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前传

文岳

首页 >> 三国前传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寒门状元 民国之铁血少帅 驿路星辰 夺嫡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大清隐龙 暴君闺女五岁半 民国谍影 武道凌天 
三国前传 文岳 - 三国前传全文阅读 - 三国前传txt下载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0章 邓太后去世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那羌众像没头的苍蝇,拼了命地往浅水滩逃窜。官兵们瞅准时机,扯着嗓子这么一喊,可把羌众吓得小心肝扑通扑通直跳,差点没从嗓子眼蹦出来。这黑灯瞎火的,他们也看不清到底有多少官兵,就觉着眼前刀啊槊啊到处乱晃,旗帜也杂七杂八的。羌众吓得腿都软了,撒开脚丫子玩命地跑,那些个辎重啥的,全都扔得七零八落,跟不要钱似的。结果呢,好多倒霉蛋就成了滩里的水鬼,剩下的也都作鸟兽散,再也不敢来武都捣乱了。

您猜怎么着?其实这官兵也就四五百号人,是虞诩提前埋伏在滩边的。他心里门儿清,知道羌众肯定得从这儿往回跑,就等着晚上来个突然袭击。嘿,还真被他料中了,这一仗打得那叫一个漂亮,官兵们得胜回朝,脸上都乐开了花。虞诩犒劳完大伙,又跑去四处溜达,查看地势,一口气添筑了一百八十所营垒。他还把那些流亡的老百姓都招呼回来,给贫民发救济粮,带着大伙挖水道、开荒田。刚到郡里的时候,那谷价高得离谱,每斗得一千钱,盐更是贵得没边儿,一石要八千钱,户口也少得可怜,就一万三千户。可等虞诩干了三年,好家伙,米价一落千丈,每斗才八十钱,盐也便宜了,一石四百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户数也蹭蹭涨到四万多户,家家安居乐业,这郡里算是太平无事了。这就叫“为政在人”,有个好官儿就是不一样!

邓太后一看,这得奖励啊,就把她的从兄邓遵提拔为度辽将军,还拉上南单于檀和左谷蠡王须沈,凑了一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开到灵州。这一仗也不含糊,把羌豪零昌打得屁滚尿流,砍了八百个脑袋。邓太后一高兴,封须沈为破虏侯,还给南单于他们赏赐了不少金银财宝。

到了元初三四年的时候,中郎将任尚也派兵去攻打丁奚城,还招募了一帮敢死队,朝着北地就杀过去了。这一去收获不小,把零昌的老婆孩子都抓了,还搜到了零昌父子谋反的文书,把他们的庐帐也都给毁了。任尚这小子鬼精鬼精的,买通了当阗种羌榆鬼等五个人,让他们混进杜季贡的寨子里,找机会把季贡给捅死了,然后带着脑袋回来邀功。任尚赶紧给榆鬼请赏,榆鬼就这么当上了破羌侯。这季贡也是倒霉,碰到榆鬼这么个“鬼见愁”,不死才怪呢!

这么一来,三辅一带的羌人势力就弱了不少。可还有些羌人跑到益州去了,在那儿兴风作浪。朝廷派中郎将尹就去收拾他们,可尹就这货没什么本事,折腾了好久也没搞定,结果被召回京城治罪。后来改让益州刺史张乔接手尹就的军队。张乔有两下子,一边打一边安抚,羌人有的投降了,有的跑了,这益州总算是慢慢平静下来了。

任尚因为平羌有功,升了护羌校尉。他还不满足,又买通了效功种羌号封,把零昌给干掉了。号封也因此被封为羌王。可零昌虽然死了,还有个叫狼莫的家伙在北地拥兵自重,死活不肯投降。任尚就和骑都尉马贤一块儿去攻打狼莫,两边僵持了两个多月,最后在富平河畔大战一场,砍了五千个脑袋,狼莫吓得撒腿就跑。其他羌人一看,这也太厉害了,都害怕了,就一个接一个地跑到邓遵的营地,放下武器投降,陇右这才算是彻底平定了。不过狼莫还在逃,邓遵就悬赏招募羌人雕何去抓他。雕何还真有两下子,假装投靠狼莫,取得了他的信任,最后瞅准机会把狼莫给刺死了,把脑袋献给了邓遵。邓遵这下可牛了,说自己大功告成,还一个劲儿地夸雕何厉害。邓太后一听,立马封邓遵为武阳侯,给了三千户的食邑,雕何也封了个羌侯。

这可把任尚气坏了,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被邓遵抢了,就和邓遵吵了起来。邓遵也不是好惹的,就弹劾任尚虚报杀敌数量,还说他收了人家上千万的赃款。邓太后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就信了邓遵的话,气得火冒三丈,派了几个大官儿把任尚抓起来,用囚车押到京城。那些当官的为了讨好太后,就给任尚安了个罪名,把他拉到菜市场砍了脑袋,家产也都没收充公了。您说这事儿怪不怪?任尚之前平羌也算是立了功,可不但没赏,反而丢了性命,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其实自从羌人叛乱这十多年来,朝廷又是调兵又是遣将,一年到头没个消停,花出去的军费就像流水一样,足足有二百四十多亿,死了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好不容易把零昌和狼莫这俩家伙干掉,羌人也都散了,三辅和益州这才听不到敌人的消息。可这并州和凉州也被折腾得够呛,国家的府库也被掏得干干净净,汉朝的元气就这么慢慢被消耗掉了。

到了元初七年间,安帝立皇子保为太子,还把年号改成了永宁元年。这皇子保是后宫李氏生的,安帝本来想立李氏为皇后,可后来阎姬进了宫。这阎姬长得那叫一个漂亮,把安帝迷得神魂颠倒,而且她和邓太后还有亲戚关系,就这么从贵人一步步当上了皇后。阎姬这人心眼儿小,嫉妒心强,看着李氏就不顺眼,就偷偷地把李氏给毒死了,只留下了保。安帝还想着让皇后生个儿子,可等了五六年也没个动静,没办法,就立保为太子了。阎后虽然心里不乐意,可也没办法,只能干瞪眼。

这时候,敦煌太守曹宗给朝廷上了个奏章,说要发兵去攻打北匈奴,还要把西域给夺回来。原来啊,之前汉朝把西域给扔了,那些国家又被北匈奴欺负,就联合起来攻打汉朝边境。曹宗之前推荐了个叫索班的人去伊吾当官,招抚西域。这一招还挺管用,车师前王和鄯善王都来投降了。可到了永宁元年,车师后王军就和北匈奴勾结在一起,把索班给杀了,还把车师前王给打跑了,把北道给占了。曹宗气不过,就上表请求出兵,说要报仇雪恨。

邓太后一看这事儿挺麻烦,就把大臣们都叫过来商量。大臣们都觉得羌人刚被平定,国家还没缓过劲来,这时候出兵不是个好主意,还不如把玉门关关上,省得劳民伤财。太后也拿不定主意,突然想起之前西域军司马班勇,他是前定远侯班超的儿子,说不定有啥好主意,就把他叫过来问问。

班勇来了之后,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说:“以前孝武皇帝的时候,匈奴太厉害,老是欺负咱们,还把边境的路都给堵上了。所以皇上就开通了西域,把匈奴的那些跟班都给拉过来了。大家都觉得这是把匈奴的宝贝给抢了,就像砍了他们的右臂一样。后来王莽那家伙瞎折腾,把西域的人都给惹毛了,人家就叛变了。光武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忙着国内的事儿,没顾得上外面。所以匈奴又嚣张起来,带着那些国家来攻打咱们,连敦煌的城门大白天都得关上。孝明皇帝有主意,派了厉害的将军去西域,把匈奴打得远远的,边境这才安定下来。后来到了永元年间,西域的国家都来归附咱们。可最近羌人叛乱,西域又和咱们断了联系,北匈奴就趁机欺负那些国家,让他们交租子,东西卖得死贵,还催得急。鄯善和车师这些国家都恨透了北匈奴,心里想着还是跟着汉朝好,可就是没办法。以前西域有时候叛变,都是因为管理得不好,反而被他们害了。现在曹宗只想着之前的失败,也不想想以前出兵的事儿,这可不行啊。跑到塞外去打仗,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如果打起来没完没了,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再说了,现在国家也没钱,后面也没援兵,这不是在远夷面前示弱吗?在国内也显得咱们没本事。我觉得不能答应出兵。以前敦煌郡有三百个屯兵,现在应该恢复,再派个护西域副校尉住在敦煌,就像永元年间那样。还应该派个西域长史,带五百人去楼兰驻扎。楼兰在西边挡着焉耆和龟兹的路,在南边能让鄯善有底气,在北边能挡住匈奴,在东边靠近敦煌,这样就能慢慢地招抚西域,让他们归附咱们,把北匈奴也给挡回去。”

班勇刚说完,那些尚书就问他:“现在设副校尉有啥好处?派长史去楼兰能有啥收获?”班勇回答说:“以前永平末年,刚开始和西域通好,先派中郎将在敦煌,又派副校尉在车师,既能管住匈奴,又能防止汉军去捣乱,所以那些国家都愿意归附咱们,匈奴也害怕。现在鄯善王尤还是汉人的外孙,如果匈奴得逞了,尤还肯定得死。他们虽然不太开化,可也知道趋利避害。要是长史去楼兰驻扎,楼兰离鄯善近,尤还心里就踏实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做挺好的。”

班勇刚说完,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母参、司隶校尉崔据就一起出来反驳他。镡显说:“朝廷之前放弃西域,就是因为西域对咱们没啥好处,还花不少钱,所以才决定不要了。现在车师已经被匈奴占了,鄯善也靠不住,万一他们又叛变了,班司马你能保证北匈奴不来侵犯边境吗?”这话说得挺厉害,不过班勇也不含糊,他说:“朝廷分封郡国,设置州牧,不就是为了防止盗贼,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要是州牧能保证地方安全,我也愿意拿我的脑袋担保,让匈奴不来侵犯边境。您想想,如果现在能重新打通西域,北匈奴的势力肯定会变弱,自然就不会老来欺负咱们了。要是不派校尉和长史,西域的国家就绝望了,绝望了就会投靠北匈奴,到时候合起伙来攻打咱们,边境的那些郡可就遭殃了,河西的城门就得一直关着,再也打不开了。这么看来,现在为了省点钱,反而让北匈奴更强大,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啊!”班勇这话说得有理有据,把镡显他们说得哑口无言。

这时候,太尉掾属毛轸又出来说:“现在要是再设校尉,西域的国家肯定会不停地派使者来,要这要那,没完没了。要是都给他们,那得花多少钱啊?不给吧,他们就不高兴,万一被匈奴逼迫,又得向咱们求救,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没啥好处,何必多此一举呢?”班勇一听,瞅了毛轸一眼,说:“要是把西域让给匈奴,匈奴要是感恩,不来侵犯咱们,那也行。可要是匈奴拿了西域的租赋,养足了兵,再来攻打咱们,这不就是帮着仇人变富,让坏人变强吗?这怎么能行呢?我请求再设校尉,就是想让西域归附咱们,挡住北匈奴的侵犯,省得花钱又操心。而且西域的国家也没啥过分的要求,就是派使者来,稍微花点招待费。要是因为这点钱就拒绝他们,让他们投靠北匈奴,北匈奴和西域一起攻打并凉二州,到时候咱们就得花更多的钱去打仗,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何止千亿百亿呢?”班勇这一番话,把毛轸说得没话说了,只好闭上嘴。

邓太后听了班勇的话,觉得挺有道理,就恢复了敦煌郡的三百营兵,派了西域副校尉住在敦煌。鄯善那些国家这才安心了。不过匈奴和车师国还在勾结,时不时地来河西抢劫。后来班勇出兵去攻打,立了不少战功,这事儿以后再说。

再说说前大将军邓骘,他母亲去世后,和兄弟们在墓旁守孝,还算挺孝顺的。他最小的弟弟邓阊哭得太厉害,人都瘦得皮包骨头了,大家都夸他。守孝期满后,邓太后让邓骘回来当官,还给他原来的封号,邓骘他们推辞了,太后就让他们上朝的时候跟着参谋参谋大事。

后来邓弘病死了,邓太后穿着齐衰的丧服,安帝也穿着缌麻的丧服,一起去吊丧。当官的请求追赠邓弘骠骑将军的封号,封西平侯,太后因为邓弘有遗言,不愿意加封,就给了一千万钱和一万匹布。邓骘他们又推辞不要,太后就让大鸿胪拿着符节,到邓弘的灵前,封邓弘的儿子邓广德为西平侯。因为邓弘以前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点功劳,又封邓广德的弟弟邓甫德为都乡侯。其实这两个侯的食邑也没增加多少,就是看着好看。接着又封邓京的儿子邓珍为阳安侯,还让他兼任黄门侍郎。

没想到邓弘死了还不到三年,邓悝和邓阊也相继去世了,他们都留下遗言要薄葬,不要爵位和赏赐。这俩人死得早,也算是幸运的。太后就照他们说的做了,不过还是封了邓悝的儿子邓广宗为叶侯,邓阊的儿子邓忠为西华侯。这下子,邓氏兄弟五个人,就剩下邓骘了。

邓骘的儿子邓凤当官当到侍中,他给尚书郎张龛写了封信,一个劲儿地夸郎中马融有本事,说他应该到朝廷里当官。邓凤还收了中郎将任尚送的马,后来任尚犯罪被砍了脑袋,邓凤害怕自己被牵连,就先到邓骘跟前自首了。邓骘就把老婆和邓凤的头发剃了,向天下人谢罪,大家都觉得他挺有担当的。

邓太后把和帝弟弟济北王和河间王的子女,一共四十多人,还有邓氏近亲的子孙三十多人,都接到宫里,教他们读经书,还亲自监督考试,又厉害又慈爱。太后还下诏书给从兄河南尹邓豹、越骑校尉邓康等人,说:“我把这些孩子接到学宫来,是因为现在世道不好,风气浅薄,弄虚作假的事儿太多,五经也没人好好学了,如果不教育他们,以后就更不行了。所以我想推崇圣人的道理,改变这种坏风气。《论语》里不是说‘整天吃饱了没事干,啥也不想,这可不行’吗?现在那些贵族子弟,吃着国家的俸禄,穿得好吃得好,出门坐好车,可啥也不懂,好坏不分,这就是灾祸的根源啊!永平年间,四姓小侯都让他们上学,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坏风气,让他们懂得忠孝。我父亲以前靠武功出名,也用文德教育子孙,所以他们都能守规矩,不犯法。要是孩子们能学习祖先的优点,明白我这份心意,就够了。大家都要努力啊!”

邓氏子弟平时都听太后的教导,虽然看着挺风光,可也有点小心翼翼的。这时候,三公的职位都换人了。太尉李修死了,后来的大司农司马苞也死了,就换成了太仆马英;司空张敏被免了职,让太常刘凯当司空;没多久,司徒夏勤也被免了官,让刘恺当司徒,袁敞当司空。三公可是汉朝的重要官职,所以每次换人,都得好好说说。

这袁敞是以前司徒袁安的儿子,为人廉洁正直,和邓氏子弟有点矛盾。尚书郎张俊给袁敞的儿子写了封私信,里面说到了朝廷里的一些机密事儿,当时还没人知道。张俊有两个同事朱济和丁盛,这俩人品行不好,张俊想上书弹劾他们。这俩人听到风声,就求同事陈重和雷义帮忙说情。陈重和雷义是豫章人,是好朋友,都挺讲义气。陈重被推举为孝廉,他想让给雷义,雷义当然不答应,俩人推来推去,太守张云就把他们俩都推荐为尚书郎。乡里人都传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这次朱济和丁盛求他们,他们俩也不知道这俩人品行不好,就因为是同事,不好意思拒绝,就告诉张俊别弹劾了。张俊年轻气盛,哪肯听啊?陈重和雷义也没办法,就回去告诉朱济和丁盛。这俩人更恨张俊了,就偷偷地贿赂侍史,让他找张俊的把柄。侍史还真找到了张俊和袁敞儿子的书稿,就封好上奏给朝廷。朝廷因为张俊泄露机密,就把他抓进监狱,还说袁敞没教育好孩子,和郎官勾结,就把袁敞的司空官职免了。袁敞又气又急,就自杀了。张俊被判了死刑,好在他文章写得好,张俊在狱中上书,洋洋洒洒,情辞恳切,引经据典地为自己辩解。邓太后读了他的上书,被其文采所打动,念及他才华出众,便特地下诏赦免了他的死刑。那时张俊已被刑官押到都门之外,脖子都伸得老长,只等那一刀落下,却没想到峰回路转,竟死里逃生,这运气也算是好到爆棚了,简直跟从鬼门关被硬生生地拽了回来似的。

袁敞虽已自杀,但太后开恩,他的儿子也得以免死,还恢复了袁敞的官职,并且按照三公的礼仪将他下葬,也算是给了袁家一个交代。之后,太常李合接任了司空之位,不过没多久他也被罢官,接着卫尉陈褒又补上了这个空缺。

司徒刘恺和李合同时被免职,邓太后特意挑选了太常杨震担任司徒一职。这杨震,字伯起,是弘农郡华阴县人。他的父亲杨宝,钻研欧阳尚书,是个有学问的隐士,一直没有当官。

传说杨宝九岁那年,去华阴山北游玩,瞧见一只黄雀被鸱鸮咬伤,掉在树下,被一群蝼蚁团团围住,动弹不得。杨宝心生怜悯,就把黄雀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放在巾笥里,每天用黄花喂它。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羽毛重新变得丰满光亮,杨宝便打开巾笥,让它飞走了。当天晚上,就有一个黄衣童子前来拜见杨宝,向他拜了两拜,说道:“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承蒙您的仁爱之心,救我脱离了灾难,特地来酬谢您。”说着,便献上白环四枚,又接着说:“让您的子孙品行高洁,位至三公,就如同这白环一样洁白无瑕。”说完,童子瞬间消失不见了,只留下一脸惊愕的杨宝,他觉得这事儿太神奇了,简直像做梦一样。

后来杨宝娶妻生子,给儿子取名为震。杨震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但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勤奋好学,博通经籍。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就靠教书来维持生计。闲暇之余,他还亲自下地种菜,侍奉老母亲。门生们见他辛苦,想要帮他种植,杨震却坚决不肯,非要自己动手,把学生种的菜拔掉,重新栽种,他就是这么个倔强又正直的人。当时的儒士们都对他赞不绝口,纷纷称他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后来,又有鹳雀衔着三条鳣鱼,飞到杨震讲学的讲堂前。都讲看到了,就把鱼拿给杨震,兴奋地说:“蛇鳣是卿大夫的服饰象征,鳣鱼有三条,这可是三台的预兆啊!先生您这是要高升了!”这些神奇的事儿,听起来就像老天早早地给杨震的仕途埋下了伏笔。

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岁了,因名声在外,被大将军慕名征召,还被举荐为茂才,一路官运亨通,四次升迁后担任了荆州刺史,接着又调任东莱太守。在去东莱上任的途中,路过昌邑,县令王密前来拜见。这王密原本是杨震举荐的茂才,如今趁着夜色,带着十斤黄金来孝敬杨震,估计是想着感恩戴德,或者是想走走后门,以后有个照应。杨震一看,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斥责道:“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难道你就不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吗?”王密却不以为意,还笑嘻嘻地回答:“这大晚上的,没人会知道这件事。”杨震听了,气得直摇头,义正言辞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说完,就把黄金扔还给王密。王密满脸羞愧,灰溜溜地拿着黄金走了,估计心里还在懊悔自己怎么就这么糊涂,看错了人。

杨震在东莱太守任上干了一年多,又转任涿郡太守。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和贿赂。他要求子孙后代生活简朴,常常吃蔬菜,出门也不坐车,就靠两条腿走路。有人劝他说:“您也该为子孙后代着想,置办些产业,留些财产给他们。”杨震却神色严肃地回答:“让后世的人都称赞我的子孙是清白之辈,这才是留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比起那些给子孙留下金银财宝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也正是因为杨震这份坚守和正直,使得他的家族四代都享有尊贵的地位和荣耀,这可都是他的好品德积攒下来的福泽啊!

元初四年,杨震被征召入朝担任大司农,永宁元年,又升任司徒。他的名声和威望在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对他钦佩有加。就连邓太后也对他格外看重,视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只是这安帝渐渐长大成人,邓太后却依然把持着朝政,没有还政于皇帝的意思,每天还是照常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

之前有个郎中叫杜根,胆子可大了,上奏请求邓太后把政权归还给皇帝,说话直来直去,一点都不客气。这可把邓太后惹恼了,气得火冒三丈,下令用缣囊把杜根装起来,狠狠地用棍棒打,非要把他打死不可。打完之后,就把他的“尸体”扔到城外,扔在那儿不管了。也算是杜根命大,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死里逃生。他不敢再露面,逃到宜城山里,隐姓埋名,在一家酒馆里当起了店小二,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每天小心翼翼的,生怕被人认出来,招来杀身之祸。

还有平原郡的一个小吏叫成翊世,也跟着上奏,请求太后归政。结果也被治罪,关进了监狱。越骑校尉邓康,看着邓氏家族势力越来越大,心里开始担忧起来,觉得这样下去迟早要出问题。于是他多次劝说邓太后,让她退居深宫,好好享享清福,把朝政大权交还给皇帝。可邓太后哪肯听他的,根本不理会他的建议。邓康见太后不采纳自己的意见,心里很是失望,干脆就称病不上朝了。

邓太后觉得奇怪,就派了一个侍婢去探望邓康。这侍婢原本是邓康家的人,在宫里伺候太后多年,那些老年内侍都叫她“中大人”,她去邓康家的时候,到了门口就大声通名,也自称“中大人”。邓康一听,火就上来了,把她叫进屋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你是从我家出去的,怎么也敢自称中大人?你还有没有一点规矩!”侍婢被骂得狗血淋头,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满心羞愧地回宫复命。回到宫里,她越想越气,就向太后诬告邓康心怀怨恨,说他是装病,其实是对太后不满。太后一听,顿时怒不可遏,也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邓康的官职给罢免了,只保留了他夷安侯的旧封,把他打发回封地去了,还削除了他的属籍。这邓康也真是倒霉,好心劝太后,结果却落得这么个下场,要是他不是邓氏家族的人,估计性命都难保了。

到了永宁二年的仲春时节,邓太后突然生病了,不停地咳嗽,还咳出血来。可她还是强撑着病体,挣扎着起床,坐着辇车出宫,召见侍中尚书们,还顺便到太子宫中去查看了一番。回宫之后,她下令大赦天下,给各个园子里的贵人们,以及王侯公主们赏赐了不少钱帛,希望能借此给自己冲冲喜,让病情好转。

然而,病魔并没有放过她,随着春天渐渐过去,邓太后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与世长辞了,享年四十一岁。她这一临朝听政,就是整整十八年啊!

后人有诗感叹道:“屈指临朝十八年,母仪虽美总贪权;千秋书法留遗憾,何若含饴马氏贤!”这里说的马氏,就是指明帝的皇后,她懂得放权,不贪恋权势,与邓太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邓太后这一去世,朝廷里可就像炸开了锅,各方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儿呢?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御女天下 剑来 辣妈攻略 倚天神雕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我的总裁老妈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退下,让朕来 陛下不可以!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桃花沟 拿稳深情人设后,我悔婚了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我克星,你残废,咱俩正好凑一对 抗战之血肉丛林 大宋女刑司 神话世界之开局就有百分百爆率! 不良人之白虎星君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兵器狂潮 明骑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蝉动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明末之新帝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梦回西晋娶女帝 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大齐之君上传奇 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三国第一公侯 大唐小医师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三国之现代魂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三国前传 文岳 - 三国前传txt下载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 - 三国前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