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猫疲

首页 >> 幻之盛唐 >>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寒门状元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天下枭雄 盛唐日月 清末之帝国崛起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绝代神主 晚唐浮生 民国谍影 
幻之盛唐 猫疲 - 幻之盛唐全文阅读 - 幻之盛唐txt下载 -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五百六十七章 经略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陵钦赞囔囔自语道

“当马向的大军越过积石山的那一刻,苏毗人的命运,就做出了决定……不是么”

不好意思,上章结尾已经修改……

“道理很简单”

陵钦赞还记得那个漫不经心的语调

“大军肯定深入吐蕃,……但除了财货俘获,我们对吐蕃发源的苦寒之地,没有兴趣……””但是我们又不想轻易放过这些吐蕃人,既然招惹了我大唐,没付出足够的代价,怎么能让他好过呢,所以你们的机会来了……“

“我只要青海,以及靠近西域、天竺的道路附近的土地……”

“其他不管这些土地上做主的人是谁,党项人、吐谷浑人、还是苏毗人也好,只要恭顺效事朝廷,可以慢慢商榷……”

“缺少兵器,甲马,粮秣,都不是问题……就用悉补野本部的人头和财货来换好了”

“苏毗要复国,也没有问题……吐蕃伍茹十八域之大,我们可以慢慢经略规划的……总有合适的地方”……

“该死的,安西军最后的荣耀,就要终结于此了……”

安西兵马使李元忠,拄着已经砍卷的长剑,望着身边人数越来越少,伤痕累累的亲兵队。随着战线的纠缠和僵持,祁连山附近越来越多零星的部众,在吐蕃人人的号令下投入战场中,将战场的天平慢慢压过一端。

滚卷的血红战旗,重新被伫立起来,虽然经过惨烈的争夺和厮杀,已经变得更加的破烂,旗下相互搀扶的将士们疲惫的面容。

作为对吐蕃的奇兵,他们选择了一条最艰险也最简短的路线,从安西东部南下沙州,沿着甘泉水逆流而上,走吐蕃通往西域的青海羌塘道,从子亭镇最后一次补给后,越过龙勒山、大雪山,进入青海北部,一路履雪饮冰,

当这只长途跋涉的偏师出现在祁连山南麓西海以北的时候,海北草原各部的一片恐慌,他们的大半青壮和头领们,都去了河西,仓促组织起来的抵抗几乎是一触即溃,像惊慌失措的羊群溃逃的满地都是。那是他们进入高原后最美好的日子,补充了大量的牛马,享受了肥美的羊群。

但是随后就在一种相当意外的情况下,遭遇了这只吐蕃军队和莫名其妙的苦战中,结果是几乎两败俱伤的惨胜后重新整队对峙,但这里毕竟是吐蕃人的地盘,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逃散的部众,自发开始集结在这只吐蕃军队的周围,作为一只千里奔袭的孤军,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一鼓作气的打垮敌人。

击溃了一阵又一阵,但是他们似乎总有更多的人手补充上来。这些天且战且走,只要一有受伤掉队落单,马上会被那些狼一样的部族骑兵兜住砍杀,剥走甲胄和兵器。李元忠决定继续向青海突入,或许在这只孤军覆灭之前,能够给吐蕃人造成更大的创伤。

战场的间隙,并没有持续多久。

奇特的呼啸声再次响起,低伏的丘陵之后涌出一条细细的,然后象高山雪水融化的溪流一样掩过高矮起伏的小丘,咬住唐军大队的侧翼。

“该死的泥婆罗兵……”

李元忠忍不住恨恨骂了一声粗口。

作为吐蕃人的附庸,在安西边境的小规模冲突中,其实不乏他们的身影,这些身材矮小仅着短甲,执细弯刀小圆盾的泥婆罗兵,正轻巧而捷键而穿梭在接触的战线中,相比吐蕃人彪悍不退的难缠,他们更加灵活而坚韧,丘陵间起伏的坡地似乎并不能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

他们可以在狭小的接触面内,灵巧的躲避各开穿刺的长枪,三五成群的突入贴身厮杀,然后疾步如飞的脱出战斗的范围,弹性的保持着接触,而象黏胶一样纠缠着唐军的队形,让他们始终走不快。

“可惜没有火器……”

李元忠再次恨恨叹了声,若是有火器,就可以打这些个尼婆罗人措手不及,然后一鼓作气留下一大片尸体。

可惜穿过大雪山的时候,遭遇的暴风和崩雪,让他们损失了为数不多的车马和辎重,其中就有金吾军匀出来的火器。现在不但是火器,连番的战斗,就是好容易带来的弓箭也用的七七八八,还要分配在少数神射手中,用作压制对方的游射骚扰。

随着牛角号的声响,一只陌生的队伍出现在战场外,毡帽皮衣,很多人还光着头,露出散乱披肩的发髻,他们打着黑色镶牛角的旗帜,却让李元忠为首一众安西将士,心情再次沉了下来,吐蕃人尚黑,因此军队旗帜多以黑、楮之类的暗色调为主。

看到这只队伍,那些聚集在战场周围的吐蕃部众,欢呼雀跃起来,分出一小队头领迎上前去,双方就合流将那些人被让进去,然后冒出一阵骚乱和惨叫声,这个变故让人错愕了一下,然后就是一个照面的冲锋,那些“援军”已经突入那些吐蕃部众之中,大肆砍杀起来。

一连串冒烟的火团,也掠过天空,落进那些正好以暇的吐蕃部众中,轰的碎成一片火雨,覆盖了十几名哀嚎惨叫的吐蕃人。

“火器……”

李元忠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住吐蕃“援军”里飞出来的火器,有些觉得思维错乱起来。

在那些吐蕃“援军”背后,还紧随着数十辆马拉的大车,正在飞出箭矢和火团来,

滚烫的铁筒留在被踩的稀烂的草地上,吱吱冒出白烟,焦灼不堪的皮子被扯下来,泼水重新裹上一张湿皮子,

领头的校尉,一身连体明光铠,站在大车上,不紧不慢的填装手弩,然后抵近将一个抡着长柄大斧的彪壮吐蕃人,穿颊射翻在地。身旁的数名亲兵再次整齐的沉声突刺后,错落在涌动的枪槊中道刀光,将来不及退开的吐蕃人剁首斩足。

“河西招讨军右路神武军都虞候曲环,前来迎侯安西将士……”

一边战斗,一边用一种传遍战场的高声道

“愿大唐武运昌盛……”

“万胜,威武……”

残余的安西军将士也爆发出一阵彻天的欢呼声,咆哮的扑向面前的敌人。

“这些是什么人……”

合流之后,李元忠坐在全在指挥的车台上,看着奋勇拼杀在前的吐蕃人,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他们虽然衣衫褴褛兵甲不全,但人人争先恐后,很有些不死不休的味道。

“这些就是三锋效节军,又称赎死队……”

都虞候曲环

“想不到吧,这些可都是正宗的吐蕃人啊……”

原来,他们便是低地内被俘获的吐蕃军民的一份子,由于河州之战后,俘获的吐蕃军民太多,怕一下消化不掉,以五抽一抽出来的吐蕃青壮,本来是用来杀鸡儆猴处刑的当死之人,却是枢府大人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他们都是特别挑选出来悉补野本部以外的吐蕃人,既有内四族的臣民,也有下种的中小贵姓子弟,既有吐蕃附族的头目,也有王姓的庸奴;唯一的共同点式,有大量家人亲族沦陷在河西的唐军手中作为人质,以残酷的连坐法为担保,让他们效力军前,为犯唐之罪过,进行赎免的特殊编制。

只要有异动,比如有人试图进行反抗或者逃亡,所在编队就会受到集体严惩,而他们留在后方的家眷和族人,将会遭受比死更可怕的命运,不是可能而是必然,同样作为代价,他们的家人,可以暂免给大规模拍卖为奴的命运,

凡每队将士,配一伙效节听用,日常只给当日口份,为引路和前导,临战则聚于军前,排在选锋、跳荡之右,或为、或为前驱、或为侧翼。

“所谓三锋,按照内府大人的要求,只要替朝廷大军冲锋掠阵三次而不死,就可以赎免军奴身份,以番军的待遇,追随作战……”

“若是再能立下功劳不等,则可惠及家人,乃至亲族……不用再被卖为奴役……”

“就这么放在军中,就不怕他们反乱么……”

李元忠皱了皱眉头,却是想起当年横罗斯城下葛逻禄突厥倒戈的往事。

“反乱,反乱也要有反乱的本钱……”

曲环顿时冷笑了起来,冲阵三次还能不死的话,手中也应该沾上不少吐蕃人的血了,还想回头或是倒戈过去,也要看对方肯不肯饶过他们。吐蕃人一贯恩怨分明,睚眦必报。

用那位大人的话说,这就是对吐蕃的礼尚往来而已。对他们这些俘虏来说,什么身为吐蕃人的荣誉和还是传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确保妻子不至于被配入营妇,儿子被当做货物给卖掉。

就在他们的数百步外,

前吐蕃战兵甲巴,冷冷的砍倒面前的对手,扭过脖子不让对方溅出来的血糊了眼睛,然后扑向另一个,他是青海部某位将军的护兵,也是拥有铁牌告身的勇士,但是勇士也有自己的家人和精神寄托,在聚龙泊一战成建制被唐人俘虏后,也是第一批尝试用战功来赎回人身自由的吐蕃人,他还记得当初找回自己家人的努力。

“已经卖掉了?……”

听到这个随军商户无奈的回答,他觉得手脚发冷,天旋地转的仿佛所有力气都被抽出来了,满心的沸怨像是要爆炸了一般。

“那就立刻给我追回来……陪多少钱都由军中出……”

带他过来的那名唐人虞侯的声音,在这时候咆哮起来

“他们是犯我大唐的敌人,所以要承受任何代价……都毫不为过……”

“但是总府大人定下的规矩就是规矩,不管你是什么人,……都不能坏了基本的规矩……”

在等待和猜测的煎熬中过一天一夜之后。

“回来了……”

他有些惊讶的看着,车牛车上爬下来痛哭流涕的妻儿,跪在地上对着某个方向,咚咚响了磕了几个头,然后作为一个小头目,重新踏上进入吐蕃的征途,作为吐蕃人的甲巴,这一刻已经死了……

青海的地势东低西高,被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等分割开来,高山、丘陵、平滩、盆地、高原、谷地交错分布的格局,冬季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别大,

但是依靠黄河等水系的走向,河湟谷地、大非川盆地、西海平原和黑河河谷等地温暖湿润的东部,显然要比寒冷干燥的西部更丰饶的多,也造成北方草原辽阔牧业发达,盛产良马犍牛,而南向大小片山间多分布河谷农垦区,盛产谷麦猪羊的格局。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崛起多个政权,实力和版图最大的就是鲜卑余裔的吐谷浑王国,次之为苏毗女王国,连最古老的像雄国,也曾经据有一席之地,其他的西羌部落转变来的游牧农耕的小国,更是不计其数。

一大堆俘获的青海部和吐谷浑族的仆射、尚书、刺史、节度使、都督、将军,就成了经略此地的最好的敲门砖。

大小积石山和西倾山都有多处银坑,白兰山有流金河和铜穴,早在吐谷浑时代,就具有相当规模的矿业开采历史,出产铜、铁、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浑商队很活跃,虽然比不上南平的产出,但只要能规复起来,对龙武军来说,也是一大笔收入了,至于所需的人力和技术,龙武军所过之处,最不缺少的就是人力。

还有一种被称为地上财富的物产——药材,青海之地,虽然多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原等只适合长草而不长粮食的旷原之地,但是却生长了大量野生药材,对当地的藩人来说却没有太大的意义,在他们眼中,只是可食或者不可食的野草而已。

目前以及发现的有大黄、虫草、羌活、雪莲、贝母、红花,还有雪莲、甘草、蕨麻、茵陈、肉苁蓉等,麝香、鹿茸什么的在这里也是传统回易和走私的大宗。

有足够规模的产出就意味稳定的收入,意味着往来不绝商队和据点,以及进行驻军的理由和财源,

根据大唐开国以来设立都护府的惯例,都是先羁縻,后归化,取的统治的名份,收取税赋,然后潜移默化移风易俗,将这些世袭土管之地,逐一编管为正式的州县,鼓励开拓,所有田土财赋,自营自取,有很高的自主权。

与这些俘虏一起进入青海的,还有负责西北方向的长史魏方晋,他是来做“胡无人,汉道昌”计划的善后检讨的。

当初的“胡无人,汉道昌”计划,只是我读了李白的诗后,一时头脑发热,对西北产生兴趣的产物,最初投入的只有一只商队,十几个人,一百万钱运作的起始资金而已,但没有到因缘际会,龙武军在西北方面的各种利益和交流的深入和发展,变成两个涉及无数人力物力,同时有多方参与的庞大运作项目体系。

其中的汉道昌计划,最初的宗旨很简单,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扩大大唐在域外番邦的影响,以方便获取保护商业利益。

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明面上通过支持文化和宗教推介活动,排斥诸如大食等外来的影响,暗地里利用军事和政治威逼利诱为辅,利用大唐作为贯穿三大陆丝绸之路,最终消费地和产出地的资源优势,借助行栈抵店飞钱票号等金融和商业手段,对西域各国进行经济渗透和影响,确保其倾向性和利益归属。

而胡无人计划,就更离谱了,本来是清查域外各国在唐代的势力,通过官方和私下防范和杜绝的手段,尽量减少他们利用大唐的内乱而获取利益的可能性,当初就破获过,有疑似大食背景的安息商人,以商业身份为掩护,在唐收集多种诸如制绢、织染、造纸等因为战乱而流散的工艺技术。

目前回纥已经尘埃落定了,而针对吐蕃的对策,通过僧人和商旅为掩护,收集情报,结好和收买一定倾向的官员贵族,对吐蕃的动向进行预警。

发展到后来,通过封锁和走私破坏吐蕃的经济,通过袭扰、破坏,烧掠起粮食产地,散布流言和鼓动骚乱,乃至挑拨吐蕃贵族派系之间的关系,以尽量削弱吐蕃对外战争的动员和准备能力,避免吐蕃人,在大唐内战最虚弱的时候插手进来。

我重来没有指望,靠这些手段能够真正打垮吐蕃这个国家,但能够制造足够的麻烦给吐蕃人扯后腿,让他们无暇参合到唐人的内乱中来,目的就达到了,其他都是附属的。

从某些方面说,这个计划前半部分已经成功了,而且是相当的成功。由我决定大致方向,作为实际总揽全局的执行人,魏方晋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成功的策反和诱逃了文书臣相家族舂米氏为首的,因为崇佛而受到打压的一干吐蕃贵族,将吐蕃医药文学音乐农艺技工等方面典籍一扫而空;通过适当的情报泄露和散布谣言,就让少年赞普多年苦心积虑的夺权还政大计,胎死腹中;还有通过内部的拦截和适当修改马向的诏令,牺牲大部分已经初见成效的情报王略为代价,对马向灭佛运动的推波助澜,以及将原本只是敛财为目的的抄掠行动,变成血腥无比的镇压和争斗。

然后吐蕃的内战如期的爆发了,西北边境因此安静了好几年……直到

但是后来的发展,则是全面失控,刚刚经历了灭佛内战,内外交困的吐蕃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疯狂的多,在那位马向的一意孤行之下,断然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对河西发动攻略。

“我那些臣师,都说姑父行事空妄,假敌自重……”

这是少年雍王的感叹。

“今昔方见姑父的先见之明啊……”

这话说的我有些惭愧,这些年一直是我一个人在朝中呼吁,吐蕃人会狼来了,但实际上,吐蕃人真的来了,也与我有莫大的干系……

同一个时间,

新就任的行西北三道营田转运大使郑元和,用焦头烂额来形容,丝毫不为过,虽然他又升官了,但是那位真正意义上的西北路善后处置大使,拍拍屁股就以追击协粮的名义跑去了青海,又上表干脆利落的把一大堆麻烦的后方丢给他。

而对吐蕃的战事,一开始就从陇右打到河西,又从河西西部打到东部,可以说,除了靠近回纥的部分军城外,连带关系的部分地区,没有不被吐蕃人肆虐过的。

现在吐蕃人总算被打跑了,但是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正在廊、封各州弥漫的马瘟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控制,那些重新回到家园的百姓也需要重新安置,还要安排人手在一些灌溉方便的地区,抢种一些诸如大豆、燕麦、莜麦等速生种的作物,以确保冬天前有所收获。

种子,耕牛,还有重建家园的物料什么都缺,还有荒废的水利河渠,这东西没有坚持定期疏浚,就会淤塞起来,然后夏汛的洪水一冲,什么都剩不下来。

而那些商家,也不是什么善茬,让他们舍得下大本钱,不余毅力的资助前方作战,那是因为军队可以保护他们在商路上的利益,让他们投入铺路造桥,也有可以看得到的预期好处

现在能够让他们输粮赈济流民,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安抚黎民的责任,本来就是官府的职责。

从相对充裕的剑南道、山西、山东道协粮,

所幸朝廷并未宣布撤销战区的军管体制,而吐蕃人所过之处,官吏军民或掳获被驱杀,无数人口流离失所,乡里的基层体制一时半会还没发恢复过来。州下县属大部分守官,都是战后任命的。

坏处是这样的话,他很难得到来自地方上的协助,好处是这些新任命的代守官,将更加依仗来自朝廷中枢的权威。

所以他可以用西北宣抚处置大使的名义,就地编管和征集地方的人力物力,进行善后事宜。一面清查户口,一面丈量田地,将战时未做完的事情,继续完成,不过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物资来周转。

管理朝廷拨付的振粮。其实是一件很讨人嫌而又琐碎的工作,就算他扣的紧巴巴的,计算好每一个环节的最小损耗,也只能勉强让大部分人熬过青黄不接的那几个月,但是想做点什么,就无能为力了,毕竟做活出工也要消耗大量体力,如果没有足够肉食果蔬的补充,光靠吃粮身子也是撑不了多久的。而前来投靠和登籍的流民还在增加。

从河西本地收集一切可用的物资,发动集体打猎和摸捞鱼虾,掘鼠兔穴等。包括那些疑似的瘟马瘟牛也顾不得许多了,任何出现病症迹象的牲畜,都被强制征收集中州城宰杀,烹煮腌制后做成简易的罐头,供给劳役的人口。

从剑南道到山南东道到荆南道,南方新收获的薯干、芋片、土豆粉,还有库藏的十几万人份的过期压缩口粮。

正在争取,让朝廷批准,将西北部分矿殖,拿出来招买,所得为重建西北防要之用。好在当初,某位大人,就有先见之明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军管名义圈占了大片“无主”的田土、矿殖,其中靠近道路或是有河流水运灌溉之利,都被划出来作为军屯庄的规划地,好重建新式府兵和三极预备役制度。

其余则交还朝廷,作为在河西清丈田户的成果,其中大多是被隐匿的私田,既然入了朝廷的官册,就别想吐出来了,只是作为实际的操作者,肯定要承受更多的怨恨和毁言了。

“跟着军爷有肉吃……”

这成为一句最流行的口号,俘获的牛羊和肉口,像是流水一样的递解到后方来。各地粮院所像是不要钱一般的到处发放肉菜罐头和饼砖,招揽愿意协军的人手。

于是人力也变得紧张起来。

这章没时间校对,有什么地方不足,请逐一指正。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剑来 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辣妈攻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福艳之都市后宫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黑铁之堡 逍遥人生 重生之武道复苏 特种兵在都市 无限群芳谱 抗战之血肉丛林 重生过去震八方 恶魔军官,放我走!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明骑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秦始皇荡平六国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我不叫谢石头 星落门 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幻之盛唐 猫疲 - 幻之盛唐txt下载 -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 - 幻之盛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