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首页 >> 隋唐天字七书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铁骨 一万年前争霸 官居一品 驿路星辰 狂妃很彪悍 寒门宰相 灵剑尊 抗战之烽火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 隋唐天字七书全文阅读 - 隋唐天字七书txt下载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4章 先导后悦终难纳,三省六部判五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知易行难。

何况是十几年如一日,压抑自己本性,一心求治,那更是难上加难。

立大志愿,下大决心,想证明自己,要做历史明君的李世民,依然有三分土性。

从善如流,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魏征满怀向往,举了三个事例,让李世民陷入深思。

第一是李世民即位之初的元律师事件。

当时元律师已被判处死刑,但孙伏伽进谏说:“法不至此,无容滥加酷罚。”

仅仅因为这几句话,一道进言,李世民就赐给孙伏伽一座价值百万的庄园,那座庄园的主人,原来属于李世民的女儿兰陵公主。

这当然是重赏。

很快就有人眼红,奏章立即雪片般飞向李世民,“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

李世民并不责怪,而是将自己真实的意图说了出来,他满怀憧憬地说道:“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这是效仿商鞅立木为信,也是隗千金买马骨,想引导群臣进谏,以开风气之先。

在贞观初年,李世民刚登基,百废待兴,百规待立的环境之下,这是必要的非常手法。

“导人以谏”的效果是明显而巨大,进谏名臣魏征,也横空出世。

在这一个时间阶段,李世民的心态更多还处于秦王的阶段,还是那个年轻气盛,不服就干,一心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创业心态。

世易时移,李世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就进入了“悦而从谏”的阶段。

这就是着名的柳雄妄加资历事件。

当时要进仕途,大体有二种途径,一是讲出身,二是凭自己真正的本事。

本事摆在台面上,几斤几两,一目了然。

蛤一些很有上进之心的人,想走个捷径,攀附一个高门,或伪造资历,让自己的身份镀层金漆,瞬间身价百倍。

这是一种陋习,但当时上至帝王,下达平民百姓,镀金以求名,全都在干这件事,朝野之间,早就习以为常,甚至成为一个公开的潜规则。

有一个徐州司户叫做柳雄,在这件事情上,撞到了李世民的枪口之上。

他不是在自己祖上的资质作假,而是将自己在隋朝的官阶虚报上浮了几级,在论资排辈的官场,这显然阻碍了别人上升的路。

他被竞争对手检举告发了。

事情动达天听,但当时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在法不责众之下,李世民下了一个命令,柳雄自首就可以免罪。

但这件事情非常吊诡。

柳雄竟然坚称自己的履历是真实可靠有效的,争执不下,就只能让专业的官员去勘核。

证据确凿,结论明确,柳雄确实作假了。

李世民大怒,这摆明了是欺君,若不严惩,何以立威立信,何以治国理天下?

李世民指示主审的官员,立即判处柳雄死刑。

但他走错了一个程序,这个案子,竟然辗转落到了大理寺少卿戴胄的手上。

戴胄是国士。

他本性忠贞,晓习法律,又敢直言,在贞观一朝,颇有直臣之誉。

根据法律规定,他认为柳雄罪不致死,只能定一个流放的罪名。

戴胄上书,不同意死刑。

案子已成定案,皇帝金口玉言,现在要翻盘,这让李世民下不了台。

他语带威胁地对戴胄说:“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流放),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

这句话说得非常重,直指戴胄处事不公,并且逆触龙鳞,分分钟可能大祸临头。

戴胄顶住了压力,他不卑不亢地说:“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司所,臣不敢亏法。”

李世民心中老大不高兴,语气不善地说:“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邪?”

戴胄虽然刚直,却并非不通人情世故,他也不负判事无冤滥,言如泉涌之美誉,讲出了一番让李世民可以下台阶的话,他抛出了一个“大信”和“小忿”的问题。

戴胄语气坚定地说道:“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耻之。”

李世民感受到戴胄的坚硬,只有就坡下驴,当面赞扬戴胄说:“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二全齐美。

但当日李世民在盛怒之下,和戴胄交锋,往返四五次,想给柳雄定罪,如果戴胄的意气稍退一丝半毫,结局肯定改写。

魏征将此事定义为“悦而从谏”。

但势易时移,人总是会变的,贞观之治,世有大名,李世民证明了自己,虽逆取,但顺治,现在功德圆满,贞观盛世已成,当志得意满之际,人心总会懈怠。

于是,进入了魏征所说的“难于受谏”阶段。

魏征举了皇甫德参的例子。

皇甫是陕县郡丞,贞观八年,他向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疏,“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为了引起李世民的注意,皇甫德参,用词激切,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出格而激烈的进谏,惹恼了李世民,他想以“讪谤”治他的罪。

为了此事,魏征特意向李世民进谏说:“自古上书,率多激切。若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

显然,这是受谏者心境变化,认识也随着有所差异了。

这其实也是贞观一朝,李世民对于进谏忠言,态度的三种渐变过程。

贤如李世民,自律如李世民,克制如李世民者,犹不能免俗,后世之君主或领导,当然需要时刻警醒和提醒自己。

一片忠心,赤诚为国为民。

李世民虽有虚心纳谏之心,一心向上之志,但贞观一朝的政治,很长一段时间,似乎都没有走上正式和正确的轨道。

李世民的政权,兼收并蓄,容纳了当世各种力量。

说得好听一些,叫做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但如果从反面来看,也是一锅大杂烩,到底想要炖出什么味道,能炖出什么味道,也许李世民本人都不知道。

他是通过军事政变才当上皇帝的,属于典型的得位不正,反映在政治之上,就必然有非常多的临时应急应变之法。

这虽不是诡道,却是必须的政治权道。

前时前日或不可用,但今时今日却又必须要用,以应付突发的一些特殊事件。

很多事件的处理,并没有固定的、旧有的章程可以遵循。

处理方案,既要遵循政治惯例,又要顾忌李世民的帝王心理,可谓毫厘之差,就足以远隔千里。

因而,在李世民刚登上皇位的那段时间,政治实务,实际上是比较混乱的,为了避免出错,即使贤如房玄龄,也是拱手听令而已。

李世民发现了这个异常。

贞观三年,李世民已经做了三年皇帝之后,李渊才搬出太极宫,李世民入主太极殿,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第一天。

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福祚绵长,就一定要有制度。

人力总有穷时,但制度却可以补其不足。

李世民对群臣发号施令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执论。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

说明即使已经磨合了三年,即使李世民已经选择了共治共享的体制,中枢核心团体依然没有成为一个决策机构,更多的只是一个执行机构。

李世民做了相当长时间的独断专行者。

房玄龄等人当然知道其中的弊端,他们虚心地接受了李世民的批评意见。

李世民重新引进旧制,让中枢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约束,国家政务,自此之后,就很少出现重大失误了。

李世民的这项制度,是传统上的三省六部制。

这个制度的本质核心是由“独(宰)相制”转为“众(宰)相制”,宰相由皇帝的幕僚长,变成了智囊团或幕僚群。

皇帝成为行政首长,显然,这更为集权。

简而言之,军国大事,由中书舍人各执所见,在条状上,写上自己个人的意见和名字,这有个风雅的名字,叫做“五花判事”。

然后,将署名的条状和意见,上呈给中书舍人的上级领导,中书侍郎和中书令审核。

确定好的条状,再进入门下省审核。

由给事中和门下侍郎权衡考虑,驳正校验,如果门下省认为需要重拟,就打回中书省,再重新拟条状。

审核确定之后,再加盖各省印章,就是正式的文书,交由尚书省各部,一一分化执行。

这一套程序走下来,就可以有章可依,有序可按,运转如流,上通下畅了。

这一段日子,相信李世民一定是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以逆得到的皇位,并不能在自己手中正名,也无法在青史之上留下美名。

李世民非常注重他在历史之上的名誉,这来源于其内心深处,对于杀兄屠弟的罪恶感和耻辱感,李世民是极少见的带有尊严的帝王。

他看得更高,也要走得更远。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网游之修罗传说 剑卒过河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赵氏嫡女 穿越1942有空间 乙木修仙录 福艳之都市后宫 贞观大闲人 春满香夏 收到未来新闻,假千金成唯一信仰 林岚秦小雅 网游之奶妈也疯狂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重生之丧尸时代 修神外传 御兽从零分开始 陛下不可以!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剑道乾坤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明末超级土豪 我是王富贵 红楼志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万域之王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 花屋湘军传奇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 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 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 隋唐天字七书txt下载 -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 隋唐天字七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