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首页 >> 明末大权臣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日不落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回到明朝当王爷 妖孽王妃桃花多 寒门宰相 混在洪武当咸鱼 三国小兵之霸途 百炼飞升录 赤色黎明 抗战之军火大亨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0章 劝善书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历朝历代无不善待士绅,秉承着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宗旨,但李吴山却对那些个豪门大户非常之不客气,不仅上了绳子,还动了刀子,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李闯在京城拷掠官员的翻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侍讲,”虽然对李吴山的意见很大,但素来性情平和的太子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尊重,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对他说道:“寿州之事……是不是做的有些过了?如此所作所为,李闯就是前车之鉴呐。”

就因为在京城大肆拷掠恶待士绅,李闯才会兵败如山倒,占领了北京城之后还不等屁股坐热乎就不得不退了出去。若是李吴山也跟着李闯学,迟早也会落个和李闯一样的下场。

在这个事情上,李吴山的态度非常直接,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自己的做法确实有点过分,又在同时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了强有力的辩解:“我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若不如此,咱们大旗军就支撑不住了。”

携带着数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千里迁徙,早已耗干了所有的储备,若不尽快找到足够的钱粮,大旗庄马上就要面临山穷水尽的窘迫境地。

事急从权,眼下形势紧迫,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殿下说的没有错,我在寿州的所做所为,和李闯在京城做的一切并没有是差别,但却不必担心走上李闯的老路。”李吴山冷笑着说道:“武力决定一切,就算寿州的豪门士绅对我有所不满,只要有大旗军在那里镇着,他们就不敢动弹一下。若是大旗军败了……寿州的豪门士绅会不会反扑还重要吗?”

只要保证了大旗军的实力,一切都不是问题。若是连大旗军的实力都无法保证了,所有的问题就会全部暴露出来,到时候那些士绅会不会反扑根本就不值得考虑。

“李侍讲身为大旗军主帅,为大旗军考虑本无可厚非,却需顾忌天下人的观瞻……”

大旗军是大行崇祯皇帝钦命成立的军队,又一路保护太子南来,早已和太子划上了等号,基本等同于太子的亲军。就算是出于被逼无奈,总得顾忌一下舆论吧?

若是全天下都是知道太子的亲军是穷凶极恶的虎狼,太子的脸面还往哪里放?天下人又会怎样看到太子?

“这事好办!”李吴山换上一副笑嘻嘻的嘴脸:“我早就替太子殿下想好了退路……殿下之需做出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把责任全都推到我的身上,严辞申斥一番,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看也就是了。”

拷掠寿州的事情是我李吴山干的,太子殿下你就当做事先不知道好了。直接把所有的责任和恶名推到我李吴山的头上,严词申斥做做样子就行。

好人你来做,恶名我来承担!

如此一来,就等于是把太子摘干净了,李吴山也没有什么损失,最多落一个“纵兵抢掠”的坏名声而已。

从北京一路南来,沿途抢掠的士绅不在少数,李吴山的名声早就和凶恶挂上钩了,不在乎再多一些不好听的名声,也可以算是对地方上有个交代了。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这样做可以对颍州、寿州有个交代,但江南那边怎么看?天下的士人会怎么看?

堂堂太子,一国储君,连一个兵头李吴山都约束不住,还怎么树立大明正统的旗号?

“这个简单,我已为殿下拟好了一份章程……”李吴山从怀里摸出一张薄薄的纸片子双手递给太子。

《劝福藩善民书》!

“……太祖洪武高皇帝百战立国,其中艰辛自不待言,我大明垂拱而之天下,唯一善字尔……今遭国变,福藩从权监国,当秉承祖制,以善待天下为要……大局汹汹之际,当思祖宗创业艰难,克勤克俭,亲贤能远幸佞,宜停征选营建事……”

这是一份用太子的口吻书写的文字,大致内容就是劝告江南的弘光帝一定要时时刻刻的想着祖宗创业的艰难,千万不要奢靡,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份文字根本就不提“太子”“皇帝”这些个字眼儿,而是以晚辈的身份劝慰堂叔。书文中承认“福藩”监国的事实,但却对他登基为弘光帝一事只字不提,完全避开了“谁才是大明正统”这个敏感话题,说的非常委婉,却带着几分很明显的指责:大明朝已经丢了国都,天下三失其二,你福王还在江南作威作福奢侈**,太对不起创业艰难的列祖列宗了吧?

文中所提到的“征选营建事”,就是在说福王(弘光帝)骄奢淫逸,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因为证据了掌握了李吴山的手中。

在抢掠寿州的过程当中,李吴山得到了大量的金玩珠玉、更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大木巨梁不在少数,还有一百多名“秀女”,这些可不是地方府库或者是豪门士绅的东西,而是准备献给福王(弘光帝)的。

福王的性子和他老爹老福王一脉相承,最懂得享受也最会享受。好不容易从天上掉下来一顶皇冠落在他的头上,自然要变本加厉足尺加三,骄奢淫逸的秉性顿时暴露出来。

大兴土木广建宫阙,但这些是要花钱的,除了搜刮地方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巧立名目变着法儿的搜刮民间,各种大木珍奇全都运往南京,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统统运过去。除此之外,福王还有个好色的老毛病。

刚刚登基不久,就下了“征选”令,广征民间秀女。

江南朝廷一纸诏令,规定民间十四岁以上的女子不得出嫁,先由他进行挑选。派到各地的“征选使”在地方上闹的乌烟瘴气,只要看到稍有些姿色的女子就一绳子捆走,弄的民怨沸腾,演出了一幕幕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

寿州的那一百多名“秀女”原本准备发往南京供弘光帝享用,却被李吴山截了下来,把那些个“征选使”痛打一顿,剥光了衣服轰走之后顺便也把数不清的金银珠宝揣入了腰包。

不仅抢掠地方,连弘光帝的东西都给抢了,而且抢的名正言顺理直气壮,抢的人人叫好满堂喝彩。

弘光帝搜刮民间征选秀女,我却代表太子抢了他的东西把秀女也解救出来,这是在为太子争取好名声呢,天下人若是知道了这个事情,当然会高看太子低看弘光。

“我这么做是为殿下争取民心呐!”

程园毕、王宣同等一众文官对于行军打仗之类的事情完全就是一窍不通,但却个个怀着忠义之心,个个为太子着想。弘光新朝骄奢淫逸,而太子善待百姓,刚好可以形成鲜明的反差,如此一来,正好可以收拾民心聚拢民望,到时候必然天下归心。

李吴山泡制出的这份《劝福藩善民书》明显就是要太子为他在寿州的所作所为背书,但也别有深意:这份书文只要明发出去,就等于是把太子的大旗树立起来了,相当于正式打出了太子的旗号。

无论这份书文的言辞有多么委婉,都没有承认弘光帝的身份,而是仅仅只是承认了他“临时监国”的地位,承认他对江南的治理之权,却不承认他是大明朝的正统,不至于和江南直接撕破脸皮。

太子暂时没有去江南和福王争夺正统的地位,当然是因为实力不够,但却披上了一个“为大局着想”“不希望出现内乱”的幌子,同时还宣告了大明储君的存在。

太子就在颍州,而且已经摆开车马,准备和江南争夺民心了。

在这些人的心目当中,民心就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一直以来,太子的行踪都是一个隐秘的话题,从未对外公开过,现在却要正式宣告太子的存在,并且要和江南叫板了!

至少,这样的一份书文对太子身边的这些个文臣是一个巨大鼓舞。

“李侍讲的这份《劝福藩善民书》,端的是至明至理,于公于私都无可挑剔,只是这文字稍显粗糙了些,便由我稍加润色再行明发的吧。”

“程大人是文中魁首,领袖群伦的宿儒大家,有了程大人的斧正,必是笔笔龙蛇字字珠玑。”

行军大战安民治理等等这些具体的实务,真不是程园毕等等这些文官们的专长,他们做擅长的事情就是做文章。单纯以文字功夫而论,这些个文臣当中随便一个人都比李吴山要强一百倍都不止。

“还有一事,需的禀明殿下。”李吴山说道:“最近在寿州多有所得,确实获了些粮米资材,但却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也只能在颍州三地筹集些钱粮了……”

一说起筹集钱粮的事情,大家就全都犯了愁。

颍州的府库已经空的能饿死老鼠了,还到哪里去筹集?哪怕就是用脚后跟想想也能知道,李吴山又要对颍州的豪门大户下手了。

李吴山筹集钱粮的手段大家早就见识过了,寿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但那毕竟太过于暴烈,有点上不了台面啊。

“颍州是殿下的驻跸之地,我当然会有所顾忌,定会用些柔和的法子。只是这钱粮么……”李吴山笑道:“这天底下的事情,除了割肉之外就属掏钱最疼了,谁也不愿意把自己家的钱粮拿出来。所以还需殿下给些方便……”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背剑之人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赵氏嫡女 御神天宗 盲人按摩师 苏倩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天崩开局:从捕妖人到人族大帝 偏要你独属我 魔艳武林后宫传 父母双圣,我却成了雷电法王 春满香夏 我是精神念师,夺舍太古神虫 万相之王 男欢女爱 林岚秦小雅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巫师不朽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昭昭大明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大明风流 抗战之红色警戒 绍宋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明末之力挽狂澜 紫鸾记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带着农场混异界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最近更新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铜镜约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明朝的名义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大明辽国公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我在北宋教数学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