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

满城金甲

首页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权奸 妖孽王妃桃花多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寒门宰相 混在洪武当咸鱼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至尊特工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大明:家祖朱重八 满城金甲 - 大明:家祖朱重八全文阅读 - 大明:家祖朱重八txt下载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20章 朱允熥的建议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早朝过后,很快昭告了孔克培罪状。

之后,锦衣卫沿街窜巷拿人。

不过,因有朱允熥在应对天*时积攒下来民心,贩夫走卒男女老少无不配合默契。

谁曾散播过石碑谶语的主使,不等锦衣卫行动,就被百姓扭送过来了。

现在的锦衣卫虽不像后期那样敢肆无忌惮欺压百姓,但因官绅的刻意黑化宣传,在百姓心中仍比一般胥吏要可怕。

平时见了都是躲着走。

这次这么大规模主动配合锦衣卫办桉,锦衣卫的那些校尉都有些受宠若惊。

他们啥时候和百姓这么密切了?

“官爷,当时就是这厮聚众宣称说修河道的时候挖出了石碑,上面写着明亡于三,还说那三是指太孙。”

“一看这厮就是在胡说八道,我家小孙子的天*就是用了医学院的药才治好的,太孙那么好的人大明哪能亡到他手里。”

“是啊,当时封了应天府的时候我家正好断炊,我向街上巡逻的五城兵马司报备了一声,本来没报多大希望,哪知当天夜里太孙竟亲自把粮派到了家里。”

“我一直都想老天是瞎了眼吗,太孙这么好的人哪会是那短命的亡国之君,原来是有人在暗害太孙。”

“官爷放心,太孙护我们周全,我们也要保护太孙,谁故意散播石碑谶语破坏太孙名声,我们定一个个抓出来。”

众人义愤填膺的,说话的时候还不断冲被揪来的那士子挥拳相向。

方成洋自接了老朱旨意,已不记得这次第几次接待检举的百姓了。

他见过拉拢文臣,也见过拉拢武将,甚至拉拢商贾的都有,像朱允熥这样拉拢庶民百姓的还是头一次。

他算发现了,锦衣卫情报网络再密,也赶不上庶民百姓编织起来的大网。

不过一天时间,他锦衣卫抓了半个月人没理清的头绪,在这些庶民百姓的齐心协力之下便已快查明了。

只要抓到主桉之人,就不愁撬不开他们嘴里的东西。

“多谢各位乡老。”

“某职责所在,定早日肃清散播石碑谶语害太孙名声之人。”

“各位乡老若再有啥线索,还请第一时间呈禀锦衣卫。”

方成洋笑着拱手,众人抬抬手应下。

当天夜里,准确真实的供状落成。

他们都是授孔克培之命,散播石碑谶语的流言,让整个应天府的人都知晓。

次日清早,有匠人主动投桉,承认石碑谶语是他刻的。

上午,又有人过来承认,石碑谶语是在修河道半个月之前,他领人放进去的。

这全都是受人指使。

再往下深入一查,源头都是孔克培。

一项又一项证据链完善,把孔克培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

方成洋把查到的证据递交上去时间,老朱正领着朱标朱允熥盯着卫所分布图。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陛下,查到了。”

方成洋说明情况后,便把查到的具体细节,以及查办时百姓共同出力都说了一遍。

听到这,老朱眼神从分布图移开。

“百姓主动检举?”

方成洋很确定地点头。

“是,确实如此。”

“自昭告孔克培罪状后,全城百姓都在配合抓人,还不等锦衣卫出动,故意散播流言便被扭送过去了。”

之前自石碑谶语出现后,锦衣卫就在大肆抓人了,因本就是人云亦云过嘴的话,加上传的人实在太多,迟迟都没找清真正的源头。

现在都不用锦衣卫出手,便已经全部查清了?

老朱和朱标颇显诧异,朱允熥眼神留在分布图,好像没听到方成洋的话似的。

“你好像早有预料?”

被老朱问到,朱允熥这才抬头。

“恭喜皇爷爷,民心可用啊。”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从来都不是指庶民百姓,很多时候都是在以士绅为主。”

“蜉蝣并非永远无法撼树,只要蜉蝣够多,大树再壮也会无法抵挡。”

“历朝之中,王朝覆灭多以农民起义为主,其次才是王朝的分崩离析。”

“由此可见,庶民百姓民心还是很重要的。”

老朱当然知道这,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打压商贾,砍贪官那么狠了。

只不过,老朱做了那么多,在庶民百姓心中却成了弑杀的昏君。

老朱估计是想问朱允熥如何做到这些,但又不好意思和朱允熥请教。

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来。

一旁朱标看出老朱意思,先抬手打发走方成洋。

之后,直接问道:“你是如何预料百姓能如此齐力扭送散播石碑谶语去锦衣卫的?”

朱允熥找了把椅子落座,端起茶杯才刚抿了口。

老朱便不高兴了,一巴掌拍在他面前的桌上,把茶杯里的水都震的洒了出来。

“你到底能不能说?”

这老头。

脾气咋还随着年纪长。

“皇爷爷别急嘛!”

“这些庶民最朴实的愿望,不过就只是能有衣穿有饭吃,以我大明现今的国力,至少有五成庶民能够达到。”

“之所以庶民的民心还不够,不过只是因山高皇帝远,他们平日所接触的只有最小的胥吏。”

“在他们眼里,胥吏就是朝廷,胥吏欺压就是朝廷欺压。”

“另外,大多数庶民都不识字,朝廷的政策法令之类的都是靠文人传播的,而皇爷爷...”

老朱不就是杀文人太厉害,留在后世的名声都不咋好吗?

朱允熥微微停顿,老朱和朱标了然。

老朱气呼呼往下一坐,懒得再和朱允熥生气。

“因而,孙儿在天*的处理上,首先让职大学生把政令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宣传下去,一句政治术语不要用,让庶民确切知道朝廷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之后,严格强化胥吏队伍,凡与百姓接触者不得盛气凌人欺压百姓,发现一例即刻处理一例,并把结果适时公布。”

“最后,还要反向严管庶民中的一些泼皮恶棍,避免他们利用朝廷政令行浑水摸鱼,抹黑朝廷的事情。”

“只要把这三项落实到位,得到庶民百姓的民心也就没有多难了。”

听了朱允熥这番分析,老朱和朱标迟迟不言,谁都没有马上说话。

良久后,老朱问道:“你是咋想到的这些?”

以朱允熥正常的成长路径,即便有经常出宫的经验,也很难想到能贴合于百姓的这些东西。

能想到这,都是基于前世。

前世二十多年都长于民间,以那个那个时候的学识肯定没办法分析出这些。

穿越过来之后,随着阅历学识的增长,再回想起前世记忆中的种种,很容易就能想清楚这些。

民心从来不是能一概而论的,主要是看想拉拢哪个阶层的了。

要想拉拢庶民,那些绯袍官员只是个衬托罢了,主要还得深挖下面和庶民接触的胥吏。

要拉拢上面士绅勋贵之类的,那只需从绯袍官员中平衡各方间的关系,恩威并施下给予他们想要的就行。

“孙儿自有起家那片庄园后便开始下面的庶民了,他们不说知道上面部堂的这些高官了,就连本县知县县丞主薄那些人都不知道,唯一所知道的不过只有交粮时的粮长。”

“孙儿当时就想能真正欺压下面百姓的怕只有那些胥吏了,只有胥吏才是和他们接触最多的。”

“很多人往往拿着鸡毛当令箭,借着官身横行霸道欺压乡里,朝廷要想得到庶民的称赞,胥吏必须也得整顿。”

对朱允熥的这番分析,老朱和朱标谁都没说话。

顿了片刻,老朱问道:“你不久前才从陕西回来,卫所的问题如何处置,现在想好解决办法了吗?”

这问题也问他?

“还没想好?”

老朱一个反问,朱允熥摇头道:“想是想好了,孙儿只是怕皇爷爷听了会不高兴。”

朱允熥说出的东西的确会让人不高兴,却也不得不承认朱允熥所言有时候还是很正确的。

“说!”

得到老朱的应允,朱允熥拱了拱手,认真道:“孙儿以为皇爷爷所设的户籍制度有那么点儿问题。”

“啥?”

话一出,老朱不高兴了。

愤而起身,凶巴巴盯着朱允熥。

这可是他绞尽脑汁想了很久才想到利国利民长治久安的国策,到了朱允熥这儿就有问题了。

被老朱盯得发毛,朱允熥缩了缩脖子,道:“孙儿不说是您非要让孙儿说的,孙儿说了您又生气。”

老朱能接受的那就改,老朱不能接受的大可等到了将来他即位的时候再改。

反正也不迟。

“你先说。”

正当气氛僵持时,朱标出面了。

现在的朱允熥已不是个小毛孩子了,他说的究竟有没有道理听了之后才方可下最后论断。

有朱标在,朱允熥还是很有底气的。

“是!”

“在职大农户子弟于匠作中有天分,而匠户子弟于种田中有天分,但奈何因有户籍的限度,世代只能干户籍限定之事。”

“这还不说有农户子弟本身喜欢匠作,匠户子弟本身喜欢种田呢。”

“户籍制度的存在的确可让百姓各司其职让天下得以安定,但其中的弊端便是限定了百姓的能动性,长此以往会让各行各业变成一潭死水的。”

话才刚说完,眼梢瞥见一道杀人的眼神直逼而来。

“皇爷爷,这可是父亲让说的。”

朱允熥祸水东引,把锅甩给了朱标。

“嘿!”

朱标正思考朱允熥的问题呢,感觉到屋里氛围的凝视,这才后知后觉知道自己脑袋上还扣着一口大锅呢。

“你小子说话口无遮拦的,倒还怪起孤来了是吧?”

朱允熥既都把话说到这儿了,就准备一次性把话说清楚的。

对朱标的指责嘿嘿一笑,继而又道:“其实,儿子说的是有根据的。”

“别的行业先不说,就比如太医院的那些太医,他们后代子弟不论是啥医术,都能接父辈的职位。”

“不说几代过后,还能像祖辈这样是天下医士者的翘楚,就怕到时候连诊脉都不会了。”

“父亲可想想,这样的人充斥在太医院,而真正有才能人的进不来,又会是一种咋样的场景。”

“儿子这绝非危言耸听,人若是知道自己即便不努力,等将来仍可接祖辈的班进入太医院,那从心中会有所懈怠。”

贴合形象比喻过后,老朱和朱标都不说话了。

延升到其他各行,的确是有些问题。

见两人都开始思考,朱允熥这才又道:“再说到军中,主官世袭这段时间的确激发了军卒的士气,但长此往下发展,先不说世袭上来的人是否有领兵之能。”

“在所有职位都被世袭子弟占据后,无形之中堵了下面军卒的晋升之路,他们不管咋拼命军卒还是军卒,等这个时候士气又何在?”

本就是商量解决卫所问题的,最终当然还是要回归问题的本质来。

再一个具体例子抛出,老朱更没了之前那么大的火气。

“而卫所制度和户籍制度的症结同等,军户世代从军能够保证兵源的充足不过只是理想下的状态而已。”

“目前军户逃亡的情况都屡禁不止,再这么发展下去各地卫所的正常兵源怕都很难配备齐全了。”

事实证明,到了大明后期各卫所这种问题不仅常见还很普遍。

赫赫有名的戚家军,那也是从福浙一带招募的农户和矿工,真正军户出身的没多少人。

“你说的是有道理?”

“但又该如何保证兵源的充沛,没有明确的规定,怕很难会有人愿意从军吧?”

军户只是强于奴籍而已,而强的那点仅仅是子弟可以科举一条。

而以他们的能力,又哪能一路保送到子弟入仕。

所以,这条有没有一样。

但相比较于奴籍,他们还得有随之上战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旦上了战场又有几个能回来的。

若非迫不得已,没人愿从军的。

正如朱标所说,没有了强硬限制兵源的手段,怕是连兵都很难招募起来。

相较于成立于北周到唐初期逐渐发展壮大的府兵制,初创唐五代壮大于宋的募兵制更进步了一些。

但募兵制一般都以招募为主,招流民从军,招军伍子弟。

在流民和军伍子弟不够用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从民间抓壮丁的方式。

而一般兵力枯竭时,也正是朝廷大规模用兵的时候。

这个时候,谁愿应征。

前面打的水声火热,后面还得从民间抓壮丁,用不了多久后方就得失火。

基于募兵制的种种弊端,老朱这才彷照募兵制之前的府兵制创立了卫所制度。

早在老朱打天下的时候,卫所制度的确为老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

因而,大明立国之后,老朱便把卫所制度定成了大明的征兵国策。

“百姓之所以不愿从军,主要还是因军卒地位太低,提高军卒的地位,把从军当成一种荣誉。”

“这就需要提升百姓对他行之事的使命感了,比如大明的北征,要让百姓知道朝廷肃清北疆,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并非是朝廷的事情。”

“同时要让出征的军卒知道,他们打仗流血是为了谁,朝廷需要肃清北疆,而北疆的安定是有利于大明子民的。”

“把朝廷和百姓捆绑,也会增强于百姓的归属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和百姓拉近距离,这样征召会容易很多。”

“当然,这只是指引方向。”

“百姓也都是人,不能喊几句口号就让他们上战场,还得保证从军之后的既得利益。”

“这就需要增添军费支出,提升军卒的军饷以及待遇的保证,首先是衣食住行方面,要超于农户匠户。”

“其次,凡应征之人不可终生服役,要规定出年限在,比如普通军卒是多少,之后往下再留就是晋升小旗。”

“在服役结束后,可以适当在户籍所在地的有司衙门安排个营生,胥吏子弟世代不得科举,从军卒转胥吏的还要适当放宽政策。”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的有司衙门是不可能把这些服役结束的军卒都接收的了,可以适当给予钱财补偿,让他们回乡后得以置田买地。”

“而这些人虽回乡也可为后备军,一旦战事激烈需大规模用兵,随时都能把这些人重新招募回来。”

“到时候,就可保证兵源不断。”

“另外,还可鼓励奴籍参军,服役期结束准允还良,可与其他户籍从军者降低一个档次安置。”

“对,还要鼓励士绅子弟从军,凡士绅子弟从军者,可于军中优先提拔,不愿继续服役者,在满服役期后可抬升一个档次安置。”

“对牺牲以及建功者,朝廷发放勋章,由地方官府敲锣打鼓送到家里去,对功勋卓着者还要修建牌楼世代铭记。”

“战场立功乃是保家卫国,是有绝对资格和那些所谓大贤相提并论的。”

“活着有保障,死了有荣誉,只要这两者都不缺,应该是不愁征召的。”

“当然,还得以严明军纪约束,透明奖惩保证,犯了错得治,有了功的得赏,这也是提升士气很重要的一方面。”

自己有了功啥都没有,别人啥都没有反而还有赏。

次数多时间久了,自然会影响士气。

“所以,在军中设监察体系很有必要,要是可能的话给普通军卒留有举报渠道也可尝试一下。”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好的政策也会一些人找人空子,但至少得为之做出努力。

在老祝和朱标还在思考时,朱允熥顿了一下,又道:

“哪怕不更改卫所制度,实行服役年限也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各个卫所中四十岁以上的军卒至少占一半以上,这样年纪体力上会差了很多,和二十岁的区别明显。”

“不说别的,大纛怕也扛不动。”

很多人只要还有一口力气在,不愿意让子弟从军,这也就导致了军中这种情况异常普遍。

良久过后,朱标问道:“若要解决的话,你以为当从何处开始?”

这么多政策一下全部推出去肯定不合适,还得循序渐进慢慢来才行。

“先得以提升军户待遇开始,之后才能肃清军中之贪,只有先达到稳定才能进行大面积更改。”

“目前军校培养的那些政*虽然还不太程度,但却也可多少派上些用场,让军卒知道他们效命的是朝廷,不是某一个上官。”

“一旦这些人狗急跳墙,也不会再引起动乱了。”

“另外还有一个,军屯不可由卫所自给,需设屯田卫种田然后上交朝廷,之后再由朝廷统一分派。”

“由卫所自给太容易滋生贪墨了,况且各地土地不同种出的粮食也有好有坏,富的地方都快流油了,穷的地方连锅都揭不开了。”

“这个也可一块同时进行,只有斩掉贪墨的渠道,再严查的时候能够更方便一些。”

老朱并不是个喜欢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户籍制度是他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不假,但若是真的有错并不是不能改的。

“你以为铁弦可担此重任吗?”

老朱没有了之前的横眉冷对,变得柔和了许多。

“孙儿以为足可。”

“只是铁弦毕竟是文臣,若是只让他一人去的话,那些武将会不会不服?”

就蓝玉那些人桀骜不驯的,一般人还真的很难压制住他他们。

“父皇,要不找几个武将把允熥说的这些商议一下,制定份详细计划再予以施行?”

到底派谁去,商议的时候自见分晓。

下面卫所贪腐成风,上面这些武将说一点儿不知晓那是假的。

“招蓝玉,常升,冯胜,傅友德,徐辉祖,铁弦。”

顿了一下,很快又补充道:“让李景隆也来。”

李景隆勋戚子弟出身,但身上却有些官宦子弟的做派。

在武将中,很不讨喜。

徐辉祖倒是有武将的冷硬,但一方面因徐达和朱棣的那层关系。

另外也是因徐辉祖本人不像蓝玉那些人那么张狂,算是武将中的少见的一股清流。

自然而然的,也就和蓝玉那群武将格格不入了。

传了官面上的往来,私下少有接触。

让徐辉祖和李景隆加入进来,他们两倒不至于和铁弦同仇敌忾,至少不至于使得一边倒挤压铁弦。

不得不说,老朱这安排还是很合理的。

反正不管最后成与不成,总得拿出来商议一下的。

这些人代表着不同团体的利益,他们的想法也能代表这些团体的想法。

只要把控住这些团体是咋想的,如此方才能够对症下药,从他们本身出发彻底解决了问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剑来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偷心龙爪手 我的总裁老妈 军工科技 猎艳谱群芳 黑铁之堡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男欢女爱 重生日本高校生 重回1982小渔村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无限群芳谱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非凡人生 神话世界之开局就有百分百爆率!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抗日之铁血战魂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锦衣黑明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戒指传奇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史记白话文版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娇小玲珑的芈瑶 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带着战神回明末 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 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 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 三国:开局娶了大乔 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大明:家祖朱重八 满城金甲 - 大明:家祖朱重八txt下载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节 - 大明:家祖朱重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