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一万年前争霸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敛财人生 凡人歌 至尊特工 民国谍影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全文阅读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txt下载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卷五 武孝廉 、西湖主 、孝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武孝廉

武孝廉石某,带着钱财前往京城,打算谋求官职。走到德州时,他突然生了重病,吐血不止,只能长时间卧在船中。他的仆人见状,偷走钱财跑了。石某又气又恨,病情愈发严重,连吃饭的钱粮都断绝了。船夫盘算着要把他扔在这儿不管。

正巧有个女子乘船,夜里来到这里停泊。女子听到了石某的遭遇,便自愿用自己的船搭载石某。船夫很高兴,扶着石某登上了女子的船。石某看向女子,见她四十多岁,穿着华丽的衣服,神色依旧十分出众。石某呻吟着向她表达感谢。女子凑近审视后说:“你向来就有痨病的病根,如今魂魄都快飘到阴间去了。”石某听了,放声哀哭。女子又说:“我有药丸,能让你起死回生。要是病好了,可别忘了我。”石某流着泪发誓不会忘记。女子便给石某喂药,过了半天,石某感觉病情稍有好转。女子就在床边精心照料,为他提供美味的食物,那份殷勤超过了夫妻之间的关怀,石某对她越发感激。

一个多月后,石某的病彻底好了。他跪着爬到女子面前,像敬重母亲一样敬重她。女子说:“我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要是你不嫌弃我年老色衰,我愿意侍奉你。”当时石某三十多岁,妻子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听到女子这话,心中大喜过望,于是二人结为夫妻。女子拿出自己藏着的钱财,让石某去京城打点,还约定等石某回来就一起回家。

石某到了京城,四处钻营,谋得了本省司阃的职位,又用剩下的钱买了鞍马,一时间官员的服饰和车乘显得十分气派。这时他想到女子年纪已经很大,终究不是理想的伴侣,于是花了百两银子聘娶王氏女子为继室。他心里有些害怕,担心女子知道此事,便避开经过德州的路,绕了远路去赴任。

一年多过去了,石某和女子之间没有任何消息往来。石某有个表亲,偶然间到了德州,和女子成了邻居。女子得知后,上门询问石某的情况,这位表亲便如实相告。女子听后大骂石某,还把自己和石某的事情说了出来。表亲也替女子感到不平,安慰她说:“或许是衙门里事务繁忙,他还没来得及顾及。你写封信,我帮你寄给他。”女子照做了。表亲恭敬地把信交给石某,石某却根本没当回事。

又过了一年多,女子亲自去找石某,在旅舍住下后,托官署中负责接待宾客的人通报自己的姓名。石某却吩咐将她打发走。

一天,石某正在宴饮,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喧闹叫骂声。他放下酒杯仔细一听,原来是女子已经掀开帘子走进来了。石某大惊失色,脸色变得像土一样。女子指着他骂道:“薄情郎!你倒是过得安乐啊!你好好想想,你的富贵是从哪里来的?我和你情分不薄,就算你想纳妾,和我商量一下又有什么妨害?”石某双腿并拢,屏住呼吸,吓得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他才跪地磕头,用假话乞求女子原谅,女子的怒气这才稍微平息了一些。

石某和王氏商量,让王氏以妹妹的礼节去见女子。王氏很不情愿,石某苦苦哀求,她才前往。王氏拜见女子,女子也回礼。女子说:“妹妹别怕,我不是那种凶悍善妒的人。以前的事,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就算是妹妹你,也不会愿意有这样的丈夫。”接着就给王氏详细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王氏听后也十分气愤,便和女子一起责骂石某。石某被骂得无地自容,只能不断请求赎罪,这才让局面安稳下来。

起初,女子还没进入府中的时候,石某就告诫守门人不要给她通报。到了女子自己闯进来这时候,石某迁怒于守门人,暗中责问他。守门人坚持说大门的钥匙都没打开过,没有人进来,坚决不承认失职。石某心里怀疑却又不敢去质问女子。此后,虽然表面上石某和女子也有说有笑,但终究回不到从前的亲密状态。幸好女子温柔娴静,也不与石某争风吃醋,每天吃完三餐后,就关门早早睡觉,也从不问石某晚上在哪里歇息。王氏一开始还担心自己的处境,看到女子如此行事,越发敬重她。每天清晨,王氏都会前去请安,就像侍奉婆婆一样。女子对待下人宽厚平和又不失分寸,同时明察秋毫,像神明一样。

有一天,石某丢失了官印,整个官署都乱成一团,众人忙忙碌碌地来回奔走,却想不出任何办法。女子笑着说:“别担心,把井淘干就能找到。”石某照做,果然找到了官印。石某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她却只是笑,并不回答。从一些细微的迹象来看,女子似乎知道偷印之人的姓名,可始终不肯透露。

女子在这里住了一整年,石某观察到她的行为多有怪异之处,怀疑她不是人类。常常在女子睡后派人去偷听,只听到床上整夜都有抖动衣服的声音,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女子和王氏十分亲密友爱。一天晚上,石某去臬司办事还没回来,女子和王氏一起喝酒,不知不觉喝得大醉,就躺在席间睡着了,竟然化作了一只狐狸。王氏心生怜惜,用锦被给她盖上。没过多久,石某回来了,王氏把这件奇异的事告诉了他。石某想要杀了狐狸,王氏说:“就算她是狐狸,又哪里对不起你了?”石某不听,急忙去找佩刀,可这时女子已经醒来,骂道:“你有着毒蛇般的行为,豺狼般的心肠,我一定不能再和你一起生活!之前给你吃的药丸,还给我!”说着就朝石某脸上吐口水。石某顿时感觉浑身寒冷,像被浇了冰水一样,喉咙里也一阵阵发痒,呕吐出来,那颗药丸还和原来一样。女子捡起药丸,愤怒地径直走了出去,石某追出去时,她早已不见踪影。

当天半夜,石某的旧病复发,吐血咳嗽不止,半年后就去世了。

西湖主

陈弼教,字明允,是燕地人。他家中贫困,在副将军贾绾手下担任记室。一次,他们乘船停泊在洞庭湖上,恰好遇到一只猪婆龙浮出水面,贾绾一箭射中它的背部。有条鱼咬住猪婆龙的尾巴不松开,结果一同被捕获。猪婆龙和鱼被锁在桅杆间,气息奄奄,猪婆龙的嘴巴一张一合,像是在请求救援。陈生看了心生怜悯,向贾绾求情,将它们释放。陈生随身带着金疮药,便开玩笑地把药敷在猪婆龙的伤口上,然后把它放回水中,猪婆龙在水中沉浮了一会儿才消失不见。

一年多以后,陈生从北方归来,再次经过洞庭湖,突然遭遇大风,船被打翻。他幸运地抓住一个竹箱,在水中漂泊了一整夜,最后挂在树上才停了下来。他挣扎着爬上了岸,刚站稳,就看到一具浮尸漂了过来,竟然是他的僮仆。陈生用力将僮仆拉上岸,可僮仆已经气绝身亡。陈生满心凄惨悲痛,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坐在岸边休息。只见眼前小山翠绿高耸,细柳随风摇曳,路上行人极少,也没有人可以问路。从黎明一直等到辰时过后,他满心惆怅,不知该往何处去。忽然,僮仆的肢体微微动了一下,陈生又惊又喜,赶忙抚摸他。没过多久,僮仆吐出几斗水,竟然苏醒过来。他们一起把衣服脱下来,放在石头上晾晒,将近中午时,衣服才干,勉强可以穿上。此时,他们肚子饿得咕咕叫,实在难以忍受。于是,他们加快脚步翻山越岭,希望能找到村落。刚走到半山腰,就听到了响箭的声音。陈生正疑惑地倾听,只见两位骑着骏马的女郎飞驰而来,速度快如撒豆。她们都用红色绡巾束着额头,发髻上插着雉尾,身穿紫色小袖衣衫,腰间系着绿色锦带,一位手持弹弓,另一位手臂上套着青色臂套。等她们越过岭头,陈生看到几十名骑手在茂密的草木间打猎,个个都容貌美丽,穿着打扮一模一样。陈生不敢上前。这时,有个男子快步跑来,像是马夫,陈生便向他打听情况。马夫回答说:“这是西湖主在首山打猎。”陈生讲述了自己的来历,还说了自己饥肠辘辘,马夫便解开包裹,拿出干粮给他,叮嘱道:“你最好赶紧远远避开,冒犯了西湖主可要被处死!”陈生听了十分害怕,急忙快步下山。

茂密的树林中隐隐约约露出殿阁的轮廓,陈生以为是寺庙。走近一看,只见层层粉白的院墙环绕,溪水潺潺横流,朱红色的大门半掩着,一座石桥连接内外。陈生轻轻推开院门望去,只见亭台楼阁高耸入云,简直可以和皇家园林媲美,又疑心这是富贵人家的园亭。他小心翼翼地走进去,横生的藤蔓拦住道路,芬芳的花朵扑面而来。走过几道曲折的栏杆,又是另一处庭院,数十株垂柳,枝条高高地拂过朱红色的屋檐。山中鸟儿一声啼叫,花瓣便纷纷飘落;深苑里微风轻拂,榆钱自然洒落。这一切让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穿过一座小亭,看到一架秋千,高高地耸立着,几乎与云相接,秋千的绳索静静垂着,周围杳无人迹。陈生心想这里可能靠近内宅,心中害怕,不敢再深入。不一会儿,听到门外传来马蹄声,似乎还有女子的欢声笑语,陈生和僮仆赶忙潜伏在花丛中。没过多久,笑声渐渐靠近,听到一个女子说:“今天打猎的兴致可不太好,打到的猎物少得可怜。”另一个女子说:“要不是公主射中大雁,咱们这一趟人马可就白跑了。”不多时,几个身着红装的女子簇拥着一位女郎来到亭中坐下。这女郎身着窄袖的戎装,年纪大约十四五岁,发髻浓密如凝聚的云雾,腰肢纤细,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就算用玉蕊琼英来形容她的美貌,都显得不够贴切。众女子纷纷献上香茗,点燃熏香,站在一旁,衣袂绚烂如锦缎堆积。过了一会儿,女郎起身,沿着台阶走下来。一个女子问道:“公主鞍马劳顿,还能荡秋千吗?”公主笑着答应了。于是,有的女子托着她的肩膀,有的拉着她的手臂,有的撩起她的裙摆,有的拿着她的鞋子,搀扶着她登上秋千。公主舒展洁白的手腕,踩着小巧的鞋子,身姿轻盈如飞燕,一下子就荡入云霄。之后众人将她扶下秋千,纷纷赞叹:“公主真是仙人啊!”然后嘻嘻哈哈地离开了。

陈生偷偷看了许久,不禁心驰神往。等人声渐渐消失,他才走到秋千下,徘徊着,沉浸在遐想之中。忽然发现篱笆下有一条红巾,知道是那些女子遗失的,心中暗喜,便放进袖子里。他登上亭子,看到桌上摆放着文具,于是在红巾上题写道:

“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

广寒队里应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

题写完后,他一边吟诵着,一边走了出来。又沿着原路返回,却发现一道道门都已紧紧锁住。他徘徊着,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再次在楼阁亭台间四处探寻,几乎走遍了每个角落。这时,一个女子悄悄走进来,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会到这里来?”陈生赶忙作揖说道:“我是迷路的人,希望能得到您的救助。”女子问:“你捡到一条红巾了吗?”陈生回答:“捡到了。不过已经被我弄脏了,这可怎么办?”说着便拿出红巾。女子见状大惊失色,说道:“你这下死定了!这是公主经常用的东西,你在上面乱写乱画成这样,怎么收场?”陈生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急忙哀求女子救他一命。女子说:“偷看公主的仪容,本来就罪不可赦。念你是个读书人,举止文雅,我本想私下帮你周全,可如今你自己又犯下这样的错,这可如何是好!”说完,惊慌失措地拿着红巾跑了。陈生吓得心跳加速,浑身发抖,恨自己没有翅膀能立刻飞走,只能伸长脖子等死。

过了很久,那女子又回来了,悄悄向陈生道喜:“你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公主看了那条红巾三四遍,面带微笑,没有生气的样子,或许会放你离开。你暂且耐心等着,可千万别去爬树翻墙,要是被发现,就不会饶恕你了。”太阳渐渐西沉,陈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凶是吉,肚子又饿得咕咕叫,忧愁煎熬得快要死去。没过多久,女子提着灯笼来了,一个婢女提着酒壶和食盒,拿出酒菜给陈生吃。陈生急忙询问消息,女子说:“刚才我找机会说:‘园子里的那个秀才,如果能饶恕他,就放了他吧,不然他就要饿死了。’公主沉思了一会儿说:‘大晚上的,让他去哪儿呢?’于是就吩咐给你送吃的。这不是坏消息。”陈生整夜心神不宁,忐忑不安。快到辰时的时候,女子又来给他送吃的。陈生哀求她再帮忙说情,女子说:“公主既没说要杀你,也没说要放你。我们做下人的,怎么敢一再去烦扰她呢?”

接着,太阳渐渐西斜,陈生正焦急地张望着,女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糟了!多嘴的人把这件事泄露给了王妃,王妃把红巾扔在地上,大骂你是狂妄之徒,大祸就要临头了!”陈生大惊失色,脸色变得像灰土一样,连忙跪地磕头,向女子请教应对之策。突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女子摆摆手,避开了。几个人拿着绳索,气势汹汹地走进来。其中一个婢女仔细看了看陈生,说:“我当是谁呢,原来是陈公子?”于是制止了拿绳索的人,说:“先别动手,先别动手,等我去禀报王妃。”说完转身急忙离开。过了一会儿,婢女回来,说:“王妃请陈公子进去。”陈生吓得浑身发抖,跟着她走去。经过几十道门,来到一座宫殿前,只见绿色的竹帘,银色的帘钩。立刻有美丽的姬妾掀起帘子,高声通报:“陈公子到。”

殿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女子,穿着华丽耀眼的袍服。陈生赶忙伏地磕头,说道:“我是漂泊万里的落魄之人,有幸求您饶我一命!”王妃急忙起身,亲自把他拉起来,说:“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有今天。婢女们不懂事,冒犯了贵客,这罪过怎么能弥补呢!”随即摆下丰盛的宴席,用雕花的酒杯给他斟酒。陈生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王妃说:“你的救命之恩,我一直遗憾没有机会报答。小女儿承蒙你在红巾上题诗喜爱,这应当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今晚就让她来侍奉你。”陈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整个人都神思恍惚,感觉像在做梦一样。

天色刚暗下来,一个婢女上前禀报:“公主已经梳妆打扮好了。”于是引领陈生走向帷帐。刹那间,笙管齐鸣,台阶上都铺着华丽的花毯,门堂、藩篱、厕所,处处都挂着灯笼。数十位美丽的女子,搀扶着公主与陈生行交拜之礼。麝香和兰花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殿庭。随后,两人携手进入帏帐,彼此倾心相爱。

陈生说:“我本是漂泊在外的人,一生都没想过能得到如此厚待。弄脏了您的香巾,能免掉杀身之祸就已经很幸运了。没想到还能赐我姻缘,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公主说:“我的母亲是湖君的妃子,是扬江王的女儿。去年她回娘家,偶然在湖上游玩时,被流箭射中。承蒙您救了她,还赐给她疗伤的药物,我们全家都感恩戴德,一直铭记在心。您不要因为我不是人类而有所疑虑。我从龙君那里得到了长生的秘诀,愿意和您一起分享。”陈生这才明白公主是神人,便问:“那个婢女怎么会认识我呢?”公主说:“那天在洞庭的船上,有一条小鱼咬住猪婆龙的尾巴,那就是这个婢女。”陈生又问:“既然不会杀我,为什么不早点放我走呢?”公主笑着说:“其实是爱慕您的才华,只是身不由己。我整夜辗转反侧,难以抉择,这其中的心思旁人是不知道的。”陈生感叹道:“你就像我的知己鲍叔牙。那给我送食物的又是谁呢?”公主说:“是阿念,她也是我的心腹。”陈生问:“我该如何报答你们的恩情呢?”公主笑着说:“侍奉您的日子还长,慢慢想办法报答也不迟。”陈生又问:“大王在哪里呢?”公主回答:“跟随关圣帝君去征讨蚩尤还没回来。”

住了几天后,陈生担心家里得不到自己的消息会挂念,心中十分牵挂,于是先写了一封报平安的信,派仆人送回去。家里人之前听说陈生在洞庭湖翻船,妻子已经穿着丧服守孝一年多了。仆人回去后,家人才知道他还活着,但因为音信不通,始终担心他漂泊在外难以归来。又过了半年,陈生忽然回来了,穿着裘皮衣服,骑着高头大马,十分气派,口袋里装满了宝玉。从此,陈生变得极其富有,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家中的姬妾和饮食的排场,富贵人家都比不上。七八年间,陈生有了五个孩子。他每天都大宴宾客,宫殿居室的布置和饮食的供应,都奢华到了极点。有人问他在外的奇遇,他也毫无隐瞒地讲述出来。

陈生有个童年时的好友叫梁子俊,在南方为官十多年。他回乡途中经过洞庭湖,看见一艘装饰精美的画舫,雕刻着花纹的栏杆,朱红色的窗户,里面传出轻柔的笙歌,画舫在烟波中缓缓飘荡,不时有美人推开窗户凭栏远眺。梁子俊目不转睛地盯着画舫,只见舫中有个年轻男子,不戴帽子,盘腿而坐,旁边有两个十六岁左右的美丽女子,亲昵地依偎在他身旁。梁子俊心想这必定是楚地的达官显贵,然而侍从却很少。他定睛仔细一看,竟然是陈明允,不禁靠着栏杆大声呼喊。

陈生听到呼喊后停船,来到船头,邀请梁子俊上船。梁子俊上船后,看到桌上摆满吃剩的菜肴,酒气还很浓烈。陈生立刻吩咐把这些撤下去。不一会儿,三五个美丽的婢女端上酒和茶,还有各种山珍海味,都是梁子俊从未见过的。梁子俊惊讶地说:“十年没见,你怎么富贵到这种地步了!”陈生笑着说:“你是小看我这个穷书生不能发迹吗?”梁子俊问:“刚才和你一起喝酒的是谁?”陈生说:“是我的妻子。”梁子俊又感到十分诧异,问:“你带着家人要去哪里?”陈生回答:“准备向西渡河。”梁子俊还想再问,陈生马上让歌女唱歌劝酒。他这话刚一出口,喧闹的音乐声就震耳欲聋,各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再也听不清彼此的谈笑。

梁子俊见眼前美女众多,便趁着酒劲大声说:“明允公,你能让我也沉醉在这温柔乡中吗?”陈生笑着说:“你喝醉了!不过我有买一个美妾的钱,可以送给老朋友。”于是吩咐侍女拿来一颗明珠,说:“像绿珠那样的美人不难买到,以此表明我不是吝啬。”接着赶忙告别道:“小事缠身,忙得很,来不及和老朋友长时间相聚了。”陈生送梁子俊回到他自己的船上,然后解开缆绳,径直离开了。

梁子俊回到家乡后,前往陈生家里拜访,却发现陈生正和客人饮酒,这让他更加疑惑。于是梁子俊问陈生:“昨天我在洞庭湖看到你,怎么回来得这么快?”陈生回答说:“没有这回事啊。”梁子俊便详细讲述了自己在洞庭湖上看到的情景,在座的人听了都十分惊讶。陈生笑着说:“你一定是看错了,我哪有分身术呢?”众人都觉得此事怪异,但终究没有人能明白其中的缘由。

后来,陈生活到八十一岁去世。等到出殡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棺材很轻,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口空棺。

孝子

青州东香山的前面,住着一个叫周顺亭的人,他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母亲的大腿上生了一个巨大的毒疮,疼得难以忍受,从早到晚都在呻吟。周顺亭抚摸着母亲的患处,给她喂药,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然而过了好几个月,母亲的病还是没有痊愈,周顺亭忧愁焦虑,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一天,周顺亭梦到父亲告诉他:“你母亲的病,全靠你的孝顺。但这个疮,非得用人的膏脂涂抹才能好,你再干着急也没用。”周顺亭醒来后,觉得这个梦很是怪异。于是他起身,拿起锋利的刀子割下自己胁下的肉,肉掉下来时,他竟感觉不太疼。他急忙用布缠住腰,伤口也没有大量出血。接着,他把割下的肉烹煮成膏,敷在母亲的患处,母亲的疼痛立刻就止住了。

母亲很高兴,问道:“这是什么药,怎么这么灵验?”周顺亭编了个假话应付过去。母亲的疮不久就好了。周顺亭总是小心地遮掩着割肉的地方,就连妻子和孩子都不知道这件事。等母亲完全康复后,他的胁下留下了一个手掌大小的巨大疤痕。妻子追问疤痕的由来,他才把实情说了出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赵氏嫡女 辣妈攻略 保护我方族长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猎妖高校 艳海风波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山村情事 超维术士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恶魔军官,放我走! 神话世界之开局就有百分百爆率! 踏星 田野花香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鬼吹灯之南海归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 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秦末苍穹之变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 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 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 大汉兵王 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txt下载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