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首页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抗战之红色警戒 科举,寒门状元 将军好凶猛 金牌帝婿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晚唐浮生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6章 爱新觉罗·胤禩:清朝皇权争斗中的悲情王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少年时期

胤禩的少年时期是他一生中最为无忧无虑的日子,同时也是他逐渐形成独特个性的关键阶段。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日的胤禩,尽管并非出于皇后所生,但因其母卫氏的缘故以及自身的资质,得到了康熙帝的格外垂青。卫氏在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被册封为嫔,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在同一批次被册封的嫔中,除了卫氏之外,只有正值青春年华且深受宠爱的瓜尔佳氏。这足以说明,卫氏的地位提升不仅仅是由于胤禩的存在,更在于她个人的品质和康熙帝对她的认可。

胤禩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受到生母的影响外,还有两位女性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惠妃那拉氏与孝懿仁皇后。惠妃那拉氏是大阿哥胤禔的母亲,胤禔虽为长子却因种种原因并未获得康熙帝的青睐。而胤禩则从小被惠妃抚养,这使得他在情感上与惠妃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惠妃不仅在物质生活上照顾胤禩,更在精神层面上给了他很多关爱和支持。这种特殊的母子关系,让胤禩的性格中多了几分温和与亲民的特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懿仁皇后也参与了胤禩的成长过程。孝懿仁皇后作为康熙帝的皇后之一,其身份和地位使得她在宫中的影响力非同一般。胤禩能够得到孝懿仁皇后的抚养,进一步提升了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皇后的关照,无疑让胤禩在众多兄弟中显得更加突出。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康熙帝的去世,宫廷内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剧变。雍正帝继位后,虽然对胤禩等人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但在对待惠妃的态度上,雍正帝表现出了宽容的一面。雍正帝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这意味着那些没有子嗣或者子嗣已经被圈禁的母妃可以与她们其他的孩子一起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惠妃那拉氏选择了移居胤禩的府邸,因为她唯一的儿子胤禔已经被圈禁,无法与她共同生活。

二、备受皇恩

胤禩自幼便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皇子的聪慧与机敏,加之他性格温润如玉,待人接物皆显谦逊有礼,因此深得康熙帝的宠爱。康熙帝对于皇子们的教育极其重视,从他们六岁起便送入上书房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上书房是专为皇子设立的学府,旨在培养未来的国家栋梁。在这里,胤禩接受了全面的教育,包括满文、汉文、蒙古文的学习,以及骑射等武艺训练。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对几位年长阿哥的学习成果进行了一次考核,其中包括刚刚满六岁的胤禩。在这次考核中,胤禩以其流利的朗诵和沉稳的表现赢得了康熙帝的赞赏。然而,他的书法却成为了短板,康熙帝为此特意请来了着名的书法家何焯担任胤禩的侍读,督促他每日练习书法,以期改进。这份严格的要求,既是对胤禩的期望,也是对其才华的一种鞭策。

随着年龄的增长,胤禩不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更在骑射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七月,胤禩随父皇及众兄弟前往塞外巡猎。这次巡猎长达一个月,对于年幼的皇子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据当时在场的传教士张诚回忆,这些年轻的皇子们每天都在马上度过,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他们都积极参与狩猎活动,展示出非凡的体力和技巧。八阿哥胤禩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尤为出色,不仅成功捕获了猎物,更展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符的坚韧和勇敢。

康熙帝对皇子们的骑射技能十分看重,而胤禩也没有辜负父皇的期望。在一次康熙帝亲自检阅贡马的过程中,年仅13岁的胤禩被委以重任,负责试马以辨别马匹的质量。这项任务需要极高的骑术水平,而胤禩的出色完成证明了他在骑术方面的深厚功底。此外,在康熙帝第二次亲征期间给皇太子的上谕中也提到了胤禩,他与大阿哥、三阿哥一起参与了打猎兔子的活动,尽管他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但射中的兔子数量却不亚于两位兄长。

由于胤禩的杰出表现,康熙帝对他的器重日益加深。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日首次分封皇子时,胤禩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被封为贝勒,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封爵皇子。此后的岁月里,康熙帝多次指派胤禩协助处理政务,甚至在出塞期间与皇三子胤祉一同负责日常事务。此外,胤禩还帮助裕亲王福全管理广善库,并参与了东岳庙的重建工作,这些都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与信任的体现。

三、广得善缘

胤禩的为人亲和、随和,以及他处理事务时的体贴细致,使他在皇族和朝臣之间都拥有良好的声誉。他不仅与多位兄弟关系密切,如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子胤禵,而且他还与许多王公大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康熙帝对胤禩的信任也表现在委任他处理多种重要事务上,这让胤禩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获得了朝中大臣的认可。例如,康熙帝的兄长裕亲王福全在世时,就曾向康熙帝称赞八阿哥胤禩不炫耀,聪明能干,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

胤禩的人脉不仅限于宫廷之内,他还与江南的文化精英有着紧密的联系。侍读何焯便是这样一位人物。何焯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擅长书法,且在八股文中颇有造诣。尽管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但其才华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李光地的推荐下,何焯得到了康熙帝的召见,并被安排在南书房任职。次年,他被赐予举人身份,并随后又获得了进士资格,进入庶吉士行列。不久之后,何焯被任命为胤禩的侍读,并在贝勒府中与胤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何焯的父亲去世后,他不得不离开京城返回家乡办理丧事。在这段时间里,何焯将自己年幼的女儿托付给了胤禩的福晋郭络罗氏照顾,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对胤禩一家的信任,也反映了胤禩在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与可靠。胤禩对待何焯女儿如同己出,这份情谊超越了主仆关系,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除此之外,胤禩还曾委托何焯为他在江南购买书籍。这不仅是对何焯学识的认可,也反映了胤禩对文化知识的追求。通过何焯,胤禩得以接触到更多江南的文化资源,丰富了自己的学识。何焯作为胤禩与江南文人间的重要桥梁,不仅帮助胤禩在文化领域建立起了广泛的关系网,也使得胤禩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享有极好的口碑。

四、展露峥嵘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秋天,对于清朝皇室而言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一年的八月,康熙帝带领众皇子出塞行围,期间皇十八子胤祄不幸染病,康熙帝亲自回銮探视,但最终仍未能挽回胤祄的生命。胤祄的离世让整个朝廷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尤其是康熙帝本人更是痛心疾首。然而,皇太子胤礽对此却表现得异常冷漠,这让康熙帝对胤礽的失望达到了顶点。

胤礽的冷漠不仅体现在对弟弟胤祄的死亡反应上,更在于他在行军途中的一些行为。据记载,胤礽每晚都会靠近康熙帝的帐篷,甚至扒开缝隙窥视父皇。这种行为让康熙帝感到极度不安,最终导致了康熙帝在九月初四日下令拘执胤礽,并在三天后,即九月初七日,宣布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

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康熙帝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管理内务府,以确保朝廷运作的稳定。于是,他选择了胤禩来署理内务府总管一职。这一任命不仅表明了康熙帝对胤禩的信任,也反映了胤禩在处理复杂局面时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然而,胤禩的迅速崛起也引起了其他皇子的嫉妒。尤其是皇长子胤禔,他自认为最有资格继承大统,但在太子被废后,他转而推荐胤禩,并声称看相人张明德曾预言胤禩将来会有大富大贵。胤禔此举显然带有私心,意图借此转移康熙帝的注意力,避免自己因废太子事件受到牵连。

康熙帝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胤禩有觊觎皇位之心,并在九月十八日召集众皇子至乾清宫,指责胤禩柔奸成性,妄图篡位,并下令将胤禩锁拿治罪。胤禩的盟友胤禟和胤禵闻讯后带着毒药前往乾清宫,意欲以死明志,阻止康熙帝对胤禩的处罚。在这一过程中,胤禵因为言辞激烈触怒了康熙帝,康熙帝甚至拔刀欲斩胤禵,幸得皇五子胤祺和其他皇子的极力劝阻,才避免了一场血腥的家族悲剧。最终,胤禵被责打二十板,并被逐出宫外。

紧接着,张明德案的审理结果出炉。张明德因煽动胤禩刺杀胤礽而被判凌迟处死。康熙帝认为胤禩明知张明德的言论却不上报,因此革去了胤禩的贝勒爵位,将其降为闲散宗室,并命令所有涉案人员观看张明德的行刑过程。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张明德案刚告一段落之时,皇三子胤祉揭发了大阿哥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合谋魇镇废太子胤礽的事实。进一步调查发现,原来张明德案真正的幕后黑手正是胤禔。胤禔在听到张明德曾建议胤禩刺杀胤礽未果后,便在太子被废后向康熙帝告密,企图将责任推给胤禩。康熙帝查明真相后,将胤禔革去王爵,并将其幽禁于府中。

五、争储失利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二十三日,康熙帝身体不适,自南苑返回皇宫。在此期间,他回顾过去,感慨万千,甚至流泪伤怀。随后,康熙帝召见了胤禩,并再次召见了被废黜的胤礽。康熙帝传达的信息是希望今后不要再提起废太子之事。这时的胤禩并未主动争取太子之位,即便有人从中挑拨离间,也不能将责任归咎于他。如果之后没有发生百官联名保举胤禩为储君的事件,那么康熙帝与胤禩之间的父子关系或许会保持如初。

在这一阶段,康熙帝多次召见胤礽,并在与臣子的谈话中流露出想要重新立胤礽为太子的意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考量,康熙帝估计朝中文武百官已经理解了他的心意。于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他召集满汉文武大臣,宣布将在诸位阿哥中选择一位新的太子,并表示愿意听取大臣们的推举意见。

然而,事态的发展并未按康熙帝的预期进行。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一批朝廷重臣联名保举胤禩为储君,这让康熙帝感到十分意外。面对这样的情况,康熙帝在第二天再次召见诸王和大臣,称自己在梦中见到孝庄文皇后和孝诚仁皇后表情不悦,并暗示废太子胤礽经过治疗,其精神状态已经恢复正常。言下之意,康熙帝希望再次立胤礽为太子。在这种情况下,满朝文武无人敢违抗,纷纷附和。

十一月十六日,胤礽被释放。二十八日,康熙帝重新封胤禩为贝勒。尽管胤禩失去了成为太子的机会,但康熙帝仍旧给予了他一定的补偿。

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康熙帝旧事重提,追究众臣一致举荐胤禩为太子的责任,并严厉斥责了佟国维、马齐等人。康熙帝虽然拒绝了康亲王椿泰等人提出的对马齐处以斩刑的建议,但却将马齐交由胤禩处置,这实际上给了胤禩一种隐性的权力象征。

三月初九日,经过一系列的铺垫,胤礽顺利地被重新立为太子。与此同时,康熙帝对其他皇子进行了加封,其中胤禩在此之前已经被恢复了贝勒的爵位。经过这次废黜与复立太子的过程,朝局发生了变化,诸阿哥的势力得到了加强,而太子胤礽的地位则相对削弱,两派之间的对立态势愈发明显。

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二十七日,都统鄂善、尚书耿额、齐世武、副都统悟礼等人被锁拿,这标志着太子一党的势力每况愈下。同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禩的母亲良妃去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黜,从此在咸安宫中度过了余生。

六、受父压制

在康熙帝第二次废黜胤礽之后,东宫太子之位空悬,朝臣们普遍认为应该尽早确立新的继承人,以稳定朝局。然而,康熙帝对于众臣关于早立太子的谏言始终没有明确回应,这一状态持续了大约两年的时间。

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彻底改变了胤禩的命运。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启程前往热河巡视,途径密云县、花峪沟等地。按照惯例,胤禩应随侍康熙左右,但这一天恰好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为了尽孝道,胤禩决定前往祭奠母亲,未能随驾出行。他派遣太监向康熙帝说明情况,并表示自己将在汤泉等待父皇,以便一同返回京城。

然而,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胤禩托太监带给康熙帝的老鹰身上。这只老鹰打开后竟然奄奄一息,这让康熙帝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一种诅咒。康熙帝当即召来诸位皇子,严厉责备胤禩,并宣称:“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毙鹰事件”。

这一事件对胤禩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它不仅断绝了他继承太子位的可能性,更严重损害了他与康熙帝之间的父子关系。康熙帝对胤禩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胤禩在朝中的声望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接下来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帝进一步采取行动,停止了胤禩及其属官的俸银俸米、执事人等的银米供应。不久之后,胤禩便病倒了,但康熙帝对此表现得十分冷漠,没有表现出任何关心或慰问之意。直至胤禩病愈,康熙帝才命人恢复了之前被停发的俸禄,父子之间的关系似乎有所缓和。

尽管经历了如此严重的打击,胤禩在朝臣中的威信并未完全丧失。例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学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仍然认为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当中,八阿哥胤禩是最具贤能的。这一评价表明,即便是在胤禩遭受诸多挫折之后,他在朝臣心中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地位。

然而,对于立储之事,康熙帝的态度始终坚定。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十二日,九卿等大臣再次以请求立皇太子为名上折请安,但康熙帝手书谕旨,坚决予以驳斥。康熙帝的这一决定,进一步巩固了他对皇位继承问题的控制,同时也表明了他对胤禩及其他皇子争夺储位行为的不满与警惕。

七、扶植胤禵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二月十二日,十四阿哥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领大军西征。这一任命仪式极为隆重,胤禵使用的是正黄旗纛,享有亲王级别的礼仪,被称为“大将军王”。此次西征的主要任务是平定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分裂势力,以确保清朝西部边疆的安全稳定。此前,前湖广总督额伦特及侍卫色楞等将领曾试图从青海进军拉萨,但在藏北与策凌敦多布的战斗中全军覆没。因此,此次抚远大将军的任命不仅是为了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势,更关乎清朝的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

康熙帝选择胤禵作为抚远大将军,而非其他皇子,这表明了他对胤禵的高度信任与期待。胤禵不仅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他在康熙帝眼中是最合适的人选来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随着胤禵的出征,他在朝臣和兄弟中的声望迅速上升,被视为最有潜力继承大统的皇子之一。

在胤禵出征期间,胤禩和胤禟对胤禵给予了全力支持。胤禟曾高度评价胤禵,称其“聪明绝世”,“才德双全”,并积极为胤禵准备军备物资。胤禩与胤禵之间也有频繁的书信往来,这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同时,康熙帝与胤禩的关系也在这一时期有所改善,根据《清实录》和胤禩儿子弘旺的记载,康熙帝开始命令胤禩随扈出行,并委派他处理一些政务。此外,康熙帝还将弘旺留在宫中抚养,这表明康熙帝对胤禩的态度有所好转。

然而,这一切都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发生了剧变。当天,康熙皇帝驾崩,隆科多口头传达了康熙帝的遗诏,宣布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对于胤禩而言,这一刻标志着他一生中最不幸时期的开始。

八、笑忘红尘

雍正尚未正式登基之际,便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显示出他对胤禩既有优待也有防备。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加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并将兄弟们的“胤”字改为“允”字,胤禩被改为允禩。随后,允禩被任命为理藩院尚书,并负责工部事务。然而,这一系列看似优待的举动背后,隐藏着雍正帝对允禩及其党羽的警惕。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开始对允禩及其亲信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首先,雍正将与允禩关系密切的人尽数遣散,以此孤立允禩。同时,雍正帝多次警告朝臣不要重蹈朋党之弊,显然是在敲山震虎,意在削弱允禩的影响力。

允禩本人也多次受到惩罚。例如,在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在端门前设更衣帐房,但由于帐房新制油漆味浓烈,雍正帝大发雷霆,命令管理工部事务的廉亲王允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官员跪在太庙前一昼夜。这种公开羞辱的方式不仅针对允禩个人,也是对其他官员的一种震慑。

尽管在雍正元年后期至二年期间,雍正帝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处理青海的战事上,但他对允禩等人的防范和训斥从未停止。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二十日,雍正帝指责允禩及其亲信马尔齐哈、常明等人是妄乱之人,并称他们为允禩的党羽。同年十一月,雍正帝再次批评允禩在管理理藩院时过于节省,不给来访的科尔沁台吉等人提供盘缠,进一步削弱了允禩的声誉。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对允禩的指责变得更加严厉。二月十四日,雍正帝指责允禩怀揣私心,故意制造事端,动摇百官的信心,干扰其施政方针。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提议革去允禩的王爵,并撤销其佐领身份。随后,雍正帝命令每旗派出若干马兵在允禩府周围防守,并派上三旗侍卫每日跟随允禩出入,名义上是随行保护,实际上是严密监视。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允禩、允禟及苏努、吴尔占等人被革去黄带子,并从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雍正帝下令革去允禩之妻的“福晋”身份,并将其休回娘家。二月初七日,允禩被囚禁于宗人府,并在其周围筑起高墙,只留下两名太监侍候。三月初四日,雍正帝命令允禩、允禟改名,允禩被迫改名为“阿其那”,其子弘旺被改名为“菩萨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帝召见诸王大臣,历数允禩、允禟、允禵等人的罪状。六月初一日,雍正帝将允禩、允禟、允禵的罪状公之于众,列出允禩的罪状四十条,允禟二十八条,允禵十四条。九月初八日,允禩因呕病卒于监所,民间传言他是被毒死的。

九、结语

爱新觉罗·胤禩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从一个备受宠爱的皇子到争夺皇位失败,再到被圈禁致死,他的故事不仅是清朝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也是那个时代无数贵族子弟命运的写照。尽管胤禩未能实现自己的皇位梦想,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一位值得铭记的历史人物。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保护我方族长 镇妖博物馆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御女天下 斗罗之金鳄 女公务员的日记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我的总裁老妈 混沌神王 都市花语 山村情事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大明正统 我是王富贵 红楼志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 我的公公叫康熙 流氓帝师 
最近更新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秦始皇荡平六国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水浒英雄传说 戏说嬴政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