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理振

首页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民国之铁血少帅 盛唐日月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混在洪武当咸鱼 天下枭雄 灵剑尊 暴君闺女五岁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理振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全文阅读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txt下载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8章 袁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对于排名前二十,成绩表现优异的士子,李业抽空接见,并授予职务。

其中,考了榜首的李愚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

一方面是因为二人出身相似,李愚虽说也是五姓七望之一,赵郡李氏的旁支,但和李业这个宗室一样,都属于那种隔了不知多少代,顶多记个名字的存在。

所以李愚家世并不显赫,祖上只是小吏而已,直到他父亲在县里混了个主簿,才勉强步入下级官僚阶层。

而李愚的学习兴趣也很奇特,不同于此时大多数士子,喜好在诗赋一道精研。李愚更感对杂学的兴趣,尤其是经济、百工之学。

少年时,还帮助家乡父老改造水车,农具之类,被族中长辈斥为异类。

李业对这种博学之才,当然是举双手欢迎,亲自勉励,并授职行军司马。

其余士子也各有任用

按照唐末体例,凡是节度使,均有幕府,可以任官。

但李业不同,他不是一镇节度,而是三镇(经略使也算是藩镇形式)

手中的萝卜坑多到不可胜计,只是都没有实际事务的空头支票罢了。

对这一百五十名士子,其实李业一时间都没有这么多事务要他们做。

毕竟现在他看起来名头大,但真正管的,也就是效节军九千将士而已。

不过李业还是宁肯掏俸禄先把人留住,现在无用,以后也会有用的。

一百五十人,按照成绩分为三等,第一等前二十名,称为幕府参事,待遇与军中队正看齐,暂时先分派给张承业、敬翔、李振、韦庄等“部门主管”打下手,也是学习实务经验。

而后四十人,称为幕府从事,则是分派到各都、后勤参军孙胜处,负责检点赏赐、粮帛,同样是以打下手,学习为主,待遇与队副看齐。

剩下的人,倒是无需参与这些事务,而是另有安排。

反正现在也没这么多地盘安置这些幕府官吏,李业便将自己之前设立的亲兵都制度进一步改革。

他基于亲兵轮值制度,正式在此之上,设立一个“随行军政学堂”,用来定期考核挑选军中,优秀的火长级别基层军官,在学堂学习之后,再升职调任回部队。

并且规定,没有在军政学堂的学习经历,不得担任副将及以上职务。也就是说,你不入军政学堂,最多只能担任队正,管四五十号人顶天了。

当然了,既然叫做“军政学堂”,自然就不可能只培养军官

所以,剩下九十名士子,一下子就有了两重身份。

一方面,他们是李业、敬翔等人亲自授课的军政学堂政治班学员,另一方面,又是即将从军中考核挑选的军事学员的文化教师。

是的,李业要让自己的基层军官们识字,甚至不止识字,还要学习基本的数学、经济和政治常识。

军政学堂虽然分为两班,但只是内容各有侧重,可无论哪一班,都是要全修的。

这些士子也要跟随军官学员们,出操,学习基本的格斗和战争常识;军官们也要学习文化,了解经济历史、政治地理知识。这些都属于他们的考核范围内,只是侧重不同,占比不同而已。

对于军政学堂,李业是亲手抓的,而且投入了十二分精力,亲自担任督学。

晚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文武分野的重要时期。因为在此之前,从汉代,到南北朝、隋唐,无论是军事教育,还是文化教育,都是被牢牢封锁在世家大族手中的。

所以那些历史名臣才能“允文允武”

可晚唐藩镇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

不得不承认,五代的混乱,也是有着它的进步性。曾经被勋贵世家们束之高阁的军事指挥权,已然被出身寒门,乃至于干脆就是平头老百姓的底层武夫们夺取。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事实

文化教育的垄断依然在世家大族手里,出身底层的武夫们,想要组织政权,离不开他们。可另一方面,世家也再难把手伸进军队,因为论打仗,他们已经干不过人家了。

于是乎,文武分野愈加严重

都说五代军将跋扈,不知礼义,可也没人教过人家啥叫“礼义”啊?

五代十国,乃至宋初,涌现的诸多名将,因为出身底层,甚至许多连字都不认识。

也就难怪到了宋代,武夫就和文盲,基本属于同义词了。

而同样的,文化精英们也逐渐与军事技能,渐行渐远。

李业想做的,就是从基层打通这一分野,他要让武人读书明理,让士子披坚执锐。

这不是简单的,对汉代以来的世家精英教育复刻,而是要把这种昔日只属于世家大族的,“允文允武”的教育,普及开来。

届时,自己下辖的每一个州,都应该设立一个类似的军政学堂。

再配合改革后的新科举制度,相辅相成。

李业不敢说这样的人才培育体制,能兼顾到所有士民,毕竟对于底层百姓而言,连饭都吃不上,何谈成才?

但起码,应该兼顾到中小地主,乃至于自耕农。任何制度的进步性都是相对的,能容纳兼顾的阶层越广泛,就越进步。

(其实明初,朱元璋就有过类似的思考,和制度实践,不过后来就走样了)

一时间,李业的人才储备顿时倍增,嗯,以后是不是让手下,都称呼一声“校长”?

运气这玩意,好的时候,往往能自己送上门来,等李校长在长安处理完收拢士子的事宜后,大军开拔回到邠州,李业又遇到了另一位重要人才。

正是两月多前,自己用郑畋的书信,从淮南请来的袁袭。

袁袭年方三十,正值壮年,作为南方人,身材却额外高,显得精瘦。

看起来,就有种贾诩、李儒那种阴沉狠辣的味儿了。

他出身贫寒,早年在县中为吏,本就是与科举无缘的那种底层读书人,说是士子都勉强。

郑畋在淮南任职时,曾经提拔过他,袁袭倒也是知恩图报,在看到郑畋书信后,就立马主动相投西北。

当然,恐怕也有此时李业名声在外,乃是全天下最年轻的一流藩镇节帅,人家当然愿意效力。

既然是郑畋专门推荐的人才,李业自然是相当重视。

毕竟之前郑畋借调给他的敬翔、李振,都是一流人才,李业对这个袁袭,自然相当期待。

于是乎,在邠州见到袁袭后,李业主动请教

“先生观我军政,可有遗漏?”

意思就是让对方提意见,拾漏补缺

原以为袁袭会就此开始长篇大论一番,却没成想对方非常坦然的拒绝

袁袭摇头道

“鄙人方至此处,不知详情,无以相告。”

没有了解实际情况,便不发表意见,李业闻言,反而是更欣赏对方务实的态度。

自从成名以来,也不乏一些士子主动找上门来,要做“张良、陈平”,高谈阔论,但李业对这种态度比较反感。敬翔、李振之前虽是建言有功,可人家也是基于在效节军和李业身边工作数载的经验。

于是乎,李业便让李振,带袁袭了解效节军现状,包括许多军中实情,都知无不言。

十日以后,全军已然做好开拔准备,不日便要往朔方而去

袁袭却是再次找上门来

见到李业,行礼之后,却是主动正色道

“大王战有良将,政有良臣,无须忧虑。”

“但惟有一事,尚需考虑。”

李业疑惑

“望先生解惑”

袁袭看向李业,肃然道

“大王,自古当政者,首在驭下、通情,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故而只有获取更多,更详细的消息,才能做出准确决策。”

“所以汉设司隶校尉、绣衣使者,曹魏有校事司,我朝亦有察事之职。现在大王固然只居一州之地,但我观大王志向,未来必不止于此,还请大王早做准备。”

李业闻言,先是思量良久,然后颔首认可

“先生所言甚是!”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林岚秦小雅 天官赐福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拯救美强惨男二 赵氏嫡女 保护我方族长 御女天下 斗罗之金鳄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渔港春夜 猎艳谱群芳 逍遥人生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大明正统 红楼志 我的公公叫康熙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最近更新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大齐之君上传奇 大明狗腿子 三国凭实力截胡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大夏镇远侯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 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 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 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理振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txt下载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最新章节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