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首页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织明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狂妃很彪悍 将军好凶猛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晚唐浮生 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8章 严嵩:权力巅峰与晚年的凄凉终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高中进士

严嵩的科举之路,是他踏上仕途的开端,也是其人生转折的关键节点。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严嵩,自幼便承载着父亲严淮的厚望。严淮虽自身科举不顺,但对儿子的教育却极为重视,这为严嵩日后在学业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幼年时期,严嵩在严氏祠接受启蒙教育,九岁便能进入县学,展现了超群的智慧和学习能力。十岁通过县试,十九岁中举,这些早期的学术成就,一步步铺就了他通往更高荣誉的道路。

到了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五岁的严嵩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以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登榜,他的策论以《诗经》为研究方向,显示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经学功底。随之,严嵩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当时许多士子梦寐以求的荣耀,意味着他已步入了帝国的精英阶层,并很快被授予编修之职,负责编纂国史,参与国家的文化建设。

然而,正当严嵩仕途看似一片光明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打断了他的前程,迫使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官场,回归故里养病。这段时间,恰好是另一位历史人物——宦官刘瑾权势达到顶峰的时期。刘瑾,作为明武宗时期的权阉,掌控朝政,排除异己,对整个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严嵩退官的这十年里,朝廷内外充斥着刘瑾一手遮天的阴影,众多正直官员或遭贬谪,或被陷害,政治环境极其恶劣。

二、纂编府志

在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袁州府知府姚汀为了记录和传承地方文化,决定开展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纂编《袁州府志》。这项工作旨在系统整理袁州府(今江西宜春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等信息,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姚汀慧眼识珠,邀请了当时已崭露头角的严嵩担任总纂,负责整个纂编工作的规划与实施。严嵩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编纂才能,无疑是这一重任的理想人选。

然而,计划初期便遭遇变故,姚汀因故离职,纂修工作一度面临中断的风险。幸运的是,新任知府徐琏于正德八年(1513年)接替姚汀之职后,立刻意识到纂修府志的重要性,不仅没有中断这一项目,反而更加积极地推动其进行。徐琏深知严嵩的才华与责任心,甫一上任,便紧急致函严嵩,恳请他继续主持纂修工作。严嵩欣然接受,重拾笔墨,继续投入到这部地方志的编纂之中。

正德九年(1514年),在严嵩的精心组织和辛勤努力下,《袁州府志》的纂编工作进入高潮阶段。这一年恰逢甲戌年,因此这部志书也被后世称为“甲戌志”。严嵩以其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不仅详细考证了袁州府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还深入挖掘了当地的人物事迹、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等丰富内容,力求做到资料翔实、文笔生动,使得《正德袁州府志》不仅是一部史料详尽的地方志,更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三、高攀夏言

在刘瑾及其党羽被清除后,严嵩的人生迎来转机,他北上至顺天,重新踏上了官场之路。接下来的十几年间,严嵩在京城与南京的翰林院之间辗转任职,积累经验,逐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这段时间,正值明世宗嘉靖帝在位,他醉心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对日常政务缺乏兴趣,这为朝中大臣提供了干预朝政的契机。

在这股权力的暗流中,礼部尚书夏言凭借嘉靖帝的宠信,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夏言与严嵩同乡,这层关系为严嵩提供了攀附的机会。严嵩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政治风向,开始竭力讨好夏言,利用各种机会展现自己的忠诚与才能,逐渐获得了夏言的信任与提携。

严嵩的仕途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不久,严嵩即被提拔为南京翰林院侍读,代理院事。五年后,他又晋升为国子监祭酒,负责最高学府的教育管理。到了嘉靖十一年(1532年),严嵩再上一步,成为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掌握了更为关键的官吏选拔大权。

嘉靖十五年(1536年)的朝觐考察,成为了严嵩仕途中的重要转折点。他被世宗留用,不仅担任礼部尚书,还兼任翰林院学士,这意味着他与皇帝的接触更为频繁,关系日益密切。嘉靖帝对礼制的重视,使得礼部尚书的位置尤为重要,往往被视为进入内阁的跳板。严嵩在此期间,为了迎合帝意,不惜改变自己原先的观点,积极参与到礼乐制度的修订中,甚至不顾辛劳,日夜奔波,以确保皇帝的每一个要求都能得到迅速响应。

嘉靖十七年(1538年),围绕献皇帝庙号与入太庙的问题,朝中争议不断,严嵩起初试图阻止,但在嘉靖帝的严厉质问下,他迅速转变立场,提出了详尽的礼仪方案,成功顺应了皇帝的意愿,这也标志着大礼议的最终落幕,严嵩因此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因故被革职,严嵩迎来了权力的巅峰时刻。他被加封为少保、太子太保,同时担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正式进入内阁,依旧执掌礼部事务。

四、迫害忠臣

随着夏言与明世宗关系的逐渐疏远,严嵩瞅准时机,开始精心布局,逐步排挤这位曾经的恩主。夏言因反对世宗沉迷道教,态度傲慢,不再受到皇帝的青睐。而严嵩则善于察言观色,对皇帝的每一个细微喜好都倍加留意,比如在世宗赐予沉香水叶冠时,夏言不屑一顾,严嵩则每次出朝必戴,且以轻纱笼之,这种明显的对比让世宗对严嵩的好感日益增加,而对夏言的不满则日益加深。

严嵩的权力逐渐稳固,被晋升为太子太傅后,他开始着手清除夏言的影响力。严嵩利用各种手段挑拨离间,促使世宗最终罢黜了夏言,从而独揽大权。在夏言被罢免的空档期,虽然有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共同参与朝政,但实际上世宗只信任严嵩,对他言听计从。

严嵩的权谋不止于此,他还巧妙利用外患来构陷夏言。当鞑靼入侵河套地区时,陕西总督曾铣主张收复失地,这一提议得到了夏言的强烈支持。然而,严嵩却视此为扳倒夏言的良机,他暗中勾结皇帝身边的近侍,指控曾铣轻率挑起边疆战事,同时唆使边将仇鸾诬告曾铣隐瞒败绩、侵吞军饷,并与夏言相互勾结。严嵩在世宗面前极尽渲染,称夏言与曾铣图谋不轨,世宗信以为真,最终导致曾铣被处决,夏言也被打入大牢。

即便夏言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短暂复出,但严嵩的嫉妒与仇恨并未消减,表面上对夏言恭敬有加,暗地里却密谋报复。严嵩再次利用撰写青词(一种向道教神灵祈福的文体)的机会,赢回了世宗的宠信。最终,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严嵩利用流言蜚语,使世宗相信夏言背地里诽谤自己,夏言因此被斩首,其亲信亦遭到清洗。至此,严嵩完全掌控了内阁,独揽朝纲,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专权统治。

五、青词宰相

嘉靖帝对斋醮的热衷,推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建筑项目,如斋宫与秘殿的修建,这些建设工程规模宏大,动辄牵涉数万人的劳动力,耗资巨大,每年的花费高达二三百万两银子,远远超出了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面对资金短缺,严嵩竟然要求臣民捐资,甚至采取额外征税的方式,严重加重了民众负担,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加剧。严嵩在这场耗费民脂民膏的狂热中扮演了推手的角色,其责任无可推卸。

严嵩之所以能在朝中稳居高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撰写青词的能力。他擅长用华丽的词藻和虔诚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皇帝对长生的渴望与对天神的敬畏,使得嘉靖帝对他的青词赞赏有加,几乎到了非严嵩之词不足以表达心意的地步。严嵩为了保持这份宠爱,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在国家危急关头也不惜牺牲政务,专注于青词的创作。

庚戌之变,即蒙古俺答汗率军围攻北京,是明史上的一次重大危机。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身为内阁首辅的严嵩本应全力应对国家危机,指挥抗敌,但他却仍然沉迷于青词的撰写,拒绝会见提出抗敌策略的左谕德赵贞吉,这种置国家安危与民众生死于不顾的行为,暴露了严嵩极端的自私与对权力的畸形追求。在国家最需要他承担领袖责任的时候,他却选择了逃避,只顾维护个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这种行为无疑加深了人们对他的负面评价,也因此被世人讽刺为“青词宰相”。

严嵩的“青词宰相”称号,既是对其文学才能的认可,更是对其滥用权力、玩忽职守的讽刺。他的一生,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却因过于谄媚皇帝、忽视国家与民众利益,而留下了千古骂名。

六、铲除异己

在夏言被除去后,严嵩与曾经的盟友仇鸾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仇鸾曾因被曾铣弹劾而身陷囹圄,为自救,他与严嵩结为政治联盟,借助严嵩之子严世蕃起草奏疏,成功扳倒了曾铣。但得势后的仇鸾不甘心继续受制于严嵩,他秘密 上 疏,揭露严氏父子的不法行为,引起了嘉靖帝的警觉。然而,仇鸾的计策未能长久奏效,因其自身亦被发现有不轨行为,最终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剥夺权力,忧虑成疾而死,这意外地解除了严嵩面临的威胁,使其权势得以延续。

严嵩利用这一连串的政治斗争,相继除去了夏言和仇鸾两位政敌,一时之间,朝中无人能与之抗衡。但他深知嘉靖帝对大臣的猜疑心态,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严嵩对所有敢于弹劾自己的官员均采取了严厉的报复措施,从贬谪到杀害,无所不用其极,沈链与杨继盛的悲剧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沈链上疏列举了严嵩的十大罪状,直指其贪腐卖官、压制贤能、控制言官等恶行,触怒了严嵩。严嵩反唇相讥,以沈链过去的小过失为由,成功说服嘉靖帝将沈链贬谪至边远的保安。沈链在边疆依然不改初衷,时常咒骂严嵩父子,最终被严嵩设计陷害,以涉及白莲教案为由被处死。

杨继盛则更为直接,他在奏疏中痛陈严嵩的十项罪状和五大奸行,将边疆危机和天象异常都归咎于严嵩的专权乱政,言辞犀利,直击要害。然而,杨继盛在奏疏最后建议皇帝咨询裕王和景王,或是询问阁臣,这触及了嘉靖帝的逆鳞,因为这暗示了他对皇权的不信任,且违反了藩王不得干政的原则。严嵩趁机在嘉靖帝面前煽风点火,最终导致杨继盛被送至镇抚司受审,后被附在其他重罪官员之后一并处决。

七、权倾皇室

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世宗朱厚熜面对一个微妙且敏感的问题:在未明确册立太子的情况下,如何安排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的婚事。按照先例,亲王的婚礼应在各自的王府举行,但严嵩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当前的情况与以往有所不同,两位亲王若出府成婚,容易与外界过多接触,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隐患。特别是在储君名分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两位亲王的任何举动都可能被解读为对皇权的潜在威胁,或者引发不必要的猜疑和争斗。因此,严嵩提议,为安全考虑,两位亲王的婚礼应在皇宫内部举行,这样既方便保护,又能减少外界的干扰和误解。

严嵩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他向世宗指出,两位亲王若在各自府邸完婚,由于王府的地理位置接近,加之随从众多,容易因小事产生嫌隙,不利于兄弟和睦及皇室稳定。而且,当时宫中无皇后,两位亲王是皇帝最亲近的血亲,如果都出居于外,可能让皇帝感到孤立无援,这对皇家尊严和皇权稳定都是不利的。

世宗对严嵩的顾虑表示理解,但同时要求严嵩明确指出,这样的安排究竟会危害到两位亲王,还是直接威胁到自己。严嵩的回答充分考虑了皇室内部的微妙平衡,强调了储君名分未定情况下,任何可能引起猜疑的举动都应谨慎处理,以维护皇室的和谐与皇帝的权威。

一年后,严嵩再次进言,强调自古以来,确定太子是帝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他多次私下向皇帝请愿,希望早日解决这个问题,但因皇帝的深思熟虑,迟迟未有定论。严嵩指出,朝廷内外的臣民对此事都翘首以盼,认为如此重大的事情不应长期悬而不决,作为臣子,他们有责任催促此事尽快解决。严嵩建议应在新年之初,即刻着手进行太子的确立工作,以安定人心,维护国家的长远稳定。

八、祸国殃民

在嘉靖年间,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政府支出不断膨胀,尤其是嘉靖十五年以前,尽管名义上实行节约政策,但实际的财政开支已高达六七百万两白银。此后的岁月里,除了日常的巨大开支外,嘉靖帝还频繁下令采办木材、香料及各类珍稀珠宝,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的负担。光禄寺作为管理宫廷膳食的机构,其库银在嘉靖十五年前尚有八十多万两的盈余,但到了嘉靖二十一年后,由于供应需求的不断增长,这笔积蓄迅速消耗殆尽。

正是在这样一个国库空虚、财政紧张的背景下,严嵩进入内阁并逐步攀升至首辅之位。然而,面对国家的困境,严嵩并没有展现出一位贤臣应有的担当与远见,没有向皇帝提出任何实质性的改革建议,反而迎合皇帝的喜好,加剧了国家的混乱与衰退。严嵩认为,皇帝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而作为臣子,唯一的选择就是顺从皇帝,哪怕是荒谬的要求,也要 全 力 执行,以此换取皇帝的宠信与个人权势的稳固。

在这种扭曲的权力逻辑下,严嵩不仅没有成为纠正时弊的中坚力量,反而成了祸国殃民的推手。他利用皇帝对道教的痴迷,不惜耗费巨资修建宫观、举办斋醮,纵容了嘉靖帝对奢侈生活的追求,而对民间的疾苦、国家的长远发展视而不见。严嵩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加速了国家财政的崩溃,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严嵩的执政理念完全服务于个人私欲与皇权的维护,他将皇帝的喜好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对皇帝的每一个不合理要求都尽力满足,无论是劳民伤财的建设,还是对忠诚直言官员的打压,严嵩都毫不犹豫地执行。

九、败坏朝纲

严嵩在成为内阁首辅后,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凭借对世宗的阿谀奉承,得到了“忠勤敏达”银印的赏赐,这标志着他不仅在权力上达到了顶峰,也在皇帝心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严嵩逐渐将权力交给了其子严世蕃,后者被提拔为工部侍郎,实际上成为了严嵩的得力助手和权力的延伸。严世蕃不仅聪明狡猾,还善于利用关系网,通过收买皇帝身边的宦官,严密监控世宗的日常动态,确保自己能够提前应对,牢牢把握朝政的主动权。这对父子,一个在朝中运筹帷幄,一个在幕后操纵信息,被时人戏称为“大丞相”与“小丞相”,显示出他们在朝中无人能及的影响力。

严嵩父子长达二十年的专权,使得朝纲败坏,政治生态严重恶化。严世蕃的嚣张跋扈更是达到了极致,他曾公然在家中炫耀自己的财富,声称“朝廷无我富”,这种极度的自大和贪婪,进一步加剧了朝野的不满情绪。尽管不少正直的大臣纷纷上疏弹劾严氏父子的种种不法行为,但由于明世宗的偏袒与庇护,这些弹劾大多不了了之,严氏父子的权势反而愈发稳固。

在严嵩父子的操纵下,官员的选拔与晋升完全变成了金钱交易,形成了“政以贿成,官以赂授”的恶劣风气。每一次官员选拔,价格都依据官位高低而定,官员的升迁也根据职位的优劣明码标价。例如,七品州判的职位售价三百两白银,六品通判则需五百两;而一些高级官员的职位更是昂贵,如刑部主事项治元通过花费一万三千两白银,就能实现职位的转换。更令人震惊的是,就连贡士潘鸿业仅用二千二百两白银就能当上临清知州,而武官的买卖也同样猖獗,指挥官的职位售价三百两,都指挥官则需七百两,甚至一些被撤职的总兵官,只要支付足够的银两,就能重新获得要职,如李凤鸣和郭琮分别通过两千两和三千两白银的贿赂,分别恢复了蓟州总兵和督漕运的职务。

结语

严嵩的一生,是权力欲望与道德沦丧交织的悲剧,是对后世官员的深刻警示。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个人才能多么出众,一旦失去了道德的底线,终将走向毁灭。严嵩的倒台,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对封建王朝政治腐败与体制危机的深刻反映,其教训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镇妖博物馆 保护我方族长 赵氏嫡女 御女天下 倚天神雕 斗罗之金鳄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乙木修仙录 都市极乐后后宫 陛下不可以!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离婚后我成了豪门千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大明世祖 大明正统 红楼志 我的公公叫康熙 流氓帝师 锦衣镇山河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秦始皇荡平六国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穿越梁山成霸业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 史记白话文版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