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记

缓安甫

首页 >> 徐氏略记 >> 徐氏略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男欢女爱 都市偷心龙爪手 福艳之都市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花都太子 挺进决赛圈 泡妞大宗师 王座攻略笔记 全民:我,召唤师,开局超神天赋 
徐氏略记 缓安甫 - 徐氏略记全文阅读 - 徐氏略记txt下载 - 徐氏略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南朝宋大臣徐羡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徐羡之(364-426年),南朝宋开国功臣,东晋左将军徐宁之孙、上虞令徐祚[zuo]之之子,出身寒门。历任琅琊内史、吏部尚书、丹阳尹、尚书仆射、司空、录尚书事、扬州刺史等职。宋武帝逝世后,徐羡之与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位大臣辅政。宋少帝刘义符不务政事,徐羡之等以太后名义废黜刘义符,迎立刘义隆为帝。但不久,宋文帝以废弑君主等罪名下诏将徐羡之等治罪,徐羡之遂自杀,时年63岁。

徐羡之,字宗文,生于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其家族背景深厚,祖辈皆在朝中担任要职。祖父徐宁,曾任尚书吏部郎,此职掌管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权重一时;后又被任命为江州刺史,虽未及赴任便不幸去世,但其仕途之顺畅与声誉之隆,已足以在家族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父亲徐祚之,则在上虞县担任县令,为官清廉,治绩显着,深受百姓爱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徐羡之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不仅学识渊博,更培养了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年少时,徐羡之便以其才华横溢而崭露头角,最初被太子少傅王雅慧眼识珠,辟为主簿,成为王雅幕府中的重要助手。此后,他又相继担任镇北将军刘牢之的功曹、尚书祠部郎等职,但徐羡之并未满足于这些职位,他心怀大志,渴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因此,当尚书祠部郎的任命到来时,他选择了不拜,转而投身于抚军将军桓修的中兵曹参军一职,以期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中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在桓修幕府中,徐羡之遇到了同样胸怀大志的宋高祖刘裕。两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因志同道合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裕的雄才大略和徐羡之的睿智沉稳相得益彰,他们在共同的政治理想驱动下,彼此扶持,相互成就。随着刘裕势力的崛起,徐羡之也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镇军参军、尚书库部郎、领军司马等要职,成为刘裕麾下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

在与谢混共事期间,徐羡之的才华和人品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谢混是东晋末年着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对徐羡之的才学和为人极为赞赏,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此后,徐羡之又相继担任琅邪王大司马参军、司徒左西属、徐州别驾从事史、太尉咨议参军等职务,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攀升。

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是徐羡之仕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被任命为鹰扬将军、琅邪内史,同时仍兼任大司马从事中郎,其军事和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久之后,随着宋高祖刘裕北伐的步伐加快,徐羡之又被转任为太尉左司马,负责留守后方的重任,成为刘裕北伐大军坚强的后盾。在此期间,他协助刘穆之处理朝政,确保了后方的稳定与供给,为北伐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高祖计划北伐时,朝中许多官员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唯独徐羡之保持沉默。当有人询问他为何不开口时,徐羡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自己已经身居高位,官职和心愿都已得到满足。而且,当时南方和东方的敌人已经平定,国土大幅扩张,只剩下一些小规模的羌族尚未平定。高祖对此念念不忘,徐羡之认为自己的意愿与高祖不同,因此不轻易参与讨论。这段对话展现了徐羡之的谦逊和深思熟虑,他不因自己的地位而盲目附和,而是基于实际情况和个人见解作出判断。

接着,刘穆之去世后,高祖任命徐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阳尹,负责留守事务,并允许他率领二十名甲士出入。后来,徐羡之又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原将军和丹阳尹的职位保持不变。这显示了高祖对徐羡之的信任和重用,以及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在宋高祖统治的第十四年,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大司马府的一名军人朱兴的妻子周氏,因三岁的儿子道扶患有痫病,竟在他发病时将他活埋。这一行为被道扶的姑姑和女儿发现并举报,周氏因此被判弃市(即在闹市执行死刑,示众)。

面对这起案件,徐羡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即便是虎狼等猛兽,也懂得自然的父爱母爱之情,周氏的凶恶残忍行为确实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除了法律之外,还应该考虑更广泛的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如果母亲因儿子的原因而受到惩罚,那么作为儿子,他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虽然周氏依法应当受罚,但徐羡之认为应该给予一定的宽恕和同情,因此他建议将周氏流放到偏远地区,以体现法律的威严同时也兼顾人性的温情。

高祖最终采纳了徐羡之的建议。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也展现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它表明,在法律与道德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宋高祖登基之后,他提拔并赐予了一众功臣新的官职和荣誉。他刚坐上皇位,就想着那些辅佐他成就大业的人们,于是颁布诏书说:“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镇军将军以及丹阳尹徐羡之,监管江州豫州西阳新蔡等军事的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华容侯王弘,散骑常侍、护军将军檀道济(被封为作唐县男爵),中书令兼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领军谢晦,前任左将军、江州刺史宜阳侯檀韶,负责节制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荆州河北等地军事的后将军、雍州刺史关中侯赵伦之,节制北徐兖青三州军事的征虏将军、北徐州刺史刘怀慎(被封为南城县男爵),散骑常侍兼太子左卫率新淦侯王仲德,前任冠军将军、北青州刺史向弥(被封为安南县男爵),左卫将军刘粹(被封为滠阳县男爵),南蛮校尉到彦之(被封为佷山县子爵),西中郎将司马南郡宜阳侯张邵,参与西中郎将军事的建威将军、河东太守沈林子(被封为资中县侯)等人,有的以忠诚和深远的谋略,扶持并赞颂了我的伟大事业;有的则勤勉建功,在艰难困苦中大力相助。他们从始至终都精心谋划,功勋卓着,都应当与国家一同享受安宁,接受这份丰厚的奖赏。

“因此,我决定,徐羡之可以被封为南昌县公,王弘封为华容县公,檀道济改封为永修县公,傅亮封为建城县公,谢晦封为武昌县公,他们各自的食邑都是二千户;檀韶的食邑增加二千五百户,王仲德的食邑增加二千二百户;刘怀慎、到彦之各自的爵位晋升为侯爵,刘粹改封建安县侯,他们的食邑都增加到一千户;赵伦之封为霄城县侯,食邑一千户;张邵封为临沮县伯,沈林子封为汉寿县伯,他们的食邑是六百户。对于开国功臣的封赏制度,我将遵循旧有的规定来执行。”

这份诏书,体现了宋高祖对那些在开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们的感激与肯定。他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官职,还赐予了他们尊贵的爵位以及丰厚的食邑,以此来表彰他们的功绩,同时也希望他们能继续为国家效力,共同守护这片新生的江山。这样的举措,无疑会极大地鼓舞士气,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徐羡之先是升迁担任了尚书令和扬州刺史一职,并获加封散骑常侍。后来他的职位再次晋升,成为司空并兼任录尚书事,而原来的常侍以及刺史等职务依旧保留不变。

要知道,徐羡之出身于平民百姓之家,而且也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和技艺,但凭借着自身坚定的志向、强大的力量以及非凡的气度格局,竟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身居朝廷高位,进入朝堂宗庙之中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对此,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民间百姓都对他十分推崇和信服,众人皆认为他具备宰相大臣的风范和才能,将来必定会有所作为。

徐羡之一向沉默寡言,喜怒从不轻易表露在外。不过,他却颇为擅长下棋,观看他人对弈时常常表现得好像还未能理解棋局中的奥妙一般,但正是因为如此,当时的人们反而更加推崇他。就连傅亮和蔡廓也曾多次称赞说:“徐公知晓世间万事万物,对于不同意见也能安然处之。”

当宋高祖身体不适的时候,特地给他增加了三十人的班剑侍卫以加强保护。然而,不久之后宋高祖驾崩离世,徐羡之便与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镇北将军檀道济一同接受了先帝临终前的托孤遗命。

紧接着,宋少帝颁布诏书说道:“公平合理地处理各类诉讼案件,乃是治国理政之道的首要任务。如今朕正处于为先皇守丧的悲痛时期,身心俱疲,实在难以亲自处理这些事务。因此特命司空和尚书令率领众官员每月集中处理一次诉讼案件。”

话说那宋少帝后来德行有亏,引得朝中大臣徐羡之等人暗中谋划着要废掉他另立新君。然而这庐陵王刘义真行事轻浮多动,屡屡犯错,实在难以担当统治天下之大任。于是乎,他们决定先废掉刘义真,再行废黜皇帝之事。

当时,谢晦担任领军将军一职,因府中的内屋破败需要整修,便下令让全家人都搬离宅邸,同时召集众多将士汇聚于府内。那镇北将军兼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乃是前朝的老将,其威名足以震慑宫廷内外,而且手下还掌握着大量兵力。徐羡之便派人将他召唤入京,并向他透露了此次密谋。

待到起事之日将近,檀道济率先进入领军将军府留宿。与此同时,中书舍人邢安泰和潘盛二人则作为内应,负责在当日看守关卡。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檀道济率领军队走在最前方,徐羡之等人紧随其后,一行人从东掖门和云龙门鱼贯而入。由于事先已经对守卫们有所交代安排,所以当他们闯入之时,那些宿卫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妄动阻拦。

在此之前,那宋少帝整日沉迷于玩乐之中,竟在华林园中开设起一排排商铺,自己亲身上阵售卖货物;不仅如此,他还命人大兴土木开凿河道,堆积泥土塑造出山丘的形状,以此来模拟那破岗山的模样,并且带着身边的侍从们大声呼喊着牵引船只取乐。就在事发当晚,这位荒唐的皇帝正安睡于一艘龙舟之上,地点正是那天渊池中。只见那兵士气势汹汹地冲杀进来,手起刀落之间,瞬间便将那两人斩杀当场。而在此混乱之中,皇帝也未能幸免,他的手指被误伤,鲜血直流。兵士们见状赶忙搀扶着皇帝逃离此地,一路向东阁奔去。到达东阁后,他们匆忙收起了象征皇权的玺绶。

此时,朝中的群臣纷纷前来拜别皇帝,而后护送着曾经的太子前往宫殿。这位太子最终迁居到了吴郡。然而,就在这局势动荡之际,侍中程道惠却劝说要拥立第五位皇弟刘义恭为新君,但这一提议遭到了羡之的坚决反对。随后,羡之便派遣使者赶赴新安,残忍地杀害了刘义真;紧接着,又派人在吴县对皇帝痛下杀手。

当时,由于为皇帝修筑的宫殿尚未完工,所以皇帝只能暂且居住在金昌亭内。某一天,皇帝突然奋不顾身地冲出了昌门,试图逃脱追杀。那些紧追不舍的追兵眼见皇帝即将逃脱,急忙用关闭城门的方式来阻止他。只听得一声沉闷的撞击声响起,皇帝重重地摔倒在地。见此情形,那些追兵毫不留情地上前,对倒地不起的皇帝施加毒手,结束了他的生命。

后来,宋文帝即位称帝,他论功行赏,晋升羡之为司徒,并保留其原有的官职和待遇不变。同时,还将羡之的爵位改为封南平郡公,赐予他四千户的食邑。面对如此丰厚的赏赐,羡之却执意推辞,表示不愿接受额外的加封。有关部门上奏称,希望皇帝能够依照以往惯例,亲自前往华林园处理诉讼案件。对此,宋文帝下诏回应道:“朕对于政务和刑罚之事尚了解不深,还是按照先前两位主公的做法,由大臣们负责推究审讯吧。”

元嘉二年,风和日丽,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徐羡之与左光禄大夫傅亮一同恭敬地呈上了一份表章,请求归还政权。他们言辞恳切地说道:“微臣听闻,身为一国之首的君主,如同掌管契约般掌控着国家的命运和政务;而臣子们则肩负着辅佐君王、完成使命的责任,待到任务终结之时,便应竭力宣扬并辅助君王。自古以来,帝王头戴冕旒治理天下的方式,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断绝;而拱手将权力交给他人,自己不过问政事的做法,在中古时代也并不常见。所以,当年殷商高宗武丁闭口不谈政事,以三岁幼童作为判断是否亲政的界限;周朝太宰周公旦代为处理国政,也是以两年为期来节制权限。自上古以来的诸多君王,无一不是如此行事啊!”

接着,他们又继续陈述道:“如今,陛下您圣明仁德,如春风拂面,继承了这宏伟的基业。亿兆民众都对您满怀敬仰和期待,渴望能沐浴在您的盛世德化之中。然而,陛下却谦逊退让,将众多事务托付给群臣处理。自从重大典礼结束之后,时光匆匆流逝,寒暑交替已有三次。那灿烂的阳光犹如陛下的圣明之光,一直高悬等待照耀四方,远近臣民无不倾心归附。尽管我们这些臣子多次诚恳进言,但始终未能打动陛下的心弦。在此,我们斗胆借助万物生灵的情感,以及天下苍生的殷切期望,向陛下冒昧进谏。衷心希望陛下能够借鉴周文王从早到晚忙碌不辍的治国之道,同时回想我朝开国之初缔造江山社稷的艰难历程。请您时常亲自处理各种机要政务,广泛招揽贤才,倾听各方意见,博采众长,咨询各类民生事业。如此一来,天下必将迎来太平繁荣的景象,黎民百姓也会深感荣幸至极啊!”皇上并未应允此事。于是,羡之等人再次上奏道:“近日我们详细地陈述了下情,可谓是掏心掏肺、毫无保留。然而奉上奏折之后,却迟迟没有得到圣上的回复和许可。这绝非只是微臣们心怀执念,实际上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市井之间,众人皆对此事并无异议啊!为何会如此呢?因为君主的德行如风般传遍四方,实在关系到国家的德政。一个国家的事务,根本在于君主一人。虽说时代有所变迁,风俗也各有差异,但在君主主宰国运、臣子辅佐朝政这件事情上,古往今来都是一致的道理啊。从来不曾有过君主对臣子全然信任托付,却能期盼政治清明、天下大治的情况出现。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一点早已远近皆知。

臣等有幸承蒙两代君王的恩遇,无论福祸都一同承受。我们一心只为国家着想,怎能容忍沉默顺从呢?所以再次袒露赤诚之心,斗胆冒昧地向您请求。”可是皇上依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羡之等人接着又坚决进言道:“之前所呈递的表章已经将意思表达得十分详尽透彻,言辞恳切至极。可圣上传下来的旨意高远深邃,未能垂怜听取采纳。我们再三思量,惶恐不安,伏地叩头,心中更增添了许多忧虑和叹息。臣等听说能够继承先辈的基业并加以发扬光大,乃是成就伟大事业之举;天不亮就起身努力政务,彰显光明,这也是身为帝王的高尚道义所在呀。”自从皇宋开创国运以来,英明圣贤之人辈出,然而深深的忧虑未曾消弭,艰难祸患依旧纠缠不断。所幸上天眷顾,命中注定,圣上睿智聪慧承接大业。当时国家多事,诸多变故,但民心依然向着朝廷。如同泰山一般安稳的局势,并非轻易能够长久保持,朝代的兴衰交替,关键全系于圣上一人身上啊!这实在是如周朝诗篇中所说早起勤奋的时候,也是殷商帝王等待天明之际,怎能毫无作为地拱手让权,恢复远古时代的风尚,犹豫徘徊而谦逊推让,去迁就普通人的行为呢?微臣衷心希望圣上能以宗庙社稷为重,将天下百姓放在心中,弘扬伟大事业以继承先辈们留下的光辉道路,兴盛圣人之道来增添前人创下的丰功伟绩。我这个愚昧无知之人所能进献的,全部都在这里了。”皇上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然而羡之仍然辞让职位退回自己家中,他兄长的儿子佩之以及侍中程道惠、吴兴太守王韶之等人都认为这样做不妥当,苦苦劝谏,极力敦促,最后羡之又奉诏书暂时代理原职。

元嘉三年正月,一道诏书如惊雷般响彻朝堂:“人之所生,源于天地君亲师三者,对待这三者应同等重视,敬爱之情毫无二致。此不仅关乎道德礼教,更是因为恩情如同造物主之恩赐,理应倍加尊崇啊!那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不过是凭借机缘巧合而崭露头角之人罢了。往昔承蒙皇恩浩荡,他们得以从默默无闻之辈,骤然跃升至位高权重之地。犹如雏鸟在羽翼庇护下成长,然而其成就远远不足以与之相比拟。

想当年,永初末年,天灾横行肆虐,大明之光黯然失色,四海之内一片沉寂肃穆。彼时,朕承蒙先帝临终嘱托,委以重任,与他们共同肩负着治国安邦之大任。然而,这些人却未能竭尽全力,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先帝驾崩之际,他们未曾表现出丝毫送别时应有的礼节;待到新朝建立后,又缺失了作为臣子所应具备的忠贞不二之德行。面对朝政局势,他们只会随波逐流,毫无匡扶正义、补救过失之举。一味心怀邀宠之心,只知阿谀奉承以求自保,顺从恶势力致使德行有亏。

虽说最终他们或许是出于对灾祸的恐惧,才勉强策划出所谓的大政方针,但终究还是放纵了那颗悖逆之心,全然不顾道义与礼法。当国家面临动荡迁徙之时,他们甚至心生歹意,妄图用鸩酒毒害忠良;待到局势稍稳,没过多久便公然施行怨恨杀戮之事。其凶残暴虐程度已达极致,各种酷刑无所不用其极,令无数忠臣义士颠沛流离,惨死于皂隶小人之手。就连各地的百姓也为之哀叹惊愕不已,路上行人无不掩面流涕,悲痛万分。”昔日的庐陵王英明俊秀、目光远大,美好的风范早已传播开来。他身负鲁国和卫国般重要的托付,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对其寄予深情厚望。然而,那可恶的羡之等人凶残暴虐、妄图独揽大权,他们嫉妒贤者、畏惧权势逼迫,精心编造出如贝锦一般的谗言坏话,制造了这无缘无故的灾祸。他们蒙蔽圣上视听,肆意横行,蛮横地将庐陵王流放囚禁,还假托朝廷旨意,最终酿成如此惨祸。原本将国家命运寄托在庐陵王身上,却被他们视作仇敌加以残害。短短数月时间内,竟然两次下毒谋害,这种行径令人痛心疾首,连天地神灵都为之愤恨,人与鬼魂皆怨气郁结。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像这样违背常理、残忍不仁、颠倒黑白的行为,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啊!

想当年,子家参与弑君之事,郑国人民群起讨伐;宋肥无罪遭冤,结果荡泽也因此被杀。更何况如今这场叛乱比以往的罪过更为严重,给国家带来的伤痛也更深重。如果对此种恶行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受呢?理应立刻将这些叛逆诛杀,向生者和死者都有所交代。但当时局势刚刚稳定下来,众人意见分歧众多,相互纠结不清。那些匡扶国家的功勋确实显着,但最大的罪恶尚未完全暴露。所以才会从远处斟酌民众的心意,近处倾听众人的诉讼。尽管心中想要讨伐叛乱,但又担心难以成功谋划,故而只能强忍悲痛哀伤,怀着耻辱度过多年时光。每每想到人生艰难,壮志未酬,又怎能不望着自己的身影痛心不已,伏在枕头上哭泣到血泪交迸呢?如今这叛逆臣子所犯下的罪过,已经昭然若揭、远近皆知了。那些品德高尚的君子们满怀悲愤之情,正义之士也都一心想要奋起抗争。如此家仇国恨,定能够得以洗雪!于是我下令让司寇部门,严肃地执行法律刑罚。那谢晦占据着长江上游地区,或许不会立即认罪受罚,但朕将会亲自率领六军出征,为其设置防线加以遏制。可以派遣中领军到彦之即刻迅速出发,征北将军檀道济则要接连不断地沿着道路跟进,同时向卫军府和各州下达命令,按时对叛贼进行围剿歼灭。此外,已经任命征虏将军刘粹截断他们逃窜潜伏之路。此次惩处只针对首恶元凶,其余从犯一概不再追究责任。想到过往种种,我的内心悲痛欲绝。但愿这弥漫的阴霾雾气早日消散,天下能够恢复太平,走上治国安邦之道啊!

就在当天,诏书传召徐羡之前来。他走到西明门外的时候,当时谢晦的弟弟谢皭担任黄门郎一职,为人正直,立刻将宫内不同寻常的安排报告给了傅亮,说道:“宫殿之内似乎有特殊的部署。”傅亮赶忙骑马前去将这个消息告知徐羡之。徐羡之急忙掉转马头回到西州,乘坐着宫中女眷用来传递消息的车子出城,然后下车徒步奔走来到新林,最后进入一个陶制炉灶之中自刎身亡,终年六十三岁。话说那徐羡之起初竟敢违抗皇帝的征召,圣上龙颜大怒,当即派遣中领军到彦之和右卫将军王华率军前去追击讨伐。不久之后,便传来了徐羡之身死的消息。原来是当地的山野之人发现了他的尸首,并将其装载交付给了廷尉。

想当年,徐羡之尚还年少之时,曾有一个神秘人物突然现身前来找他。那人对徐羡之说道:“我乃是你的先祖啊!”徐羡之听闻此言,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恭敬地向其参拜行礼。只见这位先祖接着言道:“孩子啊,观你面相,将来必能显贵,但途中会遭遇一场巨大的厄运。若要化解此劫,只需拿出二十八文铜钱,分别埋藏于你家宅院的四个角落,便可保平安无事。待度过这场劫难之后,你便能位极人臣,尽享荣华富贵啦!”

后来,徐羡之跟随亲人前往县城居住。某一日,他有事暂时外出,未曾想到就在他离开之际,一伙贼人竟然攻破了县城。这伙贼人凶残至极,城内百姓无一幸免,就连家禽家畜也都被屠戮殆尽。然而,唯独身在城外的徐羡之侥幸逃过一劫。

再后来,徐羡之又跟随着兄长徐履之来到临海郡乐安县任职。一次,他们兄弟二人在山中行走时,竟意外瞧见一条长达一丈有余的黑色巨龙。这条黑龙头部生有犄角,前面两只脚清晰可见,却没有后面的双脚,就那样拖着长长的尾巴缓缓前行。

待到徐羡之官拜司空,即将入关就职之时,一颗彗星在清晨时分赫然出现在南方天空的危险位置。而且,正当他行拜礼的时候,还有一对仙鹤聚集在太极殿东边的鸱尾之上,欢快地鸣叫呼唤着。

中国古代废立皇帝之事屡见不鲜,主要有改朝换代需要、废昏立明、权臣弄权、清除外戚、皇帝不听摆布等情形。实施主体包括权臣、宦官等,如霍光、董卓、徐羡之等,废立常引发政治动荡,对王朝兴衰和历史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镇妖博物馆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保护我方族长 赵氏嫡女 斗罗之金鳄 御女天下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倚天神雕 人族镇守使 雪中悍刀行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重生之武道复苏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经典收藏男欢女爱 福艳之都市后宫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花都太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 都市偷心龙爪手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猎艳谱群芳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丹道仙族 山村情事 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 田野花香 死神之阳光开朗大男孩 桃色花医 护花野蛮人 十日终焉 他才结丹期,就拥有三千大道神通 网游:开局获得辟邪剑谱 罗宾肖雨笛 
最近更新地下城重生:冷言的逆袭 联盟:重生韩国女主播,爆火全网 网游之刀问江湖 逆天装备 HP就你叫伏地魔?黑魔王?这也不够黑啊 塔防狂潮,我有无限装备栏! 迷雾求生:从升华万物开始无敌 火影:变身宇智波怪力小萝莉 时空中的深情 斩神:等等!大夏怎么全是神? 猛A穿O:我靠系统逆袭杀穿星际 我与老婆令人心梗的恋爱之旅 星铁:执念未了,过往依旧 柔情似水【魔道】 龙族:从觉醒言灵皇帝开始 诡秘天机修仙 游戏降临我有一座新手村 双城:力挺金克斯,妖姬吃醋了? 暗区突围之黑金指挥官 名柯:医学教授日行一善 
徐氏略记 缓安甫 - 徐氏略记txt下载 - 徐氏略记最新章节 - 徐氏略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