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演义

爱吃香辣豆干的公孙敖

首页 >> 赵匡胤演义 >> 赵匡胤演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霸天武魂 夺嫡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将军好凶猛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朕就是亡国之君  抗日之不世军神 
赵匡胤演义 爱吃香辣豆干的公孙敖 - 赵匡胤演义全文阅读 - 赵匡胤演义txt下载 - 赵匡胤演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十二回 公孙老献粮救驾 高怀亮闯营搬兵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赵匡胤被围寿州,两年有余,粮草断绝。赵匡胤三天没吃东西,饿得四肢无力,眼前发黑,眼看要饿昏过去。突然,面前出现两个人:一个是军师苗从善;还有一位老者,六旬开外,花白头发,高挽牛心发髻,黑红面皮,三绺长髯,面带忠厚,身穿深蓝色短衫,青中衣打了补丁,白袜洒鞋,左胳膊上挎个竹篮,上边蒙着一块白布,右手心托着一个圆圆的东西,有茶碗口大小,上面有花纹,是用黍米做的面饼。此物递过来,赵匡胤只觉得油香扑鼻。多日没闻着这股味了,这么香!比汴梁皇宫中御宴点心还香!

赵匡胤馋得伸手抓过来放在嘴里就要咬。没等咬呢,身旁过来两个光屁股小孩子。这俩孩子饿得皮包骨,两根大筋挑个脑袋,看着赵匡胤手里拿的油饼,把手伸出来,要吃的。赵匡胤一看,就不吃了!赶紧把面饼掰两半,递到孩子小手里。这俩孩子给赵匡胤磕了个头,咬了一小口,转身要走。赵匡胤说:“吃下去吧!”

小孩摇头说:“不……给奶奶送去,奶奶饿得不会动了。”说完,孩子拿着油饼跑远了。赵匡胤见状心象刀剜一样,也忘了饿了。

军师说:“万岁!别难过,有了粮食了。这老者知道万岁挨饿,心中不忍,把家中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碾碎,连夜做成点心送给万岁,聊表忠心,主公快吃吧!”

那老者把竹篮子上的白布打开,里边还有五个面饼。在挨饿的年月,一个大饼子能换个媳妇。这五个面饼能活五天,是宝贝。赵匡胤馋得了不得,还是不忍心吃,冲老者说:“老丈,你留着自己吃吧。”

老者说:“我吃了。”

赵匡胤又让苗从善:“军师你吃。”

苗从善说:“我也吃了。这是特意给你做的,你饿得直打晃,吃一块救救驾。”

赵匡胤点头说:“好……好。”

赵匡胤也顾不得自己是皇上,讲排场、讲体面了,别饿死就行。站在街前,一连吃了两个,还要吃。苗从善不让了:“万岁不能多吃,肚子里没食,一次吃多,怕把胃口吃坏,留下顿吃吧。”

赵匡胤闻听有点不好意思,急忙放下。赵匡胤吃完这两个面饼,心里好受多了,四肢也有点劲了。赵匡胤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转过身问那老者:“老丈,你这点心可救了孤的驾了。不知此物叫何名?”

“万岁,小民在点心铺当过伙计,擅长做面食。刚才这个东西呀……”老头心里核计:这就是面饼子加点油,没名呀。皇上问,没名也得起个名,叫什么呢?想起赵匡胤方才说,救了孤的驾了,忙说:“万岁,此物叫大救驾。”

“好名!好名!”从此这种圆饼叫“大救驾”了。现在您到安徽寿县去,街上卖的当地特产,就有“大救驾”。不过,今天的“大救驾”比赵匡胤当年吃的“大救驾”高级多了。其形像月饼,又酥又甜,还不腻,叫人吃不够。不信你就买张火车票去趟寿县,尝尝赵匡胤当年吃的“大救驾”。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赵匡胤吃完了,才想起问:“老丈贵姓?”

老人看了看赵匡胤,并未正面回答:“万岁!都说你至圣至明,礼贤下士,小老儿不信。今日见面方知名副其实。冲您刚才给孩子“大救驾”吃,是爱民如子的有道明君!您缺多少粮食,我都包下来,供您吃几年。”

赵匡胤听这话,握住老人的双手,问道:“恩公此话是真!”

“我敢和万岁说谎吗?”

苗从善说:“万岁,此地非讲话之处,快进里边谈。”说完,君臣进了行宫,来到书房。

赵匡胤落座,给倒上一碗百开水:“军师!老人是谁?你从哪里把老人请来的?”苗从善笑而不答。

书中交待,军中无粮,人心惶惶。苗从善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在大街之上东游西逛。他可不是散心游玩,而是视察民情,想法筹粮。他是黑夜、白天,昼夜不停地转,寿州城大街小巷他都走遍了,家家断了炊烟。有钱的人家,把佣人、长工、老妈子全都辞退,生怕多个人多张嘴。他发现唯有在城西北角有三间土坯房,房子很破,一天两遍,炊烟不断,这家人满面红光,没有饥饿神态。苗从善觉得十分奇怪,一连观察了五天,这家有一位老人,衣服褴褛,脸色好看,常拿出小盆稀饭,周济左右穷孩子。这是个穷苦人家,为何没有断粮?他家的粮食哪来的呢?苗从善百思不解。

要知心腹事,但听背后言。这天晚上,他乔装改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在窗外偷听。就听屋里有人说话。有个女人的声音说:“爹呀!您就说了吧!看城中百姓饿得多可怜!”

“不行!我怕烧香引来鬼,叫赵匡胤知道,他把粮食弄走,当兵的吃饱饭打仗更有劲,这仗不定打多少年呢!”“爹!都说赵匡胤是好皇上,他的兵将不抢不夺,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咱积点阴功吧。”

“我还得看看。”

苗从善在窗外听了这番话,心中高兴:老人手中有粮,不敢献出,其中定有缘故。当晚回去,没敢对别人讲。第二天,来到老人家门前,等老人出门,故意上前说话,宣传赵匡胤是有道明君,兴兵伐南唐顺天应人。三说两说,把老人说活心了。老人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我得看看。”

苗从善着急说:“万岁三天没吃一口东西,快饿死了,你不能看着,得赶快去救驾呀!”

老者说:“好吧,我去救驾。但有一样,他是有道明君,我给他帮忙;要是残暴昏君,我不管,宁可死在他身旁。”就这样,他做了六个面饼,用竹篮装着,临行嘱咐女儿:“你们在家听信,我要回不来了,你们别难过,该着我死。”

苗从善说:“你放心,有我吗。”

老人闻听一愣:“你是谁?”

“我叫苗从善。”

“是赵匡胤的军师?”

“正是。”

“我上你的当了!”

“老人家你上什么当了?你和女儿议论粮食的事,我早就听见了。要是别的皇上,把你抓去拷打,你不说能行吗?我是劝你,你试探赵匡胤好坏,我也同意。太平年间看不出君主好坏,到了这阵看他如何?我帮你,你帮我,去试探赵匡胤。要昏庸寡德,我也不保他。”

老人闻听这些话,打定主意:“好!我信得着你了。”就这样,两人来见赵匡胤。

老人见到赵匡胤,深受感动:“万岁,小民有蒙君之罪,罪该万死!”

“老人家何罪?是孤连累你们。”

“万岁!本不该叫你们挨饿,有很多粮食,我没说,今天泄露军机。小民是本地人,是土木工匠。十年前,南唐濠王李璟,要兵吞各国,独霸中原,招兵买马,聚草囤粮,在寿州修个地下粮仓,由寿州大帅刘仁瞻监工。我被召去修粮仓。服徭役的有几百人,大兴土木,工程浩大。白天不敢动,半夜干活。这个粮仓修在寿州城外,进口在城里,整修一年半,大工告成。刘仁瞻下令,让当兵的把修建粮仓的人,一律杀死。还怕走了风声,又把当兵的杀掉。其他官员光知道寿州有粮仓,也找不到地方。后来刘仁瞻也死了,时过境迁,此事寿州人都不知道。在他们杀人的前三天,我接到家书,说女儿生孩子,我偷偷离开修建之地。后来一打听,修粮仓的人全部被杀,一个人也没了,出入口堵死。我知道事情不妙,远奔他乡。在外边住了七年,一看风平浪静了,才回归故土。

“所以寿州百姓恨南唐濠王李璟。虽然换了皇上,我也不敢住在城内,住在城关四十里地村子内。这次万岁来打寿州,小老儿想念女儿,怕她出闪错,才回城内。刚住不久,万岁带兵进城,也被困城内二年有余。本应早献粮食,是小民愚昧无知,恨官府,才没有说。二年来,亲眼见万岁和军卒,忍饥挨饿,没有骚扰百姓,公买公卖,秋毫不犯,我愿意为你们带路,取出粮食,以救生灵。”

赵匡胤惊喜若狂,忙问:“粮食在何处?”

老者说:“要把三皇庙大殿神台打开,再起出青石板,就是粮仓的仓门。那些粮食够几十万大兵吃用数年。”

赵匡胤听了这番话,真像久早禾苗盼来甘露,斗大明珠落在掌中,急忙欠身离座,大礼参拜:“老人家,你是我赵匡胤和城中军民的救命恩公!恩公在上,受匡胤一拜。”

老人听这话,“扑通”就跪下了:“万岁,我是平民百姓,怎能担得起万岁大礼!折了小老儿的阳寿了。”

赵匡胤急忙扶起老人:“老人家快请起。”说罢,二次坐好。

赵匡胤问:“请问老人家贵姓大名?”

“我复姓公孙,单字名良。万岁何时开仓取粮?我给带路。里边有机关过门,四面埋伏,十分危险。小老儿愿意亲自带路。”

赵匡胤说:“好,多谢恩公。事不宜迟,马上开仓!”

说完,赵匡胤叫高怀亮派几名将官,集合军卒,随公孙良来到三皇庙,按着老人的指点,很顺利地打开粮仓。人们看见粮食,欢呼跳跃,有的捧起带皮的谷物,就往嘴里放,也有的饿得走不动,趴在粮食堆上傻笑。军卒用筐抬、担子挑,黑夜白天运粮,络绎不绝,老百姓按人口给粮,欠下富户的粮帐,加倍奉还,全部还齐。军卒又能吃饱饭,万分感谢寿州百姓,特别是公孙良老人。

简短截说。赵匡胤君臣在寿州又被困了四年,前后共六年。这几年缺粮少盐。人不吃盐四肢无力,牲口没有盐也打不起精神。为了弄到一点盐,常常偷袭南唐营,死伤很多人。

六年中,多次交战,宋营屡打败仗,派人闯营也闯不出去,不是死就是伤。当初进寿州是二十万人,现在不到十五万了。没有兵源,补充不上。被困这几年,将军们鬓边添了白发,脸上多了皱纹,年纪大的体力不佳,青壮年军卒,现在变成中年、老年,一个个思乡心切,想念亲人,军心浮动,一片凄凉。想出寿州势比登天还难。这时,军粮眼看要吃光,军民又要挨饿。

赵匡胤心中烦躁,屈指算离京征南已经七个年头,不知道为何二弟光义不派援兵?大概光义不知道我们被困吧!谁能送个信呢?现在军无斗志,守在城里是耗心血、劳神思。不定哪天城池被攻破,君臣都得成了阶下囚。又想高怀德、呼延凤落在敌营六年,生死不知。都是自己无能。

马渴思饮长江水,人到难处想宾朋。赵匡胤这阵胡思乱想,想起当初柴荣、郑子明,三友结拜,三弟郑子明勇猛过人,要有三弟在,哪怕敌兵困城?他勇不可当,可闯营搬兵。是我一时糊涂,信任韩素梅,酒后无德,错杀郑子明,都怪我呀!最可惜的是老军师苗光义,神机妙算,为孤的江山,呕心沥血。也是我酒后无德,贬了苗光义。眼前有他在,不能在寿州被困六年呀!这文武二臣不在,高怀德被囚,我如断线的风筝,心神不宁呀。眼下又缺粮断草,难道真的要命丧寿州?想到这,掩面大哭。

正哭呢,军师苗从善和石守信进屋,赵匡胤都不知道,哭罢多时止住悲声。苗从善说:“万岁!难过没用,还是想办法脱险。”

赵匡胤没好气地说:“六年来都没办法,现在你有什么主意?”

苗从善说:“京城至今未来救兵,想来是一字并肩王不知道我们遇难,还得派大将闯营搬兵。”

赵匡胤说:“前者派了几人闯营,全是有去无回,不是死就是伤,还有谁能行?”

赵匡胤话音刚落,门外有人答话:“万岁!小人愿往。”

赵匡胤一愣:“何人答言?”

外边有人回答:“小将冯茂。”

“请进。”

冯茂乐呵呵进来说:“给陛下问安。万岁,我进京搬兵去吧?”

赵匡胤没说话,回头看看苗从善,意思是问他,冯茂闯营搬兵行不行?苗从善说:“不行!冯将军的本领虽高,但不能进京,因为他没在京都为官,朝中大臣不认识他。他是个孩子相貌,怕人家不相信,空去白回。”

冯茂听完心中不悦,说道:“看我个子矬呀!”

“不是!”

苗从善嘴没说,心里想,冯景川就这么一个儿子,万一出闪错,于心不忍。另外,冯茂长得这么矬,谁也不拿他当大人。叫他去,准误事。冯茂这个人好强心胜,心说:你说我不行,我非去不可!在寿州这六年我差点憋死,依我早就出城拚命,你就是不让我去,这回我进京城,叫去也去,不让去也得去!

赵匡胤见此情景为难。石守信在一旁说:“万岁,还是老臣闯敌营回汴梁搬兵,叫冯茂送我。他出去打一仗过过瘾,也把我送出去,一举两得。冯茂你乐意吧!”

冯茂一乐:“哎!这才是我的好叔叔!我送你老人家闯营,到了京城你到我们家,替我看看我娘,给我捎个好。”

石守信闻听一咧嘴:“这孩子!别说了。”

赵匡胤说:“老爱卿,你们一老一小出城,我担心。你不似当初,人老不讲筋骨为能,怕你们出闪错。”

“万岁,打仗没有不伤人的,战死可算为国尽忠,怕死别当武将,臣愿意为国挺身走险!”

赵匡胤没有主意,又请来高怀亮,三个人开了个军事会议。赵匡胤问:“叫石守信搬兵行不行?”

苗从善说:“我看行,有冯茂护送石将军,准能冲出去。不过,光石将军这一路去搬兵不行,朝中有兵缺将,怎么能到各地请几位大将到南唐解围!”

赵匡胤忽然想起一个人,说道:“二位卿家,有一位老英雄能来可救孤王脱险。”

“谁呀?”

“此人名贯宇宙,誉震外邦,家住山西磁州火塘寨,姓杨名衮。不但火山王杨衮杀法骁勇,武艺高强,就他的几个儿子,也勇冠三军。只要杨衮到,就能解寿州之危。”

高怀亮听完心里不好受,杨衮是他养身之父,自己从小住在杨家,叫杨继亮,和杨衮的儿子大排行,为老八。自从赵匡胤下河东,收下杨继亮,他认祖归宗,改姓高。打那以后也没见义父杨衮。数年来音信皆无,自己对不起火山王。

想到这,他叹了一口气:“万岁,你这话等于没说。我义父火山王要到寿州,取林文善的人头,如探囊取物、盘中取果。但是他不能来。他的脾气万岁你不是不知道。他说过,至死不保二主。他保北汉王刘崇,刘崇为人心术不正,他虽然知道,但是他也不反刘崇,所以我说他不能保宋。咱们死活与人家无关。”

赵匡胤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和杨衮是忘年之交。想当初下河东大战天汉山,我和杨衮打出交情,叫他投降,他不降,又情面难却,他说我不保你,也不打你。将来我七个儿可以保你,有用我杨家之处,万死不辞。我向火山王要凭证,他把走线铜锤赠给我;我解下玉带回赠。当初铜锤换玉带收下杨家将,至今他父子无音信。现在我君臣落难,该请杨家帮忙,纵然杨衮不来,杨继业和佘赛花能到前敌,也能解燃眉之急呀!”

高怀亮闻听大喜:“万岁,要能请来杨家将,我求之不得,怎么请?”

赵匡胤说:“派一名武将。拿着那柄铜锤去山西请杨家将,找一个和杨家熟的人去为好。谁和杨家将熟呢?叫潘仁美去请杨家将吧,由曹彬护送。石守信进京由冯茂护送。”

四个人用过晚饭,披挂整齐,带好书信、圣旨。潘仁美带上铜锤,准备闯营。临行,赵匡胤千嘱咐万叮咛,路上多加小心。叫曹彬和冯茂把二将送出敌营,再回城交令。

那曹彬自从上次受伤,养了半年身体才好。天交二更,人衔枚、马去铃准备起程。今天冯茂也骑匹小马,冯景川嘱咐说:“孩子小心点,早些回来。”

冯茂说:“爹,你放心吧!我去去就回。”

说完,四员将出北城,飞奔敌营。赵匡胤在城头听动静。敌营像开锅相仿,杀声震天,整乱了半夜。天交四更,只见石守信身带重伤败回寿州。没杀出去。开城门放石守信进城,石守信细说经过:四个人杀进三道敌营,遇见老道于洪,冯茂被暗器打伤,不知去向。石守信为找冯茂身带重伤。曹彬和潘仁美去向不明,也不知道杀出去没有。大家听了以后可犯愁了。冯茂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两位应该是杀出去一个,回来一个才对,怎么都不见了呢?

第二天,派张光远、罗延西双双闯营,没等两人到敌人营门口,就被人家用箭射回,可把赵匡胤愁死了。到现在搬兵的旨意还在城里,送不出去,怎么办?高怀亮说:“我试试。”

赵匡胤说:“帅不离位,你走怎么行?”

怀亮说:“万岁,您可临时为帅,执掌兵权。臣去京都。”

“孤不放心。”

“万岁!冯茂至今下落不明,曹侯爷生死未卜,你就不心疼吗?都是有家有口,有父母有妻子,我高家受万岁洪恩,更应该尽忠,忠则尽命。话两说着,我去有把握,今晚来个迅雷不及掩耳,去闯敌营,敌兵发现我也过去了,请万岁放心。”

高怀亮再三讨旨,赵匡胤一看没办法,只好点头答应。高元帅要出城,众人都担心。赵匡胤御笔疾书,给赵光义写了一封信,又刷一道圣旨,叫光义速派将来寿州解围。天色将晚,高怀亮用罢战饭,喂饱战马,将圣旨用黄绫子包好,斜背在身上,然后,顶盔挂甲,罩袍束带。牛皮面具把战马头罩住,只露出马的眼睛、鼻子、嘴和耳朵,防止被射伤;马后鞧也罩上生牛皮;四蹄子用棉花、皮子包好,防止有声音。又摘下威武铃,准备要偷闯南唐大营。一切收拾利索,跟赵匡胤告别:“万岁,臣要走了!”赵匡胤眼里含着泪,派马全义、乐元福,护送高怀亮。

谯楼上打过二更二点,夜静更深,万籁俱静,三匹马悄悄地出了北城门,过了吊桥,飞奔唐营。赵匡胤领群臣上了城头,在城楼下目送高怀亮。

二十里地眨眼就到,前边是南唐大营,高怀亮勒马一瞧,现在的工事比当初修得还坚固,前边是一道道土岗,一道道壕沟,远处敌营内灯火闪闪,如同白昼。这几天,夜夜有闯营的,所以南唐兵加了十二分小心,白天睡觉,晚上听调。快到近前了,高怀亮说:“别送了。”

乐元福、马全义说:“好,高元帅,我们就不远送了,祝您一路平安回到汴梁。”

高怀亮说:“但愿如此,你们回去吧!”

“不,我们看你进营门再走!”

“好!”高怀亮双手拧枪,两脚踹镫,膝盖碰动飞虎韂,这匹马四蹄蹬开,飞奔敌营。战马跑上高岗,前边是壕沟,高怀亮用枪纂一扫马的三叉骨,这匹马腾空跃起,真有蛟龙入海,腾云驾雾之势,飞过战壕。南唐军卒看见了,高喊:“站住,前边来的是什么人;再不站住,可要开弓放箭了。”

高怀亮也不答言,身体前倾,伏在马背上,两眼目视前方,往前冲。敌兵明白是闯营的,急忙忙敲梆子“梆梆梆!”土围子后边有人,弓开弦响,箭似飞蝗,向高怀亮射过来。高怀亮舞动大枪,拨打羽箭,上护其身,下护其马,“啪啪啪!”雕翎箭落在马前马后,身左身右,眨眼来到土围子附近,战马一蹿上了土围子。土围子后边是弓箭手的掩体,高怀亮马到近前,弓箭没用了,吓得军卒要跑,高怀亮大枪摆开,左右开弓,一阵厮杀,南唐兵卒死尸横倒竖卧。

高怀亮精神抖擞,连过唐营两道防线,可就来到了南营门。高怀亮大喊一声:“呔!南唐兵将听着,我乃大宋元帅高怀亮,借尔等道路通过,让我者生,拦我者亡,都给我闪开了!”

战马“嗒嗒嗒”冲过去,守营门的军卒有一二百人往上拥,这个摆刀就砍,那个拧枪就刺。高怀亮也不招架,任他们随便砍,他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干各的,谁手快谁就活着,谁手慢谁就死,反正胆大的撑死,胆小的饿死。高怀亮大枪“噗”地一扎,穿上三个,大枪一甩,砸倒下四个,战马原地转一圈,大枪一扫一溜风,打死十二个。其他人不敢上了,弓箭手不敢放箭,怕射了他们自己人。就这样,高怀亮冲进营门。

乐元福、马全义等人见他冲进去,急忙回城交令。

再说高怀亮进了敌营,更不好走了,帐篷挨篷帐,里边住的是兵将,哪个出来也不放过,这个一刀那个一棍,截杀高怀亮。高怀亮正打得兴起,枪不虚发,已经杀到中间。突然,营中炮号连天“叨——叨!叨!”军卒立刻不乱了,南唐军卒各收兵刃闪在一旁。

高怀亮一看,这条道挺宽绰,催马往前走。没走出十步,迎面一片火海相仿,军卒们高挑灯球火把、亮子油松,横住道路。火把举成半圆形,把当场照得通亮,就是有根针掉到地下也能看着。紧接着冲出千余人,分为长枪手、校刀手、弓箭手、藤牌手,站成三排,二龙出水压住阵脚。当中高挑大旗,旗面上斗大个“林”字,接着跑出三匹马,左右二将如凶神恶煞,当中之人五十多岁,身高过丈,膀阔三亭,面似锅底,扫帚眉,铜铃眼,狮子鼻,火盆口,暴长钢须,头带镔铁打造荷叶盔,高托十三曲簪缨,乌金甲,背弓带箭,胁下悬跨三尺斩杀剑,跨下青鬃兽,得胜钩鸟翅环上挂着一口巨齿飞镰大砍刀。真是百步威风,千层杀气。

高怀亮看罢倒吸一口凉气,这个人怎么眼熟呢?想不起来叫什么名了。怎么办?打吧!只见敌将大喊一声:“本帅无敌大将林文善在此,尔等是谁?敢闯我的营盘,通名受死。”

“啊!”高怀亮听罢,一想完了,我命休矣!高怀亮吓怕了,六年前林文善把高怀亮打在马下,眼看被杀,多亏冯茂赶来相救。今天又碰上林文善,这真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怕谁来谁。

高怀亮君臣在寿州被困六年,林文善就在城外围困六年。老道于洪不常在这,他在金陵陪李煜,这边由林文善监军。这六年林文善失算了,开始认为城内有几个月粮草断绝,赵匡胤不打自乱。所以,没攻城光困城。林文善的将官、军卒整天吃喝玩乐。结果守了一年多,宋军也没投降;,林文善以为赵匡胤他们带的粮草多,一年没饿死。再守几个月,果然城内断了炊烟,军卒无精打采,他以为大功告成,没过几天城内又恢复正常,没事了。

林文善不解其意,这一年多不练兵不演阵,军卒懒惰,再攻城不卖力气,打了二年没打开。林文善知道情况不妙。还得攻城,开始练兵,这批老兵油滑不行了,重新调新兵。新兵打仗经验不足,又得重新训练,和宋营打了几十次仗,每次南唐都得胜,就是攻城不开。

南唐李煜生气,连连派人询问,为何一连几年光阴攻不开寿州?尤其最近,李煜派钦差给林文善送信,拿不下寿州,误军机,耗粮饷,要抓入京城,免去元帅之职。林文善上火着急,弄不清赵匡胤为何没饿死?哪来的粮食?最近又开始调将官,选了俩先锋,攻打寿州,连日来宋将闯营,吓得林文善晚上不敢睡觉,领先锋等候在帐内,随时交战。所以高怀亮踹营,林文善得信了,带二将亮队拦住道路。

高怀亮看林文善老了,六年前见面,今日遇见不敢认了,两个元帅一城之隔,如隔万里。高怀亮害怕也没办法,往周围看看,全是南唐人,自己孤零零被围在当中,忙道:“林元帅,我乃高怀亮。”

“啊!高元帅别来无恙。”

“林元帅,请问我兄长高怀德现在何处?”

“你哥哥投降了,现在和我同殿称臣。”

“胡说!我哥哥不会奴颜屈膝。”

“信不信在你了,用不着打嘴仗。高怀亮,我问你点事。”

“什么事?”

“你们寿州被困六年,哪来的粮食?”

高怀亮心想,不能说实话,吓唬吓唬他:“姓林的,你以为能把我们饿死,你想错了。城中粮还够十年。这些粮食是飞鼠给盗来的,这叫真天子百灵相助,饿不死我们!”

林文善说:“饿不死,打死你们!你乃我手下败将,还敢闯营吗?快下马受绑!”

“林文善,你不用大话欺人,今天本帅一定要从这过去!是你闪开了。”

林文善乐了:“哈……就你那两下子能行吗?你把我的先锋官打败,我就放你。”

说完,一摆手,右边的一员大将,催马冲到高怀亮的眼前。高怀亮一看这个人,年纪在三十八九岁,身高九尺八,面似瓜皮,环眼金睛,连鬓落腮胡须,奓里奓撒,好象钢针一般,又同猪鬃相仿。头戴金盔,身挂金甲,外罩绿罗袍,半披半挂,飞虎裙遮住中衣,牛皮靴斜插镔铁镫,跨下艾叶青鬃马,掌中一对镔铁压油锤,这对锤有一百五十多斤重,冲着高怀亮喊:“该死的囚徒,你就是高怀亮?”

高怀亮回答:“正是。”

“高怀德是你什么人?”

“俺的长兄。”

“他能为比你怎么样?”

“强之百倍。”

“是呀!他比你强都被我们抓去,被押五六年,你来不是白给吗?下马投降吧!”

“呸!我兄长被你们暗算,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没什么叫你见笑的!今天我要替兄长报仇!”

“说得好听,你没那个能耐!”

“你是什么人?”

“你家大先锋吕文刚,看锤!”说完,马往前提,抡起大锤往下就砸。

高怀亮不敢用枪崩,锤重力大,只能用枪杆斜着去封,大锤碰到枪杆上滑下来,高怀亮抖枪便刺,吕文刚左手锤去崩枪,右手锤奔高怀亮太阳穴打去,高怀亮低头闪身,暗想,我别在这打,一个林文善我都战不过,这又来两个先锋,准死无疑。三十六计走为上,我跑吧!

想到这,二马错镫,跑出百步,高怀亮没回来,打马如飞,冲进林文善的队伍。唐兵没防备这手,手足无措,高怀亮冲过去了。林文善急忙取弓搭箭,高喊:“不许追,都闪开!”

军卒躲到两厢,林文善冲着高怀亮的后背“嗖、嗖、嗖”就是三箭,这三箭可以躲过去,没成想,唐营副先锋吕文忠截住高怀亮的马头。吕文忠是吕文刚的兄弟,手中一对铜锤,大锤挂动风声奔高怀亮砸下来。

高怀亮精神不够使了,顾前顾不了后,躲锤躲不了箭,就在他一迟疑,“啪!”一箭射在护心镜上。护心镜打碎了,箭掉在地上。这时大锤砸下来,高怀亮急忙左脚一敞裆,右脚一带镫,马头一踅躲开大锤,“嗖”第二支箭到了,躲不开了,正射中后心。护心镜坏了,没有搪箭的东西,刺甲穿袍,受了重伤。高怀亮一失身差点摔下去,第三支箭正射在腿上。

高怀亮带伤,血染征袍,动作缓慢,冲不过去了。军卒一拥齐上,群战高怀亮。不多时,高怀亮身受五处刀伤,像血人一样。他心中明白,我命休矣!万岁,只说能闯出南唐营,到汴梁搬兵,想不到人单力薄,冲不出去,如果被他抓住,死得更惨,不如一死以身殉国。

想至此,大枪一调个,枪尖冲咽喉要自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对面一阵大乱,如而江倒海一般,南唐兵像落潮一样败下来,边走边喊:“哥哥,兄弟,了不得了,哪来个黑小子,是要命的活阎王,杀人不眨眼,冲进来了!快躲开,走晚了没命,吃饭都不香,老婆孩子归别人喽!”

这一乱,冲乱了林文善的阵脚,你挤我撞,谁也拦不住。敌兵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无心再围高怀亮。林文善、吕文刚、吕文忠吓一跳,怎么从外边杀进来了?看看去。

高怀亮把枪放下,抬头一看,从迎面飞来一骑战马,这匹乌骓马,如同蛟龙出水,又如猛虎下山,冲进敌群,连踢带咬。马上之人年纪在十七八岁,面似镔铁黑中透亮,亮中透明,真好像枣木炭“嘎叭”掰成两节,又黑又亮又脆生。两道扫帚眉,一对大环眼,黑眼珠大,白眼珠小,滴溜乱转,皂白分明。高鼻梁,菱角口,两耳有轮。头戴青缎扎巾,迎门高压一朵美绒球,蓝绸子条,从前往后一系,搓个麻花,打了疙瘩。上身穿青缎短靠,胸前紧勒十字绊,蓝绸走水,青缎子中衣,足蹬抓地虎青缎靴,只生得虎背熊腰。背插水磨钢鞭,手擎丈八点钢矛。谁见过燕人张飞?哪见过唐朝尉迟敬德?他就像金刚降世,又如太岁重生。

只见他,双手抖动丈八蛇矛枪杀进重围,高怀亮一见急忙喊道:“小将军是哪位?本帅平东侯高怀亮在此遇难。”

黑脸好汉一听,精神一振:“高老将不要害怕,少要担惊,我来了!”小将军闯重围,要大战林文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斗罗之金鳄 诡秘之主 剑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偷心龙爪手 穿越1942有空间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桃花沟 超维术士 非凡人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踏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万历烽火 覆汉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水浒之书生王天下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梦回西晋娶女帝 大齐之君上传奇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 山贼之谋定三国 三国第一公侯 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穿越之铁血捕快 
赵匡胤演义 爱吃香辣豆干的公孙敖 - 赵匡胤演义txt下载 - 赵匡胤演义最新章节 - 赵匡胤演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