在京师上班的枯燥的日子里,所幸有着这样的一帮文友和同事们的陪伴,偶尔还能谈诗论画,聊以打发一下枯燥无聊的时光。

这几天,表哥文与可想让苏轼给自己的居室“墨君堂”作一篇记文,苏轼对于这位大表哥常常是称颂不已,说他的为人“端静而文,明哲而忠”,最主要的是与可老兄独独对竹情有独钟,把竹称为“竹君”。

苏轼虽然是应人之请,在下班后(也许是在上班时间段)郑重其事地铺纸研墨,给表哥的居室写就了一篇《墨君堂记》。

当然,苏轼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诤友:

比如,苏轼在工作中经常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宰相毕士安的曾孙、时任任集贤校理的郑州管城人毕仲游(字公叔)就对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还曾给苏轼写下了许多规劝的诤言。

小毕(小苏轼十岁)在给苏轼的书札上说,内什么,我们并非谏官,自古以来谈论君主是非的言论,就像孙膑用兵,扁鹊医疾一样,别说有,就是没有这回事,都会被人怀疑有这回事。

所以说,苏哥您没事不要老去谈论朝廷的是与非(主要是王安石等人的行径),如果非要以身试法,那么就好像是抱着一块大石头去救落水者一样危险。

从以上情形可以看出,苏轼这一时期的心情是苦闷的。

苏轼本人从一位被欧阳修等重臣视为“后生可畏”的青年才俊,到如今却沦落成了一名在衙门里打杂的小官员。

官场的清规戒律,处处的人心险恶与明枪暗箭,使得心直口快的苏轼有话不敢直说,有苦不得尽诉,浑身的劲没地方使,英雄竟无无用武之地!

好在有着这些好心人的帮助,才使苏轼能够将工作中的失误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保护我方族长 镇妖博物馆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御女天下 斗罗之金鳄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天下枭雄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乙木修仙录 盲人按摩师 苏倩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大明世祖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正统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流氓帝师 
最近更新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九重天续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乾末年:渲染红色天下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大宋网红苏眉山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回到古代过日子 秦末之霸王再世 唐刀陌刀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 水源王 班超传奇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