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首页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驿路星辰 回到明朝当王爷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狂妃很彪悍 敛财人生 我岳父是李世民 朕就是亡国之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武道凌天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全文阅读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txt下载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1章 又挖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73章又挖

大堂里的人听到声音,都转头看向李自成,不知道他笑什么鬼?

那个陈永福都投降朝廷了,这还笑得出来?

或者是觉得他拿来千斤买马,甚至可以不惜射瞎眼睛的事情都不计较的,结果表演了个寂寞,所以气极而笑了?

唯独宋献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也是露出了微笑。

笑了一会之后,就听李自成收了笑声,但是脸上依旧挂着笑意,问道:“你们知道,这说明什么么?”

其他人一听,顿时面面相觑。

这还能说明什么?不就说明你这位大哥的魅力还不够,人家就叛变了呗,还能咋么?

宋献策已经确认李自成要说什么了,不过他知道李自成要显摆,他也就不回答,就看着李自成在那装了。

看到手下这些兄弟果然一脸茫然的样子,李自成就又笑了,不过这次是无声地笑,然后给出答案道:“这肯定是明国皇帝亲自领兵南下,所以那陈永福才可能投降回去的啊!”

一听这话,其他人一想,果然如此,要不然,那陈永福不可能投降朝廷的!

确认了这一点,刘宗敏当即大喜道:“哈哈,这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宋军师的计谋终于成了!”

“不是!”袁宗第听了,连忙纠正道:“这是攻敌之必救,所以那明国皇帝才会领大军南下的!”

李过听了,也是点头说道:“没错,当初的曲阜他可以不救,但是应天府是绝对要救的,要不然,殿下就打下应天府称帝得了,和明太祖一样,明国皇帝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他们说完之后,竟然一起端起酒杯,向李自成敬酒了。

“殿下,这次定然可以了!”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

李自成听了,也是高兴,同样举起了酒杯,不过他不是先自己喝,而是举杯看向宋献策道:“军师这计策,是绝了,果然把明国皇帝调动,领大军救应天府了。那等年后天气好转,孤就领军重新杀入北方,再搅他个天翻地覆!”

宋献策的计策其实很简单,既然打不过明国皇帝所领的军队里,那就调动明国皇帝的军队,攻打应天府,逼明国皇帝领精锐赶来救援,然后让左良玉在南方和明国皇帝周旋,他李自成领大军再杀入北方,搅乱北方局势,再度拖垮明国财政。

就如同当年一样,他们当流贼的时候同样打不赢朝廷官军,然后四处流窜,把整个中原都搅乱了,慢慢拖着,朝廷官军就会越来越虚弱,最终的胜利,就属于他李自成的了。

宋献策见李自成给自己敬酒,连忙端了酒杯,正要说什么时,就听来禀告消息的白旺看着他们,插嘴说道:“据说,朝廷官军中发现了李来亨!”

李来亨是李过众多义子中的一个,但是也是最有名的一个。以前的时候,是李过最得力的臂膀。因此,在座的这些人,都是知道李来亨的。

白旺这一说,顿时让大堂内的气氛冷了一些。

之前昌平之战的时候,只有少数人逃了回去,李自成知道后,立刻做出了南下的决定。因此,他们这边对于那些没有归队的大顺军军卒,都是归入失联状态的。

不要说是战乱的年代,就是普通太平年间,消息的传递也不会快,更不用说类似李来亨等人的消息,又不会刻意传播。

因此,李自成这边,压根不知道李来亨他们的情况。

也就是这次崇祯皇帝领军南下,李来亨是负责一部分哨探,因此被人知晓了之后传出来,但是白旺的说法,也不是肯定,而是据说。

不过,有消息的话,一般都是真的了。

李过是李来亨的义父,平时器重这个义子,此时听到白旺的消息,自然最是尴尬了。他想起昌平之战前,李来亨问他的那些话和表露出来的态度,他便肯定,李来亨投降朝廷是不会有错的。

于是,他便恨声说道:“不要让我在战场上遇到,否则定然饶他不得!”

李自成的脸上也没了笑容,皱着眉头问道:“高一功呢,有高一功的消息没有?”

没有逃回来的人中,他最在意的,就是高一功了,毕竟是他妻弟来的。高一功失踪,他一直没有把消息传回陕西,让高桂英知道。

白旺听了,稍微犹豫片刻,然后如实禀告道:“听说……听说也降了朝廷,不过不能肯定,倒是李来亨是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见过了。”

一听这话,那就是有很大的可能了。李自成没想到,自己的妻弟都要抛弃他投降朝廷,那他这脸往哪里搁?真要属实的话,指不定自己得换个皇后了!

看到他的脸色阴沉下来,牛金星连忙打圆场道:“如今情况不明,一切都是听说而已,未必当真。就算他们真的降了朝廷,那也未必是真心。以前的时候,不就是很多人降过朝廷,然后又和朝廷翻脸的么!”

一听这话,昌平之战中负有最主要领导责任的刘宗敏,连忙附和道:“对,当时朝廷官军冲上来,很多兄弟来不及逃,可能都是迫于无奈才降了朝廷的。”

袁宗第听了,也是说好话道:“先不用管那么多了,既然皇帝已经南下,那我们就做北上的准备吧!”

李自成听到他们的话,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点点头说道:“如此,便按之前商议的,各部都抽调精锐,准备年后北上。”

他的话说完之后,就见宋献策微皱着眉头说道:“皇帝是领着他的精锐京营南下还是什么?这个还需要打探清楚再说为好!”

说到这里,他看到别人都看向他,便又解释道:“按理来说,皇帝领兵南下和我们打仗的话,不应该带刚投降的降军南下的。可李来亨既然在,那皇帝所部到底是多少兵力,又是哪些军队,还是要打探清楚才好,切不可自以为是!”

牛金星听了,也是附和,摇头晃脑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敌情如何,还是要打探的!”

这是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李自成听了,便吩咐白旺道:“多派探马,尽快打探清楚!”

“末将遵命!”白旺听了,立刻抱拳领命,然后匆匆离去。

打开房门的时候,又是一股冷风冲进了大堂内,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外面好冷!

三天之后,大年三十前一天,李自成等人又在喝酒作乐。

事实上,在这大雪纷飞的日子,天寒地冻的,热一壶壶的黄酒,一边喝酒一边等着过年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一如上一次,大堂内欢乐的气氛,又被白旺打断了。

这一次,白旺是先关上了大堂的门,脸上带着兴奋之色,明显是有好消息。

李自成这一见之下,便主动问道:“可有消息?”

“殿下,好消息!”白旺听了,连忙兴奋地回答道,“确认了明国皇帝领兵南下,但是只有五万,如今驻扎在扬州府那边……”

听到这话,刘宗敏不由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打断他说道:“多少?五万?没错么?”

要知道,他们这边有五十万之众,号称百万的。皇帝只领五万人马南下的话,怎么打?送菜么?还嫌不够塞牙缝呢!

白旺听了,连忙回答道:“没错,就是五万,探马一开始也不敢相信,就核实了一次。明国皇帝在徐州待了三天,然后才继续南下的,后面并没有军队再接着南下,一共就只有五万!”

确认了这个消息,大堂内的这些人都有些意外,互相看看,都有点不敢相信这个消息。

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兵力的多少绝对是胜负的关键原因之一。兵力多了,耗都能耗死敌人。在这一点上,他们可都是有经验的。

比如说,当初曹文昭领精锐的关宁军一千多,就追着他们打,打得他们东逃西躲,最后,他们暗地集合了各个山头,以远超曹文昭的兵力,耗死了曹文昭。

不可否认,崇祯皇帝所领的手下,那支京营确实能打,但是,兵力相差悬殊的话,信不信历史重演,耗不死他!

倒是见识过昌平之战的李过,皱着眉头说道:“小心没大错,我们也不可大意了。那支京营在明国皇帝的率领下,确实勇不可挡。不说别人,就说那周遇吉,以前就是个猛将,还有那贺赞,魏师贞什么的,都是凭战功被皇帝封了爵位的!”

一听他这话,刘宗敏也想起当初京营全军冲锋的那种无畏气势,便点点头说道:“确实,虽然只是五万人马,还是不能小看的。”

看手下这重要的两个将领都这么说,李自成的脸色也凝重了一些。不过,他还没说话呢,就听到白旺说道:“他们都没随驾出征。我打听听出了的,这次随皇帝南下的将领是吴三桂,唐通,马科,黄得功……”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李自成,然后才继续说道:“还有在徐州遇到的高杰,也跟着皇帝南下了。”

高杰和李自成的恩怨,所有人都清楚,一般情况下,是没人会在李自成面前提这个名字的,以免惹得李自成不快。

不过此时,李自成听了却是兴奋了起来,当即确认道:“真的是这些人,没有周遇吉他们?”

在他看来,周遇吉等人,最先跟随明国皇帝南征北战的那些,才是皇帝的根本,京营的精锐。

他有些忌惮的,也是这些人。

白旺听了,马上回答道:“确实没有他们,听说周遇吉是留在北方镇守长城一线,防止大清兵再入关的。”

李自成一听,高兴了,当即说道:“那就是说,随明国皇帝南下的这些人中,也就黄得功和吴三桂厉害一些,那唐通和马科,还有那高杰,都是败军之将。孤倒是有些想不明白了,皇帝为何带这些平庸之辈南下?”

黄得功是原勇卫营的三总兵之一,最开始的名声还在周遇吉之上。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打得李自成他们跑,只是到了后来,原勇卫营的将士消耗掉又没有精锐补充,最终实力就不济,一直躲在凤阳府那边防御了。

吴三桂的话,李自成其实没有和他交手过,但是毕竟是关宁军的将领,实力肯定还是可以的。

而其他总兵,到了近两年的时候,遇到李自成的大顺军,不是吃败仗就是闻风而逃,已经不被李自成看重了。

听到他的话,白旺稍微犹豫之后,又补充道:“末将还打听到,高一功……高一功也在南下的朝廷官军中,他和李来亨一样,都只是京营的参将。”

李自成一听这话,顿时脸色一沉,喝道:“活该!”

投降了朝廷,只是区区一个参将而已。要不投降,在大顺国的话,那可是李自成的小舅子,不就是皇亲国戚!

不过宋献策听到他这话,却是心中一动,当即问道:“皇帝所领之兵是些什么兵?”

一听他的话,刘宗敏和李过顿时明白他在问什么,立刻也露出了关心之意。

只听白旺回答道:“皇帝南下的军队中有以前我们的人,而且好像还不少。”

听到这话,大堂内的所有人再次面面相觑。

这个皇帝脑子莫非是被门给夹了?领兵南下和大顺军打仗,竟然带了原本迫于无奈投降过去的大顺军?

如果说,经过很长时间的整训,收买军心,那可能还行。可这才过去多少时间?一个季度吧,就等于是新兵,就敢领着南下打老兄弟?

想着这个,李自成立刻转头看向他的军师,认真地问道:“皇帝就只是领着五万杂兵而不是带他的精锐下属南下,我们是不是该改变策略,直接灭了明国皇帝,一了百了?”

宋献策听了,微皱着眉头说道:“微臣也是觉得可以,但是,那皇帝并不昏庸,为何敢如此南下,定然是有所依仗才是!只是一时之间,微臣想不明白这其中关键!”

牛金星是李自成的大管家,对于这个事情上,他反而有想法,当即便开口说道:“这还能是什么,还不是明国皇帝被我们打怕了,所以把精锐都留在北方,就防着我们再北上,把他好不容易打下的局面又弄得一团糟了!”

听到这话,李自成当即一拍桌子,指着牛金星说道:“对,就是这个理。那狗皇帝是被打怕了,所以被迫把他手下的精兵强将都留在北方坐镇!”

其他人听了,也是点点头,觉得有道理。

宋献策同样认可,然后眉头也松开了,再道:“如果是这样的话,皇帝领着这五万人马南下,该是不敢和我们直接对战,而是以守城为主。最有可能的,应该是去应天府,确保应天府不失,然后再想办法对付我们!”

确实,只是五万非嫡系军队的话,打野战肯定不敢,但是守城却是没问题的。这一切,就都能解释了。

李自成听了,点点头,当即追问道:“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做?明国皇帝如果缩在南京城内的话,也是难打!”

宋献策一听,顺着他的话说道:“除非引蛇出洞,把皇帝引出来,便可歼灭之!”

在野外,李自成已经有绝对的信心消灭皇帝所领的区区五万人马,因此,在听到宋献策的话之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便带着一丝兴奋追问道:“如何引出这条大蛇?”

听到这话,大堂内就安静了。

那明国皇帝肯定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又不是嫡系军队,不是特别的事情,绝对不敢冒险出城的!

这引蛇出洞,不好引啊!

一时之间,大堂内的这些人,都在想着怎么引?

好在,已经有先例了。

这不,就听牛金星先对李自成说道:“要不挖皇陵?”

虽然如今朝廷的都城是在京师,但是开国皇帝可是在应天府的。因此,大明开国皇帝和皇后的皇陵就在应天府,是为明孝陵。

要是挖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那绝对是每个明朝皇帝不能接受的了。

李自成马上想到,当初大清国那边建议挖昌平的皇陵时,明国皇帝真得领全部兵力出战,便立刻觉得有戏,当即拍掌喝道:“好,这个主意好!”

可谁知,他的话音才刚落,就听到有两个人双双抢着说道:“不可!”

李自成有些意外,闻声看去,发现说话的两人是刘宗敏和李过,顿时又是一愣。

这两个可是他最为心腹之人,怎么开口反对?

刘宗敏在说出话之后,看到李自成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看,便连忙解释道:“殿下,挖人祖坟的事情,太过……”

他本来是想说缺德的,但是,这是说李自成,肯定不能说,因此,才稍微停顿了下之后,他才继续说道:“……会让明国皇帝发狂的。殿下是没见过,昌平之战,那明国皇帝犹如疯子一般竟然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冲锋,然后他的手下也全疯了,跟在他后面冲锋!”

那个场面,一直印在他的脑海中,哪怕过去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法忘记。

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实在太吓人了。

李过听了,也是连忙附和道:“是啊,殿下,那样会让明国皇帝发疯,会让他们超常发挥,每个人都像疯子一样。就像一条疯狗一样,死都要咬到人,太危险了!”

李自成没想到他们两人会这么说,顿时眼珠子一瞪,当即喝道:“你们是傻了么?要的不就是明国皇帝发疯么!他不疯,就他的那点兵力,他敢出城他不疯,他敢第一个冲锋?我们不就是要他出城,要是还敢第一个冲锋,那不正好,事先有准备,打死了他,那朝廷官军就是无头之蛇,这天下不也是指日可定了?”

这个话,听起来好像确实非常有道理。

其他人,比如袁宗第等人,都是附和。

但是,刘宗敏和李过两人听了之后,互相看看,一时之间,两人都没有给予肯定。

当初那一幕,几万朝廷官军在皇帝的带领下向他们发起冲锋的气势,真得是惊到他们了。

不过他们也是带兵打仗的人,理智回来之后,便都同意了李自成的说法。

发疯的打法确实让人害怕,但是那是因为事先没想到。如果事先有准备,没有章法的那种发疯般冲锋,只会让他们更容易歼灭这种军队。

打仗这种事情,归根结底不是敢拼命就成的!

于是,大堂内的人,都取得了一致意见,等到年后,集合军队攻打应天府,然后挖皇陵逼出明国皇帝以歼灭之!

不过最终是不是这样,还是需要消息支撑的。

因此,白旺又被派出去,继续打探消息。

………………

与此同时,应天府这边,寒风潇潇,北雪飘零,长路漫漫,有一支军队正在冒雪赶路。

不用说,这支军队便是崇祯皇帝所领的五万京营将士了。

官道上的积雪,哪怕是有人走,有人清理,可此时也已经有人的膝盖那么深。

前锋要负责开路,清理着积雪。时不时,摸不到官道而掉到官道两侧的田地里,那雪便到了人的腰部。

以往的话,估计也没这么大的雪,但是这一次是风灾带来的雨水,因为遇到冷空气,导致大雪纷飞,比往年都要大的多的雪,便撒在这人间,苍茫之间,真得只剩下一片雪白。

崇祯皇帝位居中军,这一路走来,心情有些沉重。

虽然说瑞雪兆丰年,但是雪太大了,那便不是兆丰年了,而是雪灾。

江南之地,估计会冻死不知道多少人。

不说别的,就他这一路赶往应天府,沿途的村庄,他就曾有见到,一整个村子的人都被雪埋了的情况。

从一些幸存的村民口中了解到,到处都在传贼乱,因此有钱人家都躲到城里去了。没钱的人,就只能待在没有丝毫防御能力的村子里,祈求上天保佑不要遭受贼乱。

却没想到,老天也来凑热闹,降下了这么大的一场雪灾。

普通老百姓的房子,有许多都坍塌了。而且因为这场大雪远超意外,不少村民家里备下的柴火不够,等到想要补充柴火时,外面已经是积雪过深,非常难以弄到柴火,又致使很多百姓冻死。

这是一个大灾之年啊!

只要军队沿途路过的村子,崇祯皇帝能伸个手的,便派军队去帮个忙。村子而已,人多了就很容易把积雪清理掉。遇到没粮食的,也从军中拨一些粮食下去,就希望他们能渡过这个冬天。

这该是最难熬的冬天,但是春天也不会远了。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崇祯皇帝相信,他能给他们带去更好的生活!

终于,在大年二十九的下午时分,崇祯皇帝的军队便到达了南京城外。

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韩赞周领着南京城的文武官员,还有那些勋贵在城外五里外迎接。

当崇祯皇帝过来时,他还看到了官道两侧有两排百姓拿着清理积雪的工具站在那里,一直排到南京城里。

看到官道上又落上积雪之后,便有巡逻的军卒便吆喝着,驱赶那些百姓赶紧清理官道上的积雪。

不少百姓穿得并不厚,站在这野地里被冻得一直在跺脚。

就只是崇祯皇帝到了队伍前,一眼扫过去时,就有看到有百姓倒在积雪中,然后被巡逻的军卒迅速拖往南京城里去了。

文武百官这边,看到皇帝出现时,便在卢九德、韩赞周的带领下,当即跪下山呼万岁。官道上的人,不管是军卒还是百姓,听到这动静,也都是跪下迎驾。

崇祯皇帝驱马前行,来到这一行人的最前面,居高临下看着为首的这些人。

在卢九德、韩赞周之后,是南京这边的世袭勋贵,六部九卿等等,分文武跪成了两排。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并没有马上喊“平身”。

这些文武官员也不敢动,就跪在官道上低着头。

他们都已经知道,皇帝过江的时候,所乘坐的那条船突然就沉了,船上所有人都因此掉落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包括皇帝在内。

幸亏皇帝得太祖保佑,竟然是会水的,甚至听说皇帝还救人了。

不过皇帝虽然最终没事,但是发生这样大的事情,不管是谁都知道,皇帝绝对是一肚子的怒火。

之前已经派了锦衣卫先一步到了南京城追查沉船的事情,操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于病中被锦衣卫带走,府中所有人等,也被下狱。

这个事情要说严重的话,那可能是非常严重的。谋害皇帝,那是谋逆!不要管是什么身份,一旦被发现真有涉及这样的事情,诛杀九族是逃不了的。

就在年初,在京师,不也发生了三个世袭国公谋逆然后被诛杀的事情么!

当今皇帝杀其勋贵来,那是丝毫不会手软的!

虽然事情的最后还没定论,有可能不会到最坏的一步,但是,谁能知道这事情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呢?

要知道,那刘孔昭之前是深得当今皇帝的信任,因此才能得到操江提督的实权,还说服皇帝调走了操江御史,成为独揽南京水师的人物,这也是大明朝罕见的一幕。

当然,有京师那三个国公的榜样在,在皇帝爆发之前,同样是受皇帝信任的,可还不是说杀就杀了!

南京城的文武官员,心中想着这些事情,跪在那里犹如泥菩萨一般,就怕自己引到了皇帝的怒火。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忽然听到有动静传来,抬头看去,却见跪在官道两侧的百姓又有人晕倒了。只是如今都跪着,没人敢去扶。

见此情况,崇祯皇帝一声冷哼,然后喝道:“平身吧!”

说完之后,他便打马而走,从文武官员中间穿过。

这些文武官员起身后,退往两侧,一个屁都不敢放,看着锦衣卫跟随皇帝走过。

崇祯皇帝来到了晕倒那百姓的身边,然后示意了下方正化。

方正化见了,亲自跃下马,过去查看了下,救醒了这个百姓,然后给崇祯皇帝禀告道:“万岁爷,他是饿的。”

崇祯皇帝一听便明白了,这是南京官府征发过来,自带干粮干活的那种,也就是属于杂役。

这些饿的百姓,估计家里也没粮食,吃得少,在这天寒地冻的野地里也不知道站了多少时间,又饿又累,就晕了。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便看看其他百姓,柔声问道:“们都是饿着肚子来做事的?”

这些百姓没想到皇帝会和他们说话,并且一点都不凶,让他们一时之间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

方正化见了,便也柔声对他们说道:“万岁爷问话,如实回答!”

离皇帝最近的那个人见了,便噗通一下跪地上,然后才急忙回答道:“我有吃的,来之前吃过,只是从早上到现在,也饿了!”

其他人听了,便也跟着跪下,纷纷回奏,大概都是一样,都在出门前吃过,但是因为一大早就出门,这都已经下午了,野地里待了大半天,早已饿到了。

崇祯皇帝听了,微皱着眉头又问道:“你们吃得是什么?”

听到这话,还是最开始说话的那人回答道:“稀粥配些野菜,要是前些天,野菜能多些,还能多撑一撑,可这雪一直下,野菜都找不到了。”

看到皇帝转头看过去,其他人便也跟着说话,大概和这人差不多。

崇祯皇帝听完之后,又再问道:“如今南京城的粮价几何?”

“大麦每石六千多文,大米则要一万五千文左右。”

一听这答案,崇祯皇帝顿时吃了一惊。这个价格,比起扬州府那边更贵!

这么高的粮食价格,普通老百姓的活路在哪里?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已经决定,要杀猪过年了。

于是,他便转身吩咐方正化道:“取军中粮食,给每个出工的百姓一斗粮食。”

用军粮给,这些百姓在一喜之后又是一惊,有点害怕。

方正化这边,却是没有犹豫,当即伸手招过锦衣卫去传旨了。

随后,崇祯皇帝便没有停留,直接传旨,前往皇宫议事。

此时已经是下午了,等到皇宫安顿下来再开朝议,那估计天色都晚了。

但是,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和皇帝说话,特别是劝谏就更是不敢,只能默默地跟在皇帝身后回城。

有一点,他们都知道,这个朝议不好开!

很快,京营全面接管了南京紫禁城的城防。

这紫禁城是由皇族和勋贵代管,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年该是福王住进来的。不过历史已经改变,大明朝正统的皇帝住进来了。这是自朱棣迁都京师之后,第一个回来住的大明皇帝。

不过有点可悲的是,这时候的南京紫禁城已经损毁严重。

据记载,在明正统十四年夏六月,南京因为风雨雷电的原因,导致谨身、奉天、华盖三个宫殿发生火灾;明英宗年间,南京西安门木厂发生火灾,一直烧到了皇墙,之后的时间里,不是发生火灾就是发生洪水被淹,在这样风吹日晒加火灾的情况下,明朝的皇宫就越发的破败不堪。

原本福王在崇祯十七年时候登基时,是在武英殿即位,而不是俗称金銮殿的奉天殿。

原因很简单,明朝皇帝没钱修,也不重视,毕竟都不可能会来住的地方。据说当初朱棣要迁都,修建京师紫禁城时,还从南京紫禁城扒拉了巨木运往京师的。

南京这里,在朱棣刚迁都的时候,是留有宫女内侍守着的。但是这些宫女内侍没了之后,几乎相当于是个空城。

不过崇祯皇帝要来之后,南京这边已经派人打扫了一遍,可破损的大殿却是不可能修的。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倒没有在意。在京营接管紫禁城之后,自然有人手打扫积雪之类,整个紫禁城便又恢复了人气。

武英殿内,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上,看着跪地,头磕在冰凉地板上的卢九德、韩赞周,冷声说道:“朕让你们镇守南京,可你们让朕有点失望!”

“奴婢该死!”卢九德、韩赞周听了,连忙请罪,不敢有半点驳斥,同时奏道,“奴婢该死,请万岁爷治罪!”

他们是皇帝的家臣,派在南京当正副守备太监,可以说是南京的土皇帝了。但是皇帝一旦驾到,他们便又是奴仆。

当然,他们是皇帝信任的太监,才会被派来南京的。

不过年初在京师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之心和御马监掌印太监王德化,相对他们来说,更得当今皇帝的宠信,结果呢,如今早就下地狱了。

如今的他们,既然为皇帝看着南京这边,结果水师这边竟然出了那么大的纰漏,差点害死了皇帝,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有领导之责的。

崇祯皇帝正准备说什么时,却见方正化进殿了,便立刻问道:“有结果么?”

一回来之后,他便让方正化去见先到的锦衣卫,要调查情况的。

此时,方正化听到皇帝先问了,便连忙回奏道:“回万岁爷,诚意伯刘孔昭确实得了风寒,也核实了,是有落水。但是当初修复那艘一号福船的匠人,皆因雪灾压塌房屋而死。”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闻到了阴谋的味道。该不会,真得是有人想要自己死,所以杀人灭口断线索吧?

不过他没有马上说出他的想法,只是盯着跪在哪里的两个家奴,冷声喝道:“你们俩该是更知南京事,你们来说说,有什么看法?”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叫做死道友不死贫道!

卢九德和韩赞周两人正被皇帝责罚着呢,听到皇帝问话,如果他们说,这是一场意外,且不说这是不是顺着皇帝的意思,就说皇帝心中对他们的那股火气,也是没出来的,他们两人后面如何,真不好说。

可是,如果把这个事情扩大,那皇帝就会转移目标,把怒火发泄到别人身上去。

对于这两个太监来说,根本不用多考虑,就明白引火烧别人的原理。

于是,卢九德当即便抬起头,向崇祯皇帝奏道:“回万岁爷,那些匠人死得蹊跷!”

崇祯皇帝一听,便淡淡地问道:“何以见得?”

卢九德听了,连忙回奏道:“修船的匠人,少说也有三四十个,如何刚好这些人都被雪灾压塌房屋而死呢?”

韩赞周也要表现自己,在卢九德说了一句后,也急忙表达自己的想法道:“奴婢以为,或许该找那些人的尸首验尸,如今这天寒地冻的,尸首肯定没有腐烂,说不定能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崇祯皇帝听了,便面无表情地说道:“如此,朕给你们派人手,去查清此事!”

一听这话,两人顿时大喜,连忙磕头领旨。这意味着,至少他们先把自己摘出去了。

等他们两人一走,方正化便又奏道:“如今锦衣卫还在审讯诚意伯的家小仆从,看看能发现什么情况?”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说道:“让他们继续查着!”

他不可能真得把调查沉船事情放到卢九德和韩赞周身上,离开京师久了,谁知道他们会变成什么样?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两个人的表现也不算好,远不及方正化和王承恩,但是比王德化他们却又好一点,因此崇祯皇帝对他们的态度,也是介于两者之间。

此时,他看看天色已经有些暗下来了,便下旨道:“传旨文武百官,开朝议!”

这道旨意传下,一直候在午门处的文武官员,便按照官职的高低,排队入内。

一路之上,京营将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虽然风雪交加,却是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犹如雕塑一般。精锐之气,自然而然地震慑这些躲在南京城内的文官武将。

武英殿自然没有奉天殿大,但是南京这边的官员,也没有京师那边的官员多。

可就算如此,也还有的文武官员站到了殿门之外,和门外站着的京营将士一起吹着凉风。

当然了,大殿的门不关,寒风也同样吹进武英殿内。不过皇帝都没说冷,文武官员自然不敢说这个事情。

殿内的气氛,似乎和温度差不多,都是冰冷的那种。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人族镇守使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我的总裁老妈 福艳之都市后宫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重生之武道复苏 娱乐帝国系统 都市极乐后后宫 逍遥四公子 逍遥人生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汴京春深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流匪 1625冰封帝国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平民乱闯三国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三国第一公侯 动荡的大元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我家有个电饭锅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如何拯救德意志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起飞,从1973年开始 时空乱叙 汉吏 极品五世子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无双镇北王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明末之我若为王 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 十三皇子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txt下载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