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江山

一景之月

首页 >> 逍遥江山 >> 逍遥江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逍遥小贵婿 夺嫡 长嫡 大清隐龙 将军好凶猛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抗战之烽火 
逍遥江山 一景之月 - 逍遥江山全文阅读 - 逍遥江山txt下载 - 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1297章:白骨蔽平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诗》中也记载:“……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是当时凄凉情景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记载,从汉桓帝刘志,至汉献帝刘协的七十余年中,记载有疫病流行十七次。疫情连年,民不聊生,即使是士大夫们也未能幸免。如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也一时俱逝。其惨状可见一斑。所以对于瘟疫,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莫不是闻之色变。

徐朗想了想道:“高兄弟好像说过,这瘟疫在医书上记载叫一种草原鼠疫病,中医将其称为伤寒,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世间还有这种疾病!”黄福一脸不可思议的道。

徐朗轻轻叹了声:“制造这种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肆虐汉朝边庭数十年的匈奴人,为了对抗汉朝的自卫反击,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的情况下,他们使用了最为极端的方法,将感染了草原瘟疫的牲畜,放在河流水源边,引诱远征的汉军前来喝水。或者是将患病的牲畜,送到汉朝的边城下,这种方法,他们之前曾零星的用过,但是公元前119年汉朝规模空前的大北伐,却给匈奴人施展细菌战提供了绝佳的机会,那些感染瘟疫的汉军凯旋后,瘟疫爆发,在他们的落脚点――定襄――迅速的传播,蔓延到全国。

彼时的中医,并没有特别好的对付伤寒的办法,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疾病,中药,望闻问切,保守疗法,统统束手无策,久经考验的医生们,只有坐视着无数人在面前喘息,痛苦的死去,而无能为力。

当时的西汉,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元气未复的躯体,又横造瘟疫的打击,自然是雪上加霜。于是,冷冰冰的史册上留下了无数的记录:山东大疫,关中大疫,河北大疫……

想不到这种一千多年前的瘟疫,既在安南之地爆发了,让人目瞪口呆。

三人看了看,黄福道:“大人,这可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机会,若能把握住,不怕占人不对我们交心啊?”

杨峥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可利用瘟疫,多少让他有些怪怪的感觉,点了点头道:“不管是不是老天爷给的机会,咱们都要救人!”

徐朗道:“大人所言极是,眼下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治疗这种瘟疫的法子才是最要紧的?“

杨峥道:“不错,快传随军郎中前来!”

门外的将士应了声,转身便去了,不多时,一阵脚步声在门外响起,那将士在门外通报了一声,得到了答复后,便领着一个郎中走了进来。

那郎中约莫五旬上下的年纪,两鬓斑白,常年在军中奔波劳碌,使得面上多了几分沧桑之色,也不知是在军中见多了官儿,所以进来的时候,见杨峥的时候,不慌不忙的行了一礼,便站在了一旁,神色不卑不亢,到是让杨峥感到有些意外,但这会儿他也没功夫去细细询问对方,将瘟疫细细说了一遍,道:“敢为医生,这瘟疫可有治疗之法?”

郎中听得很仔细,杨峥问话并没有立即应答,而是沉吟了好一会儿才道:“回大人的话儿,这种瘟疫昔日汉朝有发生,瘟疫法子多有记载!只需翻出史书,便可应对!“

“是啊,这样的瘟疫,必然死了很多人,这样的大事,岂能没有记载呢?”杨峥暗骂了声糊涂,便着手翻阅史书了。

要说汉朝人就是有个好习惯,什么事情都记载了,比如《史记》、《汉书》之类的,可是记录了不少,三人找来了数十本史书开始翻阅,一时之间只听得签押房里一片哗啦啦之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徐朗道:“找到了,找到了!”

“在哪儿,在哪儿?”杨峥大喜与黄福纷纷跑了过去。

只见徐朗手中拿了一本古籍,竟看不出名字来,上面却是清清楚楚的记在武帝时代汉匈战争之后期,由于汉军攻势猛烈,“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诅)汉军。”埋牛羊如何能阻挡汉军攻势呢?原来这些羊牛也是被胡巫“诅”过的,汉军触及或食用或饮用过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就会大染疾疫,使军队丧失战斗力。显然,这些牛羊是被胡巫作过特殊毒化处理的“特殊武器了!

“虽说这种武器作为官方史书如《史记》、《汉书》未作详述。但《通鉴》记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规伐羌之战,“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可知流行疫病对当时军队战斗力影响之大。?

汉武帝时代的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后,年仅二十四岁就病死了。使他早夭致死的病因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谜。但是《汉书》本传记:“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他的部队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食匈奴牛羊,则在胡巫施术后,部属必多染疾疫。这位年轻将领一向体魄壮健,剽勇过人。远征归来后,突患暴病而夭折。后世史学家很多人推测,说霍去病就是中了瘟疫而死。

汉武帝后期,国中已数起大疫。由于当时人认为,来自匈奴的胡巫及其诅咒是瘟疫的起源,因此引起武帝对胡巫的警惕。天汉二年秋,下诏“止禁胡巫祠道中者,大搜(捕)。”武帝多次派出专使钦差“直旨绣衣使者”纠察胡巫。这也是引发后来“巫蛊之祸”的来源。?巫蛊之祸,是发生于汉武帝晚年一次严重的宫廷变乱,其直接目标是搜寻和打击致人病蛊的胡巫。但由于扩大化,株连甚多,引发了激烈的宫廷政争,这场变乱最终导致武帝心爱的儿子、储君卫太子刘据之死难。如果究其原因,可以认为这也是由于匈奴搞生物战所间接引发的一次重大政治事变。

匈奴(胡巫)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为“伤寒”。这种“伤寒”有两个病征,一是因发高热而苦寒,《黄帝内经》热病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一是患者体有斑瘀(所以称为“伤”),死亡率很高。(所谓“瘟疫”,即瘟病,瘟也是发热的意思。)?由于缺乏有效抗疫手段,自武帝后期开始,从西汉中期直到三国、魏晋的二百余年间,这种流行恶疫呈十年二十年的周期反复发作,频频不已,绵延不断。一个很触目惊心的数字是,中国的人口,直到六百多年后的隋文帝时代,才恢复到六千万人,勉强达到了文景盛世时代的数字,这六百年间,除去战乱,就是瘟疫的肆虐。

找到了样板,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疗的问题了,好在这种瘟疫在古代不亚于前世的**,所以历代名医莫不是花费了毕生的经历研究,治疗这种瘟疫。

如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对温疫也有论述,认为“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种。……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并立“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一章,记载了辟瘟疫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温病散等治疗、预防温疫的方剂。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认为疫疠病“其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皆有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病无长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厉之气,故云疫疠病。”并认为岭南地区的青草瘴、黄芒瘴等瘴气也属疫疠病范围。并进一步指出:“此病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

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九•伤寒》立“辟温”一章,记载治疗温疫的方剂。

出于唐朝王冰以后的《素问》遗篇,认为温疫与五运六气变化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疠”之称。说明古人已经意识到温疫的致病原因不同于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种疫毒之气。

宋代医家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一•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气在上,瘟疫大作,必先头痛或骨节疼,与伤寒、时气、冒暑、风湿及中酒之人其状皆相类。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药治之。……夫瘟疫在表不可下,况巴豆之丸乎。”对瘟疫的临床表现、治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元朝医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温疫五》:“瘟疫众一般病者是,又谓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

^^^^^^^^^^^^^^^^^^^^^^^^^^^^^^^^^^^^^^^^^^^^^^^

第一更送上请围观,今天事情多啊,一直忙个不停!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我为炉鼎 从矿奴开始修仙 空间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剑出鞘 凡人丹仙 天崩开局:从捕妖人到人族大帝 龙魂侠影 镇守仙秦:地牢吞妖六十年 凡骨:练功就涨熟练度硬肝成武圣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原神:以盛世舞曲,书救世华章 收徒就变强?这个师尊她当定了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华娱之修仙2002 魏晋干饭人 世界守护者 艳海风波 特种兵在都市 魔艳武林后宫传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明朝那些事儿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大明日不落 锦衣黑明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绍宋 铁血军魂,抗战传奇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高门庶子 
逍遥江山 一景之月 - 逍遥江山txt下载 - 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 逍遥江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