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兴衰演义

智研古今

首页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天下枭雄 天价傻妃:娶一送一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中华第四帝国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 智研古今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全文阅读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txt下载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1章 闯王入京亡明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此段历史发生在公元1644年,主要讲述闯王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而亡的明朝灭亡历史。李自成灭掉明朝后,但自己也没有坐稳,轻而易举被清军打败,清军入关,开启了清朝统治。

这一年,世界历史上,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值。英国马斯顿荒原战役爆发,议会军取得内战中的一个决定性胜利,结束了王军对英格兰北部的控制,克伦威尔和他的铁骑军开始在战争中崭露头角。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发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注入了理论强心剂。西班牙陆军在罗克鲁瓦战役中失败,预示着西班牙霸权的衰落。葡萄牙人在蒙提霍之战中击败了西班牙人的干涉军,为葡萄牙后来的独立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莫斯科公国的进攻狂潮后稳住阵脚,加强了向乌克兰方向的军事压力,并挫败了哥萨克和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进攻。奥斯曼帝国因内部问题进入一个短暂的紊乱期,并尝试进攻威尼斯,由此引发的大土耳其战争从 1644 年一直打到 18 世纪初。

有诗道:明兴宦者时揽权,口衔天宪殊未然。其间忠正不多得,子鹅片肉非常食。巀嶪煤山树千枝,君缢南枝臣缢北。兜鍪短袖入宫里,乱臣贼子皆朱履。九龙床坐舆台躯,皇极殿上曾区区。天兵一起还西走,金珠壑葬烟花薮。一年两度兴亡悲,回头宁见煤山碑。

话说闯王李自成兵临京城下,明朝这边却一言难尽,皇帝的内库里明明有银子,却死活不肯拿出来当军饷,非得让户部想办法。这户部的钱很快就花光了,没办法,只能去找那些皇亲国戚、大太监们帮忙凑饷银。皇帝派了太监徐高去给嘉定伯周奎传话,想让他带头捐款,给大家做个表率。这周奎呢,哭穷哭得那叫一个惨,说自己根本没钱。最后实在推脱不过去了,才勉强捐了一万两银子。要说这太监里头,王之心那可是最有钱的主儿。皇帝亲自找他谈话,好说歹说,他也只肯拿出一万两银子来。其他人呢,也是各有各的小心思,捐多捐少都不一样。只有太康伯张国纪还算大方,捐了两万两银子。后来李自成打进城,拷问王之心,一下子就追出了十五万两现银;抄周奎的家,搜出了五十二万两现银,还有价值几十万的珍宝财物。这可真是让人想不到,这些平日里哭穷的人,背地里藏了这么多钱!

眼瞅着李自成的部队越来越逼近京城了,就有人劝皇帝南迁,先避避风头。没想到皇帝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气呼呼地说:“你们这些人平日里就知道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现在到了该死守的时候,还说什么南迁的话!” 说完这话,皇帝就下令在京城各门分营布防,设置大炮,还给每个守城的士兵发了一百文钱。同时,下诏让前太监曹化淳负责守城。这时候,还发生了一件怪事,南京的太祖孝陵夜里传出阵阵哭声,仿佛连老祖宗都在为大明的命运感到悲哀。

李自成带着部队从柳沟一路直抵居庸关,他的伪权将军还发了一份檄文到京城,上面写着:“十八日到幽州会同馆暂且缴械。” 这消息一传到京城,可把所有人都给震住了。皇帝赶紧下诏,让三大营驻扎在齐化门外。可谁能想到,李自成的部队很快就攻陷了昌平州。总兵燕守鑅那可是条硬汉子,他大骂贼寇,宁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昌平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帝这才想起前吴麟征的奏疏,赶紧飞檄让吴三桂带兵入京救援,可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李自成的骑兵经过昌平,太监高起潜吓得屁滚尿流,直接弃关逃到西山去了。李自成还分兵去抢掠通州的粮食储备。

十六日那天,皇帝正在御殿里,召集考选的各位大臣进来问话,问他们怎么增加军饷、安定百姓。滋阳知县黄国琦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当场就被授予给事中的官职。其他大臣按顺序回答问题,还没轮到一半呢,就有人送进来一封秘封的信件。皇帝一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立马起身就走了进去,留下大臣们站在那儿干等着。过了一会儿,皇帝才出来让大家都退下,这时候大臣们才知道,原来是昌平失守了。当天夜里,李自成的部队就直接攻打平则门。京城内外的城墙垛口一共有十五万四千多个,可当时登上城墙守城的只有五六万老弱病残的士兵。而且这些士兵连做饭的炊具都没有,只能买外面的饭吃。军饷已经拖欠了很久,每个人就发了一百文钱,大家早就没了斗志,人心涣散。李自成还偷偷派了他的党羽,带着大量金钱,装扮成大商人,在京城的城门附近开店铺。又派了一些奸细,带着钱财去衙门里当掾吏,专门刺探朝廷的机密,把朝廷的大小事情都摸得一清二楚。

十七日一大早,皇帝就上早朝,召集大臣们来议事,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正说着呢,突然听说李自成的大军来了。刚开始报告说过了芦沟桥,没过一会儿,就说已经攻打平则门、彰仪门等城门了。城外的三大营根本不堪一击,全都溃败投降了。那些火车巨炮,也都成了李自成的战利品。李自成的部队掉转炮口攻城,炮声震得地动山摇。大臣们正在侍班呢,襄城伯李国桢骑着一匹马,急匆匆地跑到宫阙之下,汗水湿透了衣服。内侍想要阻拦他,李国桢着急地说:“都什么时候了,君臣想要见上一面,都没那么容易了!” 皇帝把他召了进去,李国桢上奏说守城的士兵不听命令,打一个人起来,另一个人又躺下去了,根本没法指挥。皇帝没办法,只好命令内侍们都去守城,一共有好几千人。皇帝还搜罗了内外库的二十万两金子用来犒劳军队。这一天,有些老百姓痛哭流涕,主动捐钱,凡是捐钱的都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到了十八日,李自成开始攻城,炮声不断,流矢像雨点一样密集。李自成的部队抬头对着守城的士兵喊道:“赶紧开门投降,不然就屠城啦!” 守城的士兵们吓得要命,他们把炮口对着外面,却不装铅子,只放硝焰制造点声响,还挥手示意让李自成的部队后退,然后才开炮。这哪是在打仗啊,简直就是在演戏!

李自成到了彰仪门,大喇喇地找了个地儿坐下,晋王、代王就像俩跟班似的,在他左右席地而坐。太监杜勋在下面伺候着。杜勋扯着嗓子朝城上喊:“城上的人别射箭啊,我是杜勋,你们放个人下来,咱唠唠。” 城上守城的士兵说:“要想让我们放个人下去当人质,你得先上来。” 杜勋一听,胸脯一拍,满不在乎地说:“我杜勋有啥好怕的,要啥人质啊!” 提督太监王承恩就把杜勋给拉上了城。这杜勋一进城,就跑到皇宫里头,对着皇帝那是一顿猛夸,说李自成的部队有多厉害、势力有多重,劝皇帝赶紧为自己打算打算。还有那守陵太监申芝秀,他从昌平投降了李自成,也顺着绳子爬上城来见皇帝。这申芝秀一见到皇帝,就把李自成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全说了出来,还让皇帝退位。皇帝一听,那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来了,把申芝秀狠狠地骂了一顿。宫里的那些太监们想把杜勋留下来,杜勋却说:“现在秦、晋二王在李自成那儿当人质呢,我要是不回去,这俩王爷可就性命不保啦。” 大家一听,也没办法,只好把他放出去,又用绳子把他缒下城去。杜勋下去之后,还跟守城内的王则尧等人说:“咱这伙人以后的富贵那是稳稳当当的。” 一开始,还误传杜勋殉难了呢,皇帝还追赠他司礼监的官职,让他的后人荫庇锦衣卫,还给他立了祠堂,到这会儿才知道他早就跟着李自成混了。

这时候,皇帝下诏书,说要亲自出征。他把驸马巩永固找来,商量着让巩永固带着家丁护送太子往南边跑。巩永固一听,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陛下,我们哪敢私自蓄养家丁啊,就算有,那点人又怎么能抵挡得了贼寇呢?” 皇帝一听,也只能作罢。到了申刻,彰仪门居然打开了,原来是太监曹化淳献城开门了。李自成带着大队人马,风驰电掣般地就冲了进来。大学士蒋德璟当时在会馆里歇着呢,还受了伤。皇帝赶忙把阁臣们召进来,问:“你们知道外城已经被攻破了吗?” 阁臣们都一脸懵,说:“不知道啊。” 皇帝着急地说:“事情已经十万火急了,现在你们有什么办法?” 阁臣们异口同声地说:“陛下洪福齐天,肯定不用担心。要是情况真的不利,我们就跟贼寇巷战到底,誓死不辜负国家。” 皇帝听了,让他们退下。

当天晚上,皇帝那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啊。没一会儿,就有消息传来,说内城也沦陷了。有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皇帝赶忙问:“大营的兵都去哪儿了?李国桢又在哪儿呢?” 太监回答说:“大营的兵都跑散了,皇上您赶紧逃命吧。” 说完,这人转身就跑了,皇帝再喊他,他理都不理。皇帝没办法,只好和太监王承恩一起跑到南宫,登上万岁山,远远望去,只见烽火漫天,一片火海。皇帝在那儿徘徊了好一会儿,又回到乾清宫,用朱笔写了一道谕旨给内阁,上面写着:“命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辅佐东宫。” 内臣拿着谕旨去内阁,皇帝呢,让人拿来酒,一杯接一杯地喝着,一边喝一边叹气,说:“苦了我的百姓啊。” 接着,把太子、永王、定王分别托付给外戚周、田二氏。然后对皇后说:“大势已去了。” 说着说着,两人都哭了起来,周围的宫女们也跟着哭成一片。皇帝挥挥手,让她们各自想办法逃命去。皇后跪地磕头,哭着说:“臣妾侍奉陛下十八年了,您却从来不听我一句话,才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说完,抚摸着太子和二王,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然后把他们送了出去,自己就上吊自尽了。

皇帝又把公主召了过来,这公主才十五岁。皇帝看着公主,长叹一声说:“你为什么生在我家啊?” 说着,用左袖遮住脸,右手挥刀砍向公主的左臂。可能是不忍心,也可能是手抖得厉害,没把公主砍死,就停了下来。皇帝又命令袁贵妃上吊,结果绳子断了,袁贵妃又活了过来。皇帝气得拔出剑,朝着袁贵妃的肩膀就砍了下去,还砍了好几个妃子。之后,皇帝又把王承恩叫来一起喝酒。喝了一会儿,皇帝换上靴子,拿着三眼枪,带着几十个太监骑着马,拿着斧头从东门出去。那些守城的太监还以为发生了内乱,朝着他们扔石头、射箭。这时候,成国公朱纯臣在守齐化门,皇帝就跑到他家里,结果看门人把他给拦住了,皇帝无奈,只能叹息着离开。皇帝又跑到安定门,可城门紧紧关着,怎么也打不开,这时候天已经快亮了。

丁未年十九日,鸡鸣时分,皇帝来到前殿,敲钟召集百官,结果一个人都没来。皇帝没办法,只好又回到南宫,登上万岁山的寿皇亭,上吊自杀了。这寿皇亭是新建成的,以前是用来检阅内操的地方。太监王承恩也跟着一起上吊了。皇帝死的时候,披头散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右脚穿着红色的鞋子。他在衣服前面写着:“朕自从登基十七年,逆贼直接逼到了京师。虽然是朕德行浅薄,触怒了上天,但这也都是那些大臣们耽误了朕啊。朕死后,没脸去见地下的祖宗,把朕的冠冕摘了,用头发盖住脸,任凭贼寇把朕的尸体分了,千万不要伤害百姓一人。” 还另外写了一行字:“百官都到东宫的所在地去。” 皇帝还以为阁臣们已经收到了他的朱笔谕旨,哪里知道,内臣拿着谕旨到内阁的时候,阁臣们早就跑光了,谕旨就放在桌子上,又拿了回来,文武群臣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这明朝末年的事儿,可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在这朝廷局势混乱不堪的时候,还有这么一件奇事儿。以前皇宫大内有个秘室,那门锁得严严实实的,据说啊,是刘诚意也就是刘伯温把一些神秘的记录藏在了里面,还交代说,不是遇到天大的变故,可千万别打开。眼瞅着这形势越来越危急,没办法,只能把这秘室打开了。这一打开,好家伙,里面有三幅画轴。等到打开最后一幅画轴的时候,众人都惊掉了下巴,画上的人跟皇帝长得那叫一个像,穿着白背心,光着左脚,披头散发地悬在半空,这和皇帝最后上吊自杀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大家伙儿一看,都觉得这或许就是上天注定的天数啊,谁都逃不过这命运的安排。

当时天刚蒙蒙亮,突然下起了雨,没一会儿又飘起了小雪。就在这时候,京城彻底沦陷了,李自成的骑兵到处都是,大街小巷全是他们的身影。这些骑兵还射箭,箭上带着话,说只要拿着箭回家,然后关上大门,就能免死。老百姓们一听,哪敢不听啊,赶紧都在自家门上写上 “顺民” 两个字,就盼着能躲过这一劫。李自成的部队经过象房桥的时候,那些大象好像也感受到了这悲凉的气氛,一个个哀鸣不断,眼泪就跟下雨似的,不停地往下流。

再说说太子这边,太子跑到嘉定伯周奎的府上,想着找他帮忙躲一躲。可这周奎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呢,太子在门口敲门,根本没人给他开门。没办法,太子只能跑到内宫外舍躲了起来。话说之前皇帝跑到南宫的时候,还派人去懿安张皇后那儿,劝皇后自杀殉国,可当时太匆忙了,这消息根本就没传到。皇宫里一片混乱的时候,懿安皇后穿着青色衣服,蒙着头,徒步跑到了成国公的府上。尚衣监的何新进宫,看到长公主断了肩膀,倒在地上,赶紧和宫女们一起把她救醒,然后背着她出了宫。

没多会儿,李自成等人就进了宫。这时候,宫女魏氏突然大声喊道:“贼寇进了皇宫,我们肯定会被他们玷污,有志气的姐妹们,咱们得早点想办法啊!” 说完,她就跳进御河自尽了。这一跳,可带动了不少人,一会儿的工夫,就有一两百个宫女跟着跳河殉国了。李自成戴着毡笠,穿着淡青色的衣服,骑着一匹乌驳马,先派人进了清宫,然后自己也进了宫,到处打听皇帝的下落。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皇帝的影子,于是李自成下令,谁要是能找到皇帝,赏万金,还封伯爵;要是有人敢藏匿皇帝,就灭他全族。到了第二天中午,才在煤山找到了皇帝已经驾崩的消息。李自成让人用两扇门板把皇帝和皇后的尸体抬到东华门旁边,用柳木棺材收敛了,上面搭了个草棚子遮着。这时候,根本没人敢去哭吊。

李自成进了宫,就开始瓜分宫女。有个宫女叫费氏,十六岁,长得那叫一个标致。她为了不被贼寇侮辱,就跳进了枯井里。结果还是被人用钩子给钩了出来。那些士兵一看费氏长得这么漂亮,都争着抢着要。费氏灵机一动,大喊道:“我可是长公主,你们要是敢对我无礼,我肯定会告诉我家主人。” 众人一听,赶紧把她带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让内官一审查,发现她根本不是长公主,就把她赏给了一个叫罗氏的部校。费氏又骗罗氏说:“我其实是皇室的后裔,按道理不能随便苟合,希望将军能选个好日子,咱们风风光光地成亲。” 罗氏一听,高兴坏了,赶紧摆酒设宴,喝得那叫一个欢。费氏怀里藏着利刃,就等着罗氏喝醉。等罗氏喝得烂醉如泥的时候,费氏瞅准时机,一刀割断了他的喉咙,然后自己也自刎了。李自成知道这件事后,大吃一惊,下令把费氏好好安葬了。

后来,有内臣把太子献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封太子为宋王,可太子根本不向他屈服。辛亥那天,李自成下令重新安葬先帝和皇后。弄来了两口棺材,用红漆棺材安葬先帝,用黑漆棺材安葬先后。还为先帝戴上了翼善冠,穿上了衮玉和渗金靴,皇后也穿上了相应的袍带。这明朝啊,历经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七年,就这么亡了。

大臣们听说了这事儿,一个个都以死殉国。大学士范景文带着他的妾室,户部尚书倪元璐一家十三口人,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带着妻子何氏、儿子章明、儿媳王氏,左谕德马世奇的妾室朱氏、李氏,左中允刘理顺带着妻子万氏、妾室李氏以及儿子、婢仆等一家十八口人,太常少卿吴麟征,左庶子周凤翔带着两个妾室,检讨汪伟带着妻子耿氏,户科给事中吴甘来,御史王章,御史陈良谟带着妾室时氏,御史陈纯德、赵馔,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员外许直,兵部郎中成德带着母亲张氏、妻子张氏以及儿子,兵部员外金铉带着母亲章氏、妾室王氏以及弟弟金錝,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带着妻子,新乐侯刘文炳带着祖母和弟弟,左都督文耀以及妹妹、子孙男女一共十六人,驸马巩永固带着乐安公主和子女五人,惠安伯张庆臻一家老小,宣城伯卫时春全家,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锦衣卫千户高文采一家十七人,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马司姚成,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文贵,经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带着两个儿子,百户王某,顺天府学的五个教官,这些人的名字都没留下来,还有长州生员许琰,他们全都死了。在这些死难的大臣里,孟兆祥是守正阳门的时候,死在了门下;王章、赵譔是大骂敌人,英勇就义;范景文、申佳允、刘文炳、卫时春是投井自尽;金铉、滕之所、阮文贵、张应选是跳进御河而死;施邦曜是喝药自杀;凌义渠是扼喉而死;巩永固和乐安公主、张庆臻是自焚而死;其余的大多都是上吊自杀。

话说那襄城伯李国桢,听说皇帝和皇后的棺材被抬到了东华门外,还搭了个棚子放着。这来来往往的百官,路过那儿都吓得跟耗子见了猫似的,没一个敢进去看看的。可李国桢不一样啊,他头也不梳,帽子也不戴,头发乱糟糟的,深一脚浅一脚地就朝着棺材那儿跑去。到了地方,“扑通” 一声就跪在棺材前,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眼泪鼻涕一把抓。

这时候,李自成的部下看到了,就把李国桢给抓了起来,带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一看,哟,这不是襄城伯嘛,就想着劝他投降,好声好气地跟李国桢说:“哎呀,李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要是肯投降,以后保你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李国桢一听,挺直了腰杆,不卑不亢地说:“要我投降也行,不过你得答应我三件事。第一,祖宗的陵寝可不能动;第二,必须得用天子的礼仪安葬先帝;第三,太子和二王可不能伤害。你要是答应了,我立马就投降。” 李自成一听,这事儿也不难办啊,就满口答应了下来,还亲自把李国桢扶了出去。

后来,李自成还真就按照天子的礼仪,把愍帝也就是崇祯皇帝葬在了田贵妃的墓里。这下葬的时候,那场面可冷清了,就只有李国桢一个人穿着丧服,徒步跟着去送葬。到了陵墓,把事情都办完了,李国桢又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哭完之后,还作了好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思念之情。做完这些,他就在皇帝和皇后的寝陵前,上吊自杀了。这李国桢,也算是个有气节的人啊!

还有个叫汤文琼的老百姓,看到愍帝的棺材路过,那是悲痛欲绝,一头撞在石头上就死了。这李自成的部队虽然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可对那些殉难大臣的家,却不敢去骚扰。就连监狱里的囚犯,也都一下子全给放了。

这时候的京城,那叫一个热闹。早有一些官员和老百姓,开始劝李自成称帝。那劝进的表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这文采是真不错,可这话一传开,那些读书人都觉得脸上无光,这简直就是士林的耻辱啊!李自成也不客气,就在武英殿称帝了。可他这皇帝当得也不顺当,每次一坐上御座,就头晕目眩,还总感觉有个几丈高的白衣人站在面前。让下面的人铸造永昌钱吧,那字怎么都铸不成样子;又去铸造九玺,也没成功。而且他还对明朝的制度随意更改,那些有见识的人,一看就知道,李自成这皇帝当不了多久。

再说这消息传到了清朝皇帝的耳朵里,清朝皇帝一听,那还得了,马上就派出天兵天将,在山海关和李自成的部队打了一仗。这李自成的部队哪是清军的对手啊,被打得落花流水,清军顺势就攻克了京师。李自成没办法,只能带着部队往西逃跑。到了五月初一日,清朝皇帝在北京登基称帝,定都燕京。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福艳之都市后宫 渔港春夜 猎艳谱群芳 都市花语 逍遥人生 退下,让朕来 肥水不流外人田 陛下不可以! 重生之神级明星 霸天武魂 花都太子 特种兵重生七零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超维术士 夫君天天酸溜溜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历史扳道工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穿越梁山成霸业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古今名人记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史记白话文版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明朝皇帝往事 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 智研古今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txt下载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最新章节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