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悬空

没文化的猪

首页 >> 日月悬空 >> 日月悬空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黑铁之堡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凡人歌 暴君闺女五岁半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中华第四帝国 武道凌天 
日月悬空 没文化的猪 - 日月悬空全文阅读 - 日月悬空txt下载 - 日月悬空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9章 封禅受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然而,土木工程那规模空前的浩大声势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令人咋舌的。成千上万名技艺精湛的工匠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汇聚于这处施工之地。如此庞大数量的工匠集中在一起劳作,光是每日所需的材料和食物供应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且,要想让这项工程能够顺利推进并按时完工,还必须得保证其具备极高的效率以及过硬的质量。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唐太宗李世民毫不迟疑地果断下达命令:“立即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监督此项工程的机构!这个机构要全面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务必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他那坚定不移的决心仿佛就是一座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巍峨城墙一般,让人感到无比安心与信任。

在如此紧张且饱含着无限期望的氛围笼罩之下,那大规模修缮土木工程的浩大工程已经持续开展了好几个月之久。每当日落西山、夜幕悄然降临时分,长安城便会被璀璨夺目的灯光所映照得通透明亮。街头巷尾、宫殿庙宇之间,处处皆是一片繁华热闹之景。

那些辛勤劳作的工匠们,他们手中的锤子不断地敲打着坚硬的石块,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响;同时,锯子与木材相互摩擦所产生的尖锐声音,也如同一曲激昂奋进的旋律一般,在空中交织回荡,共同谱写出一首气势恢宏的劳动交响曲。这美妙的乐章一直延续到深沉的夜晚,直到万籁俱寂之时,方才渐渐平息下来。

然而,那位心怀壮志、野心勃勃的皇帝李世民,即便在这夜深人静之际,也难以入眠。他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宫殿的庭院之中,仰望着头顶那片浩瀚无垠的星空,嘀咕着:“祈求上苍保佑此次封禅大典能够顺利举行,并且取得圆满成功。愿此盛典能为我大唐帝国带来更为持久的繁荣昌盛以及长治久安!”他那真挚恳切的祷告之声,仿佛化作了夜空中最为闪耀明亮的一颗星辰,穿透重重黑暗,照亮了整个大唐辽阔疆土的未来之路,引领着万千子民朝着光明与辉煌奋勇前行。

当土木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时,那规模宏大、庄重肃穆的封禅大典筹备工作,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亲自监督之下,有条不紊且声势浩大地铺陈开来。

李世民心中深深明白,这封禅大典绝非仅仅只是一场单纯的宗教仪式而已,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深远重大。它不仅仅是对上天神明的敬畏与尊崇,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宣言,向天下昭示着他作为天子所身负的神圣使命和无上权威。而这场盛典,更宛如一面璀璨夺目的旗帜,高高飘扬于大唐的天空之中,鲜明地象征着天命之所归依,亦是大唐国威得以淋漓尽致展现的绝佳契机。

在那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李世民身着华丽龙袍,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目光炯炯有神,面容威严而庄重。他以洪亮而坚定的声音,郑重其事地宣告道:“此次封禅泰山之举,实乃我大唐之盛世壮举!朕决意亲自主持并督导整个筹备事宜,务必使之臻于至善至美之境,不辜负上苍之恩赐及黎民百姓之期望!”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百官们皆怀着崇敬之情,齐刷刷地跪地叩拜,异口同声地高呼回应:“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定当竭尽所能,全力协助陛下完成此千秋伟业!”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热烈非凡,众人的呼声如同雷鸣般响彻云霄,彰显出了大唐朝廷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豪迈气概。

在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皇宫内那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中,身着华丽龙袍的李世民正端坐在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目光炯炯,扫视了一圈底下整齐站立的文武百官后,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啊!此次封禅之事,乃是关乎我大唐国运之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深思熟虑,朕已然下定决心,将由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朝廷重臣领衔,组成专门的筹备班子,全权负责所有相关事宜。”

话音刚落,只见站在前列的房玄龄赶忙向前一步,恭敬地向李世民行了一礼,然后言辞恳切地回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必当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定然不会辜负圣上的信任和重托。”他的话语坚定有力,让在场众人都感受到了他对完成这项使命的决心和信心。

与此同时,在皇宫内另一处喧闹繁忙的工坊之中,李世民在一群侍从的陪同下亲自前来视察工匠们正在精心制作的祭器。那些祭器摆放得琳琅满目,有的尚未完工,但已经初现精美绝伦的雏形;有的则已经接近完成,散发出令人惊叹的光泽。

李世民一边仔细端详着这些祭器,一边语重心长地对身旁的工匠头领说道:“你们所打造的这些祭器,必须要能够充分展现出我们大唐如今的繁荣昌盛以及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威严庄重。切不可有半点马虎,否则便是对祖宗神明的不敬。”

工匠头领听后,连忙躬身施礼,满脸自信地回答道:“请陛下放心,小人们一定会用上等的材料,采用最为精细复杂的工艺,力求制作出毫无瑕疵的完美祭器来。”说完,他转身朝着身后忙碌不停的工匠们大声吆喝起来,督促他们加快进度并提高质量。整个工坊里顿时弥漫起一片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

泰山脚下,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李世民身着华丽龙袍,气宇轩昂地巡视着这片即将举行封禅大典的土地。他目光炯炯,凝视着雄伟壮观的泰山山脉,感慨万千道:“泰山啊!此乃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封禅之圣地,务必做到一尘不染、庄严肃穆。”

此时,一名地方官员匆匆赶来,恭敬地向李世民行礼后,开始详细汇报工程进展情况:“陛下,微臣已率众人将通往山顶的道路彻底清扫干净,并精心修剪了两旁的树木花草;此外,还按照规制修建了宏伟的祭坛,以供奉天地神灵;至于那数不清的石阶,也皆已铺设完毕,保证陛下及诸位大臣能平稳登顶。目前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定能确保此次封禅大典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皇宫之内,一场紧张而有序的随行人员选拔正在进行。李世民端坐在御座之上,神情肃穆地审视着面前摆放着的一份份关于推荐官员和学者的卷宗。他轻轻翻阅着,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时而皱眉沉思,仿佛在思考每个人是否真正具备足够的品德与才能来参与这一神圣的仪式。

良久之后,李世民缓缓放下手中卷宗,抬头看向站在下方的官员们,郑重说道:“朕深知此番封禅意义重大,所选随行人员不仅需有高尚的品德,更要有出众的才能方可胜任。你们所推荐之人,可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众官员连忙齐声应道:“回陛下,我等不敢有丝毫懈怠,对每一个被推荐者皆进行了多轮考察,包括学识、德行、政绩等等方面,绝无滥竽充数之人,请陛下放心。”

在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长安城中,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酒肆茶楼,人们都在热议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皇帝即将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只见街头一角,市民甲满脸兴奋之色,手舞足蹈地对着身旁的人说道:“嘿,你们听说了吗?当今圣上要去封禅泰山啦!这可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大事件啊!”他的声音洪亮而激动,引得周围路人纷纷侧目倾听。

一旁的市民乙连忙点头应和道:“可不是嘛!这件事如今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大家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呢。而且我还听说,那些精明的商贾们嗅到商机后,迅速行动起来,纷纷推出了各式各样与封禅相关的纪念品,生意那叫一个火爆!”

与此同时,位于皇宫深处的御书房里,唐太宗李世民正端坐在书桌前,眉头微皱,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深知此次封禅筹备工作意义重大,绝非寻常之事,其中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丝毫疏忽和差错。因为这不仅关乎到皇家的颜面尊严,更是对大唐国运兴衰的一次关键考验。

随着李世民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亲自坐镇指挥,封禅大典的筹备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每一项准备工作都被严格遵循着皇帝陛下所下达的旨意来执行,不敢有丝毫懈怠;而每一个细微之处也都经过了众人的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无论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还是民间技艺精湛的工匠们,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他们此刻正投身于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业之中,他们正在亲手书写属于大唐盛世的辉煌篇章。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李世民独自待在书房里,内心深处的声音便会不由自主地响起:“此次封禅泰山之行,意义非凡啊!这不仅仅只是向天下展示我们大唐如今的繁荣昌盛和国力雄厚,更重要的是它乃是朕多年以来辛勤治理国家所取得丰硕成果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见证。朕相信,通过这次封禅仪式,朕之威名必将如同那巍峨耸立的泰山一般,永载于大唐帝国的光辉史册之上,流芳百世,受后人敬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封禅大典的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入到最后的关键阶段之际,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巨大灾难却突然降临。就在这一年,整个大唐帝国竟遭遇了极其罕见的灾荒之年。先是长时间的干旱天气持续肆虐,使得土地干裂,河流干涸,无数农作物因缺水而枯萎死亡。紧接着,洪涝灾害又接踵而至,倾盆大雨如注而下,引发江河决堤,洪水泛滥成灾。一时间,广袤无垠的田野变成一片汪洋泽国,大量农田被毁,庄稼颗粒无收。这场天灾给各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们的生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

在那片繁忙喧嚣的施工现场,原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彻底打破。倾盆大雨如注而下,仿佛要将这片大地彻底浸透。而随着雨势渐猛,隐藏在山体之中的危险也逐渐浮出水面。

只见那滚滚而来的泥石流宛如一群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着从山上汹涌而下。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席卷而来,瞬间就将那些临时搭建起来的营房无情地吞没其中。一时间,尘土飞扬,泥浆四溅,整个场面变得混乱不堪。

惊慌失措的工匠们瞪大了眼睛,满脸恐惧地望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他们有的人吓得呆立当场,无法动弹;有的人则拼命呼喊着救命,声音响彻云霄;还有的人不顾一切地四处逃窜,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无处可逃。现场的哀嚎声、呼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凄惨悲凉的乐章。

与此同时,远在皇宫中的李世民正坐在他那宁静的书房里,专心致志地处理政务。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一名宦官神色慌张地匆匆跑进大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禀报:“陛下啊!大事不好啦!位于泰山脚下的施工现场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工匠们不幸遭遇了泥石流的袭击,损失极为惨重啊!”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猛地一惊,手中的笔也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地上。他霍然站起身来,脸色阴沉得吓人,眼中闪烁着愤怒与担忧的光芒。略微沉吟片刻后,他当机立断地下令道:“快!立刻派遣军队以及相关官员火速赶往灾区展开救援行动,务必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百姓和工匠们的生命安全!同时,尽快统计伤亡情况,并安排好后续的安置和善后工作!朕绝不允许再有任何无辜之人因此丧命!”

在那满目疮痍的灾区现场,原本平坦宽阔的道路如今已变得破碎不堪,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狠狠撕裂开来。而行宫那些精美的建筑材料,则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地上,一片狼藉。望着这惨状,工匠们心如刀绞,哀声四起,悲叹之声响彻云霄。

就在这时,一道明黄色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原来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赴灾区视察来了!他面容凝重地看着周围的景象,心中满是忧虑与同情。

李世民快步走向受灾的百姓们,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说道:“大家莫要惊慌,朕已然下令从国库调拨大量的粮食和银两前来支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重建美好家园!”听到皇帝这番话,百姓们纷纷跪地高呼万岁,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与此同时,在金碧辉煌的皇宫朝堂之上,气氛同样肃穆庄严。李世民高坐于龙椅之上,郑重其事地向大臣们宣布道:“此次灾情严重,封禅大典暂且推迟举行。当前之急乃是集中全部力量展开救灾工作,并对灾区百姓予以赋税减免之优惠政策,务必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安然度过这场灾难。”众臣齐声应诺,表示定会全力以赴协助皇上完成此项艰巨任务。

朝堂之上,一众朝臣们整齐划一地高声回应着圣上李世民的旨意,表示坚决遵从。这一决策犹如春风拂面,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田,也深深触动了黎民百姓的心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

在那遭受天灾肆虐后的灾区土地上,满目疮痍,一片凄凉景象。然而,希望之光正在这片废墟之中逐渐绽放。李世民亲自莅临重建工地,他身着华丽龙袍,却毫无架子地行走于泥泞之间。望着忙碌的工人们和那些期盼着重归家园的灾民们,他面色凝重而又充满关切。

只见李世民停下脚步,对着负责工程的官员大声说道:“重建工作务必加快进度!朕深知受灾百姓流离失所之苦,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让他们能够早日重返自己温暖的家。”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一股强大的动力注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听到皇帝这番恳切的嘱托,在场的灾民们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跪地拜谢,口中高呼万岁。这一刻,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天子的关爱与呵护,这份深情厚意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心头的阴霾,给予了他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

皇宫之内,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建筑鳞次栉比,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在这其中,李世民的书房更是一处宁静而庄重之地。此刻,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正端坐在书桌前,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微微皱起眉头,目光凝视着远方,心中不断地反思着近期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关于封禅一事,虽然此等盛事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意义重大,可以向天下展示国之昌盛,但他深知百姓的福祉才是最为关键的所在。

“封禅虽重,但百姓的福祉更为重要啊!”李世民轻声自语道,语气坚定而又充满感慨。他意识到,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荣耀,更应该将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实际治理当中,真正关心民生疾苦,让百姓安居乐业。

正因如此,封禅的推迟反而成为了一个契机,让李世民能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从那一刻起,他开始更加注重国内的政治稳定,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之风,确保各级官员都能尽职尽责,为百姓谋福利。

同时,李世民也把目光投向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他密切关注着各地的灾情,特别是那些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地区。每当得知某个地方出现饥荒或者水灾时,他都会第一时间派遣得力官员前往救援,并亲自过问救灾物资的调配情况。

在李世民的高度重视下,灾区的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大批的粮食、衣物和帐篷源源不断地运往受灾地区,帮助灾民们度过难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原本满目疮痍的废墟渐渐被新的房屋所取代,灾民们的脸上重新洋溢起了希望的笑容,他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安宁。

灾荒之年,本就艰难困苦的局面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而变得愈发严峻起来,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原本正在筹备中的封禅事宜遭受到了沉重打击。与此同时,这件事情犹如巨石入水般激起千层浪,迅速吸引了朝中诸位大臣们的高度关注。

不少大臣纷纷就此展开讨论,并开始对封禅的必要性以及恰当的实施时机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他们秉持着为国为民的理念,坚定地认为当老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饱受灾难折磨之际,整个国家理应将重心放置于改善民生之上,而非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举办这般规模宏大的典礼仪式。

就在某一日的朝堂议政时,数位位高权重的大臣挺身而出,毫不避讳地公然抒发了自己对于封禅一事的反对看法。其中,身为李世民最为信赖倚重的谏臣——上官延芝更是率先发声。只见他神情凝重,语气诚恳且坚决地向皇帝进言道:“陛下啊!封禅固然称得上是自古以来历代帝王所追求的盛大之事,但如今咱们国家可谓是灾祸不断,可怜那些黎民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漂泊流浪,而国家的财政状况亦是捉襟见肘。值此多事之秋,如果强行举行封禅大典,恐怕并非明智之选呐!还望陛下能够时刻心系天下苍生的福祉,暂且搁置封禅计划,待到国家逐渐从困境中恢复过来,积攒足够的实力与精力后,再来重新商讨此事方为上策呀!”

紧接着,只见另一位大臣快步上前,恭敬地施礼后说道:“启奏陛下,封禅大典实乃一项浩大工程,其所需耗费之巨难以估量啊!不但要筹备海量的物资供应,且需征集众多人力参与其中;更有甚者,还得调动大批军队负责沿途护卫安全,此等规模对于咱们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呐!值此关键时刻,倘若执意强行举办这场盛典,恐怕将会撼动国之根本,给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呀!”

闻听此言,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沉寂。大臣们纷纷颔首表示赞同,个个面色凝重,忧心忡忡地望着龙椅上的李世民。而李世民则坐在那里,并未即刻表态回应。他微微皱起眉头,深邃的眼眸缓缓扫视着每一位大臣的面庞,仿佛要透过众人的神情洞察到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朝堂鸦雀无声,气氛愈发显得紧张压抑起来。

终于,在经过漫长的沉默之后,李世民缓缓张开双唇,打破了这片寂静:“诸位爱卿所言之理,朕亦深有同感,着实令朕倍感忧虑。想那封禅一事,本意乃是向天下昭示我大唐盛世之繁荣景象。然而依目前局势观之,的确不宜操之过急、仓促行事。关于此事,朕自当深思熟虑,重新斟酌一番。”言罢,李世民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众臣退下。随着群臣依次告退离去,偌大的朝堂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世民反复思考大臣们的意见,同时也观察了灾区的恢复情况。最终,他做出了决定——罢黜封禅。

李世民站在朝堂上,庄严宣布:“鉴于当前国家状况,朕决定暂停封禅之议。国家将以民生为先,全力以赴恢复灾区,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朝中大臣们纷纷跪拜在地,高呼“陛下圣明”。

百姓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对这位关心民生的皇帝充满了感激和敬仰。

罢黜封禅后,李世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家的治理和灾区的重建中。他减免了灾区的赋税,派遣官员前往各地安抚民心,同时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确保国家的粮食供应。

灾区的重建现场,李世民亲自巡视,看到工人们正在努力重建家园,他鼓励他们:“你们辛苦了,国家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灾民们含泪点头,他们对这位皇帝充满了信心。

这些举措,使得大唐帝国在灾后迅速恢复了生机,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李世民的这个决定,虽然使得封禅未能成行,但他因此在民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大唐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明智之举,成为了后世帝王的楷模,展现了一位明君应有的胸怀和智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御女天下 镇妖博物馆 春满香夏 背剑之人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穿越1942有空间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黑铁之堡 汴京春深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拿稳深情人设后,我悔婚了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无限群芳谱 桃花沟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特种兵重生七零 花都太子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藏国 穿越红楼之大道无谋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锦医卫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这个大明太凶猛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梦回西晋娶女帝 大齐之君上传奇 三国凭实力截胡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山贼之谋定三国 三国第一公侯 动荡的大元 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穿越之铁血捕快 三国之现代魂 起飞,从1973年开始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 
日月悬空 没文化的猪 - 日月悬空txt下载 - 日月悬空最新章节 - 日月悬空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