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首页 >> 大夏风云录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权奸 霸天武魂 夺嫡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寒门宰相 清末之帝国崛起 敛财人生 特工萌妃 抗日之英雄传奇 中华第四帝国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章 兵部不知兵几何,户部不知户几何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孙承宗督师辽东十一个月后,辽东又发生了一件士兵集体逃亡事件。这让孙承宗的满腔热血凉了下来。

天启三年七月,孙承宗提笔,以沉痛的语气向皇帝汇报情况。

“部饷不继,军士嚣噪可虞……按臣彭鲲化疏,牛拦山之新兵夜噪而逃者数百,陕西之逃兵昼群而劫者二百,宁夏调兵逃者二百余,宣府调兵逃者百七余,而延绥调兵众至七百余人从青山口投夷矣。臣读未终,心胆为裂,当此人情蠢动如疾”。

敌人还在千里之外,就有二千多士兵集体逃亡。要是外敌入侵,将士们听闻敌军进攻的消息,怕又是一次“广宁之败”。

丑闻传来,兵部尚书董汉儒被迫辞职。新上任的兵部尚书赵彦经过调研,在两个月后,向皇帝陈述了底层士兵收入赤贫如洗,而且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

“边军月粮多则七钱,次则六钱、五钱,至凉薄也。召补之初以贿而进。将官有例,中军、千把有例,至椽房头役亦有例。

率三、五钱,一、二两以为常,又全扣粮银一、二月以为公用。计一军之收伍已缺半年之口食矣。

至每月放粮之时,纸劄使有扣,四时节寿有扣,馈送庆贺有扣,抚夷犒赏有扣,又散帽袜、散弓箭、散粮食、散柴草各有扣,皆加倍而取盈。

计一军应领一两者得七、八钱即喜其多,再扣而至五、六钱,亦敢怒而不敢言也。

又有占役之弊。夫役使诚不可少。自有定额足矣。

今占役之数常多强半。挑绣打造匠有占,打牲采草农圃有占,内丁火头役使有占,牢伴门厨帮粮有占,甚至盖造房屋修理花园动以数百名计。

废闲将领家仆口粮亦以数十名计。无一而非占军之粮,藉军之力也。

又有空粮之弊。藉口休息轮流放班,每月全扣粮银五、七者,有营充牢役仍作生理每月纳班银三、四钱者,有空粮数十名前月在一哨后月移一哨两相躲闪莫可稽考者,有空粮一、二百或三、四百止寄诡名全不召补按月支粮充囊者。

又有占马之弊。将官常以款叚换上驷,内丁多因抢马累贫,军长差短差,率有折亁驮柴驮草,不惮跋涉至占养小马,多则二、三百匹,少则百、十匹。即中军、千把亦各占十余匹,皆全扣草料入已。

将马匹付之旷野而刍牧无人。随即倒失者又甚之。空马虚名一如空军月粮。公然入已,无所忌惮者。

至于买补之弊,尤属厉阶。每马一匹官价十二两,而所买者皆将市易之达马也。多索高价又出使换竟陪垫几一半矣。

是以贫军马倒率出涓滴私补。将官又索银一、二两,老骡充数率不问矣。是营马之虚冒,视之营军殆有甚焉。

今合九边而论之,军马实在之数多则七、分,次则五、六分,其余皆冒粮之虚数也。即实在七、八分,又多老弱占役之似人。

总计堪用之战兵不过三分上下已耳。

遇查点,则那东补西弥缝。最巧遇调遣,则长雇短觅,冒滥更多。非无挺然特立者,众所共嫉,嗤为怪物。祗见矝夸饰诈者,人所共称是。

以虎视鹰扬之雄,悉化而为蝇营狐媚之态。

而将材之销铄,亦至今日极矣。夫扞卫边疆惟兵马,训练兵马惟将领。今将领贪肆成风而兵马虚耗太甚。

又兼之月粮常多拖欠,差役苦累不均。故壮勇好汉别图生计。而应募着伍者,非老弱充数之辈,即游手好间之徒。一闻征剿,即脱逃。稍不顺意即鼓噪。

而军法之废驰,亦至今日极矣。

嗟乎!陋规已久,孰不能如之;清革当早,又孰不能言之。卒未有实力行者,或谓极重难返,势不可为已。”

从兵部尚书赵彦的奏疏中,可以看出大夏军队的问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问题一大堆。

首先,士兵的收入太低了。大夏士兵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月饷,一个是月粮。为了直观了解天启年间士兵收入,先了解当时的物价,即天启年间一两银子在当时能买多少粮食。

根据天启五年三月,霍维华上疏写道:“民间斗豆价几一钱,臣请每石六钱五分,斗米价一钱三、四分,臣请每石一两。”

霍维华的奏疏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现在民间市场上,一斗米可卖0.13~0.14两白银,即一石米值1.3~1.4两白银,建议朝廷按照每石一两的标准去收粮,并运到九边。

既然朝廷按每石一两去收粮,必然也按这标准发粮。由此可见,当时士兵每月领1两银子,5斗~7斗粮食。

士兵每月两项收入,总计折算成货币大概是1.7两银子,约人民币1122元;折算成购买力大概是1.26石大米,按一石约重91公斤来算,即115公斤大米。

而且,朝廷是按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收米,发到士兵的大米只能是糙米,不是精米。

这和天启元年正月时,工科给事中霍守典所说的“每兵每月大约本、折可用二两”基本上波动不大。其中本是指月粮,折是指月饷。

然而,这还不是士兵拿到手的收入,还要扣这扣那,实际拿到手的仅有六、七成。

“计一军应领一两者得七、八钱即喜其多,再扣而至五、六钱,亦敢怒而不敢言也。”

要知道大夏士兵是没有养老金的,以这个收入水平,士兵们如何去养家糊口,赡养父母,如何有积蓄养老。

这样的待遇别说让士兵们在战场拼命了,就连日常训练也无法保障。有些士兵干脆就从工资中拿点钱贿赂将领,让别的士兵顶班,自己在外找私活干,赚外快补贴家用。

朝廷哪里是在辽东养兵,这不就是在辽东养了十四万低保户吗。

而辽兵不但收入微薄,且屡屡被朝廷官员克扣和侵占军饷,士兵哗变屡见不鲜。

天启初期,仅仅阎栋等三人就侵吞辽兵米、豆共计四万四千石。辽兵的遭遇,连熊廷弼看了,都忍不住流泪说道:“时至寒冬,见士卒裸体穿甲,身无存棉,乃心如刀割,恨不得以身受之。”

与此同时皇帝、文臣、武将、皇族宗室、大地主、大富商妻妾成群,住着桂殿兰宫,过着绵衣玉食的生活。

每月1.7两收入,这是招募边军的收入,而内地世袭的卫所军的收入更低。

嘉靖三十年,临汾县一年收入两,存留本县的有两,其中用于当地宗室禄俸的两,用于卫所军需的889两,用于教育经费835两;起运至国库的两。地方卫所军支出仅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6%。

也就是说,大夏军队新招募的兵领的是新饷,一个月总收入1.7两;而原来世袭的卫所兵领的是旧饷,一个月总收入大概0.5两。

这就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领旧饷的士兵逃亡后,又被别处军镇招募,改为领新饷。

“旧军强壮者,相率潜逃,就募别处。以致旧军日少,新兵日多。”

如此低廉的收入水平,造成军营士兵逃亡,军官纵兵掠夺,以骡充马,杀良冒功,吃空饷,养家丁等现象屡禁不止。

这也不难理解辽人为什么要把客兵当成第一恨了。这些一波波从各地援辽的客兵,都是拿刀拿枪的军事集团,怎么可能让自己穷困潦倒呢,自然就欺负到辽人头上了。

大夏军事制度的弊端实在太多,这里单说吃空饷一事。孙承宗曾在山海关抽查了一支队伍,册上数百人,实际上只有兵四十人,军官十七人。

也就是说,这57名将士瓜分了几百人的工资。

大夏帐上有兵,实际无兵,是二百年来的常态。像广宁在大战前编制上有十四万,但实际上有多少兵,只有鬼知道了。

大夏的兵制特点就是冗兵、低薪,喜多不喜精。大夏编制上的兵力是非常之多的,为历朝之最。

洪武年间全国总兵力约百万兵,到正统初期兵力达到顶峰,兵力约三百万,土木之变后,由于士兵大规模逃亡,兵力开始下滑,但基本保持在130万左右。但里面水分有多大,兵部始终是不知道的。

不但兵部不知兵几何,户部也不知户几何。

根据天启五年十二月户部公布的数据,“人户九百八十三万五千四百二十六户,人口五千一百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五十九口半”。

为什么会有半个人,那是人口普查时刚好有人快生了,所以算半个人。看上去数据挺逼直的,但里面的水分更多了。

大夏建国初,朝廷做过一次人口普查。全国约1100万户,6100万人口。而经过二百多年后,全国仅有983.5万户,5165.5万人口。

简直太离谱了,人口居然还不如建国之初。这和大宋王朝相比也差很多,宋朝元丰年间就有1800户,1亿人口。

这两百多年来,大夏王朝并没有长时间的战乱,也没有大规模的瘟疫,更没有实施人口控制政策。为什么人口会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这是因为有人在隐匿实际人口,以避税、避役。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在册田亩统计中。大夏应缴税的在册田亩长期大概比大宋少了2亿亩田地。虽然大夏在国土面积、水利技术、耕作水平远胜宋元,但可纳税的田地可少得可怜。

正是这些皇室宗亲、贪官污吏、地主豪强隐匿了大量的人口、田地,导致户部账上的数字远低于实际数。

大夏兵制不单是工资极其低廉,还是严重的欠饷问题。这个问题自万历时期就有,但一直没办法去解决。泰昌、天启两任皇帝比万历要慷慨得多。泰昌帝从内帑拨出400万两,而天启帝从内帑拨出2000万两,但依然解决不了军饷。

一个是万历留下的陈年旧债比较多,一个是辽地上逢战必输,再一个是鲁地、楚地又起叛乱。军费开支就一直往上涨。

一看宫中的白银如流水般涌出去,天启心疼了,也不舍得发了,甚至还让大臣们捐款助饷。本来就是因为收入过低,导致贪腐之风刹不住,这下让大臣捐款,反过来又滋长了贪腐。

试想,以朝廷这点俸禄,大臣们怎么可能捐款助饷。这大臣们几千上万的银两从何而来,不想可知。

一直以来,困扰大夏君臣最大的问题就是辽东军饷。辽东军饷在杨镐经略时,预算是每年三百万;在熊廷弼第一次经略时,预算是每年八百万;在熊廷弼第二次经略时,预算是每年一千二百万;到了孙承宗督师时,预算是每年六百万。

但是军费真的是多了吗?和大宋比起来,大夏帝国这点军费真的不算什么。

大宋后期军费开支约为9600万贯~万贯,占国家财政收入1.2亿~1.6亿贯的80%。按照1两银子兑换1.5贯钱来算,约为6400~8500万两。而大夏后期军费开支大概是1500万两,约占国家财政收入2000万的75%。

大夏的问题不是辽饷太高,反而是辽饷太低,其原因在于财政收不上来钱,准确的说收不到有钱人的税,只收穷人的。

沉重的宗室负担让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多少本色可以上缴国库,甚至一些省份还得靠国库倒贴,要是户部不给,就只能欠着宗室俸禄。

泛化的贪污腐败让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地主富商隐匿了大量人口和田地,富人应纳之税游离在国库之外。

奇葩的禁海政策让国家没收到一毛钱关税,反而要花钱养兵来平定倭寇之乱。

自逃兵风波起,言官们对孙承宗的指责逐渐就多了起来。孙承宗自知无力改变军队种种弊端,便滋生了退隐之意。

天启三年十二月,孙承宗再次上疏请辞,“方今,皇上主定臣不可回,而臣岂敢轻言回。但人已厌臣,即臣已自厌。凡关城兵马皆臣为主。今言者纷纷至于下部。臣岂敢自为聋哑。”

大夏皇帝不同意,好言安抚孙承宗,“今边防正急,卿还勉为联留”。

天启四年五月,孙承宗再次求辞,并推荐兵部尚书赵彦接替自己,皇帝依然不许。

到了天启五年,国库财政还在持续恶化。这次连账面的税也收不上来。即便收上来,也无法足额发下去。其原因就是有中间商在赚差价。

当年四月,户科给事中陈熙昌言道:“今时只知求多于加派而维正之供不能尽征,其拖欠于豪强。”当年,杨所修又言道:“库支之增加岁多一岁,而外解之拖欠年甚一年。”而此时,朝廷已欠辽东军饷一百七十余万。

天启五年六月,兵科给事中李鲁主向朝廷提意见,认为这么长期拖欠军饷不是办法,鉴于辽东这几年并无战事,建议裁汰老弱病残,精简兵马,提高战斗力水平。

“兵不须众,马不须多,庶堪持久。今以十四万之众,岁费六百万,虽言唯敌是求,其实百事不办,战固未能,守亦羞称,虚糜自弊而不虞其后。”

大夏朝廷同意了李鲁主的意见,实施精兵政策,下令让孙承宗裁辽军。裁军之后,孙承宗上报朝廷,说关门兵马总数现在仅有人。但实行精兵政策后,辽军的战斗力水平是不是提高了,还有待实战验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保护我方族长 武师的自我修养 辣妈攻略 重生之武道复苏 福艳之都市后宫 娱乐帝国系统 艳海风波 猎艳谱群芳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退下,让朕来 霸天武魂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开局成为学术泰斗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生之神级明星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重回1982小渔村 官梯 抗战之血肉丛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抗日之铁血战魂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九龙夺嫡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御赐监察使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白话三侠五义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立渊传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无双镇北王 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 十三皇子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