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寒门状元 夺嫡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暴君闺女五岁半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章 千古一帝秦始皇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王翦叫来了当地的居民询问情况,居民告诉他:

“这座山是惠山的东峰,自从周平王将国都迁移到洛邑(今天的洛阳附近)之后,这座山就开始盛产铅和锡,因此得名锡山。四十多年来,这里的铅锡矿资源一直开采不完,供应不断。但最近一段时间,矿物的产量逐渐减少了。至于这块石碑,我们并不清楚是谁建造的。”

王翦听后,感慨地说:

“这块石碑的出现,预示着天下从此将逐渐走向安宁!难道这不是古人早已洞察了未来的定数,特意埋下石碑来启示后人吗?从今往后,这个地方就应该改称为‘无锡’了。”

现在无锡这个地名,实际上就是从这里开始叫起的。王翦率领的军队经过姑苏城时,姑苏的守城官员主动献城投降。随后,王翦的军队渡过浙江(现今的钱塘江),逐渐平定了越地。越王的子孙们,自从越国灭亡之后,就四散分布在甬江(现今宁波附近的水域)和天台山等地区,他们靠海居住,各自称王做首领,相互之间并不统属。直到这个时候,他们听说了秦王的威严和恩德,都纷纷前来投降。王翦接收了他们的土地、户籍等资料,并迅速向秦王报告。同时,他还平定了豫章地区,并在那里设立了九江郡和会稽郡。这样一来,楚国对祝融(古代楚人的先祖之一,被视为火神)的祭祀活动就彻底停止了。这是秦王政二十四年发生的事情。回溯楚国的历史,从周桓王十六年开始,楚武王熊通带领楚国逐渐强大并自称为王,之后楚国年年都在不断并吞周边的小国。经过五代君主的传承,到了楚庄王熊吕的时候,楚国开始称霸诸侯。又过了五代,传到楚昭王熊壬时,楚国几乎被吴国所灭,历经艰险才得以保全。再经过六代君主的传承,到了楚威王熊商的时代,楚国不仅恢复了元气,还兼并了吴国和越国,从此江淮地区全部归属于楚国,楚国的疆域几乎占据了天下的一半。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楚怀王槐统治时期,他轻信奸臣靳尚的谗言,被秦国所欺骗,导致楚国开始逐渐衰弱。又经过五代君主的传承,到了楚负刍时,楚国最终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被秦国所吞并。

王翦将军成功消灭了楚国之后,他率领军队返回了咸阳城。秦王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赐予了他千镒的黄金。然而,王翦却向秦王表示自己想要退休,于是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频阳安享晚年。秦王随后任命了王翦的儿子王贲为大将军,让他率领军队前往辽东去攻打燕王。秦王对王贲寄予了厚望,他命令说:

“将军啊,如果你能够平定辽东,那么就应该趁着这股锐不可当的气势,顺势去收复代地,这样就不用再次发动大军了。”

王贲接受命令后,率领军队渡过了鸭绿江,将平壤城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攻破了平壤城,俘虏了燕王喜。随后,王贲将燕王喜押解到了咸阳城,秦王下令废除了他的王位,将他贬为了平民。燕国是从召公开始受封建立的。从召公算起,经过了九代君王的传承,就到了惠侯的时代。而在这期间,周朝的王室发生了动荡,周厉王因为暴虐无道,被百姓驱逐,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一带)避难。再往后传了八代君王,就到了庄公的时代。这时,齐国的齐桓公为了讨伐北方的山戎部落,出兵征战。虽然这场战争的主要目标不是燕国,但齐桓公的胜利却间接地为燕国开辟了五百里的疆土,使得燕国的领土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张,从此燕国开始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又过了十九代君王,传到了文公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燕国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苏秦提出了合纵抗秦的策略,游说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虽然燕国并不是这个策略的主要推动者,但燕国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国际上获得了更高的地位。文公的儿子易王继位后,燕国正式称王,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然而,燕国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易王之后,王位传给了燕王哙。在燕王哙的统治时期,燕国遭遇了重大的危机,被齐国所灭。幸运的是,燕王哙的儿子燕昭王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复国,使得燕国得以延续。但昭王之后的传承并不顺利,再经过四代君王,传到了燕王喜这一代时,燕国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走向了灭亡。

王贲在成功消灭了燕国之后,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立即率领军队向西进发,目标是攻打代国。代国的国王嘉在与秦军的交战中遭遇了失败,他眼看大势已去,便打算逃往匈奴的地盘以躲避秦军的追捕。然而,王贲的军队紧追不舍,最终在猫儿庄这个地方追上了代王嘉,并将其擒获囚禁起来。尽管被俘,代王嘉还是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随着代国的覆灭,秦国完全占领了云中郡和雁门郡这两片土地。这一切发生在秦王政在位的第二十五年。赵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造父,他曾在周朝为官,世代担任周朝的大夫。然而,到了周幽王统治时期,由于周幽王昏庸无道,赵国的先祖叔带选择离开周朝,逃往晋国,并侍奉晋文侯。从此,赵氏家族在晋国扎下了根,开始了赵国的历史。经过五代的传承,赵氏家族到了赵夙这一代。赵夙侍奉晋献公,为晋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再经过两代,传到了赵衰,他则侍奉晋文公,是晋文公的重要辅臣。赵衰的儿子赵盾更是了不起,他连续辅佐了晋襄公、晋成公、晋景公三代君主,为晋国的霸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晋国称霸天下的过程中,赵氏家族世代都是晋国的重要辅佐力量。然而,赵盾的后代中曾一度遭遇挫折,赵盾的儿子赵朔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赵氏家族似乎要走向衰落。但幸运的是,赵朔的儿子赵武重新恢复了赵氏的地位,赵氏家族再次崛起。又经过两代的传承,赵氏家族到了赵简子赵鞅这一代。赵鞅是赵氏家族中的杰出人物,他联合韩、魏两家,共同瓜分了晋国,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赵鞅之后,是他的儿子赵襄子赵毋恤继位。赵毋恤继续巩固和发展赵国的势力,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毋恤之后,传位给他的侄子赵桓子赵浣。赵浣在位时间不长,但他为赵国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赵浣之后,传位给他的儿子赵籍。赵籍开始被称为侯,他的谥号是烈侯。赵籍是赵国历史上的重要君主之一,他继续推动赵国的改革和发展。经过六代的传承,到了赵武灵王时期。赵武灵王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赵武灵王的改革为赵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好景不长。再经过四代的传承,到了赵王迁时期,赵国遭遇了严重的危机。赵王迁在位期间,赵国被秦国所灭,赵王迁也被俘虏。但在这危急关头,赵王的公子嘉在代地自立为王,继续守护赵国的宗庙祭祀。嘉王在代地称王六年后,赵国最终还是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随着赵国的灭亡,战国时期的六国中已经有五个国家被秦国所灭。至此,六国中只剩下齐国还在苦苦支撑。

当王贲战胜并消灭燕国和代国的捷报传到咸阳城时,秦王非常高兴,他亲自给王贲写了一封嘉奖信。信中大致内容是:

“将军您一出征就平定了燕国和代国,您的军队长途奔袭,行军超过了两千里地,真是勇猛非凡。将您与您的父亲相比,您所付出的劳苦和所立的功劳,两者都是极高的,不相上下。不过,虽然我们已经平定了燕国,但齐国仍然存在,这就像一个人身体还缺少一只手臂一样不完整。我希望您能借助此次平定燕代之战的余威,像闪电一样迅速向齐国发起进攻,将齐国也纳入我们的版图。将军您和您父亲对秦国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王贲收到秦王的嘉奖信后,深感振奋,于是他率领军队继续前行,首先攻占了燕山地区,然后沿着通往河间的道路一路向南进军,准备向齐国进发。

再来说齐国的国君齐王建,他听从了相国后胜的建议,没有出兵去救援正被秦国攻击的韩国和魏国。每当秦国消灭一个国家,齐王建不但不感到担忧,反而还派遣使者到秦国去祝贺。秦国为了拉拢齐国,就用大量的黄金来贿赂这些使者。这些使者回国后,都向齐王建详细描述了秦王对他们的盛情款待和慷慨赏赐。齐王建因此误以为与秦国的和好关系非常稳固,可以依赖,所以就没有加强国家的战备。然而,当齐王建得知其他五国都已经被秦国灭亡的消息后,他开始感到内心不安,担忧齐国的未来。于是,他与相国后胜商议对策,最终决定发兵守卫齐国的西部边界,以防备秦国的突然袭击。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王贲率领的秦军并没有按照常规的路线进攻,而是绕过了他们的防线,直接通过了吴桥地区,向齐国的济南发起了进攻。这一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让齐国措手不及,陷入了被动的局面。齐国自从齐王建登基为王,已经安然度过了四十四年的和平岁月,这期间没有经历过战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上下都沉浸在和平的氛围中,军队也未曾有过实战的锻炼,武艺生疏。然而,秦国的军队以其强横残暴闻名,这样的名声早已深入人心。如今,秦国竟然派遣了数十万大军前来攻打齐国,这大军如同泰山压顶一般,让人心生畏惧,如何能不害怕?又有谁敢于站出来与这样强大的敌人正面交锋呢?王贲率领的秦军势不可挡,他们从历下、淄川等地一路长驱直入,直接进攻齐国的都城临淄。秦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他们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临淄城中的百姓看到这样的情景,纷纷惊慌失措,四处逃散,城门也无人防守,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乱。面对这样的危局,齐国的相国后胜也是束手无策,他无法想出有效的办法来抵御秦军的进攻。在无奈之下,他只能劝说齐王建投降,以求保全国家和百姓的性命。而王贲的秦军则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易地占领了临淄城和其他山东地区。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秦军就彻底征服了齐国,占领了山东之地,这一切都没有经过太多的流血和牺牲。秦王在得知齐国已被灭亡的捷报后,发布了命令:

“齐王建听信了相国后胜的计谋,断绝了与秦国的使者往来,企图对抗我们。幸运的是,我们的将士们英勇善战,服从命令,成功地将齐国灭亡。按照常理,齐王建和他的臣子们都应该受到惩罚,甚至被处死。但考虑到齐王建四十多年来对秦国一直保持着恭顺的态度,我决定对他网开一面,不杀他。不过,他必须和他的妻子儿女一起迁往共城居住,并且由当地官员每天提供给他们一斗粮食,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直到他们生命的终结。至于相国后胜,他是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在原地将他斩首示众。”

王贲接受了秦王的命令,将奸臣后胜处决,并派遣官吏和士兵将齐王建押送至共城进行安置。然而,共城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那里只有几间简陋的茅屋,坐落在荒凉的太行山脚下,四周被松柏树环绕,几乎没有人居住。尽管齐王建的家眷在战乱中四散分离,但仍有数十口人跟随他来到了共城。然而,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每天只有一斗粮食作为口粮,这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更糟糕的是,负责供应粮食的官员还经常拖延,不能按时发放粮食。齐王建只有一个年幼的儿子,每当夜深人静时,孩子就会因为饥饿而哭泣不止。齐王建听到儿子的哭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凄凉和悔恨。他起身坐在床边,听着窗外风吹松柏的声音,思绪万千。他回想起在临淄时的富贵生活,那时他身为国君,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由于他轻信了奸臣后胜的谗言,导致国家灭亡,自己也沦落到如此地步,饥饿困顿,流落荒山。他深感自己的决策失误,悔恨交加,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不久之后,齐王建在忧愁和饥饿中病逝了。宫中的其他人见状也纷纷逃离,齐王建年幼的儿子也失去了踪迹,无人知晓他的下落。关于齐王建的死因,有传言说他是被活活饿死的。这个消息传回齐国后,百姓们无不感到哀伤和同情。他们为齐王建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疾首,同时也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于是,他们创作了一首哀歌来悼念齐王建:

“松树啊柏树啊,你们在风中摇曳生姿,但饥饿的人们却无法以你们为食。是谁让齐王建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唉,都是用人不当的恶果啊!”

后人将这首歌谣传唱为“松柏之歌”,主要是为了谴责和批评后胜的误国行为,认为是他导致了齐国的衰败。现在,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齐国的历史。齐国的始祖是陈完,他是陈国厉公佗的儿子。在周庄王十五年的时候,为了躲避国内的祸乱,陈完逃难到了齐国,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为了避免与陈国产生直接的关联,他改姓为田氏,从此在齐国生根发芽。田氏家族在齐国历经数代人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其中,田桓子无宇是田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巩固了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再经过两代的传承,到了田僖子乞这一代,他通过广泛的施恩于民,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使得田氏家族的势力更加稳固和强大。然而,权力的斗争总是残酷的。田僖子乞的儿子田恒,为了争夺更高的权力,竟然弑杀了齐国的君主。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齐国,但也标志着田氏家族在齐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田恒之后,田氏家族又经历了三代的传承,到了太公和这一代。太公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篡夺了齐国的政权,自立为侯。从此,田氏家族正式成为了齐国的统治者。太公和之后,齐国又经历了三代的传承,到了齐威王这一代。齐威王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使得齐国在当时的诸侯国中处于领先地位。他自称为王,进一步提升了齐国的国际地位。然而,好景不长。齐威王之后的四代传承到了齐王建这一代时,齐国却逐渐走向了衰败。齐王建在位期间,由于轻信奸臣后胜的谗言,导致国家陷入了困境。最终,在秦国的强大攻势下,齐国灭亡了。这一结局不仅令人唏嘘不已,也让人深刻反思了用人之道和治国之策的重要性。

自从秦王嬴政亲自掌握了国家大权,他行事非常果断且严厉,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那时候,东方的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都已经逐渐衰落,秦国就趁机发兵,一个接一个地把它们给吞并了。在秦王统治的第十七年,他派了内史腾去攻打韩国,结果韩国被灭了,韩国的国王韩王安也被俘虏了。到了第十九年,他又派了大将王翦去攻打赵国,最终赵国也被灭了,赵王迁成了俘虏。接着,到了第二十二年,秦王再次派大将王贲去攻打魏国,魏国也被灭了,魏王假被俘。第二十四年,秦王又命令王翦去攻打楚国,楚国也被灭了,楚王负刍成了俘虏。到了第二十五年,秦王改派王贲去攻打燕国,燕国也被灭了,燕王嘉被俘。最后,在第二十六年,秦王命令王贲从燕国南下攻打齐国,他率军迅速攻入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建无奈之下只能举国投降秦国。然而,齐王建投降后却被送到共这个地方,结果在那里被活活饿死了。就这样,六国全部被秦国消灭了,秦王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原的大业,整个天下都归他所有了。于是,秦王嬴政满怀壮志,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他想要做出一番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让全天下的人都听从他的号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首先下达了一道命令。他说:

“我,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凭借着自己的决心和勇气,发动军队去平定那些暴乱和叛乱。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祖先神灵的庇佑和保佑,所有的罪人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现在天下已经重新恢复了安定和和平。但是,如果我现在的称号不做出改变,那就无法充分彰显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无法将这份荣耀传承给后世子孙。因此,我希望你们能够仔细地商议,为我定下一个合适的帝号,然后上报给我。”

秦王下达了这道命令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召集了所有的博士(当时负责经学传授和研究的官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这场讨论持续了一日一夜,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第二天,他们才入宫向秦王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他们恭敬地说道:

“回顾历史,古时的五位帝王在位时,他们的统治范围相对有限,不过千里之地。而那些远方的诸侯和夷族部落,有的会前来朝拜,有的则不然,天子对他们的控制力往往很弱。但如今陛下您,亲自率领正义之师,铲除了残暴的敌人,平定了天下,实现了法令的统一。这样的功绩,自从上古以来都是前所未有的,就连五帝也难以与您相提并论。我们与博士们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合议,一致认为,在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的称号,其中泰皇最为尊贵,或许可以将其视为人皇的另一种称谓。因此,我们恭敬地提议,应该将陛下尊称为‘泰皇’,并规定陛下的命令称为‘制’,诏书称为‘诏’,而陛下您自己则称为‘朕’。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恳请陛下裁断并施行这一提议。”

秦王静静地听着群臣的汇报,过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他心里在琢磨,虽然“泰皇”这个称号听起来很尊贵,但它毕竟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什么特别新鲜或出奇的地方。而自己的功绩,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的帝王,如果再沿用这样的旧名,似乎有些不太合适。他心想,群臣的提议虽然出于好意,但并未完全符合他的心意,因此应该予以驳回,并重新商议一个更合适的称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秦王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他记得古代有“三皇五帝”的说法,这些帝王都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物。他灵机一动,想到:

“我何不将‘皇帝’这两个字合并起来,作为我的徽称呢?这样既体现了我的尊贵地位,又包含了古代帝王的传统,岂不是更加美好和恰当?”

于是,秦王宣召群臣,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我决定去掉‘泰’字,保留‘皇’字,并借鉴古代帝王的位号,将我的称号定为‘皇帝’。至于其他的提议,你们可以按照之前的商议去执行。”

王绾等大臣们听后,立刻恭敬地跪倒在地,身体前倾,匍匐在地,口中连连称赞道:

“陛下您的德行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三皇,功绩更是高过了五帝,您完全应该被尊称为皇帝。我们这些微臣才疏学浅,见识有限,终究还是比不上陛下的圣明和英明。”

说完这番话后,他们还按照宫廷礼仪,边跳边高呼万岁,连续呼喊了三声,才缓缓起身。这些大臣们无一不是擅长阿谀奉承、取悦君主的媚臣和诙谐之臣。秦王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喜,对大臣们的恭维和赞美感到非常满意。于是,他命令退朝,结束了这次朝会,自己则乘坐着华丽的辇车,缓缓驶入了深宫之中。过了一天,秦王又颁布了新的制度说:

我了解到,在远古时代,君主们只有称号而没有谥号。而到了中古时期,君主们虽然有了称号,但在他们去世后,人们会根据他们生前的行为来给予一个谥号作为评价。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儿子可以议论父亲,臣子可以议论君主,这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妥当的,因为它破坏了尊卑有序的伦理关系,所以我决定不采用这种做法。从现在起,我要废除谥法,不再给君主死后追加谥号。而我自己,就作为这个新制度的开端,称为始皇帝。至于我的后世子孙,就按照世代的顺序来计数,二世、三世,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千万世,将这份基业永远地传承下去。这样的做法,岂不是非常美好,能够确保皇位的稳定和传承的无限延续吗?

各位可知道这篇诏书背后的真正意图吗?秦王之所以要废除谥号制度,是因为他深知谥号有美有恶,而这些评价都是在君主本人去世后,由他人根据其一生的行为来判定的。得到美谥自然是好,但万一有人因为某些原因,对他生平的某些行为提出指摘,给他加上一个恶谥,那他的名声岂不是要遗臭万年了吗?秦王心里明白,自己死后是否能得到美谥,并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也为了避免死后受到他人的妄加议论,他决定干脆废除谥法,让这一切都不再成为问题。再者,秦王平定天下,建立秦朝,这一切的努力和付出,无非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有一个稳定繁荣的基业。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这份基业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一番苦心经营。因此,他特地颁布了这道诏书,表达了自己希望秦朝能够永远传承下去的愿望。在这之后,秦王还追尊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并自称始皇帝。按照史书的记载,我们以后也就称呼他为始皇帝了。这样一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就清晰明了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大奉打更人 恰似寒光遇骄阳 重生药王 佛子天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误嫁豪门,闪婚大叔宠爆了 人族镇守使 斗罗龙王传说之三龙鼎立 武神至尊 抽烟喝酒搞女妖,你管这叫圣僧? 三体 至尊狂妻 赵氏嫡女 全球高武 我为炉鼎 精灵之黑暗崛起 混沌吞天诀 摆渡人 晚安,总裁大人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谍影:命令与征服 武炼巅峰 重生三国之中兴大汉 帝国大闲人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明末小平民 雷武 崇祯十五年 
最近更新我是袁术袁公路 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 强国,从清末开始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我乃边军一小卒 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 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 揭皇榜:我竟是太子 李世民穿越赵构! 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