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楚山孤

首页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夺嫡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汉乡 晚唐浮生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楚山孤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全文阅读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txt下载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4章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道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早饭?

这东西真是能吃的?

满朝文武看着手中的红薯,再互相看看对方,都是有些面面相觑。

烽火戏诸侯被人骂了千百年,皇上总不能拿这个来戏弄他们吧?

不可能,这可是满朝文武呢。

对了,搞不好这还是一个表现的机会呢。

想到这里,有的大臣有些迫不及待的把整根红薯塞进嘴巴里,咬上了一大口。

嗯?

入口软糯,而且香甜,还真挺好吃的。

就是,这个皮好像有点膈喉咙。

见有大臣这么做,其他大臣也是有样学样,纷纷想要将红薯连皮带肉放进嘴里。

“慢着!”

朱元璋的声音让所有人停下了动作,纷纷望向上位的朱元璋,只听朱元璋道:“怎么这么蠢呢,把皮剥了再吃呀!”

原来是这样!

刚刚急于表现的那些个大臣有些尴尬,但其实朱元璋也都看在眼里。

接下来。

大臣们纷纷剥去红薯的表皮,露出里面金黄色的薯肉,薯肉可不像表皮看起来那么粗糙,一看就很有食欲。

这一次,终于不是勉为其难的放入口中。

薯肉入口,是真正的软糯香甜,而且是他们从未尝过的味道。

“嗯,好吃。”

“真的好吃。”

“哇,刚刚闻着香味我就觉得这东西好吃,果然没错。”

“谁说这东西丑了?这东西可太香了!”

“好吃吧。”见满朝文武都是露出赞叹的神色,朱元璋很满意,笑呵呵的问道。

满朝文武纷纷点头。

有大臣站出来问道:“皇上,此物叫什么,皇上又是从何而得?”

朱元璋回道:“此物名为红薯,原产自遥远的南美洲,咱也是机缘巧合下得到。”

又是机缘巧合。

怎么这么多的机缘巧合啊。

看着惊讶的满朝文武,朱元璋心说,你们这也惊讶得太早了点吧?

朱元璋继续道:“此物不仅好吃,饱腹,而且亩产五千斤,胜种谷二十倍。”

话音落地,举殿寂然。

所有大臣都是瞠目结舌,手中的红薯瞬间都不香了,愣愣的拿在手中。

多少?

亩产五千斤?

他们甚至怀疑自己耳朵抽风,听错了。

然而朱元璋却是继续道:“这红薯不仅亩产高,还不挑地,一般的田地乃至旱田都可种植,而且生食熟食皆可,还可以用来煮粥,或者磨成粉。”

听了朱元璋的话,满朝文武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震撼了,有些愕然的看着手中的红薯,刚刚还嫌这东西丑,没想到却是可救天下百姓的神物。

民以食为天,食物从来都是百姓最关心的东西,只有填饱肚子了,才有资格说其他。

历朝历代为何以农为本?

就是因为农业关乎天下百姓的吃食问题,而且大多数王朝的灭亡,导火索都是因为百姓吃不饱饭。

如果真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这红薯产量高,好种植,而且吃法还多样。

如果这都不是神物,那什么是神物?

“皇上寻得此神物,实乃我大明之福,百姓之福啊!”

钱唐第一个站出来,拜下高呼,他并不是想要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激动。

“山人出山,不为做官发财,只为助皇上天下大治!”

钱唐想起当初他应诏出山时候,对朱元璋说下的豪言壮语,而这同样是他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爵禄可辞,白刃可蹈”。

来到京师,朱元璋拜他为刑部尚书,为京官这些年,他兢兢业业,清正廉直,身体力行。清方能正,廉则可直。在象山丹城并没有因做了官增加一亩田产,也无像样官家庄园,两袖清风。

这也让他敢于在朱元璋要踢孟子出庙宇的时候,敢于抬棺进谏,敢于在以为朱元璋出宫不管天灾时,敢于拦住朱元璋。

他自知能力有限,对于大明的帮助也是有限,但他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匡扶君主。

然而,好像就是从朱元璋那时候出宫开始,大明似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不仅每一次遇到危难都能安然度过,而且不断有令人惊叹的新事物出现。

先是提高几倍效率的纺纱机织布机,再是让大明摆脱寒冷的蜂窝煤,再又是批量生产的宝刀,现在又是胜种谷二十倍的红薯。

用自己毕生所学,协助大明皇帝朱元璋天下大治,是他的理想,而现在他的理想好像真的要实现,他有种感觉,他或许真的要看到一个大明盛世。

“臣为皇上贺!臣为大明贺!”

“臣为皇上贺!臣为大明贺!”

其他大臣也都跟着站了出来,拜下高呼。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得意忘形,摆了摆手,道::“说这个还为时尚早,咱今天把这个给你们看,是想要你们帮忙着一起把这个红薯推广出去,让咱们大明的百姓都能吃上一口饱饭。”

大臣的背后基本上都有大地主或者大家族,所以想要快速推广红薯还得要依靠他们,效率会比各级官府层层往下压去推广要高。

只要他们背后的大地主或者大家族开始种,那么很快就可以传播出去。

而在场的大明所有文武大臣对此并不抗拒,因为推广红薯很明显是多方共赢的事情,而且他们说到底是朝廷命官,这种有利于百姓而不涉及斗争,甚至有可能名留千古的事情,没有人会拒绝。

“臣等,谨遵圣命!”

满朝文武齐齐出声应诺。

这一次真的是朝野齐心,上下积极推广红薯。

也正是因为朝野上下齐心都在积极的推广,所以今年的春耕,红薯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地方种下……。

……

另外一边,大明的第二届恩科考试也开始了。

上一次恩科,也就是大明的首届恩科,便已经出现南北分化的现象,后来更是因为有心人的推波助澜,差点儿引发类似后面才爆发的南北榜案的大案。

不过这样也把问题提前暴露了。

朱元璋在参考了后面南北榜案的解决方案,想要进行南北分榜考试,但后来听朱辰的分析,分南北榜考试后来成了滋生朋党之争的温床,也让后来的文官朋党强大到竟能对抗甚至控制皇权,朱辰的建议是分科考试。

一科还是和以前一样以诗词文章为主,另一科则以生产生活的知识为主。

南人善诗词,而北人则更加务实,两科正好对应南北方学子各自所长,而且也能更好的为朝廷选拔出综合能力更强的学子。

今年的恩科考试,就是按照朱辰说的来进行。

第一天考试还算无风无浪,因为第一天考的是和以前一样的诗词文章。

而第二天考试就波澜骤起了。

考场内。

第一天都是唰唰唰的写字答题声,而第二天则是一片唉声叹气。

当试卷发现来的时候,所有考生都是懵的。

虽然说考试前已经说明了有两科,这第二天的这科主要考生产生活知识,学子们还以为是考类似于策问那样论证式的长篇大论。

谁曾想,竟然真的就是生活和生产的常识。

譬如,稻、麦、麻、豆、桑、棉、葛等的种植,砖瓦、陶瓷的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等。

所有考生都傻了。

这可是大明最高级别的考试啊,怎么考最底层百姓那些田间地头的知识?

完了。

这是南方学子看到试卷后的第一个念头。

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圣贤书中哪有这些知识啊。

北方的学子倒还好一些。

因为他们的生活比南方的世家大族要更为艰苦,他们要更多的参与到生产生活当中。

而且,上面考的很多知识,其实很多都是《天工开物》里面的知识,而《天工开物》已经在报纸上连载了一年有余,全国范围内的百姓对上面的知识都非常的认可,因为上面的知识真的他们的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是很大的指导作用。

而这些北方学子作为读书识字的人,村里面很多不识字的都找他们请教,让他们帮忙把报纸上的知识读给他们听。

所以,北方学子有些是实际参加到生产当中,有些是耳濡目染,无论如何,他们对这些知识多多少少还是懂一些,有个别甚至懂得还不少。

懂的自然奋笔疾书,不懂的就只能搔首挠腮。

铛铛铛!

提示准备交卷的钟声响起。

好多考生的试卷都还是空白或者只写了少许,听到钟声就像是听到了催命声,吓了一大跳,急忙惊醒,想要填满试卷。

但是,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急得额头直冒汗,下面的膀胱更是一阵收缩,差点儿就憋不住了。

但是交卷的钟声还是响了。

“好了,都放下笔,交卷!”

随着试卷还是被无情的收走了,有的人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直接瘫软在地,更有甚者,直接尿了,一股骚气弥漫整个考场,让收卷的考官一阵皱眉兼叹气……

……

出了考场,所有学子都是情绪激动,都在激烈的议论中。

因为这一次考试的试题不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这么简单,而是实在太惊世骇俗了。

其中有一道题,更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印象深刻。

那道题是这样的:两个铁球,一个重一斤,一个重十斤,同时从城楼的同一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

而且据说这个题是皇上亲自出的。

出考场对答案的时候,竟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确切的答案,更是因此争吵不休。

“都别争了,去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对啊,眼见为实,大家都城门楼上去试一下,这么多双眼睛看着,总假不了吧?”

“我说绝对是重的先落地,我赌十两银子,谁敢接?”

“谁敢接你的?谁还不知道是重的先落地?你当我们是傻子啊!”

“……”

刚考完试,一大帮学子便闹闹哄哄的往城门楼而去……

……

而这个时候,被弹劾的刘基也回到京师汇报工作。

“折子上说的是不是真的?”

朱元璋把折子丢到了刘基的面前。

刘基捡起折子,认真看了片刻后,回道:“基本属实。”

闻言,朱元璋的眉头猛地皱了起来。

“纵容官员马踏青苗,甚至放水淹田,兼并百姓的土地,把百姓变为流民,为了推广纺织业不择手段,不顾百姓死活,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话间,朱元璋一双虎目直勾勾的盯着刘基。

刘基面不改色回道:“在推广纺织业的过程中,的的确确有官员急功近利,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臣还是有话想要说,特区特区,既然是您钦定的特区,按照臣的理解,就是要特区对待,如果一切还是和以前一样,那又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不说话。

刘基继续道:“还有,臣在去松江特区之前,是您再三嘱咐臣,说要放开,一定要放开,臣去了松江特区以后,按照您的吩咐,对松江特区的要求也是放开了干,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干,不错,在推广纺织业的过程中是犯了一些错误,但如果害怕犯错,松江特区是绝不会有今天的成绩,那些犯的错,臣已经尽力去弥补了,如果皇上觉得臣做得不好或者说做错了,皇上要罚便罚吧,臣,绝无怨言。”

刘基的话,让朱元璋一时间竟是有些无言以对。

当初定松江特区的其实是朱辰,让放开了干其实也是朱辰,他只是转述了朱辰的话,但事实上,松江特区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凭借着一个特区,就让连年亏空的大明财政扭亏为盈。

刘基说得也确实有他的道理。

如果害怕犯错,一切都和以前的一样,那还叫什么特区?又怎么会有今天的成绩?

但是犯错又能容忍吗?把那么多百姓变成流民,入让农村的人都进城镇,农村的荒地没有人开垦,这样是否真的如弹劾刘基的大臣所说,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沉默了好一会。

朱元璋缓缓开口道:“你这事容咱想想再说,走吧,你也好久没见朱先生了,一起跟咱去见见朱先生。”

听说要去见朱辰,刘基的眼神下意识的亮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保护我方族长 镇妖博物馆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御女天下 斗罗之金鳄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乙木修仙录 盲人按摩师 苏倩 夫君天天酸溜溜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大明世祖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正统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流氓帝师 
最近更新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烽火燃情山河虹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穿越大明做女皇 我的女皇老婆 一统大宋 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 情牵盛世恋歌 秦朝历险记 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水浒之书生王天下 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楚山孤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txt下载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节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