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争霸天下

断诀

首页 >> 元末之争霸天下 >> 元末之争霸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夺嫡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汉乡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赤色黎明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中华第四帝国 
元末之争霸天下 断诀 - 元末之争霸天下全文阅读 - 元末之争霸天下txt下载 - 元末之争霸天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11章 终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514章:终章

潼关城终于破了,在历时长达七十余天的激烈交锋中,最终被吴将常遇春和徐达抓住机会,一举攻破了这座险关重地。

潼关一破也标致着朱子明分而治之的北伐策略正式生效,元军就此被吴军分割开来,再也无法联合一起对抗吴军,灭亡也成了早晚的事。

拿下潼关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了,后方的麦子、稻谷全都熟了,也到该收获的季节。

为了保障自身的粮食安全,朱子明不得不放大量的民夫归乡忙活秋收,而吴军的攻势也因此放缓了许多。

但吴军已占据潼关、洛阳、开封等中原要地,相当于把察罕帖木儿锁死在关中动弹不得,因此前线也没有必要维持超高的军事压力。

只需让常遇春率领十万人马守在潼关窥视关中长安等地,就能保证察罕帖木儿一兵一卒也别想动弹。

接下来就是按照预定计划那般,由徐达领着十万人马前去山东支援东线的冯国用,争取拿下济南重镇,为后续的北伐奠定胜局。

……

十月,

济南城下,

冯国用和孛罗帖木儿纠缠了都快五个月了吧,可双方谁也拿谁没太多办法。

不过随着徐达十万援军的到来,战场形势一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冯国用加上徐达的人马有近二十六万,已经远远超过城中防守的元军,带给孛罗帖木儿的压力巨大。

而感受到压力大的远不止这一点,孛罗帖木儿还接到了皇帝妥欢帖睦儿传来旨令。

旨令中命令他尽快回援大都,因为吴军水师载着五万人马在溏沽登陆,目标直指大都,大都防守压力巨大,需要他的支援!

还好孛罗帖木儿先前有所防备,没把人马全部集中在济南,不然大都现在怕不是都被吴军给攻破了。

只是孛罗帖木儿有点不太明白,骑兵数量不多的吴军怎么敢往大都方向靠,难道就不怕他留在大都的六万精骑吗?

然而现实会告诉他为何吴军不害怕骑兵,因为吴军的火器实在太凶残,元军的轻骑兵在有效射程最少三百步的吴军火铳面前,那就真跟送人头的差不多。

双方在大都城郊打了一仗,那一仗元廷蒙古骑兵发动集体冲锋,想用他们祖先曾用过的战术打垮对手。

然而迎接他们的并非对手惹逃跑和呼喊声,而是连绵不绝的枪炮声。

吴军神机营的将士只用最为简单的排队枪毙战术,轻轻松松就化解了元军最大的骑兵优势。

那一战下来,六万蒙古精骑战死将近三万人,结果对神机营造成的伤害却是极其有限,只有仅仅不到三千人。

十比一的战损比例,把元军骑兵彻底打怕了。

看到吴军端着黑黢黢的火枪,看到那冒着死神火光的枪口,在每次枪响之际都会有一人倒下并最终失去生命时,谁会不怕,谁能不胆寒?

吴军神机营高歌猛进直逼元廷大都城下,在济南城的孛罗帖木儿真的是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因为皇帝又派人来催他回援了。

甚至使者都明着告诉他,皇帝妥欢帖睦尔已经担心好几宿都没睡觉了,如果再不回援就别怪皇帝不客气了。

毕竟每每听到吴军夜半炮声,妥欢帖睦儿就会从梦中惊醒,然后整宿整宿的失眠、担惊受怕。

能让天下权力最大的皇帝不好受,那么谁也别想好受。

可是元军又打不过吴军,面对吴军的欺压,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也只能忍着。

但他能忍得了吴军,并不代表他能忍得了孛罗帖木儿。

所以,就只能对孛罗帖木儿说声抱歉了,必须做一下元顺帝妥欢帖睦儿的出气筒。

后方不停的在追自己回去,前方又面临吴军的高压态势,孛罗帖木儿想了想最终决定干脆回去算了。

反正是皇帝叫他回去的,又不是兵败耻辱而归,谁还能拿他丢掉济南重镇说事不成?

可要是敢不回去,朝中政敌和皇帝妥欢帖睦儿就要拿他开刀了。

另外迫使孛罗帖木儿想要回去的另一个理由是察罕帖木儿十万人守卫地势险要的潼关都没能守住,反而落了个全军覆没只余百十骑逃脱的下场。

现在攻破潼关的徐达来了,他这同样只有十万人马守卫的济南城只怕也抗不住两人进攻。

所以要撤赶紧撤,不然被围困在济南城中,那他可就成了孤军孤城,在大都人马被吴军神机营牵制的情况下,他多半也得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一想到这点,孛罗帖木儿后背就不住的泛凉,可不能再被打个全军覆灭了,不然大元就真的完了。

撤退,撤退吧!

趁着徐达大军还没完全到达,他还可以领着十万人马安然撤退。

好!

就这么办了!

……

孛罗帖木儿带着大军往大都方向撤退离去,冯国用也不追赶。

因为他手底下骑兵不多,面对手里还有四万骑兵的孛罗帖木儿,贸然追上去恐怕会中埋伏,所以还是美美的按照预期占领了济南再说吧!

另一边,大都城下的冯国胜接到大哥传来孛罗帖木儿退兵的消息后,也不再做丝毫的留念,当即就带着神机营一众将士退到了溏沽城下。

退到塘沽后冯国胜并没立即选择登船离去,而是就把五万大军摆在溏沽牵制元军人马,顺便吸引一下元顺帝妥欢帖睦儿的注意力,好给正面的北伐大军创造进攻的机会。

这招搞得是真滴坏,一通来回拉扯把孛罗帖木儿都快拉扯哭了,心里有一万个MMP,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正面战场上是啥情况就不用多做废话了吧?

在二十六万大军的进攻下,吴军一路势如破竹,追赶得孛罗帖木儿就跟《举起手来》里骑猪的鬼子军官一样,跑得老尼玛快了!

一追一逃,吴军很轻松就把人马开到了距离大都城南三十里的郊外,然后这时候冯国胜又从溏沽赶来和大军会合。

吴军将近三十万人马兵临城下,元顺帝妥欢帖睦儿和手下大将孛罗帖木儿也只能弃城而逃,率领极少数人马往北方草原的上都奔去,将大都拱手让给了三十万北伐大军。

至此,阔别华夏大地四百年之久的幽燕大地再一次重归华夏汉人政权手中,又将再一次担当起它保护华夏文明的历史重任。

……

吴军三十万人马进入大都轻轻松松就站稳了脚跟,利用海运、漕运送三十万大军的给养,对吴军而言也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和负担。

不过战事打到现在基本也就告一段落了,山西和关中之敌也跑不了,所以吴军并不着急。

届时等吴军休整完毕,想往扁了搓就往扁了搓,想往圆了搓就往圆了搓,一切全看吴军自个意思。

再者,前前后后打了大半年的仗,大家也都挺累的,消耗也很大,是该歇歇缓口气了。

有鉴于北伐形势一片大好,甚至已经基本可以宣告北伐的胜利。

因此在金陵城中,众人都在商议一件事,那便是拥立朱子明为帝。

不过朱子明眼下还在开封并未返回金陵,所以一群人也只能是干着急。

要被手下人拥立称帝的消息自然是逃不过朱子明的耳目,在接到龙七送来的消息后,朱子明也是第一时间找来刘伯温商议称帝的一些事宜。

……

“刘先生,你看看吧!”

朱子明将奏报递给刘伯温,尽管没有明说,但从脸上不错的表情刘伯温就能感受到绝对是一件好事。

一打开奏报看了两眼,发现果不其然是件大好事,都要称帝了,可不是一件天大的大好事吗?

“恭贺陛下,恭贺陛下!”

刘伯温看完奏报二话不说就直接跪在地上向朱子明磕头表示恭喜,而且要听清楚他喊的是陛下而不是大王,这变脸也未免变得太快了吧?

朱子明心头一阵无语,看着面前称呼自己陛下的刘伯温,嘴角不由得狠狠抽搐了两下,心想刘大学士你的节操呢?你的脸皮呢?怎么一下子全没了?

果然,文人的节操真就跟那啥似的一碰就破了,没啥鸟劲啊!

朱子明暗暗腹诽,龙七则有点懵了,主要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是学着刘伯温一起跪下喊陛下,还是……

呜呜呜,谁能告诉咱一下,咱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嘛?

“好了,龙七你先下去,记住今日之事别透露出去,明白吗?”

“属下遵命!”

龙七退去,屋子里只剩下朱子明和刘伯温两人,看着仍跪在地上的刘伯温,朱子明撇了撇嘴:“刘先生,还不起来吗?”

“老臣遵命!”

刘伯温缓缓起身,此刻却是连头也不抬起来了,一直低着头,目光从来就没在朱子明脖子以上停留过,真是一个讲礼的读书人啊!

“刘先生,别的本王就不多说了,先生既然都叫本王陛下了,这皇帝看来不做也得做了,先生以为然否?”

“陛下明鉴!”

“刘先生,别这般拘束,本王还没称帝你就搞得这般严肃,将来称了帝莫不是得把本王供到那高高的神台之上?”

“陛下本就是真龙天子,与天上神明何异,自当受天下人尊敬瞻仰!”

“好了,神的鬼的别扯了,本王问你两件事,本王若称帝,当立国号为何,立年号为何?”

朱子明实在懒得跟刘伯温纠缠,这群脑壳不太正常的读书人的思想压根不是他能够理解的。

没称帝或者不具备称帝条件前,他们多少还能在你面前大胆放肆一点。

可一旦称了帝“君为臣纲”“天地君亲师”的三纲五常就出来了,态度保管对你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恭敬得不行不行。

没办法,谁让你是真龙天子,还是开朝的太祖皇帝,那权力绝对是天下最最牛逼的那个人。

人们很多时候迷信的根本不是人,而是那份无上的权力。

废话有点多了,话说面对朱子明的提问,刘伯温不由得陷入了长考之中。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立国号,多数都会根据自己之前的王号命名。

比如刘邦建立的大汉帝国之所以称做大汉,是因为他一开始做的汉中王,后来又称汉王,最终打败项羽后,称帝建立了汉朝。

再比如隋朝杨坚也是一样,唐朝李渊也是如此,都是按照自己之前的爵位给帝国冠名的。

但朱子明似乎不太乐意用“吴”或者“大吴”这个国号,毕竟“吴”音同“无”听起来有点怪怪的。

当然,这只能说是朱子明自个的心理作用,国号起得好不好其实跟国家国祚等关系不大。

但他既然不太愿意用“吴”“大吴”这个国号,刘伯温也只好替他在重新想一个国号。

最后思来想去,刘伯温觉得不如按照宋朝的地域命名法,而朱子明出生颖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或可称国号为大楚!

楚国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等一的诸侯国,并且国祚绵长,用来做新王朝的国号倒也不算太差。

只是“大楚”相比较历史上的“大明”总感觉差了一点味道。

一个“大明”的国号多好,一者应印流传五百年之久的明王出世的预言,证明他朱子明就是那个转世明王。

二者吴军麾下将士几乎过半属于明教徒,若立国号“大明”也算是对他们功劳的肯定,还有对无数为新帝国奠基奉献生命者的悼念。

三者也有朱子明自个的喜好,看他把自己嫡长子取名为朱棣就知道了他是啥心意,多半还是想立国号为大明啊!

日月当空,星河永照,多么美好的寓意啊!

何况他的名字也有一个“明”字,要是能把自己的名字命名到自己建立的帝国之中,那种感觉想想就叫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啊!

“不知陛下之意为何也?”

见自己说了“大吴”、“大楚”两个国号都不符合朱子明的意思,刘伯温干脆也不去多想了,转而问起了朱子明的意思。

“本王的意思吗?”

朱子明闻言喃喃念叨了一句,方道:“本王欲立国号为大明,不知刘先生以为如何?”

“大明…大明…大明!”

刘伯温念叨起了“大明”二字,同时心里也开始揣测起了朱子明的心思。

国号大明,明者日月也,暗合天道乾坤之意。

朱者红也,其色属火,亦通光明之意也。

并且按照五德始终说,大明亦是十分契合朱子明建立的帝国属性。

蒙元帝国崛起之地其实相对是偏西北方向的,按照先天八卦的区位属水,而朱子明崛起于东南地区,按照先天八卦的区位属火。

水火不相容,也预示着双方的争斗将不死不休。

好吧,事实好像还真是如此,从历史上大明建国到亡国,期间基本上一直在针对蒙古草原的蒙古政权。

甚至为了针对蒙古帝国,朱棣把首都搬到了北京,确实不死不休的格局。

“刘先生,如何?”

见刘伯温都念叨了半天,也没给个准话,朱子明不由得着急问道。

“回禀陛下,大明之名,千秋无双,陛下之才情,老臣佩服万分,佩服万分呐!”

“哈哈哈哈……好,好!那国号就叫大明了……哈哈哈哈!”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帝国国号,随后又听朱子明问到:“年号呢,先生可有好的年号?”

“回陛下,开国皇帝莫不以武为号,乃是彪炳武功于史册也……”

刘伯温款款而谈,

“……而今陛下由南自北一统天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其武之隆,亘古未有,其功之洪,千古罕见,不若取名隆武?”

“隆武?”

朱子明闻言眉头一皱,取名隆武还不如叫洪武呢?

“陛下,可有何不妥?”

“依本王之意,隆武未必有洪武之寓意深远也!”

“陛下明鉴,倒是臣一叶障目了!”

刘伯温恭敬的一拱手,又把头埋的很低了,见他如此朱子明忽然有种掉进对方陷阱的感觉。

该死的,你个刘伯温肯定是想说洪武的,可偏偏不说引导本王去说,你滴良心大大滴坏了!

“好了,那就这样吧!国号叫大明,年号叫洪武,让金陵……不!以后就叫南京准备祭天登基大典吧!”

“诺!”

刘伯温说完又抬头请示到:“陛下,不知小明王该如何处置?”

“你不说本王还忘了!”

朱子明微眯着双眼思考了起来,心想要不要干脆找个人把小明王做掉,毕竟留着始终是个祸患。

可想了想还是决定算了,自个都做皇帝了,还怕区区一个小明王不成?

“你去告诉小明王让他去帝号,并宣布向本王投降,以后史书上别记载本王曾经是他臣子就行,只说本王崛起于颖州,曾为刘福通帐下为将效忠,后遭人嫉恨无奈南逃,可能做到?”

“这个……”

“怎么,不行吗?”

朱子明声音一冷,他这是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上,让自个无论面子里子都有得赚。

“老臣遵命!”

“嗯~”

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又看向刘伯温说道:“刘先生,你现在可比以前似乎要恭谦多了!”

“陛下说笑了,老臣一向如此,对陛下之忠心亦从未曾变过!”

“哈哈哈哈……好好好,多的就不说了,刘先生下去安排吧!”

“诺!”

……

元至正二十年,大明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太祖皇帝正式于南京城外祭天宣布登基即皇帝位。

立国号大明,取号洪武,立吴王妃王氏为后……

一个崭新的帝国从朱子明的手中冉冉升起,绽放出属于它的最耀眼的光芒。

洪武元年三月,上命大将军冯国用为帅、后将军徐达为副,领兵二十万大军自大同一路往南攻略山西。

大军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元军望风而降者不计其数,五月军至潼关处,与常遇春所部合而为一。

其后兵进关中之地,察罕帖木儿部不战自溃,率残部退至甘陇地区。

七月吴军尽收关中之地,而后吴军分一部由徐达统领追击,不克,九月退回长安!

十月北方战事稍息,大军处于休养状态,常遇春、冯国用、徐达三人进京述职受封。

洪武二年,四月,上命傅友德率领大军十万伐蜀,六月,明夏政权覆灭,至此大明政权完成初步一统,天下稍安!

洪武三年,帝治内政,施行摊丁入亩政策,建立保甲乡制度,迁山西之民于河南河北,迁江西之民与湖广,三年不动干戈,国库大丰。

洪武七年,遣徐达、常遇春北伐,徐达自长安而出,攻察罕帖木儿部,亲斩察罕帖木儿,大胜而归。

常遇春自北平而出,覆灭上都,北驱元帝,俘虏牛羊马匹无算,大胜而归!

上大喜,欲封二人为王,众臣劝阻乃罢!

洪武八年,楚国公冯国用卒,享年四十五岁,上悼念用功,封王以彰其德,命子冯诚袭爵,称王!

冯诚上书,以年幼无寸功,无以袭王爵也,自降楚国公,三请乃许!

其后上封楚国公冯城于台湾府南,准许其建封国,以大明属国自居。

自此之后,大明拉开大明分封海外之序幕,文武百官无不动容,封国之众,不下于百!

上有感西南吐司众多,关山难越,遂大封功臣于西南之地,期以百年自治之权,后自西南半岛延伸,封国两百年乃止!

洪武十五年,山西巡抚上书,言北方胡虏又有犯边之意。

上乃命徐达、常玉春徐达北扫蒙古之地,驱逐蒙元于漠北之地,蒙元势力再遭重创,再无力威胁大明安危也。

其后命草原施行分封定居之策,鼓励汉民往来草原,交易牲畜牛羊马匹。

洪武二十年,羊毛纺织织物问世,深受贵族及普通百姓喜爱,北方草原绵羊大行其道,时人谓之羊吃人也!

至此,北方草原再无大患!

洪武二十三年,上巡视天下,有感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欲迁都北平,众臣劝说无用,洪武二十五年迁都北平,称北京,施行南北两京制!

洪武二十七年,后王氏薨,帝恸哭不止,罢朝三日。

洪武三十一年,上命皇家研究院研制蒸汽机车问世,于北京城郊建蒸汽机车制造厂,其后大修驰道联通南北,开发辽东之地,以为大明粮仓!

洪武三十四年,长子秦王朱松谋反不成,上贬之为庶人,圈禁宗人府,其母阎贵妃忧愤而亡。

洪武三十八年,上病,病愈重,六月诏令太子自南京还京。

七月初三帝崩于大明宫,享年六十八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高皇帝!

七月初六,太子朱棣即皇帝位,年号永乐!

太祖驾崩,时有流星坠与西北皇陵之郊,惊天动地,毁林数亩。

太宗闻之震惊不已,以己孝行不够,触怒太祖,遂斋戒三月,祈福祷告,望太祖在天之灵谅解!

……(全书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剑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福艳之都市后宫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逍遥人生 都市花语 超凡大航海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霸天武魂 夫君天天酸溜溜 特种兵重生七零 重生过去震八方 踏星 超级神医赘婿 都市皇宫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帝国大闲人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大明:开局三千龙骑,震惊老朱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锦衣为王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秦始皇荡平六国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我不叫谢石头 星落门 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秦朝历险记 
元末之争霸天下 断诀 - 元末之争霸天下txt下载 - 元末之争霸天下最新章节 - 元末之争霸天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