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逍遥小贵婿 玄武裂天 民国之铁血少帅 回到明朝当王爷 长嫡 前方高能 朕就是亡国之君 红颜劫:爷本红妆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章 万里长城背后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时间匆匆又过了一年,秦始皇心中对求仙的渴望依旧强烈,他始终无法忘怀这个念头。他暗自琢磨,如果能求得仙术,不仅可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还能预知未来,即便遇到什么意外情况也能提前做好准备,这样一来,那些凶恶之徒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主意已定,秦始皇决定再次冒险一试,于是他又下令东巡,目的地是碣石。就在这个时候,有个燕国人名叫卢生,他原本是个读书人,想通过儒学出人头地,但未能如愿。于是,他也借着求仙学道的名义,希望能借此机会获得皇帝的赏识,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卢生便前去拜见秦始皇,他凭借着自己的口才,成功地说动了秦始皇,赢得了他的欢心。秦始皇便派遣他出海东行,去寻找传说中的古代仙人羡门和高誓。卢生听到命令后立刻出发了,但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任何消息传回。秦始皇没有离开海边,他耐心地等待着,眼巴巴地盼着卢生的归来,几乎要望穿秋水。终于,卢生带着消息回来了。一见到秦始皇,卢生赶紧行礼,然后就开始编造起他的经历来。他绘声绘色地说着自己经过了哪些地方,如何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宫殿,嘴里说的全是些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话,夸大其词地讲述了一大堆奇遇。说完这些,他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双手捧着呈给秦始皇,说:

“虽然我没有找到仙药,但我已经把一本仙书抄录回来了。”

秦始皇接过书,仔细地翻阅了一遍。他发现这本书并不长,只有几百字,但里面的内容却支离破碎、模糊不清,让人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尽管如此,秦始皇还是对这本书抱有一丝希望,毕竟它是从“仙宫”里抄来的,或许真的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吧。当秦始皇看到“亡秦者胡”这句话时,他的眼神中不禁闪过一丝惊恐。这句话仿佛是一个预言,预示着将来会有胡人成为秦朝覆灭的祸根,让他心中暗自担忧。他疑惑地想,这句话似乎预示着未来的某种不幸,但卢生又是从哪里得到这样的信息的呢?秦始皇深知“胡”是北方狄族的称呼,历史上如獯鬻、玁狁等部落都曾占据北方,多次侵犯中原,给中原王朝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些部落后来逐渐演变为匈奴,成为秦朝北方的一大威胁。现在匈奴这个民族依然存在,他们的部落和组织结构还是和以前一样,非常稳固。而根据那本仙书上的说法,未来我们大秦的天下很可能会被这些胡人,也就是匈奴所侵占。这简直是个大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他想,既然知道了这个潜在的威胁,那就必须趁着我们大秦现在还强盛有力的时候,主动出击,把匈奴这个隐患给除掉。不然的话,就像养了个痈疮一样,早晚会发作,到时候就会害了我的子孙后代。于是,他收拾好那本仙书,让卢生也随他一起出发。改变了原本的行程路线,决定直接北上,从上郡这个地方开始行动。同时,派遣了将军蒙恬,让他调动三十万大军,准备对匈奴发起北伐,一定要把他们彻底打败,保护大秦的江山社稷。

匈奴虽然是一个强大的狄族部落,但他们并没有像中原国家那样建造坚固的城池或华丽的宫殿。他们的族人主要以畜牧为生,会选择水草丰茂的地方作为居住地,一旦那里的水源干涸,草料耗尽,他们就会迁移到新的地方。他们推举的酋长,生活也相当简朴,只是搭个帐篷作为居所,穿着兽皮做的衣服,日常食物就是宰杀的牲畜。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远古时期的人类颇为相似。匈奴人的身材普遍高大,性格也非常强悍。但他们对于中原人所重视的礼仪、道义、廉洁和羞耻等观念,却几乎一无所知。除了日常的畜牧劳作外,他们最喜欢的就是骑马射箭,追逐野兽和禽鸟。每当中原的边境地区防守薄弱,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时,匈奴人就会趁机南下,进行劫掠和破坏。因此,中原人对匈奴人充满了仇恨和鄙视,称他们为“犬羊贱种”,认为他们就像野狗和羊一样,没有道德和文明,只知道野蛮地掠夺和破坏。历史学者们称匈奴是夏后氏远孙淳维的后裔,但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我们也说不清楚,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它。不过,我们知道在周朝末年,燕国、赵国和秦国这三个国家因为地理位置与匈奴相近,所以都非常注重边防安全。他们修建了许多城池,驻扎了大量军队,以此来防范匈奴的侵扰。由于有了这些防御措施,匈奴也就不敢轻易来犯,只能散居在塞外地区。既然提到了匈奴,那我们就不得不简要地说一下他们的起源和发展。现在,我们回到正题。这次,秦朝的将军蒙恬率领着大军,突然越过边境,向匈奴发起了进攻。匈奴人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他们还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就突然遭遇了秦军的大举进攻。面对这样的局势,匈奴人根本无法抵挡,只能四散逃窜,放弃了塞外那些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的好地方,把它们都让给了秦人。这个地方,后来人们通常称之为河套,它坐落在长城的西北角外面。在秦朝的时候,人们管它叫河南地。蒙恬将军到了这里之后,对土地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设立了四十四个县来管理。为了加强边防,他还把内地的一些罪犯迁移到这些地方来居住,这样既能充实边疆的人口,又能让这些罪犯为国家的安全出一份力。蒙恬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趁着胜利的势头,继续向北追击匈奴。他们跨越了黄河,成功占领了阴山等战略要地,并在那里又设立了三十四个县。为了巩固这些新占领的土地,蒙恬决定在河上建造城池作为防御要塞。同时,他还下令将之前燕国、赵国和秦国遗留下来的边防城池进行修缮和扩建,使得这些城池更加坚固,能够更好地抵御外敌入侵。这项工程规模宏大,从西边的临洮开始,一直延伸到东边的辽东,穿越了无数的山岭和河谷,总长度超过了一万里。因此,人们便称这条由无数城池和防御工事组成的防线为“万里长城”。它不仅是秦朝北方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至今仍然被世人所敬仰和传颂。各位听众,你们知道吗?虽然长城在蒙恬将军接手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但这些部分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连成一片,而且长城的两端也没有现在这么长。直到蒙恬将军亲自监督修建,这座后来流传千古的长城才逐渐成形。当时修建长城,需要动用多少人力,耗费多少财力,这真的是个天文数字,根本无法准确计算。当时的老百姓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他们的困苦和艰辛,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这也就不再多加描绘了。

蒙恬将军当时正忙着监督长城的修建工作,连续多日都在紧锣密鼓地赶工。突然,他接到了秦始皇的诏令,命令他再次出兵去驱逐匈奴。虽然蒙恬已经回到了河南地(即河套地区),但他深知皇命难违,于是立即整顿军队,再次渡过黄河,向北进发。蒙恬将军的军队势如破竹,成功占领了高阙、陶山、北假等地。然而,当他们继续往北行进时,发现前方都是茫茫的沙漠和戈壁,几乎看不到行人的踪迹。面对这样的环境,蒙恬决定停止继续深入,他命令军队驻扎下来,并亲自挑选险要的地方修筑亭障(即边防哨所),以增强防御能力。同时,他还将内地的罪犯迁徙到这里来驻守,以充实边防力量。完成这些部署后,蒙恬将军派人将情况奏报给秦始皇,并等待皇帝的进一步指示。不久之后,秦始皇的复诏又到了,命令蒙恬将军返回上郡驻扎。于是,蒙恬将军便率领军队从塞外南归,回到了行宫,向秦始皇当面汇报了情况。秦始皇正在下令准备返回都城,他与蒙恬将军匆匆告别,让蒙恬留在上郡,负责统治塞外的地区。同时,秦始皇还下达了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要开辟一条直道,从九原一直延伸到云阳,让这条路变得平坦畅通。蒙恬将军恭敬地接受了命令,没有多说什么,立刻送别了秦始皇,然后按照旨意开始着手办理。然而,这个时候的万里长城才刚刚修筑不久,动用了数十万的劳工,他们日夜辛勤劳作,但长城的修建进度却还只完成了两三成,才刚刚有个大概的样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要开始动工修建直道这样的大工程,这无疑是给西北的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困苦。他们累得叫苦连天,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艰难。这真的是西北人民的厄运啊!在西北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地形复杂多变,山地连绵不绝,层峦叠嶂,深谷蜿蜒曲折。想要在这样的地方开辟出一条平坦的道路,简直是难如登天。然而,蒙恬将军却凭借着自己的权势,肆意妄为,无情地驱使着百姓们去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百姓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根本没有力量去反抗这样的压迫。他们只能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被迫应募前去修建直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不断地开山凿石,填平深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挑战大自然的威严。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人的生命被无情地夺走,他们的家人只能在家中默默哭泣,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然而,尽管百姓们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直道却始终未能完工。在秦朝的十多年间,人们只听到了长城筑成的消息,却从未听说过直道告成的喜讯。这场浩大的工程最终只是成为了一场空耗民力、耗费国帑的灾难。无数百姓的生命被白白断送,国家的财富也被挥霍一空。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和愤慨呢?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仿佛还能听到那些失去亲人的百姓们发出的凄凉呜咽声。他们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着,诉说着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这一年是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在北方边疆取得稳定之后,又开始筹划征服岭南地区。岭南主要居住着未开化的蛮人,他们的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与北方的狄人有些相似。不过,岭南的地理环境却有很大的不同,那里地势低洼,湿气很重,气候极其炎热。尤其是在那些高山密林之中,由于热气的不断蒸腾,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害的瘴气与浓雾。如果行人不小心接触到这些瘴雾,严重的可能会因此丧命,即便是轻微的接触也会引发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那里还聚居着毒蛇猛兽,它们躲在深邃的丛林里,使得人们对那里充满恐惧,几乎无人敢轻易前往。秦始皇深知前往岭南的道路艰难险阻,对于大军行进来说极为不便。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特别下令,将那些以前因为逃亡而被捕获的人犯全部释放,并将他们编入军队,让他们参与南征的行动。但是,即便如此,军队的人数还是不够。于是,他又把目光转向了民间的赘婿(就是入赘到女方家的男子),强行征召他们一同前往。除了赘婿,他还征用了商人来凑数,最终集结了一支大约一二十万人的军队。为了率领这支庞大的军队,秦始皇特别指派了一位大将作为统领,并规定了出发的日期,让他们即刻南下。在咸阳桥上,那些即将踏上征途的士兵的家人,包括父母、妻子和孩子,都赶来相送。他们紧紧拉着彼此的手,依依不舍地告别,哭声在四周回荡。然而,那位大将为了维护军纪和威严,却严厉地驱赶这些送别的家人,不允许他们大声喧哗。就这样,士兵们在亲人的泪水和不舍中,踏上了前往岭南的征途。各位听众,你们或许会疑惑,这些赘婿和商人明明没有犯下什么过错,为何却要与罪犯一同被征召出征呢?这其实要归咎于秦朝的旧制度。在那个时候,按照秦朝的规矩,无论是入赘到女方家的女婿,还是靠贩卖货物为生的商人,他们的社会地位都被视为低贱,不能与平民百姓相提并论。因此,在这次南征的行动中,他们也被迫要服兵役,与罪犯一同踏上征途。这些赘婿和商人,面对这样的命令,心中虽有万般无奈,但也无法抗拒。他们只能含泪向父母告别,与妻子依依惜别,然后带着满腔的悲伤和不舍,踏上了前往南方的道路。这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困苦,经过了好些日子,才终于抵达了南方。而南方的蛮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之地,没有经历过战争,也缺乏精良的武器和有效的战术。他们不懂得如何防守,也不懂得如何进攻。而且,这些蛮族还分散居住在各个地方,势力分散,力量薄弱。因此,当他们突然听到震耳的鼓声和轰鸣的号炮声时,都感到十分惊恐和疑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只见一支庞大的军队正从北方缓缓行进而来。他们手持的旗帜崭新而鲜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士兵们肩扛的刀枪则锋利闪亮,显得格外威武。而那些武夫们,一个个身姿挺拔,气势雄壮;将领们的脸上则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狠厉。这样的场景,对于南蛮的百姓们来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震撼画面。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军队时,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惊恐之情,脚下不自觉地开始奔跑,哪里还敢有丝毫与秦军对抗的念头?在逃跑的过程中,有几个蛮子和蛮女因为速度稍慢,不幸被秦兵追上并捉住。随后,他们被无情地关进了囚车之中。秦兵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继续四处追逐其他逃跑的蛮人。蛮人们逃得筋疲力尽,却仍然无法逃脱秦兵的追捕。最终,他们只能绝望地跪倒在路边,连连叩首乞求怜悯。他们表示愿意放弃自由,充当秦军的奴仆,只求能够保住性命,再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之心。这段叙述南蛮遭遇的文字,与前面描写北伐匈奴时的笔墨截然不同。那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战争的激烈和将士的英勇;而现在,我们则通过南蛮百姓的惊恐、无助和绝望,深刻体会到了秦军的强大和无情。其实,秦国的军队也像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样,里面的囚犯、赘婿和商人,他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战斗技能。但是呢,他们在外表上看起来,还是挺吓人的,有那么一股子狠劲。说来也巧,他们竟然真的把南蛮的百姓给吓住了,然后秦军就一路畅通无阻地打进了岭南地区。没过多久,也就几十天的时间吧,秦军就把岭南给平定了,还发布了胜利的捷报。紧接着,秦始皇就颁布了诏令,详细地说明了接下来的治理办法。他命令将领们把占领的地方都划分好,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还派了官员去管理这些地方。同时,为了确保岭南地区的安全,秦始皇还下令在所有险要的地方都派兵驻守。岭南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广东和广西这一带,古时候叫南越。因为它在五岭的南面,所以就被称为岭南了。五岭呢,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这五座大山,这些山从古到今都是这么叫的,地理位置也一直没变过。秦朝成功占领了岭南地区后,就将南征的军队留在了五岭一带,用来镇压南蛮的反抗。为了加强防守力量,秦朝还从中原地区调派了大量的人手,这些人主要是囚犯、赘婿和商人等,他们被派到五岭地区协助驻守,这些人统称为“谪戍”,加起来总共有五十万人之多。这五十万人背井离乡,远离亲人,长期驻扎在岭南这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们内心深处肯定是充满了不愿意和无奈。毕竟,谁愿意长时间离开家乡,与家人分隔两地,过着可能永远也无法回归正常生活的日子呢?

秦始皇因为成功地平定了南北方,感到无比欣慰和高兴,所以在咸阳宫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所有的朝臣一同欢庆。宴会上,有七十多位博士手持酒杯,恭敬地向秦始皇敬酒,并祝他福寿安康。秦始皇非常开心,一一接受了他们的敬酒,并畅饮起来。这时,仆射周青臣看准时机,上前向秦始皇献上了自己的赞美之词。他走上前,恭敬地说道:

“想当年,秦国的疆域还不过千里之广,但多亏了陛下的英明神武和神圣领导,我们才能够平定天下,将那些蛮夷之族驱逐到远方。现在,陛下的恩德如同日月般普照大地,使得四方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归顺于您的统治之下。您又明智地推行了郡县制度,使得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内重外轻,从而避免了战争和纷扰,让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盛世局面,将会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陛下您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臣认为,从古至今的帝王虽然众多,但像陛下这样拥有无上威德和英明领导的人,实在是前所未有,后无来者啊!”

秦始皇平日里就喜欢听好话,听到周青臣的奉承话后,他感到更加高兴和满意。但就在这时,博士淳于越,一个原本来自齐国后来成为秦朝臣子的人,却突然站起来打断了这和谐的氛围。淳于越直言不讳地说:

“我听说殷商和周朝之所以能够延续那么长的时间,短的几百年,长的甚至上千年,都是因为他们在开国之后,广泛地分封子弟和功臣,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支柱和辅助力量。然而现在,陛下您已经统一了天下,但您的子弟却只是普通百姓,如果他们将来遇到像田常那样的权臣想要作乱,那该怎么办呢?我淳于越因为是齐国人,所以对田常的故事比较了解。如果没有亲近的宗室和大臣来辅佐和保护,那国家在遇到危机时又能依靠谁呢?总之,如果不以历史为鉴,不学习古人的智慧,国家的未来是很难持久的。而周青臣只知道一味地奉承陛下,这反而可能加重陛下的错误,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忠臣呢?请陛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秦始皇听到淳于越的谏言后,原本愉悦的心情顿时转为愤怒,但他还是强忍着没有立即发作。他转而向在场的群臣广泛征询意见,希望了解大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利弊分析。这时,一位大臣挺身而出,他愤怒地站起身,大声向秦始皇进言:

“陛下,历史上的五帝治理方式各不相同,三王之间也没有沿袭前人的成规,这说明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灵活多变的,关键在于能够顺应时代的变迁。如今,陛下您亲手开创了伟大的基业,正在为后世子孙制定万世之法,这样的远见卓识,岂是那些浅薄的儒生所能理解和知晓的!而且,淳于越所说的三代故事,虽然有其历史背景,但那些都已经过去了,不再适合作为我们今天的治国典范。当时诸侯纷争,游学之风盛行,导致百姓思想混乱,异议四起。但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百姓们应该安心于自己的本分,各自勤勉于自己的职业。农民应该努力耕种,工匠应该专心制作,士人则更应该学习法令,自觉遵守规则。然而,这些儒生们却不去思考如何适应现实,反而一味地想要模仿古代,对当今的朝政指手画脚,非议不断,甚至迷惑百姓,制造混乱。这样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因此,我恳请陛下不要被他们的言论所迷惑,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推进您的伟大事业,不要让这些愚昧的儒生影响了您的决策!”

秦始皇听完这位大臣的发言后,心情大好,又多喝了几杯酒,直到连饮三大杯后才下令宴会结束。各位读者可能好奇,这位最后发言的大臣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李斯,此时已经由廷尉一职升任为丞相。李斯是当初主张设立郡县制度、废除分封制的主要人物,他得到了秦始皇的充分信任,并坚决推行了这一重大改革。经过六七年的时间,新制度运行平稳,并未显露出什么明显的弊端。然而,偏偏淳于越站出来反对,想要推翻已经稳定下来的局面,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且无法接受!因此,李斯对淳于越的观点进行了强烈的驳斥,丝毫不肯让步。

宴会结束后,李斯回到家中,但心中的不满和愤怒仍未平息。他担心还会有人像淳于越那样出来阻挠改革,于是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他连夜起草了几条严厉的法令,并请求秦始皇颁布实施,希望能够借此堵住那些多嘴多舌之人的口。李斯迅速完成了奏章的撰写和整理工作,并在第二天一早入朝时将其呈交给了秦始皇。奏章中说道:

“古时候,天下处于分裂混乱的状态,没有谁能统一它,因此诸侯纷纷崛起。他们常常用古代的事情来非议当今的政策,用虚假的言辞来扰乱真相。每个人都推崇自己私下所学的学问,并以此来反对陛下所建立的制度。现在陛下已经统一天下,明辨是非,确立了唯一的权威和尊崇的地位。然而,仍有一些人私下里学习并传授非法的教义,每当陛下颁布新令,他们就各自用自己的学说去评议,表面上遵从,内心却不服,走出朝堂就在街巷中议论纷纷。他们夸大其词以博取名声,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高明,还带领众人一起制造诽谤。如果这种行为不加以禁止,陛下的权威就会受到损害,而私下的结党营私就会盛行。因此,我认为禁止这类行为是十分必要的!我请求陛下下令:除了秦国自己的史书之外,其他的史书都应焚烧掉;对于那些不是博士官职责范围内的书籍,如《诗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的着作,如果天下有人胆敢私自藏匿,应全部送到当地守尉那里,与守尉一起监督烧毁。如果有人胆敢聚在一起谈论《诗经》、《尚书》等禁书,就处以弃市的极刑;如果有人用古代的事情来非议当今的政策,就灭其全族;官吏如果知道这些情况而不举报的,与犯人同罪。命令下达后,如果三十天内还有人没有焚烧禁书,就处以黥刑并罚作筑城的劳役。(这里的“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并涂上墨色,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也称为墨刑;“城旦”则是发配到边疆筑城的劳役,每天清晨都要劳作,是秦朝规定的一种为期四年的刑罚。)不过,有些书籍是不用烧的,比如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这些对百姓生活有益的知识应当保留。如果有人想学法令,就拜官吏为师。这样一来,那些荒诞的言论就会平息,人心就会统一,天下就能长久安定,陛下的美名也将永远流传。我冒死将这些建议呈报给陛下,请陛下圣裁。”

这篇奏章被呈送给秦始皇后,他亲自审阅并亲手写下了一个“可”字,表示同意李斯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批准后,李斯立刻遵照皇帝的命令,向全国发出了号令。他首先从咸阳城开始,命令手下人仔细搜查所有的书籍,一旦发现《诗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的着作,就立即全部烧毁。随后,这个命令被传达到了各个郡县,要求他们按照咸阳的做法,一一执行。官吏们因为害怕秦始皇的威严,而百姓们又因为害怕官吏的严苛,所以没有人敢为了保留几部古书而冒险触犯法律。他们纷纷主动将家中的书籍交出,任由这些珍贵的文献被一一烧毁。然而,在曲阜县的孔子家庙里,孔子的后代们却秘密地将数十部藏书藏在了墙壁的夹层之中,这样才使得这些书籍得以幸免于难,被保存了下来。除此之外,在那些偏远、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或许还零星地藏着几册未被焚毁的书籍,但这些书籍就像凤毛麟角一样稀少,难以找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皇宫中所藏的书籍却依然存在,并未被毁去。直到后来咸阳宫也遭遇了一场大火,被烧得干干净净,那些珍贵的文献和遗产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惋惜的怪事!这一切的背后,无非是一种愚民政策的体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诡秘之主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偷心龙爪手 退下,让朕来 万华仙道 龙族5:悼亡者的归来 鸿蒙霸体诀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黑铁之堡 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特种兵在都市 至尊神魔 猎杀全球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天下枭雄 神皇魔帝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抗日之铁血战魂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智械战争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明末小平民 唐砖 流氓帝师 明末之新帝国 扶明 明末大权臣 
最近更新壮王 三岁无敌小皇孙 汉末之全面开战 朱元璋到现代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古玉穿越公子崛起 陶李恋:宫廷异闻录 三国之风起扬州 异世年令营 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北宋群英录 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 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 玄幻长生:从质子到无敌至尊 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 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