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霸天武魂 驿路星辰 狂妃很彪悍 清末之帝国崛起 1949我来自未来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中华第四帝国 唐人的餐桌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章 楚国的最后防线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秦王政统治的第二十二年。那一年,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策,决定再次发兵攻打楚国。他向年轻有为的将领李信询问:

“将军,你认为攻打楚国这场战役,需要多少兵力才足够呢?”

李信自信满满地回答:

“不需要太多,二十万人就足够了。”

随后,秦王又召来了经验丰富的老将王翦,向他征询同样的意见。王翦则显得更为谨慎,他回答道:

“如果李信将军只用二十万人去攻打楚国,我恐怕他会失败。以我的看法,没有六十万大军是不足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

秦王听后,心里暗自琢磨:

“老人家年纪大了,自然比较胆小谨慎,可能还是比不上李将军年轻勇猛。”

于是,秦王没有采纳王翦的建议,决定让他退下不再参与此事。接着,秦王任命李信为大将,蒙武为副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楚国。李信和蒙武分头行动,李信率军攻打平舆城,而蒙武则负责攻打寝丘。李信凭借年轻和勇猛,一鼓作气就攻下了平舆城。之后,他率军继续向西推进,又成功攻占了申城。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李信派人送信给蒙武,约定在城父这个地方会合,打算集合两路大军的力量,共同攻打楚国的邾城。

在楚国这边,自从李园阴谋杀害了春申君黄歇之后,他就扶持黄歇和李氏所生的儿子熊扞登上了王位,称为幽王。幽王在位了十年之后去世了,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子嗣。而这个时候,李园也已经不在人世了。楚国没有了国王,大臣们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拥立宗室中的公子犹为新的国王,这就是后来的哀王。然而,哀王的命运也很悲惨,他只做了两个月的国王,就被他的庶兄负刍发动政变给杀了。随后,负刍自己坐上了王位。负刍做了三年的楚王,突然有一天,他得知秦国的军队已经深入到了楚国的领土,形势非常危急。为了保卫国家,负刍决定任命项燕为大将军,统领二十多万大军,分水路和陆路两路同时向秦军发起进攻,希望能够击退秦军,保卫楚国的疆土。得知李信率领的军队从申城出发的消息后,项燕亲自带领大军前往西陵迎战。同时,他命令副将屈定在鲁台山等地秘密布置了七处伏兵,准备给李信来个措手不及。李信仗着自己勇猛无畏,一路向前推进,很快就与项燕的军队遭遇了。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就在战斗进入最激烈的时候,项燕预先布置好的七路伏兵突然同时发动攻击,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李信的军队。李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措手不及,无法抵挡四面八方的攻击,最终大败而逃。项燕乘胜追击,率领军队紧追不舍,连续追杀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停歇。在这三天三夜里,秦军损失惨重,有七名都尉被杀死,战死的士兵更是数不胜数。李信只能率领着剩下的残兵败将退守到冥厄城,希望能够暂时稳住阵脚。然而,项燕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很快就攻破了冥厄城。李信见状,知道大势已去,只能放弃城池,继续逃跑。项燕一路追击,最终追到了平舆地区,成功收复了之前被秦军占领的失地。而另一边,蒙武在还未到达城父的时候,就接到了李信兵败的消息。他深知形势不妙,于是也只好撤退到赵国境内,并派遣使者向朝廷紧急求援。

秦王愤怒至极,他立即剥夺了李信的所有官职和封地作为惩罚,然后亲自驾车前往频阳去见王翦。见到王翦后,秦王质问道:

“将军您之前曾预测李信用二十万人攻打楚国必定会失败,现在果然如此,秦军因此蒙受了耻辱。将军您虽然身体不适,但能否为了寡人勉强振作起来,带领军队出征一次呢?”

王翦听后,连忙行礼并推辞说:

“老臣我身体疲惫,精神恍惚,心力都已经衰退,恐怕难以担当此重任。希望大王您能另选贤能的将领来担当这个重任。”

秦王听后,态度坚决地说:

“这次出征,非将军您不可,将军您千万不要推辞!”

面对秦王的坚持,王翦回答道:

“如果大王您实在要用我,那么非得六十万大军才行。”

秦王说:

“我听说,在古时候,大国的军队会分为三个部分(称为三军),次一等的国家军队分为两个部分(称为二军),而小国的军队则只有一个部分(称为一军)。但是,在出征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将全部的军队都派出,即使如此,他们也从未觉得兵力不足。再看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他们凭借强大的武力让诸侯们臣服,但他们统治的国家,兵力也仅仅只有千乘战车而已。如果按照每乘战车配备七十五名士兵来计算,那么他们的总兵力也从未超过十万。然而现在,将军您却坚持说需要六十万大军才能出征,这在古代是从未有过的啊。”

王翦回应道:

“在古时候,交战双方会约定好日期,各自摆开阵势准备战斗。战斗中,军队的步伐和战术都遵循着固定的规矩,力求展现武力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过度伤害。他们宣示对方的罪行,但并不贪图更多的土地。即使在激烈的战争中,也仍然保持着一种礼让和节制的态度。因此,古代的帝王在用兵时,并不追求兵力的众多。以齐桓公为例,他通过治理内政,使得国家强盛,但他常备的军队也不过三万人,并且采用轮流服役的方式,以确保兵力的有效利用。然而现在,各国之间的战争变得残酷无情,强国欺凌弱国,兵力多的一方肆意欺压兵力少的一方。他们遇到人就杀,看到土地就攻,战报中常常夸大其词,声称杀伤数万,围城之战也动辄持续数年之久。这样的战争使得农夫都不得不拿起武器,连孩童也被迫登记在册准备参战。这是形势所迫,即使我们想要减少兵力也无法做到。更何况楚国地域辽阔,遍布东南,一旦国家号令发出,他们可以迅速集结起百万大军。因此,我认为即便是六十万大军,恐怕也未必能与楚国相抗衡,又怎么能再减少兵力呢?”

秦王感慨地叹息道:

“如果不是将军您久经沙场,对兵法有着如此深刻的洞察,我就不能如此透彻地理解当前的局势。我完全听从将军的建议!”

说完,秦王便命人用后车将王翦接入朝廷,当天就正式授予他大将的职位,并将六十万大军交给他全权指挥。同时,秦王还决定继续任用蒙武作为王翦的副将,以协助他完成这次重大的军事任务。

临行前,秦王亲自来到城外的送别之地,为王翦设宴饯行。王翦举起酒杯,向秦王敬酒并说道:

“请大王饮下这杯酒,臣下有个请求。”

秦王爽快地一饮而尽,然后问道:

“将军有何请求?”

王翦从衣袖中取出一卷竹简,上面详细列出了咸阳城内几处优质的田地和豪华的宅院,他请求秦王:

“希望大王能将这些田地和宅院赏赐给臣下的家族。”

秦王听后,笑着对王翦说:

“将军如果此次出征能够成功归来,寡人自然会与将军共享富贵,你又何必担心贫穷的问题呢?”

然而,王翦却回答道:

“臣下已经年迈,虽然大王可能会用封侯来奖赏臣下的功劳,但臣下深知自己就像风中的烛火,光亮又能持续多久呢?与其等到将来不确定的时候,不如趁现在臣下还在世,多赏赐一些优质的田地和豪华的宅院给家族,作为子孙后代的产业,让他们世世代代都能感受到大王的恩泽。”

秦王听后哈哈大笑,欣然同意了王翦的请求。当王翦的军队行至函谷关时,他又一次派遣使者向秦王请求赏赐几处园池。蒙武看到这一幕,有些惊讶地问道:

“老将军,您的请求是不是有些过多了呢?”

王翦见四下无人,便悄悄地告诉蒙武说:

“秦王性格刚烈且多疑,现在他将全国精锐的六十万大军交给我指挥,这几乎是将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托付给了我。我故意多次请求赏赐田宅和园池,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产业,其实这样做是为了安抚秦王的心,让他觉得我并没有其他的野心,只是一个贪图安逸、留恋家财的老将而已。”

蒙武听后,对王翦的深谋远虑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说道:

“老将军真是高见,我远远不及啊!”

王翦接替了李信,成为秦军的大将,他率领着六十万大军,扬言要攻打楚国。楚国的项燕则率军在东冈驻守,准备迎击秦军。当他看到秦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时,便立刻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地返回楚国都城,向楚王请求增派援兵和将领来协助自己。楚王听后,立即又调集了二十万军队,并任命将军景骐为统帅,率领这支军队前往东冈支援项燕。然而,面对楚军的严阵以待,王翦并没有急于进攻。他选择在天中山一带驻扎下来,秦军的营寨连绵不绝,延伸了十多里地。王翦采取了坚壁固守的策略,无论项燕如何挑衅,秦军都坚守不出,仿佛根本不在意这场战争。项燕见状,心中暗自得意,他认为王翦这个老将一定是害怕了,所以才不敢出战。于是,他更加频繁地派遣士兵前往秦军营寨前挑战,但每次都被秦军无视。项燕不禁嘲笑说:

“王翦这个老将,果然是胆怯了,不敢与我们交战。”

然而,王翦并没有因为项燕的挑衅而动摇。他深知士气的重要性,于是下令让士兵们充分休息,每天还杀牛设宴,亲自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共享美食。这样的举动让将士们深受感动,他们感激王翦的关怀和体恤,纷纷表示愿意为王翦效力。每当有将领请求出战时,王翦总是微笑着用醇酒相待,让他们放松心情,耐心等待战机。这样过了好几个月,秦军的士兵们在白天没有战事的时候,就以投石和跳跃作为娱乐活动。根据范蠡所着的《兵法》中的记载,投石比赛是这样的:参赛者使用重达十二斤的石块,通过设立木制的发射装置来投掷,如果石块能够飞出三百步远,那么就算获胜;如果飞不出去,则为失败。而那些力量特别大的士兵,能够直接用手将石块抛出,这样的表现自然更加出色,能够赢得更多的赞誉。至于跳跃比赛,则是在地面上放置一根高约七八尺的横木,参赛者需要跳跃过去,以此作为胜负的判定标准。王翦每天都会让各营的军吏暗中记录这些比赛的胜负情况,以此来了解士兵们的体能和技巧水平,从而评估他们的战斗力。在外表上,王翦则表现得更加谨慎和收敛,他加强了防守,让秦军保持自守的状态,不允许士兵们越过边界去楚国境内砍伐柴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误会。同时,当秦军捕获到楚国的士兵时,王翦还会用酒食款待他们,并在之后放他们回去,这样的举动无疑也增加了楚军对秦军的信任和好感。就这样,秦军和楚军相持了一年多,项燕始终无法与王翦交战。他开始认为王翦虽然名义上是来攻打楚国的,但实际上只是在自保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进攻意图。因此,项燕逐渐放松了警惕,不再像之前那样严加防范,也没有做好充分的战备工作。

有一天,王翦突然大摆宴席,宴请全体将士,他站在宴席上,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

“今天,就是我们与楚军决一胜负,共同破楚的日子!”

将士们听后,无不精神抖擞,热血沸腾,他们纷纷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表示要奋勇杀敌,为国立功。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王翦精心挑选了两万名骁勇善战、力大无穷的士兵,称他们为“壮士”,并将他们单独编成一队,作为冲锋陷阵的主力军。同时,他还将剩余的军队分成几路,分别部署在不同的位置,并详细吩咐他们,一旦楚军战败,就要立即分头出击,迅速占领楚国的领土。项燕完全没有料到王翦会如此突然地发动攻击,他仓促之间只能率军迎战。而那些被王翦挑选出来的“壮士”们,由于长时间以来都在进行严格的训练,早已蓄势待发,此刻更是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们高呼着口号,奋勇地冲向敌阵,每个人都勇猛无比,仿佛一个人就能抵挡上百个敌人。楚军在“壮士”们的猛烈冲击下迅速崩溃,大将屈定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项燕和景骐见状,知道已经无法挽回败局,只能率领剩余的败兵向东逃窜。王翦则率领秦军乘胜追击,双方在永安城再次展开了激战。这一次,楚军依然不是秦军的对手,再次遭到了惨败。随后,秦军势如破竹,攻下了西陵,这一连串的胜利让荆襄地区大为震动,楚国的士气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王翦将军采取了巧妙的战略部署,他让蒙武将军带领一半的军队前往鄂渚驻扎,这样既可以作为后方的支援,又能对敌人形成一定的威慑。同时,他向湖南各郡发布了文书,广泛传播秦王的威严与仁德,希望借此来安抚民心,减少抵抗力量。王翦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直奔淮南地区,目标直指楚国的重镇寿春。在行军的过程中,他还不忘派人快马加鞭地前往咸阳,向秦王政报告战况和即将取得的胜利,让秦王能够及时了解前线的情况。而在这个时候,楚国的项燕将军正前往淮上地区招募士兵,尚未返回寿春。王翦看准了这个机会,利用楚军内部的空虚,迅速发动攻击,直捣寿春城。在秦军的猛烈攻势下,寿春城很快就被攻破了。楚军的大将景骐在城破之际,感到绝望和无助,他选择了在城楼上自刎身亡,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楚国的忠诚和对自己失败的悔恨。而楚王负刍则成为了秦军的俘虏,被押送至秦王面前。秦王政得知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亲自驾车前往樊口接受俘虏。在见到楚王负刍时,秦王严厉地责备他弑君的罪行,并宣布废除他的王位,将他贬为庶人。这样的处理既彰显了秦王的威严,也向天下人表明了秦王对于弑君行为的零容忍态度。随后,秦王政命令王翦将军将驻扎在鄂渚的军队与主力部队合并,共同作战以收复荆襄地区。在王翦的指挥下,秦军势如破竹,湖湘一带的郡县纷纷望风而降,整个地区迅速被秦军所控制。

项燕经过努力,成功招募到了二万五千名士兵,并带领他们来到了徐城。就在这个时候,他意外地遇到了楚王的同母弟弟昌平君。昌平君因为寿春城被攻破,楚王被俘虏,自己也在逃难中,所以匆匆赶来。他告诉项燕:

“寿春城已经沦陷了,楚王也被敌人掳走了,现在生死不明。”

项燕听后,虽然心情沉重,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他分析道:

“吴越地区有长江作为天然屏障,地域广阔,有上千里的土地,我们仍然可以在那里重新建立国家。”

于是,项燕决定带领他的军队渡过长江,前往吴越地区。在吴越地区,项燕拥立了昌平君为新的楚王,并将兰陵作为都城。为了巩固新政权,项燕积极整顿军队,加强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同时,他还组织人力物力,修建城墙,加固防御工事,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敌人进攻。

王翦在成功平定了淮北和淮南地区之后,特地前往鄂渚拜见秦王,汇报战果。秦王对王翦的卓越战功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然而,秦王随即又提出了一个担忧:

“听说项燕在江南地区又拥立了一个新的楚王,这该如何应对呢?”

王翦听后,显得非常自信。他向秦王分析道:

“楚国的核心地带主要在于江淮地区。如今,我们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淮河地区,项燕他们在江南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只要我们派遣大军前往,他们根本无法抵挡,只能束手就擒。所以,秦王您完全不必为此担忧。”

秦王听了王翦的这番话,不禁对王翦的壮志和决心表示钦佩。他说道:

“王将军啊,您虽然年岁已高,但您的志向和勇气却如此之强,真是令人敬佩!”

第二天,秦王便启程返回了咸阳,但他并没有忘记留下王翦的军队,并赋予他们平定江南的重任。王翦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带领着军队,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征服江南的征途。王翦将军下令蒙武将军在鹦鹉洲负责建造船只,为了渡江作战做准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船只终于建造完成。随后,蒙武率领着这些新造的船只,顺流而下,直逼江南。由于秦军的水上作战能力强大,而江边的守军又缺乏足够的准备和实力,因此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攻势,秦军顺利地在江南登陆。登陆后,王翦将军采取了周密的战略部署。他留下十万精兵驻扎在黄山,目的是为了切断江口的通道,防止楚军从水路获得增援或进行反击。同时,他亲自率领大军从朱方出发,迅速向兰陵城进发,并将兰陵城团团围住。秦军在兰陵城的四面都布置了军营,军鼓声、号角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显示出了秦军强大的军威和必胜的决心。为了确保能够彻底击败楚军并占领兰陵城,王翦还派遣军队占据了夫椒山、君山、荆南山等战略要地。这些地方都是通往兰陵城的必经之路或者重要制高点,秦军在这些地方布下了重兵,以阻断来自越中等地的援军。这样一来,项燕将军率领的楚军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和重重包围,项燕将军毫不畏惧。他召集了兰陵城中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出城迎战。两军在城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在战斗初期,由于秦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加上对地形和敌情的不熟悉,因此稍稍有些后退。王翦将军一声令下,精壮的士兵们迅速被分为左右两队,他们各自手持锋利的短兵器,伴随着震天的呼喊声,猛然间冲入了楚军的阵中。战斗瞬间白热化,蒙武将军更是勇不可挡,他亲手斩杀了一名楚军的副将,并且还生擒了另一人。这一连串的英勇行为极大地激发了秦军的士气,他们的勇气仿佛增长了十倍,战斗意志更加坚定。然而,尽管楚军奋力抵抗,但在秦军的猛烈攻势下,项燕最终还是遭遇了惨败。他深知形势危急,不得不率领残余的士兵仓皇逃回城中,并迅速下令加固城门,准备固守城池。项燕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士气如虹的秦军,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王翦见项燕退入城中固守,并没有急于强攻,而是采取了更为稳妥的战术。他命令士兵们准备云梯,企图通过仰攻的方式攻破城池。然而,项燕早有防备,他见云梯靠近城墙,立刻下令用火箭进行射击。一时间,火箭如同流星般划过天空,精准地击中了云梯,将其烧得面目全非。秦军的这一轮攻势被迫中止。蒙武将军见状,立刻向王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分析道:

“项燕现在就像釜中之鱼,已经无路可逃。如果我们能够修筑高大的土垒,使其与城墙等高,然后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动攻击,那么由于我们兵力众多,而楚军兵力有限,他们的守备必然无法周全。这样一来,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兰陵城必然会被我们攻破。”

王翦听了蒙武的建议后,深以为然。他立刻下令按照蒙武的计策行事。秦军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修筑土垒、准备攻城器械。他们围绕着兰陵城展开了更为猛烈的攻势,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动攻击。昌平君亲自登上城楼巡视,却不幸被敌方射来的流箭击中。身边的军士们见状,立刻将他扶回行宫进行救治。然而,由于伤势过重,昌平君在半夜时分不幸离世。这一消息让项燕悲痛欲绝,他泪流满面地说:

“我之所以忍辱负重,苟活到现在,是为了芈氏一族的血脉能够延续,希望有一天能复兴楚国。但现在昌平君已逝,我还有什么指望呢?”

说完,项燕仰天长啸三声,表达了他内心的绝望与不甘,随后拔剑自刎,以身殉国。昌平君和项燕的离世,给城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居民们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之中。秦军趁机发动攻势,迅速登上城墙并打开城门。王翦将军率领着整齐的军队进入城中,他安抚了惊恐的居民,稳定了局势,确保了城市的和平与安宁。随后,王翦率领大军继续南下,他们的征途一直延伸到锡山。在那里,军士们停下来埋锅造饭,准备休息。在挖掘灶坑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古碑。古碑上刻着十二个字:

“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福艳之都市后宫 武师的自我修养 黑铁之堡 逍遥人生 都市花语 肥水不流外人田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特种兵在都市 霸天武魂 夫君天天酸溜溜 特种兵重生七零 超级神医赘婿 快穿:娇软炮灰秒变万人迷狂撩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篡清 武炼巅峰 藏国 南明谍影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父可敌国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明朝皇帝往事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