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

灰熊猫

首页 >> 虎狼 >> 虎狼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权奸 霸天武魂 一万年前争霸 夺嫡 铁骨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清末之帝国崛起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武道凌天 
虎狼 灰熊猫 - 虎狼全文阅读 - 虎狼txt下载 - 虎狼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十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第四十四章 退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永昌九年的新年才过,北顺就陷入了巨大危机中,在淮扬战场上顺军遭遇到了灾难性的失败,失去了安徽大片的领土,被明军一直逼近到山东的大门口前。曾经驻扎在淮扬的十几万顺军损失过半,几乎所有地方部队都向明军投降,虽然近卫营等野战营因为淮安顺军的坚决抵抗而得以撤退到山东,但是这些野战部队同样损失惨重,而且丢弃了大量的辎重和装备。

令局面更加险峻的是,此番明军进展太快而且损失太少,和之前争夺江苏时不同,那次顺军虽然也最终失去了南京,但是明军的部队同样遭到了惨重损失,而顺军野战部队编制完整,并且拥有大量的后备兵力。现在的局面比几年前刚刚丢失浙江时更险恶,北顺的军队比那时还要凌乱,而后方已经没有可以增派的援军,也没有足以为北顺赢得喘息时间的战略纵深;相反,明军远比浙江一战结束时更强大,南明内阁一口气建立了三个集团军规模的编制,浙江,湖广和江西集团,每个集团理论上都会拥有六个师的兵力,现在浙江和江西集团已经集结在刚刚被他们夺取的安徽境内,十二个师已经配属了十个,而拥有六个师湖广集团军正准备开始攻击河南。

在战争的最开始阶段,李自成得到的报告还是明军发动猖狂攻击,但是被守军击退并且开始向长江沿岸反击;不久后就变成明军势大,不顾一切地猛攻,而江淮守军在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后进行战术性的收缩,伺机发动反击;再往后顺军前线指挥官事实上已经脱离了战场,他们躲在后方凭借直觉和猜想向朝廷和顺王报告军事局面的最新进展。

一直到淮安府守军苦战挡住明军的快速突破后,牛金星才被含含糊糊地告知明军已经突破顺军防线,深入到安徽腹地;等到近卫营、装甲营等野战部队仓皇从扬州府撤出后,丞相府才知道这些野战部队曾经面临被歼灭的危险;最后淮安府陷落,顺军野战部队在山东经过清点,八个步兵营和三个骑兵营只剩下四万人时,丞相府才搞清楚整场战争期间顺军一直没有统一指挥,各营的营官都是自行商议然后三三两两进行突围作战的,而之前大部分战报都是高级将领躲在山东捏造出来的。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还是没有丞相府知道的清楚。

之所以能够了解到这些,还是因为高级将领之间的互相倾轧,死里逃生的营官们有的选择沉默,但大多数都愤怒地开始声讨此战的指挥,而大败同样降低了营官们对手下的控制,不少更低级的军官跳出来攻击这几个月来顺军纪律和秩序的瓦解。

汹涌而来的责难声帮助牛金星了解了不少前线的实际情况,他虽然有意遮掩了一些,但是李自成对情况的了解也远比之前要充分。震怒的顺王打算御驾亲征,亲自到前线去看一看。

自从李顺开国以后,官僚集团就竭力用各种各样的借口让李自成老老实实地呆在皇宫里,自古以来皇帝只要一出巡官僚集团就会闹事,因为这样皇帝就会变得难以蒙蔽,一旦被拥有至高权威的统治者发现下面其实是谎话连篇,那恐怕就会有一场大狱,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人头落地。虽然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去掉了一批官并不能改变什么,他们的继任者很快就会变得和前任一摸一样,但是对那些倒霉的官员来说则是天大的灾难,所以之前李自成一旦流露出类似的念头,百官就会齐心协力地用:安全,花销等理由将其打消,一心想做有道明君的李自成几年如一日地听到这种言论,也发自内心地相信为了自己出宫视察的**而浪费民脂民膏并扰动得天下不安是一种失德的行为;再说臣子们都反复表示顺王实在是太重要了,朝政一刻也离不开他远超唐宗宋祖的英明领导,呆在皇宫虽然可能有点闷,但这却对大顺的万民福祉有着最最重要的关键意义。

结果直到今天,几年来已经被百官吹得比唐太宗、明太祖还英明神武的李自成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如同牛金星一样,天天被吹捧的李自成已经不像称监国前那样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了。

惨败之后当然就是推卸责任,现在李自成的案前堆满了刘芳亮、陈哲还有钟龟年等地方文武大员互相指责谩骂的奏章,他们现在每天都在打笔墨官司,竭力想把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刚刚丢失安徽时他们还想把这些责任推给许平,形成统一战线指责他在淮扬的部署有根本的隐患,但是当大家意识到许平一个人肯定揽不下全部的惨败责任后,这个统一战线就土崩瓦解了,他们互相搜集黑材料,把全部军纪败坏的责任都丢到别人的头上去。

眼看事情已经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顺廷最后内定陈哲为主要责任人,刘芳亮是顺王的老同志,而且在朝中人缘也还可以;至于钟龟年是牛金星要死保的人,所以陈哲看起来是最适合用来熄灭李自成怒火的替罪羊。

但是陈哲远比内阁想象的要狡猾得多,当他发现朝廷的口风对自己越来越严厉,而且以前那些从他手里拿过很多好处的官员突然开始对自己不理不睬甚至开始划清界限后,山东节度使就当机立断,带着亲信家人逃去登州向明军投降。在陈哲最后一次的军事策划中,他再次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不但他和他的手下都无惊无险地脱险了,甚至连他的家产也安全地得以运走。

临走前陈哲把搜集的全部黑材料都一股脑地抛了出去,很多还是本来奉许平之命收集但是被他用来和牛金星讨价还价结果一直秘而不发的。同时曝光的还有历年来收受陈哲贿赂的朝中官员,陈哲一直有做笔记的习惯,每一笔贿赂他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案。和这些重磅炸弹一起抛出去的,还有详细的淮扬军区**实录,在其中陈哲把失败的原因总结得一清二楚。

直到陈哲雇人把印刷好的传单贴满了济南城,甚至还撒了一些在北京后,暴跳如雷的顺廷才发现陈哲已经安全抵达登州。在那里陈哲援引南明内阁的声明要求得到赦免,而他也确实得到了,这个人已经不被南明视为威胁,他的伯爵身份会得到承认,财产会得到保护,而且还会有一份南明发给的俸禄。

作为新兴的王朝,官僚集团还做不到一手遮天,从他们手指缝里透过去的消息让李自成再也无法在皇宫里坐下去了。不过御驾亲征需要时间,而且李自成也确实担忧如果自己一离开北京,后方就会变得更无所顾忌和混乱,在他做好一切准备之前,李自成亲自赶去正在赋闲的许平家里,让他即刻动身前往山东既然是许平,那他总会有办法的。

在淮扬一战结束后不久,明军的湖广集团也对河南发起了进攻,不出意料顺军顿时又是一场惨败,很快就把大半个河南丢光,明军湖广集团随后以四个师东移抵达山东边境。明军的三大集团共计十四个师超过二十二万人的庞大兵力,很快就会协力向山东发起进攻作战,而对面的顺军只不过四万余而已。南明内阁打算用一个夏季为这些师储备进攻所需的物资,然后在秋天发起第七次北伐。

许平又一次来到前线后,对赶来迎接自己的周洞天和其他部下们说道:“从现在开始,我们是要为自己而战了。”

军事局面令人感到绝望,山东从三个方向上受到威胁,敌军的兵力优势达到五倍以上,顺军无险可守而且急需整补。但是大顺已经没有这样的物资和兵员,淮扬一战把许平辛苦训练的新兵也丢失大半,储备的物质更是丢了个干干净净,敌人看起来也不会许平多少时间进行备战工作。后方的牛金星丞相据说正在考虑恢复考成法,尽最大力量压榨仍在大顺治下的百姓,不过许平觉得这种垂死挣扎的行为恐怕也带来不了太多的益处。

“缺乏士兵、缺乏武器、缺乏士气。”只剩下许平依旧显得还有信心,他决心把这场战斗继续下去,直到南明肯接受一个合理的和谈条件,即使大顺无法幸存,许平至少要为顺王和自己的部下们谋求一条活路:“我们首先从最容易的,也就是士气开始吧。”

军官在淮扬中损失惨重,许平又严厉处置了尚存的军官中的两成,他仔细地调查了军中每个军官在淮扬战场的表现和之前的行为,解除了一批人的职务把他们赶出军队。

“这些兄弟们可以去投南明了,反正现在他们大概也可以得到赦免了,”许平对部下们解释道:“我希望他们念在多年的情份上不要透露我们的军事情报,不过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秘密了。”

许平没有忙着扩军而是一直在恢复军纪,他觉得现在多出一万到两万人未必有什么大用,首先要确保的是军队还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战斗集体

在明军高歌猛进的同时,南明内阁进行了一场很不成功的引诱政变行动。

制宪会议和内阁都盼望监国的明太子赶快下台,从道义上讲他是比起黄石更危险的敌人,黄石老了而且多次表示支持对议会的支持,而明太子多半会在成年后设法恢复祖业;除此以外制宪会议还想让黄石篡位来给他的名气造成一些损坏,曹丞相从来都是大白脸,给黄石坐实这个有益于继续减弱他在民众中的威望,而且还能彻底阻止他和那些忠于明室的人形成盟友关系如果还有这种人的话。

制宪会议有绝对的政治、军事实力,但是缺少一个借口,监国太子什么权利都没有自然也没有错误,太监制度也被齐国公废除了连说他荒淫无耻都变得不容易。最后缪首辅打算采用引蛇出洞的办法,让监国太子首先发动反议会政变,然后议会就可以同雷霆万钧之力把乱党一网打尽。

不过引蛇出洞的关键除了诱饵:诱饵已经足够大了,就是恢复皇帝的实际权利,还需要对方确实是一条有攻击能力的蛇,现在监国太子就是一只无害的兔子,除了软弱无力的母亲,就剩下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因此在引监国太子出动前,缪首辅和内阁都同意必须先给监国太子送去足以发动政变的权利,乍一看这个计划似乎会更完美,如果对方发动政变的武力都在自己的掌握中那对方当然就更不可能成功。

不过如何合理合法地把这个武力送到监国太子手中是一个很大问题,缪首辅命令国防部长去指使一群军官去监国太子那里表忠心。但是国防部长希望缪首辅给他一个书面命令,因为如果国防部长给军人下达“帮助某人以某种方式推翻议会制度和内阁”的话,他本身就犯了叛国罪。而缪首辅不愿意给这养的书面的命令,因为他也不想被反对党指责为有谋叛企图,要是他肯给的话那最初也不用去指使国防部长了,直接下命令就好。

好不容易说服国防部长在拿到正式命令前先去物色一下行动人选后,被物色到的那几个陆军分部军人也不愿意在拿到书面命令前就去扮演“叛国贼”的角色。

倒是空军分部一贯为了争取经费无而不用其极,空军将领表示他们可以接受一个直接来自缪首辅的口头命令,让着名的空降突击队指挥官,在北京营救行动中立下大功的伪托塔李天王去监国太子那里表忠心。

突击队长亲耳从缪首辅口中听到行动计划后,表示他愿意为国不惜坏名,不过突击队长指出一点:为了逼真他可能需要向监国太子交一些投名状,他需要一份书面的豁免权声明,以确保他在进行反间活动时犯下的所有罪行哪怕是杀人都能得到赦免。

这个问题缪首辅就无法自己做主了,他进行了一次执政联盟内部的秘密会议,说是秘密会议其实制宪会议全部的工党议员和同盟党议员都参加了,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司法豁免权已经远远超出了内阁权限(这个缪首辅早知道,他是要大家研究制宪会议可能不可能具有这样的权限。),最后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不少议员都表示自己是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投赞同票的,他们不希望被选民看成是卑鄙小人。

想起任红城对此的暧昧态度,缪首辅就把东林党党务总理找来一起讨论此事,任红城觉得此事大好,他表示非常支持缪首辅的阴谋,但也仅限于口头支持,一谈到杀人豁免权问题,任红城就说这种事他一个做不了主,而东林党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后(也是全体议员都参加的秘密会议),担忧的不是豁免权问题而是国民党借此抹黑本党的可能。

最后大家觉得这种事要做就要一起做,谁也不能躲在边上不让自己的手沾血。制宪会议全体议员参加的秘密会议上(用的还是议会大厅,但是找了个休会的时间举行,躲开了媒体的旁听。),十几个党派各抒己见,今夜没有记录员却有大家带来的法律顾问。这些法律顾问认为这种豁免权有很大的问题,目前南明只有军队和警察有伤人和杀人的豁免权,战争期间军队杀人豁免权理所应当,警察在执法时的豁免权也很容易理解不阻止犯罪份子他们就会对社会和平民造成伤害,警察的攻击行为是被动的。但是豁免空军突击队长可能的罪行从道理上很难说通,因为南明监国太子并没有企图伤害任何人,而是制宪会议去引诱他从事罪行,换言之就是如果制宪会议不折腾这事就不会有人受害,那么这个豁免权就变得很难成立。

还有一个法律顾问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即使制宪会议批准了这个豁免权,在南明司法已经独立的情况下,最高提刑官仍然可能否决这个法案。如果法案真的被最高提刑官否决的话,那突击队队长就犯有谋杀罪,而指使他从事这种行为的人就犯有教唆谋杀罪缪首辅是肯定逃不掉的。

发现这个危险后,缪首辅立刻表示他不能单干这事,否则一旦出事他知道这帮反对派议员肯定会落井下石。缪首辅要求制宪会议首先通过这个法案,然后送交提刑司检查,当提刑官没有宣布这个法案非法后他才能开始行动这是为全体制宪会议谋福,缪首辅认为自己的安全应该得到确保,他的这个想法和空降突击队队长的思路是一样的。

但是一旦通过这个法案那阴谋立刻就会大白于光天化日之下,到时候就算提刑司不否决这个提案也不要想引蛇出洞成功了。

几乎所有制宪会议的代表都乐于见到明皇退位,大部分人在权衡利弊后也认为自己就算赞同这个提案也能保证继续胜选,这些人都要求缪首辅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来,他们也保证愿意在未来通过这个对缪首辅来说也是免责的提案;为了计划能够顺利达成,大家建议缪首辅把九位最高提刑官也拉进密谋团伙,让他们保证不否决这个提案现在上院还没有筹备好,齐国公保证过而且应该不会否决下院的这个提案唯一的麻烦就是几个最高提刑官。

一番争吵后缪首辅同意了先上车后补票的方案,确实一旦先通过提案阴谋就彻底暴露了,他要求大家签署保证书保证通过这个议案。但这个要求遭到了大部分表示支持行动的议员的拒绝,他们不想有把柄被抓在缪首辅手中。可他们不给保证缪首辅坚决不肯开始行动,最后达成的妥协协议是:缪首辅先去把几位最高提刑官拉进来,等提刑官保证承认这个法案合法后,他们再给缪首辅提出议案的保证。

虽然明知这个要求明显违反司法独立精神,不过为了把阴谋进行到底(其实这时缪首辅已经泄气一大半了,只是他做事喜欢有始有终。),缪首辅还是硬着头皮去找九位最高提刑官,并被其中六个断然拒绝:提刑官不事先参与立法讨论或用其他形式干涉立法,只是在法案经过两院通过并且被齐国公批准后再审核是否有违宪法精神这点不但写在制宪会议自己的记录上,齐国公也再三对提刑官强调过。

剩下三个觉悟没有那么高、那么彻底的最高提刑官出于好奇心理,问了下缪首辅到底想通过什么样的提案。其中两个听完后就笑着送客,告诉缪首辅制宪会议会在递交提案后知道他们的答案的,只有一个实在禁不住缪首辅的苦苦哀求,关上书房的门只留下他和缪首辅在内:

“这件事只在你我之间,出了这间屋我绝不会承认我曾经事先干涉过立法事务。”

“当然,当然。”缪首辅连连点头。

“我认为不符合宪法精神,这是为了某些人的被伤害幻想,而纵容事实上的伤害罪行。”

“可是,如果明太子退位,我朝的宪政制度就能这应该是为了制止或是预防犯罪而给予的豁免吧?”缪首辅争辩道。

“除非你能证明即使你们不去唆使监国陛下,他一定也会发动政变伤害宪政制度,才是制止或预防犯罪。”提刑官摇头道。

“如果我能证明如果我能证明那我还搞这个干什么?”缪首辅哭笑不得地说道。

在缪首辅在提刑官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同时,东林党和国民党也都请来很多参谋,从讼师到省、府的提刑官都有。

在陈子壮的会客厅里,应天府的府提刑官才听明他们的意思就开始大摇其头:“怎么?制宪会议的议员连你们自己定的法律都要无法遵守了么?”

“我们哪里不遵守了?”

“所有涉及死刑的案件必然要交由提刑大堂审理,就算最高提刑司允许你们的法案通过对此我很怀疑,就算你们如愿以偿地给监国陛下扣上政变未遂的罪名,这个案子多半还是交在下官手里吧?”提刑官看到陈子壮和任红城都点点头,就继续点评道:“如果监国陛下用你们的这个提案当证据,那我个人认为他必定要受到从轻处理,因为陛下是被唆使的,而且陛下还是一个孩子,因为未成年还有进一步的从轻处理;而你们就不同了,犯罪在于意图和行动,你们的提案证明你们有唆使某人政变的意图不管是出生什么样的原因你们都有这个意图,而且提案本身还是行动。在把最轻的处罚给予监国陛下的时候,我还会当堂发布对所有对这个提案投赞同票的大夫的拘捕令,这些人统统因为教唆政变而犯有叛国罪;如果在政变中有人受伤,那么还要加上故意伤害罪,如果有人死了那么还要加上谋杀罪。”

任红城还差一点,不是一直从事宪政建设,而陈子壮已经哑口无言,他参与了宪法制定的全过程,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只是有时受到立场的影响导致人无法客观地看待问题,现在被提刑官一提醒陈子壮就知道议会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站住脚的。

“大夫都有豁免权,如果投赞同票的人够多,也是铁板一块并且完全不怕下次连任失败,有可能否决所有的弹劾靠豁免权撑下去,撑到你们下台为止,可一旦失去议员豁免,你们就会因为叛国、伤害和谋杀的罪名被诉告。”应天府的提刑官看着陈子壮和任红城的表情,再次微微摇头:“如果你们真的如愿以偿,那大牢就是为你们预备的,到时候你们如果不想坐牢可以考虑发动一场真正的政变了,推翻我们的宪政制度和你们定下的宪法,拥戴首辅大人为新的皇帝。”

在制宪会议和内阁自行中止阴谋前,这件事已经传到了皇宫里,皇后大惊之下带着监国太子直奔杭州向齐国公哀求饶他们娘俩一命,并坚持把王位授予了黄石还保证一定会退位让贤再也不和那群失意士人来往从某种意义上讲,缪首辅一塌糊涂的政变阴谋倒确实是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在传出齐国公接受王位、改称齐王的同时,媒体也发现了缪首辅的阴谋,当皇后带着监国陛下返回南京的时候,发现那群强大而且阴险的敌人正在互相推卸责任,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在竭力地把自己撇清。

对此黄石倒是没有太多的惊讶,宪政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有**体制无可比拟的效率优势,但陷害本国人肯定不是其中的一条不是说它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与**政府比实在是低效得滑稽可笑,因此黄石根本不担心有一天议会军会站在自己的大门前,说什么“为了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议会赐你死。”之类的话。

送走了还不适应宪政制度的弘光皇后和太子,黄石继续准备他给欧洲科学界的礼物。虽然科学家是有国家的,但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正如最盼望房价上涨的人从来是拥有最多地产的人,在科学进步收益最大肯定是教育最普及、国力最强大的那一个。根据黄石的经验,一般说来,越是对本国教育投入有信心、对本国人才选拔制度和学术研究水平有信心的国民,一般都越希望科学快速进步,好比如果在黄石的前世出现某种科学理论证明远距离、高速的星际航行是可行的,那最欢迎的肯定是自认为能够在星际殖民中占据绝对优势美国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提出都欢迎,这在黄石理解就是所谓的强者心态;而与之相反,那些对本国制度、学术现状和人才选拔机制心存狐疑的一部分人(他们口上很可能不承认,而是把担忧深深藏在心中。),则很可能不希望科学进步,如果我们没有那最好别人也没有这是因为不自信,担忧别的国家会在科学进步中更一步拉大与自己的差距。

当然黄石承认这种心态是完全合理的,他自问假如、万一、如果自己生活在一个学术**、教授拜金、师德败坏、抄袭光荣、造假的成功可以复制、男学生不称老师称老板、女弟子不叫老师叫老公的国度的话,那他也会有严重的弱者心态,非常不自信自己的国家能够充分享有科学进步的好处。

以前黄石总听到一句话叫做: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年轻时他也曾信以为真,但是现在他认为这句话其实应该倒过来: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是所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豺狼当道不必问狐狸。

作为民主思想的孪生子,黄石相信科学精神除了教育的普及还同样受到制度的影响。假如、万一、如果有一个国家的最着名的曾以人文精神着称的学府的大师们,说的言论是:“x国的贫富悬殊其实还是不够大”,或是:“x国其实最该学习朝鲜。”,或是:“上访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神经病”的话,黄石认为自己的弱者心理肯定会变得更严重了,很可能会严重到心理疾病的地步陷入一种很容易受到外界蛊惑并且总是不明真相的状态。因为如果想相信科学之花在这样的体制下盛开,就必须相信这些大师都是精神分裂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敢越雷池一步、攀附权贵,但是在科学探索中却是思维活泼、不畏强权。不可否认有这种可能性,严格说来只是概率比较低。

不过伟大的中国不是这个样子的,教育投入巨大、宪政制度更是超越全球,在这个地球上再也没有比中国教育投资占税收比例更大的国家,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国民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的成本比中国更低。因此黄石充满信心地给欧洲的科学界送去他的礼物,不仅仅在中国,他打算建立一笔基金和一系列奖项,每一个可能为科学提供贡献的人都会得到奖金,而每一个有利于科学进步的机构都会得到资助强国的领袖自有不同的心态

得知顺军在淮扬战场大败后,孙可望立刻和还没有离开的李奉教签订了协议,李定国在许平复起的同时也被急招向山东战场,而后者也再一次出山和许平共进退,西营还有这些日子投奔晋王的长生军被李定国悉数带去山东战场。已经对战局绝望的孙可望向李奉教保证,他会在准备妥当后突击山西,拿下他那个不识天命的四弟全家献给齐王和制宪会议当见面礼。这种军事行动能够进一步缩短战争延续时间,而且还能大大减少南军的损失,李奉教保证孙可望的忠诚是不会被制宪会议遗忘的,不但他可以继续保有李顺分封给他的大部分土地,就连山西的部分或全部领土也可以考虑让他为朝廷代领三十年。此外还有一条是孙可望将会被改名为陕王,以显示他和李顺一刀两断。

相比孙可望,四川的李成栋就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明军没有进攻他只是因为制宪会议已经感觉自己消化不良,在淮扬大败、河南丢失、山东半壁也将不保的消息传到四川后,李成栋也立刻表示愿意易帜,甚至表示愿意出兵讨伐河南顺军余党以示效劳。在几次明确告知李成栋即使他出兵攻入河南,将来川军也必须退出河南全境后,李成栋仍表示他愿意效力并且绝不贪图河南土地,既然如此李奉教也就接受了对方的好意。

来不及庆祝黄石接受王位,李奉教还需要再次前往辽东一趟,他必须要赶在山东爆发大战以前说服吴三桂,这样能够给明军带来最大的军事益处,而此时李奉教也深信此行辽王必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五月,顺王宣布要御驾亲征山东,之前大将刘宗敏已经把北京最后一批直属部队带往山东,现在正向北京集结的是来自秦、晋、辽三藩的勤王部队,准确地说是秦藩和辽藩的,晋王李定国已经早早带着军队赶去了山东,他带去的部队有两万多人,很多都是老三西营的老底子部队,加上许平整编后的部队一共有六万余人。

《辽东人民观察家》称战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的乐观的,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大顺。主编易成深情地号召百姓们为即将出发远征的辽东子弟山呼万岁,这份报道被宣读后,辽阳大批热情的辽东群众纷纷高呼着口号上街游行,他们人手一本《辽东记略》,把它用力地在举在空中挥舞着,群情激昂地表示要坚决和明军战斗到底,为保卫大顺朝和流尽最后一滴血。

途径辽王府时,激动的人群发现了辽王那伟岸的身影,后者正要亲自带队前往北京会同顺主与南明余孽决一死战。

无数百姓向着辽王的方向发出雷霆般的欢呼声:

“大顺万岁,辽王九千九百九十九岁!”

一身披挂的辽王吴三桂殿下,则站在高台上,左手掌心向上平举不动,右手五指并拢,在僵直的左掌上有节奏地轻轻拍打着:

“全顺各藩大团结万岁,辽东人民九千九百九十九岁!”

折腾了一天,日落后辽阳大伙儿刚回到家正忙着生火做饭,突然门外又咣咣地敲锣,大家一听就知道又有新闻号外,连忙纷纷涌到门缝边仔细聆听。

果然,

“特大喜讯!”

《辽东人民观察家》发表号外,最近全辽的庙宇都沸腾了,今天辽阳城内外的所有寺里菩萨、庙里的城隍、和道观里的三清都一起开口说话了,这些塑像不但集体显灵说此番辽师必胜,还异口同声地预言辽王这样的伟人能够继续持久地长期造福辽藩下去,各路的神佛都向辽东父老保证吴三桂殿下至少能有个一百五十年阳寿。《辽东人民观察家》还说,一百五十年阳寿是至少的,神佛们并没有把话说死,到时候辽王就是再活个几百年也没啥稀奇的。

饥肠辘辘的辽阳百姓顿时又是一片沸腾,他们顾不上饥饿和疲惫,再次举着《辽东记略》从街头巷尾涌出,热烈庆祝神佛传来的这个讯息。

在辽阳百姓打着灯笼、敲锣打鼓地又一次满街游走时,那些锣声过后但是没有出门为辽王贺的人也都被安居司的人抓走了,这个安居司是新成立的新机构,由辽王偏妃陈圆圆领导。现在这位曾经的青楼女子,已经拥有了“最慈爱于辽东人民的辽藩母亲。”和“辽东各族人民最亲的亲娘亲”之称。

一批犯人被安居司发现是心怀怨望派,他们用“耳朵不好没听见锣声”、“实在太饿了想先吃一口饭再出去”、“下午走得脚疼正在换鞋”等借口企图蒙混过关,与这些心怀怨望派一起被遣送去长白山劳动营的还有两个“悔改的心怀怨望派”,其中一个被发现在人群队伍里蹦蹦跳跳,虽然他自称是因为腿被打瘸了所以如此,但是安居司发现他的真实用意是故意出丑企图转移热爱辽王的百姓的注意力;另外一个则在笑的时候把嘴咧得太大,虽然他极力辩称他是因为听说辽王能活一百五十岁所以特别的高兴,但是认真负责的安居司工作人员相信他是在嘲笑《辽东人民观察家》的报道这两个被恢复“心怀怨望派”身份的家伙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过的“悔改的”的头衔,明天游街后会被再次送去深山老林改造

永昌九年九月,在黄乃明誓师出征的三个月后,已经呆在杭州很久的齐王返回了南京,虽然山东的战事还没有最后爆发,不过齐王看起来已经等不得了。明监国太子先后发下两份诏书,第一份是接替他的父亲还在北京当俘虏的弘光帝为君,紧跟着的就是退位诏,在诏书中明朝的末代皇帝把大位传给了齐王黄石。

齐王的手下很多都随着王太子黄乃明出征山东,因此这个退位典礼显得有点冷清,媒体记者来的比齐王的亲友、故旧还要多。在齐王进行完这场突然袭击式的退位仪式后,前来的媒体记者们还有些不能置信明就这样完了?一个朝廷交替这样的大事居然就这样轻率地完成了?没有受禅台,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就是在众人面前宣读了一遍诏书而已。

把末代皇帝的诏书丢给媒体记者去解渴后,齐王前往明太祖孝陵祭拜,关于齐王对这位明的开创者到底说了什么,记者和士人有着无穷无尽的猜想,后来的各种文学作品中,不同的作者还写下了很多挥人泪下的祭文。尤其是齐王虽然接受了明皇的退位,但是并没有接受对方一并送来的皇冠这件事更是激起了诸多议论,齐王没有摧毁明太庙而是把它改成了博物馆,他本人也只是宣布以齐王身份任中国的执政王。

在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是齐王的一个姿态,认为他会在统一中国后重新拾起无主的皇冠,就算他本人保持臣子的身份到死,齐王的后代也会追封给他开国太祖的称号没有几个人意识到这就是自暴秦始的皇帝称号的终结。

“历朝历代的皇帝天子”黄石在明太祖的陵墓前开始他不伦不类的祭文时,身边只有一个夏完淳而已,而才听了这么一个开头夏完淳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这是明太祖陵,干历朝历代什么事?

不过夏完淳还是在认真地听着,他心中有一种预感,接下来他听到的东西将会轰动全国,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毕竟没有几个人有机会在朝代更替这样的宏伟时刻站在自己这个位置上,看起来除了自己再不会有人听到齐王的祭词祷文,这将是夏完淳一生的谈资,亲友和子孙会不厌其烦地一再问起。

夏完淳的幸运被无缘与此的人嫉妒得发狂,但是事后无论他们如何打探,夏完淳都一脸严肃地闭口不言,虽然这给无数文人增加了众多创作的余地,但是也让其他人的好奇心变得更加不可抑制。

几十年后,当夏完淳躺在病榻上被子女儿孙所围绕时,他的几个儿子和女婿跪在他的面前,最后一次恳求他不要这个秘密带去见齐王,但心如铁石的夏完淳最后一次地拒绝了他最亲的一批亲人的苦苦哀求

此时,自幼就有神童之称、记性超人的夏完淳正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齐王的话语,生怕漏掉了哪怕一个音节,祭文很短,简直短得不像话,齐王翻来复起地读了几遍后突然大笑不止,笑声中充满了志得意满的自豪,而夏完淳也跟着默读了许多遍当几十年后,几乎就是一个人形录音机的夏完淳努力学习成为福建话、客家话、天津话和辽东诸多方言的专家时,他仍记得此刻他听到的每一个最细微的颤音,几遍的发音、语气都分毫不差,而且非常有激情,夏完淳深信这是段有很深意义的话:

“i‘ve色enthis!

thisisit.thisistheend

由wer阴g日ghtthere,

andlstandhere,日ghthere,andi‘msuppo色dtosaysomething

isay:

everythingthathasabeginninghasanend

neo!”

(向mat日x致敬)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斗罗之金鳄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保护我方族长 辣妈攻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军工科技 渔港春夜 福艳之都市后宫 娱乐帝国系统 猎艳谱群芳 退下,让朕来 黑铁之堡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超级神医赘婿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重回1982小渔村 一剑独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抗日之铁血战魂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帝国大闲人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大明:开局三千龙骑,震惊老朱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白话三侠五义 立渊传 大唐镇国公 起飞,从1973年开始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汉吏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靠读懂人心立足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秦末苍穹之变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虎狼 灰熊猫 - 虎狼txt下载 - 虎狼最新章节 - 虎狼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