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首页 >> 隋唐天字七书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铁骨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回到明朝当王爷 盛唐日月 1949我来自未来 金牌帝婿 特工萌妃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 隋唐天字七书全文阅读 - 隋唐天字七书txt下载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5章 患难与共同富贵,鸟尽不藏启新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李世民年轻而富有朝气,这是他的优势,可以锐意进取,永不止息。

但同时,年轻也意味着经历和阅历相对浅薄,一人之力,不可能胜过一个团队,好汉也要三个帮。

李世民需要帮手。

在他即位之始,面对百废待兴,复杂多变的局面,李世民自己心中也没有底,他颇有些犹豫地问大臣们说:“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

魏征是个坚定的乐观派。

他简单而坚定地回复道:“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

魏征展望新朝,必然会很快出现大治之世。

“圣哲之治,其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过,三年成功,犹谓其晚。”

封德彝是现实主义,他持悲观态度。

因为当时李渊虽然号称太上皇,却占据了太极主殿,而李世民是通过政变上台,各派势力混杂,人心各异。

甚至很多人都结下解不开的血海深仇,很难拧成一股绳,如果互相推诿扯皮,想要治世,那就难上加难。

他不无忧虑地说:“(魏)征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

但李世民必须迎难而上。

他天才型地唯才是用,对于臣下的过错,既往不究,以身作则,终于消弥裂缝,开创了治世。

这种君臣一体,臣下融洽的关系,就连长孙无忌也视为一大盛事奇事异事。

他曾在丹宵殿的一次近臣宴会之上,不胜感慨说:“(魏)征、(王)珪,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同此宴。”

仇敌可化为朋友,彼此有隔阂的旧日臣僚,在大环境之下,每个人也都尽心尽职,克己奉公。

大唐国势,蒸蒸日上。

但君臣相处,依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合。

即使后世称为贤相的房玄龄,因为出身于山东,并非关陇集团圈子中人,在李世民手下为臣,依然战战兢兢。

有时被李世民谴责之后,会连续几天至朝堂之上,向李世民诚心请罪。

并且他在李世民成为皇帝的第一个三年,基本上只是奉命行事,而非以天下为己任,当仁不让地成为国之栋梁。

伴君如伴虎,何况是以奇谋秘计送李世民上位的房玄龄,以过往历史而论,能得善终,都是烧了高香。

鸟尽弓藏,过河拆桥,古今同一。

即使房玄龄如此谦谨谨慎,一心奉主,也依然免不了一身骚。

对房玄龄的弹劾来自于权万纪。

权万纪因为自己年末的考评,评分较低,就举报房玄龄和王珪徇私舞弊。

有报必究,有错必举。

李世民想追究他二人可能的过错。

但对于这种核心大臣,没有重罪就去勘核,既损威严,又伤国体,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魏征又一次站了出来进谏说:“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

李世民这才停下了想要问罪的计划。

即使魏征本人,一样面临过“私其亲戚”的指控。

李世民指令温彦博去推究其事,但魏征一身正气,指控被证明是一种污蔑。

但温彦博作为皇帝的代表,总不能说是皇帝污蔑冤枉了重臣。

于是,他说了一句在历史上很有意思的话。

在奏章中,他写道:“(魏)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

这让李世民抓住了一个小把柄。

估计他平时被魏征批评习惯了,并不是很愿意直接面对魏征,他让温彦博代表自己转话说:“自今宜存形迹。”

以示魏征虽然清白,但显然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但魏征一根肠子通到直,对此事不依不饶。

过后某一天,他在朝廷之上面见李世民时,又把这件事情翻出来了。

他挺身抗言说:“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李世民知道自己随意找回的场子,反倒成了一个把柄,只得正色说:“吾已悔之。”

魏征打蛇随棍上,他又讲了一通想做良臣,不想做忠臣的大道理。

李世民来了兴致,赶忙请教何为忠臣,何为良臣。

魏征不慌不忙地说:“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李世民茅塞顿开,表示受教,赶忙赐给魏征五百匹细绢。

他对于魏征显然有心理阴影,总会感觉到黑暗之中,有一双无比锐利的眼睛,在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想用放大镜找出自己的缺点,然后说出让自己心惊胆战的话。

李世民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节制和克制的皇帝了。

有一次,魏征问了李世民一个问题,“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

李世民大笑说:“初实有此心,畏卿(魏征)嗔,故中辍耳。”

可见贞观之际,李世民和魏征一世君臣,并非只是千秋万代美名,而是于国于家于世,确实大有裨益。

若非二个人同心戮力,一个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一个克己复礼,非要证明,成就自己一世声名,恐怕也是无法完成。

相对于魏征的不计成败直颜犯谏,识相的大臣还是更多,尤其不是李世民核心圈子之中的位高权重者。

飞鸟尽,良弓藏,自古皆然。

李靖大功,居高不赏,实有震主之嫌,虽然在玄武门事变之中,采取了中立稍偏向于李世民的态度,却始终无法进入李世民的核心圈子。

但治国者,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分明,才能以一世规范,立万世的规矩。

李世民曾经敲打过李靖。

在李靖击破颉利可汗,却纵兵掳掠抢劫颉利的大本营之后,御史大夫温彦博参了李靖一本。

认为他统帅的军队目无纪律,以致让颉利可汗多年搜刮的珍宝,全部落入兵将之手,并且淫乱颉利可汗的部属。

这并非仁义之举,也不是大国风范,事实确凿,欲辩无方。

李世民当场就严厉斥责了李靖。

李靖本来以为自己居功至伟,至少会得到君王的高度赞扬,想不到却惹得一身骚。

李靖非常识时务,他赶快低头认罪。

许久之后,李世民冷静下来,才不咸不淡地对李靖说:“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

然后加官赐赏,但李世民这番话,却可轻可重。

李靖听出了弦外之音,如果自己也象隋朝的史万岁一样,再不和朝廷站在一边,或是有所怨言,他李靖,就是唐朝的史万岁。

但对于李靖这种级别的勋官,出将入相是传统,非宰相不足以酬勋。

隔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又开诚布公地对李靖说:“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

李靖听到这话,心中更是打鼓,知道自己锋头太锐,为人所忌,前日因今日果,君心难测,自古伴君如伴虎,诚不虚也。

敲打过后,该办正事了。

李世民加拜李靖为尚书右仆射,这是宰相之职。

将李靖调离军职,交出实权,步入政坛,达到人臣巅峰,让一朝瞩目,万世景仰。

这当然是李世民顾全君臣之义的行为。

李靖也早已开悟,他很上道。

虽居宰相高位,但他卸下往日在战场之上,纵横捭阖,料敌如神的本事,每天端坐衙中,和另外的宰相们议事时,恂恂然似不然言。

藏巧于拙,以智为愚,李靖实在是有大智慧的人。

李唐一朝,自李渊至李世民,很少屠戮功臣,其实也是事出有因。

李渊是因为还没到时候,他在位之时,李唐一直都在和群雄们征战角力,还处于创业阶段,虽然李唐的局势较,但外患始终未除。

更重要的是,北方的突厥,给了李渊王朝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一度逼迫他想他要迁都。

在这种环境之下,李渊还需要依靠给他打天下的功臣元老们。

刚刚一统天下,本以为好日子要开始了。

但又爆发了太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激烈的储位之争,上演了兄弟相残的惨剧。

内忧外患,纷至沓来。

李渊即使有心,也是无力,非不想也,是不能也。

李世民却大不相同,他是不需要,他有更好的处理功臣们的方式和选择。

李世民本来就是不世出的人才。

资历比功臣们老,功劳比功臣们大,才干也完全不输于功臣们,并且,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有一个所有功臣们都不具备的优点,他比他们年轻。

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

年轻才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一点。

李世民非常年轻,太原起事时,他二十岁;玄武门之变的当年,就当上帝国的皇帝,他才二十八岁。

这个年龄,让他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慢慢熬过他的那些老伙计们。

况且,他得位不正,但在治理国家的理念上,一直强调逆取顺治。

李世民也一直想证明自己才是李唐王朝最合适的接班人和皇帝,他不需要,也不能再大规模屠戮功臣。

这让李世民一朝的功臣们,基本都可以颐养天年,善得始终。

但事虽如此,也有例外。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网游之修罗传说 剑卒过河 凡骨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渔港春夜 贞观大闲人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花都太子 妖神记 猎艳谱群芳 校花的贴身高手 山村情事 修神外传 诡秘之主 黑道学生之校园狂少 陛下不可以! 曼陀罗妖精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从山贼开始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绍宋 带着系统来大宋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锦医卫 国公凶猛 万域之王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苏联1941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女帝爱上胖流氓 汉节 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花屋湘军传奇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 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 汉末听雨 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 我在元末当霸王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 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 隋唐天字七书txt下载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 隋唐天字七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