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荣耀与忠诚

首页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权奸 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霸天武魂 夺嫡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敛财人生 黑铁之堡  中华第四帝国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荣耀与忠诚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文阅读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txt下载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48章 懈怠了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后世,因为漫威蜘蛛侠的流传程度,关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这一句话传得很广,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那一句话其实是被进行了魔改。

那么,名言的原文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早在北宋的时候,王安石就说过“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者其责不可以不厚”这句话了。

如果是“权力越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逻辑也就被补全了。

自己都顾不上,还能指望我去做更多,合理吗?

然后,虽然我有那个能力,但是请不要道德绑架,可以做力所能及的慈善,一定要让我破家为公……,但凡吃点花生米也不至于醉成这样吧?

所以,并非什么自不自私的问题,而是涵盖范围的责任问题。

商人就好好经商,保障产品的质量,给国家多交一点税收。

官府就好好当政,争取管辖范围内治安良好且民生富足。

商人干官府的活,官府去干商人的活,利益的出发点不一样,怎么可能不乱套呢?

春秋的第一思想家老子已经出生,今年六岁。他以后会整理出一套理论,教导人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各自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原文是:有什伯之器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认为都自产自足的话,世界上就不会过多的纷争了。

然后,老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被主流阶层所接受,乃至于认为就是在胡说八道。

时代的背景是追求互相兼并来达到强者恒强的效果,那一套“各自安好”的理论当然不被接受了。

等到了汉初时期,各地被战火所摧毁,中枢极度需要民生得到恢复,老子的学说加上黄帝的治政变成符合当代需要,黄老学说自然也就被拿来成为治国的国策。

楼令首先保障自己的家族利益是有时代背景来背书,所有人都是家族优先,他非要破家为公,主流舆论不会视为伟人,只可能被打成异端。

因此,有些人就活该成为伟人,他们愿意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去背叛自己的阶级,干成了就必须是获得伟人的成就。

楼令从来没有标榜过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只是很努力的在活着,争取让家人过得更好,可以获得安全上的保障。

天才不常有,伟人更是稀少,多数人只是普通人。

不管是在什么职位上,可以本本分分的活着,其实就是大多数人为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了。

手中有了权力,在干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没有多伸手和出卖国家利益为前提,谁能说什么不是呢?

等楼令成为晋国的高层,他在为家族创造利益的同时,争取让国家因此获利,比起其余在侵蚀和破坏国家利益的高层,讲事实就是比很多人都要高尚了。

“国家已经逐渐走上了扩张的道路,我暂时并不需要再做什么。哪一天我能够成为中军将,再展开下一步行动吧。”

也就是说,楼令要将主要精力和重心转到家族的发展上面了。

在对付秦国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比楼令更加认真。这是他知道秦国日后将会变得多么强大,不趁着秦国弱小将之消灭,无法消灭则是削弱以及驱逐,子孙后代将面临何等悲惨的命运。

这是楼令身为晋人的想法,一旦他魂穿的国家是秦国,那肯定就变成极力东出祸害中原诸侯。

没有秦国来干大一统的事业,会有其他国家来干吗?只能说无论缺了谁,太阳照样会日升日落。

姬周王朝乱了很久,一定会有人思考着怎么来终结战乱。

事实上,大一统理论是孔子率先提出。他在整理鲁国史书《春秋》的时候,加入了对大一统理论的阐述。

是的,《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孔子只是进行了整理和改修,真不是原作者。

后来好多人也对春秋加上了自己着作,如战国生人的公羊高写了《春秋公羊传》一书,他在书中明确指出: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第一位想要完成大一统的人并不是始皇帝,商鞅早就对秦孝公提出过该观点,也被秦孝公所接受了。

继任的秦惠文王加强了秦廷追求大一统的执念,也创造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实力。

其后的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他们也是率领众臣为达成大一统而在进行奋斗。

必须说明的情况是,战乱加剧的情况之下,各国都有了相同的野心,想要消灭其他的国家,完成独存己的伟业。

需要承认的事情是,历史上的六国确实很烂。

在这一场国家与国家的赛跑之中,始皇帝在奋六世余烈之下,作为将事情干成的一国首脑。

然后,提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理念的人是李斯,作为国家首脑的始皇帝将李斯的建议定为国策,并且展开了实际的施行。

任何文明或国家都有“荣耀属于领导”的潜规则,只是领导有那种魄力去执行并完成,讲实话也应该获得荣誉。只不过,就是很容易忽视其他做出贡献的人。

楼令恰好知道上面那些。

其实,一开始楼令也以为首位提出大一统观念的人是始皇帝,真没有想到会是孔夫子。

在“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这件事情上,楼令与许多人一样不知道是李斯首倡。

楼令跟许许多多的人一样,认为始皇帝就是牛逼,可是在了解秦国的历史之后,只能说三观有点被冲击到。

当然了,任何一个王朝的功业都要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解读。

秦国作为第一个展开对黎庶屠戮以及破坏他国生产设施的国家,以现代人看来就是一种进步。

可要是作为春秋时期的人,尤其是作为受害者,还会认为是一种进步吗?

同时,秦国实施变法,在宗周刑罚上进行加强,动辄斩手指头、脚趾头,砍手剁脚,挖眼睛、剜鼻子、割耳朵,有人愿意作为一个黔首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小心就是失去某个身体部位的国家吗?

别说在横扫天下期间走到哪屠杀到哪,完成“一天下”之后也不与民休息,相反无休止征召徭役,并且在原六国大肆征调壮年男女进行南征,有谁愿意每一年都在外面服徭役,还是一头扎进岭南那片充满瘴气的蛮荒之地?

不是在批判,只是阐述一个事实。

这个事实被秦人自己认证,他们坐视了秦帝国的灭亡。

多数人所知道的“大一统”是涵盖了疆域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然后认为都是在始皇帝这一代完成。并不是这样子的。

汉帝国继承了秦帝国的疆域大一统理念,同时汉帝国完成了思想大一统的建设,使得“大一统思想”变成了究极体。

力主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的始皇帝自然是伟大的。

然后,展开对匈奴进行反攻的汉武帝名声并不好,连带独尊儒术也被视为败笔。

后人认为儒家烂,那是历经了宋、明、清那些腐儒的祸害,一杆子打倒的以偏概全罢了。但凡知道儒家为华夏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不会产生儒家一无是处的想法。

当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事情,一个人烂掉就是死透了,一种学说被抛弃也一定有它的原因。

另一个事实,封建王朝的时代,盛世从来与平民百姓无关,历来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已。

仅仅是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被屠戮的对象,直接就让楼令有灭掉秦国的动力,其它什么事情就管不着了。

楼令自然是会提出大一统理论,那是等他成为晋国中军将要干的事情。

而楼令是一个大家族的家主,他还是身居高位的状态,提出大一统理论之后可不会只是说说而已。

在当年,楼令一直待在“太原”城内,每一天处理公务,闲暇了就写写书和去某个学堂溜达,十来天再去学宫发表演讲。

身居高位的人其实很难清闲下来,一切只因为需要管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巡查学堂、学宫和写书,其实也是楼令身居高位的公务范畴之内。

“国君送过来的书函。”娇姬递出一个木质的盒子。

盒子上面的封泥完好,代表还没有被拆开过。

楼令拆开盒子拿出里面成卷状的书函,仔细的阅读了起来。

里面主要提到几件事情。

首先,列国派来使者,请求减少明年的上贡。

第二件提到的事情就是列国为什么要减少上贡额度,理由是他们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病而死的人很多,处在生病状态的人更多,好多生产被迫中断了。

晋君周在书函里面已经写明郤锜拒绝列国减少上贡,因此是通知事情的结果,并非需要进行商议。

关于要不要给列国减少上贡的事情,晋国已经已经商讨了数次,一致认为前两年拒绝诸侯的请求,到第三年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讨论。

周天子失势之后,天下诸侯早就没有了温情脉脉,要不然也不会年年征战了。

晋国的国策出现改变之前,也就是不以诸侯为扩张目标的情况下,允许诸侯减少上贡的例子都没有几次。

诸侯短期内的不好过关晋国什么事?相反晋国君臣很清楚列国遭到削弱对己方有利。

没有天灾肆虐的前提下,晋国都会时不时邀请诸侯会盟,借机搅乱列国的行政效率和消耗他们的国力。

在书函的最后,晋君周提到前来的列国使者对楼氏提出请求,恳请楼令能够派出医匠前往防疫。

“你看看。”楼令将书函递给娇姬。

之前,娇姬不先看是对一家之主保持尊重。

作为主母自然有权拿家族的一些主意,尤其是家主不在的情况下权力极大。

这种权力架构一直保持到史上第一位女皇后吕雉薨逝之前,此后君臣对牡鸡司晨异常警惕,等武曌登基为皇帝就变得更加严防死守了。

吕家在汉帝国的初始股份并不低,昏了头的地方是她的侄子想要取而代之,然后就被汉室的功勋阶层赶尽杀绝了。

汉室的那一帮功勋阶级也不是什么好人,要是好人也不会选实力最弱的代王刘恒来登基成为新皇帝,选实力最弱的诸侯登基本身就是用心不良。

也对,尸山血海杀出来的人中豪杰能简单?只是有更厉害的人在压制他们而已。

不是汉文帝十足厉害的话,历史的进程会是怎么样很不好说,可能藩镇时代就要提前降临了。

汉文帝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够悄咪咪就将大事办成,随后汉景帝也没有拉垮,等小猪大帝登基那一会已经没有多少老牌勋贵家族掌握实权了。

作为家族创始人的楼令,他在崛起的过程中并没有过于依赖娇姬的娘家,根本不怕娇姬滥用权利。

“不派!”娇姬说的是列国在医疗上的求援。

知道最搞笑的事情是什么吗?一众求援的国家之中包括楚国。

那可是楚君审策反了楼氏的医匠在先,后面也没有给个说法,属于就是最终不了了之,竟然还有脸请求楼氏派去医匠。

“郑地还是需要派的。”娇姬补了一句。

楼氏在那边有附庸,要是有能力帮助却坐视附庸遭罪,属于是宗主没有尽到责任,别想着附庸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们家的医匠是很多,首先处理自家的麻烦,不应该吗?”娇姬也知道会显得很小气,像是为了在道德上过关,又强调了一句。

楼令说道:“杞国和齐国的求援需要响应。派三名医匠去杞国,再派两名医匠去齐国。”

在楼氏这边是专门培养,再以老带新的模式。

一名合格的医匠身边至少有五名学徒,其他人又不知道这种情况,四舍五入就是楼氏向杞国派去十八名医匠,对齐国派去十二名医匠。

娇姬眨了眨眼睛,说道:“这样做会被其他人诟病吗?”

“远近亲疏而已,人之常情,谁敢说三道四。”楼令其实一名医匠都不想外派,问题在于需要人情往来。

认了杞国公族后裔的身份,杞国有难不好让楼氏坐视。

楼氏正在与齐国谈联姻的事情,恰好就是在关键时刻,不能没有任何表示。

其他国家?楼令想了一想,到后面可能需要派医匠到鲁国和宋国,其他真的就不需要装模作样了。

只要照顾好那些国家,哪怕楼氏没有管其余的国家,一样会在史书上留下美名。

不因为其它什么别的,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国家就是仅存的当世大国,他们已经占据了极大的历史篇幅。

“下雪了。”娇姬看到窗户外飘落雪花。

楼令转头看过去,想说什么卡在嘴边,很突然地站起来。

“你这是……?”娇姬有点被惊到。

“下雪了啊!”楼令看向娇姬,说道:“秦廷想要迁徙,他们一定担心遭到我们的拦截,有极大可能性在冬季实施行动。”

娇姬在荀氏获得的教育有包括军事,嫁到楼氏之后又跟着楼令耳濡目染,认为楼令所说极有可能。

“狐氏之主和魏氏之主还在‘太原’作客。”楼令马上吩咐下去:“请二位过来。”

娇姬明确知道楼令有正事干,很配合地运转起来,布置招待客人的一应所需。

在魏颗与狐雍过来之前,做好待客事宜的娇姬则是离开。

“我需要你们立刻回到封地下达征召令,最好半个月内让部队抵达泾水之边。”楼令没有过多的客套。

由于太突然的关系,魏颗和狐雍有点懵。

只不过,他们很有眼色,看出楼令的心态很急,讲不出拒绝的话,先答应了下来。

“秦人已经开始在逃?”魏颗问了一句废话。

没有相关的情报传递过来,只是楼令认为有极大的可能性。

在军国大事上面,只要有一丝丝的可能性就足够需要慎重对待,别说楼令对自己的猜测很有把握。

至于说楼令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很多的事情就是需要一定契机作为前提,也非常需要那一瞬间的灵光一闪。

楼令才不会讲是出于可能的猜测才大动干戈,只说道:“在你们的部队抵达之前,我会先调动部队行动起来。”

魏颗与狐雍对视了一眼,再看向楼令,异口同声道:“我等告辞。”

其实,他们可以留在“太原”跟楼令一块向西,派人回去下达征召令即可。

只是呢,冬季用兵并不简单,两人明显有太多不放心的事项,肯定是亲自回去封地主持了。

楼令只送两人到这间大厅的门外,没有送到府宅的大门处。

“你马上就要出发吗?”娇姬刚才就在偏厅。

“对。”楼令已经吩咐拿来冬衣,同时下达了征召命令,走之前对娇姬说道:“等小白回来,你让他立刻赶往前线。”

娇姬是个明白人,知道参与占领秦国都城圈对楼小白的重要性,哪里会因为冬季在外风险多而闹腾。

作为楼氏“都”的“太原”不缺兵源。

从楼令仓促下达命令,到集结起千人规模的部队,耗时不超过两刻钟。

等楼令带着五十贴身护卫来到城门,外面的千人部队已经集结好在待命了。

这千人部队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四千人会陆陆续续出发。后续出发的人被限定了时间,必须在十日之内与楼令完成会合。

作为第一批出发的部队,过于仓促的情况之下,准备肯定是较为不充足。

以为楼令只是在“太原”这边有动作吗?他在出发的第一时间,派人赶往“高陵”下达一系列指令,包括准备过冬的物资与作战期间的粮秣。

所以,事发突然有所举动,到了考验楼氏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了。

楼令一行人骑马代步,他们在五天之后抵达“高陵”郊外。

“家主,时间太赶,只准备好了两千人的冬衣以及三千人的粮秣。”楼鱼看上去很紧张。

“高陵”作为楼氏在秦地的封地,本身就是物资囤集点。

其实,从得到命令那一刻起,到准备好那些物资,楼鱼能够行动的时间也就一天半左右。

楼令看着已经很苍老的楼鱼,尽量让说话的语气显得平和:“加快速度。”

“唯!”楼鱼单臂行礼,不做任何拖泥带水转身就跑。

出发时,楼令身边有千多人,五天过去增加到了三千多人。

讲事实的话,其他家族在下达征召令之后,效率绝对没有楼氏这么快。

而楼氏的效率是建立在教育带来的红利,不止是行政高效,跟更多的人有做事的主观意识也有关系。

“已经确认秦人正在迁徙,第一批约三万秦人正在向‘陈仓’移动。”楼冰满脸沧桑。

任谁在冬季不断骑马驰骋,迎着风冷不断吹拂都会是满脸沧桑的模样。

楼冰喝了几大口热汤,继续说道:“斥候抵近侦查,首批迁徙的秦人里面,老弱的数量极少。”

关于秦国集结了多少部队,这个消息一直还在刺探之中。

楼令手头的情报显示,当前秦国已经集结了三万左右的人马,他们屯驻在了岐山附近。

论路线的话,岐山并不是往“雍”的必经之路上,也就需要让楼令猜测秦国驻军在那有什么意图。

秦国首批就集结了三万左右的部队,分明就是早有意图,再加上选择在岐山附近驻军,一定是秦国君臣有了较为良好的方案。

“不等后面的部队了。”楼令环视站在周围的众人,点了几个人的名字,发号施令:“你们各自统率千人,一路向西袭扰迁徙状态下的秦人。”

得到点名的人,兴奋中掺杂着忐忑,齐声应道:“唯!”

没有人多拖沓,得到命令就立刻前往准备。

楼令等一下也会马上出发,再向西抵达“郿”这个地方,等待后续部队的抵达,每到一批部队就安排他们的任务。

“家主,泾水之边的家族长期有部队在卫戍。”魏相这一次也跟了过来。

不是只有晋军一直在入侵秦国,也有秦人不断入侵晋国,只是双方在规模上无法比较。

因为一直有零散的秦人进入领地杀人与破坏,一众在这边有封地的家族肯定要做安保。

“你不说,我倒是忘记司寇在附近安排了三千人游弋执法了。”楼令说的司寇是士匄。

而司寇麾下确实有一支执法队,规模方面并不固定,由出现匪盗之患的当地贵族出人组成执法队。

动用执法队需要国君和司寇双重的允许。

可是,楼令派人去“新田”获得允许有点耗时间,思考要不要利用威望特事特办,一边再补相关的手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诡秘之主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人族镇守使 福艳之都市后宫 穿越1942有空间 重生之武道复苏 乙木修仙录 都市极乐后后宫 退下,让朕来 逍遥人生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一剑独尊 汴京春深 桃花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我有一剑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锦衣为王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山贼之谋定三国 动荡的大元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 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如何拯救德意志 穿越之铁血捕快 起飞,从1973年开始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极品五世子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红颜劫:乱世情殇 大晋霸主 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荣耀与忠诚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txt下载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节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