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成了赵佶

读史明智

首页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北宋:我成了赵佶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秦功 武炼巅峰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这个大明有妖魔 狂妃很彪悍 将军好凶猛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暴君闺女五岁半 
北宋:我成了赵佶 读史明智 - 北宋:我成了赵佶全文阅读 - 北宋:我成了赵佶txt下载 - 北宋:我成了赵佶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15章 宋伐夏连胜,四国皆震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宋军后阵,正在督战的赵吉,再赐给刘光世一支望远镜后,他又让皇城司亲从官接过一支望远镜,放在眼前,向敌城上望去。

这可把刘光世给看得羡慕不已,赵官家这种“千里眼”式的宝物,可真多啊!

赵吉看到,他派出的皇城司火枪队那三十名骑兵枪手,骑快马拎着长枪,冲到敌城下面的护城河岸边时,敌城上的西夏濮王李仁仲,并没有太过在意,他依然站在城楼的垛口处。

当时,赵吉心中暗道:“这就要成了!”

其实,也不怪李仁仲没有提前防备以躲避枪击。

关键在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城下第二批前来的三十名骑兵,若是以一贯的思维地去想,他们即便是用弓弩射出箭矢,那也绝对射不到他李仁仲的身上啊。

故此,濮王李仁仲还以为宋军派来的这二批三十来人的骑兵,也是像之前第一批骑兵那样,是来对他和手下守城夏军进行劝降或骂战的呢!

他一边威风凛凛地站在城楼的垛口处,一边指挥着手下的夏军弓箭手等敌骑再靠近些时,再数箭齐发……

李仁仲终于看到,宋军的第二批骑兵,快到城下的护城河边了,他刚下令让弓箭手,尝试一下这么远能不能射杀到城下的那些宋军骑兵。

突然,他看到城下的护城河对岸的第二批宋军骑兵,三十人骑在马上,一起举起了方才还单手拎着不知名的武器,类似于“烧火棍”。

“砰、砰、砰……”

“砰、砰、砰……”

李仁仲在意识消失之前,他看到了三十支“烧火棍”的前端小圆洞处,迸射了耀眼的火光和可怖的缕缕硝烟……

“啊?!”

李仁仲还没有来得做出任何躲避反应,他便感觉到自己的面目和上身,传来多处巨痛……

他想咬牙坚持指挥,可是,面目和上身的多处枪伤,令他瞬间失血过多,巨痛使他身体痉挛,令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扑通”一声,李仁仲眼前一黑,摔倒在城楼上。

他身边的几员偏将,以及他身后的数名党项族侍卫,也都不同程度地被宋军火铳喷射出的散弹击中,摔倒在地。

一时之间,城楼的地面上,鲜血流淌了挺厚的一层。

此时,西京东城楼上一阵大乱……

城上的夏军弓箭手,纷纷对着城下护城河对岸的宋军开弓放箭,怎奈距离过远,加之他们是得到了赵官家的旨意,对城楼上穿四爪蟒袍者,齐开一枪后就速度撤回,不要恋战。

因此,东城的夏军对赵吉的御用火枪小队的箭矢还击,并未伤到他们分毫……

在宋军后方阵地上的赵吉,用望远镜关注着此次打冷枪的全过程。

当他看完西夏濮王李仁仲,中弹倒地的精彩瞬间后,他微微一笑,放下单筒望远镜,感叹道:

“朕给过你李仁仲弃暗投明的机会,你却不把握住,还让夏军弓箭手向朕的喊话劝降骑兵小队射冷箭。如今,李仁仲你身上多处中枪,即便不死,也会伤得很惨重啊!敌城内的军心必将动摇更甚,其士气也必将更加低迷。”

同样放下了望远镜的刘光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奉承道:

“官家圣明,所言极是啊!”

“启奏官家,微臣光世建议,趁着敌城主帅中枪倒地之际,夏西京东城上的守军一片大乱,这时调集我大宋数路大军齐攻敌城,势必能一鼓作气而破城。”

一旁的岳飞却持不同意见,他急忙道:

“启奏官家,臣飞并不赞同刘将军之言。臣飞认为,还是应该按官家在帐内议事时所定之策,等到我军弹药补给送达后,炮轰敌西京城,能全面碾压西夏守军,更能减少我军攻城时的伤亡。”

赵吉赞同地点头道:“鹏举之言,正合朕意。”

刘光世面露羞愧之色。他自感没有摸透赵官家的心思,才有方才的吃瘪。

这也是他至今为止,还没有真正见识过赵官家和岳飞口中提到炮击之巨大威力,才会误认为此时是攻城的良机。

赵吉令岳飞和刘光世率兵,继续押着李察哥去往夏国西京的北城门外游行示众,以瓦解夏敌守军的士气……

他嘱咐道:“鹏举、平叔,在我军未对敌西京城进行总攻前,你二人每日白天,都要率兵押解李察哥,到敌城外游行示众。”

“等到夜间,朕再派兵佯攻袭扰守城之敌,以此让敌军疲敝不堪。你们在向敌示众被俘的李察哥时,还可以对进行鞭打,别打死就行,以此瓦解敌军的士气。”

“微臣遵旨!”刘光世听到圣谕后,他比岳飞更兴奋,因为他还没像岳飞和韩世忠那样鞭打过李察哥。

对于刘光世来说,若能像岳、韩二将那样,鞭打大夏国第一战神、铁鹞子军主帅李察哥,足够他吹一辈子了。

赵吉起驾回营……

岳飞和刘光世也领兵押着绑在楼车上的李察哥,去往大夏西京西平府的北城外,准备继续游行示众,以瓦解守城夏军士气……

……

“宋敌退了!”

“宋敌退了……”大夏西京的东城上,响起了欢呼声。

刚刚,他们经历了痛见主帅濮王被枪击而倒的众将士,此时依然心有余悸。

他们在仓皇之间,正准备拼死抵御宋军接下来的攻城,可是,令他们万万没有的是,东城外的宋军居然撤退了。

东城楼上,还活着的侍卫,急呼随军的军医速速来救治濮王李仁仲……

四名军医气喘吁吁地爬上城楼后,他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惨烈血腥场面,令他们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他们中医术最好的两名军医,立即拎着药箱,蹲在人世不醒的李仁仲身边,查看伤势,并试图止血……

另外两名军医,手忙脚乱地去救治城楼上十多名中枪弹地仍有气息之人……

宋敌在城下的一波打冷枪,击毙了西京城楼上站在李仁仲身边的四名偏将和其身后八名侍卫。

李仁仲身上多处中弹,他的左眼被大量枪砂击中,左眼球已被打爆了。他的左眼框已成一团模糊的血肉。

还有多粒枪砂留在了李仁仲的脸上和上身。

“濮王!濮王,你千万别死啊!”右臂中弹的侍卫长,不顾身上的伤痛,扑到昏死过去的李仁仲身边,哭嚎着大叫起来。

那两军医纷纷叹息道:

“吾等行医数十年,未见有如濮王今日所负重伤之离奇!非刀伤、亦非箭伤。”

“唉!吾已将濮王伤口包扎好,暂时止住了大量出血。只是,濮王的左眼已保不住了!”

“唉!非但如此,濮王脸上和上身多处所中过深的铁砂,吾等亦回法取出!”

侍卫长悔恨自己没有能第一时间做出飞身保护濮王的举动,他把怒火都发泄到了两名救治濮王的军医。

他目眦欲裂,怒吼道:“若救不活濮王,吾定杀尔等庸医!”

四名军医吓得浑身颤抖不已,他们战战兢兢道:

“吾等已尽全力了啊……”

“濮王所受之伤,甚至奇特,吾等一时也无更好的医治办法啊!”

“濮王此伤,九死一生啊!”

“濮王身上受伤之处,吾等已经包扎好了,并止住了出血。濮王能否生还,全凭天意了!”

……

这段时日,大宋出兵伐西夏,攻占折姜会、闪击溥乐城和耀德城,取得了连胜,西夏铁鹞子军在西京城外被宋军几乎被全歼,晋王李察哥被宋军俘获;

大宋皇帝赵官家居然御驾西征至夏国西京城外,

以及夏国西京被近二十万宋军围困,

这一系列的重要军情战报,也随着战败而逃的铁鹞子和静州兵马的残兵败将,带了出去,传到了大夏国的东京城兴庆府……

战报如野火燎原,十日来日的光景,宋、夏、辽、金四国的庙堂之上,皆知宋军伐夏,竟在短时间内,居然取得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重量级的连胜!

四国庙堂之上,风云变色,无不为之震动!

当最新战报,传入夏国皇宫,整个朝堂,如寒霜笼罩。

端坐于龙椅之的皇李乾顺,面色惨白如纸。当最新战报传入他耳中,他的双眼,猛地瞪大,简直不敢置信。

铁鹞子军和静州兵马惨败、能征善战的晋王察哥,竟被宋军俘虏了?!

大夏国的朝堂之上,文臣武将们,面色如霜,有的朝臣低头不语,有的瑟瑟发抖,有的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恐惧……

李乾顺不愧为西夏的中兴之君,此时,他听完李察哥部惨败和西京被围的军报后,他心急似火燎,可他表面上却故作镇定,他甚至还强挤出了一丝笑容,悠悠地说道:

“众爱卿,莫要惊慌!朕自三岁继位以来,至今已经有三十六年。”

“朕请众爱卿思之:这三十六年来,大夏与宋国,交战了多少次?”

“呵呵……朕再请从爱卿思之:夏宋交战,最后结局,又是如何?”

李乾顺如此风轻云淡的发问,朝堂内很多惊慌失措的大臣们,略一思忖,他们也立即变得不那么担心夏国将有灭国的风险了。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宋夏两国,战争不断,时战时和。

很多时候,都是宋军先打了几场胜仗,之后由于宋军的战线拉得过长,各路宋军作战时不能统一协作;加之夏军勇猛善战,占熟悉地形的主场作战优势等多种原因,结果都是宋军吃了大败仗……

长途而来的宋军,一直也无法灭掉大夏国。甚至,宋军在吃了大败仗之后,宋廷还被迫接受与咱们大夏议,每年“赐”给咱们夏国大量的“岁币”……

朝臣们反思着李乾顺问话,犹如被喂了一颗定心丸。

有了些许底气的朝臣们,立即纷纷向夏皇李乾顺献上自己的退宋敌之计……

李乾顺决定:因李察哥部铁鹞子军大败,为了防止宋军派出奇兵绕路来取夏国皇城,现在保卫皇城的“御园内六班直”的五千兵将,以及京师宿卫军两万五千人马,绝对不再派出去援救西京城了。

这个解救西京城之围的重任,就只好交给大夏国交给大夏国内的地方军了。

此时,李乾顺表面平静如常,内心却慌乱无比。

他听着群臣的建议,与自己所想出的退敌之策大致相同,他不时地点下头。

“朕甚是赞同诸位爱卿之高见。”

“朕观此次宋夏之战,只要濮王率兵能坚守西京两三个月,朕便有时间,从地方左、右两厢共十三个监军司处的五十多万兵马中,抽调出三十万精锐之师,赶赴西京城外,必能吓退宋敌。”

朝臣们赞同道:“陛下英明……”

李乾顺越说,心中便越有了一点儿自信。

“除此之外,朕还会派出三批使臣,携带朕和皇后(耶律南仙)的亲笔书信,连续出使辽国,请求辽天祚帝派使臣来此,调停此次夏宋之战。”

朝臣们不住地点头,认为此策可行……

三年前宋军伐夏,在宋将刘法率部被大夏铁鹞子军歼灭后,夏国也是担心大宋会破釜沉舟继续伐夏,也是请辽国天祚帝派使臣从中调停,才使宋夏议和能够成功。

李乾顺的目光,穿过宫殿敞开的大门,望向远方,悠悠地说道:

“以上对策,皆需要些时日,还望东京留守濮王能率兵守住西京城。”

朝臣们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称濮王忠君爱国、文武双全,定能守住西京城至少三个月,到了那时大夏国的地方军三十万,集结齐整去援救西京城之围,定能吓退宋军……

李乾顺表面微笑着,赞同群臣的自信之言,可是他却因大夏国最强的骑兵铁鹞子惨败于宋军,以及他最信任、最倚重的庶弟李察哥被宋军所俘,他心里已经没有自信了。

可是,身为大夏国的皇帝,在如今朝堂人心动摇之际,他必须面色从容,表现出必须宋敌的决心和能力。

李乾顺又道:“朕还要使出缓兵之计,派使者出使宋军大营面见大宋皇帝,表明我大夏国绝对愿与大宋为敌,希望夏宋两国停战,共商议和条件,以此拖延宋军急攻西京西平府城。”

大夏朝堂之上,群臣又是一片称赞之声。

夏皇李乾顺环视群臣,问道:

“诸位爱卿,何人可愿为朕出使宋军大营,面见御驾亲征的大宋皇帝,共商议和之事?”

群臣立即哑口无言了……

夏国朝堂之上,安静得落针可闻。

……

数日后,夏国的第一批使臣,出使辽国……

他们这批使臣,数年前也出使过辽国多次,曾经见识过号称小中华的大辽国的富庶强盛,幅员辽阔。

可是如今,他们眼中的大辽国,只剩下半壁江山。

而且,他们一路之上,为了躲避强大的金军,绕路多次,辗转才来到了暂时还没有被金军攻破的辽国南京城。

夏国的使臣看到,辽国南京的朝堂上,原本龙椅的上那位见过多次面的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已经易主成了他们并不熟悉的新皇帝耶律淳。

原来,早在去年,辽已经失去了大约一半的地盘。

辽国的保大元年,统兵副都监耶律余睹等人,图谋废黜天祚帝耶律延禧,想改立天祚帝的次子晋王耶律敖鲁斡为帝。

事情败露,辽朝内部因皇位继承问题,爆发了内乱。

今年,保大二年,天祚帝派兵杀了想夺位的次子晋王耶律敖鲁斡。

这使得很多辽国兵将,感到不安,而投靠金国。

今年正月,金军攻克辽国中京(即内蒙古赤峰宁城县),进而攻下泽州……

今年的四月,金军攻克辽西京(即山西大同)……

本来就嗜好打猎的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因彼时金军势强,早在一个月前,他便带着侍卫大军,扔下南京的群臣,以出巡狩猎为名,远逃而去……

辽国天祚帝带着亲卫军挑选金军没有攻破的地区,漫无目的地逃跑……

彼时,辽国南京庙堂内的重臣们,竟然不知自家的天祚皇帝现在身在何处。

【pS:辽国南京,即燕京(今北京西南)】

天祚帝律延禧听说金兵将要追上他敢,他便吓得乘轻骑逃入夹山(即内蒙古呼和浩特)……

由于战场上消息不通,辽国南京城内的文武百官,都以为天祚帝在前线阵亡或被围,于是在南京立耶律淳为皇帝,改元建福。

而现如今,辽国新皇帝耶律淳,把不知生死的天祚帝耶律延禧,遥降为湘阴王。

此时,被夏皇李乾顺派到辽国南京的这第一批使臣,全部都懵逼了。

他们带着夏皇国书,以及带来的夏国皇后耶律南仙的家书,都是写给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

可是,现在辽国天祚帝不知所踪,龙椅上换了一个新皇帝。

这个新皇帝耶律淳,看其苍老的面容和苍老无力的身体状态,好像比不知所踪的天祚帝还老迈无力。

夏国使者,还是硬着头皮,将夏皇的国书和皇后耶律南仙的家书,呈给辽国的新皇帝。

他们连连表达歉意,言说夏国并不知道大辽国有新帝登基,还请大辽国调停宋夏战争,最好能出兵相助大夏国,最次也派出辽国朝廷的重臣去当调停的使臣……

“咳咳咳……”已至风烛残年的新皇帝耶律淳,巨咳了好一阵,他才有气无力地说道:

“朕……咳咳咳……朕自即位以来,辽国内忧外患……”

“如今,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御驾亲征,率领大军,陈兵于大辽南京的门户居庸关前。若居庸关失守,则朕的南京城,便极易被金敌所攻破。”

“咳咳咳……”耶律淳又连咳了好一阵,他眼神无光,有气无力地说道:

“朕知,咳咳咳……”

“朕知,辽夏交好数十年。辽国公主耶律南仙,嫁于当今大夏皇帝为后;朕虽即位不久,但依然感念辽夏之亲情。奈何,现如今,我大辽国也自身难保啊!”

辽国朝堂上,出列一员身材高大、气度不凡的大臣,启奏道:

“微臣耶律大石,启奏陛下,虽然我大辽自顾不暇,无法出兵帮助夏国,但应该派出使臣,对夏宋之战之进行调停。

如能调停成功夏宋之战,夏国也能出兵助辽抗金啊……”

夏国使臣们,都用感激的目光,看向了耶律大石。

他们看到,耶律大石站在群臣之前,他的脸上依然从容与镇定。

耶律淳看到,推立自己为帝的最大功臣耶律大石,都站出来给夏使求请了,他便点应允道:

“朕……咳咳咳……朕无余兵可派,只能派出几名使臣,随夏使远赴西北,调停宋夏之战……”

夏国使臣们无奈,也只好如此了……

………………

辽境内,南京的门户居庸关前,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骑在战马之上,在金军阵,挥刀指挥着金军,对辽军把守的“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进行轮番进攻……

“报!”

“报!我军游骑队,活捉到十名夏国党项人。”

“经我军游骑队,对那十名夏国党项人进行拷问,得知如今夏国的处境,竟然与辽国类似。”

“宋国皇帝赵佶御驾亲征西北,率军近二十万伐夏……”

“夏国的西京城,已被宋军包围得水泄不通!”

“夏国战力最强的铁鹞子军,惨败于宋军,其主帅晋王李察哥被宋军所俘……”

完颜阿骨打听到战报后,眉头紧锁。

他并没有因为夏辽两国的大战,而感到高兴,

相反,他感到了一丝深深的忧虑。

“朕自起兵伐无道的辽国始,自认为能与朕的大金铁骑相提并论者,唯有大夏国的铁鹞子军!”

“然则,如今宋军竟能以区区一万之众的奇兵,打败了包括铁鹞子军和静州兵马的数万西夏大军!”

“唉!朕真的不应该小觑辽国之南的大宋啊!”

他意识到,此刻的四国鼎立之势,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变数而彻底崩溃。

完颜阿骨打立刻召来随金军出征的大宋使臣马植,好言请求他速速回宋赴西北边境,催促大宋皇帝赵官家快些出兵联金伐辽,以达成海上之盟约……

马植欣然领命……

…………

在大宋东京的朝堂上,留守监国的太子赵桓,听到宋军大败铁鹞子军,并俘虏了晋王李察哥,以及父皇御驾亲征,率领大军围困住了夏国的西京这一系捷报后,他惊喜交加。

赵桓从龙椅下方的偏椅上,猛然站起,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大臣李纲等人也纷纷上前祝贺,但他们心中也清楚,这场胜利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相反,它可能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四国之间,一场更大的风云变幻正在酝酿之中。每个人都在猜测,下一个最先倒下的,会是辽国还是夏国呢?

…………

当天傍晚,回到西征军大营内的赵吉,召见了刘光世和其部下那已归降大宋的三百名党项族兵将。

赵吉交给那三百名党项族兵将一个秘密任务:

让他们脱去宋军的战袍,分别让他们侨装成夏军的溃兵败将,或是侨装成西夏的牧民。

赵吉把他这三百人,分成十三批,让他们秘密地出使夏国境内的十三路地方军。

他们这些秘使,有一个类似的任务:

带上赵官家的谕旨,即由汉文和党项文双语写成的书信,以及在那书信的落款处,有赵官家的签名和玉玺印章为凭证。

赵吉许诺,只要各夏境内的各地方部落的首领,不率军来解西京西平府之围,

那么,等到宋军灭了夏国后,把当今的西夏狗皇帝李乾顺赶下台下,大宋将封不出兵的夏国各部落首领为“西夏可汗”……

若有不从大宋皇帝之圣谕者,宋军大胜后,将歼其部兵马,灭其部全族……

……

……

【pS:感谢凤栖梧桐626、小兔乖乖萌、凤啸堂之六味地黄丸的打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镇妖博物馆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保护我方族长 赵氏嫡女 斗罗之金鳄 御女天下 女公务员的日记 倚天神雕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军工科技 黑铁之堡 都市极乐后后宫 挑肥拣瘦 重生日本高校生 美女别撩,哥不玩闪婚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大明正统 红楼志 我的公公叫康熙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流氓帝师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秦始皇荡平六国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北宋:我成了赵佶 读史明智 - 北宋:我成了赵佶txt下载 - 北宋:我成了赵佶最新章节 - 北宋:我成了赵佶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