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首页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民国之铁血少帅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从山贼开始 将军好凶猛 混在洪武当咸鱼 暴君闺女五岁半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中华第四帝国 武道凌天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9章 南北兼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看着神迹中耶律德光新增设的那些官职,和如今辽国的大致情况相对照——虽然他大宋确实一直在搜集辽国的情报,但对于各个官职究竟什么时候设立的内容,并没有太过仔细,毕竟这不是重中之重。

于是,他就发现了一个关键:“枢密院……辽国那时候还没有枢密院?”辽国如今在皇帝之下,最高的权力机关正是枢密院,虽然分为南北两院,但只是治理地方不同,核心上并无太大差别,军国大事,辽国皇帝都要与他们商讨。

却没想到,到了辽太宗时期,获取燕云之地,辽国还没有设立枢密院。[1]

不过也是,这一次,辽国原本就有的南北二院也才从夷离堇变成大王,宣徽也是在这一次才设立,枢密院怎么也要再过段时间才能出现。

赵匡胤道:“他们正式设立枢密院,应该到了后面辽世宗的时候了。”虽然理论上应该由耶律德光来做这件事,但谁让他突然就死了呢。

不然,依照当时辽国官制发展的趋势,以及已经有“枢密使”之名的存在,耶律德光迟早要正式设立枢密院的。

【契丹是有着治理非契丹人的经验的,或者说,治理非契丹一般游牧的民族的经验。】

【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他打下了大量土地,除去传统游牧范围的领土外,其余地区不乏有非游牧生活的状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渤海国。】

【渤海国境内主要存在两大生活方式,北部以渔猎为主,尚且比较原始;但南部地区已经以农业为主,农耕种植广泛存在,这样的地区与传统中原汉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极为接近。】

【此外,契丹境内生活的汉人也已经不算稀少,一方面,是契丹多次对外征战掳掠人口回到草原;

另一方面,唐末以来中原地区藩镇割据,各地互相攻伐,政局动荡,社会生产被严重破坏;加之一些地方政权统治残暴,如北燕刘守光,“燕人苦刘守光残虐,军士多归于契丹”。

而此时地处塞外草原上的契丹在耶律阿保机的治理下,大力吸收各种人口,汉人也不例外。对于北迁而来的汉人实行“依唐州县置城以居之”的“因俗而治”的政策。

这对于中原经受战火的汉人来讲,无疑极具吸引力,因此大量的汉族军民或为避祸,或为生存、获利而纷纷逃奔、叛降至契丹境内。】

【在此期间,契丹依照原有政策,基本上达成了“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的局面。】

汉朝初年。

刘邦对不少汉人投奔契丹的事情,很看得开。

毕竟,造成这样的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原地区混乱不断、战火频发、君主残暴,对于普通的百姓、士卒而言,他们所做的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活命、为了不至于哪一天就没了性命。

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即使契丹并非传统中原力量,那又如何呢?——况且,不论日常生活中契丹是否对汉人有歧视,但放在政策上却是并不要求汉人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而是因俗而治……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过去试试呢?

若是不受战火侵扰、不会朝不保夕,即使契丹对汉人有歧视,也比此时的中原要好啊。

这称不上什么叛国,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相当于当地灾荒、迁徙到了另一个地方讨生活——以中原百姓的性格习惯,若不是真的觉得别无选择,通常是不可能离开原有的土地、四处迁徙的。

当然,这些都是普通百姓,至于那些达官贵族主动投奔契丹的,多半就是想要从中牟取厚利了。

宋朝,开宝年间。

对于那些并非被俘虏、掳掠到辽国,而是自己主动迁徙投奔的汉人,赵匡胤多少是有些不满的。

但他又很清楚,那是当时的社会情况下的必然产物。那些身有恒产、世家大族的人或许是怀揣着各种小心思,但那些底层百姓也真的不过是想要活命。

就像如今,辽国那边有对政策、官吏不满的百姓悄悄跑回他们大宋,但大宋境内也同样有对大宋不满的人想着要跑去辽国。当然,情况还是要比五代十国时期好上不少的。

而要尽可能减少这样的情况……赵匡胤想来想去,发现说到底还是那么几件事:首先,大宋自身必须足够强大、又足够让百姓满意或者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官府政策的宣传讲解。这样,既能让大宋的百姓理解朝廷,还能逐渐吸引辽国的汉人回到大宋。

其次,就是要加强边防管控,及时阻止那些想要窜入辽国的人。

……啊,还得对从辽国回到大宋的汉人好一些,以此来吸引他们归宋。

【有了先期经验在此,又有一批汉人大臣辅佐,耶律德光本身在重用契丹基本盘的情况下,也不排斥任用汉人,于是从接管燕云、正式治理开始,契丹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并在日后一直应用,其后新获得的土地同样如此。】

【这种根据契丹国情我形成的制度就是:南北分治,或者南北兼制。】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辽朝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这样的做法,足够灵活,符合实际所需。既保留了契丹本族的固有制度,不至于由于跨步太大而无法成功,又兼有了汉制,让原本汉地的百姓能够安然生活。】

【而既然中央行政决定采取南北、契丹汉族分治的方式,那与中央相对的地方行政也自然要对等起来。】

【因此,在地方行政上,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依旧施行部族制度,诸如“部”“帐”等分级方式继续沿用;而南面汉人聚居、原属汉地的地方则依照唐制,施行州县制度。】

【总体概括起来,就是“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

【而这一套政策的核心,就是以契丹游牧为根基,辅以汉族农耕文明。反映到人员构成上,就是在不动摇契丹贵族的利益情况下,将汉族地主阶级加入统治圈层,达成双方进一步结合的结果。】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觉得,神迹中最后这几句才是这样的制度得以出现和实施的根本原因所在。

“掌握一方权力的群体,总要给他们能够参与利益分配的机会。”他暗自叹了口气,有时候,这些力量就连皇权也不能很好地将其消灭,若是变成两败俱伤,那么皇帝的位置、王朝也就不能延续很久了。

而像辽朝……就像神迹所言,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游牧基本盘,也并不打算全盘汉化——契丹贵族才是核心,耶律、萧等部族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但,难道就能不把燕云等地区的汉人地主大族当回事吗?不可能的。

若是当真这样做了,那辽朝在这片土地的统治也难以长久。普通百姓没有意外,是不会主动反抗朝廷的,最多也就是偷偷逃离;但这些地主大族可不一样。

所以,南北分治,南方以汉制待汉人,最关键的,可不是说让当地汉人百姓安心生活,而是向那些汉人大族发出信号——

你看,我们辽朝是尊重你们的,我们辽朝也是愿意让你们有上升机会、参与政治的机会的!所以,你们就安心等着加入南面官,治理汉地吧,不要急着反叛,你们原本能有的,日后也都会有!

而这些地主大族安定了,燕云地区的汉人才能走向安定。

况且,燕云地区作为中原所属,有些技术还是要超过刚刚从部族转为国家的辽朝的,而这些技术不少还掌握在这些大族手中。不把这些人安抚好,那些技术也未必能够完完整整的交到辽朝手中。

他揉了揉额角,思索道:“所以,朕记得,宋朝是有一个科举,那这辽朝想要安定这些汉人士族,应该也会开放科举?”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辽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正式政权,且享国二百余年(不算西辽),一直都是大清的参考对象之一。

而辽朝的这种南北分治、蕃汉不同制的制度,对大清治理天下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只是之前大清反而政策已经形成,况且大清和辽朝的整体情况都并不相同,因而,辽朝的做法,也不能套用。

只是,自入关以后,满人,或者说旗人的汉化速度实在有些太快了!特别是京城内,还有盛京那边。

明朝,永乐年间。

“地主阶级,确实是地主阶级啊。原来这个‘阶级’一词是这样用的吗?”朱棣思考着,这是自从发现‘阶级’一词未知含义以后,在神迹中第一次看到对这种未知含义的应用。

这里显然不是什么官位等阶的意思,而是对于地主这一群体的称呼。所以,所谓的阶级斗争,就会有这个“地主阶级”参与?

有了地主阶级,显然会有“非地主阶级”,这一群体具体又是什么样?

【而“分治”的另一体现,就是辽朝的多京制度。】

【和最终形成的五京不同,到耶律德光时期,辽朝总共只有三京:上京,南京,东京。这三个京城的设立,也同样体现着按照不同地区、不同风俗来治理的理念,如南京幽州,就是以传统汉人势力为主的京城。】

【另一方面,作为“汉制”的一大核心——科举,耶律德光也没有忘记。在接手燕云地区后,会同初年,他就在燕云地区沿袭旧制,在当地施行科举。】

【这一制度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这意味着燕云地区的汉人依旧可以有着晋升阶梯,且与原有的方式相同,不需要费尽心思改变自己、完全摒弃旧有的一切。】

【耶律德光还通过一项举措,展示了自己对燕云地区、对汉人文化的正面态度。这一举措就是接纳汉人礼制衣着。】

【辽朝正式的衣冠包括舆服、国服、朝服。而耶律德光重新定下了这三者的规章。

其中,国服为 “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朝服则是“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

至于舆服则是要等到耶律德光消灭后晋之后方才定下,“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另外,耶律德光还“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

宋朝,开宝年间。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赵匡胤对于辽太宗时期定下的南北分治的基本制度还是持有正面意见。

他很讨厌辽国,但也承认,正是这样南北分治,又展现出一副尊重汉人文化衣冠、愿意和汉人大族分享一些权力的态度,才使得辽国发展到如今、让燕云地区基本都还在辽国的统治下。

若是辽国一副残暴模样,或者虽然不残暴、但却并不和燕云汉人大族分享权力、不给他们进身之阶,那燕云地区早就不能被辽国稳稳当当统治了,说不定当地大族就推动燕云回到大宋怀抱了。

而辽国,不仅能够给汉人科举、以及其他晋升方式,还专门设置南面官来安置汉人官员,这就满足了不少人的需求。更进一步的是,耶律德光完全展示出了对汉家文化的尊崇,皇帝与南面臣僚用汉服,契丹汉官与汉人通婚……

赵匡胤其实一直都在暗中祈祷,希望北面的辽国皇帝和契丹贵族们有一天突然认识到,只有契丹人才是真正的家人,然后将燕云汉人的权力全部消除……然后,就是他大宋的机会了。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不妨碍他祈祷祝福一下嘛。

唐朝,贞观年间。

“所以,这个南北兼制,就是辽朝的核心制度之一。”李世民肯定道,辽太宗定下了这样的基调,而又有各方势力的认同和发展,随后的辽朝必然不会中途丢掉这样的治理方式,转而完全采用一种。

贞观重臣们也表示赞同,以及对辽太宗耶律德光这一制度构建的欣赏。虽然是异族,但这一套政治制度,简直是辽朝未来能够稳定发展的基石,而真正落实这样制度的耶律德光,确实功绩彪炳——是的,耶律德光,虽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实践上也有采用这样的方式,但真正将其变成制度的还是耶律德光。

【此外,耶律德光也有不少重用的汉臣。】

【比如韩延徽,担任政事令,“中外事悉令参决”;韩延徽的儿子韩德枢同样备受重用,未及冠就授左羽林大将军,后又迁特进、太尉;还有赵思温,没错,就是那个与述律太后断腕相关的赵思温,任南京留守、卢龙军节度使等职。】

【此外,赵德钧和赵延寿父子降辽后,起初被拘禁,后赵德钧身死,赵延寿又被任用,先是封为幽州节度使、燕王,其后又让他担任政事令、枢密使。】

————

————

[1]枢密院正式设立于辽世宗,观点来自杨若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诡秘之主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我的总裁老妈 军工科技 黑铁之堡 猎妖高校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男欢女爱 超凡大航海 重生日本高校生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无限群芳谱 逍遥四公子 超维术士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非凡人生 神话世界之开局就有百分百爆率!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情牵盛世恋歌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 史记白话文版 秦朝历险记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镇国世子爷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御赐监察使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