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想当皇帝的领主 一万年前争霸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闯红楼 夺嫡 1949我来自未来 民国之文豪崛起 灵剑尊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1章 王安石变法前后的政治背景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中国历史上曾有四次变法:商鞅变法、王莽新政、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这四大变法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改革,但均因历史或现实的原因而失败,其中以法家思想变法的商鞅较为成功。王安石这个人对于商鞅还是极为推崇的,他甚至写过《商鞅》这首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这首诗不仅高度评价了商鞅的变法成就,还表达了他对商鞅取信于民和坚决镇压复辟势力的赞赏。

若站到今天的历史角度再来回顾这场千年前的社会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宗旨其实就是致力于解决宋朝当时的“三冗”问题。

为此,王安石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手段,目的就是精简人事、精简费用、增加国家的收入,同时还不会增加人民的负担。

那么,北宋王朝发展到了神宗时期,已经到了怎样的地步了呢?

北宋初年,最高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由于地主阶层普遍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到了北宋的中后期,竟有十之七八的土地收不到税。地方州县的下层官员不敢举发豪族,对中小层农民却是巧立名目、加剧盘剥,以增加收入。如此一来,就只能在那些无法避税的农民身上一层接一层的剥削了。

加之北宋与西夏和辽国连年发生多次战争,有限的土地还不断遭到外族的蚕食。

照理说,北宋人口这么多,经济又算是发达,应当是税收越来越可观才是,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

当时的国家财政主要收入是田亩征收赋税,朝廷派人直接到地方去督导收税,大部分上缴到朝廷,留给地方州县不过十分之一二。可是北宋开国以后,豪族地主渐渐兼并土地,甚至刻意隐瞒土地,并千方百计地逃税,这种现象到了中后期愈演愈烈。

当时的朝廷内部,改革派与守旧派们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加之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以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定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同时,由于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来当官。

北宋的行政系统里组织重叠、冗员充斥的情况,是历代之最。

有许多人名义上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机关里的官员,实际上却完全没有职权。又有许多表面上属于打杂的职位,名称看起来极不起眼,却是真正有实权的人。

北宋时期还大兴科举,参加科举应试的人数急剧增加,考取进士人数也相应地增加。

朝廷里又设立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大量选拔文学之士进入,称之为学士或大学士,在国家有大事时参与讨论,或是从事讲学、着述。

宋朝的官吏数量因而十分庞大,并且在中后期直线上升,原本开国时宫中的官员人数不过数百人,宋仁宗时已经达到两万四千人。北宋官员的薪资之多又是中国历代王朝之中最优厚的,据考证比清朝起码高出一倍。因而行政费用渐渐成为天文数字,成了朝廷另一项压力山大的负担。

当时的北宋朝廷为了防范武将,甚至实行更戍法——频繁地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由于军队涣散,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

宋太祖时,军队人数不过37万人,经过七八十年,到宋仁宗时竟增加了三倍多,达到125万人。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从宋太宗起,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北宋在历次镇压农民的过程中,渐渐把吸收农民到军队里当作国家政策。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只得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有所增加。灾荒年还得再招募一些流民进入到军队中去,不仅军队战斗力下降,军费还相应地增加。北宋不只是笼络造反的农民,对于皇室贵族、外戚、勋旧及知识分子,也是极力笼络,尽量安插。

这些现象,分别叫做“冗官”、“冗兵”、“冗费”。

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不仅如此,北宋政府每年还要给西夏和辽国拨付“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又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总之,由于有冗兵、冗官、冗费等“三冗”问题,北宋的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严重,而收入却越来越少,到宋真宗时已经捉襟见肘,到第四代宋仁宗时赤字就更严重了。

宋神宗继任后,如果想要挺直腰杆,想要转变对辽国及西夏的策略,必须要先解决国家迫在眉睫的困境,因而只有寻求变法。结合汉武帝当年曾用桑弘羊实施均输、平准之法,并且也颇有成效。宋神宗也必须找到一个人来帮他增加税收、裁汰冗员,强化国防,于是选中了王安石。

王安石成长于民间,也算是“知屋漏者在宇下”,他深知国家的弊病,于是就想对症下药。

宋朝养兵太多,他就提出全国皆兵,凡是身体好的人都有当兵的义务,平时加强训练,有战事时,这些人就可以征调出来作战。官员效率低下,他就提高吏员的地位和俸禄,吏员有了足够的薪水,就会减少违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手头攥着这些个高大上的举措,于是乎就有了王安石的上位。

熙宁元年(1068)时,新即位的小皇帝宋神宗问王安石道:当今社会的治国之道,爱卿你认为什么是重中之重?

王安石答道:“以择术为始。”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治理国家的霹雳手段。当然了,这与如今“弃术近道”的观点截然相反,可能王安石同志觉得当时的儒家大道已经无法约束社会的进程了,必须得靠一点权术来刮骨疗毒才能以奏效。

到了熙宁二年,宋神宗又问王安石道:不知爱卿心中的变革之术,以何为先?

王安石胸有成竹地答道: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

熙宁二年(1069)二月,在给神宗小皇帝成功洗脑后,踌躇满志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由于深得宋神宗的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

在经济方面,王安石出台了相当多的举措。

比如,他提出了免役法,即让不愿服劳役的人缴纳一笔钱,朝廷用这笔钱雇佣专业做劳役工作的人代替他们。这个方法确实很实用,朝廷得到了一笔经费,就是所谓免役钱。而雇人服役,既提高了效率,又能节俭一笔开支。

此外,王安石提出青苗法,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农耕贷款”。老百姓在田里播了种,在农作物还没有收割的时候,百姓通常都比较穷困,往往要向放高利贷者借钱度过这段拮据的日子。

而王安石干脆以官方的名义借钱给老百姓,等农作物丰收以后,再加一点利息还给朝廷,这样既让百姓解了燃眉之急,又使国家得到一笔收入,堪称两全其美。

历史上,王安石做这些改革时抱定了很大决心,他对宋神宗说:“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样坚决的态度,放在历朝历代也是少见的。

然而宋朝朝廷内的派系林立、朋党攻讦却注定了这场伟大改革的失败。在宋仁宗时期,北宋就有庆历党争,两个派系意见相左,互相攻讦,到了宋神宗时情况更甚。例如,当时的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换汤不换药,充其量就是新瓶装老酒,犹五十步与百步,半斤八两的伎俩。

于是,七八月间不以为然的范纯仁老先生也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是“掊克财利”,完全舍弃了“尧舜知人安民之道”。

御史中丞吕诲也上书劾王安石的巧诈之行,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吕诲,字献可,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西)人。吕端之孙,从小在京师开封长大,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三代。王安石执政时,吕诲上书直言其不通时事,若被大用,则非所宜。此人为官曾三居谏职,皆以弹奏执政大臣而罢,时人推服其耿直,号称是北宋着名的敢谏之臣。

一次,宋神宗和文彦博讨论变法之事,神宗道:我们更张法制,我知道士大夫们诚多不悦,然与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直言道:朝廷是与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而不是与百姓一起治理天下的。

第二年,司马光也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

其中的《与介甫书》责难王安石说“财利”不应该委托国家的三司来治理,更不应该成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和设立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又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

而同样是在写作上有着“两把刷子”的王安石,则立马回复了《答司马谏议书》进行了反驳: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那意思是说,你司马君实说我在位日久,没有为老百姓谋求到利益,我王某人知罪。但若是说我因循守旧,在其位不谋其政,则就是你的无知之举了。

被气得差点吐血的司马光老先生,只得心如死灰地向宋神宗辞职,从此就隐居洛阳再也不问世事,而是专心编纂起了他那本《资治通鉴》。

意见分歧的派系彼此之间你争我夺,以至于最终常常是不管策略的好坏,只要是派别不一样,就用各种理由批判对方、反对对方。

当王安石实施新政时,反对者就更多了,虽然宋神宗对王安石很信任,但是群情激愤时,王安石也不得不请辞。在八年的改革期间,宋神宗不得不两次解除王安石的职务,新政最终无果而终。

虽然王安石是很有才能的宰相,宋神宗也是锐意进取的皇帝,但他们却没有配合的班底,也没有高效运转的结构。宋神宗死后,保守的皇太后马上重用司马光等保守派,新政即遭到全面废除,王安石的变法也随即宣告失败。

在新法的推行实践中,王安石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他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王安石虽然强调了政府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推动改革变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令人遗憾的是,变法最终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次年王安石复相后仍得不到更多的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是,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不得不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悉数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郁而终。

但从根本上讲,宋朝当时的社会状况已经到了必须得变法图强的地步,不管有没有王安石,神宗都得变革。只是有了王安石,变得更彻底、更矛盾、更惨烈罢了。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成功地做到了民间收财,变成军费这前两步,以及前期的战争,也就是击败吞并了河湟的吐蕃,但面对与西夏的生死之战时,却在成功的前一瞬间不幸失败,这样链条就断裂了。

资金链条一断,没有后期的资金回笼,那么前期对国内的急征暴敛就真的成了比苏轼等反对者眼中的“劣法”,不仅伤及国本,更让官员体系产生分裂,直接导致北宋末期残酷的党争,间接地演变成了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雪中悍刀行 天下枭雄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网游之修罗传说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偷心龙爪手 娱乐帝国系统 都市极乐后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陛下不可以! 男欢女爱 特种兵在都市 无限群芳谱 抗战之血肉丛林 灼灼桃花烬如霜 离婚后我成了豪门千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穿越红楼之大道无谋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流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这个大明太凶猛 神话版三国 扶明 覆汉 
最近更新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唐:公主逆天路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秦始皇荡平六国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水浒英雄传说 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 戏说嬴政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 我的女皇老婆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