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首页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织明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寒门宰相 将军好凶猛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魏宫廷 武道凌天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7章 兼职帝王师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一夜的重逢乔迁酒,沈忆宸又喝的伶仃大醉,这次是因为高兴。

正统十年四月十二日,沈忆宸照常前往翰林院“打开上班”。

经历过这十来天的适应,沈忆宸越来越习惯在翰林院修书的环境了,可谓乐在其中。

某种意义上来说,修书如修行,都是得静下心来去认真做的一件事情。

沈忆宸以往在科举、身份、权势等等因素的压力下,始终不敢停下或者放慢自己的脚步,每天都想着该如何往上爬,才能不成为别人眼中的蝼蚁。

这种日子过多了,心态也变得愈发的急躁,甚至有些时候过于锋芒毕露,想着以势压人走捷径。

就好比入职翰林院的冷嘲热讽,换做现在沉静下来的沈忆宸,他恐怕不会再选择如此盛气凌人的方式去示威,而是隐忍下来分化逐个击破。

文官集团从来都不是一个亲密无间的群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翰林院众人也是如此。

不过沈忆宸同样不后悔自己的意气,后世有个说相声的说过:“三十岁之前不狂,没有出息,三十岁之后还狂,肯定没有出息。”

同样还有一个买瓜的也说过:“年轻人要是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吃一堑长一智,人生终究得通过不断的试错,才能累积到足够的经验。毕竟对于官场而言,沈忆宸才是那个童叟无欺的雏鸟。

刚踏进翰林院,沈忆宸就看见值事厅门前站着一群翰林官,就连侍读学士倪谦也在其中。

如今钱习礼基本上是在礼部坐堂,周叙处于交接状态,等着前往应天府翰林院上任,倪谦就是目前京师翰林院的实际“掌院者”。

“内翰学士,圣上今日又取消了经筵,这可如何是好?”

“对啊内翰学士,距离上次经筵已过月余,如今又说延后。长此以往下去,经筵讲读岂不是成了虚名?”

“内翰学士,讲经读史乃吾等翰林文人天职。陛下亲政不过两年,就如此懈怠,恐不是好兆头。”

“还望内翰学士直言陛下,当以圣贤书为重!”

听到这番对话,沈忆宸想起来今日是每月逢“二”的经筵讲读日子,但不知因何缘故,明英宗朱祁镇把它给取消了。

而且不单单是取消今日,算起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举办过经筵了,

其实出现这种状况,并不是什么偶然意外,对于明英宗朱祁镇而言,是他亲政后必然会做的事情。

原因就出在当初“三杨”跟太皇太后张氏共同执政期间,极端严格的执行了经筵跟日讲制度,在幼年明英宗朱祁镇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阴影。

想想看一个八岁继位的孩子,正处于孩童贪玩好动的年纪,却每天要起早摸黑的学习。并且常年不辍,连朝会的时间都被强制缩短到八份奏章,就为了不耽误朱祁镇的读书时间。

另外“三杨”跟太皇太后张氏无比严厉,不允许明英宗朱祁镇有任何的请假缺席。

后世如此“内卷”的情况下,都时不时下发给小学生减负的文件,朱祁镇却常年无休。别说是个孩子了,就算放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年复一年下来都得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此事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朱祁镇会亲近王振。

因为他可能是在深宫后院中,唯一一个不完全把朱祁镇给当作皇帝,还当作自己学生、弟子,乃至付出亲情的人。

如今朱祁镇亲政,二杨跟太皇太后张氏都已故去,就剩下个杨溥也垂垂老朽,无人管束自然不愿意再上什么经筵日讲课。

于是乎就出现了沈忆宸眼前的景象,翰林们急不可待想要担当帝王师,给皇帝传授治国平天下之术。朱祁镇内心里面却极度反感上课,各种找借口能推就推。

“诸位莫要着急,本官会直言上疏禀告陛下。”

倪谦只能开口安抚众人一句,如今皇帝亲政天下最大,不愿意经筵你还能摁着他脖子上课不成?

“唉……”

众翰林叹了口气,他们也知道倪谦的难处,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

想当初“三杨”执政,担任同知经筵事,皇帝日日都得接受经筵日讲。

如今阁臣中的马愉、曹鼐、陈循等人,都是靠着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上位,成为朝中重臣。

现在朱祁镇如此反感经筵学习,自己等人还如何把心中理念传授给皇帝,打造出一代明君?

更别论什么担任帝王师,从此平步青云了。

听完这些翰林的言语,沈忆宸笑了笑,准备前往典簿厅修自己的《寰宇通志》。

经筵讲官这个职位是要熬资历的,坑少萝卜多。朱祁镇无论上不上课,都轮不到自己这个新人来担任帝师。

而且就目前自己与众翰林的关系,就算过段时间资历渐长,恐怕他们也不会推选自己为经筵讲官,除非是拉钱习礼来亲自出面。

所以此事基本上与沈忆宸无关,看看戏就得了。

就在沈忆宸迈动脚步的时候,从门外跑进来一名身穿绿袍的官员,开口询问道:“请问状元公沈向北,今日有无在翰林院坐班?”

找我的?

沈忆宸有些意外,这名官员并不是翰林院的人,自己在其他官衙好像也没什么关联,为何会突然来找自己?

就在沈忆宸准备回应的时候,倪谦提前开口道:“你是何人?”

“下官乃国子监助教,奉大司氏之命前来邀请状元公赴国子监讲学。”

“大司氏为何突然要沈修撰去国子监讲学?”

倪谦感到有些不明所以。

翰林官前往国子监讲学并不是罕见事情,相反翰林组成的讲师团,定期会去国子监讲学,指导监生跟太学生。

不过这也是需要讲流程的,双方接洽约定好时间、人数,很少如同这般直接找上门来,点名邀请某位翰林去国子监讲学。

就算沈忆宸乃三元及第,文人翘楚,也不能如此特殊待遇吧?

“今日圣上视察国子监,大司氏感状元公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于是特邀前往国子监讲学。”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脸色皆变!

因为这可不是普通的为国子监学子们讲学授课,而是为皇帝讲学,意味着担当临时帝王师的美名。

国子监祭酒为何会如此器重沈忆宸,把此等亲近圣上的良机送到他面前,也太夸张了点吧?

不过很快就有人想起了叩阙鸣冤事件,当初沈忆宸不畏强权直言上疏,某种意义上是救了国子监祭酒一条命。现在投桃报李,看起来也实属正常。

但是这番想法,恐怕得放在御赐金腰带之前了。沈忆宸有了“阉党中人”头衔后,之前的叩阙事件,如今看来也不是那么的纯粹简单。

“没想到圣上推掉了经筵,是去国子监视察了。”

“那岂不是意味着,沈忆宸一步跳到了经筵讲官的职位?”

“此子何德何能,担得起帝师美名?”

诸翰林听到之后,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那日沈忆宸仗“官”压人的效果也很明显,哪怕心里面各种不服嫉妒,却无人敢大声嘀咕。

因为他们心中面很清楚,沈忆宸这个新人后辈不好惹,是真不会忍气吞声。

哪个时代都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

不过却有一人不怎么怕沈忆宸,杨鸿泽内心满腔愤慨,毫不顾忌开口道:“欺世盗名之辈,如今却能登大雅之堂称帝王师,真是天道不公!”

对于众翰林这种背后私语举止,杨鸿泽也看不顺眼。

吾等文人,如果连面对未来盗国之辈的勇气都没有,还如何以文载道,匡扶社稷?

杨鸿泽此话出来,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众翰林看着他也是面露惊讶。

今年的三鼎甲真是个个生猛,本以为出来沈忆宸这个狂人已经算例外了,结果没想到杨鸿泽这小子平日里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是真敢说啊。

“慎言!”

倪谦毫不犹豫开口训斥了一句,翰林院内部之事,岂能在外官面前展露,这小子比沈忆宸还不知道轻重!

说罢,倪谦看向国子监助教回道:“沈修撰今日无要事坐班,就随你去吧。”

“谢过内翰学士。”

沈忆宸与国子监助教同时拱手称谢,然后转身就走出翰林院。

另外一边朱祁镇正率领英国公张辅、永康侯徐安等勋戚,以及吏部、礼部、兵部几位尚书,正在祭酒李时勉的接待下视察国子监。

所谓视察,无非就是听听工作报告,看看国子监学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另外就是最重要的一条,皇帝跟众勋戚大臣,将与国子监学子们一起,聆听儒学大师们讲学,其中以祭酒李时勉为首。

此举除了鼓舞国子监众学子外,还有向天下告示皇帝尊崇儒学,重文兴教。

“陛下,礼堂讲师、监门都已到齐,可以御驾前往了。”

看着还在四处打量的朱祁镇,王振靠了过去悄悄告知了一句。

听到这话,朱祁镇脸上的神情瞬间黯淡下来,他本就是为了逃避经筵才前往国子监视察,终究还是躲不掉讲学。

“先生,今日讲师都有何人?”

朱祁镇开口问了一句。

虽然躲是躲不掉了,但在国子监听课的氛围,总归要比在宫中强许多。

一方面是国子监的讲学内容更有趣些,比如去年李时勉讲解《尚书》非常透彻清楚,让朱祁镇听的兴致勃勃,还给了许多赏赐。

另外一方面就是有监生在场,多了如此多青春朝气的同龄人,总比独自面对一堆只会讲大道理的老头强。

“有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国子监司业何瑞,当朝大儒魏从文等人。”

说罢停顿了一下,王振才补充道:“还有翰林院修撰沈忆宸。”

对于前几人,朱祁镇并无特别感觉,当听到沈忆宸名字的时候,他一下就来了兴趣。

“沈忆宸如今任翰林院修撰,为何会到国子监来讲学?”

朱祁镇有些意外,按理说自己视察,讲学的都是国子监讲师,一个翰林官怎么冒出来的?

另外就算邀请翰林官,沈忆宸这才入仕多久,理论上是资历不够为帝王讲学的,着实有些奇怪。

“听说是国子监祭酒邀请的。”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王振脸上罕见流露出尴尬表情,这什么原因还需要问吗?

“喔……”

朱祁镇意味深长应了一声,他也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了,确实当着先生面问出来,属实有些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沈忆宸三元及第、六元魁首,成就已达到文人巅峰,学识方面应该是不用质疑的。

今日自己就看看,沈忆宸在讲经论史上,有何过人之处!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往国子监礼堂,此时内外已经有着上千名国子监学子到场,就为了能一仰皇帝龙颜。

当看见朱祁镇那明黄色的御驾出现,这些年轻的国子监学子们夹道欢迎,脸上无一不是流露出激动崇敬神色。甚至有些情绪激昂的,忍不住眼泪刷刷往下流。

礼堂之内,听着外面传来的声响,李时勉朝着身旁沈忆宸嘱咐道:“向北,今日事情从急,让你没有提前着手准备。等下为圣上讲学,切记莫要紧张,就按平常心发挥就好。”

李时勉相信沈忆宸的学识水平,却对他能否稳定发挥并无把握。

毕竟天子视察国子监事出突然,没办法提前告知沈忆宸让他好好准备,只能赶鸭子上架。

讲学内容可以不出彩,中庸即可,但绝不能在过程中磕磕绊绊。否则今日自己这番好心安排,恐怕会弄巧成拙。

“晚生明白。”

沈忆宸没称下官,而是晚生,也是彰显亲近之意。

就在他话音刚落下,朱祁镇就领着众勋戚大臣走进礼堂,而众国子监官员跟学子,纷纷跪下行臣子礼。

行礼完毕后,朱祁镇坐在主位上开口说道:“今日视察国子监,见到莘莘学子们发奋图强,朕心甚慰。”

“尔等身为国子监学子,乃我大明未来之栋梁,还望能好学不倦,报效家国!”

此言一出,礼堂内再次跪倒一片,特别那些正处于热血期的年轻监生,恨不得为皇帝效死!

“诸生毋需多礼,今日朕与你们同为学子,还请大司氏讲学!”

国子监讲学之日,为了彰显尊师重道,祭酒的地位将会被大幅度提升。

皇帝自称学子,勋戚重臣位列下席,就连贵为英国公张辅,也就跟李时勉执平礼。

这就是为什么无数文人向往“帝王师”名号,能得到皇帝的恭敬甚至行礼,荣耀放在封建时代可谓无以复加,说是光宗耀祖都不为过。

“臣愧不敢当,谨遵圣谕!”

李时勉听到后谦让了一句,然后站在礼堂中央师席,开始为皇帝与众官员讲学。

身为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的学识自不用多说。他今日的讲学内容,选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中的一段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句话是儒家学说中着名的“十六字心传”,在四书五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先师大儒们都会对这句话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导致越到后世,越无人敢讲。

毕竟你一旦拿这句话开讲,势必会与先师大儒们比较。讲的观念类似,就彰显不出个人特色跟实力。如果讲的观点不一样,那更是玩大了,妥妥异端学说。

非儒学宗师级别人物,是不敢碰这十六个字的。

所以当李时勉讲学题目一出来,现场出现了一片压抑的欢呼声音,不愧为大司氏,敢开文人之先河!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人心变幻莫测,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李时勉的讲学方向,就是辨析何为人心,何为道心,又如何能做到避免“趋利避害”,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一步步的坚持下去?

答案就在“精”跟“中”这两个字上面。

只有做到足够的专精,才能不断的排除错误路线跟答案,秉持着持中理念,不偏不倚,公正、公平的治理天下。

以往大儒们解读这段话,都是把“中”给理解为中庸之道,而李时勉却着重与“精”字上面,可谓另辟蹊径,让很多学子们茅塞顿开。

当他讲学完毕后,整个礼堂之辈掌声、欢呼声雷动,就连皇帝在场都无法阻止学子们的激动兴奋心情。

“大司氏不愧是当朝宗师,确实学识渊博!”

哪怕朱祁镇这种对讲学持有反感心态的人,听完李时勉的这番见解后,都开口称赞了一句。

旁边的沈忆宸心情就很复杂了,一方面是为李时勉的学问感到佩服。

另外一方面,恰恰是因为李时勉学问太强了,导致他开头打个样,差不多捅到天花板位置。

这种档次的讲学,就算让沈忆宸有备而来,都很难达到李时勉的水平,更何况他今日毫无准备。等下上台恐怕就不是相形见绌那么简单了,别讲垮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李时勉讲完之后,上师席讲学的是国子监司业何瑞,他今日讲学方向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明“崇仁学派”的理学!

这点也是国子监讲学与经筵日讲的不同,经筵日讲一般着重于四书五经跟史书,培养皇帝的治国能力,讲官很少会具体到学派的观念。

国子监就更像是纯粹的讲学辩经,能提出讲官自己所属学派的观点,从而宣传理念。

崇仁学派是正统朝大儒吴与弼开创的,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宣扬自己探索内心的道统。

在他看来人被外物所干扰时,只需在心上做工夫,便可使心泰然。通过不断学习仁义礼智,来抵抗外物引起的私念,使心性纯然,这样才能接近于圣人的境界。

简单点来说,就是通过自身的修炼,而让自己的心达到完满自足。

这种理念,其实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并不完全吻合。有了一些宋代陆九渊“心学”的影子。

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明中后期着名的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就曾慕名向吴与弼的弟子娄谅学习,受到其学说的影响。

对于这种什么理学、心学、气学观点,沈忆宸是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还不如让他看四书五经八股文。

但偏偏随着时代发展,明朝中后期迎来了学派的大爆发,各种哲学思维层出不穷,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后续上场的当朝大儒魏从文,他是“霍州学派”创始人曹端的弟子。

这个曹端也不简单,被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把程朱理学给钻研到了极致,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学说。

曹端所推行的观点,开始跟玄学差不多,就是推崇太极。后续发展出了“事心之学”,强调只要“事事在心上做工夫”,便可以使理主导气,使人心纯然适应天理。

这种理念与前面的“崇仁学派”有不谋而合之处,也恰恰是明朝前提理学家不断强调在心上做工夫,后续导致了明朝中后期“心学”的蓬勃发展。

等到这位大儒退下,轮到沈忆宸上场讲学了。

说实话这两位理学大师的讲学,简直把沈忆宸给听得昏昏欲睡,不管他们的观点多么拥有哲学思维,终究是一片夸夸其谈,内容空洞无物。

难怪明末会各种学派、党争群魔乱舞,真是空谈误国啊!

站上师席,全场都向沈忆宸投来了好奇跟期待的目光。如果按年龄来算的话,沈忆宸不单单是开创了明朝状元的历史,还拥有了最年轻的帝王师头衔,哪怕是个临时兼职的。

朱祁镇也满脸期待,沈忆宸以前文章给了他很多惊喜,他想要知道这个年轻的大明文人魁首,学识能否抗衡一众儒学宗师?

面对众人目光,沈忆宸心情可谓忐忑沉重无比。

他本来也主治《尚书》,结果跟李时勉撞车了,论钻研经书,与这种宗师相比较沈忆宸自愧不如。

论学派观点,如今明朝前中期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心学才刚刚萌芽,气学处于微弱状态,还等着王夫之去发扬光大。

但问题是,这三套儒家学说,沈忆宸通通不认同,更别论让它当作自己的观念来讲学了。

此时此刻毫无准备,自己能说什么?

看着沈忆宸没阐述自己讲学方向,台下学子跟大臣们都从开始的期待,变成了些许疑惑。

该不会是状元公面对此等重压,讲不出来了吧?

特别是国子监的监生,许多人都把沈忆宸视为自己的偶像,以及未来要追赶的榜样。如果今日他要是未战先怯,多少人得失望至极!

“状元公迟迟不言语,是否没有准备好?”

“听说今日状元公是临时从翰林院赶过来的,面对如此多当朝大儒宗师,发挥失常也不意外。”

“确实,就算三元及第,也没多少时间醉心学术,很难匹敌当朝大儒。”

“状元公乃吾效仿目标,他绝对不会怯场!”

“三元六首,岂止是这种水平?”

听着声声入耳的言论,沈忆宸开口了,他朝着众人坚定的说道;“今日吾讲学的观点为经世致用,辩证求是!”

既然对于理学、心学、气学都不满意,那不如就趁此机会,宣扬属于一套属于自己的学说。

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单纯从武力或者制度上,永远都只能改变一时。

只有从思想上改变,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沈忆宸选择的学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古代马甲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镇妖博物馆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保护我方族长 赵氏嫡女 斗罗之金鳄 御女天下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倚天神雕 辣妈攻略 汴京春深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超凡大航海 超级神医赘婿 拿稳深情人设后,我悔婚了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大明世祖 大明正统 红楼志 我的公公叫康熙 流氓帝师 锦衣镇山河 
最近更新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星落门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水浒英雄传说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