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首页 >> 红楼襄王 >> 红楼襄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权奸 一万年前争霸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混在洪武当咸鱼 大清隐龙 神话版三国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抗日之不世军神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 红楼襄王全文阅读 - 红楼襄王txt下载 - 红楼襄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22章 刮地三尺而无钱剩矣!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江北局面陆续安定,至少在腊月的最后几天,传回的奏报都是形势一片大好,让朱景洪以为能过个好年。

可在腊月三十这天,既皇家举行家宴的当天,江北又是一份急递送到了京城。

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江北反常连续降下大雪,无家可归者冻死有二十余万人。

朱景洪看了奏报,先是觉得触目惊心,可多想了一会儿又觉得不太可能,江北那地方虽是要下雪,但也不至于冷到冻死这么多人。

这里面是否有什么猫腻

朱景洪一面下旨让官府赈灾,一面又让东厂和锦衣卫对此严查。

这件事也就处理完了,然而才到正月初六,到任江北的宋子瑜便发回奏报,阐明当地灾民已还有数十万。

且民众贫苦几无余粮可度灾荒,江北官仓全赈也只能撑一个月,这还是近几年朝廷推广新作物,粮食丰收之后才有的水平。

负责按照正统年以前的经验,基本是等流民自生自灭,官府赈济可以说是聊胜于无。

这就要异地调粮赈济,以免让更多的人饿死。

江北相临未受灾,且相对来说富庶的省份有两个,其一是金陵然后是山东。

宋子瑜上奏称,如果今年种下的冬小麦正常收获,那么赈灾只需持续到了今年夏天,也就是说要差不多四个月的粮。

依照他的推算,朝廷至少要调六十万石粮。

在经过廷议后,朱景洪随即下旨,令山东调粮三十五万石,金陵调粮二十五万石。

同时朱景洪还下旨,要施行以工代赈的办法,令灾民们修水利、道路等设施,免得人吃饱了闲出事来。

赈灾这种事情,难点在于把粮食发下去,所以必须另外派得力的人去督促,宋子瑜负责查案肯定忙不过来。

正月初七,朱景洪再度下旨,令佥都御史李自恒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置赈灾一应事宜。

接到旨意的当天,在家过年的李自恒就进宫面圣,然后回家就收拾好了行装,便于当日启程往江北赶了去。

这些天,他在京城忙于“审计”工作,虽然查出了一些不法事,但对他而言确实太无趣了些。

就在他离京后的三天,正月初十的大朝会上,又发生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大朝会礼仪属性强,一般来说不会有大事,但如果有事就一定是大事。

其一是天工院有十名匠人,因在火药、枪炮、造船、营建等方面的创新,被朱景洪授予从仕郎,这是从七品的阶官。

要知道进士们放官,也就在这个水平而已,足可见对这些匠人的奖励之厚。

此举在朝会上引起了骚动,因为这是开了先河。

即便匠人们只是被授予散阶官,在官员们也认为对科举的亵渎,他们心中不满是自然而然的事。

当然,现场没有人敢旨意,毕竟这这些年朱家父子的调教,已让许多人学会了规矩。

虽然想不通也得接受,而且他们会劝自己接受,可多数人还是觉得难受,心里憋屈苦着一张脸。

朝会的第二件事依然还是表彰,只不过表彰对象变成了对外开拓者。

所谓开拓者,便是指近几年内,主动带着启动资金和人手,去吕宋、南洋、东北等地开拓的大族子弟。

之所以是大族子弟,是因为只有这些大家族,才有实力支撑远渡重洋开拓,普通百姓里胆子大一些的,也不过是拿工资追随这些人。

当然,除了这些主动出去开拓的,近几年被流放的那些官员,也是对外开拓的主要力量,但这些人是赎罪所以不在表彰之列。

对这些开拓者的赏赐,除了钱财和物资,还授予他们宣节校尉,这是从七品的武散官。

对以上三十人的赏赐,为的还是千金市马骨,向朝野传达时代的风向。

除了卷科举,天下聪明人还可以搞钻研,还可以去更广阔的世界探索,朝廷不会吝惜名爵赏赐。

朝会散去,朱景洪回了乾清宫,又开始了一天的批阅,晚上他还要在武英殿赐宴,今日受赏赐的人也要列席。

忙活了一上午,在把章奏看完之后,朱景洪便往坤宁宫去了,他与宝钗约好了一起用午膳,今晚则是去英莲处留宿。

坤宁宫内,把朱景洪迎进殿内,宝钗道:“看来情况比你估算的好些,今日之事平稳落地了!”

在大朝会上直接赏官,而且是给匠人赏赐官位,会遭遇反弹是朱景洪料到的事,为此他还提前做了些准备。

坐在主位上,朱景洪接过茶杯,答道:“我想起了一件旧事!”

顺势坐到他身侧,宝钗问道:“何事”

“当年我西北初次立功时,便有人在京城里造谣诽谤我,其中就让人说襄王府妃是商户贱籍!”

“薛家当年几千亩地,家里也出过内阁中书,我父亲还是正经的举人,只是领着皇家行赏的差事,说薛家是商户……真是笑话!”

不只现在宝钗对此淡然,即便当年她也是一笑而过,因为这种说法确实荒唐。

真要严格深究,多数成气候的士大夫家族,家里都少不了各种生意往来,如此说来岂不是都是商户贱籍。

当年她最大的硬伤是年少失怙,而这是被攻讦编排的重点。

“商户也未尝不好,沟通四方繁荣经济,这也是富国之法!”

“如今开海东南那些士大夫,那个家里没有去搞海贸嘴上都是圣人之言,背地里却争相捞钱,真是可笑至极!”

这些话,也只有他这皇帝能说。

“陛下,以往臣妾以为自己学识渊博,近些年观陛下之形势,再看天下之种种革新,才知自己见识有限井底之蛙!”

认真的看着朱景洪,宝钗接着说道:“陛下所行之事,依臣妾的见识难以评判,但臣妾相信……陛下是对的!”

此刻朱景洪心中涌出一股暖流,是张小月跳几个月舞,是李慧真唱几百次歌,是其他人各种花样搞尽了,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我大明朝太祖、世祖是开创之君,但臣妾以为……陛下也会有开创之功,且功业不下于两位先祖!”

身为皇帝,身居亿万黎民之上,朱景洪的心意难有人体会,日常更多是遭受不解乃至误解。

也只有在后宫,他能得到身心慰藉,其中以宝钗黛玉给他感觉最好。

“罢了罢了,你再这样说下去,我都成千古一帝了!”

见朱景洪神色随和,宝钗则是莞尔一笑:“陛下爱听,我便多说几句,这也没错!”

然而他夫妻二人没聊一会儿,余海就急匆匆的进了殿内。

只看其神色,朱景洪便知又有糟心事发生,这让他的心情又变得低落。

“何事”

余海跪地禀告道:“陛下,刚得的消息,因谈及今日朝会封官之事,几十名名官员发生争执,而后引发了斗殴……”

“巡逻侍卫经过时发现后阻止,然户部主事魏正宏……已被打死!”

“什么”

朱景洪惊讶得站起了身,官员们争执引发斗殴,这是前明时存在的现象,他没想到在自己的时代又出现了,而且还罕见的打死了人。

被打死的魏正宏,乃是正统三年的进士,其本人是他的忠实拥趸,自然会被朝中主流所不耻。

如今此人殴死,便让朱景洪不得不怀疑,这些人或是冲着他来的,是想要打他的脸。

“凶手都拿了”朱景洪问道。

“侍卫们已将人全部缉拿,眼下看押在端门外东侧值房!”

思索之后,朱景洪道:“全部送进诏狱,让锦衣卫严查,再让何顾谨好生抚恤!”

“是!”

日子就是这样,会迎来一个个好消息,同时也会遭遇各种坏情况,对此朱景洪早就习惯了,他能做的就是安排人查。

时间飞快,转眼半月之后,作为钦差的李自恒,到了江北已有七八天,可见其赶路速度之快。

他去了受灾最严重的邳州徐州等地,这些地方可不只是遭受了雪灾,更是被此前叛乱祸害得不轻。

好在如今,叛乱基本被平定下来,即使如此当下仍有乱贼出没,李自恒到这些地方其实很危险。

但他无视了危险,只带了不多的几名卫士,直接到了民户家中查访,这些天了解到的实情让他触目惊心。

简而言之,在近些年连番用兵的情况下,普通百姓的日子是非常难熬,简直可以说是没办法熬了。

每年加征的赋税,对大户人家来说无所谓,但对普通百姓哪怕只是一两百斤,就可以让很多人活不下去。

所以百姓很穷,基本没有对抗天灾的能力,这也导致近几年土地兼并很严重,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卖地求活。

之前地方官上报的民变原因,提到了白莲教煽动、税赋较重、官员欺压、奴隶增多等因素,土地兼并虽也提到但没详述。

但在李自恒看来,这近几年夸张的土地兼并,才是导致一系列动乱的主要原因。

更让他担心的是,现如今江北是这个样子,那么其他各省情况又如何又有多少百姓在近十年清丈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破产。

这些都是动乱因素,如果不提早进行化解,往后一定会出大乱子。

兜兜转转,几天之后李自恒来到了凤阳,山东和金陵运抵的第一批粮到了,后面还会陆续转运过来。

有李自恒亲自看着,基本没人在赈灾粮上搞事,所以赈济之事进行得比较顺利。

然后他便潜下心来,开始总结近期看到的事,并撰写奏本阐明此事。

而凤阳城内,巡按都御史宋子瑜,他哦查案过程也比较顺利,愿布政使白鸿轩的事皆被查明,牵连官员有近三十多人,其中还涉及金陵江南两省之官员。

他二人的本章,相隔两天时间送往京城,宋子瑜的结案报告则是先到。

奏结果显示很明显,何顾谨用人不当具有极大责任,如果深挖甚至还会有贪腐等事。

二月初四,朱景洪召见何顾谨,将其痛斥一番后令其闭门思过,并罚俸半年降级三等。

到这里,何顾谨入阁算是泡汤了,但宋子瑜还会要继续查,毕竟他还想做出其他成绩,而不是做个单纯的政斗工具。

二月初六,李自恒的奏本送到,经通政司直转司礼监,不经内阁而直转御前。

乾清宫内,朱景洪对这份奏本很看重,所以从开头的每一句都看得很认真。

“吏贪官佞,土地兼并,民不聊生,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

“后连年用兵,赋役增常,室如悬磬……”

李自恒的奏报,内容从开始就很不好听,但朱景洪知道这应该是客观事实,所以他也只能按捺心情看下去。

“百姓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意之曰:乾盛者,言刮地三尺而无钱剩也!”

看到这一句时,朱景洪是真有些破防了,他自以为干得好是乾坤盛世,哪想到百姓竟拿他得意的事讥笑。

即便这是事实,这个李自恒怎么就敢写进来,他当真不知道怕吗

李自恒怕不怕,朱景洪真不好确定,但此刻他是真有些怕了,他怕后面再来句“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于是他连翻了好几页,在确定没有这“大逆不道”之言后,他的心才稍微淡定了些。

虽然他被打击了骄傲,但仍认为比老道士干得好些,如果弄得个天怒人怨的评价,那他真得会感到破防。

看着御案上的奏本,朱景洪至少花了两分钟平息内心,然后才重新拿起来仔细的看。

其实奏本内容,仅前三分之一讲综述江北情况,李自恒说得这么不加掩饰,也是为了引起朱景洪的重视。

而他本人,对皇帝并无怨怼之心,认可他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只是方法上操之过急了。

奏本后面的内容,主要是讲土地兼并的情况,并分析了因此导致的农户破产,白莲教兴起进而引发民变的情况。

论述详实,论据充分,数据清晰,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以前朱景洪认为李自恒是铮臣,只适合御史这种位置,如今看来其治民水平也不差。

这份奏本朱景洪看完一遍后,思考了十分钟又看了一遍,然后还让人找来了江北的地图。

按照李自恒的调查数据,如今江北大概有一半的土地,已被当地仕绅们兼并了去。

换言之,至少有一半的百姓没了土地。

依照清丈时的统计数据,江北如今有民三百二十余万户,合一千三百七十余万口。

而真实数据肯定比这多,这意味着江北无地百姓有六百余万,即便其中大多数都是佃户,那么处于赤贫的百姓也不会少,这些人都会是引发动乱的因素。

而李自恒奏本最后,言及大明各省形势不容乐观,则更是让朱景洪难以释怀。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凡人的无力感,无论世人如何尊奉他为圣天子,客观上他只是一双手两只眼的凡人。

“这件事得查清楚,把那些强取豪夺的土地归还百姓,还要重新立下律法不许购买奴隶,至少在大明境内不行!”

此刻朱景洪也意识到,自己指挥作战可称行家,但在理政上确实还稚嫩得很。

清丈土地、摊丁入亩这这些,是朱咸铭顶着内外压力,持之以恒十年才推行下来的大事,成为了朱景洪东征西讨的资本。

虽然完成清丈和摊丁入亩这两件事,是在乾盛年间彻底完成,但功劳却该算在朱咸铭头上。

而朱景洪登基近五年,在治国上没什么大举措,完全是按正统年间的惯性走,享受着老爹留下的遗泽。

正常情况下,守成之君都是这般,无过就是最大的功,所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可朱景洪不同,时代变化确实快了许多,这就让他必须要更谨慎敏锐才行。

他是穿越者不假,但如今时代已大变样了,他已没有作业可以抄,怎么走快慢如何,都得要他自己把握!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斗罗之金鳄 御女天下 倚天神雕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黑铁之堡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猎妖高校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回1982小渔村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护花野蛮人 超维术士 一剑独尊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万历烽火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穿越大明朱雄英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成州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古今名人记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史记白话文版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大明抄家王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 红楼襄王txt下载 - 红楼襄王最新章节 - 红楼襄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